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学会欣赏精品作文【精品多篇】

栏目: 学生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55W

学会欣赏精品作文【精品多篇】

学会欣赏作文 篇一

从教以来,曾无数次地运用表扬或批评的手段来教育学生,经验告诉我:表扬的作用绝对大于批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有经验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会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我们班上学期新转来一个学生,刚开始他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态度很差,起初的几次作业马虎得难以入目,没有几道题是对的,上课经常开小差。怎样帮助他呢?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为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的点滴进步。有一次作业交上来了,我批阅着他的作业,字体不端正,作业不整洁,可是,我发现他的作业只错了一道题,而且有一道题的想法还比较特别。看着他的作业,我仿佛看到了他那颗要求上进的心。于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了醒目的“优”,并写上了“作业做得很好!加油!”。

在数学课上,我把他作业中那道特殊的做法向全班宣读,让他的闪光点在同学面前得到肯定。从那以后,他真的进步了不少。通过教育的亲身感受,我认识到:成功的教育需要欣赏,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许只是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它能让学生得到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学会欣赏,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会欣赏作文 篇二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题记

欣赏,是品味生活之路,是拉近心距之线,是保持乐观之门。学会欣赏,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泥土的芳香唤醒了沉睡的种子,迸发出生命的奇迹。野畔,一朵娇嫩的无名小花,在阳光下微笑着。不比桃花艳丽,不比牡丹雍容,但有生命独特的芳香。她不争功名,默默开放:她不择地势,蓬勃生长。清风微抚细弱茎上的花瓣,她骄傲地仰起头,每一片花瓣仿佛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在阳光的照耀下,顽强与生机构成了一道奇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欣赏一朵小花,品味她的淡雅坚韧。

饥渴与烦躁撕扯着他已疲惫不堪的身躯。在冰冷潮湿的牢房中,他写下:“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望着窗外南归的大雁,遥想故国的风雨飘摇,他感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面对元军狰狞的笑脸和统治者的威逼利诱,他坚定地道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磅礴大气,悲壮豪迈。我读至此,泪沾湿了书页。

欣赏一位伟人,品味他的刚正坚贞。

旭日从东方喷薄而出,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民族从东方崛起。她经历过蹂躏与践踏,她接受过风霜与烈火,她饱尝过屈辱与苦难。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使她涅槃重生。她走过屈辱,走向成熟,走进辉煌,走向成功。今天,她站在历史的最高点,阔步前行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她以永不言弃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闪烁出文明古国耀眼的辉煌!

欣赏我们的民族,品味她的伟大坚强。

欣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力量。学会欣赏,愿我们能乘风破浪,驶向成功!

学会欣赏作文 篇三

春节快到了。

我第六次或第十六次地抬头,看了眼家门口高高悬挂的那两盏灯笼。它们就那么孤零零地在院子两旁挂着,阳光照在它俗气的外衣上,活像乡野村姑两腮的胭红一般俗气又扎眼。

诺,对于胖灯笼,我可不会欣赏。

除夕夜,我照例步行去小姨家吃团圆饭。夜色朗朗,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饭菜香味,真是好闻。沿路每户人家的灯笼都亮着,照亮了路。我不禁朝每户人家挂的灯笼看去,夜晚的灯笼和白天的灯笼真是不经相同啊。

白天看上去只是深红大胖球的他们此刻却像可爱的蚕蛹一般晶莹剔透,那透亮的微弱的光芒似乎吸引了我的眼球。灯笼由内而外透过红纱衣发出柔和的红晕的光。它们此时可与琉璃灯相媲美,夜幕仿佛成了它们的舞台,它们的光芒深深触动着我这个白天不会欣赏它们的俗人的眼。

微风拂过,灯笼的须穗微微摆动着,十分娇媚。灯笼们点缀着单调的夜色,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阵阵烟花爆竹声,映着灯笼的红光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年味的浓郁。看着灯笼,我在想院内的人儿都在干些什么呢?也许在阖家团圆,其乐融融;也许在拆封已经准备了几个月的蒜罐;也许正在蒸白花花的发糕?总而言之,被灯笼迷住的我不禁想起: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红光照的我心更暖了。

不知道是谁提起,灯笼算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寓意着阖家团圆,寄托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盼望。从前,我对此不过一笑置之,如今,却觉得它别有一番韵味了。

其实我知道,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

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闪烁不定的灯光,寓意彩龙兆祥,民阜国强。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永乐朝在午门大立虌山灯柱,又在华门外设灯市。民国后,花灯之举虽仍在,但平淡了许多,现在灯笼的材料,有的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胶、铁线,而且灯笼的形状和颜色与传统也大不相同。

那些远去的传统原来一直在身边延续着……

我静静的走在小路上,细细欣赏着沿湖人家的灯笼,内心自由一番温暖,我已经算是置身于万家灯火中了。在这样的灯火中,一切都荡漾着温馨,无尽的归属感,曾经的感动都在这样的温馨的画面中进入,泛起……。

抛弃了之前的偏见,我欢喜地走在灯笼下,欣赏着年味,欣赏着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