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烛之武作文精品多篇

栏目: 学生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2.14W

烛之武作文精品多篇

烛之武作文 篇一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

永远的烛之武。

烛之武作文 篇二

公元前630年,晋国与秦国出兵围郑,郑国的形势岌岌可危。在这时,有人将他推出。使一个年过七旬,须发皆白,身子佝偻,步履蹒跚,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走进了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也使一个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穿过数千年的风雨,拨开一层层迷雾,走到我的眼前。

他,就是烛之武。

烛之武,我想对你说,你是一位英雄。你明知孤身进入秦军大营有多么危险,也许就回不来了。可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你没有退却,而是用你那佝偻的身躯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的命运。“夜缒而出”的你迈着缓慢却又无比坚定的步伐,走入秦营的大门。在这一刻,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剩下你对国家的责任。是这种责任,是这种热爱,给了你坚定的信念,给了你无畏的精神。个人的生死又怎能与国家的安危相提并论!

烛之武,我想对你说,你是一位智者,在与秦伯的交锋之中,你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设身处地陈说利害,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可是像你这样的智者,三朝老臣,却始终得不到升迁,竟只是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我不由为你的怀才不遇,也为郑王的“其真不知马也”感到叹惜。命运对你并不公平,大半生饱受冷落。在你用弯曲的脊梁扛起生活的艰辛时,没有人知道你;当你用嘶哑的喉咙呼喊出“伯乐不常有”的愤懑时,没有人听见你。纵然你心中充满了报国的热情,可是颇受冷遇的你,又能为之奈何呢?但面对国家的危难,郑王的请求,你没有抱怨,只是谦逊地说:“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可你还是毅然决定挺身而出,为国尽忠。好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养马官!

最终,你成功了!当时郑国的百姓、官吏、甚至君王都不会忘记你,而这千年之后的我,一个“看客”,为你的仁义、勇敢、忠诚、智谋和爱国喝彩!

烛之武作文 篇三

近期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名为《烛之武退秦师》,就此发表一下我对烛之武的看法。

我眼中的烛之武是一位志士。他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今老矣,无能为也矣”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我眼中的烛之武是一位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追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形象。因此,我眼中的烛之武是一位勇士。

我眼中的烛之武更是一位辩士。烛之武来到秦营之后,面对强大的敌人,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的土地。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只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恩惠,即可以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后,烛之武又从秦、晋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郑两国关系;并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烛之武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便说服秦师,充分展现了他“辩士”形象。

我眼中的烛之武有远大抱负,忠于祖国,有勇有谋,我十分敬佩他。

烛之武作文 篇四

义务,让您学会放下本人盛衰,以世人为主,以国家主权为主;信心,让您托着年老的躯体,夜缒而出;聪慧,让您孤身一人踏入敌营,宁静却不失镇静,婉转却不失出众。伯牙汉宫秋月遇知已,骏马伏枥而死无人过问,您亦是如此。当初您意气风发,博学多才,没人了解您的才可以,讥讽,取笑日复一日地磨掉您年青的菱角。就是这样,您一天天的老去,聪慧一天天被時间淹没,掩埋历史时间最深处。那时候,精兵来犯,兵临城下,而被时光埋藏的老人,推倒窘境以上,您的才可以总算有立足之地,而这,到底是幸還是悲剧?您年青时被取笑、被侮辱,在您已饱经沧桑提前准备安度晚年之时,却临危授命。时光这般残酷,用几十年的时光去残害内心,谁可以沒有埋怨,谁又沒有悲伤?您不过是“臣之壮也,犹比不上人,今老矣,软弱无能为也已”的回绝,最后您的义务迫使您“许之”。假若时光的摄像镜头能够拉涨到数千年前,见到一个七尺老人夜缒而出,是羞辱還是顺从?全头的白头发遮盖不上以前的魄力,趔趄的脚步掩盖不上您的豪情壮志。

自信心支撑点您的生命,支撑点您颤颤巍巍走入敌营,无路可退,沒有挑选的空间,秦营危机四伏,您以老人的低沉,表明了灭郑的伤害;您以监视者的明智,言简意赅地论述秦晋灭郑的缺点;您以百姓的勇敢,阻拦了一场兵戈相见的不幸。萧萧哀风逝,淡淡的寒波生。当自身的國家将被并吞,深入虎穴变成了一种明确的挑选。也许没有人明白您的可悲,在凡俗的眼里,您不过是一个成功人士,所见到的也不过是一时的辉煌,于您来讲,早就不在乎。不知道历史时间的变化当中,还存于是多少有关您的记忆力?暮然回首现如今的现实世界,复杂喧嚣的社会发展,红灯酒绿的引诱,也许将哪个填满人的本性风采的时期抛于九霄云外,而您也被遗弃。即使如此,您還是不顾一切地来到。宁静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当代人的逻辑思维当中,您的取得成功被遗弃于时光中,被包装印刷成铅字闲置书橱。但您——烛之武,却给了我愿性命的启发,与您一同踏过,我体会来到真正的您,也找到真实的我。当您的个人事迹被众所周知的颂传,当您智退秦师变为发黄的纸张,您终归离逝人而去,您将死前的盛衰,人死之后的浮名一并带去了。但您不容易被时光风化层淹没于历史时间谷底,您始终活在新生儿一代的心里,绝不衰落。

烛之武作文 篇五

在战争的硝烟中,你毅然如一座伟山处变不惊,如汹涌的黄河喷薄不止,看着你走过的路径,我仿佛看到了那场战争,看到你的处变不惊,你的胸怀。

课本上干练的文字挡不住你散发的光芒,只身入秦营,勇气令人叹服。深明大义,头脑睿智,才华惊如天人。你的勇,你的谋挽救了一个国家,挽救了这大好的江山,挽救了无数的生灵。

你不甘心,在大好的青春时光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直到晚年才被君王委以重任。为你惋惜,也为你欣喜,岁月是给人的最大的磨练,先苦后甘便是你人生的印记。那句句挚语不就是你岁月打磨后的光芒吗?

叹服你的胸怀。临危受命也表现得轻松适然,深知以国家大事为重。在山河破碎的危机前,放下对往事的不满,毅然领命,心中满满都是一份对国家深切的情。

我终无法想象一位年事已高的老者如何健步走向秦营,我想,或许在你心中那并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路,那路上有你的深爱国家的利益,有你的妻儿老小,有你生长的记忆,你用你的坚定的信念,赤诚的心灵支持着你走向民族危亡的转折点。

就是你,一位忠勇睿智的老人,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在这千年的烟云中清晰永存。

烛之武作文 篇六

您从历史的长河走来,带着无数人的景仰。您的双鬓已灰白,您的双眼已昏花,您一生低调做人,在沉默了大半生之后,终于在秦晋围郑的危机中,临危受命,凭借您过人的聪慧,成功劝说秦伯退军,拯救了郑国。您成功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您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您的名字千古流传。

我可以想象得到,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当您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是那么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当您冒着生命危险面对秦王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您颤巍巍地走来,坚贞爱国在您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的脊梁。钱学森不顾回国的艰苦,历经五年终于回到祖**亲的怀抱,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董存瑞身受重伤,仍然不辱使命,炸毁敌人的雕堡,用胸口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他们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爱国的真谛,他们,平凡却不凡,他们,普通却显得伟大!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爱国,不一定要轰轰烈烈:老师,认真地教书育人,这是爱国;公务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是爱国。只要为了社会,为了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知识,自己的青春,这就是爱国。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正是有了像您这样千千万万的人,才使得中华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五千年,风风雨雨,几个世纪,浴血奋战,多少朝代,兴衰进退,多少智慧,才成就了文明的中华民族!

烛之武,您颤巍巍地离开,留给我无限的遐思……

烛之武作文 篇七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就在这样一个危急存亡的时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拯救了郑国。勇入敌营,智说秦伯,最终使得秦晋退兵,郑国得救。他,就是烛之武!

“秦伯说,与郑人盟”的智慧

在烛之武一番劝说下,来势汹汹,兵临城下的秦军竟然高高兴兴的撤军了,这足以说明烛之武的睿智。秦伯乃一国之君,并不是容易说服的。烛之武从对晋的利、对秦的弊、以及晋文公背信弃义的例子入手,让秦王深入思考其中利益关系,最终从秦国的角度说服秦王退兵。而且,他多年不被重用,却知天下事,纵观历史,也只有身居隆中却了解时局的卧龙可与之一比了。这深度的智慧正是救国于危难的法宝。

“夜缒而出”的勇气

一个阴冷的夜晚,在月光照耀下,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被绳子吊着的箩筐里出了城,城下是万里联营。他独自一人进了敌营,难道他能以一己之力阻挡千军万马吗?当然不能。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可能有去无归吗?他当然想到了。而这些,在他心中都不算什么,因为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国救民!正是他那无畏的勇气,促使他独自进入敌营,说服秦伯,以一人之力说退了这百万雄狮!这勇气,正是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利器。

“许之”的爱国之心

“许之”,简略二字,便可体现烛之武对国家的热爱。不得重用,今已老,怨言甚多,虽有怨言,但他分得清民族大义,危难时刻,仍不顾自己安危,深入敌营,只为国能平安。烛之武倾尽他毕生智慧,奋力一搏,保国以得太平。若国亡,则民不复也。这种爱国精神,让烛之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就是智慧、勇气、以及对国家的热爱,让烛之武见秦伯、退秦军成了必然。

而与其他一些英雄不同的是,烛之武相对于那些大公无私“一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口号式人物来说,就显得有人情味多了。他也会有自己的埋怨、牢骚。在不得君王重用却又临危授予与重任时,也会委婉地指责一下那“不识人才”的君王,最后又“勉强”地接过挽救国家人民的重担。这样一来,就显得烛之武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些无人情味的大英雄。

烛之武,这样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臣,却以他的“智”、“勇”、“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的英雄,让我们铭记这个名字——烛之武!

烛之武作文 篇八

当国家被战争的阴云逐渐笼罩,当灭亡的号角隐约吹响,当国人在外邦的威慑下惊悸不安,他,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仅凭一颗爱国之心,三寸不烂之舌,用佝偻的身躯迈开坚定的脚步,只身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他的名字叫烛之武。

时间似指尖细沙,匆匆掠过,不留痕迹。几十载的年华空换得一个三朝元老的名号,却仍旧在壮志难酬的漩涡中苦苦挣扎。你的腹中锦绣无人知晓,你的宏图壮志无人问津,你的落寞无人可解,唯有在痛苦中学会习惯,学会淡然。与马为伴,安然静看着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一头青丝被失意的泪水渐渐漂白,挺拔的身姿在一次次破灭的希望中慢慢佝偻,岁月将年少的报负刻成道道皱纹,昭示着你的不甘和苦楚,品读烛之武,读出你的落寞与哀愁。

无根的浮萍,才知道家园的珍贵。风中的飘絮,才知道祖国的重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人自危,礼崩乐坏,但总有一些人,甘愿为自己的国家付出全力,甚至慷慨赴死。纵然三任国君的目光都未在你的身上多做停留,纵然几十年来你在不被重用的委屈中度日如年,纵然你的一腔愤懑无处释放,当国家面临真正的危难,你还是依然踏上了征程,选择了大义,即使前方凶吉未卜,一言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你的背影依旧那样坚定,凭着一身无畏无悔,用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百万之师。你的名字,注定会被载入史册,青史留名。品读烛之武,读出你的大义凛然,你的爱国热血。

历史的飞车沿着它的轨道无休止地运行,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中,太多人物沦为配角甚至背景,被千年的尘埃无情埋葬。可你就是那划破苍穹的一颗流星,虽然来去匆匆,却难以磨灭那亘古的光辉,你的一生悲情却也豪情,只一次的挺身而出,足以被史册铭记千秋万代,所以被人们口口相传,家喻户晓。品读烛之武,读出的不仅是你的能言善辩,更是你那颗无惧无畏,大义凛然的爱国之心。

烛之武作文 篇九

在我看来,烛之武绝对是一位英雄,短短几句话就能使秦国退兵,结束了一场事关郑国存亡的战争

在《乐周列国志》中,烛之武是三朝老臣,却不得赏识,一直只是一个圉正,被举荐见秦伯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佝偻,步履蹒跚,这样一个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为郑国“夜缒而出,见秦伯”,而文中“臣之壮之,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背后对郑文公的抱怨与不满,在见秦伯之前,烛之武只是一个养马的小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不计前嫌,只身进入秦营见秦伯,足见烛之武的义、勇。

在说明秦伯退军时,烛之武冷静有序地道出秦军退兵的利和不退的弊,对晋国的历史,君主的为人,秦晋之间的矛盾了如指掌。面对秦伯时,烛之武句句从秦国利益出发,而绝口不提郑国利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所以说他是一个有智谋,关心世事的爱国之士。推荐他的佚之狐对烛之武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烛之武说服秦伯时的表现,足以见得。

因为烛之武的义、勇、有智谋和关心世事,终使秦国退兵,郑国逃离危险,烛之武也完成了他自己退秦兵的使命,从而得到重用,也留下了千古美谈。正所谓“危难之时挺身行,宝刀未老入敌营,单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师留美名”。

烛之武作文 篇十

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需喻于心,这是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在他身上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怀才不遇般之无奈,秉承着一种有难必然担当的精神,这就是我心中的烛之武。

岁月给了他太多的落寞和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他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牢骚和怨气,但他却以三寸不烂之舌击退秦军。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虚掷而悲哀感伤过,但他也并未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亦敌不过一张嘴。古有烛之武凭嘴退秦师,后有孔明舌战群儒。“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了浓郁的酒香。

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呢?我想他与秦伯谈判的时候一定胸有成竹,谈吐冷静,那是以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晚年得志,不得不说是烛之武把握住了人生最后的机遇。烛之武少年积蓄经纶之才,纵横捭阖之术,实为一个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因郑伯不懂得知人善用,使得烛之武被埋没。但机会最终还是叩响了烛之武的大门,他毅然地把握了这个机遇,不仅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悲剧,还为自己的人生奋力挥洒了一笔,实现了人生的追求,成为中华历史上一颗星空璀璨的“明星”。由此观之,成功者的前提是要有本领,之后才是把握机遇,创造成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几十年的时间里,烛之武从未受到重用。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平淡中养精蓄锐,在关键时抓住机遇。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雄辩的口才使秦军退兵,为自己人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今社会,我们也应把握机遇,即使是再厉害的人,若不懂得毛遂自荐,也会永远隐藏于平凡世俗中,最后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不留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