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带疫解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栏目: 方案模板 / 发布于: / 人气:2.31W

一、总体要求

“带疫解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国资委“两稳两争两保”境外疫情防控要求为工作主线,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上下贯通、各司其职、快速反应,坚持突出重点、健全体系、科学防控,坚持统筹协调、加强合作、协同应对,凝聚一切力量、坚定必胜信心、补齐管理短板、堵塞防控漏洞,将各项工作要求转换成现场人员“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充分调动一线人员疫情防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项目有序实施,努力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聚集”,确保实现“两稳两争两保”的任务目标。

外防输入是指严防业主人员、监理人员、现场其他承包商人员、外方人员、分包商外方人员等外部感染源输入及确保境外回国人员入境后经检测无确诊病例;内防聚集是指严格限制各区域人员聚集,防止交叉感染。

“两稳两争两保”是指:稳在当地、稳住人心;力争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力争不发生因疫情导致死亡病例;确保境外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境外国有资产不受损失。

(三)工作思路

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所属项目要对“带疫解封”的新形势给予高度重视和清醒认识,牢固树立常态抗疫、长期作战的思想,在“与疫同行”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组织领导工作,在现有疫情防控组织机构不变的情况下,明确境外项目(机构)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为“带疫解封”后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境外中方人员超过50人的单个项目,所属企业要成立专班并明确1名公司领导具体负责,统筹抓好“带疫解封”形势下的防疫工作和复工复产。

2. 生命至上、有序复工

将境外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积极稳妥开展复工复产准备工作,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在局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分阶段、分区域开展生产建设。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要坚持开展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不动摇,使疫情防控意识植入境外项目执行管理,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案。

3.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

要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平稳运行,既要牢牢把握新冠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的落实,又要全力推进境外项目有序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实现疫情防控和项目实施四个“同步”,即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按照生产的关键结点设计疫情防控措施,按照疫情的发展态势合理组织生产,确保疫情风险可控和生产经营平稳。

4. 以防为主、防控结合

要将工作重点“关口前移”,着力解决“带疫解封”过程中的疫情预防工作,确保实现“全面受控”。要做到“四早”,即“早预防、早检测、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对不同区域的防控措施,加强对中、外方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及宣传教育,做到“早预防”;对境外全体人员到岗前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必检,实现“早检测”;对于返岗复工人员、有发热等疑似症状的人员及密切接触人员尽早进行隔离观察,做到“早隔离”;对于确诊的轻症、无症状感染者要及时开展医疗诊治,决不可麻痹大意,将轻症拖为重症,做到“早治疗”

5. 确保“全要素、全场景、全覆盖”

“全要素”指疫情防控工作本身涉及的管理要点,同时涵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要点。“全场景”指将工作、生活的所有场景纳入疫情防控,覆盖人员全部活动轨迹,除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公共区外,生产经营涉及的各环节也要纳入疫情防控体系管理。“全覆盖”指将因疫情可能引发常规风险和衍生风险全覆盖,全部纳入疫情防控体系统一管理。

6. 促进“滚动优化、协调联动”

要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公司各项防疫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地情况,做到一国一策、一项目一策,并滚动更新、及时优化。要强化体系建设,把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预判预警、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外部协同、舆情管控等相互衔接起来,形成从公司、所属境外项目(机构)上下贯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协同工作格局。

(四)基本原则

1. “大封闭、小隔离”动态防控

“大封闭”是指有条件的境外项目(机构)应当对施工、办公、生活等区域进行网格化全封闭管理。“小隔离”是指在大封闭区域内划分相应的独立网格化隔离空间。对于工作场所、营地,争取单独区域、独栋、独层,实施封闭管理。所有人员、车辆进入封闭区域,均应检查和登记,外来人员和车辆实行动态防控。按照“分级、分层、分区、分岗、分时”原则对所有大封闭范围内人员实行相对隔离,交错上岗、错峰活动,减少交叉。

2. “同规则、共抗疫”中外协同

要充分尊重外方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严格遵守所在国(地区)产业、劳工等法律法规,将封闭隔离、优化员工结构等措施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要将中外员工、分包单位、供应商等相关人员全部纳入防疫管理。具备全部或部分人员封闭管理条件的,要妥善安排好封闭人员的住宿。不具备人员封闭管理条件的,应当对封闭员工与非封闭员工,中方员工与外方员工采取隔离措施。

3. “内外联动、前后共振”一体行动

“内外联动”是指境外项目(机构)与业主、监理、总包、相关服务方、使(领)馆、中资机构、医疗机构、当地政府等达成共识、共同防疫。“前后共振”是指前方做好疫情防控和后方做好服务保障相结合的一体化防控,前方要做好防疫措施落地、结对帮扶、心理疏导、与使(领)馆沟通汇报,后方做好方案把控、检查督导、药品寄送、线上文体活动、家属慰问、远程问诊、24小时应急值守。

4. “人员三级”划级管理

项目所有集中封闭管理的中方人员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管理“一级防护人员”是指与外部人员直接接触的中方人员;“二级防护人员”是指与一级防护人员直接接触的中方人员;“三级防护人员”是指与外界无接触的中方人员。在人员分级时,尽量减少一级防护人员数量。

5. “三类施策”外方人员管理

对于境外项目(机构)直接雇佣和在大封闭区域内施工作业的分包商、服务商外方人员,按照“三类施策”的原则,分为三类:居住在场外的外方人员作为“一类人员”;新入场的外方人员作为“二类人员”;长期在场内工作或居住在自建劳工营地的外方人员作为“三类人员”。对一类和二类人员进行重点管控。

6. “现场三区”分区而治

按照“风险区、缓冲区、安全区”为原则划分管理区域。风险区指一级防护人员与外方人员接触的区域,缓冲区指一级防护人员与二级防护人员共同工作的区域,安全区为三级防护人员生活、工作区域。

7. “六格专治”专项管控

按照“六格专治”方案,对办公区域、宿舍区域、食堂区域、作业区域、中方人员和外方人员等实施网格化管理;对不同防控等级的人员在不同网格实施不同的防控措施。

8. “两物一品”储备保障

落实“可防、可控、可治”的相关工作,按照集团公司确定的“两物一品”品种和储备原则,以“小批量、多途径、不间断”的方式,保障现场药品和物资储备充足。所属企业要根据前期工作经验,把握好药品和物资的运输路径的难易程度,统筹做好运输和储备工作。

9. “长周期、小批量”轮换管理

按照“长周期”实施境外人员轮岗换休。通过思想动员、舆论引导、增加补贴和改善封闭隔离区域生活、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方法,引导境外人员稳在当地,尽量减少跨境流动带来感染风险,原则上能不轮换就不安排轮换。确有必要且具备轮换条件的人员,应按照“小批量”的原则实施轮换,即尽量延长境外人员的在岗时间,减少轮换频次和人员数量,降低疫情输入和聚集交叉感染风险。同时设立轮换隔离区域,对新轮换的中外人员按照医学要求进行至少2周封闭隔离,在满足人员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进入项目现场。

10. “十个清楚”全面掌握

“十个清楚”是指:

(1)项目清。详细掌握项目基本情况、当地疫情、归口管理的使(领)馆等信息。

(2)进度清。详细掌握项目进度、收款情况、施工状况等信息。

(3)人员清。详细掌握本单位人员、分包单位人员、来源地、人数、籍贯、年龄、住宿、与外方人员及外界接触情况等信息、人员分类清楚;掌握外方人员的分级、食宿、通勤、活动轨迹、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

(4)现场清。详细掌握现场防疫措施、人员网格化管理、外方人员在现场的分布、门卫管理、材料管理、进出通道、加油、修理、机械进出场等信息。

(5)后勤清。详细掌握营地、食堂、公共设施区域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名单、责任落实、监控管理手段、出入登记等防疫措施及网格化管理信息。

(6)办公清。详细掌握办公地址分布、办公区域的人员封闭管理、中外人员的分区隔离、分级防护、信息沟通手段、及网格化管理等信息。

(7)药品清。详细掌握药品的运输、清关、储备、保管、保质期、发放、服用说明等信息。

(8)物资清。详细掌握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的运输、储备、保管、发放等信息。

(9)路线清。详细掌握货物运输路线、航班、紧急救助路线等信息。

(10)分隔清。施工现场、办公区域、宿舍区域、食堂区域、材料堆场、预制场的网格隔离清晰。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一)“人员三级”管控要求

1. 中方人员管控要求

根据境外项目工作实际,结合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按照项目人员与外部人员(“小隔离”区域之外的人员)接触程度编制分级个人防护方案。

(1)“一级防护人员”包含对外接触的人员、涉外采购人员、轮换隔离区工作人员,其直接与外部人员接触,暴露程度高,存在潜在疫情传染风险,为高风险人群,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

(2)“二级防护人员” 包含一般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以及轮换隔离观察中的中方人员,其不与外部人员直接接触,但与一级防护人员直接接触,为中风险人群,采取中等防护措施。

(3)“三级防护人员”是指与外部人员无接触、与一类人员不接触的中方人员,为低风险人群,杜绝与外部人员接触。

2. 外方人员管控要求

对于外方一类人员要严于中方一级防护人员管控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对于外方二类人员,要按照“两周场外封闭隔离+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新入场人员管控的要求,符合入场条件后进入指定区域开始工作,不得与原场内其他人员进行接触,工作开始后进行两周重点监管,无异常者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划分,并按照中方员工三级分级管理办法再次分级,纳入管理体系;对于外方三类人员,要按照中方员工三级分级管理办法进行分级管理。

(二)“现场三区”管控要求

境外项目区域采用分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中外双方人员活动区域设置“风险区”“缓冲区”“安全区”等三区,具体划分如下:

1. “风险区”指一级防护人员需直接外界接触的区域,包括业主、监理办公室、与对外会议场所、外方人员办公室、中外人员材料和文件交换场所、其他承包商工作界面、材料堆场外方人员办公区、营地食堂卸货区等。

2. “缓冲区”指二级防护人员与一级防护人员直接接触的区域。包括一级防护人员办公室、二级防护人员办公室、医务室、材料堆场中方人员办公室、营地门岗、一级防护人员宿舍、二级防护人员宿舍、营地食堂和现场独立就餐区等。

3. “安全区”指三级防护人员项目现场和营地集中工作生活的区域。

(三)“两物一品”管控要求

1.“两物一品”确定原则

“两物”是指防疫物资、生活物资;“一品”是指中药特效药品,需以项目中方人员数量为基数进行储备。

2.“两物一品”储备要求

(1)防疫物资

指一次性口罩、N95口罩、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消毒类(84消毒液或个人消毒用品)等物资应保持至少3个月的用量储备。

(2)生活物资

指粮油、肉蛋、蔬菜、副食等食品,以及柴油、通讯、网络设备、车辆、消毒和喷洒装备等用品。应根据所在国疫情发展和社会经济情况,确保2个月的食品、饮用水等主要生活物资的储备。

(3)中药特效药药品

指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推荐的新冠防治中药品,主要包括: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颗粒、肺炎一号方和预防方等,以及其他一定数量的感冒发烧常用药。中药品仅供中方员工使用,药品的发放、使用、保管要指定专人登记造册,项目结束后进行专项审计。药品储备不少于上述建议药品中的2种,并根据消耗情况进行动态补充。

3. 多渠道配送药品

要充分发挥各层面积极性,密切协调配合,群策群力,全方位、多路径、“陆海空”、立体化,采用多批次“蚂蚁搬家”的方式配送,积极与当地使(领)馆沟通,利用稳定、可靠的供应渠道,将药品运送到项目现场,以满足不同风险地区项目药品的储备需求。

(四)“六格专治”管控要求

“六格专治”是指办公区网格化、施工区域网格化、宿舍区网格化、食堂网格化、中方人员网格化、外方人员网格化等6项网格化管控方案。

1. 办公区网格化管控措施

(1)办公室管控措施

a.办公室按照三级人员管控要求,分设办公区域,特殊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b.办公室分别为一、二级防护人员设立独立车辆行走路线和专门下车点,与外方人员实行错峰上下班。

c.办公室分别为一、二级防护人员设立独立行走路径和进出通道。

d.一级防护人员安排独立办公室办公,每间办公室人数不得多于两人。

e.二级防护人员可在开放办公室办公,须减少办公室人员数量,工位距离不少于2米。

f.一、二级防护人员使用不同的吸烟棚、厕所、茶水间,且使用时人员距离不少于1.5米。

g.文件资料尽量利用网络传送电子版,若必须接收纸质版,将文件放置在指定文件交换区后立即消毒,文件放置2小时后再非接触式接收文件,接收时必须佩戴好N95口罩、手套、护目镜。

(2)会议室管控措施

a.原则禁止举办内部大型会议,一般内部会议以视频或电话会议形式召开。若确有必要召开内部会议,会前须提前对会议室进行彻底消毒,参会人员需保持2米以上距离并佩戴口罩,确保会议室空气流通。会议结束后应对会场、会议设施和用具进行消毒

b.具备的条件的,可在空旷、通风良好的区域设置室外会客区,配备适当数量的桌椅,与来访人员交流时保持2米以上距离,佩戴N95口罩、手套、护目镜,会客结束后立即消杀。

c.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室内设置访客缓冲区。如必须当面沟通,按照规定对来访者做好体温检测、消毒(包括所携带的物品)、信息登记后,由专门人员引领到访客缓冲区进行交流。交流时保持2米以上距离,佩戴N95口罩、手套、护目镜。会客结束后立即消杀。

(3)医务室管控措施

a.项目现场中方人员超过100人且具备条件的项目应设置现场诊所或医务室,进行常规的诊疗和疑似病例筛查功能。疫情期间无法正常派出医生、护士的,应充分利用业主方、总包方提供的医疗资源。原则上医务室只接收单位内部人员,谢绝业主、监理等外部人员前来问诊。

b.医务室门口应设置测温枪、免洗洗手液和喷雾消毒剂,患者进入医务室前应进行体温检测和全面消毒。凡发现体温超过37.2℃的患者,经复核后仍为异常者,应立即由专人陪同,按规定路线转到隔离观察区,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c.所有进入医务室的人员必须佩戴医用口罩。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诊治,其余病人在室外等候问诊,候诊人员应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

d.医务人员在诊治普通病人时,应严格佩戴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标准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处置发热病人时,除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措施外,还应按特定人员个人防护要求佩戴更高级别的防护装备。

e.医务人员须进行每日早、晚两次的体温检测,体温正常(不超过37.2℃)方可进行问诊工作,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病症等疑似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

(五)三级巡检管控要求

1.项目自检

所属项目主要领导要加强组织部署,项目第一责任人要亲自主持,抽调相关人员组建专项巡检工作组,制定巡检计划,对所有境外机构和项目开展全面巡检工作。所属项目每个月底之前要将下个月的巡检计划报送公司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做到国别全覆盖、项目全覆盖、人员全覆盖;全覆盖不是浮于表面“撒胡椒面”,而是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排查。要本着对境外员工生命健康负责、对本企业负责、对公司负责、对国集团公司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尤其对于曾出现疫情和群体性事件等严重问题的重点项目,相关企业要先检一步,深查一层,发现风险隐患,立即整改。

2.项目互检

互检目的是通过项目间的互相检查、互相对照,促进相同国别项目互学互鉴,互相汲取疫情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发现和反思自身的管理漏洞和防控风险,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成效。

3.公司抽检

公司疫情防控指挥部将不间断地开展境外项目拉网式巡检和随机抽检,各专班牵头,相关所属项目部全程参与,要看真现场、问真情况、查真问题。在新一轮的巡检中,所属项目要摆正态度、认真对待,把巡检作为防控端口前移、补足短板漏洞的重要方式,努力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 巡检重点

一是抓住重点国别。重点关注俄罗斯、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阿曼等7个国家。

二是抓住重点项目。重点关注孟加拉GF项目、孟加拉博杜阿卡利项目等项目规模大、人员多、国际影响大的项目。

三是抓住重点人群。要重点检查一类、二类人员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营地居住人员的封闭管理、健康动态、心理健康等情况进行深入排查,要特别注意加大对分包人员的检查监督。要重点关注分包人员是否存在疫情防控意识薄弱、欠薪、思想不稳定等情况,要提前发现不稳定因素,堵住分包人员防控管理的漏洞。

四是抓住重点环节。对施工现场网格化管理、办公场所分区管理、公共设施管理、通勤管理、宿舍“三类”人员网格化管理等重点环节,要坚决做到“十个清楚”,即项目清、进度清、人员清、现场清、后勤清、办公清、药品清、物资清、路线清、分隔清。

(六)出入境管控要求

1.严格执行事前审批

所属区域公司项目部要加强与使馆、入境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多途径寻求包机或商业航班机会,有控制、有节奏、小批量、多批次地组织安排已完工项目人员、因病需回国医治人员和轮休人员回国,现阶段商业航班每批次回国人员原则上不得超过20人。

严禁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既往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等6类人员乘坐包机回国。与此同时,境外项目一人一策须做好未能搭乘包机回国人员的安抚工作,制定商业航班回国计划,确保员工及时回国休息调整。

回国团组必须制定详尽的回国方案,明确1名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的本企业员工作为领队。从准备回国隔离之日起,负责回国人员全程管控,以及途中与企业总部、项目部的沟通汇报。同时要对人员进行分组,每组不超过10个人,指定一名组长,在回国前隔离、核酸检测、转场、候机、登机、回国后隔离期间的全过程中,负责每日记录工作日志,一旦出现问题,公司要倒查工作日志、倒查管理责任。尤其在不发达国家,项目部要提前与海关等部门进行沟通,提前做好工作,便于回国人员快速通过,减少机场逗留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2. 实行全封闭隔离

回国前,所有回国人员应提前进行14天隔离,隔离期间不得去现场或办公室,必须单人单间进行隔离,实现全封闭管理,回国人员名单要在现场公示。现场不具备条件的,要提前准备外部隔离场所,最好选择距出发机场不超过一天车程距离范围内的酒店作为隔离地点。

隔离期间,要对回国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检测(早、晚两次),并实时做好体温检测记录。回国人员出现发热、呼吸道不适等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如实报告,并及时诊治。

隔离期间,禁止组织任何群体性活动,隔离区严禁外出、串门,不得与外部人员接触。对隔离期间人员不定时进行视频连线抽查,要求对隔离房间全方位视频查看,如回国人员出现1例违反隔离规定的情况,则该批次所有人员禁止回国。

3. 严格执行检测规定

要严格落实国资委“未检测、不登机,非阴性、不回国”的要求,按照当地使(领)馆的检测要求完成检测,取得“绿码”后方可回国。在回国前14天进行第1次核酸和双抗体检测,双阴性者可以进入隔离状态进行回国前准备,并自愿接受监督,至登机前禁止接触其他人员。回国前72小时进行第2次核酸检测和双抗体检测,回国前36小时内进行第3次核酸和双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双抗体检测时间以当地使(领)馆要求为准。上述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要求者,方可乘坐包机回国。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报告由项目部指定专人专门管理和审核,统一上报使馆。坚决杜绝检测报告由个人持有、特别是分包人员持有的情况发生。回国人员如出现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阳性,回国领队要在检测结果出来的1小时之内向公司及集团公司汇报,原则上立即取消团组回国计划,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坚决杜绝瞒报、迟报、不报,弄虚作假取得“绿码”回国的情况出现,如被发现,要严肃追究责任。

4. 加强路途管理

从项目现场到机场的途中,项目部应提前安排好行驶路线和交通工具,不得临时租赁或乘坐无疫情防控保障的社会车辆,回国人员需佩戴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途中应统一给人员准备餐食、饮用水。

在机场候机过程中,严禁随意走动,严禁到餐厅用餐,严禁到商场购物。机场是感染高发地,环境差、人员多,办理手续时间长,要减少在机场的逗留,加强自我防护,减少与外界接触,避免发生感染。

乘机途中,回国人员需佩戴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机舱内尽量不饮食,尽量减少在机场和机上使用洗手间次数,必须去洗手间不用手直接接触门把手,使用自带的消毒纸巾触碰门把手或锁销。避免人员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交叉感染。

入境后,要严格配合入境地要求做好检测和隔离等工作。

5. 严格外派人员管理

为从派出源头降低现场交叉感染的风险。后续所有派出人员要继续坚持“不接种、不外派”的原则,要明确这是铁的纪律,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员一律不能外派;特殊情况必须书面报集团公司批准。

所属项目上报出国申请时,必须要注明计划派出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如发现执行不严、落实不力的情况,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协防

(一)与业主、监理、总包沟通

1.共建疫情防控体系。通过与业主方充分沟通,说服动员业主方建立“同规则、共抗疫”的疫情防控体系,力争实现统一的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如在人员流动、公共场所管理、通勤、个人防护、营地管理等方面,努力实现项目无疫情、现场无感染的共建防控的可控局面。

2.共建现场大封闭管理。建议业主要求现场所有相关方,包括监理、其他总包和协作单位,实施全场的大封闭管理。积极协调业主加强现场区域出入口人流量的管控,防止人员的大体量流动引发外部疫情输入。非必要人员,严禁出入现场区域。

3.共建安全保障体系。疫情期间,项目所在地区大环境的安全是确保区域安全的基石。境外项目务必主动加强与业主方的充分沟通,双方就疫情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达成共识,充分利用业主方在疫情所在国的各方面优势,与当地政府协调,建立有保障的、安全的大环境。各项目自身的安全保障体系应建立在业主方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之上,确保安全保障工作的延续和相互联动,及时有效应对常规性和突发性事件。

(二)与使(领)馆沟通

建立定期沟通和汇报制度,各境外项目(机构)应指定专人与中国驻所在国使(领)馆保持实时联络,重点项目定期向使(领)馆领导汇报项目疫情防控状态、人员思想动态、防疫物资以及生活物资的储备等情况。及时从使(领)馆了解国家层面发布的相关权威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加强正面舆论的引导。在满足自身防疫前提下,为使(领)馆提供必要的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在防疫物资紧缺时,及时向使(领)馆报告,申请物资支持。

针对涉及当地政府,且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制约的问题,如外围人员非法聚集、骚乱、哄抢、外部物资供应中断等,应及时向使(领)馆汇报,请求使(领)馆出面交涉解决。

(三)与周边其他单位的沟通

1.结对防控。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地域相近、工作相通、资源互补”的原则,加强集团公司内部联防联控,并主动与其他中资企业结成对子,互通有无,资源和信息共享,确保疫情防控和维稳工作顺利推进。

2.互学互鉴。在使(领)馆的指导下,与处于同一国家(地区)的其他中资企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分享防控过程中各自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降低防控成本和压力。

四、做好后方保障

(一)加强党建引领

境外项目(机构)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强化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的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部署党员突击队实施方案。在“带疫解封”期间,党员干部主动承担外防值班、应急物资采购、对外援助与沟通、项目安全生产等急难险重任务。设立党员宣讲团,通过视频会议、现场广播等方式讲解项目防疫措施,积极开展宣教、谈心、疏导活动,发动群众积极献言献策;设立防疫志愿者服务队,协助项目疫情防控工作;设立群众监督队,通过党员进行培训,监督项目各项防疫工作。加强对抗疫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和负面舆情的监控处置工作。

(二)强化现场防疫宣传

利用好项目部每日调度会、晨会、班组会,对疫情防控进行每日宣贯。在有条件的区域,定时滚动播放疫情防控讲座、宣传标语。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通讯方式,发布项目疫情防控的要求,宣传个人防护知识。在厂区大门、施工现场、办公室、营地等人员较为集中场所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挂置宣传标语横幅,保证宣传密度。在厕所、吸烟棚、饮水点、上下班大巴车等人员流动性较大场所张贴疫情防控提示。海报、标语内容应通俗易懂、接地气。

(三)做好内部结对帮扶、心理疏导

设立项目党员帮扶责任区,由项目党支部各支委任第一责任人,确保人员全覆盖。根据项目实际,开展项目现场党员和项目分包劳务人员“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不定期下发调查问卷,了解掌握人员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建立心理疏导室,项目党支部书记任项目现场“第一”心理疏导师,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人员思想动态,特别是对在境外工作时间较长、一时无法轮换的人员,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对于需要帮助的员工,要解决好思想方面、家庭方面、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员工感受到组织温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努力做到人心稳、情绪稳、队伍稳。

(四)做好境外员工国内家属慰问安抚工作

企业党组织要在前期已经全面开展登门慰问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持续维护好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要继续通过境外员工家属微信群等,对员工家属进行经常性关心问候,主动了解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协助解决好燃眉之急,取得信任、赢得支持。

(五)做好境外相关方人员的稳定工作

持续落实好相关方人员的稳定工作,确保结对帮扶不漏人员、不留盲区、全面覆盖。结对帮扶人员要通过微信群等,继续加强联络,充分了解掌握相关方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对发现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及时与分包商进行沟通,并督促相关方妥善协调解决。

(六)落实好24小时值班制度

所属项目要对24小时值班收到的问题及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做好登记处理。对合理的诉求,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解决;不合理的诉求要做好妥善答复,切实保证公司境外职工反映问题的渠道有效、畅通。

(七)开展各类线上活动

组织线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讲英雄故事,弘扬民族精神;积极组织参加国资委、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本部举办的各类疫情防控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各类网课,如工作技能、安全防范、电影音乐鉴赏、经典体育赛事回顾、语言培训等,对于女性员工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瑜伽课、舞蹈课、插花课等;做好远程医疗保障,定期组织线上问诊和心理咨询;组织线上防疫知识竞赛,实现项目中方人员全员参与;组织人员参加非聚集性、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视频运动会、网上棋牌比赛、在线知识问答等;不定期在线发布电子书籍、有声读物。

(八)落实“四位一体”医疗保障

境外项目(机构)要对照集团公司在2020年12月24日印发的《关于构建“四位一体”境外医疗保障体系 提升境外疫情防控能力》的通知要求,明确专人,督促协助所有境外中方人员接入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和康桥互联APP,及时通过平台报送疫情信息和现场稳定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预防、早处置”。要对照国资委对境外项目医务室的建设标准和药品配备比例要求,结合境外项目实际情况和医务室需求,应设尽设。同时,各境外项目(机构)要建立与当地高水平医疗机构的转诊机制,确保确诊员工在当地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

五、应急处置预案

统筹做好境外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和经营生产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摒弃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做到精神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慎终如始,做到“风险一天不排除,防控一天不松劲”,做好长期“与疫同行”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守住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线,推进境外项目的有序实施。

境外项目(机构)如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司应急领导机构、所在国使(领)馆报告,并按照驻在国政府要求向所在国进行报告,所属企业应急领导机构应及时报告集团应急响应组织机构,重大事项实行“148”报告制度,即1小时内必须电话报告、4小时内必须书面报告、4小时内问题没解决的,8个小时内再次报告情况,期间实行信息日报告制度,并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应急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一)疑似病例的处置

1. 境外项目(机构)如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将其送往预先设置的隔离观察区进行观察,疑似病例必须按一人一间的标准进行隔离;指定专人负责发现疑似病例后的消毒、转运、救治、隔离、后勤供应等工作。

2. 境外项目(机构)应每日监控和跟踪员工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员工有发烧、干咳、嗅觉丧失、肌肉酸痛、乏力、腹泻、胸闷、憋气等症状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报告要求向公司和集团公司汇报,详细汇报境外人员身体异常情况和核酸检测方案,待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置,并按要求向驻在国使(领)馆报告,根据使(领)馆指示,按要求向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报告疑似信息,立即安排疑似病例服用抗疫药物,转运至定点医院安排就医;不具备送医条件的,应立即将疑似病例送至隔离房间进行隔离,安排疑似病例服用抗疫药物,密切监控病例身体情况,并联系医疗资源进行救援。

3. 在对疑似病例采取报告、隔离、送医的同时,项目应同时排查密切接触人员,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和观察。应指定专人配合、跟踪疑似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随时掌握和上报病情发展情况。

4. 出现疑似病例后,相应的生产生活区域应采取消毒、封锁等措施。参与后续消毒、转运、救治、隔离的现场人员,应全程正确使用防护服和护目镜,事后应经全身消毒。防护服和护目镜不得重复使用。

(二)确诊病例的处置

1. 确诊病例,应以当地具备检测能力和资质的医院正式报告为准。确诊的病例具备送医条件的,应及时在定点医疗机构安排单间救治;不具备送医条件的,应搬出营地,进行远程诊断和诊疗,应进行远程医疗平台的咨询或遵医嘱服用药物连花清瘟胶囊、肺炎一号、化湿败毒颗粒等药物,定时定量服药,并监控服用后的身体状态,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服。

2. 出现危重病例时,应及时转入ICU进行救治,并每日通报国内家属治疗状态,指派专人做好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

(三)死亡病例的处置

出现死亡病例时,对于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遗体进行消毒、密封,密封后严禁打开,防范疾病传播风险。境外项目(机构)应在完成遗体卫生防疫处理、开具死亡证明、联系亲属取得同意火化书后,在遗体交接单中注明已进行卫生防疫处理和立即火化意见。火化后骨灰交由国内家属。

外方人员的死亡病例按当地政府要求和习俗处置。

(四)群体性事件

1. 境外项目(机构)要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制定相应措施,防止出现以下几类群体性事件:

(1)由于文化差异,因疫情防控引起外方员工误解或中外员工冲突等群体性事件。

(2)当地员工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因应急处置不当,信息公开不及时引起当地员工及家属不满等诱发群体性事件。

(3)因项目暂停施工,中方员工回国诉求得不到满足引起的人员到使(领)馆上访事件。

(4)因工人薪资发放不到位引起的员工讨薪聚集事件。

2. 员工非法聚集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无论人员职务高低、项目规模大小、人员伤势或损失程度轻重,有关境外项目(机构)都要迅速调集力量,快速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启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的先期应急处置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应急处置报告制度,在限定时间内按应急响应程序报告至公司和集团公司,并按照有关指导意见向驻在地使(领)馆报告,并做好舆情监控与处置。

3. 事件信息收集研判

员工非法聚集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关境外项目(机构)应通过各种有效渠道,迅速搜集研判事件的基本信息,全面、客观摸清事件性质,在限定时间内按应急响应程序,报告至公司和集团公司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依据。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1)事发现场群体人员的数量、结构(性别、年龄等);

(2)事发现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

(3)闹事人群的主要诉求、产生原因及其合理性;

(4)闹事人群的首要人员、背后支持力量;

(5)是否带有杀伤性武器;

(6)事发当地主要行政管理人员和警察机构分布;

(7)境内外舆情情况;

(8)周边的其他中资企业及支持力量。

4. 应对处置措施

经过对事件的性质、规模,以及有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研判后,确定突发事件等级,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劝导说服、化解矛盾、稳定局势为原则,避免激化矛盾,造成场面失控。在疏导、谈判无果的情况下,要提前做好中方员工人身安全和财产保护工作。

(1)对于由于文化差异,引起外方员工误解疫情防控措施或中外员工冲突等群体性事件:一是向外方员工代表详细解释说明采取的防控措施的必要性,争取外籍员工的理解,安抚外籍员工的情绪;二是劝说中方员工克制情绪、不激化矛盾、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三是在疏导、谈判无果的情况下,要提前做好中方员工人身安全和财产保护工作。

(2)对于当地员工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因应急处置不当、信息公开不及时引起当地员工及家属不满等诱发群体性事件:一是要向公司、使(领)馆、当地警察局等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二是做好家属安抚和解释工作。三是安保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要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包括封闭营区和相关地区、在管制区域周围划定警戒区、实行人员物品管制和守护重点目标等。四是安保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在与聚集人群沟通时,要对聚集人群表明态度,讲清道理,进行正面引导,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劝导说服、化解矛盾、稳定局势。要不厌其烦地与聚集人群进行沟通,使其认清后果和危害,自动退出事件现场。五是安保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要以主动地态度听取闹事人群的诉求。对一些确实应当解决且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态度鲜明、立即解决。对于提出的无理、无法的要求,要采取委婉的语气,有理有利有节的处置,不得超出自身的处置权限。现场中遇到当地群众语言沟通不顺利、对方语言伤害,甚至别有用心故意挑衅,企图扩大影响引发事端的情形时,要顾全大局、克制情绪、平和对待,决不能因话语刺激而激化矛盾。

(3)因回国诉求得不到满足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是及时向使(领)馆通报信息,做好应对准备。二是管理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安抚聚集人员情绪,开展相关处置工作。三是发现聚集人员有过激行为、危及办公场所工作秩序或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四是处置过程中应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避免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4)工人薪资发放不到位引起的员工讨薪聚集事件:一是结合聚集员工人数的多少,组织相关人员及其员工代表到会议室、办公室,以非正式会议的形式对员工代表进行安抚、劝说和解决,对于合理诉求、正面积极回应。二是若一次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双方协商找出共同点,耐心解读,不能激化矛盾,避免问题扩大化。个别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可与员工约定后续处理计划。三是及时向所属企业汇报,获得指导和支持,同时通过安抚员工国内家属,协助解决员工家里困难,消除境外员工后顾之忧。

(五)恐怖袭击、物资哄抢

1. 境外项目(机构)要不断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营地、办公场所、施工现场和住所等都是相对封闭性场所,人员集中,容易成为暴恐、物资哄抢事件的选择对象,境外项目(机构)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要继续收集涉及我方安全的信息,关注当地是否有疫情与其他各类矛盾交织,导致社会治安恶化、社会动荡、物资哄抢甚至恐怖袭击的迹象。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高风险的项目应提前调研安全地区或避难所。

2. 疫情期间加强与业主、当地警察的沟通,确定应急联系方式、响应时间和应对措施等,保障现场安保力量的投入,要及时调整施工区域和作业方式,物资储备应分散、多点存放,堵住安防漏洞。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障境外员工人身安全。

3. 暴恐袭击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警,向使(领)馆报告,获取安保和外交途径支持,按照预案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区或避难所,不得发生与当地人的对抗和冲突,袭击期间严禁人员外出。发生人员受伤的,应及时送医治疗。

4. 物资哄抢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警,向使(领)馆报告,获取安保和外交途径支持,不得发生与当地人的对抗和冲突,袭击期间严禁人员外出。发生人员受伤的,应及时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