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真帮实扶 谋求脱贫致富出路

栏目: 企业工作总结 / 发布于: / 人气:3.02W

真帮实扶  谋求脱贫致富出路<?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真帮实扶 谋求脱贫致富出路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上坝镇党委副书记(挂职)  常  耿

 

根据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多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上坝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在对上坝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上坝村共11个村民小组,542户,人口2410人,耕地面积9240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制种、甜叶菊,大棚蔬菜、花卉等为主,全村困难群众28 户 91人。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上坝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一是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二是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05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300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2014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三是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上坝村现有村干部7人,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 %。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

三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1.39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四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1.5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城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五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400人,占全村人口的21.2%,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质量产生质疑。

三、瞄准小康目标谋求致富良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针对下坝村目前现状和面临形势,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抓住以下5个方面。

第一、要抓住农民素质提升这一关键,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上做文章。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更要依靠群众,这就要把提升农民素质紧紧抓在手中,抓出成效。一要抓紧抓好农民素质教育。要有效整合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涉及“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计划生育、安全维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抓紧抓好致富技能培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产业形势,利用个人自学、村上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培训,着力提高养畜、种菜等产业技术的管理落实效果。要积极开展外出务工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创业是产业技术能手,外出务工是行业技能人才。要抓紧抓好农民思想观念转变。采取组织外出观摩、邀请专家到村讲课等形式,引导农民摒弃陈旧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提高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性,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奠定深厚基础。

第二、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提高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全力以赴抓好制种产业,持之以恒地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要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快着手改变目前单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不断加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第三、抓住农民自我教育这一核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村级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建立定期开放和值班制度,丰富报刊、图书内容,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可能地为农民创造学习条件,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在全村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对单亲家庭和因子女教育致贫的家庭进行帮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培育树立一批文明新风先进典型,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卫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村风。

第四、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作用。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员队伍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创新模式,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产业党小组等组织。认真落实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掌握党员群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思、所盼,珍惜民力、集中民智,用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意愿确定思路、指导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好议事决策制度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落实好党内关怀激励措施,培养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示范带动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