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浅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差异

栏目: 小论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65W

内容提要: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及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研究的功能上均存在差异。同时,为适应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也进行相互借鉴。

浅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差异

关键词: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差异;借鉴;

自然科学以物质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它起源于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困惑,是人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社会科学则以人类为中心,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它的研究主体是人,因而具有价值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各自具有的功能。这不仅为深入探讨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系与结构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为在科学研究中更好运用自然科学方法以及社会科学方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差异

(一)研究方法主导的方法不同

所谓主导方法是指“在同一领域,在众多的方法中,经常被用到的起决定性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类方法。”自然科学把实验(试验)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在自然科学领域,大量的、新的、精确的和系统科研资料,往往是通过试验而获得的。而社会科学的研究 途径则以观察或调查研究的方法为主,例如问卷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

实验方法与观察方法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内容上看,实验方法是简化、纯化、强化、优化研究事物的自然过程或以典型的形式再现客体。而观察方法是在对社会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不进行人工干预或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尊重客观的社会过程。从特征上看,可重复性是实验方法的根本特征。就是说,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决不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重复此项实验,应该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不能重复再现的实验结果是不能作为相关的科学理论的客观支撑点。而社会现象则因时间和地点不同有着不尽相同的内容,即社会历史不具有重演律。

当然自然科学研究中也会运用到观察的方法,为了将二者进行区分,笔者将自然科学中运用的观察方法称为科学观察,将社会科学中运用的观察方法称为社会观察。就研究主体的身份而言,科学观察是一种非参与式观察。而与其不同的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不一定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研究,社会观察还包括参与式观察,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同时也是研究的客体的一部分。

此外,自然科学主要使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而社会科学除了使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外,还大量使用访谈、参与观察等定性的方法。这是因为自然科学研究和的对象领域是物质世界,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领域人类社会中参杂有精神世界的要素。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到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除了具有物理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机制的复杂性之外,还具有凭借人自身的经验来进行内在调适和学习的复杂机制。尽管其中存在着内在的量化关系,但是这种内在的量化关系是极其不稳定的。因而,社会科学研究往往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混合的方式进行。[4]

(二)研究方法的结构不同

根据研究方法适用范围的大小和概括的程度不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化分成三类。一类是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即哲学方法和逻辑方法,它适用于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二类是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试验)、模拟、数学等方法(广义的观察、实验和数学等方法,研究社会科学也需要)。三类是适用于某一门或几门自然科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运用解剖法研究生物的构造和功能的关系。根据人类认识过程的发展顺序和深度不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模拟、调查获取感性经验材料的基本方法——经验方法。二类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研究资料的加工得出科学结论的基本方法——理论方法。例如 科学抽象法、各种逻辑方法、想象和灵感、数学方法、科学假说等等。由此可见,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层次性,且在每个层次里,经验法和理论法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例如在许多基础科学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将研究工具、仪器设备作用于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事实材料,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使用观察实验和模拟等方法。然后研究者运用经验方法进一步将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再次研究者把通过经验方法加工获得的事实材料,通过科学抽象,使用数学、逻辑、模型、归纳、演绎、假说、等方法上升为科学理论,这个阶段所使用的方法即为理论方法。因此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是呈立体网络状结构。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括三大领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身、与之相关的统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如 SPSS)。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有探索、描述、解释和评价四种。科学家在进行探索性研究时,往往采用定性的方法。问卷调查、实地研究、内容分析等在描述性研究中较为普遍使用。解释性研究常常需要运用相关性分 析、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而评价研究则较多的采用实验研究和比较研究。可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是平面化的。

社会科学在研究过程中虽离不开理论思维方法,但更多运用的则是感性认识的方法。社会科学试图说明个人和群体的动机和行为,以及社会制度对它们的影响等复杂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不能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直接观察到或者加以量化,而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们的感性认识。因此,社会科学的研究呈现出大体上以感性方法为主,理论方法为辅的平面结构状态。

(三)研究方法的特性不同

1、刚性与弹性

自然科学较为关注数据,它总是在受控的条件下收集数据,并把数据作为检验理论的一种方法。其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可检验性。在同等的条件下,运用适当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大体上是一致的,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很高。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在运用同一种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时要求严格遵循方法本身所给出的规则,也就是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刚性。

而社会科学的很多研究,尽管在同等条件下,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例如,两个研究者在同一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比较法对相同的两个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来的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研究者在比较对象时,待入了不少主观选择性,所观察和比较到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可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弹性。

2、精确性与价值性

自然科学的研究强调在同样条件下运用同一方法的可检验性,也就是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更具有精确性。其研究结果依赖于实证数据的支撑。例如,在经典数学中,科学家用微积分方程将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等的基本规律一一地表示出来,然后运用这些微积分方程去解决问题。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之所以具有精确性,是由于它本身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决定的。在对自然现象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描述中,往往描述的是量的关系。事物的量虽然常常以变化的形态出现,但这种处于变化形态的量,在每个确定的条件下,也是有确定的值的。即使是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规律,其量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与自然科学不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的价值观对研究目标、研究工具、研究路径的选择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者在探索中渗透着个人的价值观,在数据中参杂着个人意愿。例如,为了考察城市居民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接受性程度,我们可以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问卷的设计就会因人而异。由于研究者对这个题目的主观感受不同,所以所设计的题目的侧重点和考察点就会有很大差异。有的从邻里关系的角度来考察,有的从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评价来考察。其次,访谈中,即使访谈的提纲一样,调查者在记录被访者的回答时,也会因为个人价值的差异而使得记录的侧重点完全不同。调查很容易被个人情感所驱使,对受访者产生同情、怜悯等心理。虽然社会科学研究一再强调价值中立,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价值性不可能完全的消除。

二、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相互借鉴

(一) 社会科学能否借鉴自然科学方法

在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探讨中,一个长期有争论的问题,就是怎样看待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可能性。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始终有很大的分歧,有三种不同的主张:一派认为社会科学应逐渐转变为实证科学,必须努力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另一派则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原则上不适用于社会科学;还有一派采取比较折衷的态度,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是有参考价值的,应该具体探究和尝试怎样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适度地引进某些自然科学方法或某些方法的原则和精神,以改善社会科学原有的研究方法。笔者是持第三种意见的。

如前所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根本区别的,如果不顾这种根本区别,一心只想把自然科学方法生搬硬套到社会科学研究中,那么除了碰壁外是不会有所收获的。但是,如果一味强调这种区别,以致社会科学研究者对自然科学方法采取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那就是自绝人类在认识自然方面的宝贵经验,也是不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的。

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经济学是最早运用数学方法的,而且随着数学的发展不断选用新的数学工具,类似于自然科学,也用数学方法建立起各种经济模型。尽管经济学中的许多数学模型被认为是不成功的,但是经济学的数学化趋势已不可阻挡。特别是近些年来得助于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经济学理论及其数学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测算比较,更容易接受实践的检验。几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奖给了经济计量学的学者,也说明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效。

有些学者提出了这样一种看法或预言:物理学中所发现的“混沌”现象与社会经济活动比较相似,可以期望从这里找到两者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性。还有学者把物理学中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渗入经济学,产生了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 “非线性经济理论”,或称“混沌经济 学” ( Chaos Economics)。[5]

研究社会与研究自然一样,都要求观察的客观性,以便从特殊中概括出普遍性的东西。对于自然现象,可以制造和运用各种精密的仪器;而对于社会现象,最主要的观察工具就是人自身。每个人必然带着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其思维方式也不可能摆脱个人的性格、作风特色。因此,作为观察者,必须学会自觉地“调整焦距”,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推理和结论。同时,作为研究者,也可借鉴和采用像物理学中相对论的研究方法那样,对于在立场和取向上,持有各不相同的“参考系” 的观察家们所作的对于同一社会现象的各种不同的描述和解释,都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和综合,以取得比较接近或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总之,怎样把自然科学中所积累的认识经验和方法,有选择地、恰当地结合到某些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中,以有助于推进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课题。

(二) 自然科学能否借鉴社会科学方法

人们常问社会科学能借鉴自然科学方法吗?却很少反过来问:自然科学能借鉴社会科学方法吗?甚至有人以为社会研究方法对于自然科学来说,仿佛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自然科学曾经借鉴和引入过社会研究的方法,今后也应该重视社会科学方法,并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无视和拒绝人们在认识社会方面的宝贵经验,也是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的。

历史上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概率统计方法是从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而后才被应用到自然科学中。拉普拉斯对于牛顿力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曾被尊称为“法国的牛顿”。在科学思想史上,他是著名的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然而他同时又是概率论这一研究随机现象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所撰著的《概率的解析理论》一书,与他的名著《天体力学》,同样都是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世之作。作为一位大科学家,他既有兴趣研究自然,也有兴趣研究社会,概率论就是他从诸种社会问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数学方法和理 论。1795年他曾作过一次关于概率问题的演讲,以后发展成为一篇很长的关于概率的哲学论文,他希望这篇论文能引起哲学家的注意,并想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概率这个十分值得思考的课题。

1814年,拉普拉斯把这篇关于概率的哲学论文作为《概率的解析理论》第二版的序言。 正是在这篇论文中,他表达了坚定的决定论思想,深信自然界的一切事件,都像太阳系的运动那样必然和确定,可以在给定的条件下预见未来应该发生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在这篇论文中,他明确地指出:生活中的那些最重要的问题绝大部分正是概率问题,并且认为起源于机会游戏的概率论,将会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他把概率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选举运动、法庭判决、人口人寿统计、生死婚嫁统计、保险事业等等。可以看出,在拉普拉斯的心目中,自然现象是服从决定论的,而社会生活则是遵循概率统计规律的。

概率统计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起初只是用于处理实验误差。直到19世纪后期,才由物理学家把这一方法引入气体分子运动的研究中,导致了统计力学的建立。 20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自然现象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使概率统计方法在自然科学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和过去相比,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已经迈入“向复杂性进军”的时代。 然而社会系统要比任何复杂的自然系统都更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科学从它诞生时起就在“向复杂性进军”了。对于研究复杂问题而言,社会科学所积累的经验比自然科学更为丰富,这一事实是不容否认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 弗里德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担任设立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研究小组的副主任 ,这个小组的研究工作都是与军事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他回忆那一时期的工作时说:“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统计学家、数学家都在同一目的的压力下互相合作,对我们的作战 部队做出贡献。……令人惊讶的是,在战时行为研究中,社会科学家被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实际上,一般比自然科学家更为有用。原因很简单:社会科学家习惯于使用模糊的数据进行工作,而战时行为的数据肯定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自然科学家习惯于处理仔细控制的实验数据,而对于如何处理战时出现的那种模糊类型的数据却经常感到手足无措。”[6]弗里德曼的这一亲身体会说明了一些社会科学家具有处理模糊数据的宝贵经验,科学家们怎能不借鉴这种宝贵经验,并注意发挥其作用呢?

三、结束语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自然科学以实验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具有多层次性、刚性和精确性,呈现立体网络状结构。社会科学以调查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其研究方法具有平面化、弹性、价值性的特征,呈现平面结构研究状态。在二者的研究中,我们需要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正确的描述研究对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21世纪的科学发展潮流,呈现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从各个层面各种角度进行着广泛的交叉和综合。在科学方法的创新中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不但要相互借鉴,还要进一步走向相互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