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机械职称论文(热门多篇

栏目: 小论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15W

机械职称论文(热门多篇

机械工程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械职称论文范文(热门精选7篇。

机械职称论文 篇一

机械工程特色学科建设研究

关键词:学科建设;机械工程;特色学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注重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的机械工程相关学科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BB1212023)的研究成果。

“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通常可以从学科建设的原则、建设的条件、建设的内容以及建设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高等学校的学科是体现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载体,学科从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质量、教学优势、所处的学术地位等方面来体现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的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建设是一所特色高校发展与进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主要从学科建设的主体、客体等方面来对具有特色的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目的、内容与方法等进行讨论。

[1]

一、学科建设的机制

学科本身即为学科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门学科,必须要拥有独立而固定的以本学科方向研究为第一职业的学科主体。

学科主体既是知识的构造主体,又是知识的构造客体。

通常情况下,学科建设的载体包括学科建制和学科制度两个层面。

学科建制是学科进行建设和发展的物理存在,而学科制度是学科进行建设和发展的精神依托。

学科建制是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组织保障,它以一定的机构为依托,是学科主体的生存依附和生存形态。

学科制度是指不同学科受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背景和理论基础的影响,在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学科特有的逻辑思维表现形式和行动准则。

具体的某一学科研究领域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一般被认为是学科建设的客体。

知识体系系统和规范,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独立性是一门学科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学科的标识,也是一门学科能取得独立地位被定义为一门学科的标准。

[2]

二、学科建设的内容

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科学知识始终处于建设的中心位置,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学科建设纲领。

在以知识为中心的理念下,抽象的学科建设可以具体化为学科组织建设、学科制度建设和学科文化建设。

人们从学科组织中认识学科,学者们在学科组织中进行学术活动。

学科组织由学者、学术信息、学术资料三种要素共同组成。

学者是组织的核心和第一要素,包括学术带头人以及其领导的学术梯队。

学术信息是学者的主要操控对象,包括知识及课程、教材、专著、论文、科研成果等载体,学术交流的频率和层次等信息交换水平。

学术物质资料指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进行教学和科研的物质条件,包括研究资金、设备、图书资料等。

学者、学术信息以及学术资料这三种因素构成了学科组织建设的基本要素,三者互为支撑,难以独立运用。

通常情况下,学科组织建设是高等学校在学科制度框架下进行的。

大学学科制度指人们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制度和规范,用来规定新进入学科的新人、协调和控制学科主体职业样式。

[3]

学科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无形的学科文化的积淀深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底蕴。

学科文化对居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一种规范的作用、警示的作用,并能凝聚本学科学者们对学科的忠诚度和信心。

因此,以学科主体、学科载体、学科客体为基础的学科建设是由一群学者根据一定的学术规则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以知识创新为原点,以知识产出和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一种有目的活动。

三、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与大学是不可分离的,学科若失去大学的依托,其前进的步伐就会减缓,直至停滞;而大学如果对学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则会失去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将永远不可能发展成为一所一流的大学。

大学的学科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从学科与专业的设置、高质量精英人才的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推进学科建设,还要求结合高校学科的学术组织机构的设置与建立,以及大学学科制度与文化的建设与形成等方面来进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高等学校在实施学科建设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建设路径与方式,包括学科特色与方向、重点建设学科的选择以及建设组织管理形式等多个方面。

一般学科建设模式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以学校发展定位来规划学科建设、以学科带头人来规划学科建设、现有学科特色优势拓展的学科建设、利用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学科建设。

四、现代机械工程学科的内涵

基于传统制造的机械工程学科,其学科理论基础主要以经典力学原理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基础,主要将机械加工与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

机械职称论文 篇二

如何预防机械工程中齿轮的失效

相关统计表明,由齿轮失效引起各类机械事故的发生率超过了10%。

1、齿轮失效形式

齿轮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齿轮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同时,齿轮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其失效形式也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齿轮的失效部位多为齿面,其他部位则很少发生。

根据工作过程中齿轮出现故障的原因,常见的齿轮失效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齿轮折断

在机械工程中,齿轮折断有着很大的危险性,这类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齿轮最终失效。

按照其引发机制可分为疲劳折断、过载折断以及随机折断。

疲劳断裂。

齿轮在循环载荷的作用影响下,齿根处将会集中较大的弯曲应力,长此以往,如果集中的应力超出了齿轮的疲劳极限,那么就容易在齿根圆角部位出现疲劳裂纹。

随着齿轮循环次数和工作时间的的增加,经过长期的重复工作,疲劳裂纹将会不断加深扩展,终将出现疲劳断裂。

有较多的因素可以预防齿轮形成疲劳断裂,如齿轮设计时未能充分的估计实际荷载、齿根过渡圆角小、加工精度低、齿轮材料不当等等。

过载折断。

当过大的冲击荷载附加在齿面时,就会相应的导致齿轮应力大于其应力极限。

进而导致齿轮出现过载断裂。

通常为短期过载。

在机械工程中,齿轮出现过载断裂时,在断面部分有人字型花样放射区,或直接呈放射状,其中放射方向基本上平行于裂纹扩展方向,断裂源为放射中心,在齿轮折断的部位,可见壳纹疲劳线。

机械工程中若采用铸铁齿轮时,那么发生过载断裂的几率则更高。

随机断裂。

当齿轮材料剥落、缺陷而在断裂部位集中了较高的局部应力后,那么就将会形成齿轮的随机折断。

这种随机折断的断口形式类似于疲劳断裂。

齿面胶合

齿轮在机械运动过程中,往往是进行高速重载传动,齿轮在发生传动时,机械摩擦力做功会使齿合区的温度上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润滑油膜,进而导致两个齿面金属直接接触,且相互粘连,进而在齿面进行相对滑动,相对较软的齿面金属则会随着齿轮的滑行方向被撕下,并产生沟纹,齿轮发生的这种现象则称为胶合。

结合齿面胶合的不同原因和特征,可将其分为破坏性胶合、轻微胶合、局部胶合及中等胶合等。

齿轮若发生齿面胶合后,将会引发强烈的发热现象和磨损、出现不平稳的传动,甚至是导致齿轮报废。

齿面点蚀

在工作过程中,齿轮齿合表面上的每一个点产生的接触应力都是根据其工作状态进行变化的。

如果齿面的接触应力大于材料的接触应力的极限值时,那么将会有一些细微的疲劳裂纹在齿面表层形成,随着裂纹的扩展,逐渐剥落齿轮表层的金属微粒,进而出现一些细小的坑洼,又被俗称为点蚀麻坑。

齿面在出现点蚀后,其承载面积将会减少,引发噪音或冲击,甚至会折断齿轮。

倘若齿轮的点蚀面积大于齿宽、齿高的60%,则要对零件进行更新。

齿面磨损

齿面磨损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齿面进入了砂粒、铁屑等硬质屑粒,进而形成磨粒磨损现象,另一种是齿轮表面的相互摩擦而形成研磨磨损。

如图1所示。

当齿轮表面出现过渡磨损后,会大量的磨损工作表面材料,破坏齿轮形状,极易引发严重的振动和噪音,进而导致齿轮传动失效。

所以,在关键的重要齿轮中,齿面磨损要小于原齿厚度的10%,而对于一般齿轮的齿面磨损,则是根据设备的用途小于20%-30%,应及时更换超过标准的齿轮。

塑性变形

齿轮出现齿面塑性变形通常是在频繁启动、低速过载、频繁过载的场合。

在齿轮表面的工作应力大于材料屈服极限后,则将会出现塑性流动,此时主动齿轮面节线处将会有凹槽产生,而从动轮将会有凸脊出现。

这类齿轮失效往往是发生在非硬面齿轮上。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要及时更换齿形变形严重的齿轮,尤其是左右不对称的齿轮。

2、预防措施

在机械工程的实际生产应用中,为了降低齿轮失效的发生率,还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齿轮安装精度;合理选材;热处理;选择合适的齿轮油;增强修复等等。

在选择齿轮材料时,要结合工艺性能、材料韧性、强度等要求采取综合考虑。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用低碳合金渗碳钢是比较合适的,对于承受冲击载荷和重载的齿轮,选用的钢材通常是以Ni-Gr-Mo,Ni-Gr合金渗碳钢为主;对那些模数较小、功率较小,以及负载较稳定的齿轮,也可以选用Ni-Mn钢。

相对于普通电炉钢做的齿轮,采用这类钢材制造的齿轮可以使齿轮极限荷载增强15%-20%,弯曲疲劳寿命将会增强3-5倍。

制作齿轮的材质在经过热处理工艺后,能够使其硬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减轻或消除齿面局部过载,促进齿轮表面抗剥落能力的提高。

如用于煤矿机械中的齿轮,通过深层渗碳淬火,能够使齿轮的硬化得以减低,促进芯部硬度的提高。

有相关资料显示,机械工程中,由于润滑不当而引发的机械事故占,而润滑不足的引发的机械事故占有的比例为。

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机械事故是因为润滑问题引发的。

可见,齿轮在使用过程中选用较好的齿轮油的意义非常重要。

为了使齿轮具备较好的硬度和强度,可采用堆焊修复,并采取磨光机整形处理,从而使焊修后的齿轮不进行热处理也可以使强度和硬度达到较高水平。

本文主要根据齿轮失效的几种形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失效的形式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齿轮失效的几种预防措施,使设备故障判别的准确率得到提高,并将故障及时的解决,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机械职称论文 篇三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材 师资队伍 教学软工程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因此,在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工科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通用语言,同时又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通行证。学生制图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学生制图能力一直是制图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学生制图能力包括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求能绘制和识读中等难度的机械图样。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淡化理论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淡化理论部分。几何作图知识在中学时已学过,制图课中少讲或不讲。点、线、面是组成立体的基本要素,其投影过程可放在立体三视图中讲解,并主要介绍投影特点,淡化或放弃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简化立体表面交线。立体的表面交线包括截交线和相贯线,均为形状复杂的曲线。生产中,技术人员在遇到此类图线问题时,常近似地用一般曲线代替。立体与平面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截交线,分为平面立体截交线和回转体截交线,在教学过程中,回转体截交线部分只介绍圆柱截交线的画法,而圆锥、圆球截交线只需介绍其种类及形状。立体与立体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相贯线,相贯线的画法非常复杂,实际绘图时,可以采用近似画法,教学中应重点分析什么情况下形成相贯线以及相贯线的形状。

3.将CAD 绘图有机融入制图教学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已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图,AutoCAD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绘图软件,绘图时被广泛应用。在制图教学中,将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穿插到组合体三视图后面,文字标注、尺寸标注、块操作等内容穿插在零件图和装配图后面,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同时,又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集中讲授立体尺寸标注。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尺寸标注的内容有尺寸注法(国标)、基本几何体尺寸标注、截断体和相贯体尺寸标注、组合体尺寸标注、零件图尺寸标注、装配图尺寸标注。由于零件图和装配图尺寸标注时需要考虑零件和装配体的实际加工和工作条件,因此需单独讲授,其余部分应集中讲授,使尺寸标注内容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5.灵活处理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包括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等,这部分内容零散,涉及的概念和术语较多,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教学中可采用“先标注,后术语”的方法,即先引入标注格式,再详细介绍标注的具体含义,再讲授标注的要求和方法。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保证教学的根本。传统的制图教材分为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画法几何部分主要研究正投影原理,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机械制图部分包括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零散,不易掌握。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新教材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每一个教学案例都精选工程实例,并给出详细的实施步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个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都从学习目标或问题引导切入,学生可带着目标、疑问学习,先有结论,后有行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三、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注重深化内涵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是组织本校教师培训。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入高校培训和进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网络培训与“师带徒”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教师向 “双师型”教师转化的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我们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师”培训,并派教师到工厂进行挂职锻炼,学习机加工工艺、焊接工艺、设备及管线安装工艺、施工图的审核,了解和学习教材中未提到的新工艺,充实教学内容。二是建立引进机制。通过引进高级工程师、招聘青年教师与特聘技能大师等措施,使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上更趋优化。同时,从工厂聘请了数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来自生产一线,真正了解工厂对技术人员在制图方面的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一贯显得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尤其是在课堂上介绍工厂的实际情况时,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四

年龄:57岁

籍贯:江苏徐州

毕业学校:江苏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最爱冲锋打仗

王民身材不高,目光犀利,笑容却总挂在嘴角,坦率与亲和力总能恰到好处掩饰他的精明。虽然并非人人都喜欢他,但集团内外都公认他是徐州的“能人”。

“有人喜欢坐镇指挥,有人爱带兵打仗。我就是个爱冲锋打仗的。” 这成为王民领导企业的座右铭。

“在一个大型集团中,帅就应该制定方向、战略,并安排好将;将则要加强执行力和战斗力。只有分工明确,公司才能正常运转。”这是王民执掌徐工这样大型国企的心得体会

梁稳根

年龄:55岁

籍贯:湖南涟源

毕业学校: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

职称:高级工程师

现任: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日之计在于晨

当每天第一道曙光照射下来时,梁稳根早早地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1989年掘到的第一桶金9000元到现在成为中国首富,梁稳根仍然未改早起的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他认为一天中最好的工作时间就在早上。因此,三一集团高管们边吃早餐边汇报工作的早会也成了外人眼中的一大亮点。公司的日常工作决策大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

先哲曾说: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了50岁,从过去人生所经历的种种过程,也慢慢领悟了上天所赋予的使命。而对于已经步入天命之年的梁稳根,或许他被赋予的使命还未完成。

詹纯新

年龄:56岁

籍贯:湖南常德

毕业学校:未知

职称:高级研究员

现任:董事长

为中国人争地位

詹纯新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家里特殊的一个。

他最早主导研发工程机械产品――混凝土机械,他拥有最高的学历――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他荣获中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度的企业家最高荣誉――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和莱昂纳多国际奖。

在中国企业家行列,他是柳传志和张瑞敏的结合体。詹纯新像他们一样长于布道,强调企业的文化精神软实力,在本行业内扮演类似教父的角色,同时在海外实施大体量并购扩张。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进度表,再用四年左右的时间,中联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五强。其实中联的奋斗目标应是进入前三,这可能会需要一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是詹纯新心中的雄图霸业。

王晓华

年龄:59岁

籍贯:山东临沂

毕业学校: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职称:高级经济师

现任: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亮剑”世界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王晓华就是这样一个总是能够成功抓住机遇的人。他的理想一直很明确,就是要让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世界舞台上“亮剑”,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出中国的声音。

“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柳工的今天。柳工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在其规模有多大,关键是成功地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在王晓华的眼中,创新是柳工“亮剑”世界的最有利的招式。

蔡奎全

年龄:62岁

国籍:韩国

毕业学校:汉城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职称:未知

现任: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韩国“医者”

事实上,这两年来关于“韩籍CEO蔡奎全+机械工程业60年老国企厦工=?”的议论已在工程机械业内口水多时,最后答案是快速下课?四不像?成功进化?不得而知,只有时间能证明这场联姻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战斗,一场外籍CEO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产物――地方老国有企业的博弈。

今年厦工年满60,也正是蔡奎全两年任满之期,作为外籍CEO,考核其任职是否合格、令团队信服的唯一硬标准只能是业绩,而2011年的业绩对蔡而言不仅是一次阶段性会考,也是遮挡各类有色目光的关键。

王志中

年龄:57岁

籍贯:山东临沂

毕业学校:未知

职称:未知

现任: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江控股副董事长

读懂中国特色

大学毕业后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员,再从生产调度到车间主任,又从支部书记到厂长、党委书记,更由总经理到董事长,总之,你能从王志中个人的履历中读懂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再由国内市场经济迸向全球一体化市场,直至融入全球化团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历史进程。

王志中见证了山东临工与沃尔沃的合资。在王志中看来,相较于沃尔沃的高端市场而言,山东临工所面对的主要市场需求是简单耐用、可靠性好。

何清华

年龄:61岁

籍贯:湖南岳阳

毕业学校:中南大学

职称:博士生导师

现任: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梦想“大装备”

只要没有出差,何清华几乎每天都会把公司的生产车间巡视一遍。这位大器晚成的企业家在工程机械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是国内最早接触工程机械的专家之一,从早年在中南大学就与业内的客户建立起密切关系,到53岁水到渠成下海创办公司,再到上市,何清华带领山河智能走过的是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独特路径。

何清华眼中的山河智能目前主营小型挖机和桩工机械,接下来将向工程机械其它产品领域进军。

王金富

年龄:55岁

籍贯:山东潍坊

毕业学校:未知

职称:企业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

现任: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重操旧业

两年前,作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的董事长兼CEO王金富离开了经营十余载的福田雷沃,来到北汽福田做副总经理。两年后,他又离开了北汽福田加盟奇瑞重工做总经理,重操旧业。

如今的王金富依然激情不减,甚至可以说胃口更大。按照奇瑞重工的战略规划,该公司将利用5年时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不久的将来,奇瑞重工势必会与福田雷沃重工同台竞技。今天的王金富,又将如何面对昨天的自己?

张秀文

年龄:51岁

籍贯:山东

毕业学校:未知

职称:高级工程师

现任: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新是永恒

创新是一种永恒,不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在张秀文看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而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学习与合作,是使企业始终成为行业领跑者的“制胜法宝”。

谭旭光

年龄:51岁

籍贯:山东

毕业学校:天津大学动力工程

职称:高级经济师

现任: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篇五

关键词:机械加工 工艺 教学改革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技术加工人员与机械工作人员的需要。为了加强机电行业在我国的重要程度,要扩大社会精英规模以及培养实用型精英以满足需求。该文章深刻分析研究了机械方面以及各类工艺方面的内容,以了解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状况,期望能给我国的教学革新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起到的作用

作为我国基础性行业的机械制造业,许多设备及仪器在国民经济和公民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行业,如果缺少机械制造业,我国在农业、工业和国防等多领域上必然大大受损,且极大程度上削弱我国的综合实力,对我国造成极大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不断更新发展,需要着重对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培育。基于这一点,很多职业院校考虑到课程设置内容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状况

1.高|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匮乏

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匮乏是我国目前在机械加工工艺教学中的一大弱项,在这些教学中的教师团队通常都有着职称、学历和技能层次等各方面的不恰当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严重欠缺等问题,专业知识的缺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阻碍,这也必然影响我国对机械人员的培养质量和教育特色发展,导致现在技术性人才也未能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

2.学生动手能力差

在许多机械实训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最重要的教学项目。实训重视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还能将理论教学内容牢牢地和实践相结合。很多职校在这一点上面的教学都没有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一般都是原有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在校内的实训室里完成实训知识。这不仅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无聊和枯燥,而且还不能通过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提高。

3.没有与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的机械加工工艺方面教育与学习的主体就是机械加工工艺通常使用的方式,大部分职校往往更多侧重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际安排的实践课程较少。在目前的教育学习中,大部分教师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者之间的关系都缺乏认识,通常重视理论,虽然理论教学,对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跳跃能力加强重视,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三、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1.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对于课程主要教学目标的明晰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就业能力指导和岗位转换能力的训练三个方面。在每个教学过程中都需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指导方针,时刻将现代企业生产工艺水平以及技术发展状况转告学生,并且针对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来充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具体化的培养。学校应该以市场调查的方式开展对于机械行业现状的分析,清楚企业对机械人才在素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和社会对机械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然后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职业的资格要求和能力框架。最后学校还需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来全面纳入新的教学内容,真正意义上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

2.培养重点工种,突显本校特色

机械力的应用切削加工工件材料的工艺方法涵盖了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模工、车工以及钳工等很多工种。学校若对这些工种培养困难,需提高学校与综合实力,保留及强化学校特色,培养重点工种的职业能力。例如,为了将学校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应重点培养师资能力优良和设备能力齐全的方面,学校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才的能力培养上,其他的职业能力培育应放居第二位。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性和实际性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此类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时间安排恰当,并且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教学阶段将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同时也能满足职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在理实一体化模式中,能够使教学更加易学、可信加上直观的特点就可以将操作技能突显出来,让学生对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兴趣大大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采用理论和实践分段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有效地结合实践和理论,所导致实践和理论之间没有完整地融合。因此,要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推广,这样才能快速地革新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育发展。

4.将职业活动导向法应用于机械加工教学中

职业活动导向法强调“职业”二字,重点在于学校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进行体验性学习。想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要先培育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此做法正是职业活动导向法所要突出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则通过团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该方法通过认识和思考问题后对问题的解决和反馈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从而一步一步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重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个活动项目。

5.多样化的教学评析模式

对于培育综合型精英,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析模式,因为教学活动往往受到教学评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目前的教学评析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综合方面的评价,只是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考核,以及侧重于教师的评价。单一化的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只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四、小结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提供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把握制造业的发展机会和需要,要不断革新旧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上发挥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为我国制造业提供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金海,鲁敏。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27).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篇六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升本;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41-02

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明确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由此广东省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急需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又懂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

2010年,受广东省教育厅重托,作为开辟广东先行先试的职教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三个试点单位之一的五邑大学,从当年的专升本招生中,以单独组班方式构成一个两年学制的机械工程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升本班(以下简称职师班),这种模式与国内专门培养职教师资人才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四年制“本科+技师”的模式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生源更优,培养人才的周期更短,能为各类中职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快速补充急需的职教师资。[1]本文以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专升本为例,对此类模式下如何构建课程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机械类专业职师班办学目标的分析

广东省教育厅将职师班的岗位目标明确指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巨大市场,强调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高素质教师。鉴于此,我们走访相关的行业企业、中职中专了解需求,为了使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就业渠道,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将办学定位于培养“中职教师+企业工程师”双师型高素质人才:一方面熟悉相关教育法规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系统掌握机电装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的理论及方法,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既能就业于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承担机电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能进入各类制造业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专升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一个专业的办学能否成功、培养的人才能否达到预期规格,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2]因此将“职业技术性”和“师范教育性”作为主要特征,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三大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或者子模块下包含对应的课程群。

1.工程技术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两个子模块,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在机电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设课程既要考虑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具备的基础,又要考虑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反映出本科层次的培养规格更高、基础更厚、口径更宽。因此在“增补+强化”的指导思想下设置一定分量的侧重理论性学术性的课程,如工程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为学生今后从事研发性的技术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设置了机电系统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项实践课程群。

2.师范教育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子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职业教师的素养以及教书育人的能力。该模块中开设了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班级管理与教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性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观念。此外,再加上为期14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训专项环节,学生自己制作教案登台讲课,协助实习单位班主任管理班级,从而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3.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模块

高等教育的任务当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某个具体专业的知识或掌握一门具体的职业本领,高等教育在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3]学校层面建构的通识课程体系,包含上百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涉及艺术、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等门类,课程短小精悍,学习者凭兴趣自由选择,这对于职师班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持续性发展能力大有裨益。

三、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专升本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关系

总理在《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举措》中指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照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可以看到,对此类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要求具备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而机械工程师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则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产品测绘与工程制图能力、数控装备操作与编程能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这四项属于基础工程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核心工程能力)等。显然,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4]对照上述职业标准,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合理对接。两者关系如图2所示。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带来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应用型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培养职教人才的工作。在这方面五邑大学勇于先行先试,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力求将“职业技术性”和“师范教育性”作为主要特征,既注重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又注重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将专科起点的学生经过两学年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为具有本科学历的职业教育师范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初步认可,也为同类院校进行这方面的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 注 释 ]

[1] 罗文华。对“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6-118.

[2] 鄢晓。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从课程体系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4(2):69-74.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七

关键词:高等院校;机械工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35-03

当今社会,工程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在构建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对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工程技术人才的短缺正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在校的工科学生数量为世界第一,且已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培养目标不清,工科院校培养模式失衡,企业角色缺位,使得工程教育培养结构和体系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工程意识淡薄,一方面有大批工科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找到大量急需的工程技术实用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致力于生产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综合能力,除了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和建立相关的培养体系之外,在这一体系中,教师作为高校的教育主体之一,其本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如果一位教师本身就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具体专业实践经验,他们不可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入工程实践的知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并使学生加以运用来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工程问题。因而,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是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些年,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个高校从国内外引进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多数从国内外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他们学历高、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但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欠缺,这也制约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分析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缺乏原因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的工程化建设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高等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6]。

1.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遵循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尽管在培养计划中设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但因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由于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弊端,使得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偏弱,往往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少,缺乏学校政策导向的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太少,目前,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毕业就开始任教,难有接触实际生产和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他们进校后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无暇顾及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鼓励机制,没有对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很多老教师往往是通过自己和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获得实践经验,而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这样的机会很少。

3.高校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的影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看重科研成果,轻视教学效果”的现象,、经费数目、发明专利等成果成为教师工作量考核和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青年教师为了能够尽快发展,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够,更不愿意主动去进行工程素质锻炼。在很多高校,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匮乏,教学效果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的职称晋升,这些机制加深了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忽视。

二、提升高等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在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提出了“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办学思路。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了国家质量工程项目“面向工程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实施,并在高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引领下,加强了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为了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机械工程学院从国内外引进了多名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70余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超过了40%,学院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普遍缺乏的问题,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新引进教师上岗前工程实践培训制度。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既注重了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科研型人才,也适度引进一些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型人才,教师间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在聘任新教师时,除了注重他们的理论层次和教学技能以外,还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将工程实践背景作为入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没有工程背景的新引进教师,在正式上岗独立担任教学任务前,必须到相关企业学习进修一段时间,或承担一定的实验准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验准备经历并跟班实训一定时间后方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对于博士毕业不久尚且欠缺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去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深入企业,了解行业、企业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补充他们欠缺的工程实践知识,回来后再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这些措施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清楚认识到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意识。目前,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具有半年以上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和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教师比例超过了90%,此外,学院优先选择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这些措施为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2.重视产学研合作,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推进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机械学院建立了教师定期到企业、行业学习进修制度。由学院牵头与友好企业达成协议,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规定,如每位教师一个聘期安排一次到企业学习进修,其间免除对教师教学任务的考核。用制度保障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教师始终保持与生产实际不脱节,学生所学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生产发展同步。通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攻关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并且在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同时,拓展工程视野,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学院在机械专业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先后建立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轮胎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产学研基地,以及包括大连华录集团、大连冰山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长春一汽集团等固定的实习基地10余个。利用产学研基地增加了专业课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安排青年教师去实习基地,结合企业任务,进行实践锻炼。教师深入企业,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有利于熟悉生产环节、了解目前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教师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有利于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案例教学,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融入到生产实际中。近几年,机械学院多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工程实践,每年为基地企业完成多项基础工程设计或技术服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工程实际结合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创造了较大的技术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拓宽了实践教学途径。

3.加强教师培养机制建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工程实践能力都很欠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需要有效引导,老教师在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老教师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工程实践经验多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了老青教师传帮带模式。由老教师带头,带领青年教师从事各项科研工作,逐步增强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学院以“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部级教学团队为龙头,以各个研究所的教学团队为单元,建立了老青教师互动的机制,使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老教师为了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大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4.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带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吸引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兼职任教,从而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的整体水平。另外,学院还设置访问学者等一些助理岗位,吸引一批行业专家、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到学校短期上岗,定期聘请他们来校对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或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此外,还允许一些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参与教师职称的评定,并给予适当的报酬或荣誉称号。这些成功的技术、管理专家可以通过办讲座或学术交流会等方式,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工程上的新动态、新需要,带来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既可以扩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也加强了学校与工程单位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可有选择地建设一批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深入地、持久地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更促进了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技术和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目前,机械学院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执行了“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题目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带动了校内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5.改革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将考核、评价与培养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机械学院加强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制定了有关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进一步完善培养措施。改进了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营造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在教师考核上,建立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成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称评审上,把工程实践技能作为晋升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没有现场实践经历不能参加职称评定,严格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另外,教师到现场实践,学院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确保教师安心踏实地完成实践锻炼。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单纯看重其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奖等级,兼顾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的考核结果与其奖金、福利及进修机会等因素直接挂钩,进而积极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工程素质的培养。

通过机械学院几年的实践和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回报。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并逐渐成为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力。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选题90%以上结合工程实际和科研任务进行,使学生受到更为系统的工程训练,促进了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对毕业生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机械工程专业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不久,便能参与甚至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等任务,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希望,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关系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大事,是一项需要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高校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为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工作,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余纯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和机制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42.

[2]王艳娜,李锦华。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50-251.

[3]张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60-61.

[4]韩世洪。论工科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85-88.

[5]惠晓丽,吉莉,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