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栏目: 乡镇街道公文写作范文 / 发布于: / 人气:3.17W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县平安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现就我街道深入开展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为切入点,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上访、事故和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着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南阳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增长极,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创建原则

1.坚持党建引领,“四治”融合;

2.坚持结果导向,末端显示;

3.坚持控新治旧,标本兼治;

4.坚持属地管理,条块同责;

5.坚持重心下沉,全员参与。

三、创建目标

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要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不出事、不出乱、不出相的“三不”目标。“零上访”是指凡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在村、企事业单位层级能解决的,就地及时化解;事权不在本级的,通过组织程序或代办方式及时解决。“零事故”是指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网络舆情事故以及其他安全事故。“零案件”是指不发生刑事案件和有重大影响的治安案件。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查漏洞、补短板、建机制,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隐患化解在早、解决在小,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力争到2021年底,符合创建标准的村达70%以上,企事业单位达80%以上;到2022年底,符合创建标准的村达80%以上,企事业单位达90%以上;到2023年底,符合创建标准的村、企事业单位动态保持在90%以上,信访量、安全生产事故、刑事案件三类关键指标大幅下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四、创建主体

平安村的创建主体是全街道所有行政村。

平安企事业单位的创建主体是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市场、车站、大中小型企业以及生产和营业网点等基层单位。其中有经营活动的企业作为独立主体参加创建,沿街商铺、个体工商户、生产和营业网点纳入所在地村创建。

五、创建责任

街道党委和办事处对辖区内平安创建工作负总责,各行政村党支部和村委对辖区内平安创建工作负总责。要把开展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作为深化平安朱集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街道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督导检查、考评表彰、宣传引导等作用,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各级平安主体要建立创建目录和清单,联合信访、应急、公安等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信访、应急、公安部门要发挥专业作用,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将信访、事故、案件发生情况及存在隐患通报相关村和部门,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早在小。

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负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行业(系统)内宣传发动、督促指导等工作,指导创建主体完善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

各创建主体负主体责任,要对照创建标准,细化工作措施, 扎实做好创建工作。

六、创建标准

(一)组织领导保障有力

1.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2.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落实,主要负责人是平安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承担分管职责内的责任;

3.综治中心、治保、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应急、消防等维护安全稳定的基层组织健全并运转良好。

(二)治安防范严密有效

1.防范力量配齐配强,“一村(格)一警”落实到位,村及校园、医院、市场、商场等企事业单位配备专(兼)职巡防队伍,重要部位配备专职保卫人员;

2.群防群治工作扎实,利用“红袖标”、平安志愿者、保安等巡防队伍定期巡逻。严格落实出入登记等防范制度,沿街商铺业主和员工开展守望互助,借鉴疫情防控和创建文明城市做法,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参与平安创建活动;

3.智能防控措施落实,主要出入路口、重点场所、重要部位、人员密集区域视频监控、报警器、硬质隔离等技防设施配备齐全,“雪亮工程”等智能防控相关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平安灯箱”建设进度,按照“一网格一灯箱”要求,2021年底,全街道“平安灯箱”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4.当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有重大影响的治安案件,未发生因刑事、治安案件引发的负面舆情事件。

(三)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1.调解队伍有效发挥作用,“一村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落实到位,企事业单位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村调解员、网格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调解组织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关制度;

2.定期排查矛盾纠纷,行政村每周、企事业单位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定期分析研判辖区或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形势,及时预测预警预防重大矛盾纠纷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未发生“民转刑”案件;信访积案全部妥善解决,当年无新发生的上访事项;到2022年上半年,医疗、交通、民政、住建、环保、劳动、教育、金融、自然资源、退役军人等10个领域建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并规范运行;到2023年底,行业系统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全部建成并规范运行;

4.当年未发生因信访积案处理不到位、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引发的负面舆情事件。

(四)重点人群帮教到位

1.动态掌握情况,对辖区内村民或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其家属中的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失”(心理失衡、生活失意、行为失常)人员、问题青少年、涉邪教人员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出现失控漏管;

2.帮教措施落实到位,村、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群“包保率、帮扶率、稳控率”均达到100%,帮教对象当年无违法犯罪现象;

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及时掌握动态信息,辖区内或企事业单位家属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登记备案率达100%,流动人口资料准确率达100%;

4.当年未发生因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失”人员、问题青少年、涉邪教人员等重点人群帮教不到位引发的负面舆情事件。

(五)安全隐患整治有效

1.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动态管控风险点、危险源,对隐患的种类、数量、状态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严格管理重点物品,对危险化学品、易爆物品、放射性物品、管制器具等物品规范管理、使用,未发生因管理、使用不到位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

3.隐患整治任务落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工作,当年未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4.做好对学校、医院、商超、车站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当年未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5.提高对网络舆情风险的预警、分析和研判能力,及时发现、处理、管控网络舆情风险隐患,当年未发生负面舆情事件;

6.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人员、物资等配 备到位,能够及时、快速、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六)法治建设持续深入

1.普法宣传形式多样,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辖区群众、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

2.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一村一法律顾问”全部落实到位,企事业单位配备专(兼)职法律服务工作人员;

3.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机关建设,推动街道级机关、各级干部依法行政;

4.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

(七)公共服务优质髙效

1.打造“全科网格”,网格化服务管理精准高效,网格员作为情报信息员、隐患排查员、矛盾调处员、民生服务员、政策宣传员的“五员”作用有效发挥,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用、资源整合、高效运行”;

2.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切实维护村民、职工合法权益,加大对困难人群、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3.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引导、鼓励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等形式助力平安创建工作。

(八)人民群众普遍满意

辖区内村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安全感和对平安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在95%以上,逐年上升进入全市、全县第一方阵。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隐患排查整治。一是持续深入排查。行政村依靠网格员、调解员、驻村民警、妇女执委、村民小组长等,每周全面排查一次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企事业单位通过召开矛调例会、走访职工群众、接收来信来访、设立服务热线等形式,定期了解行业领域范围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二是突出排查重点。重点围绕容易引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围绕重点物品、重点部位、重点设施、重点场所、重点人员以及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网络舆情事故的重点环节进行深入排查,加强风险评估研判,力争将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村要重点排查婚姻家庭纠纷、宅基地纠纷、土地承包纠纷、非法集资、非法宗教活动等问题;街道区要重点排查商铺和居民小区消防、建筑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租屋、合同纠纷、电信诈骗等问题;企事业单位要重点排查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内部管理、职工权益及易引发网络舆情事故等问题。三是创新工作方式。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村要不断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通过培育民间调解能人、建立“品牌调解室”“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等方式,拓宽群众表达诉求渠道,运用视频调解、“互联网+”等方式提升调解质效;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多种手段解决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方面,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区块链、网约车、电子商务、寄递物流、网络舆情等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分析研究,提高对新型风险的识别、预警、防控能力。四是确保整治效果。通过健全完善定期排查、问题交办、跟踪治理、舆情监测、动态管控、整改销号等制度,做到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不发生负面舆情事件。

(二)加强信访问题处理。一是压实领导责任。聚焦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等突出信访问题开展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带案下访、包案等制度,压实领导责任,实行“村居吹哨、干部报到”,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最大限度控“新”、治“旧”、防“变”。二是做到事要解决。坚持“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对于积案中的疑难案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解决诉求;对于新发生的信访事项,严格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尽量化解在内部,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对于一时化解不了的,要密切关注动向,及时上报情况,落实教育稳控措施,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人员吸附在当地。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在信访问题较多、信访舆情突出的村、企事业单位整合相关资源,健全信访工作与法律服务、调解服务、心理服务对接联动机制,邀请律师、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参与,提升解决信访疑难问题的效果。

(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一是加强综合防控。整合群防群治力量,联合开展巡逻防范,在重要部位建立治安岗,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整治“黄赌毒”等治安突出问题,深入摸排涉黑恶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侵害群众生命财产等违法犯罪线索,严格落实治安防范制度,实施“红袖标”工程,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开展邻里守望,努力形成人防物防技防集合、打防管控建一体推进的防控格局。二是加强情报研判。密切关注社情民意走向,社会治安舆情,全面掌握重点群体动向,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利用综治

“9+X”信息平台等载体,加强对涉黑、涉毒、涉恐、涉爆等影响治安状况情报信息的收集上报、动态监测、分析预判,实现对治安涉稳信息的实时掌握、动态跟踪、精准预警。三是加强智能防控。村要加大对“雪亮工程”“平安灯箱”的建设、管理、维护力度,加强视频监控、报警设施的建设联网和深度应用。企事业单位要健全重点区域、行业信息化设施联防联处机制,建立各类风险隐患数据库,提高智能感知、精准处置能力。四是推行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对群众因刑事治安案件、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造成的损失及时赔付,缓解群众焦虑情绪,减少社会稳定风险。五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实时调度、合成作战、部门联动、重点治理、效果评价等机制,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增强整体防控能力。

(四)加强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一是摸清底数。加大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内流动人口的摸排,对其落脚的出租屋建档立册,跟踪管理;加大对村民、职工及其家属中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问题青少年、涉邪教人员等的摸排,动态掌握有关情况。二是加强心理疏导。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对重点关注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努力从心理层面化解消极因素。三是加强帮扶矫治。落实教育矫治、安置帮教、救治帮扶等措施,做好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做好涉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最大限度预防案(事)件发生。四是强化包保责任。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排查登记、信息上传、分级建档、入户走访、服务管理、“五位一体”包保、失职追责等机制,提升服务管理实效,确保不发生失控漏管。

(五)加强源头预防工作。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推动党建工作与平安创建工作深度融合。二是科学规范决策。规范内部事务公开运行机制,强化对“三重一大”的监督管理,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村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防止因决策不当、违规操作引发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和负面舆情事件。三是注重“四治融合”。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践,创新自治方式,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干部职工和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通过德治树立文明新风,规范社会思想行为,最大限度挤压负面舆情传播空间。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优势,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事前事中监管,实现源头预防、精准智治。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重大风险问题清单制度和防范化解责任分担机制,健全网络舆情等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动态管控、综合治理、应急处置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制度执行,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六)完善平安创建体系。一是做实“筑安计划”。以“四项指标”(案件指标、安全感指标、重点工作指标、创新工作指标)为标准,基层社会治理根基进一步夯实。二是做实“同创计划”。以“六项工作”(责任落实、党组织建设、行业协会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创建、选树典型)为重点,以硬件建设

“五定五有”、软件建设“八坚持八没有”为标准,行业系统社会治理责任进一步落实。三是坚持共建共治。按照“属地管理、条块同责”原则,以“万人助万企”、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等活动为载体,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平安创建,确保实现“三零”创建工作目标。

八、工作要求

(一)提升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平安朱集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街道直各部门要把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街道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成立工作专班。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全周期、全链条治理理念,加强对本行业系统及基层平安创建的对口指导。街道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平安创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标准清单、结果清单,联合信访、应急、公安等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明确主体,加强责任落实。街道党委、政府对全街道平安创建工作负总责,指导各村平安村创建工作,村、企事业单位是平安创建的责任主体。构建“属地管理、条块同责、单位主创、各方协同”的责任体系,各村、街道直各单位要对照创建目标和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固长板,按照“13710”工作制度,大抓落实、快抓落实、狠抓落实,推进平安创建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三)健全机制,提升创建质效。实行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围绕创建标准和“六项”重点措施,街道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展缓慢的采取提醒警示、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提升,提升平安创建工作质效。

(四)舆论先行,加强宣传引导。各村、街道直各单位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综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广泛宣传反电诈、防溺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平安创建常识,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营造“全民参与、平安有我”的创建氛围。要积极培育典型,对平安创建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大力进行宣传表彰,对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积极打造平安创建“典型样板”。

(五)严格奖惩,加强考评激励。完善平安建设考评办法,将平安村、企事业单位创建作为大分值指标纳入年度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对年度创建达标、连续两年创建达标的村、企事业单位,县级和市级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予以通报表扬;对重视不够、创建工作流于形式且发生有影响案(事)件的村和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惩戒处理;对因责任制不落实、防范管控不到位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有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或案(事)件的村、企事业单位,坚决依法倒查,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