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人才工作报告多篇

栏目: 汇报材料 / 发布于: / 人气:1.69W

人才工作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思考的调查报告

做好社会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目前,一方面对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滞后于形势发展,另一方面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和社会人才的需求又显得十分迫切。笔者认为,研究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基本问题和思路入手,寻求破题。

一、准确把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定位

按照官方和学术界比较认同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理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保障、社区建设、司法矫正、教育卫生(心理疏导)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按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界定,社会工作者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很明显,这里的社会工作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工作人才。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里的社会工作人才,应当属于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范畴,指的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这跟我们通常工作实践中所说的社会工作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工作实践中所称的社会工作者不能混同于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者必须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才能转化为社会工作人才。

二、严格界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外延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外延应当涵盖: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并做出贡献的社会工作者(包括公共服务部门、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协管岗位、各类志愿者);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管理、教学和研究,具有初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或执业资格的人。

三、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当前社会,不和谐因素很难用传统行政、法律或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来化解,需要大量社会工程师来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是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迫切要求。

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表现:

一是职业不专业,专业不职业。所谓职业不专业,是指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的社区工作者,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缺乏价值理念、工作手段和方法有限,往往无法兼顾服务对象的各类利益需求,只凭主观经验,采取简单说服教育式,很难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社会问题。所谓专业不职业,是指每年专业培养的大学生非常有限,全国仅1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老年人、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青少年的现实需求),由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如民政、人民团体没有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之民办社团、社会服务机构不发达,大部分难以就业,改行做其他工作。

二是行政半专业,志愿不专业。所谓行政半专业说的是,非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其实早已存在,长期以来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来担负,特别是民政、劳动保障部门、街道、群团组织承担了主要工作,但这种服务主要是依附在行政系统上的半专业服务,强调以行政管理为本而非专业的以人为本、以服务案主为本,缺乏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志愿不专业说的是,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是社会工作人才区别传统助人者和志愿者的重要方面。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群众越来越多,但由于很多志愿者只有一腔服务热情,缺乏专业培训和机制激励,难以形成持续化、常态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而有专长的志愿者,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决定了一个人很难在多个岗位上长期兼职,提供的服务难以令人满意,更难长远。

三是无名无利难留人。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远远不如其他专业技术人才。

五、培养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对策

围绕培养、评价、储备、使用、激励下功夫。在人才培养和评价上,坚持行政与专业结合、以专业为主。要大力普及社会工作知识,加强教育培训。专业培训主要依托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职业培训主要通过设置培训基地,采取进修、短训等方式,对现有社会工作者采取有计划、分层次、大规模培训,制定政策,鼓励其参与职业水平评价,通过职业水平考试,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在人才储备上,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主。积极探索志愿者培训和评价机制,培养互助精神,为社会工作吸纳储备一批社会工作人才,最终促进其转化为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在人才使用上,坚持部门与社区相结合、以社区为主。社会工作人才的使用应首先倾斜基层。做到四个一批:即社区考任选举吸纳一批,政府购买公益管理服务岗位招聘一批,部门设置岗位充实一批,群团组织招募注册一批。在人才激励上,有岗位、有待遇、有地位、有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

主要采取四大措施:一是舆论宣传提升地位,普及社会工作、宣传先进典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多元投入提供保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以钱养事机制,扶持民办非企业和公益社团组织。二是落实政策增加实惠,保障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评定职称、提高工资待遇等。四是部门主导强化群团。在党委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人事、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在工青妇残等负有权益保障、社会救助职能的群团组织,适当增设专门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更好地指导基层的社会工作。

【第2篇】人才服务中心股长个人工作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现将本人历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本人自6月由xx市人才交流中心调至xx市人才服务中心工作,多年来本人均能做到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履职能力,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干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根据中心的安排,6月至5月,本人在中心xx股工作,主要协调股长做好中心实体办事大厅各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纪律、群众投诉等工作;5月至今在中心xx股工作,任综合协调股副股长。主要负责中心实体办事大厅各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纪律、广东政务服网网上申办事项整理、吴川市基层公共综合服务平台资料整理、中心会计等工作。无论在中心哪个岗位,本人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领导的安排,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让自己的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工作中燃烧。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抱着一颗火热的心,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中,认认真真完成领导交办和自身本职的各样事项。

二、廉洁情况

(一)遵章守纪,保持党员先进性,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学习,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思想上构筑抵御一切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多年以来,本人没有违反廉洁的有关规定,没有不廉洁的情况发生。

三、德育情况

(一)提升政治品德。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对政治理论,党章、党规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抓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思想成熟、政治坚定的干部。

(二)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工作岗位上勤恳工作,坚持踏实干事,认真完成领导交办和自身本职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四)谨守家庭美德。尊敬老人爱护晚辈,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并和谐相处,勤俭持家不奢侈浪费,作风严谨,家庭和睦。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素质,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的发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提升,才能适应工作的发展需要;二是服务群众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才能更好的为民服务;三是只有绷紧拒腐防变的弦线,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第3篇】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县近几年的人才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就服务企业人才方面简单地汇报三点。

一、人才服务工作的政策、做法和成效。

(一)人才服务政策逐步完善。

一是海内外人才专项奖励。我县对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以及申报入选“千人计划”的优秀拔尖人才,由县人才资金给予5——150万元的安家补贴和专项资助,以及100——400万元的创业补助资金。

二是提供人才居住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以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等人员来本县工作或者创业,可申领《xx县人才居住证》。

三是人才子女入学优惠。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人才,其子女可在该人才所服务企业的学区按相对就近原则优先安排指定公办学校入学。

四是见习基地补助。确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县财政按当年度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50%进行补助。

五是继续教育补助。 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xx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的,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博士学位2万元、硕士学位1万元)。

六是奖励骨干团队。优秀学术技术骨干团队,给予每个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入选省级、市级重点创新团队,在3年内,每年分别给予资助省级20万元、市级10万元的专项人才奖励。

(二)人才服务举措有力,成效明显。

1、深化招才引智,推进人才扶持。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筑绿色通道,每年十余次组织企业赴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等地开展招才引智,引进一批急需的对口人才。今年已引进各类人才1761人,其中为10家企业引进8位硕士研究生和3位高级工程师。

二是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着力牵线搭桥、完善机制,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13个项目,积极组织、成功评选3位“西湖友谊奖”获得者、6位“雁荡友谊奖”获得者和5位“151人才”,7名“海外工程师”共获得120万资助经费。

三是加大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力度,加强与**特种泵阀产业基地博士后工作站、xx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博士后工作站的沟通与协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建设好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市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

四是加大优秀拔尖专技人才选拔力度。进一步创新举措,开展县级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工作,目前已举办8轮,共选拔400余人。

2、加强就业见习,推进校企合作。

一是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确定xx集团、xx县中医院等42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了350个见习岗位,今年已安排544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这5年,我县的见习基地数和见习人数,都名列全市首位,独占三分之一。比如xx鞋业是国家级大学生见习基地,xx鞋业是省级大学生见习示范基地,每年接纳毕业生从事管理、行政、一线生产等不同岗位锻炼,留在企业工作的比例在85%左右,很好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是强化校企对接合作。大力促成xx集团在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xx班”,量体式、定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大部分毕业人员直接留公司工作。成功牵线xx集团与xx职业技术学院、xx阀门与xx大学、xx科技与xx科技学院等校企合作,通过职业教育定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三是强化供求平台搭建。每年或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在企业密集、经济较强的**,举办公益性人力资源招聘会(含网上招聘会)近20场次,全力解决招工与求职“两难”问题,促进人才就业环境良性发展,今年已对接落实就业3372人。

3、抓好团队建设,发挥群体力量。

一是抓好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大力扶持以“攻关、传艺、研发、交流”为职责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扶持一批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去年已评出5家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xx年将评选出共20家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是着力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首批“xx市重点创新团队”全市共入选20家企业,我县有**鞋类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团队、xx集团自动控制技术创新团队等4家企业榜上有名,为我县争取到120万的专项人才奖励。同时,它们分别是制鞋和教玩具行业当中唯一上榜团队。

三是推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近几年,我们结合xx旅游和农家乐现状,大力开展了“xx杯”农家乐烹饪技能大赛,吸引了xx各县市区60名选手参加比赛。活动激发了热情,提升了技能,展示了形象,宣传了旅游。

四是推进职业经理人成长。20xx年开始,每年精心组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联谊会2期,迄今已举办42期。通过专题讲座和相互探讨交流,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与会进行业务政策解答,达到增进学习、增进感情的目的,取得良好成效。积极推荐和帮助xx鞋业的人力资源总监xx从“第四届中国长三角十佳hr经理人”评选活动总决赛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的好成绩勇夺十佳称号。

4、健全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创新外延职称评审工作。解决民营企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的问题,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持,我县在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钮扣、拉链、教玩具、泵阀、鞋革、服装等企业,积极开展外延职称评审。今年已有350多人通过评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称工作的效能,加大了为企业服务的力度。

二是推进人才自主评价体系。选定浙江**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作为我县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创建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企业自主评价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措施,建设一支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实施人才全程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做到“一个窗口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及时将省市县的人才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免费提供给企业。完善“回*”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共录入信息近4万条。深入开展“驻企”服务,积极解决企业难题。

四是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建设。收集全县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通联方式,建立经常性联系的畅通工作机制。开通人力资源qq工作群,实现即时交流,解答企业人才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利用移动办公助理,第一时间免费向各类服务对象发送人才人事、人事考试、人才招聘等最新信息。

二、人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才意识比较薄弱。

一些企业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人为本”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才使用存在局限性。

一些企业引进外国专家来指导工作仅局限于机器调试和工艺设计上,没有更深层次地从产品质量、生产开发、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上充分挖掘,没有充分发挥外国专家的特殊优势,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国专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人才引进渠道不够宽。

尽管我县每年举办一次高层次人才交流会,但效果不明显。企业所需的人才主要通过外地同行的推荐、本地同行业间的互相挖人或是人才的自我推荐。企业所需的

【第4篇】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需优先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了百姓,改革创新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速和加强。到底,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00年的40.1%、85.9%、94.5%提高到81.1%、95.9%和97.7%。进入“十一五”,要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产业集聚城,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育人才队伍作保障,更需要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我们将围绕教育发展目标,全面启动教育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滤布全力加快教育产业集聚。

固本培源,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目前我市专任教师达到48048人,这支队伍水平多高、素质怎样直接关系到全市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固本培源,积极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一是素质培训工程。

当前,“回到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世界性选择。我们将着力强化校本建设,积极落实以实践为导向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全面开展师德修养、新课程、教育科研、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切实培养既有理论水平,更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名家。到“十一五”末,评选三千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名教师,努力培养一批国家级科研型教师和省级特级教师。在推进校本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强非校本培训,强化教育人才的专业引领。我们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高校多、专家多、科研单位与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专家学者讲学、科研单位与学校共建、科研人员进校等活动,不断引领教育人才专业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十一五”期间,实现在职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其中市级培训20000人,省级以上培训3000人。

二是学历提升工程。

多途径、多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历提升。积极争取支持,利用市内外高校资源开办在职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到“十一五”末,使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小学和初中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以上;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以上。

三是对口支教工程。

建立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制度。所有城区学校的教师和教干,年龄在45周岁以下,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都要参加一年以上的支教工作。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专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教”。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选派教干挂职交流,组织名师送教,定期开展送课、送专题讲座下乡活动,开展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是团队塑造工程。

教育发展需要教育人才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我们将通过“我校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信念”、压滤机滤布“教育需要热爱”等系列专题,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共同远景建构,形成热爱教育、奉献教育、发展教育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善于学习的团队文化,积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人才团队。

招才引智,优化教育人才资源

针对我市教育发展加快,教育人才供给不足、结构还不尽合理、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我们将切实加大引进教师、引进学生、引进投资的“三引进”力度,扩大开放,全面出击,招才引智。一是筑“巢”引“凤”。积极优化我市教育发展环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全市教育办学水平,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水平吸引人才。二是待遇“引”才。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___。三是扩大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培训师资,加速骨干教师成长的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我市从事教学和培训活动,促进我市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外”才和“外”智的引进,不断壮大和优化全市教育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才高地建设。

完善制度,发挥教育人才才智

有了人才,关键在用。用人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关键要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和制度。针对教育系统人才多和需求量大的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教育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开创教育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人才中心运作体制,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职能,开展政策咨询、转岗培训、教育系统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等服务工作,并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推动校际、区域、公民办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

二是完善用人机制。

按照“教师不调配,进市场;校长不任命,搞竞争”的思路,全面推行和完善以“科学设岗、以岗定酬、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人事代理、人事仲裁”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中小学师资和人事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干选拔任用制度,校长和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通过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让能者上岗,弱者离岗。

三完善激励制度。

以评激励。健全和完善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评选和考核工作,让教师有成就感、成功感。以待遇激励。改革分配机制,实行结构工资制和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特殊津贴制,全面落实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制度。以情激励。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5篇】县人才机制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县结实树立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鼎力施行“人才强县”计谋,针对人才总量、构造和本质不克不及很好顺应社会开展需求,人才引进、竞争、鼓励、活动机制不敷完美等问题,对峙四个着眼,树立“精管细理”、“外引内聘”、“鼓励关心”、“有为有位”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机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供应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着眼提拔人才本质这一根底,立异“精管细理”育才机制

针对人才资本缺少,不克不及很好顺应经济社会开展需求的问题,县委、县当局把进步现有人才本质、培训开拓现有人才作为施行“人才强县”计谋的根底性任务来抓,在立异育才机制上下功夫,多方式培育人才。一是选定对象重点培育。面向高新技能、支柱财产、重点工程和重点学科范畴,由主干企业、专业单元引荐,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立学术效果的高级运营治理人员;对具有较强的技能立异才能,在重点财产范畴拥有科技效果或把握相关专业技能的技能主干或担任人,经县人才办评审认定后,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注销把握,执行跟踪培育。二是拓宽渠道针对性培育。由县委人才办牵头,相关部分共同,整合培训资本,对确定的跟踪培育对象,接纳组织观赏调查、到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专题培训、专业研修,进行重点培育。三是凸起赞助指导性培育。设立人才任务基金,每两年从培育对象中展开一次立异团队评选表扬和赞助,个中对起主干效果的带头人进行奖励,对团队立异项目和对培育对象新产物开拓、参与财产技能交流运动、参与科技交流与协作等进行赞助。本年以来,以县委党校为中间、29个县上挂牌基地为依托,科学整合各类培训资本,集中举行培训班22期,培训各类人才2700多人(次);组织120名卫生专业技能人才、218名教育人才、65名党政人才到外埠参与各类专题培训;抽调500名专业技能人才下底层展开农业财产化帮建指点运动,培训乡村适用人才2600多人(次);应用西交会、兰洽会、宓羲文明节等节会运动,举行庞公玉、剪纸、手工制造、书画展览等各类交流培训10多场次,带动培育文明、加工等方面的人才280多名,有用进步了各类人才的综合本质。

二、着眼多方引进人才这一路子,立异“外引内聘”引才机制

针对人才构造不合理,高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鼎力营建“尊敬劳动、尊敬常识、尊敬人才、尊敬发明”的优越气氛,并依据经济社会开展需求,重点开拓、引进支柱财产、高新技能财产、重点工程等范畴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和高条理创业立异人才。一是制订引进高条理创业立异人才政策。对引进并落户兴办科技型企业、产物契合重点财产开展偏向、拥有自立常识产权、有较大市场潜力和预期经济效益的企业领武士才以及引进的高级运营治理人才和把握要害技能的高条理研讨开拓专家等高条理创业立异人才,加大研发专项赞助力度,并赐与住房补助或异地安家费。二是树立人才引进快捷通道。成立由相关部分构成的高条理创业立异人才引进协调机构,在县人才任务指导小组指导下展开任务,担任核定年度引才方案,组织施行征集引才需求、发布对接、申报引荐、审核赞助等任务,为人才引进供应“一站式”效劳。三是树立柔性引才引智机制。鼓舞企事业单元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柔性引才引智,经过财产聚才、中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能项目协作开拓、课题托付以及兼职、学术交流、担任参谋等方式,自立引进紧缺高条理人才。当前,已对全县往后五年农业、林学、水利治理等重点财产范畴和社会事业、民营企业急需引进的108名人才制订了响应引才政策,上报省市列入引进方案,并对酒饮业急需引进的酿造窖池革新人才进行了对联系谈。

三、着眼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这一要害,立异“鼓励关心”留才机制

针对天然前提差、经济总量小,人才开展空间缺乏、急需紧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进一步立异留才机制,盘活人才资本,防止人才的流掉、闲置和糜费。一是对凸起人才执行重奖鼓励。每两年展开一次业绩凸起、奉献严重的凸起人才评选和各类人才技艺交手、表扬定名等运动。XX年,对科技功臣、科技提高乡镇、进步前辈单元和小我以及科技提高项目共奖励10万元。二是积极推进薪酬准则变革。探究与事业单元岗亭设置相顺应的薪酬准则变革,完成治理、常识、技能、本钱等要素参加分派,让非凡人才享有非凡待遇,获得非凡保证,让工资待遇向一耳目才、要害岗亭倾斜,逐渐构成与市场接轨的工资待遇系统。三是树立和完美指导干部联络人才准则和按期走访准则。常常召开分歧类型的人才座谈会、联谊会,组织优异人才进入当局决议计划军师团,连系严重节庆日,对峙展开慰劳和帮困运动,每年慰劳各类人才100名左右,充沛表现对人才的尊敬、关心和暖和,构成一个起劲干事的社会言论气氛。

四、着眼激起人才生机这一目标,立异“有为有位”用才机制

针对人才效果发扬不敷、选人用人机制还需进一步完美的问题,进一步立异用才机制,为人才供应了公道、公开、公平的自我显示、表现价值、磨炼成才的舞台,使其都有发挥才气的空间,发扬最大的全体效能。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树立“人才出自竞争”的理念,对峙公开、对等、竞争、择优准则,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形形色色选用人才。树立了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公开遴选等竞争性干部选拔机制,本年公开遴选县直机关任务人员8名,公开选拔乡镇事业站所担任人87名、副乡镇长6名,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由“指导点将”走向“准则选人”。积极履行任期制、试用期制、聘用制、诫勉制等用人准则,树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任用机制,进一步激起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打破只看学历、看资历的人才评价办法,树立“责、诺、评”(一份责任书、一份承诺书、一次具体考评)人才审核评价方法,构成了一套科学的重才能、重业绩的人才评价机制。在公事员录用上,对峙凡进必考、面向社会、对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准则,近三年从高校卒业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效劳生、村党组织书记中录用公事员45名。在专业技能人才聘用上,对峙资历前提、报名人员、测验成果、上岗后果四公开,树立公开选聘准则,本年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9名、选调城区中小黉舍教员39名,处理了教育卫生系统人才构造不合理、活动迟缓的问题。在发扬各类人才效果上,对峙科学把握和剖析人才的才能、才干、气质与其地点职位能否相顺应,把人才布置到最能发扬其才干的岗亭上去,使其用当当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愿,完成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第6篇】乡党委关于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以十八大精神指导我乡组织工作实践,现将本人调研工作感想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思路和举措

(一)明确学习重点。以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大开幕式上所

作的工作报告为重点,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支部学习为平台,做到原原本本、逐章逐句学习,把握主题,认清目标,明确任务,努力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二)制定学习方案。全乡各党支部立足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学习十八大精神、宣传十八大精神、贯彻十八大精神,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工作方案,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作出具体明确的安排,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党员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乡党员干部树立学习的榜样。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立足本职岗位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乡科级领导干部都要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立足如何积极为蒲口推进统筹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新跨越增添新动力、创造新业绩。在学习中,带头撰写专题讨论发言材料,并在班子理论中心组会上进行交流。

(四)强化宣传氛围。为了营造宣传氛围,我乡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及在集市醒目处悬挂宣传标语的方式,衷心祝福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时,还要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专栏、黑板报等加大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尤其是近几年来蒲口的发展历程,及时总结推广在学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五)创新学习形式。坚持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讲解和座谈讨论相结合、分组辅导和送学上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好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要通过畅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蒲口乡实施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撰写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心得体会。乡党委将把各党支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情况作为年终党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在行动中。

二、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一)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我乡党委全面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常性深入企业和农村进行调查,摸清企业和农村的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充实和完善人才信息,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根据各自特色发展人才工作,征求各类人才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难题,营造出“重才、用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把社工人才建设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以打造机关干部队伍、村(居)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采取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加强干部培训。

(三)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乡党委以发展工商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各类项目为契机,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切实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措施,畅通引才“绿色通道”,不断增强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为本乡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乡党委不断完善探索政府、社会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对做出贡献,推动社会文化、卫生、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有较大发展的人才进行必要的奖励和鼓励,并有效地为他们更好的发挥才能和优势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7篇】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工作报告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再教育工程,是塑新工程,是素质提升工程,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仅培训人数就累计达10462人,培训覆盖率达到45.72%,位居全省前列。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市继续教育工作推进迅速,主要得益与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是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规划,编制出台了《富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提出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工作重点,强化了保障措施,并对加强组织和管理提出若干要求,同时,在富阳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意见。二是出台《富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富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教育证书管理制度》等政策配套文件,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富阳市人事局联合各级机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发动工作。

二、宣传有力,认识到位

积极把握舆论的导向机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宣传省、市本地区的继续教育有关政策,宣传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宣传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关程序和教育内容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关要求,引领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关注此项工作,参与此项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它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不断成长成材。经过几年的宣传和培育,我市积极营造起了“人人参与,我要学习,让我受益”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最近6月23日、24日两天人才中心开展的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培训中滤布,一期就容纳了300余人,场面火暴。

三、设置合理,人员到位

一是课程设置合理。坚持学有所有的教学原则,开设与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相关的课程,并确保每年推出一门新课程,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合法权益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与培训教程》等课程,压滤机滤布受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欢迎。二是学时设置合理。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聘任挂钩,规定专业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达到42学时计10学分,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达到72学时计18学分。并在一个任期内可累计计算学分。三是时间设置合理。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业余时间与休息日结合,将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正常上班降到最低程度。由于各方面考虑周全,组织严密,继续教育工作开展顺利,人员到位齐全。

【第8篇】赴外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安排,20xx年x月下旬,县委组织部组织县委政研室、政府办、人力资源局、编委办一行7人赴安徽省cf县、四川省jt县,考察学习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一)cf县

cf县隶属于合肥市,1965年由寿县、定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人口78.99万人,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近年来,该县按照“三年倍增,跻身十强,全面达小康”的总体战略部署,致力于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从人口大县向人才大县转变、从贫困县向十强县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预计到,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6万余人,年均增长15%左右,人才密度达到7.46%。cf县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树立一个观念

cf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把人才资源当作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来培育和运用,把人才工作作为实现“跻身安徽十强县”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来抓。认为对人才的投入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最具远见和回报最高的投入。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县四大班子积极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调研、座谈、慰问、培训等活动。数十位享受政府津贴人才、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均有领导结对联系。县里时常召开人才工作调研、座谈会,邀请各级各类专家人才参加,征求意见、建议。

2.制定两类规划

cf县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关于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的科学规划。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获取充分论证数据的基础上,邀请人才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和把关,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cf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我县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cf县“26121”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至,在全县建立200名党政正科级后备干部和6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建设培养1000名村级后备干部,引进培养200名本科以上的财政、金融、城镇规划等急需的专业性后备干部,培养10000名乡土实用人才)、《cf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该规划目前正在交由合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商行政管理学院、安徽省社科院的专家论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人才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方针、目标任务,确立了当前及以后全县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措施。县人才办根据全县人才发展规划每年都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

3.健全三级网络

按照党管人才的总体要求,一是县委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定期研究人才工作,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县委组织部设人才办,县人社局设专家引进局,落实人才工作制度。县人才办根据人才工作规划每年度制定人才工作要点,明确职责,分解任务,每月有计划安排,每半年有工作小结,年终有年度工作总结。县直各部门和乡镇(区)都明确专人分管和具体从事人才工作;三是各村由“一村一名大学生”担任村级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员,负责统计各村乡土人才、技能人才、劳动力资源供需情况。

4.创新四项机制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优秀人才选用新途径。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实施“引才工程”,每年引进50名以上硕士研究生,每年争取引进1-2名高层次的“海归”人才,每年补充100名左右中小学教师、80名左右医护人员、20名左右农业技术员。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编外聘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兼职、咨询、科技攻关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以及短期服务等柔性手段引进各类人才。引进以色列、日本草莓专家到cf指导草莓生产,使土地收益每亩达到4万元;引进合肥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安徽农大教授和博士生来科技攻关。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百名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通过民营企业自荐、国有企事业单位指定等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加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每年公开招聘5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到基本实现全县每个村(居)有1-2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收各类优秀人才,开启体制外优秀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流通的大门。

二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拓展农村人才成才新途径。大力实施“十万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技专家到田头”活动,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开发“121目标”,即选拔100名扎根农村的农技推广骨干,造就2000名农业经营、营销管理人才,培育10000名种养能手。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等实用人才纳入全县人才资源信息库。对部分具有特殊专长、贡献突出的农民技术人员,打破传统职称评定办法,破格晋升或评定相应技术职称,激发广大农村人才学习、创业的热情。

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保障人才发展新体系。设立cf县“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重奖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效益的优秀人才。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等,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公开评选、予以重奖。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每三年开展一次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已选拔两批45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对拔尖人才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给予奖励。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设立灵活多样的特殊人才津贴。

四是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开创人才素质提升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选送人员到清华和中国人大等高校异地培训、请专家和学者到当地培训、组织当地专业人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就地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几年来,举办了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城建规划和园区建设、企业管理和财政金融人才、乡土实用人才、农民工技能、村居干部等各种培训300多班次。仅就举办培训99个班次。充分发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龙头作用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委托培养或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5.强化五项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政策措施,来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激励人才。在人才发展规划中、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中、科技后备干部选拔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到乡镇或企业挂职锻炼管理规定中、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都对做好人才工作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先后制定了《cf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实施办法》、《cf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办法》、《cf县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意见》、《cf县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规定》、《cf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末位淘汰暂行办法》、《cf县关于加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cf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工作暂行规定》、《cf县关于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创造出聚集能力强、工作环境优、成果转化快、社会荣誉高、成长进步快的优良人才环境。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将人才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几年来,对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企业纳税大户、专业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奖励资金累计达2000余万元。此举有利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优秀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继续教育经费,用于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用人单位加大对人才工作经费的投入,为人才工作打基础。

三是强化平台服务。在人才政策充分落实的条件下,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机构改革等方式推动发展,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200多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近10家,金融单位10余家,一大批教育、管理、技术人才在cf找到了事业发展的舞台。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在《cf先锋网》、《cf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县“两台一报”开辟人才工作专栏,为人才交流提供平台。

四是强化宣传报道。在营造氛围方面下工夫,通过向“合肥人才工作”和县新闻媒体报送信息,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组织优秀人才成就图片展,制作拔尖人才专题片,全面宣传人才工作成果,形成了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人才流动。既通过好的政策广泛引进优秀人才,让人才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也畅通出口,组织各类人才下基层服务、挂职锻炼和结对帮扶等,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向省市流动。

【第9篇】人才工作调查报告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积极融入“三个经济”新格局,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全市人才总体水平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广泛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氛围还未形成,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还没有充分激发,这些都成为xx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制约因素。为此,依据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和标杆管理的思想,采用文献研究、借鉴对比、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全市人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今后我市人才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人才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总人口为x万人,各类人才总量为x人,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x%。

(一)人才分类概况

此次调查统计,参考中省市及其他发达城市的人才类别划分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将人才划分为11类。各类人才中,党政人才x人,占人才总量的x%;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人,占x%;专业技术人才x人,占x%;高技能人才x人,占x%;农村实用人才x人,占x%;文旅人才x人,占x%;社会工作人才x人,占x%;高层次人才x人,占x%;“双创”人才x人,占x%;金融人才x人,占x%;能源化工人才x人,占x%。

(二)学历结构

我市各类人才中,研究生x人,占人才总量的x%.;本科x人,占x%;专科x人,占x%;高中及以下x人,占x%

(三)年龄结构

我市各类人才中,35周岁以下x人,占人才总量x%;36至45周岁x人,占x%;46周岁及以上x人,占x%。

(四)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和职称分布

专业技术人才按行业领域划分为:卫生领域x人,占x%;教育领域x人,占x%;农业领域x人,占x%;其他领域x人,占x%(如图2)。按职称划分为正高级x人,占x%;副高级x人,占x%;中级x人,占x%;初级x人,占x%。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认真贯彻中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优化顶层设计,加强聚才引才平台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一)着眼党管人才,规范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x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xx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纳入县(区)和市直各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绩考核,先后组织申报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省“千人计划”3人、省“特支计划”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3人,评选“xx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5人、“xx市青年科技奖”174人。三是建立激励保障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发展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开发,每年列支5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每年春节前夕慰问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热情。四是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出台《关于在全市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向全市广大知识分子发放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倡议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助力xx追赶超越。组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特支计划”入选者等28名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爱国奋斗”主题教育。

(二)着眼平台载体建设,多渠道吸引人才

一是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召开“红色筑梦、创业xx”品牌发布会和“追寻青春足迹·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大学生xx实践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积极宣传我市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人才来延创业。二是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选派26支小分队带需求、带项目,深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中国500强企业精准对接。先后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54所高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等10家科研院所、腾讯集团等63家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共签订68项合作协议,累计柔性引进各类人才270余名,其中博士82名,硕士59名。三是搭建人才平台。依据产业培育进行人才布局,依托项目建设开发人才资源。全市共引进11名院士,建成10个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4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5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组建煤炭等6个重点实验室和油气工程等5个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组织2100余名科技人才参与实施400余项科技计划。目前,已建成新区898创客空间、大学生双创小镇,高新区红色筑梦孵化基地,宝塔区北航贝塔等创新创业平台。其中,高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孵化企业92家,毕业73家。

(三)着眼服务发展,推进人才效能发挥

一是实施“双培双带”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子长、延川、洛川 “双培双带”项目示范县3个,实施产业开发项目752个。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约2.4万名,入选全省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模式。二是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工作,精心组建农业生产、教育教学、畜牧养殖、文化文艺等“专家服务团”,开展“服务基层,助推脱贫攻坚”活动。三是针对选调生等党政人才推行“导师制”,采取自主结对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市445名选调生确定导师,进行传帮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44份,回收率达91.22%。对比分析深圳、杭州、无锡、武汉等十市人才政策和工作做法,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

1.人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问卷中 ,受访者认为单位/地区领导对人才工作一般重视占32.54%,不重视占3.28%,非常不重视占2.2%。从开始,全国各地爆发了一场以抢夺各类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大战”,出台各具特色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而我市各级组织和领导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意识淡薄、观念滞后,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没有形成全社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从而抑制了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不畅。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履行了“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制定了宏观的人才政策,但人才领导小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没有明确自己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没有就人才的任职、编制、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学、户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使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执行难度大,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

3.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苏州市对于获得院士称号的奖励个人200万元,培养单位500万元;杭州市对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高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升培训,按人均1000元给予资助。而我市仅对参加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个人进行奖励,在延高校、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取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1000元资助,对参加急需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2000元补助。对人才培养单位没有建立具体的奖励机制,缺少对教师、技师教学团队及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经费补贴。

4.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调查问卷中,受访者认为我市人才评价激励政策一般的占43.24%。人才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排前三位的是:缺乏针对不同专业、行业和各类人才的特定人才评价体系,占41.91%,各类人才评价标准不科学、人才评价的社会化程度低,占32.33%,缺乏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公司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占30.6%。人才激励奖励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排前两位的是:对调动人才积极性作用不大,占34.61%,人才激励方式单一,占32.48% 。

(二)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xx是革命老区,人才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全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显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x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x%。各类人才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x,专业技术人才占x%,高技能人才占x%,农村实用人才占x%,社会工作人才占0.4%。深圳市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常住人口x%,无锡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x万人,占常住人口x%。而我市人才资源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x人,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x%,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x人,占3.32%。各类人才中,高层次人才占0.0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x%,专业技术人才占x%,高技能人才占x%,农村实用人才占x%,社会工作人才占x%。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严重不足,即使在我市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化工领域,人才依然相对不足。

(三)政策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1.缺乏配套政策。调查问卷中35.43%的人认为我市人才政策系统性不够,配套性不强,在诸多制约因素中排名第一。其他发达城市的人才政策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例如深圳市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1: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6:认定办法、配偶就业、学术研修津贴、岗位管理办法、子女入学、住房),出台了孔雀计划“1+5”文件(1:“孔雀计划”实施意见,5:确认办法、认定标准、特定待遇、创新创业专项资助、评审办法)。而我市在人才引进方面仅出台了《xx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暂行)》,缺乏配套性政策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差、落地难度大。

2.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不健全。调查问卷中31.06%的人认为创业需要税收优惠政策,43.38%的人需要场地经营优惠政策。深圳市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创业补贴,在创业场租上可给予15—30元/m2的补贴,孔雀团队经专家评审后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助;苏州市给人才企业提供单户50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给予重大项目1000—5000万元的资助;杭州市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助;无锡市成立1亿元信保基金;临沂市成立4亿元信保基金。而我市对来延人才创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场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

3.引才工作市场化程度不高。调查问卷中6.37%的人认为政府在引进人才工作中需要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中介机构,12.77%的人认为政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需要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临沂市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对新建的分别奖励200、100、50万元;昆山市大力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苏州市对通过猎头公司引进年薪30万元以上,并全职服务两年以上的人才给予企业50%佣金补贴。武汉市对承办国际国内创业沙龙、论坛、大赛的社会机构给予实际支出50%的补贴,每年最高100万元资金资助。而我市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方法相对单一,主要通过相关部门举办项目洽谈会、推介会等方式进行,依靠行政手段多,运用市场化思维少,缺乏猎头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社会机构,人才工作社会化程度较低,导致引才市场不活跃,引才效果不明显。

4.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调查问卷中37.4%的人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了解人才政策,21.14%的人通过各类网站了解人才政策。而我市目前更多的是通过传统媒体和宣传册等方式宣传人才政策,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导致人才政策知晓率不高,人才需求不精准。

(四)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不够,平台作用不明显

1.高层次人才奖励优惠力度不大。调查问卷中44.68%的人认为缺少优惠政策,51.35%的人认为现行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63.92%的人认为政策优惠幅度不够大。深圳市对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杰出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工作经费和600万元奖励补贴;成都市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苏州市对获得院士称号的个人奖励 200万元;昆山市对金融、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现代农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高层次社会事业人才,经认定给予入选者最高100万元奖励。而我市给予引进的院士个人50万元科研补助,给予入选“千人计划”奖励100万元,给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奖励80万元,给予入选陕西省“千人计划”奖励50万元,给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个人30万元科研补助,对高层次人才奖励优惠力度不大。

2.对引才单位和个人的奖励不高。苏州市给予引才优秀的县区200-1000万元奖励和资金扶持,给予引才单位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杭州市每两年对国家省市人才基地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10万元奖励;昆山市设立企业人才券,用人单位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引进外国专家的用人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武汉市对企业每引进一名国内外顶尖人才给予100万元奖励补贴。而我市对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给予牵头单位补助100万元;对新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给予牵头单位补助60万元;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牵头单位补助20万元。对引才单位和个人奖励不高,缺乏有效激励,导致我市还未形成全社会招才引才的良好氛围。

3.载体和平台作用发挥不够。调查问卷中35.3%的人认为缺乏创新创业平台是制约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35.39%的人认为本单位/地区应搭建产学研平台,25.9%的人认为我市人才引进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引进人才的平台和载体,28.95%的人认为缺乏干事创业的平台是影响我市人才引进的主要问题。无锡市已连续举办三届“千人计划太湖峰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大会”,推出了“独角兽企业成长计划”等,对大师级工作室给予15万元资助;深圳市对会议或论坛在深圳举办或永久性落地,最高资助300万元。而我市仅举办三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xx)”,由于活动载体较少,没有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力。“双创”平台现仅有新区双创小镇、898众创空间,高新区红色筑梦创业基地,宝塔区北航贝塔4个,缺乏专业团队运营,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无法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4.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尚未建立。调查问卷中31.93% 的人认为我市人才服务水平一般,35.95%的人认为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21.33%的人认为人才工作力量与经费保障不够。深圳市根据人才层次给予相应保健待遇,配备三甲医院健康顾问;无锡市分别给予本科、硕士每月500、600元租房补贴;杭州市对a类人才采取“一事一议”解决住房问题,对b、c、d类人才分别给予100、80、60万元购房补贴;杭州市人才子女享受同本地居民子女同等就学政策;临沂市为人才子女就学开通绿色通道。而我市尚未建立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缺少“一站式”服务。

四、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要充分发挥xx的政治资源优势,用“xx精神”吸引人才,又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措施,构筑最具吸引力的 “人才洼地”,助推xx转型发展,追赶超越。

(一)转变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健全人才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根据新形势的人才工作需要,统一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各县(区)委、成员单位每年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一次专项工作述职,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党管人才格局。(各县区、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各类人才培训工程,通过举办专题培训、选派本地人才到高校或发达地区学习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传帮带”,切实加大本地急需人才培养力度。吸引国内外高校来延设立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支持xx大学和xx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苗圃、星创天地等,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xx大学、xx职业技术学院、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

3.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一是优化评价标准。以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为衡量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完善分类评价标准。制定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企业基层一线青年人才六个重点领域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二是改进评价方式。积极引导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公司和服务对象等多元主体参与到人才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类差别化评价。三是建立荣誉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xx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一次性奖励2万元。(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局、市工信委)

4.建立多元化人才经费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力度,每年人才发展专项经费预算5000万元。加强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平台建设,加大科技信贷扶持力度,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金融机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信贷产品。设立5000万元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充分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提高人才经费保障能力。(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中小企业局)

(二)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吸引力

5.完善配套政策。由市委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职能职责出台配套政策文件,解决引进人才的落户、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问题,涉及的具体事项应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办理流程及完成时限等。(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房产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局)

6.加大奖励力度。高层次人才经推荐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除享受国家和省上的奖励政策外,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奖励,入选陕西省“千人计划”的给予50万元奖励,入选省“特支计划”的给予20万元奖励。对来延工作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双一流”大学)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对新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奖励5万元,对新获评正高职称奖励5000元,对新获评高级技师称号奖励3000元,对培养人才贡献突出单位给予5—50万元奖励。加大对基层人才的奖励扶持,鼓励人才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7.制定科研成果有偿转化制度。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高等院校、研发机构职务科技成果,由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的,将不低于9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科技成果2年内未转化的,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将不低于80% 的转化净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奖励直接发放给个人,不计入工资总额基数。(市科技局)

8.围绕需求建立人才举荐机制。围绕现代工业、资源环境、特色农业等产业,编制行业部门“人才计划”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明确人才需求,精准引进人才。各市级领导、各县(区)党政正职、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3年内每人向市委、市政府推荐1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

(三)加强平台建设,集聚各类人才

9.建设特色人才集聚区。支持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设立人才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人才智慧服务广场。各县(区)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引进人才,发挥工业园区集聚人才的作用。(市委组织部、各县区、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市科技局)

10. 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引进中海信、天安投资等运营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的 “双创”基地,吸引更多创客入驻,将优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吸引更多创新产业在xx落户发展。发挥好红色筑梦孵化基地、“双创”小镇、898众创空间、北航贝塔创业基地等作用,打造更多开放便捷高效的“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吸引和聚集一批“双创”人才,与xx大学、xx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地合作,吸引更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市科技局、市招商局、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xx大学、xx职业技术学院)

11.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围绕能源化工、苹果产业、现代物流、生物技术等领域,支持科技园区和高校院所、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每个基地资助100万元。(各县区、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12.发挥好人才工作站作用。各县(区)加快 “人才工作站”建设进度,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模式,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保障。(各县区、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

13.搭建乡土人才创业平台。各县(区)设立“乡土创业园”,组建乡土人才协会,聚集能工巧匠、农技能手、返乡能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市委组织部、各县区、市农业局)

14.加大产学研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我市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中国500强企业战略合作,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红色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快集聚一批国家级或国际化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推动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旅发委、市工商局)

15.继续开展招才引智。利用外出培训、挂职锻炼、选派小分队走出去等形式牵线搭桥,实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与我市需求精准对接,真正实现“以商招商,以才引才”。通过举办 “中国创新挑战赛”“红色筑梦、创业xx”“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提升层次和实效,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校大学生、高层次人才来延创新创业。(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团市委、市招商局)

(四)优化环境,提高人才服务效能

16.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将人才宣传工作列入全市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计划,持续深度报道各级各部门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挖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行业带动等方面的突出事迹,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各县区、市委宣传部)

17.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成立xx高层次人才发展协会,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泛联系和聚集高层次人才,开展人才形势分析研判、政策调研和人才发展课题研究,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融资支持、合作对接等服务。(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市民政局)

18.加大对引才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制定《xx市引才单位和个人奖励实施办法》,对引才优秀的县区/单位,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奖励50万元,对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省“千人计划”人选、省领军型创业团队的个人或中介组织分别给予30、20、15、10万元奖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

19.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成立xx市人才服务中心,制定《xx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按照人才不同层级,根据相应的配套办法和细则,妥善解决人才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人才发展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行人才“一卡通”服务,确保各类人才在xx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局、市房产办、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10篇】市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好人才工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市委的要求,我们调研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召开座谈会、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 一、我市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xx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才工作作为科教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工作环境得到优化,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活力有所增强(具体工作做法和成效略)。 按照《决定》中关于人才的定义,人才数量是难以用单一标准进行统计的,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仍侧重以职务、职称、技术等级、身份等因素对我市五支人才队伍情况进行分析。 (一)党政人才队伍情况。截止2004年10月,全市共有处级干部934人,平均年龄48.2岁(35岁以下9人,占1%、36-40岁108人,占11.6%、41-45岁215人,占23%、46-50岁261人,占27.9%、50岁以上341人,占36.5%),其中研究生15人,占1.6%;大学351人,占37.6%;大专406人,占43.5%;高中、中专及以下162人,占17.2%。科级干部9487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研究生25人,占0.2%;大学2065人,占21.7%;大专4092人,占43.1%;高中、中专及以下3305人,占34.7%。市管后备干部965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大学514人,占53.2%。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情况。据2004年8月的统计,全市工贸系统62家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共有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255人,其中本科56人,占总数的22%、大专112人,占44%、中专43人,占16.8%、高中及以下44人,占17.2%;高级职称13人,占5%、中级职称69人,占27%。全市城镇(二轻)61家集体企业(含集体控股的“三资”企业)共有经营管理人员274人,其中本科5人,占1.8%、大专58人,占21.2%、中专33人,占12%、高中及以下178人,占65%;中级职称26人,占9%、初级职称87人,占31.7%、高级工7人,占2.5%。全市210家重点私营企业共有经营管理人员(助理总经理以上)908人,其中大专以上377人,占41.5%、中专(高中)492人,占54.2%、初中以下64人,占7%;具有高级职称28人,占0.55%、中级职称427人,占47%、初级职称288人,占31.7%;210个业主中大专以上80人,占38%、中专(高中)105人,占50.3%、初中以下25人,占有11.7%。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情况。到2003年末,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63万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3259人、中级20453人;享受xx特殊津贴专家55人、省优秀专家5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市管拔尖人才74人。分布情况为:教学人员32253人,占33.49%;工程技术人员10612人,占11.02%;卫生技术人员5768人,占5.99%;农业技术人员1998人,占2.07%;科研人员185人,占0.19%。位于铁路沿线的##市区、永安市、沙县共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96万人,占51.51%。据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和部分规模以下637家工业企业共科技活动情况调查表明,2003年,这些企业投入科技活动人员4175人,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列第五位。 (四)高技能人才队伍情况。2003年末我市城镇企业全部在岗职工人数21.08万人,已有6.17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29.26%,其中初级工28170人,占45.65%;中级工29591人,占47.96%;高级工3064人,占4.97%;技师878人,占1.42%;高级技师8人,占0.13‰(全省城镇企业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31.52%,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为50:45:4:1;全国技术工人占46%,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为60:35:5;世界上公认的标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15:50:35)。 (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情况。据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共有确认为农民技术职称人数为1176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1%,其中确认农民技术员职称9389人,农民助理技师1014人,农民技师及农民高级技师1357人。按照每人培训达300学时并开设3—5门实用培训课程的部颁标准,全市获得“绿色证书”及“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的农民人数分别为17254人和15500人,合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5%。 二、我市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从我市五支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看,虽然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达到360人/万人,超过省338人/万人的水平,但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从每支队伍的情况看,全市党群机关工作者和国家公务员14762人中30周岁以下人员1608人,仅占10.8%,而且在职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偏低(仅占17.5%),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各类电业大、党校、函授等自学的学历,而且专业分布以农林、师范类为主,紧缺专业的人才比较少。全市工贸系统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高、中级经营管理人员中,41岁以上的占73.8%(其中临近退休的约占8%),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了解国际惯例、善于驾驭市场、敢于开辟科工贸一体化路子的人才尤为稀缺。全市9.6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和卫生系统占39.48%,农业占2.07%,科研人员仅占0.19%(1

85人)。全市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29.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52%)和全国平均水平(46%)。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种养技术型人才(即“土专家”、“田秀才”)较多,创业、营销型人才偏少,据梅列区委组织部调查,梅列区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24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12%。其中有初级职称的35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5.63%;有中级职称的6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8%;种养殖大户117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2.23%;其它未评上职称但拥有一定技能并能发挥一定作用的烟技员、卫生员、防疫员等共66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9.46%。 二是高层次人才偏少。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仅1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优秀专家仅5人,享受xx特殊津贴专家55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7人,公派留学回国人员11人(上述数据不含中央、省属在##的单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家更是紧缺,全市工贸系统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高、中级经营管理人员中,没有一个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5%。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偏少,全省有68名高级技师,我市有8名,虽不算最少,但其中机械类高级技师仅2名,而烹饪高级技师达6名。 三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据统计,2000年起,全市共调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97人;自动离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70人,仅教育系统至今已有273名教师(包括校长)外流,有的连档案都不要。中、高级管理人员也很难稳定,连条件比较好的三钢,2002年以来也已经有11名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外流。科技人才外流也相当严重,据统计,2003年全市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工业科技活动人员1401人,比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减少4.43%、6.48%和0.64%。我市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元发树脂有限公司,原有科技活动人员8人,现只有2人。 四是毕业生回流率和就业率低。据市教育局统计,2003年全市考上各类高等院校的学生达12298人,而市人事局的数字显示,回到##的约10%。据了解,全市高中教师紧缺,若按国家要求初中和高中教师须有本科学历,需9000多名,全市每年考进师大的学生共300人左右,但回来的不到30%。去年全市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至12月底报到2519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毕业生382人,大专毕业生661人,中专毕业生1471人。已就业1283人,就业率仅50.9%。 以上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有其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我市地处山区,区位劣势明显,经济欠发达、产业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不高,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和生活环境较差,吸纳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另一方面,我们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陈旧的人才工作观念还没有消除。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在一些人头脑中依然存在。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在对人才的录用、统计、职称的评聘、待遇的提供等方面,存在着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对体制内的人才和体制外的人才,对国有单位的人才和非公领域的人才,对自身培养的人才和外面引进的人才,没有统筹协调好。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较重。认为山区发展机会少、经济待遇低、环境条件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往高处走”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引不来且留不住金凤凰,也阻止不了“孔雀东南飞”。二是体制改革滞后。一些地方和单位人才短缺和人才闲置同时存在,人才大量流失和人才难以合理流动同时存在,用非所学和学非所用同时存在,人才的活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单位甚至存在“武大郎开店”的现象。三是政策措施不够有力、不够有效、不够配套。对人才队伍发展变化和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新情况研究不够充分。某些环节缺乏必要的应对之策。已出台的政策没有很好落实,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从战略高度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摒弃陈旧观念和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与时俱进,以科学人才观来指导人才工作。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四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全面开发的观念。五是树立现代市场的观念。 (二)加强能力建设,想方设法培养人才。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一要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对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要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基本内涵,积极引导培训机构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要求,开发一批培训模块和培训菜单,为干部自主择训创造条件;试行学时学分累积制,把干部在职自学、短期培训与正规培训融合起来,继续推行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通过与国内省内高校合作开办mba课程班或企业管理培训班,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高、中级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各类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和职称培训。对职工队伍,通过实施“技能振兴计划”,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力度,督促企业采取优惠措施鼓励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提高技能等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则应以市农科教结合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大专院校、各类职业学校、农广校、农函大、文技校及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农业155”和“村会协作”为载体,发展适合农村实际的“订单培训”、“

公司+农户”等办学模式,采取函授与面授结合、长训与短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辅导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学习培训与推广服务结合等有效形式,重点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市场经济知识(农民经纪人)等方面的培训。二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通过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办好##学院、发展优质高中和壮大职业技术教育等办法,培养更多更好的各方面人才。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选派到艰苦地方、复杂环境、基层一线、重点项目、综合部门、关键岗位和沿海发达地区任职、挂职或跟班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项目进行产学研结合、课题(技术)攻关、开发应用等,提高研发能力和技能水平。对农村实用人才,围绕我市培育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在选派干部驻村任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派“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或“营销助理员”,组织他们积极投身到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去,增强致富能力。 (三)推进机制创新,广开门路吸引人才。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才引智借脑,做到人才资源的规划、开发、调配、利用要与市里重大发展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攻关项目、重大工作布局一起抓,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支柱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招才引智。结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广明溪县的经验,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商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各类项目为平台,面向国内外,吸引相关人才和智力,为项目建设服务。二是以产业为支撑集聚人才。结合我市着力培育冶金及压延加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林竹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可通过整合相关企业的研发机构,市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并投入必要启动资金,促成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三大产业研发(工程)中心,冶金研发中心可设在三钢,机械研发中心可设在厦工三重公司,林竹加工研发中心设可在永林集团(整合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永安分中心和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永安分中心)。同时发挥我市生态优势,以明溪南方红豆杉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主建立生态与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确定研发项目,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开展合作交流,储备和引进专门人才,形成研发团队,发挥整体效应。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借脑引才。进一步推广厦工三重公司和永林集团的经验,建立健全人才柔性引进和区域合作机制,根据地方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用人不养人”,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使用“候鸟式”人才。同时,对我市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做好储备工作。 (四)深化制度改革,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制度是更稳定可靠的因素。一是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制度。应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应认真总结并进一步完善我市去年试行的办法改进考核工作,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应完善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综合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评价工作,围绕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应深化以评聘分开为重点的职称制度改革。高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业绩和企业认可,要打破年龄、身份、资历、学历限制,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技能鉴定制度,使有一定技术专长并发挥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落实相应的待遇,增强责任感。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二是健全人才激励制度。对党政人才,重点是结合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适当拉开不同职务和职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强职级的激励功能;进一步完善去年以来我市健全干部激励机制的做法,努力形成以发展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对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科技人才,重点是结合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采取年薪制、期权和股权激励或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以及补充商业保险等方式进行激励。对高技能人才,按技能等级和岗位性质定酬,可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职位,实行特岗特薪。同时要推行以项目和课题为主的研究组织形式,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进一步改进“##市优秀人才”奖励办法。三是完善人才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为推进人才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保障。完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加快福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福利货币化,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 (五)健全服务体系,改进管理盘活人才。用活人才而不是管死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做到合理有序流动与稳住现有人才互动、引进外地人才与发挥本地人才作用并重、搞好服务与改进管理兼顾。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重

点是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现有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积极探索建立人才配置与资金、项目、技术等要素配置相贯通的机制,引导人才市场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发展路子。二是促进人才有序流动。针对山区人才特别是优秀教师无序流动较突出的问题,可建立山区人才贡献补偿机制,贡献补偿可像住房公积金那样积累,退休时一次性给付。三是优化人才流动服务。要整合人才信息资源,按照分类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组织部门干部信息库和各有关部门人才库,使之成为涵盖五支队伍的大人才库,重点跟踪在外##籍优秀人才。同时搭建各级各类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制度。依托##市人才交流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派遣、薪酬设计、人才选聘等服务项目,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大力发展像梅列区劳务派遣公司那样的劳务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劳务派遣、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事务代理等服务项目。要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四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在制定引进人才政策时,同步考虑稳定现有人才政策,调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对在本市各类事业单位工作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管拔尖人才(两年一次复核)、“百千万人才”第三层次人选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在职期间可给予享受当地政府一定数额的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对村级农民技术员兼任“农业155”信息员的也应给予定额补贴。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帮扶指导等方式发挥作用。 (六)形成工作合力,优化环境凝聚人才。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主而事。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到底,还是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切实做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工作创业环境、生活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即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和优势,注重整合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形成发挥优势、责任到位、齐心协力做人才工作的高效运行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做法,市委和各县(市、区)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工作机构。二是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都要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工作项目,所需资金要列入财政预算,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进一步改进“##市优秀人才奖励资金”的管理,完善市管拔尖人才评选表彰工作,搞好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工作。三是积极为人才排忧解难。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联系人才制度,自觉地为各类人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喜人局面,积极营造一种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四是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要结合“xxx”计划的制定,统筹安排,整体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省、市的各项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提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工作实际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既体现坚决贯彻上级精神的全局观念,又实现落实当中的务实创新。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深入的调研,掌握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梳理剖析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督促检查人才政策落实情况。

[1]

【第11篇】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

案例一 投过10次简历9次当场被拒

在下城区天水街道工作的陆洋龙,是浙江工商大学社工系首届本科毕业生。

说到自己的工作时,陆洋龙神采飞扬:“工作还是挺得心应手的。但是当年毕业时,我觉得很迷茫,送出的10份简历,有9份被对方当场拒绝。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个腔调——对这个专业不熟悉!”

分析:社工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杭州虽然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但是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缓慢,能够吸纳专业人员的社会工作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杭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案例二 社工专业本科生仅占8.74%

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设有专门的社工专业本科。去年,调查人员对其中的4所高校,自其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开始至今的本科毕业生总数、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总共389名毕业生,当社工的仅占8.74%。其中一所高校,毕业生中从事社工的仅4.17%,比例最高的一所学校也只有13.79%。

分析:社会工作工资待遇不高留不住人才

目前,杭州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大约每年3XX元,如果除掉“五金”就只有两万多元。如果是一名非杭州籍社工专业大学毕业生,留在杭州,这点工资确实生活困难。

调研发现,杭州的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部门,长期以来采用低成本人力资源政策,导致从业人员工资偏低、待遇较差。而在中国香港或者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专业社工是一项体面而崇高的职业,工资收入跟公务员、医生、律师、教授一样,属于“中产阶段”。

案例三 职业社工缺口XX-5000人

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像杭州这样经济、社会规模的城市,应该有职业社工13000至16000人。据统计,杭州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4171人,除掉20%左右的工勤人员,那么职业社工只有11000人左右,而且都还没有注册,没有职业化标准。

分析:社工职业化程度不高。

案例四 未经系统专业教育人员占96%以上

在全市14171名社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4.88%,中级以上职称的占7.25%,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占3.19%,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人员占96%以上。另外,司法矫正、婚姻家庭服务、慈善事业、老人服务、公共卫生等领域,目前都还没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分析:杭州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案例五 社工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不到20%

据杭州师范大学有关数据统计,每年招生时社会工作专业的第一志愿填报率不到20%。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原社工系主任张敏杰向记者坦言,自XX年学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新生第一志愿报考此专业的非常少,很多是调配来的,而且文、理兼收。学生进校后,对专业的认可程度也参差不齐,问得最多的是“今后出来干什么的?”

目前全国设有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的高校有200所,我省有7所。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中,社工专业成为一个“冷门”专业,问津者很少。在香港高校,社工专业却是最热门专业之一。

分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被誉为“社会工程师”。

我们的社会工作由于起步迟,专业社工不多,社会公信度不高。除传统的民政工作之外,现在的一些社会工作局限于某些个人生活,如热线服务、心理咨询等,对社会生活中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生活安全感、社会秩序等介入还相当不足,限制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问题的力度和影响范围。

据预测,杭州市至2015年主要领域的社会工作人员需求总量将超过两万。

【第12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一、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回顾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们逐步走出了党政主导、协会承载、项目运作、分类推进、激励引导的路子,着力于本土督导助理培养,继续加强社会组织孵化管理中心及其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在关爱特殊服务、心理与行为服务、管理类服务等领域扩大优质服务辐射范围,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区拥有基层社会工作人员1000余名,其中,注册社工478人,驻会专家14人,已有会员44家。

1、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模式。一是建立了高规格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体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政府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17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包括区委、区政府1+5政策文件、机构扶持办法、政府购买服务、教育培养、评估监管等制度体系。着力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纳入工作的整体部署,纳入群众的具体领域。有区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亲自部署,亲自调动,亲自督查,确保了工作部署得到落实,各项决策有效实施。

二、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安排

1、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坚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社工工作体系。一是完善高位的组织领导机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和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把社工人才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督查,确保工作得到落实、决策有效实施。二是完善社工行业的管理监督机制。针对社会工作者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社区的现状,成立相关的区社会工作者协会,规范行业标准,为社会提供注册、指导、监督等服务。三是完善多元的经费投入机制。社会工作辛劳而繁杂,我们应制定社工人才的薪酬指导政策,积极探索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个人服务相挂钩的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市大幅上调社会工作人员薪酬,大大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加强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对结构合理的社工人才的培养。一重是注教育培养的专业化。按照大规模分层培训思路,分时段制定社工培养规划,建立更多,规模更大的社工学院和实践基地,继续用相关经验编写本土的教材。二是完善社工岗位设置。针对当前区级明确每2000名企业职工或5000名外来务工人员设立1个社工岗位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明确岗位服务内容和企业社工岗位个数设置的合理性。三是着力政府购买项目化。采用社工岗位派驻和专项服务打包两种形式,由各单位自主申报,社工局专项管理,第三方专家组督导评估,形成项目申报、管理、跟踪、考评为一体的项目制管理体系。

3、完善本土社工的服务体系,坚持用创新的方法推进社工本土的发展。一是强化高校院所的专业引导。以高校为依托,大力展开高校院所与我区社工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社工合作研究、人才对口培养等机制,确保将高校院所的专业性与本土需求的实践相结合,提高本土专业的社工专业技能素质。二是强化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我区社工队伍建设的主要特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发展的激励保障,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优秀社工、岗位津贴、项目经费倾斜、人才双推优、从社工定向选聘行政事业人员等制度。三是强化本土服务的专业体制。根据社会工作人员集中在社区的状况,着力抓好社区工作者社工化体制。在机构建设上,设立多个社区社会工作者;在队伍配备上,配置助理社工师职称以上的社区工作者、高校社工专业学生、社区志愿者、有针对性的在社区展开专业服务;在志愿者管理上,将全区所有类别的志愿者统筹归社会工作局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服务培训、网上交流等。

【第13篇】##市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好人才工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市委的要求,我们调研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召开座谈会、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

一、我市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才工作作为科教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工作环境得到优化,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活力有所增强(具体工作做法和成效略)。 按照《决定》中关于人才的定义,人才数量是难以用单一标准进行统计的,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仍侧重以职务、职称、技术等级、身份等因素对我市五支人才队伍情况进行分析。

(一)党政人才队伍情况。截止2004年10月,全市共有处级干部934人,平均年龄48.2岁(35岁以下9人,占1%、36-40岁108人,占11.6%、41-45岁215人,占23%、46-50岁261人,占27.9%、50岁以上341人,占36.5%),其中研究生15人,占1.6%;大学351人,占37.6%;大专406人,占43.5%;高中、中专及以下162人,占17.2%。科级干部9487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研究生25人,占0.2%;大学2065人,占21.7%;大专4092人,占43.1%;高中、中专及以下3305人,占34.7%。市管后备干部965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大学514人,占53.2%。

【第14篇】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工作报告

人才,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徐矿集团庞庄煤矿党委科学把握人才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致力于加快建设人才强企,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谋划,形成和发展了“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的人才理念和体制机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敢想敢为、齐志齐力、创新创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进步、和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以来,企业共生产原煤1300多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实现利润近20亿元;工伤事故年均递减42.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企业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省属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荣誉称号。

一、想干事就有机会

理念导航,让人人都想成才。事业发展,人才先行。企业是职工实现价值的载体,只有坚定不移走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之路,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抢占先机。庞庄煤矿党委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打造行业一流煤企的重要方略,范文top100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为职工成才创造了良好政策和舆论环境。在庞庄煤矿,资历高低和年龄大小并不重要,评价职工的核心标准是能力与业绩。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矿党政通过薪酬分配、评先表彰、提拔任用等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倾斜,努力让创出业绩、干出成绩的优秀职工包里有钱、脸上有光,在矿区形成了人人尊重人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培训教育,让人人都能成才。以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为主要手段,让不同层面的人才学习更科学的管理理论、掌握更先进的

安全生产技术。近年来,企业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建立了掘进、救护、机电、运输四大专业12个工种的实训基地,以及多媒体教室,对提升职工操作技术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度重视班组长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成立了“班组长学校”,与当地技师学院合作开办班组长高级工、中专“双证”培训班。定期开展技术工种带头人专题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技术带头人。861名技能人才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145名技术和管理人员取得了中级以上职称,9名职工被徐矿集团授予“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及重点培养对象。充分借助社会智力资源,思想汇报专题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653工程”,通过与中国矿大、安徽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6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继续教育并取得了大专、本科或硕士学历证书,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和智力资源。

二、能干事就有舞台

实践历练,青年才俊快速成长。为让每年新分大学生能够迅速适应融入企业、尽早建功立业,在经过岗前培训后,根据新分大学生的专业、性格和特长,合理安排为期一年的轮岗见习,让每名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各个作业流程。见习期间实施“导师制”和“双师制”,为每名大学生确定一名矿级领导为成长导师,指定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一名优秀工人作为技术和技能师傅,努力让每名大学生都能成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现场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建立大学生成才规划和成长日记,定期组织专题谈心交流,让大学生聚在一起畅谈成长心声,交流工作心得,用各自的经验互相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让每名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来自全国各省39所高校涉及26个不同专业的120名大学生在矿山茁壮成长,先后有5名优秀大学生被集团公司提拔重用,21名走上了副科级以上管理岗位,近30名被聘为技术主管、首席工程师助理等重要技术管理岗位。

搭建舞台,实现人才作用最大。人才要发挥最大作用,需要为其创造广阔的空间。近年来,矿党政围绕创新创效做文章,通过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扩大范围,努力让人才发挥最大潜能。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能竞赛等竞技活动,让技术尖兵、一流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强势宣传经验和典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向先进看齐、向一流攀登,在矿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给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广阔空间,对标一流、进位争先蔚然成风。先后开展了“管理创新年”、“管理提升年”等活动,实施管理创新项目41项,完善规章制度150多个,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闭合管理”、“缺陷管理”等管控模式。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奖励,推行科研项目目标责任制。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凡经职工自主研发被推广使用的创新项目,均以职工本人姓名命名。近年来,完成自主科研项目120多个,20多项被徐矿集团推广应用,16项获得徐矿集团以上科技进步奖,矿用正压柔性风筒分流器、大倾角工作面防滚矸装置等多项科研成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性专利证书。大力推行降本增效工程,鼓励广大职工参与生产系统和设备升级改造,以来完成节能改造项目达30余项,节电800多万千瓦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三、干成事就有地位

待遇上倾斜,激发人才竞争意识。有激励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矿党政通过在感情上倾注、待遇上倾斜,营造和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定期对符合条件的优秀职工进行技能鉴定、职称评定,根据不同岗位、工种的技能水平和职称级别发放特别津贴和补助。设立了特殊贡献奖,每季度对安全、生产、技术、经营、政工六条工作线的主要管理干部进行业绩考评,选拔出一批作风务实、能力突出、成绩优秀的典型人物给予特殊嘉奖;开展了优强科室和分线领军人物评比活动,定期对机关职能科室及各单位党政主管进行评比,对在一定时间内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定期开展最优区(队)长评比、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争当“六好”班组长竞赛等活动,努力让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都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得到实惠。为让各类人才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矿定期组织各专业优秀人才集体旅游、外出疗养等。今年,矿党政为提高对集团公司的贡献份额,以喜逢“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开展了“产量进尺上水平、安全工作创佳绩、双增双节多贡献、百名先进游世博”竞赛活动,在矿区掀起了一股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热潮。

竞争性选拔,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矿党政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高度重视政策和机制的导向作用,始终坚持“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原则,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完善的后备人才队伍,范文写作定期调整补充。扩大干部选拔的公开性,实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制度,公推公选、公推竞选、公推直选等多种选人用人方式形成规模,竞争上岗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近三年来,矿党委先后对40多个基层党支部进行了民主改选,公开竞聘20多个副科级以上管理职位,在7家单位实行了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1名毕业不到五年的优秀大学生顺利通过组织考察和民主测评,被聘为矿长助理。实行了干部履职专项效能监察、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管理干部业绩民主测评、安全生产“黑名单”等制度,干部问责制、辞职制、末位淘汰制以及不称职、不胜任干部考核和认定标准走向成熟,先后有50多名干部因工作不尽职、不履职受到了责任追究和诫勉谈话,10余名名管理干部因作风、能力和业绩问题受到撤职或降职处理。

【第15篇】医保局人才中心工作报告

xx年,区人才中心在局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各个科室的帮助、支持下,认真履行自身职能,按时保质的完成了局里下达的目标责任。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特总结如下。

一、健全管理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及养老保险缴纳工作。

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事代理工作紧紧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积极宣传人事代理政策,从自身上转变服务观念。在原有的人事代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性化管理服务,对新办和续约的人员,以书面形式提醒下次缴费时间、须归档的材料等有关注意事项,同时对欠费人员加大了催缴力度,缴费通知已全部通知到代理单位,自由职业者缴费通知已下达70%,并陆续到人才中心办理缴费手续,截至目前xx年收取人事代理费319740元,在人才中心存放档案人数7470人。

根据局系统安排,为进一步规范档案及养老保险缴纳的工作管理,我们从8月开始,对在人才中心缴纳个人保险的365人及代理缴纳保险的86家单位逐一通知,并限定期限来人才中心办理相关手续。现已有270人前来办理保险转行手续,单位代缴保险业务都已全部转出,由单位自己从网上缴纳。

二、精心组织准备,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今年7月至10月是大中专报到时间,为了方便大中专毕业生报到,我们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咨询窗口,认真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向毕业生及其家长详细解释毕业生报到程序及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到随来随办,实行延时服务,为毕业生报到提供“一条龙”服务。我们通过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的形式为500余人次答复问题。我们还积极做好毕业生人事代理工作,向毕业生详细解说人事代理的内容、作用及办理程序,并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毕业生档案接收,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根据市局要求,xx年度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直接存放区级人才交流中心,xx年来我们共接收1500份大中专毕业生档案,我们充分利用时间把毕业生的信息录入到电脑,以方便毕业生档案查询及转移等相关手续。

xx年按照要求对用人单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接收的649名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我们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人才交流的桥梁,这一工作得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较高评价。

四、关心爱护,强化管理,做好三支一扶工作。

xx年我区“三支一扶”招募,从开始填报岗位到报名资格审查再到面试,我们“三支一扶”管理协调办公室严格按照市局要求,对162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资格审查,通过笔试和面试,最终选取15名大学生到区两镇服务。

09、xx年在岗“三支一扶”毕业生28名,主要安排在两镇党政办公室、宣传科、司法所等部门。在工作中,我们积极落实好三项制度,管理和服务好“三支一扶”毕业生。一是工作巡查制度。二是定期汇报制度。三是日常管理制度。

五、加强职能延伸,积极做好退休人员办理工作。

随着人事代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代理人员的退休办理工作日益增多,此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由于代理人员人事变动频繁,档案与养老保险缴费不衔接的情况时时发生,需要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今年为15名自由职业者办理退休手续。

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流动党员永葆先进性。

区流动人才党委现有党员35人。我们采取以下措施管理好流动党员:一是修改完善了《区流动人才党员管理暂行办法》。二是进一步核实流动人才党员的常住地址或工作地址,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途径与流动人才党员保持联系沟通。三是认真做好流动人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工作,使其增强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xx年我们将在局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将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为发展积累经验,逐步使人才工作走出一条完善、创新和发展的新路子。具体的工作打算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局系统要求,未到人才中心办理保险转行手续、代理单位及自由职业者欠费的,我们将再次进行通知,以完成代理费收缴任务。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人才宣传栏》等网络工具,加强人事代理工作的宣传。发放《人事代理工作宣传手册》,使企业和个人对人事代理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参与地积极性。

3、xx年度毕业生报到工作结束,我们将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政策咨询、就业推荐等“一条龙”服务,认真负责地为大中专毕业生做好人事和组织关系接转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与“职称评审和转正定级”等人事代理工作相关联的“一站式”服务,充分体现人才代理的优势。

4、在人才市场建设上寻求新突破。认真抓好人才市场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继续完善人事代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流动人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人事代理服务水平,努力提升人才市场的形象。

5、将事业单位人员信息进行整理,对合同到期人员,下发通知到单位,让其续聘合同。

6、健全现有代理人员的信息管理和档案资料。

7、认真完成好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