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筑牢稳产保供基础

栏目: 汇报材料 / 发布于: / 人气:1.84W

近年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有效落实粮食稳产保供责任。**18年以来,全**粮食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每年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3亿斤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筑牢稳产保供基础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强化责任担当,压紧压实粮食生产任务

深刻认识到抓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是落实目标任务,**政府每年印发粮食生产目标文件,及时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落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二是强化责任考核,将粮食生产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和苏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考核,对乡镇粮食面积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并将粮食稳产保供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确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三是抢抓关键节点,在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做好防灾减灾抗灾预案,及时印发通知,做好技术服务和进度调度,增强抢字意识,抢抓晴好天气,突击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

(二)强化基础建设,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全面保护农业生产空间,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强化现代要素配置,积极保障粮食产能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通过“退渔还田”“三优三保”和“复垦扩种”等方式,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全力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保障全**水稻面积稳定在**万亩。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建设管护,加大相关涉农资金倾斜力度,加快把粮食生产功能**建成“吨粮田”的高标准农田。近年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已建成各类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净面积18.82万亩,实现集中连片粮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不断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和加工能力建设,通过更新换代、提档升级、补短提优,做到农机装备基本自给自足,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18年以来,新增各类粮食生产装备894台(套),新建成机库和仓储烘干中心7700多平方米,建成一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升粮食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绿色发展,努力促进粮食稳产增效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加强技术推广,努力实现“藏粮于技”。大力推广水稻精确栽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农药肥料减量施用、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稳步提高粮食产能。二是优化品种布局,加快发展优质稻米。积极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覆盖率从**18年的49.2%提升到**21年的73.4%;积极推行生态绿色发展方式,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良种良法配套、绿色高产同步,努力挖掘粮食增产增效潜力。三是聚力品牌打造,推进粮食提质增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联合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以联合体形式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培育绿色优质稻米产业,提升优质稻米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大米”**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四)强化政策扶持,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

有效落实国家、省、市支农惠农扶持政策,并强化**级财政投入,多措并举,稳定种粮农民收入,保障粮食生产。一是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者补贴、一次性补贴、粮食收购最低指导价以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及时将惠农措施落实到位,稳定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级财政扶持,实行良种购种补贴、粮食价外补贴、水稻田生态补偿、配套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插秧秧田补贴等地方支农政策,其中,水稻田生态补偿标准从**18年的570元/亩,提升至目前700元/亩,有效激发基层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鼓励**镇制定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和奖励政策,放大政策激励效应,守牢粮食安全的底线。三是凝聚稳粮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聚焦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金资源,突出重点任务和关键措施,形成共同推进、齐抓共管粮食生产的良好局面,共同抓好水稻面积落实,努力协调农资配送供应,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稳产增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种粮效益不断下滑。近几年粮价虽然稳定但有下行趋势,同时,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劳动用工价格持续增加、土地承包租金偏高,受到地板和天花板双重挤压,种粮效益普遍下滑,粮食生产利润较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近年来,台风、暴雨、寒潮、龙卷风等极端天气频发,部分病虫害发生程度较重,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较大程度影响了农民收入。

(三)基层农技队伍薄弱。近年来,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偏大以及在编不在岗现象普遍,另外,熟悉农业生产的农技人员流动较大,特别是**镇一级比较明显,造成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和作用发挥持续弱化。

(四)从业人员层次不高。现阶段城乡间的差异性,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务农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业从业人员外地化、本地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现象严重,面临今后谁来种地的矛盾。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加强对水稻育秧、插秧、机收等服务环节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绿色生产的补贴力度,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弱项,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二)加强人才培育。完善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政策和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制度,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基层专业人才和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更大力度、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分层分类扩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力度。

(三)加大金融扶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拓展保险深度,提高赔付额度,加快由“保成本”向“保产值”转变,帮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切实增强种粮农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