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完善整改社区基础设施老化计划书

栏目: 工作计划 / 发布于: / 人气:1.43W

一、背景

完善整改社区基础设施老化计划书

城中村小区由于建成年代早,建设标准和配套指标偏低,普遍存在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管网老化、停车位不足,多层建筑缺少电梯和无障碍设施,缺乏安防设施及消防设备,体育和养老设施、绿化景观面积偏小,违章搭盖现象严重,无物业管理服务和更新改造资金,“脏乱差”现象突出,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瓶颈。生活环境是反映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干净整洁的环境也自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特殊的地域现象,以及历史遗留和现实发展交织的产物,非常容易产生污水、垃圾、虫害及鼠患泛滥等环境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城中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文明城市形象。

二、目的

(一)深入调查、充分听取社情民意,科学编制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整治规划。

(二)解决道路和地下管网破损陈旧老化问题。

(三)改善小区面貌,提升管理水平。

三、项目内容

(一)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2.小区线网密布,强、弱电未统一规划。

3.雨污管网陈旧破损,排水设施不完善,道路积水严重,未实现雨污分流。

4.小区道路循环系统不完善,人车未能有效分流,造成小区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

5.环卫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

6.内部监控设施不完善,缺乏消防、安防设施。

(二)项目改造内容

1.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推动市政管网维护更新。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公共部分雨污分流改造,有条件的建设小区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实施排水管网的疏浚和改造,提升排水能力,确保排水顺畅,提升小区防涝水平。

2.电线整治。规整小区内强、弱电管线、通信线路等,拆除无用管线,走线尽量隐蔽,新增线路要统一走管,集中设置。

3.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更新。维修改造小区消防设施、小区照明设施、供电设施、燃气管道、防雷设施、安装“一户一表”、安装小区视频监控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

4.推动社区道路修复。维修小区道路及楼间破损路面,完善人行安全设施及无障碍设施。

5.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打通消防通道,保障居民生活安全。

6.提升小区环境卫生。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设置分类垃圾桶,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堆放点。建立涵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彻底扭转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的问题。

四、存在的困难

(一)统一规划难题。不同社区的改造规模差异明显,改造任务复杂而艰巨。目前尚没有编制老旧小区改造的整体规划,排查摸底不够,对改造的总量缺乏准确数据和具体安排,也缺乏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建设标准,导致老旧小区改造处于边改边看、边看边调整的摸索状态。此外,由于缺乏规划整合,改造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城建、财政、规划、城管等相关责任单位权责不够明确,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二)技术改造难题。城中村建设时大都没有系统规划,区域内建筑标准较低,水电气等管网密布,道路、排污、消防及居民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甚至缺失,再加上缺乏有效保养和维护,基本都到了“问题阶段”。由于原来的设计图纸和建设资料缺乏,而公共空间又狭窄有限,且各类违章搭建多,一些项目处于无法可改、无处可建的尴尬境地,改造工作面临现实难题。

(三)供需矛盾难题。城中村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愿望相当迫切,但社区没有能力组织实施,社区和居民对政府实施改造寄予高度期望。社区内普遍存在老旧住宅,许多房屋外墙风化、渗漏,下水管道破损堵塞,雨污混流,化粪池长期得不到清理;消防设施缺乏,安全隐患突出;各类违章搭建多,私自改建房屋多,车辆无序停放多,进一步挤占了公共空间,社区活动场所、公共绿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与居民实际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受限于资金等原因,目前改造的内容、标准与社区居民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经费筹措难题。目前城中村改造主要依赖上级专项经费支持和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改造的经费缺口巨大。如何破解经费筹措难题,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投入机制,是当前市、区两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五)后续管理难题。由于历史等原因,许多城中村居民习惯于原来社区管理下的无偿物业服务模式,小区缺乏维护保养和物业管理,仅仅是由社区进行基本的卫生维护。如果不能建立起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机制,社区改造的成果将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