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初二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通用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19W

初二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通用多篇】

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附答案 篇一

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媵人持汤沃灌( )

(2)四支僵劲不能动( )

2.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山峦为晴雪所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淡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热水(2)通“肢”

2.C

3.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

4.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作者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有所成。(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研究 篇二

1、对比作用

用太多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形成对比,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2、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3、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4、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的品质也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5、作者并不因为衣食住行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读书生活创作一副对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侧耳为学勤。

6、作者为什么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

用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的学习,有概括作用。

7、“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的原因?

不因家贫放弃读书的梦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态度极其恭敬。

8、写衣食住行之苦的目的?

用衣食与“同舍生”对比,从而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突出作者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追求。

9、“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生读书的必备条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10、读完本文,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1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远行万里,向先达虚心请教。

12、具体指出稳重的描写和议论语句,并说说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描写:“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严肃的神态;“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奇案功德姿态;“烨然若神人”形象地写出了同舍生华丽的外表;“缊袍敝衣”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粗陋的衣着。

议论:“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点名虚心请教的好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点明不耻恶衣食的原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点明段旨;“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表明段旨;“是可谓善学者矣”点明马生的为人;“余故道为送至难以告之”点明段旨。

13、对于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有什么看法?

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4、本文为什么没有板起面孔,说教之感?

作者现身说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领悟要义,要义比单纯议论更感人,更容易被马生接受。(将自己求学之难与太学生优越学习条件形成对比,情真理足),使人折服。

15、写了哪几方面的难?

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16、怎样看待作者尊师从师的态度?

A.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师长,请教问题态度恭敬,认真听取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对老师求全责备。只有尊师重教,才能学有所成。

B.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通的现象,虽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言之成理即可)

17、“善学者”应有怎样的品质?

善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尊师重教、虚心求学的态度,专心致志、不耻下问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8、有关文章主旨的对联?

名闻天下文称四海缘于心无旁骛

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只因养尊处优

19、本文作者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作者的学习态度是嗜学,乐以忘忧,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20、“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从他人处借书抄阅,按约定之期归还。所以别人都愿意借书给宋濂。宋濂也得以饱览群书。

体裁介绍 篇三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也在京城,就读于“太学”。马生回乡探亲,宋濂写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道为学之难”,以身作则,勉励马生刻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篇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翻译下面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1)走: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1、更加 借

2、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下来,再按期还给人家。

3、跑 稍微(诚实守信即可)

同义复词 篇五

1、假借:借。

2、叩问:请教。

3、沃灌:浇洗。

4、叱咄:训斥,呵责。

5、欣悦:高兴,快乐。

文言现象 篇六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再:这里作数词,两次)

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