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04W

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多篇)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篇一

『作者』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南,生于山东,1949年随父去台湾。1954年发表《错误》一诗,一举成名,成为台湾“现代诗”运动中一颗新星。著有诗集《梦土上》《雪的可能》等。其诗多以山川风物、人生漂泊、故国梦土为主题,风格优美、潇洒,既受到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又有一种动人的古典美和韵律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因为他诗中这种风格和特质,他被有的批评家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愁予”出自屈原的《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以此亦可看到他诗作有其含蓄蕴藉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从总体结构上看多处采用“变式”。按照通常的写作顺序,应该先写“我打江南走过”,然后是第二段游子对等待者心理的揣摩,再之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最后才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种错位倒装的构思有什么好处呢?首先给读者一个小小悬念;其次,它把游子和思妇连接了起来,尽管他们在错误地点相逢,但却如徐志摩的《偶然》中所说,毕竟在交会时互放过光亮;最后,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等待之漫长。

诗一开始,即显示出诗的叙述者作为一个漂泊者的形象,“江南”一词的运用,则指向一种特定的惹人乡愁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意境;在漂泊者的心目中,那等待者的容颜也呈现出来了,而它如江南一带的“莲花”一样在季节里开落。

等待者的形象是和江南、莲花交融在一起的。小家碧玉的江南,总让人想起唐朝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实在是一个多情的地方,也是一个生长故事的地方,所以,才会有过客的遐想。莲花的开落,是不是暗示了女子品行的高洁,只要不是归人,她就会把小小的窗扉紧掩?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江南和莲自古以来就血脉相连。古乐府《江南》就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妙句。这个意境的曼妙,就在于江南、莲花既是背景,又是意象;既象征了人物外形羞涩的娇美,又是人物内心品格的写照。

中间一段,主要写对一位倦守和等待的女性的想象性描述,“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不是把游子比作了行踪不定的漂泊无依的“柳絮”?就漂泊而言,我觉得游子和思妇都在漂泊,不同是,游子是肉体的漂泊,等待者则是心灵的漂泊,但本质上他们都是在流浪,都在寻找精神上、感情上的一个安静的依靠。

这位等待者“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十分哀婉动人,值得留意的是“恰发青石的街道向晚”这个比喻,它在明亮中又带有暗影,有力也呈现出情感的质地。它使一个期盼者的心境,有了一种明暗的深度。

而诗的最后颇富有戏剧性:“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诗人在这里巧用拟声技巧,使已倦于等待的灰暗心境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虽然最后不过是一场“美丽的错误”。也就是说,这首诗在“抒情”之中还暗含了一种“叙事”,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想像出一个人生的故事:一方在等待,容颜如莲花开落,心境如青石的街道向晚;另一方在归来,那达达的马蹄令人心跳,但最终却给人带来更深的惆怅……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为该诗的名句,它具有一种陌生的、奇异而动人的美感。在这句诗里,诗人不仅巧用拟声技巧,恰好应和了等待中的心跳,也使某种东西一下子变得明亮、清脆起来,而且在“美丽的错误”这样的词语组合中运用了“悖论修辞法”,从而产生了更丰富的意味。

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呢?对于这两个人而言,不管是游子错误的经过,还是等待者错误的感觉,都因为故事的美好,情感的美好,“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西方美学认为“任何阐释都不是眺望大海的最后一道海岬”。郑愁予的这首《错误》就包含了对它进行多种讲解的可能性。很多人倾向于认为该诗承袭了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诗中的“你”指的是守候、等待在深闺中的少妇。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位思妇形象最大的特点不是凝望的姿势,而是用心去倾听。但据诗人自己称,这自诗其实是写给等待中的母亲的。这样理解也谓尝不可。请想想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笼罩于台湾诗坛的“乡愁”主题,也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首浪迹天涯的游子写给他的“江南母亲”的诗,是一首“怀乡”而又无法归抵的诗,因而这首诗的最后,就有了一种“浪子无法抵达的悲哀”。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该诗的主题,说的是,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的钟爱、所期等的东西,任凭你望穿秋水,却也只能遗憾地错过,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也许上述的种种,都是一种错误的解读,但是只要读者读了真实的自己,读出了心灵的悸动,读出了生命的丰美,哪怕就是真的错误,我想,那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这首诗刚出来的时候,被人到处传诵,据说整个台湾岛都响彻了“达达的马蹄”声,可见《错误》的艺术魅力。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篇二

美丽的故事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美丽的修辞

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塑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

“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诗中的比喻句更有妙处:“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第一句不仅写出了“你”的美貌,而且极为省略地刻画出“你”苦盼不得的憔悴。后两句以“城”和“窗扉”喻“心 ”,新颖又形象;两次用叠词“小小的”加以修饰,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将本属句中的“向晚”“紧掩”这两个动态词语倒装于句末。显得摇曳多姿,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美丽的结构

《错误》这首诗共9行,96个字,篇幅不长.但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令人赞叹不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明显可见的纵线是由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上,从而使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途经女子的住所而不进去,才使期盼的她“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最后两句本应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诗人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不齐,在不协调中焕发出光彩。

美丽的语言

这首诗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是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这一说法,粗看似乎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它表现出了相思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此诗语言之美还体现在意象之美。诗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体现了诗人的中国性的根本所在。

杨牧在《郑愁予传奇》中说,“郑愁予是中国的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现代化的”.可谓切中肯綮之论。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篇三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