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9.5K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多篇)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一

(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报告卡;

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三)职业健康检查

1、开展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2、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篇二

1、制定职业危害维护检修规定;

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和检修人的职责范围;

3、明确检修的种类;

4、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5、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6、检修的记录要求;

7、检修的验收要求。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篇三

1、明确配备标准;

2、明确采购及特种劳保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

3、明确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办法和管理责任人。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篇四

(一)日常监测

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明确尘、毒、噪声的合理布点(布置图),明确监测时间,并做好记录(记录表);

3、规定监测办法。

(二)检测和评价

1、按规定委托取得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价;

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篇五

建立健全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主要包括内容:

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的职业危害要求和劳动保护;

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

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篇六

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责;

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标志、职业危害设施、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检查记录保存完好;

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问效;

7、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篇七

(一)岗前告知

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作业场所告知

1、设置或定期更换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明确具体负责人;

2、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定期将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公示,明确公示方式。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篇八

1、明确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

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