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气象服务报告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9.01K

气象服务报告多篇

【第1篇】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_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xx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 、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主动性。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雷电防护气象服务,积极做好国家农村中小学雷电防护项目;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抓住中央财政投资机遇,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备。

4、加强为“三农”服务,突出特色服务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重要举措,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安徽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丰富我市为农服务手段,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农业气象科研交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和病虫害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以农网、先锋网或政务网为依托,全面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使气象信息员成为气象信息通讯员、气象灾害预报与警报接收传播员、气象灾情收集报告员,

乡镇自动站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员。继续加强对农村小学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探索对不发达地区信息传输途径。

5、加强科技服务,突出部门合作和社会管理

突出强化部门合作,重点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视服务的拓展工作。要不断拓展气象影视服务资源,在县级力争不少于2个频(次),探索开展网络气象影视和手机气象影视服务项目。逐步完成市带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业务,推动建立市县广告集约经营机制。要积极培育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托气象业务和科技优势的新项目。按照《气象法》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的规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县配合,勇于承担重大论证项目;与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力度,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和绿色能源应用服务,积极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发布、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性服务。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突出市县一体发展

全面落实《安徽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台站工作实施意见暨20xx年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综合管理和远程监控,进一步完善市县一体综合管理,全面规范科技服务管理,实行合同、申报网络远程控制,加强综合预算,解决“县财市管”的问题,理顺资金收支关系。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桐城业务楼装饰和整体改造年内必须完工;切实推进枞阳新址建设,年内要达到基本完工要求;潜山观测场搬迁要有整体改善规划,年内要完成土地办证及项目可行性论证,随时做好项目申报;宿松、太湖完成综合改善扫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强县局十件实事,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落实,特别对要争取省局支持的有关单位和县局要做好对接。三是县财市管要严格按照市局财务部门要求,加强综合预算和分类核算,建立相应帐户和账套,在实践中完善中央帐套、地方帐套、科产事业帐套、科产企业帐套核算,坚决杜绝一个户头一本帐,完善和全力推进“县账市管”具体操作方法。四是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实行科技服务管理网络化管理,《科技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业务运行并完善细化,重点加强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财务公开;加强科技服务项目成本控制,增收节支;加大科技服务督查检查监督力度,通过平台完善对市及各县科技服务各项目流程、合同、财务的监管,确保科技服务稳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服务资金的分类核算,规范管理,提升综合预算和综合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探索市县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突出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全力推进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2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范文

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_____、_____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_____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_____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_____针对果品的服务、_____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_____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_____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第3篇】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查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第4篇】气象部门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7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_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 3 4 5 6 7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1 ,尽在本站范文网。

【第5篇】海洋气象局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海洋气象局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局新一届党组明确的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打造山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果品蔬菜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品牌,突出抓好山东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省局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活动安排,20xx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局沈建国副局长带领监网处、减灾处和计财处主要负责人赴_____市进行了学习调研。调研组利用三天的时间通过走访_____市海洋渔业局和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对_____市海洋气象服务的现状、服务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考察_____市气象局及其下辖的河口、广饶、垦利、利津4个县区气象局,对_____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台站建设、观测环境保护、人工影响天气、人才培养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针对_____市海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市海洋地理特征、渔业生产、交通运输、石油生产和海上事故等基本情况

(一)地理特征。_____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辖区渔业港口有6个。

(二)渔业生产。_____市海域营养丰富,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近海的渔业资源种类约有130余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50余种。近海滩涂尤其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分布于滩涂的贝类资源近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有10余种,蛤中上品----文蛤资源量1万多吨,是全国著名的贝类生产区。_____市辖区内共有海船1500余艘,生产季节境内有6000多艘, 各类渔业养殖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同时,_____区还有丰富的其他海洋资源,宜盐面积和地下卤水分布广,为我国重要的海盐和盐化工生产基地。20xx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8.16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48.68亿元。

(三)通航水域交通流情况。_____港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海域的主要的特点是风急、浅滩、避风条件差,受季风影响厉害。由于黄河常年冲刷的原因,辖区岸线水深变化很大。港口主要围绕胜利油田海洋石油生产服务,常年在_____港固定作业的船舶有50余艘,主要以10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为主;船舶种类主要是拖轮、交通艇和货船;围绕油田海洋生产服务的船舶进出港频繁,航程短,一般不超过20海里。自20xx年以来,辖区船舶进出港艘次为88188艘次,进出港货物吞吐量为350万吨。

(四)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情况。_____辖区内有大型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胜利油田,因此,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在_____市及附近海域星罗棋布。如胜利油田海洋安全作业区内(a、38°15′20″,118°45′15″;b、38°14′43″,118°52′42″;c、38°06′03″,118°58′28″;d、38°08′09″,118°53′20″;e、38°08′42″,118°50′13″; f、38°08′20″,118°45′15″),分布各类平台98座(见附图),其中综合固定平台2座、移动平台3座、其余为固定采油平台。固定平台之间通过输油管线和海底电缆相连接,分布密度大,成树枝状分布。所有单井平台所生产的原油大部分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汇集到综合平台,经初步油气处理,再通过管线汇总到岸上集输站。部分单井没有铺设海管的,主要依靠原油运输船舶运送至_____港原油码头。

(五)通航水域发生交通事故情况。自20xx年以来,_____辖区内共发生各类事故38起,其中:碰撞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6%;搁浅7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8%;触礁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触损1起,占事故总起数的3%;火灾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风灾18起,占事故总起数的47%;自沉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

二、_____市海洋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初步形成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新体制。目前_____市海洋气象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市气象台与各县区气象局将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政府办公网等手段传到各级政府、海洋渔业局、海事处等决策职能部门,各决策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管理职能将灾害性天气信息通过各自的发布系统逐级传给渔民、海洋作业人员及沿海周围的作业人员,收到灾害信息的人员按要求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低灾害损失和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部门内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针对目前海水养殖与捕捞、石油开采、石油运输、海洋货运和客运、沿海旅游等生产活动日益加剧,海洋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其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实际,为了保障海洋生产安全,_____市各级气象部门基本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每天发布海洋天气预报,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发布海洋灾害性天 气预报(大风警报、风暴潮预报、大雾预报、台风预报等)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预报产品。这些预报产品通过不同服务方式(传真、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电话“12121” 等)进行发布。

(三)气象服务产品通过不同渠道得到及时传播。

第一种:逐级下发的方式。将气象信息向下级单位逐级下发。如:市海洋部门—县区海洋部门—海防站(船监站等)--渔村—渔船队—渔民。

第二种:短信群发方式。通过短信群发软件发到各条渔船。

第三种:电话方式。渔业局收到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信息时,通过手机联系的方式,及时将天气信息传达到到各个滩涂承包大户。

第四种:大喇叭广播方式。在各个港口通过大喇叭向港口停靠般只进行广播。

第五种:对讲机方式(甚高频电话)。每个渔般队,都能够通过对讲机的方式互通气象信息。

第六种:定位手机方式。_____市海洋渔业部门按照省海洋渔业局的要求,在各级船监站均建立了“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各渔船用户配备了具有“sos”求救功能和卫星定位功能的cdma手机(目前辖区内1200多艘渔船,已有1178艘渔船配备,价格800-3000元不等),能够通过“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及时得到天气信息,同时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时可通过“sos”求救功能报警。各级部门的“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能够准确的实现各渔船的卫星定位,以确定其是否按照要求返航或采取避险行动,为实施海洋救援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三、目前_____市海洋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

(一)部门联动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虽然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部门间也相互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确实落到实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信息资料的实时共享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的4个验潮站和7个自动气象站的资料未与我部门实时共享,海洋渔业部门对渔船的实时监控数据和滩涂养殖的相关资料也未与我部门共享等。

(二)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仍然存在瓶颈问题。虽然网络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需要铺设线缆和架设传输基站,在海洋铺设线缆和架设传输基站成本高、难度大,因此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仍然存在瓶颈,目前_____市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有效距离仅在50公里以内,即使通过船用对讲机相互转播也在100公里左右。目前海事卫星电话可解决瓶颈问题,但成本过大且不易普及。

(三)海洋气象观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气象部门在_____市沿海仅建设了8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个风能观测塔,加上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的4个验潮站和7个自动气象站,相对于满足_____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的海洋气象观测就显得捉襟见肘,既不能完全得到_____市海洋实况气象资料。也不能准确描述_____市海洋区域内天气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更不能对海洋天气预报进行订正检验。

(四)海洋天气预报的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部门所做的海洋天气预报,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针对性不强,未能针对海上运输、海上捕捞、石油生产和滩涂养殖等特殊需求制作个性预报,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打造山东特色海洋气象服务品牌的建议

我省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滩涂面积322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岛299个,多种海洋空间资源、产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丰富的海洋资源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台风、风暴潮等海洋气象灾害对沿海地区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了解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根据需求建设山东海洋立体气象观测体系,及时、有效的提供针对性的海洋天气预警预报服务,减少海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着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气象服务品牌。

(一)进一步了解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通过本次调研发现,不同部门对海洋气象服务的要求不尽相同,如_____海洋区域内的近海海上运输和海上捕捞,对海上短期临近的大风预报非常关心、也非常重视,但对温度、湿度的预报和中长期预报却要求较低;而海上石油生产却非常重视短时临近预报(近海油运)和3-5天的中期预报(安排调度生产,特别是海底电缆铺设),关注的预报要素是大风及其产生的涌浪,原先我们认为其肯定关注海雾情况,但因其船舶均有导航设备,有无海雾对其生产影响不大,所以必须认真细致的了解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对我们提出的新需求,以需求为牵引, 带动和促进海洋气象服务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根据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和制作精细化海洋气象服务的要求,以中国气象局下达的环渤海及其临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和省政府安排的烟大航线自动气象观测建设项目为基础,科学规划地面近海岸和海岛自动气象站、气象浮标站、验潮站、地波雷达、风廓线雷达、移动气象观测站等观测项目的建设,构成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同时建立安全、快捷的观测信息采集、处理及传输系统。为做好海洋气象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建立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平台。充分发挥已建海洋气象台的科技带头作用,通过发展海洋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完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海雾中尺度模式,利用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获取的观测事实,探索近海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机制和天气系统演变的精细化过程,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建立适合发展要求的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平台。

(四)提升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能力,建立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和救援服务平台。通过本次调研发现_____市各海洋管理部门的海上通讯能力较弱,远远满足不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加强与山东海事局的合作,全面推广应用石岛海洋天气警报系统,提升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能力,共同搭建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和救援服务平台,为海上航运、渔业生产安全提供优质、便捷的气象服务。

(五)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做好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气象服务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根本,我们必须将此项工作抓好、抓实,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成效,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决策职能和部门的管理职能,动员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及时快速的传播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产品,最大限度地利用气象资源、减少和降低灾害损失,促进我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_____市气象局工作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_____市气象局的各项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尤其是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直位居全省前三名(其中7年列第一名)和业务知识竞赛连续5年获得团体第一名十分不易,在本次调研中除全省共性的做法外,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在探测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和谐统一。

(二)一流台站建设起步早、标准高,目前全部基本达到一流台站标准,且无任何欠账。

(三)学习型部门建设成效突出,带动了人员队伍素质提高、基础业务的稳定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初步建立了装备保障制度,特别是广饶县气象局每月两次对区域自动站实施定期维护、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仪器设备的可靠运行。

【第6篇】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雷减灾的关注日益密切,对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国家法规及部门制度的完善,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有关防雷减灾技术服务运行和管理尚不规范的问题。为全面了解我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防雷工作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处下发了《关于开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并分别制定了《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和《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对全省市县气象部门所属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经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基本情况

(一)组织结构:全省现有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6个(含青岛),机构名称多为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烟台、淄博、德州、枣庄、菏泽、滨州为市防雷中心(以公章为准)。多数单位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德州、枣庄、莱芜除外),且均不存在公务员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05个(含青岛),机构名称除县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县防雷中心外,还有县防雷所、县防雷检测(技术)中心、县气象科技防雷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多种名称,较不统一规范。全省仅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且普遍存在县局长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二)业务运行:主要从事防雷检测、图纸审核、竣工验收、雷灾调查鉴定和风险评估等业务,防雷技术服务收费执行《山东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鲁价费发[20xx]244号)。多数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烟台、滨州除外),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的占65%。市级技术服务出具的防雷技术评价意见和检测报告均能及时提交给防雷行政许可部门,以确保及时准确作出许可,县级的提交率达78%。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税务发票使用财务章与签订合同完全一致的达76%,给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省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45%。开展技术服务时与用户签订合同或委托书与实际服务次数比例如下表:

图纸审核

工程验收

防雷检测

其他服务

市级

82%

84%

71%

38%

县级

59%

65%

57%

34%

财务情况:全省15个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仅有6个单位已注册到独立基本账号,其余单位收费多进入企业帐户(潍坊、临沂收费进入主管机构帐户)。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占40%,多数为基本帐户;未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单位进行防雷技术服务收费存入气象主管机构帐户和企业帐户各占50%。

(三)存在问题:从上面数据分析得出,市、县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运行和管理上较不规范,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主题不明确。我省大部分县防雷减灾服务机构不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无从事防雷技术性服务的专业资质,不具备开展防雷图纸审核、验收、检测、鉴定和评估等技术性服务工作的合法主体。

2、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不规范。由于县局人员少,服务项目多,部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人员有多重身份,存在既管理又服务收费的现象,政、事、企界面不清、职责不明。据调查,有36%的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遭到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质疑。

3、在财务管理上同样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现象。全省仅有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大部分单位没有独立的基本账户,服务收费直接进入了主管机构账户或企业账户。同时普遍存在出具收费发票财务印章与签订服务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现象,引起用户质疑,影响气象部门形象。

4、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普遍没有办理计量认证。中国气象局《关于雷电灾害防御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气函[20xx]63号)指出: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可以不进行计量认证。但我省各市级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均依法取得了计量认证,更加彰显我省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的严肃性。据调查,县级气象部门为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市级防雷检测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到45%,普遍存在盗用认证标识和代码的现象。

5、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求。大部分县级防雷技术服务人员理论基础薄弱,与防雷技术服务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技术审核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对技术人员要求更高,而目前一段时期县级气象部门难以根本解决防雷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6、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发展地方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 建设部门进行政策保护,要求对一些服务性收费减免,甚至要求只服务不收费,导致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困难,甚至面临气象主管机构与政府部门直接冲突的问题。

7、防雷技术服务覆盖率(即图纸审核率、竣工验收率、常规检测率)偏低,还有部分县级图纸审核率几乎为零。

二、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发展方向探索

(一)明确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定位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共事业,对发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弥补事业经经费不足的层面上,不能把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定位为简单的“创收”,要进行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发展,就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发展理念和定位上找准位置。要从公共气象服务的高度认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模式的发展,凸显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集约化发展就要实现人员一体化、资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使其不仅是人力、财资源的整合,更是技术、理念的优化重组。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在成立独立法人的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单位并明确科技服务机构服务主体资格的基础上,按照独立法人的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成立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增强全行业气象服务实体的市场竞争力。

(二)集约发展的必要性

1、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和规范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气发〔20xx〕213)明确提出:要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防雷组织机构,明确防雷行政管理、防雷技术服务和防雷市场经营等三种不同性质机构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防雷行政管理机构和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实现工作人员分离、银行账号分离以及印章分离。同时要求: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县级气象部门要成立防雷中心或检测所等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独立银行账户;不具备成立独立事业法人技术服务机构条件的地、县,由上级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依法开展各项防雷技术服务。

2、社会发展的需要。起步阶段的防雷工作着眼于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这种思想,树立大防雷的概念,国家对防雷工作的定位要求以社会效益为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加快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改革,集约发展模式更能适合社会的发展,以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目前各自为战、固步自封的问题。

3、雷电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防雷减灾已经列入气象基本业务范畴,雷电业务的发展要求提高科技含量,优化配置资源,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集约模式发展更能提高防雷技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4、今年以来,计财处、人事处给予大力支持。人事处积极协商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局,先后为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完成了独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申请了机构代码;计财处多次与财政部驻济南专员办协商,已为大多数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开办了基本帐户,其余单位正在办理中。具有独立法人、独立帐户的市级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规范,具备了市县集约发展防雷技术服务的基本条件。

三、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实施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我处组织在外省调研、本省试点的基础上,确定以下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实施办法。

1、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防雷中心)注册登记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并通过财政部驻山东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简称“财政专员办”)批准开立基本银行账户。

2、由市气象局行文批准成立“xx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或分中心) ”,根据原有防雷中心的注册名称,也可称“xx市防雷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或分中心)”,下同,取代各县(市、区)原有防雷中心的防雷技术服务职能,接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财务管理、技术管理、技术支持和培训。

3、已经取得独立事业法人资格并且申请到独立银行账户的县(市、区)防雷中心可以不成立防雷所(或分中心)。

4、由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为各县级分支机构挂牌(场所最好与县气象局异地),刻章,业务章为“xx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财务章为“xx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财务专用章”。

5、各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业务技术人员由中心统一聘用(各分所要有3名以上工作人员,其中至少有2名取得防雷检测资格证,要熟悉防雷图纸审核及验收,鉴定和技术评价等业务,由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考核合格后聘用)。不得聘用县局负责人和行政审批、执法人员为防雷所工作人员。同时建立完善的人员聘用、培训、管理制度。

6、各县级分支机构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接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技术监督、检查和指导,同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委托,县气象局可代为监管防雷所的日常服务质量和财务状况(由市防雷中心出具委托书)。外部法律责任(法人单位管理、资质管理、账户管理、收费许可证管理、税务管理等)统一由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承担。

7、根据银行账户管理规定,由计财处报财政专员办批准后,统一在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账户下开设各县级分支机构分账户(一般账户或专用账户);市财务核算中心为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及各县级分支机构各建立一个账套,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和会计核算。

8、各县级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按照《山东省市级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各县级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各地市可以在本办法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

9、各县级分支机构实行独立成本核算,自负盈亏。采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开展集中会计核算。

10、各县级分支机构的税费、管理费、房屋租赁费、水电暖等办公费以及外聘人员的工资等纳入本分支机构的运营成本。

1、各县级分支机构在当地租赁的房屋、办公设施,使用水电暖、雷电预警预报、气象信息等资源,要与资源提供单位签订租赁协议。

2、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例如,要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等。

四、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财务管理办法

1、为加强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或市防雷中心)各县级分支机构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集约化运行方式,进一步规范各县级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方式,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xx〕268号)和《关于印发〈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xx〕302号)的有关精神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鲁气办发〔20xx〕68 号)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鲁气办发〔20xx〕127号)具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及各县级分支机构。

3、坚持各县级分支机构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和财务管理内部法律责任不变的原则。各县级分支机构的日常财务工作由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委托所在县气象局代为监管,外部法律责任(法人单位管理、资质管理、账户管理、收费许可证管理、税务管理等)统一由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承担。

4、采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办法开展集中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相分离。所有县级分支机构经济业务要全部纳入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业务以外的财务管理事项仍由各县级分支机构办理。

5、各县级分支机构应配备兼职报账员1名,兼职报账员必须由本单位在职人员担任,可由各县局现有财务报账员兼任。

6、收入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统一在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账户下开设分账户(一般账户或专用账户,仅限防雷技术服务使用),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应将防雷技术服务收入及时交存到银行账户,最迟不得超过3日,严禁截留、坐收坐支。其它经营性收入不得存入该账户。

7、银行账户支出流程:对数额千元以上的款项支出,必须由各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报所在地监管负责人批准,通过办公网(特殊情况电话通知)先行报送市财务核算中心,经核实无误,按照规定报市局有关监管领导同意后才能支出。

8、原始凭证审签流程:各县级分支机构必须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具体流程:各县级分支机构发生经济业务→取得原始凭证→经办人签字→报账员稽核→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审核批准→所在县监管负责人审批→报账员定期汇总结报→市财务核算中心审定→数额千元以上的支出由市局监管领导签批(各市局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有所调整)。

9、市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各县级分支机构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各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资料。

10、各县级分支机构报账员负责按照规定将每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收费票据和支出票据)送交市财务核算中心和监管领导审定、签批。

1、各县级分支机构出纳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及银行结算业务,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向外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2、发票管理:市财务核算中心负责收费发票的统一管理。由市财务核算中心主管会计负责到税务机关为各县级分支机构办理税控机(或税控器),各县级分支机构要严格按照税控机操作规程出据发票,不得使用其它发票。在收费过程中,不管客户是否要求开据发票,均应开据收费发票。

3、税收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应缴纳的营业税等税种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计缴,期末按各分支机构收入额分担。凡本年度收支有结余或其他情况被税务机关征收所得税的按其应承担的份额承担。

4、科技服务报表上报:各县级分支机构的收入支出按月计入所在县(市、区)气象科技服务报表,不得重复统计。

5、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若与国家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相冲突的从其规定。

五、推进防雷集约发展的实施步骤

以上两个办法已经过省局办公会研究审定,原则性通过。下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将召开全省市县集约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研讨会,各市分管副局长、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主任参加。深入研讨两个办法的有关细节问题,再进一步完善有关内容。

2、根据研讨情况,进一步修改管理办法后,以省局文件下发执行,分步实施。

3、法规处与计财处做好有关事项的技术指导和协调工作。

4、及时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第7篇】气象局汛期服务情况报告

一、思想准备

根据省局潘局长作服务动员报告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春季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扎扎实实从现在做起,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和麻痹思想,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认真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我局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我局于3月22日召开了全局动员大会,会议重点传达学习了三个重要文件:①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局潘局长作服务动员报告;②市局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市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③制定市春播、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会议要求全局同志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岗位都要按照会议文件精神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的要求抓好落实,在汛前及汛期增加业务学习次数,业务人员要熟知各项业务的法规制度,要以'严、细、实、快”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工作。

二、组织准备

1、成立了市气象局春播、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和灾害性天气预报签发小组。

2、明确了一把手负责制和局领导挂牌带班、值班和检查制度,坚决杜绝各类责任性事故发生,确保服务工作万无一失。

三、人员准备

1、业务服务人员精干高效,业务骨干人员全部在汛期气象服务第一线上。

2、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解除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上来。

3、遇重大过程,全体人员将全力以赴地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中去。

4、省、市局一旦启动汛期气象服务应急预案我局将予以积极响应。

四、物质准备

2、各种仪器、备份仪器、器材完备无缺,对超检仪器进行清理,及时更换;

3、检查了办公楼、机房和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均已达标,避免计算机及监测设施遭受雷击的事故发生;

4、为了确保安全渡汛,照明电路得到了安全可靠地落实,各种后勤供给也已落到实处。如维护了发电机、空调。购买了汽油、电池、应急灯、蚊香、杀虫剂等。同时,确保气象服务用车需要,随时应对各项预报服务、区域维护及灾情调查。

五、技术准备

1、预报部分

(1)组织我局预报人员对本地夏季的气候状况、产生降水的环流特点及影响系统进行了查阅和收集。对汛期所用的业务系统、预报方法、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学习、演练,做到得心应手。

(2)熟练掌握县级业务系统、气象决策服务系统、micaps系统操作、应用。

(3)向市水利局重新调查了解了耒水各中小型水库的重要防汛参数和指标,以及它们的除涝能力、防洪能力、河道泄洪量、各闸口的警戒水位高度、险工地段等,为汛期决策服务打好了基础。

2、测报部分

(1)认真检查所有仪器的安装、性能、储备、鉴定情况,尤其是自动站采集器和区域站设备不能有带病现象存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迅速解决,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2)各种技术文件和法规齐全,针对规范和各种技术规定,特别是夏季注意事项、汛期报类规定进行了反复认真学习。

(3)通过集体观测和学习,强化提高了测报人员对业务规范和汛期业务制度的掌握以及观测员对自动化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和在应急情况下人工补测和发报的能力。

(4)积极开展气象观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各区域站设立了警示牌,完成了我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业规划的编制,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并在我市规划办公室备案。

(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坚决杜绝责任性事故发生。同时对汛期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做到了职责分明,认识清楚。

3、农气部分

落实市及我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为搞好今年的农业气象服务,为我市从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作贡献,服务一乡一品的新型特色农业。按照农气周年服务方案的要求,通过气象服务,力争杂交水稻制种减少低温冷害影响,培育壮秧,做到花期相遇,提高抗旱夺丰收能力,实现产值比上年有所提高;烟叶生产要做好汛期雨水气象服务,确保排水良好,使烟叶积水少,通风好,烤出较高等级烟叶等,气象服务要创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环境绿化

今年我局对观测场及局院内进行了一期绿化整治,并制订了严格的观测场及周边绿化养护责任制,为明年创建市三星级文明单位打下良好基础。

各位领导,气象服务工作已经开始,我局将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在省局、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把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强大动力,求真务实,进一步增强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和紧迫性,高标准的完成今年春季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任务,提高为农服务的气象科技服务质量和科技内涵,不断提高服务的覆盖面,为社会经济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8篇】气象服务总结表彰大会上工作报告

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今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气象服务总结表彰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回良玉副总理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位专家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气象服务一线的广大气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其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百年一遇。所造成的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影响面之广,直接经济损失之大、受灾人口之多,为50年来同类灾害之最。灾情发生后,各级气象部门先后启动38次应急预案,向灾区派出53个工作组,主动开展积雪深度、电线结冰等专项观测,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分析、气候趋势预测、主要公路干线天气预报、煤电油运应急气象服务等专项服务,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报送近17000期各类气象服务材料。各级气象台站共发布寒潮、暴雪、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9412次,发送灾害预警和防御手机短信13.24亿条次。中国气象局先后召开6次全国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抢险救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并分别于1月25日和27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ⅲ级和ⅱ级应急响应命令,派出6个工作组前往灾情严重的地区指导工作,还强化对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的决策气象服务,与国务院有关部委应急联动,齐心协力防灾抗灾,圆满完成了气象服务保障任务。精神融化冰雪,冰雪见证责任。面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广大气象工作者以行动诠释了责任、勇气和毅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任务面前不弯腰,在责任面前不松劲,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始终坚守岗位,在抢险抗灾最紧迫的时候始终认真服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战胜了这场极端的气象灾害!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区不利的天气气候不仅严重影响抗震救灾进度,而且可能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做好抗震救灾气象保障服务刻不容缓,必须全力以赴。地震发生后仅两小时,中国气象局就启动了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命令,把抗震救灾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业务、服务、应急、保障等骨干力量组建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二天上午,中国气象局工作组就赶到四川灾区。在抗震救灾期间,中国气象局先后召开15次抗震救灾专题会议,坚决按照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并主动参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及地震监测组和水利组救灾指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中国气象局紧急抽调中央气象台及有关省(市)气象局的预报专家分批赴地震灾区指导和协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协调中央有关部门、有关省(区、市)气象局、军队向地震灾区调配了发电机、自动气象站、海事卫星电话、移动气象应急车、移动天气雷达等各类急需装备320台(套),为抗震救灾气象服务提供了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灾区气象台站克服困难,新建14个临时自动气象站,组建8个应急气象观测小分队、7个军地混编联合气象小分队,组织66个应急观测站(队)开展加密气象监测。灾区气象业务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恢复,在某些关键区域,观测空白得到了填补,预报服务得到了延伸。我们还打破常规,提前启动风云气象卫星加密观测业务,及时部署灾区周边地区加密高空探测、灾区帐篷和活动板房内外的气象观测和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防避雷设施建设,主动开展航空气象预报、堰塞湖面雨量预报、全国救灾物资运输通道气象预报服务、卫生防疫气象预报服务。在气象台站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灾区气象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抗震救灾各项气象保障服务没有停顿、没有失误。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的保障、防雷避灾服务等方面效果显着,没有造成一人死亡。这确实是一个奇迹!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基层气象台站和气象工作者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首要位置,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斗在服务一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恢复业务并全面开展气象保障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时值我国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气候异常,突发性降雨多,雷电也多。面对这些挑战和对气象预报服务的特殊要求,中国气象局围绕“有特色、高水平”奥运气象服务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奥运火炬境内外传递和在珠峰顶上的传递、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奥运体育赛事、公众出行观赛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我们成功地为奥运火炬传递组织了参与人数最多,覆盖区域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我们派出了由38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中央气象台珠峰气象保障队在海拔52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克服各种困难,架设各种设备,建起珠峰气象台,连续工作34天,提前7天准确预报出5月8日适宜登顶的最佳时间,为实现火炬登顶和传递一次冲击、一次登顶、一次成功和绝对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七年磨剑、三年演练,举全国之力,全力做好奥运气象预报服务,准确、精细地预报奥运赛事天气,及时将场馆实时气象监测资料和逐小时预报结果传送到奥组委主运行中心,派出气象服务专家组进驻奥组委竞赛指挥中心,为竞赛日程安排和比赛的顺利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我们依靠高科技手段,在奥运会开(闭)幕式和残奥会闭幕式期间开展大规模的人工消减雨作业行动,确保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在无雨状态下进行,这是奥运史上首次成功进行的人工消减雨作业的范例。我们累计发送奥运气象短信上亿条,气象网站点击率达到480万人次,免费发送奥运史上首份《奥运天气资讯》报纸,在奥运频道气象服务中增加了手语,中国天气网增加中、英、法、德、日、西班牙语音播报。社会调查表明,奥运期间公众对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3.1%,残奥会期间气象服务满意度更是高达96.8%!

【第9篇】气象局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气象局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_____、_____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_____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_____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_____针对果品的服务、_____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尽在本站范文网。

【第10篇】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公共气象服务调研报告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公共气象服务调研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_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xx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 、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主动性。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雷电防护气象服务,积极做好国家农村中小学雷电防护项目;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抓住中央财政投资机遇,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备。

4、加强为“三农”服务,突出特色服务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重要举措,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安徽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丰富我市为农服务手段,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农业气象科研交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和病虫害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以农网、先锋网或政务网为依托,全面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使气象信息员成为气象信息通讯员、气象灾害预报与警报接收传播员、气象灾情收集报告员,

乡镇自动站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员。继续加强对农村小学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探索对不发达地区信息传输途径。

5、加强科技服务,突出部门合作和社会管理

突出强化部门合作,重点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视服务的拓展工作。要不断拓展气象影视服务资源,在县级力争不少于2个频(次),探索开展网络气象影视和手机气象影视服务项目。逐步完成市带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业务,推动建立市县广告集约经营机制。要积极培育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托气象业务和科技优势的新项目。按照《气象法》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的规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县配合,勇于承担重大论证项目;与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力度,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和绿色能源应用服务,积极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发布、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性服务。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突出市县一体发展

全面落实《安徽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台站工作实施意见暨20xx年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综合管理和远程监控,进一步完善市县一体综合管理,全面规范科技服务管理,实行合同、申报网络远程控制,加强综合预算,解决“县财市管”的问题,理顺资金收支关系。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桐城业务楼装饰和整体改造年内必须完工;切实推进枞阳新址建设,年内要达到基本完工要求;潜山观测场搬迁要有整体改善规划,年内要完成土地办证及项目可行性论证,随时做好项目申报;宿松、太湖完成综合改善扫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强县局十件实事,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落实,特别对要争取省局支持的有关单位和县局要做好对接。三是县财市管要严格按照市局财务部门要求,加强综合预算和分类核算,建立相应帐户和账套,在实践中完善中央帐套、地方帐套、科产事业帐套、科产企业帐套核算,坚决杜绝一个户头一本帐,完善和全力推进“县账市管”具体操作方法。四是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实行科技服务管理网络化管理,《科技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业务运行并完善细化,重点加强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财务公开;加强科技服务项目成本控制,增收节支;加大科技服务督查检查监督力度,通过平台完善对市及各县科技服务各项目流程、合同、财务的监管,确保科技服务稳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服务资金的分类核算,规范管理,提升综合预算和综合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探索市县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突出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全力推进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11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

(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

(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六)建议省局借学习实践活动之际,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比如精细化预报说了几年,但是对外发布预报还是今夜到明天怎么样,目前的手段,至少短临预报等够做到几点到几点,出现什么天气。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仅老百姓欢迎,在全国也叫得响。

【第12篇】县气象服务三农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xx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119°2′-119°52′,北纬34°11′-34°38′。国土面积154.273千公顷,辖13个乡镇,302个行政村,人口100.26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特色农业主要有伊山镇的西瓜、陡沟乡的芦蒿以及现代农业园区刚刚建成万亩蓝莓基地等。夏玉米主要集中在图河乡和南岗乡,现有一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万亩创建基地。xx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气候过渡带和海陆过渡带,属亚热带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台风、暴雨、雷电、干旱、大风、高温、暴雪、低温冰冻、冰雹、龙卷、大雾等都有发生,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有暴雨、干旱、雷电、低温冻害、高温、大风,常常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作为农业大县,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十分敏感,现代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依存关系愈来愈密切。同时,随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工作从服务的具体内容到服务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同时,为更好地贯彻《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强全县“三农”服务专项工作,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组织做好“三农”服务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xx县实际情况,xx县气象局近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农”服务专项调研,重点了解和掌握“三农”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以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工作。

一、调查方法及步骤

气象服务需求调查以面对面的现场提问式、书面和座谈会形式进行,主要了解被调查对象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需求、需要服务产品和手段、气象科普服务形式、建议和意见等。全面、科学地反映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同时反映广大群众对气象服务的具体要求。调查时间为4月10日~4月16日,调查对象为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普通农民、特色农业大户和养殖户,共发放气象服务需求问卷调查表302份,回收302份,回收率为100%,座谈会调查1次,面对面现场调研10次,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按指标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和相关的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新时期做好“三农”气象服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主要有:

(一)农村气象服务需求有了新的变化。相对来说,过去的农业结构单一,气象服务需求简单。农业结构调整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对气象服务和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产品种类要求更多。今后一段时间内,除了常规预报外,天气实况、生活健康指数、出行天气参考、农事气象分析的需求等将显得迫切;预报要求更加精细化,由于农业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从时间上,而且从空间上也要求预报要素尽量精细,要求降雨落区、量级等都要准确;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不仅需要提供预报,而且需要进行分析,并提供具体的防范措施;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提供各种农业气候论证、评价。这些服务需求,仍然不能直接到达农民的手中。

(二)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措施缺乏。近年来,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应对农村气象灾害的措施不多。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响应及时的可行性较强的规划和预案。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多数农民只能望天兴叹。

(三)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过去由于需求简单,预报准确率不高,气象信息的发布主要通过广播电视、96121声讯电话定时发布。近几年,在农用天气预报上也做了许多尝试,但针对性、实用性还不强,不能及时向基层农民传递。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将实用的气象信息及时的传递到广大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手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农村气象科普率不高。多年来,我们通过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周、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但活动的地点大多集中在县城、集镇,覆盖面有限,绝大多数农民不能直接接受气象科普教育,急切要求气象科普进村入户。

三、“三农”工作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通过调研和分析,就气象服务工作而言,我县农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高产稳产意义重大,要求气象预报精细、准确。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细化集约化不断转变。虽然粮食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粮食高产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评估工作,提供精细而准确的农业气象服务,确保农业高产稳产。

2、设施农业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需求迫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应用服务,以满足作物引种、区划等所取专业气象的需要,为农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及时的气象保障服务。

3、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急需完善。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甚至比较偏僻,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仍然较少。切实做好为百姓的气象服务,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使广大农民最方便地获得气象服务信息。

四、我县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措施和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气象部门为农村的服务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优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的能力;依托社会的'电视和通讯科技发展能力和现代通讯技术,把针对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气象信息无缝隙的及时送到农民的手中,帮助广大农民防灾减灾。

2、着力加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预估技术研究,积极支持针对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研究,进一步增加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3、气象部门负责收集气象灾情并直接上报政府,这样有利于帮助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当地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帮助领导在指挥抗灾和减灾时科学决策。同时,气象部门对气象灾害现场拍摄的资料,作为灾害资料予以保存,以便在以后的科研中进行分析和利用;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传媒以实时报道的形式加强科普宣传,对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气象部门要把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作业,不定期组织对当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

5、气象部门应当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特别通过气象手机短信向农民用户及时发布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气象信息。

6、积极推广气象预警大喇叭建设,及时通过大喇叭广播的形式把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知到每一个农民家庭,使广大农民群众对突发的气象灾害提前做好预防,把气象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7、加强农村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加强乡镇气象协理员培训,将协理员培训成气象科技的行家里手,再通过协理员,培训村信息员,信息员将气象科普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也可通过免费发放气象信息明白卡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五、结语

通过调研和分析,气象部门更加认识到“三农”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和完善大气综合监测体系,细化为农服务产品、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建立各类气象预警服务系统,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各类特色气象服务。天气预报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提高精度和准确率,利用各种渠道使广大用户及时收到天气预报和气象科普信息,让广大农民能用、会用、及时用到实用的气象信息,并结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做好防灾减灾,使气象服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020最新县气象服务三农需求情况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