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三岛由纪夫《奔马》的文学创作研究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75W

三岛由纪夫《奔马》的文学创作研究

三岛由纪夫《奔马》的文学创作研究

摘要】三岛由纪夫是20世纪日本著名的作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日本文坛享有盛誉。暴烈之美,以及年轻男子的残酷自戕成为他多部小说的主题。死于青春,为美和理想而死,是他诸多作品的突出特点。小说《奔马》便塑造了这样一个理想的英雄人物形象。虽然这部小说出版后在评论界呈现全面冷淡,但这本书还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本文试从创作材料的储备、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本人的创作动机这三个方面探求《奔马》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奔马;艺术创作

引言】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30年代初期,主人公饭沼勋是个19岁的剑道高手,而且是个右翼极端分子。他被《神风连史话》中志士们牺牲精神的纯洁性所打动,着手计划杀掉政界和商界的大头目,准备炸掉日本国家银行,但由于被父亲出卖而被捕入狱。在免除刑事处分、获得自由后,勋夜闯头面人物藏原的私宅,杀掉他后遂剖腹自尽,年仅20岁。

一、创作材料的储备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诞生于祖父母家中。由于祖母对他寄托了太多的希望,所以三岛出生后第49天,祖母便把他从母亲手里夺了过去。在传统的日本家族里,婆婆拥有比儿媳更高的生死定夺权。祖母把幼年三岛关在她那终日紧闭房门、充满令人窒息的病痛和阴暗浓郁气息的病房里,三岛便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导致三岛长成了一个特别孱弱的小孩,从而使他产生了对男性肉体的一种特别的偏执,并作为写作材料大量应用于作品中。三岛努力地塑造自己的肌肉,不过他同时也认为:没有人能阻止肉体的衰老。为了将自己的浪漫主义坚持到极致,就不得不带着尚且俊美的身躯、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去死。“如果肌肉是那么重要,那么就在没有衰老之时,在最美丽的时候,自杀好了。”

《奔马》中的勋便是拥有这样完美肉体的青年。由于三岛长期以来一直痴迷于古希腊文学和欧洲古典艺术传统,他深深陶醉于希腊古典式的男性艺术,并且将它们融会于他对日本文学的热爱,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美学观——死亡之美、毁灭之美、幻灭之美。他曾经说过:“为了浪漫主义的悲壮的死,必须有坚强的雕塑般的肌肉。”三岛始终在表达:死得越残暴、越痛苦、就会越美。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奔马》最后的结局会是饭沼勋选择了切腹这种残忍、痛苦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美好的肉体和生命。“就在刀刃猛然刺入腹部的瞬间,一轮红日在眼睑背面粲然升了上来。”阿勋面向太阳切腹而亡的残酷场面增加了作品的力度,向我们展示了切腹是一种美的形态,是一种艺术。这才是美,暴烈的死亡便是美的终极状态。

除了三岛幼年时孤独、阴郁、隔离的生活,孱弱的身体以及受古希腊、欧洲文学艺术的影响之外,三岛对于《奔马》的文学创作与日本死亡文化的心理是分不开的。日本人认为生是短暂的,死是永恒的,死是生的延续。“日本人将樱花比作自己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比作人的一生,认为就应该在他生命最璀璨的时候寻求死亡。生的意义不在永远持续,而在于这光荣美丽的瞬间。”三岛对死亡之美的迷恋必将受到这种根植于日本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些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实践还是书本获取的材料,都极大地丰富了三岛的文学创作,成功塑造了《奔马》中饭沼勋这一充满悲情的英雄人物形象。

二、创作的时代背景

《奔马》这部小说近乎逼真地描摹了日本三十年代右翼恐怖组织的行动方式,小说选取的背景正是这些极端分子大行其道的时候。当然,三岛由纪夫的意识形态应该也是属于右翼的。他提出了“文化概念的天皇”或“天皇制”。目的是要恢复天皇成为“日本文化的历史性、统一性、全体性的象征”。他强调,“保卫日本文化,就必须归结到保卫天皇”。而且他企图用中世纪最残酷的切腹方式,来证明自己对信念的忠诚。三岛认为日本民族现在没有精神支柱,必须要发挥自卫队的力量,用军队和武士道精神来保卫日本、保卫文化、保卫天皇。他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可能来源于祖母祖辈和世代所拥有的贵族武士精神,祖母将这种不符合现代日本社会发展的精神灌输给幼年的三岛,并且封闭式的成长环境使他完全被排斥在正常人的生活之外;另一方面可能来源于二战后美军制定的象征性天皇制,三岛不满于新宪法下的战后体制,认为在体现日本精神的“菊与刀”中,“刀”作用逐渐被弱化了,而日本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经典文论认为,文学创作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对象和唯一来源。而文学笔下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之一就是它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三岛在战后体制的社会环境下,个性和理想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他内心非常痛苦、绝望,于是可能产生出一种有意识的想要毁灭自己从而获得解脱的冲动。作家之所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是因为他们创作时很好地把生命体验升华为了审美体验。但是,时代和社会与作家人格、理想之间形成的深层矛盾并不全都可以被文学创作的审美体验所“缓解”。

主人公阿勋是三岛自己真实的写照,他被赋予了三岛的意志,可以说,阿勋就是三岛。阿勋偏执地将切腹自杀视为唯一的归宿,这种态度很好地折射出三岛由纪夫的心态。三岛确实对切腹有着执着的偏爱,除三岛外,日本知名作家中没有第二人会对切腹大书特书,将每一步骤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其实,悲剧意识永远是三岛写作的核心。三岛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中提取出来一部分,再添加人物自身个性的内容,同时加以美化,于是塑造出了饭沼勋这个人物形象,并将他放到了那样一个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中,践行着三岛的理想信念和美学观。

三、创作动机(心理)

我认为,三岛之所以会创作《奔马》这部作品,是借助文学艺术的形式来宣扬他“文化概念的天皇制”这一观点,并且通过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现他的理想信念和美学观。阿勋牺牲精神的纯洁性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是不存在的,战后体制下的日本社会,人们看重金钱胜于文化,民族没有精神支柱,传统武士精神在逐渐消亡。“三岛对新时代的政治氛围有了相应的激烈感触,潜伏在他内心的国家主义思想便爆发了。”受政治的影响,三岛希望用文学作品来唤醒日本年轻人的武士道精神,保卫日本文化,而阿勋,就是这个榜样。诚然,阿勋这个人物同时还受到了三岛美学观的渲染,他的美学观坚信,鲜血是终极性感的,他的想象力被鲜血和死亡的意向所激发,从而使阿勋这个人物显得过于理想、悲壮。

另外,从三岛长期酝酿自杀与其自杀的全过程就说明这一点。他将死和切腹死作为其行动哲学,并为自己的自我毁灭进行长期的、积极的准备,最后实践了这种“传统行动”。三岛的死与阿勋很像,他和四位追随他的青年绑架了益田将军,并挟持他命令全体自卫队官兵在阅兵场集合,全程安静地听自己发表演说。在演说的最后,三岛三呼“天皇陛下万岁!”然后回到总监室里切腹自尽。三岛在《假面的告白》一书中说:“连预想自己的死,也使我由于未知的喜悦而颤抖不已。我仿佛感到自己拥有一切。”

也许,勋的故事就是三岛希望向人们展示的自己的最高追求并暗含了自身的结局。只是《奔马》出版后却因内容艰难晦涩而无甚好评,这令他感到挫败。包括之前也有一次,《镜子之家》这部小说使三岛几乎投入了一切,但舆论却将这心血之作不屑一顾地扔回给他。不难想象,骄傲的三岛始终陷在失败感中难以自拔。与此同时,他与唯一一个能和睦相处十多年的文学组织切断了来往。由此可见,政治、舆论、友情的背离使三岛忍受着某种深层的煎熬和绝望。

三岛非常在意外界对他的评论,他需要倾诉、需要解脱、需要让世人理解自己、认可自己,需要重建自己的文坛地位,这成为了他创作的内驱力。“笔和剑殊途同归”,但事实上,它们只能汇合于死亡的瞬间。 三岛说过:他要“趁肉体还美的时候就要自杀”,他将武士为主君切腹殉死看作“死的所在”。他将这种意志和信念赋予给了饭沼勋这个人物,通过自己的文字把这种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质性的文本,将自己的全部思想“物化”出来,完成了《奔马》这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四、结语

三岛由纪夫既是一位作家,又是一名“战士”。要想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就必须研究他的美学观。三岛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轰炸再次侵袭,我死于弹雨之下,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所向往之全部只是美。” 他亲手创建了他自己的美的圣殿——希腊式的肉体,也要亲手毁灭这座圣殿。因为对他来说:毁灭“美”比“美”本身更美。三岛的理想其实是一种虚妄,将幻想变为现实是不可能的,最后的行动成为了他生命历程中的必然。由于三岛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文学既充满人性,结局又非常残酷;既充满着政治色彩,又极力宣扬自己的美学。这种矛盾性使他的文学作品有独特的魅力和个人品味。

《奔马》不过是三岛由纪夫文学殿堂的一角,对这部作品文学创作的分析和思考不只是对三岛文学世界的一窥,更是对他美学世界的探索,和思考现实世界的生命与美,在对抗中寻找平衡点。

美的根始是不会断绝的。也许,将生命延续下去才是对美的最好解释。

【参考书目和文献】

[英]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于是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魏高修<永恒与虚幻——《金阁寺》中三岛由纪夫的终极美学>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23卷第5期

杨中<三岛由纪夫文学里的美学世界> 作家论丛 第437期

王伟伟<三岛由纪夫文学的审美解读>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第11卷第3期

高兴兰《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1年第2期

叶渭渠《“三岛由纪夫现象”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