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人物简介及其事迹(精品多篇)

栏目: 先进事迹材料 / 发布于: / 人气:1.86W

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人物简介及其事迹(精品多篇)

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人物简介及其事迹 篇一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展开对SARS的病毒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不仅在国内率先分离出SARS冠状病毒,陈薇领导的团队更是迅速对干扰素ω进行了实验,证明干扰素ω在体内外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增殖,显著减轻机体损伤。事实上,早在SARS爆发之前,陈薇主持的“重组人干扰素ω(IFN-ω)”研制工作已历时三年。这一干扰素被认为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主要用来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

为采集非典样本,陈薇与同事赶赴广州,每日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在不能和家人团聚的100多天里,陈薇的丈夫麻一铭和她四岁半的儿子,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她。

得知《东方时空》节目中会有妈妈的镜头,陈薇的儿子便一直等在电视机前,妈妈一出来,他便主动亲吻电视屏幕里的妈妈。

最终,陈薇团队发现该干扰素对SARS病毒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成功研制出针对SARS病毒的预防用药。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经此一战,陈薇名震学界。

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人物简介 篇二

陈薇,女,1966年2月26日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研制出中国军队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

人物经历

1966年2月26日,陈薇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今兰溪市)。

1984年,从兰溪一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1988年,获得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丛进阳教授。

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入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1995年,考取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

1998年6月,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并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200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2002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2003年3月,成为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长。同年7月,担任北京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

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中国军队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中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20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5月,陈薇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3.2。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薇以通讯作者在Lancet、Lancet Global Health、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文章。

承担项目

2001年“9·11事件”后不久,陈薇作为全军某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获得500多万元的资助。

2006年,陈薇领导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随后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部科技改革与发展专项的持续支持。

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人物简介及其事迹 篇三

陈薇是谁?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抗击非典、埃博拉、炭疽等传染病的杰出科学家,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被亲切地称为“兰江女儿”。1984年,陈薇从兰溪一中毕业,1988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2002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1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11月,陈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不少朋友和同事问过陈薇,“怎么总喜欢搞些魔鬼性的课题研究”, 陈薇回答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1988年,从小成绩优异的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

当时的陈薇,并没有做科学家的想法,甚至被同学们认为是最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长发飘飘的她性格活泼,打扮时尚。虽然是理科生,但陈薇却热爱文学和舞蹈,时常在校刊上发表美文,在学生食堂举办周末舞会,还是清华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直到1990年,陈薇的老师要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的时候,她的人生轨迹才开始了真正的改变。一次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短暂接触,让陈薇被那里完备的科研设备,先进尖端的课题和杰出的科研人员所深深吸引,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去参军,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里做科研。然而,此时的她已经签约了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如果按照计划,迎接她的将是高薪白领的生活。家人朋友不理解她的选择,觉得清华硕士到部队就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是落伍。但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进入军队已29年的陈薇现在回想起来,眼神里还是充满坚定:“我来到军队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在这里待一辈子了,因为我的老前辈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我喜欢专注做这个事儿。”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名母亲,但仅仅休了一个月产假后,她便回到实验室,埋头专注科研。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她抽空回家看了公婆,回到实验室却只看到一地的液体,看着两个月的细胞实验顷刻化为乌有,她一个人站在实验室放声大哭。在之后的几年里,陈薇很少能在12点之前回家。

渐渐地,陈薇开始带领一批军队科研工作者们展开重大抗病毒药物的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