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精选多篇)

栏目: 调查报告 / 发布于: / 人气:1.97W

第一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精选多篇)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

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

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

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第四篇:关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作为基础产业的大多数中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却显得异常缓慢。如何以信息化为手段改造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企业,促使它们实现管理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是摆在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道。笔者通过在煤炭行业的亲身体验与其他行业的对比分析,找到了制约我国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若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问题。从历史积累看,处于基础产业的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较晚,“三年扭亏脱困”政策的出台,煤炭企业是无私奉献,这时大多数煤炭企业已是囊中羞涩。而真正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煤炭市场在经历了1999年前后几年的持续疲软状态之后,煤市一直处于低弥走势。当时,煤炭企业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简单的继续生产,“三角债”的持续存在,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量沉淀在了应收账款之中,职工的工资尚且拖欠,别说没钱,就是有了钱,每年安排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对于整个信息化工程建设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不足挂齿。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成了制约我国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障碍。二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炭企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如办公自动化、自动控制等)的投入,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缺乏合理的规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收效甚微。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煤炭企业领导人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信息化只不过是大把花钱、装饰门面的东西。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使用人员多,属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基础产业,地下作业,是高危行业,通常大多数企业领导人把主要精力用于安全和生产,认为安全上不出事,多出煤企业就有效益,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信息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成功案例参考,二是对信息化涉及的各种技术和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

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信息化不可能在机制落后、装备陈旧、管理粗放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更需要观念更新,只有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思想和做法,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彻底改头换面,才能构造全新的企业。大多数煤炭企业领导人普遍认为,只要买了计算机、建了网络,把日常工作简单搬上计算机就是企业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体制与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企业彻底改头换面重新架构的过程,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洗脑”工程。要学习和领悟信息化所蕴涵先进的管理思想,真正提高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对信息化代表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加强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信息化软件开发商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快速实施,达到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实现基础数据积累,实现管理前移、事前科学预算,事中自动控制、能动调节,事后客观公正分析评价的目的,才能真正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做好。

三是需求分析问题。由于煤炭企业缺少资金,做任何事情在钱的问题上都斤斤计较,应该说总想花小钱办大事,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固然是需要,但对于信息化建设这样的系统工程太吝啬反而不好。一方面,自身往往缺乏系统分析方面的人才和知识。到目前为止,有些单位甚至大多数单位还不能详细描述用信息化这种先进的工具能干什么,到底通过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只能任由软件供应商的摆布,同时这也给后期的项目验收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承担项目调研、实施的软件公司,由于拿到的钱少,往往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企业内部做详细调研,根本不知道企业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找不到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往往给企业开出的是通用处方,实施的是标准流程,在他们看来,反正中国的煤炭企业大同小异,基本差不多,在给企业提交的解决方案中,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词。往往是项目实施是到中途,遇到企业个性化的关键问题软件无法完成,软件二次研发的代价又较大,企业和软件供应商都不愿做出牺牲,最终导致项目中途流产,或者是双方谈妥,避开这些一时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放弃应该实现的功能,匆忙完成项目验收,往往是劳民伤财,应用效果很不理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由于手头紧,在搞信息化建设上项目时,根本不可能去请咨询公司和找项目监理。

四是信息化规划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对企业信息化的规划涉及到最基本的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和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硬、软件两方面的规划问题。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最重要的是完成总体数据规划工作。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总体数据规划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础与核心,是企业信息化设备购置规划,人才培训规划和应用项目开发规划的基础。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多,尤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对单个企业来讲,规划相对可能比较容易,对企业集团来说就更难。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做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暂且不谈,各个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仍在建各自的应用系统,到目前为止,仍大有单位存在。他们没有系统的思想,根本不考虑信息共享和未来如何进行整合的问题,缺少必要的数据规划。往往是硬件投入完成了,没钱购置适合本企业应用的软件系统,造成高速公路修好了,没车跑,或者跑空车的局面。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搭建了企业自己的局域网,充其量是满足员工上互联网,基本上没有多少业务在上面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成信息系统的主要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快则两年、慢则三、四年就

要升级换代一次,软件升级换代较硬件慢些,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的平台是在不断迁移,从netware到novell到intranet、internet,从dos到windows,从dbase到sql server, 从c到java,随着功能的不断扩充和完善,各种应用系统越来越庞大,几年前很先进的硬件运行起来都显得异常吃力。硬软件的这种不匹配使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到底是先买车还是先修路、买什么样的车、修什么样的路都面临着选择、面临着规划。

五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普遍缺乏建设信息化所必需的人才。广义上将,人作为企业的一项不可或缺资源,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应被忽视。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对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这也是信息化工作得以在本企业加以成功推广的根本保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大多数单位都上了公文流转系统,假如领导不会应用计算机,不能在计算机上做简单的编辑工作,所有报送给他的文件仍然需要有纸质的材料,供他在上面圈点批改。领导出差,不能在异地实现网上办公,所有的工作仍然要等他回来,工作效率仍然是得不到能提高,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不仅建设时有大量的投入,而且为了系统的正常运转日常也要投入大量的运行成本,结果只能是功半事倍。另一方面,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1999年前后几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导致煤炭企业大量的计算机人才流失,尤其是企业内既懂计算机又精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流失,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煤炭行业工作的又很少,企业自身也未看到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极大挑战,不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储备、培养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信息化人才短缺的局面。

六是信息化软件的问题。由于煤炭企业长期资金的匮乏和传统产业对信息化认识的缺位,需求不旺,造成软件研发单位关于煤炭行业的研究经验缺乏,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家软件开发商对煤炭企业(集团)提出一套成熟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管理层次的煤炭企业的需要。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对软件的整体架构影响巨大,往往是软件的通用性多于个性化、专用化,不能满足煤炭企业的个性化要求,二次开发的投入量又很大。企业如果上了信息化系统往往也只能是削足适履,软件功能的不完善,又使得无形中建立起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而针对企业量身定制的软件研发成本高,灵活性差,一旦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发生大的变化,软件就不适应了,就要推倒重来。企业机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往往导致应用软件系统的报废和退出。

七是信息化工程的实施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信息化要通过erp系统的实施来完成的。erp系统的实施解决的是erp软件和企业管理嫁接的问题,实现的是先进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转移,实质是完成知识转移的过程。由于erp软件的设计体现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对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的固化,通过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员的实施,避免了自己摸索多走的弯路,不仅达到了快速见效的目的,而且完成了信息化知识和技术与本企业人员的交接,为企业输入的不仅是一套先进的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输入了日后工作的新思路、教给企业员工的是工作新方法。erp承载的先进管理理念正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标准的管理和以标准化、程序化的手段对企业的管理。大多数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八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特别是internet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就给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譬如,网络财务广泛用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由于其无纸化和修改不留痕迹的特性,而使财务安全性成为应用企业和专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企业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会遇到诸如物流、付款、结算等财务问题,如何安全、高效地实现网络化管理、电子化运作是成功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财务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的内部核心,有别于可以公开推销的信息(如销售信息、采购信息等),一般不宜公开,而将企业财务系统置于internet上通过web登录进行账务处理查询等工作,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尽管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界面简单、使用和维护都很方便的特性,但它依附internet,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便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以及其它内部难以控制等问题,其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差,为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提供了机会。无纸化的信息虽然带来了会计信息沟通和财务分析上的方便,但信息如何安全地传输和保存,不被修改、泄露和毁损,却是个难题。再次,mis系统分布式的操作使的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同时进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说,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的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使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高度集成,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的侵害,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找到了上述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诸多因素之后,我们不妨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困难,从而做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搞好企业信息化工作同搞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企业的领导人对此事要高度认识,信息化不仅是迈向优秀企业的一道艰难的门槛,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不依靠信息化,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企业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就很难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另一方面,要使教育广大职工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信息透明。信息化必然会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利益的正确分配,一定要消除各种抵触情绪,先进的管理手段自身就蕴涵着减人提效,企业今后只有走信息化之路才能生存、发展,每个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的工作环境,也才有自身的立足之地。

二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资金,加大信息化资金的投放,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14年开始,煤炭行业的形势已经开始好转,之后几年煤市走势逐年攀升,逐年赢利的局面在煤炭行业开始呈现。经历了4、5年时间的积累,煤炭企业在资金供应方面已经完全有能力保障信息化的工作的顺利开展。煤炭企业应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加大信息化资金的投放,快速实现煤炭行业信息化,完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努力做好人才储备和培训工作,为煤炭企业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擅长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通过招聘,高薪聘请一些信息化人才到企业来工作,同时送我们企业原有的一些计算机、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优秀人员到外面去培训,从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人员入手。另一方面,做好全体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重点作好岗位信息化技能知识的培训和企业高管层人员的培训。企业高管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影响,要为广大员工树榜样、做表率,尤其是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克服重重困难,要有决心有信心铲除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搞好。

四是做好需求分析和项目调研工作。搞好信息化工作,需求分析是关键。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企业一把手在该组织中要亲自挂帅,同时抽调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必要时可以聘请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参加,对企业做全方位的刨析,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业务处理流程、信息系统的功能做出科学的分析。要从企业的战略出发,充分分析企业核心价值链的运作模式,进而找出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从而明晰企业的it战略,并构筑企业的it应用蓝图、it治理模式、信息资源体系及系统实施规划等,以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有效支持[1]。需求分析的最终结果要形成企业详细的需求说明书或it战略规划项目书。记录未来通过信息化应完成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

五是做好硬、软件的选型工作。信息系统是企业未来的神经中枢系统。做好信息系统的硬、软件选型工作至关重要。计算机硬件(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通讯光缆等)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保障我们顺利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要结合未来软件的需求,做出相应的配置。在软件选型上,除了软件能够实现需求说明书所要求的内容外,还要看编写软件语言的先进性,支撑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应用软件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作业流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

六是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工作。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因此做好规划工作不容忽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调动一切力量首先做好总体数据规划工做,通过建立主题数据库来规范it应用。在it战略明晰阶段,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愿景和目标,并对核心价值链的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业务模式和流程入手找到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进而构建支持业务发展策略的it战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it能力分析阶段,首先要结合企业的it支撑点,从核心业务环节入手,分析并形成企业不同层面的it需求和it目标。然后,构建合理的it评估模型对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进行差距和约束条件分析,为后面的it蓝图及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在it解决方案阶段,需要结合上面两个阶段的成果,设计企业的it应用蓝图,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点分析并构建企业的it基础架构,同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在it行动方案阶段,需要对设计的it蓝图进行全面的规划,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骤,进行风险及效益分析,同时给出企业的it治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具体的信息化行动方案,指导企业的下一步行动[2]。在实施时一定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进行”的原则。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为了鼓舞士气,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要首先选择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容易成功或可迅速看到效果的方面去着手开展工作,譬如企业的账务处理、存货管理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譬如各种编码的规则要科学,编码的长度要留有一定余地,以备未来扩充使用;记录实施过程中每一步骤参与实施工作的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初始化过程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与手工准备数据的一致性等等。项目的实施工期一定不要太长,因为人机并行阶段的工作量较大,要注意恰当选择系统的切换点,摔掉手工。

七是做好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不仅包括日常运行过程中硬、软件的故障排除,而且还包括由于我们管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软件内部的调整等工作。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与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业务流程的细小变化,都必须通过软件的变动来完成。尽管构建信息系统我们采用了高可靠性、高度稳定性、高度安全性

的硬、软件系统,并且我们也可能采用了双机热备份系统、容余磁盘阵列、防火墙、vpn“隧道”等先进技术,但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网络黑客的无空不入、各种自然灾害的存在都将威胁到我们的信息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仍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定期或不定期的数据备份工作不可或缺。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神华集团、兖州煤业、大同煤矿集团等大的煤炭企业集团erp系统的成功上线,给我国煤炭工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树立了成功典范。相信通过煤炭行业广大信息化人员的努力,不久的将来,我国绝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都能走出一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之路。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较晚.总体而言,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起步阶段,有人归纳为"我们有21世纪的网络,90年代的软件,但是只有80年代的应用,70年代的管理."国有大型企业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仍不能乐观.

2014年初由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了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旨在通过推进国家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典型示范,全面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2014年对国家570户重点企业做了企业信息化调查,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内部网,外部网,企业门户网站.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加大,已支持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

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加以概括总结,可以得到下述结论:

(1)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形成

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有些企业还配置了大规模及超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石油石化,金融,电信,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国有企业配备了上百cpu的并行系统或大规模的微机集群系统.网络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搭建了自己的企业网,尽管规模不等,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但都具备了一个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基础硬件平台,某些超大型国有企业的网络横跨我国东西南北,网络结点数目接近10万,联网的计算机也接近10万台左右.另外,基于企业网的公共服务基础系统(如电子邮件,企业站点等)和网络安全系统也初步建立.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企业计算,信息传输与共享,生产监控与控制,科学研究,乃至学习,生活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专业应用软件系统普遍运行

国有大型企业一般都具有庞大的组织结构,众多的人员队伍,以及复杂的业务种类和关系.这就要求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发和部署各类专业应用系统,包括erp系统及人财物管理系统,oa及协同工作系统,各类生产监控与决策系统,各类研究与分析系统,等等.目前,各大型国有企业都在运行着各不相同的专业应用软件系统,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应用需求紧迫而带来的各系统的独立性,致使系统之间的连接与集成障碍明显,信息孤岛随处可见,重复建设屡禁不止.

(3)数据库系统基本成型

数据库技术在国有大型企业的应用始于80年代,从1990年前后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4年前后,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财务资产数据库系统,人力资源数据库系统,物资管理数据库系统,经营管理数据库系统,以及一些直接面向专业技术应用的数据库系统,这类数据库系统往往规模庞大,比如石油勘探数据库系统,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库系统从软件系统中独立出来从逻辑上划分了数据库与软件系统的界限,也为将来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点奠定了基础,也使得数据建设成为国有大型企业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数据库的完善为正在进行的业务整合和系统集成铺平了道路,也为在调整期结束后进入数据管理阶段做好了准备.

(4)(请关注)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和队伍基本建立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建立了信息中心或相应的部门,人员队伍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14年前后,各大型国有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某些大型企业已经拥有超过千人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少数企业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人员分化进程,形成了上有规划计划和统一管理,下有专业技术支持的较为合理的结构.但是,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队伍内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积极性不高,外流现象普遍存在.

(5)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被逐步认知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大量的示范工程成果展示,人们对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和现实作用认识得越来越深刻.在国有大型企业内部,从普通员工到公司领导层,企业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观念已被广泛认同.很多企业的一把手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内部都形成了浓厚的信息化建设氛围,新一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浪潮正滚滚而来.

(6)信息化建设规划开始被纳入到企业战略规划

随着各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信息化建设工作被提升为企业的关键业务领域之一.与其他各项规划一样,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大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规划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大型企业都聘请外部专家,和企业内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起制定了周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当前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总体上落后大约有10年左右的,虽然少数企业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国际水平.

归纳起来说,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差距主要包括思想意识的差距,投入力度的差距和实施效果的差距.另外企业的it人才短缺及不稳定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主要问题和差距分述如下:

(1)领导重视不足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总体程度还不够.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技术选型,人员素质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自身的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企业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

有的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仅仅体现在口头上,大会小会都强调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往往只说不做,或做得很少.另一种企业领导能在企业的大小会议,各种场合都大力鼓动和强调信息化工作,同时也能在人,财,物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但是由于领导自身的工作繁忙,文化基础或守旧心理等原因,没能带头使用已经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最终还是走入了it黑洞,造成较大的浪费.这不只是一个系统的失败,更容易在企业领导的影响下形成对信息化建设的反感气氛.

企业信息化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这种重视层次的领导会以种种理由而最终不能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可想而知,拥有上述这两种类型企业领导的企业是很难实施信息化的.

在企业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领导重视"这四个字的内涵是极其丰富而深刻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特别是对领导自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更要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亲历亲为,带头使用,率先垂范,督促下属.只有达到"身体力行"这样的重视程度和境界,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推广.

(2)资金没有保障

企业信息化,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需要较大的,并持续的资金投入,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不如人意.有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投入大,是个无底洞;有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技术设备,不愿在服务上投入;有的企业认为信息化见效慢,投资回报不明显;有的企业由领导的喜好来决定对信息化的投入,换了领导,投入就可能发生巨大变化.正是这些疑虑和问题导致了很多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量小,不稳定,不持续,最后很可能造成系统实施失败的结果.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我国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而美英等国家大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例如2014

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居前五位企业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上海宝纲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只有0.09%,0.67%,1.08%,0.22%和0.17%,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相差甚远.

为了能不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做到同步技术升级就很重要,需要适时进行必要投入,以维护正常运行.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连续多年的持续投入才能完成,中断或大量减少投资是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致命的打击,可能会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必要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后续投入,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3)人才流失严重

国有大型企业往往拥有大批人才,其中也包括信息化建设人才.然而,由于企业体制问题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致使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感到心里不平衡,最后许多人选择了离开,这样导致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大量外流.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稳定已经成为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4)支持核心业务不足

许多企业的信息化一开始都是由信息技术驱动,没有和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挂钩.信息化浮在表面,建个网,开发个网页,建个邮件系统,等等,最多搞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技术没能广泛地,深入地渗透到具体业务中去,没能对企业的核心业务真正起到支持作用,也就无法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不是目的,只是企业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手段,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5)缺乏整体规划

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很随意,比较实际的企业也只是做到了以业务为核心.这固然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关,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做整体规划的理由.信息化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庞大到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没有完善的总体规划必然带来冲突.过去十几年的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环顾今日的各个大型国有企业,每家都有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存在,这正是缺乏总体规划的恶果.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我国信息规划专家高复先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信息资源规划理论(irp)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人自扫门前雪,成果互不共享,重复建设严重,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也造成山头林立,各自为政,功能重叠,资源冲突,为后续的业务整合和系统集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6)内外合作欠缺经验

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因为自己拥有较为强大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所以常常包揽企业信息化的一切,闭门造车,不愿意对外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外部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引入,也不利于自身队伍的健康成长.实际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适当地采取拿来主义,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

另一种现象是,在与国外公司合作时只注重引进硬件和软件系统,而忽略了包含在其中的知识和思想.由于中西方文化,体制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很多在国外运行良好的系统来到中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最后导致项目失败.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不仅要敢于引进先进的东西,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优点,要以"洋为中用"的原则对待国外的技术和思想.这给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难度和挑战,此时应认真研究引进的系统和自身客观情况差别,仔细制定可实施的,符合国情企情的方案,将融合,嫁接,变革的工作做好.

处理不好对外合作的事情,就会出现对外部技术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是过度迷信,一是嗤之以鼻.前者会造成企业盲目跟风,消耗掉大量不必要的资金,最终还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后者会产生自大或自弃情绪,拒绝改变,阻碍创新,与主流格格不入.因此,对外合作要把握好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