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实用7篇)

栏目: 调研报告 / 发布于: / 人气:3.31W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7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相关的范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实用7篇)

篇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依托“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和“017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建设了75个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7个,村级服务站58个(贫困村站点3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62.5%,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率达100%。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93场,累计3657人次;开展六期电子商务增值培训,累计培训2397人次,总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达6054人次。近期,正值红、青脆李成熟时节,由我局发起并组织的“脆李出山”活动,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九寨鲜果外销。整合电商企业资源,以鑫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汇农公司牵头与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对接,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脆李销售达13万余斤,实现经济收入110余万元。20xx年9月3日积极组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参加州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并取得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奖等奖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情况差。部分乡村因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产品资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剩下的留守人员多为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儿童,导致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电商站点运行情况较差,电商运营销售业绩差,站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产品网销难。我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不批量、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路径比较艰辛,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站点建设。积极引导和培训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收发等作用;定期举办站点负责人管理培训会,及时掌握站点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电商站点考核制度,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对未发挥功效的站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人才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村电商提供工商登记等便利政策,解决农村人才创业需求,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篇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电子商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方面和领域。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系统也因长期扎根农村的先天优势,不仅在挖掘优质农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卖东西难”的问题上大有可为。在电商落地、网购进村、物流入户这些帮助农民解决“买东西难”的方面更是占尽先机。

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的重要阵地,还是顺应商业模式及消费模式深刻变革、实现传统经营网络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方式的现代流通发展迅猛,对供销社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为顺应“互联网+供销社”的发展趋势,钦州市供销社系统审时度势,积极发展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供销社电子商务工作起步晚,人才缺乏,任务重,压力大,各级供销社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予以推进,通过项目支撑,争取资金扶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

1、建设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目前,全系统已建成超过30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浦北县寨圩站、白石水和龙门站已于2016年建成运营,寨圩服务站占地1500平方米,展示厅250平方米,龙门服务站占地2600平方米,展示厅200平方米,白石水服务站展示厅100平方米,物流仓库1000平方米,已组织了本地60多种农副土特产品上架展示;

2、搭建县级供销电商服务平台。灵山县供销社为有效管理和协调电子商务运作,成立了灵山县振合电子商务公司,负责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去年就已经开通了网上销售荔枝的渠道,增加了荔枝销量,提高了农民的销售收入;浦北县则以建设经营平台为抓手,大力实施经营体系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投入资金近200万,改造建成寨圩、龙门等镇16个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并注册成立了“浦北县中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并且搭建电商平台。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与总社供销E家平台链接,开通了供销E家浦北平台,上线优质本地特色农产品30余种,实现了电商销售100多万元。

二、积极发展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

钦南区供销社基础差,底子薄,为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寻找合作者,拟与广西联同众创公司合作建设钦南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该公司与中通物流公司合作,在钦南区各镇设置中通物流网点,开展了电商物流投递;而供销社则协助组织各镇的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由电商收集及时通过中通物流发往全国各地。钦北区的大寺供销社建成的“综合服务站”内开设了与圆通快递物流和电子商务体验区,初步组建了“电子商务”服务站。

三、争取落实电子商务扶持有关政策。

钦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投资新建大宗商品电子化交易、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网络交易、移动购物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年交易额首次突破5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按其实际投资额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钦州市供销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6年,灵山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获得中央“新网工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面积1200平方米运营中心的建设。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扶持力度不大。对电商企业扶持力度不大,企业建设初期赢利能力差形成推进缓慢,项目后期跟进资金缺口大。

2、是专业人才短缺。可以说人才决定电商成败,懂电商的人有,懂农村的人也有,既懂农村又懂电商的人稀缺,能熟练掌握电商的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里培养到位。

3、是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全市物流仍处于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简单的发展阶段,物流企业规模过小,服务能力不足,物流技术水平不高,投入不足,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和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力度需要加大。

五、对策及建议。

1、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降低企业风险,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企业;

2、强化农民合作社电商人才培训。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力度,将电子商务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体系和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每年供销社牵头组织我市农民合作社相关人员参加电子商务及实战培训;

3、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水平,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撑,公路运输是广大农村地区最基本的运输方式。要加快农村客货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努力提高农村客运网络的通达深度和覆盖密度。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完善农村配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商贸冷链物流。

4、实施农特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支持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并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用商标来启动名牌创立,引导农民规范使用农产品商标,加大对农产品商标的保护力度,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了农特产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和竞争力。收集汇编各县(市、区)名特优农产品目录,开展名特优农产品文化创意设计,通过“互联网+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网销平台,鼓励开展网上促销推广。

5、加强与知名电商的合作。供销合作社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之间有竞争,但也有合作的空间,阿里的淘宝和京东的“一号店”特色馆,有一些是依托供销社来给它开办的,甚至是运营的。供销合作社在抓好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组建的同时,要鼓励支持区县乡镇村供销社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只要是为农服务,对农民有利,能够为农民提供实惠,就要大力合作。

篇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的安排,5月24日至26日,市政协副主席席君忠带领市政协调研组,赴灵台、崇信、静宁三县,对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载体,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培育服务平台,开发网适产品,发展电商交易,构建党政推动、市场主导、协会引领、产业支撑、品牌带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格局,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1.组织领导得到不断加强。一是切实加强行政推动。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规划》、《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电商扶贫工作(静宁)推进会议,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要求、目的意义、业务流程、操作办法进行宣传,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三是积极创建示范典型。大力争取国家、省上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开展电商典型创建活动,发挥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20xx年庄浪县争取实施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20xx年静宁县、灵台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阳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线下体验馆“平凉馆”列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9个贫困乡镇、34个贫困村列入全省电商扶贫试点乡村和先行先试乡村,3户企业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3家网店被评为“全省优秀网店”,静宁县、庄浪县分别在全省电商扶贫经验交流会和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2.服务体系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一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到2020年实现“三有一能”的要求,各县(区)认真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截止今年8月份,争取国、省电商扶贫建设资金6652万元,建成县(区)电商服务中心6个、乡(镇)电商服务站81个、村电商服务点321个,初步构架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的雏形。二是培育电商服务平台。先后引进、发展了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苏宁云商“中华特色·庄浪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凉通”、“地特网”、“淘崇信”、“泾川在线”、金果博览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商、微商交易平台784个,培育新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宏达国盛集团、红六福果品公司等电商企业81户,成立电子商务协会6家。三是培训电商服务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实施“万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49期,培训电商人员7334人(次),为农村电商业务正常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3.支撑体系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一是扩大乡村网络覆盖。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加快通信网络建设,扩大乡村网络覆盖面,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网络支撑。全市有102个乡镇实现网络覆盖,占100%;有321个贫困村实现网络覆盖,占贫困村总数的54%。二是发展物流配送服务。大力发展物流快递公司,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在农村布设服务站点,扩大配送网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物流服务。全市共发展邮政、中通、申通、圆通、顺丰、联合等物流快递企业30多家,在81个乡(镇)设立快递服务站点,物流服务覆盖81乡(镇)、321村。三是完善在线支付体系。结合推进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行“四融”平台,实现了乡村在线支付服务全覆盖。积极引导农商银行、甘肃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金融服务网点,为农村网店开展现金结算、支付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4.电商交易变得日趋活跃。一是加快特色网适产品开发。坚持把网适产品开发作为考核电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引导企业不断开发特色网适产品,强化产品的策划设计、商标注册、加工包装和宣传推介,对特色产品申请“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和“甘肃名优产品”等认证,努力打造地方特色产品品牌。全市共开发出“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系列产品和小杂粮、蔬菜、食用油、土鸡蛋、土蜂蜜、保健药枕、刺绣等网适产品300多种。二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各级商务部门积极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定期收集、发布特色产品信息,开展各种购销对接、网上促销活动,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同时,积极鼓励产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发展电子商务,开办网店、微店,实现创业就业。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累计实现网上交易额1.18亿元,其中:买入7756万元,卖出4042万元。农村电子商务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三是探索多种电商经营模式。引导企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运营”的经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协会”多方负责的品控机制,对网销产品开展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监督,为打造地域特色网销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发现,虽然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良好,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重视程度不够,政策资金支持较少。部分县(区)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谋划规划不够超前,政策支持不够有力,资金扶持不够到位。全市电商网店建设除争取国、省补助资金外,再无资金来源。市、县两级均未设立电商发展基金,发展电子商务的工作经费、培训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县(区)商务部门没有专门电子商务工作机构,没有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引领、指导、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普遍存在重平台建设、轻运营管理的问题。

2.宣传发动不够有力,企业、农民认知程度较低。各级组织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形式单一,企业和农民普遍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作用和途径了解不深。一些企业看不到发展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片面认为电子商务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维护难,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甚至多数企业至今还不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农村由于青壮劳力普遍外出务工,家中留守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对电子商务这一新生业态的认知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电子商务的利用率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电商发展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分布零散,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初具雏形,但仍有22个贫困乡镇无服务站、273个贫困村无服务点,特别是乡村服务站(点)建设目前仅仅是计划覆盖到贫困乡、村这一范围,距离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只占少数,一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仍是“空壳”。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电商服务点,也仅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代购商品、代缴电话费等方便,而在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上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4.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电商发展存在短板。在宽带网络支持方面:一是宽带网络覆盖率较低。全市贫困村网络覆盖率仅为54%,目前仍有273个贫困村未接通宽带网络。二是农村宽带接入速率较低。已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的乡(镇)、村,宽带网络普遍带宽狭窄、接入速率较低,网络运行存在质量差、速度慢、稳定性低、断线率高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营。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一是物流网络覆盖不全。全市物流快递企业中,只有邮政快递的物流网络基本覆盖到村一级,其余快递企业的物流网络多数只能延伸到乡镇一级,电子商务物流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非常突出,致使农村外购商品进村与农副产品进城处于“短路”困境。二是物流成本过高。目前全市电子商务物流费用一般为:省内首重1000克以内6—12元,续重1000克2—4元;省外首重1000克以内10—23元,续重1000克2—12元。以此标准计算,农民通过电子商务销售20斤小米,需支付物流费用24元以上,核算属于亏损。以静宁县常津果品公司为例,20xx年11月至20xx年5月期间,虽然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苹果18万单、实现销售额720万元,但经营成本仅快递费一项就支出180万元,平均每斤苹果支付快递费1元,企业实现利润仅36万元。总体来看,由于电子商务物流成本过高,发展电子商务的利润预期远远低于常规销售,挫伤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三是配送服务不够规范。一些物流企业在商品分拣、配送环节对商品造成毁坏,给销售企业带来损失。如静宁县物流企业偶尔对苹果造成外伤,影响了平凉金果的品牌声誉。

5.网适产品种类单一,特色品牌开发落后。一是网适产品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七县(区)的网销产品种类基本雷同,品种主要以“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系列产品为主,小杂粮、土特产等地域特色产品种类少、批量小、没有形成规模,商品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二是网适产品品牌开发相对落后。各县区普遍对网适产品的品牌开发不够重视,不注重网适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一些小杂粮、土特产品包装简陋,跟不上市场需求;一些网适产品因为无商标、无认证,不能上网销售;一些有销路、有市场的网适产品只能借用外地企业的注册商标实现上网销售,不得不将巨大的利润空间转让给外地企业。三是网络交易购进多、外销少。全市农村电子商务虽然累计实现网上交易额1.18亿元,但购进占总量的60%,外销仅占40%,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显现。四是网销产品质量监管不够到位。全市尚未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网销产品的质量监管缺乏手段,难以杜绝网络销售中的欺诈行为。一些不法电商缺乏诚信经营意识,借助“平凉金果”品牌效应,在网上以次充好,用外地苹果冒充静宁苹果销售,给“平凉金果”品牌保护带来压力。

6.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稀少,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持。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售后客服、宣传推介、美术美工等高端人才。农村普遍面临“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虽然初步培训培养了一些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

三、意见建议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强化工作调度。定期召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电子商务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工作调度,分阶段制定出系统、科学、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思路措施,合理设定乡村电子商务站(点)布局,不断强化市场化运作,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加大力度,改进方式,不断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推介,提高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扩大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发展电子商务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建议市上尽快出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设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对农村建办电商企业、网店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同时,将非贫困村与贫困村同等对待,在发展电子商务上给予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四是强化机构、人员保障。建议为县(区)商务部门增加电子商务专业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引进专业人才,有效发挥主管部门的引领、指导作用。

2.健全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企业。一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大力实施国、省电子商务示范创建活动,加快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进度,争取2017年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并逐步向非贫困乡(镇)、村延伸,努力做到应建全建。二是加强乡村服务站点运营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县(区)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的日常运营管理,积极引进第三方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农副产品供需信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交易,为农副产品“进城”提供服务,使乡、村服务站(点)真正在助推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作用。三是培育壮大电商队伍。积极招商引进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入驻平凉,引领全市电子商务业快速发展。在全市筛选确定一批业绩好、潜力大、基础牢的电商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进行重点培育,鼓励做大做强,逐步扩大电商产业规模,提升电商企业层次。把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与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开办网店、微店,不断壮大电商骨干队伍。四是探索多种电商经营模式。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等多种电商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3.完善支撑体系,弥补电商短板。一是加快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增加宽带带宽,提高光纤流量和接入速率,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通信支撑。二是扩大物流网络覆盖。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商务、供销部门与物流企业、电商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上的共享衔接,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在乡(镇)、村集中、统一、分级设立配送站(点),优化物流配送线路,扩大物流配送网络覆盖面,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以乡村服务站(点)为基点、以到户配送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结合全市果、菜产业发展需要和农副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特点,加快果、菜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解决果、菜长途运输保鲜问题。三是降低电商物流成本。借鉴陇南市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采取物流补贴、税费减免、项目倾斜等方式,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降低收费标准,减少物流成本,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四是规范物流企业服务。指导、监督物流企业建立商品分发、配送、运输等方面的作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减少中间损耗,维护客户权益。

4.开发网适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开发特色网适产品。依托全市主导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在巩固提高现有牛肉食品、苹果、蔬菜、小杂粮等农副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民俗工艺品品质的基础上,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推广,培育、开发更多高附加值、高效益、富有地域特色的网适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凸显产品的地域特色。二是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切实加强对网适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领导,努力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地方品牌。建议借鉴温州生产打火机经验,积极引进、培育分别从事网适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设计、网络销售的专业化公司,组建网适产品开发集团,合理分配网适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要素,对产品进行统一研发、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组织化生产、专业化运营、集团化发展。同时,高度重视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工作,及时对新研发的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申请“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和“甘肃名优产品”等认证,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网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全力做好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副产品产地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部门间、区域间监管信息共享和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实行电子商务诚信“黑名单”制度,不断加强网络市场和网销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网上欺诈行为,提高失信成本,促进守法经营,营造诚信、安全、规范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5.培养专业人才,强化人才保障。坚持本土培养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电商人才培育力度。依托淘宝大学、阿里巴巴等培训平台,重点培育从事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和懂电商业务、会经营网点、能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商领军型人才。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对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为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7月27日至8月13日,省商务厅落实夏耕副省长提出的“电商专家山东行”重要指示精神,带领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评审工作的五位专家赴省内14个市25个县(市区)200多个考察点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现场验查,把验查工作与专家会诊、资源对接、调查研究等几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县市主要领导进行了充分交流,从电商园区、电商平台、县服务中心、村服务站点、应用企业、培训学校、检验检测中心等多点考察评价,一路查看,一路点评,一路研讨,一路建言献策,感受到了发展电商的热情和决心,看到了菏泽现场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气象。主要情况如下。

一、我省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迅速提升

农村电子商务是建立农村新型流通体系、推进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扩大城乡消费的新渠道,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产业扶贫的新载体。今年以来,特别是菏泽现场会以后,全省农村电子商务正以迅猛发展之势,在齐鲁大地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深刻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县域层面的人们观念意识、消费习惯,影响着企业的为商之道和经营模式。

(一)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党委、政府一条龙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现场考察的25个县(市、区)都已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中莘县、冠县、巨野、泗水四县更是由书记亲自挂帅,把电子商务作为党政“双一把手工程”来抓。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基本都确定商务部门牵头主抓,成立了电商科、电商办等机构,设专人负责,形成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各县都安排了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如济南商河县围绕“打造三个基地(农产品生产交易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以温泉为特色的健康养生基地),建设富美商河”总目标,积极引进“赶街”模式,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搭建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电商发展水平。

(二)服务体系初具形态。各县(市、区)不同形式地建立了县(市、区)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阿里巴巴已在山东建成县级服务中心42个,村级服务站2000多个,招募农村合伙人及淘帮手5000多人,覆盖6000多个行政村,服务近1000多万消费人群。京东建成县级服务中心99家,有27000多名乡村推广员,覆盖90%以上的乡村。苏宁、赶街、乐村淘、雅购、淘实惠等多家知名电商平台以及邮政、供销、“万村千乡”和本土商贸龙头企业也都在发力山东市场,纷纷下沉服务站点,形成了农村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态势。

(三)农村电商上下行并重。20xx年,农村电商刚刚进入山东之时,各地政府更多的关注于为农村群众提供线上购物的实惠和便利,更加偏重于消费品下行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强烈意识到,要让电子商务真正有效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解决本地农特产品的上行问题,否则,发展农村电商,就是一句空话。栖霞、肥城、金乡、章丘等县市已着手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网货化和可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如章丘市按照“互联网+特色农业”的理念,打造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百农汇”,与全市45家重点农企和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注册了“百脉泉”、“百脉醇农”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对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从经营业户购入种子、农药、化肥及生产、加工全程进行备案监测,保证了上行农产品品质。“百脉醇农”塑造高端农产品品牌,以严苛的标准筛选产品,实施品牌产品全程可追溯。

(四)园区孵化集聚功能更加完善。县域电商园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平均每个县都不止2—3家,全省各类电商园区约有400家左右。各地以电商创业园区、孵化中心为依托,通过政策和资源导入,集聚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创业团队,有效带动区域电商发展。如菏泽牡丹区目前已有5个园区投入使用,包括综合性、全要素、多功能的天华电商产业园,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的银田电商产业园,以大学生创业为主的龙田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主的沙土电商产业园和以跨境电商为主的皇镇电商产业园。其中,天华电商产业园聚集了各类电商企业367家、物流企业78家、快递企业11家、网店7400个,吸纳就业人员1.3万人;另外,济铁物流园、青岛保税港菏泽功能区两个特色园区正在建设当中。青岛莱西利用闲置土地、仓储用房等建设了莱西市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新昌盛电商产业园、坤旭电商产业园、博望达电商产业园、电商物流园区及易邮汇通产业园等7个园区,以优惠的政策和创新的服务为电商发展提供了优质载体,形成了独特的园区带动发展模式。

(五)传统产业转型与互联网加快融合。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传统产业纷纷“触网”,电子商务呈现出丰富的创新业态和良好的成长空间。青州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地自主建设的“快钢网”是专业化垂直的优特钢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20xx年10月上线运营以来,已聚集企业用户xx00多家,年内将实现交易量300多万吨,交易额达到60亿元;以社区农产品经营为主的“地主网”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B2B2C模式的农产品生鲜配送一条龙综合服务,已在国内开设特色省级运营中心8家,山东地区开设特色地级馆11个,特色县级馆56个,线下连锁特产便利店450余家;“八喜旅游网”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游”,其自主运营的“山东省乡村旅游电商暨综合服务平台”也是省旅发委合作开发运营的唯一的旅游电商平台。此外,“中国青州农民画网”、“泓德物流智慧公益交易平台”、“找花网”等花卉交易平台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青州市电子商务业态之丰富、经营规模之大在全国县级市中都屈指可数。

(六)电子商务成为精准扶贫重要手段。不少县市立足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枣庄山亭区从乡镇企业、第一书记、返乡创业青年三个环节上实现电商与扶贫的.接入,建立了电商扶贫攻坚、宣传引导、培训导入、精准推进四大体系,制定了全区420户、500余名贫困户的电商脱贫帮扶计划,坚持服务机构推动、自主创业带动、孵化创业撬动、安置就业拉动、互助发展联动“五动结合”,培植创业典型,示范带动发展。成立了电商“星星之火”创业讲师团,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3000余人次,激发了群众电商致富动力。目前已有220多户贫困户实现就业,80多人成为电商致富能人。菏泽定陶区建立了残疾人电商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已通过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1900人,其中贫困人员470人。基地还为受训的残疾人设置了创业就业空间,配备专业创业导师,帮助残疾人把当地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到全国各地,不但把残疾人“扶上路”,还要“送一程”。

二、如何看待我省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

(一)我省县域农村电商发展普遍优于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发展水平。国家财政部、商务部自2014年起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截至20xx年,共拿出84亿元,认定支持示范县496个。除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外,境内各省市都有县域入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重点支持革命老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2014—20xx年确定的256个示范县中,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有103个,示范创建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资金支持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形成“造血”机制,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对示范县提供的支持资金,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扶贫资金。可以说,国家级示范县的示范点不在于发展水平,而在于对出路和模式的探索。这次参与我省示范县评审的部分专家也参加了国家示范县的创建评审工作,其对我省农村电商整体发展水平给予了积极和高度评价,即使是我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县域,其电商发展和产业基础也超过了国内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国家级示范县。

(二)与浙江、广东等电子商务先进省份还有明显差距。从交易规模看,20xx年,广东和浙江的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为3.36万亿元、9600亿元和2.81万亿元、8400亿元,位居全国前两位,远超山东,而我省仅为1.8万亿元、3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从阿里巴巴平台的买入和卖出情况来看,广东和浙江的顺差额同样位于全国的前两位,山东则有比较明显的逆差。从资源条件看,特别是农产品资源,相比广东和浙江,山东具有一定的优势。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中数量占比最高的无公害产品为例,山东有5332种,浙江4665种,广东2112种。但我省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优势不明显,在网络销售方面更显落后。阿里数据显示,20xx年阿里平台农产品卖家数量,广东和浙江分列前两位,山东位居第4;在农产品销售规模前十排名中,浙江位居第1,广东位居第4,山东未能入围;阿里发布的在线商业服务生态发展指数,浙江为88.66%,广东为43.53%,山东仅为13.26%,在省市排名中列第8位;邮政快递业务量,广东全年50.13亿件、浙江38.3亿件、山东7.34亿件。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导致山东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网销优势。20xx年,我省网络零售活跃度(网络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仅为12.6%,而浙江和广东分别为38%和24.5%。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东省的产品上行体系,特别是农产品上行体系亟待加强。

(三)我省东西部农村电商发展差异化逐步显现。从调研情况看,同样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东西部县域,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上呈现不同形态。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政府在发展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觉醒早、决心大、动力足,通过对阿里、京东、乐村淘等电商平台的引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这种发展方式在面上铺开之后,产业水平、加工能力、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不足的劣势某种程度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产业基础薄弱的特点开始显现,后发难度加大,在菏泽、临沂等地区表现明显。相比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感不及西部强烈,地方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启动相对较晚。但产业基础好、消费能力高更容易让东部地区走上产业电商的道路,形成更多的区域平台、垂直平台和较为完善的电商产业链条,这些潜力一旦得到充分开发和展现,就将形成东部地区快速赶上来的后发优势。当前,潍坊青州、安丘,青岛莱西,威海荣成,烟台栖霞、招远等县市的产业电商正日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借助示范县创建,各地党委政府对电子商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但是,重视到位尚未转化成谋划到位。整体看,少部分县市领导认识不到位,大部分缺乏清晰的发展思路;缺少顶层设计,或是制定了发展规划,但规划内容脱离实际或工作部署不到位;一些县各部门多龙治水,没有形成联动机制。究其原因,各地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普遍起步较晚,多为摸索着干,县及乡镇领导干部缺乏系统的电商知识,缺乏生态电商的理念,缺乏电商与产业结合的认识。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表面看,各县基本都已建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但实际上服务的“公共性”没有真正实现。比如很多县认为引入阿里农村淘宝项目就相当于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其实这样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由于过于依赖单一企业,其本质上由于不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商,具有较强的封闭和排他性,开放性、包容性不足,难以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难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参与,难以引导各类服务资源的有序竞争与合作。三是农村电商发展呈现碎片化。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的电商氛围有了明显的提升,企业、群众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高涨,呈现出“全民电商”的局面。但由于一些地区缺乏政策导向和有力的体系支撑,各类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呈现自发性生长,与地方特色产业未能充分融合,电商对产业的系统整合效应不显著,生态体系建设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至于电商业态的发展与地方经济脱节,对经济的拉动和贡献弱化。四是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还在艰难前行。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网货标准化程度低,各县市农业部门普遍建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但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并不紧密;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滞后,一些县也打造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子商务品牌,但这些品牌多是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区域公共品牌的缺失对县域电商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市场规范发展形成严重制约;区域性、垂直性电商平台发展程度较低,虽然出现了青州的“地主网”、荣成的“荣成海味”、招远的“招金网”等典型代表,但总体上数量和质量都不够,各地的农特产品还是以淘宝、天猫等全国性综合电商平台为主要上行通道,网上销售的内循环不能有效形成,难以建立地产地销的生态体系,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大打折扣。五是城乡末端物流配送尚未有效打通。发展电商,根本在产业,关键看物流。农村电商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物流成本挤占利润,据测算,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毛利润的40—60%。目前我省各县市的物流快递对乡镇的覆盖已有显著提升,但到村的覆盖仍处于低水平。目前能够实现到村配送的只有“菜鸟物流”、邮政和部分区域性物流企业,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尚未打通,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青州市的泓德物流、寿光市的安能物流等企业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大多数物流企业出于利益考虑,不愿开放自己的体系,加之各地政府尚未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六是传统流通业态转型动力不足。电子商务向农村的快速下沉,冲击了传统的农村流通体系。一些大型传统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转变经营模式。如寿光的全福元商业集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大部分传统商贸企业没有抓住电子商务的契机进行转型升级。另外,大多数传统专业市场借助电子商务转型的动力不足,对电子商务敬而远之,甚至抱有排斥敌视的态度。一些专业市场通过平台建设或引导商户触网进行了尝试,但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模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七是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普遍匮乏。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多个领域且技术性很强,让文化素质本来不高的农民掌握这门技能并非易事。各县市政府通过开展培训、外部引进、返乡创业等方式拓展了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人才缺口仍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实操型人才和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四、突出产业电商导向,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当前,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已进入“成长期”向“发展期”转型的关键时期,不再是“抓到篮子里边都是菜”,不再是几个返乡青年开个淘宝店,不再是网上卖个红薯辣椒,不再是个体创业为主的草根电商,不再是零星分散的碎片化电商生长,而是突出产业特色,发挥企业生产组织功能,打造集新业态创新于一体的电商新模式,更加突出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和营销的品牌化,并以产业电商吸引带动服务电商,形成有山东特色的电商生态环境。在工作推进上,我们应主动把握新的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规划和政策支持,实施东西部分类指导,推动向产业电商转变,打造山东模式,实现超越发展,争取进入国内电商强省行列。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个基本目标”,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惠及农民群众作为衡量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标准,避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把握“一条主线”,电商为势,产业为基,品牌为魂,把发展农村电商与地方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上行体系,强化人才培训体系,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破解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电子商务与产业链融合,全面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县域电子商务的顶层设计。一是摸清本地发展情况,做到认识电商、认识县情,准确把握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定位,精准用力,靶向施策,干出本地特色。二是强化政府推动,形成“一把手”动、部局动、乡镇动、村居动的整体推动氛围,推进相关规划、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落地执行。三是用好政策杠杆,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园区的产业孵化聚集功能,招引电商企业与扶持草根电商创业并重,让“大象起舞”与“蚂蚁雄兵”同在。

(二)布局县镇网络,强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发挥政府服务、带动作用,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的“机场模式”,做好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塔台”指挥、协调、调度工作,集成全面服务功能,全面对接各种电商平台,防止服务资源的相互割裂,完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区域电商发展生态圈。二是加速乡镇、行政村服务站建设,疏通农村电商“毛细血管”。积极引进阿里、京东、苏宁、乐村淘等平台,加速向乡镇、村下沉,提供“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服务,培养农村消费群体的网上消费习惯。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的支撑保障,实现对不同区域和产业的完整覆盖以及服务资源的有效共享,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服务需求。向上对接省、市公共服务资源能力,向下指导和协助各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发掘乡镇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对不同环节的适应性、匹配度。

(三)突出发展主线,建立健全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一是推动网销农产品特色化。依托地方“三品一标”、“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产品,梳理、发掘具有独特资源,能够在网上行销全国的网货产品。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梳理出20个网货大品类,100个中品类和1000个小品类,分类进行产业培育和品牌推广。二是推动农产品电商标准化、品牌化。按照“内强品质、外塑品牌”的原则,引导壮大农产品初级加工,提高农产品产地的标准化程度,努力做到网销农产品检验检测全覆盖,以品牌化建设为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推动,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对接会、网上产品节、地方特色馆等多种形式进行整体营销。三是借助与成熟电商平台合作。依托其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拓展网络营销。选择外来电商平台的前提是,必须融入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在平等共赢的格局中共同成长,形成良性竞争。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力争打造一批本土区域和垂直平台,把税收留在当地。四是促进各地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相结合,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的同时,拓展应用场景,以第三方检测报告、食品安全查询功能、营养成分量化标准、营养专家推荐以及从产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为基础,加强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的电子商务食品安全服务,助推农产品上行。此外,应把握农村服务业方向的发展趋势,鼓励培养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农业与电子商务结合催生的新业态。

(四)延伸网络覆盖,打造县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一是实施县域电商物流共同配送。为提高物流效率,可考虑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采取多层次分工合作的方式,“四通一达”等大型物流企业辐射至县和部分乡镇,县与镇、村间的货物流通可充分利用农村邮政、供销体系和本地物流龙头企业,必要时可成立合资合作公司,共同开拓农村市场。二是加快仓储物流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合理设置区域物流中心,支持冷链配送及仓储建设,实现仓、干、配一体化的“全程冷链运输”,完善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包装、保鲜等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最大限度减少生鲜农产品产后损失。三是鼓励在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自提点、代收服务点等模式,降低物流配送难度,更好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五)强化创业孵化,促进县域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一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仓储用房等建设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和产业园区,强化孵化、创新功能,提供品牌培育、技术指导、媒体营销、人力资源、企业融资等各类专业服务,带动县域电子商务集聚发展。二是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加工园区、农业综合服务站等,整合当地优势产业、产品、企业、品牌等,挖掘历史故事,赋予文化色彩,打造网络品牌,引入初级仓储物流、产品分销功能,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基于产业聚合和地域产品加工能力的特色“电商小镇”。三是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研究出台促进电商园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或评价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与杠杆作用,促进各地电子商务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六)坚持引育结合,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一是结合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联合有关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以及政府有关人员等开展电子商务实操培训、专题培训。二是发挥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阿里、京东、苏宁平台作用,面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及电商化等知识培训,提升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三是积极组织本地电商专家、成功创业青年、有经验的政府工作人员等建立本地“电商教练”队伍,走乡串村、以身说法,为电商创业人员和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供指导。

(七)创新金融服务,化解农村电商融资难问题。一是鼓励和支持农信社、农行等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协会等组织合作,开发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惠农金融产品,创新农村电商投融资机制和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二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资源,评估企业经营情况,防范信贷风险。三是鼓励和支持阿里“旺农贷”、京东“乡村白条”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的应用,为当地种养殖户、小微电商企业提供便捷的小额贷款。此外,鼓励省内的互联网支付机构加强支付工具的研发创新,促进农产品线上交易和移动支付。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4: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省统计局组织省属11支调查队(户县、陇县、蒲城县、耀州区、临渭区、华阴市、宝塔区、略阳县、xx县、绥德县、xx县)对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调查队分别选取37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2个村,每个村选取5名村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31份,有效回收问卷331份,问卷有效率100%。

一、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专题调研中,我们对我省农村电商发展较快的武功县、三原县进行了重点调研,从调研情况和本次调查问卷结果看,目前我省农村电商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第一是“快”,主要表现在农村电商发展速度非常快;第二是“广”,就是覆盖面越来越广;第三是“热”,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农村电子商务,阿里、京东、苏宁这些大的电商都积极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的建设中;第四是“新”,就是电商模式不断创新。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接受调查的村民呈现老龄化、低学历化,对新生事物接受慢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31名村民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大都在外务工,其中-19岁占0.9%,20-29岁占22.6%,30-39岁占23.9%,40-49岁占28.1%,50岁及以上占24.5%,年轻人占不到三成;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4.1%,高中、中专、职中文化程度的占34.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1.2%;在拥有电脑的242户家庭中,不会打字或打字不熟练的占24.8%,不会使用网络的占5.4%,不懂电子商务的占57.8%,非常熟练的仅有.0%。多数村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了解不多,使得农村电子商务普及较为困难。

8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多数人对电商了解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在获取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方面,从网上获取的占52.6%,从广播报纸电视获取的占34.4%,通过收购商获取的占56.2%,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占8.8%;村民对电子商务十分了解的仅有4.2%,基本了解和比较模糊的占比高达71.3%,不清楚的占24.5%;在农产品销售中,有48.6%的村民是自己零售,42.3%的村民是通过采购商采购,21.8%的村民是通过网络途径销售,44.1%的村民通过农贸市场和批发商出售;村民认为农业信息化对自己的收入影响很大的占35.0%,有37.8%的人认为影响不大,感觉没有影响的占.7%,不清楚的占8.5%。可见,农业生产正逐步走上信息化道路,但农产品销售仍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农民对电商不了解,对电商在服务农民、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清楚,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农村电脑、手机普及率较高但有效利用率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31户村民中,家里安装了电脑的村民占73.1%,没有电脑的占26.9%,电脑拥有率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在所调查的66个村子中,电脑普及率达到10%以上的村子占68.0%;在拥有电脑的242户家庭中,有57.5%的村民上网看新闻、聊天、玩游戏,35.5%的村民选择网上购物,仅有7.0%的村民利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在手机使用方面,97.3%的村民用来打电话,58.6%的村民用于发短信。对于知识水平层次相对较低的村民来说,网络终端的电子商务利用率非常低,网络的运用也变得狭隘,大部分村民还没有认9识到手机和电脑对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电脑几乎成了一种摆设。

(四)农村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但资费较贵

近年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加快,光纤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有线网络,逐步形成了有线无线相结合、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体系,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网络资费还是较高。从调查结果看,有39.6%的村民表示资费太贵,4.2%的村民表示挺便宜的,56.2%的村民表示资费一般;从网络信号看,.1%的村民表示网络信号不好,31.1%的村民表示网络信号很好,56.8%的村民表示网络信号不稳定。

(五)村民对发展电商的期望较高,但开展起来阻力大

在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有53.5%的村民认为技术难以掌握,78.0%的村民认识不到电子商务的用途,34.7%的村民认为电脑普及率低,还有22.7%的.村民担心物流不发达会阻碍电商推广;对村民是否愿意参加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的调查显示:有74.3%的人表示愿意,11.5%的人表示不愿意,.2%的人表示非常渴望这样的机会;从村民对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期望调查看,47.5%的村民希望可以销售农产品,30.2%的村民希望可以进行网上购物,17.8%的村民希望可以指导农作物种植,还有4.5%的村民希望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可见村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情很高,渴望了解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这有助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对于电脑知识零基础的村民来说还是需要专门的培训和特定的技术指导。

(六)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但物流配送网络相对滞后

乡村公路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物流快递业发展,是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从县城到各村的道路97.3%已经实现硬化,但物流配送网络相对不健全。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但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物流成本较高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发展较慢。当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城周边,大多数乡镇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所以农村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要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的开展离不开配套齐全的网络设施,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搞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提高有线电视普及率和宽带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建立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农业网站,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保障。通过网站的建设,收集、整理农业数据,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用以指导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农资农具购买,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二)加强农村居民电子商务的知识培训

一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电子商务具有时空差异性,有别于传

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传统观念与互联网思维方式有较大差距,加之大多数村民年龄偏大,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对电商不了解、不支持,所以首先要从解放思想入手,抓宣传、抓学习,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使更多的人了解计算机、认识计算机,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凝聚共识,打开局面。

二是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先要从农村网络基础知识教育抓起,教会农民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教会农民如何在网上搜寻信息、如何在网上进行交易,使得农民逐渐认识和适应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电子商务渠道,提升农村电商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农村电商人才。

三是充分调动农民从事电子商务的内在积极性。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工作中,关键是要解决农民从事电子商务的内在积极性问题。要纠正农民对于电子商务的偏见,使农民化被动为主动。如果只靠政府的外力推动,在村子里建点,教给农民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没有使农民看到成效,那么培训往往就会走过场。农民看不到成效,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得难,忘得快,效率极低。因此在培训过后,还要组织农民有效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只要农民能从电子商务中获得实惠,他们就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服务客户,带动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

(三)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要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等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积极扶持当地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网店经营者进行产品包装、产品展示和营销推介,力争培育一批网络营销模式新、创业带动能力强、网上销售规模大、市场认可程度高的电商“龙头”。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调动返乡创业者、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退伍军人等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带动个体工商户、下岗职工、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人群积极开办网店,引导、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

(四)设立“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

“农村淘宝”是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村里设立村级服务站,选拔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服务观念、网购能力的代购员,让代购员直接服务村民,既可以手把手帮助村民网购、下单、付款,又可以帮村民收发快递。通过服务站的设立,逐步在农村地区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物流成本较高,加之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单位较小,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配送需求面分散,物流技术难度较高。因此,首先要解决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优化流通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二要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供销、邮政等部门和单位及电商、快递企业对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三要鼓励传统农村商贸企业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使得农产品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流通出去。

篇5: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电子商务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XX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且具有产业规模,适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因此,我们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制定调研方案、组成调查组,走访农业企业、平台网点、发改、商务、邮政等相关职能单位,深入深度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

(一)全县生态特色农业产品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情况 XX县物产资源丰富,生态农业独具特色。我们经过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一是生态特色种植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烤烟、马铃薯、食用菌、高山蔬菜、核桃等本地特色经济作物和板蓝根、桔梗、丹参、连翘等中药材种植已达到规模化水平。

种植面积达46.7万亩,覆盖全县16个镇办243个行政村6.3万余户。二是实现生态特色养殖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生态黑猪、土鸡、中华蜂、肉兔等特色养殖业品牌化、基地化发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4.94万头,禽达到218.2万只,中华蜂达到4.2万箱,肉兔62万只。三是延伸农特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稳步推进集约化发展。XX豆腐、豆制品、核桃油、香茹、黑木耳等融入西安、XX等大中城市消费市场,成为XX县特色农业的品牌和名片。

(二)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物流快递服务业快速拓展,有力推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至臻完善。目前,光纤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有线网络实现了村村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覆盖信息网络体系。二是通村、通组水泥路路面等级化基本形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快递物流业不断发展。XX县已有京东、圆通、顺丰、中通、韵达、申通等14家成熟运营的专业快递物流企业,物流配送能力遍及城乡村落。四是农村电子商务设施逐步完善场地、办公、运输车辆、保鲜技术的设施配备在逐步规范化运作中不断完善。

(三)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XX县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90余家中小企业利用“京东”、“淘宝”、“天猫”、“村掌柜”、“邮乐购”、“供销在线”等网站,加入第三方平台进行线上交易;有 120余家企业、农特产专业合作社、商家等小微企业,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发布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有200余家网商开展网上交易,其中从事农特产品经营的.达120余家,电子商务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二、XX县农村电子商务特点

一是政策环境保障有力。全县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实施方案》《农产品网路销售方案》《农村物流发展实施方案》《电商培训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全县电商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农村电商平台发展迅猛。坚持电商发展与旅游相结合,通过电商平台打造XX特色小镇、旅游资源、绿色特产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电商发展与跨境贸易相结合,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不断扩大XX农产品的对外销量。XX年,全县共有电商企业45家,其中3家县级电商运营中心、4家镇级电商服务中心、镇村电商示范形象店(点)16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4家。

三是电商扶贫作用凸显。立足实际、依托产业,电商扶贫深入有效开展。制定了《XX县精准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实施方案》,与苏宁易购、楚楚街等一线电商平台签订扶贫战略协议,加快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XX年全县40余家电商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电商扶贫、电商创业培训,XX年开展电商培训12次,培训人员1100人,其中在册贫困户790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760元。

四是营销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业”品牌战略,做实叫响了“XX山地农产”品牌,XX农特产品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江宁电商产业园建成XX特产馆,在XX县投资6000万元、建成1万平方米的西北核桃交易中心,目前,网上销售额2.52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达8900万元,较上年增长20%。

三、XX农村电子商务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基础不完善

XX山大沟深的自然条件,交通不便,农村电商投入大、效益低,进出村的车辆密度较小,产品运输较为困难,加上缺乏完善的冷链体系,缺少现代化农产品专用运输车辆,农产品在采选、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成本过高。从县发改、商务、邮政部门了解到,顺丰、申通、圆通、韵达、EMS等多家快递公司落户XX县,除EMS100%覆盖外,其余品牌均覆盖率在50%以下,庞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有待开发。

(二)农村电商网购差异性较大,网络销售比较松散 XX农产品生产和农村消费群体具有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一方面,农村居民人口总量大且居住分散,农村消费市场是居民住户,数量庞大,需求产品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名目繁多;具体到每家需求规模却又很小。我们对90个农户网购调查,结果显示:农户网购主要集中在衣着类及日用品类,而电器、机械等网购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农特产品的自然生长特性,农特产品成熟期不一致,分布地域差异大,最迎合消费群体的鲜活农产品只能在小范围配送,很难满足长途运输需要。

(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滞后 XX县拥有核桃、香菇、木耳、食用菌等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统一品牌、包装、标识、配送上没有认证,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特色“品牌”,也未形成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叫得响牌子的拳头产品。目前网上销售的120多种特色农产品,存在量小不优、包装设计不够精美、产品美誉度不够等问题。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不足,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不高,农产品网货化没有实现突破性进展,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难以打开,缺乏大品牌农产品,极大的制约了XX县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村电商应用人才缺口较大

广大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对电子商务了解还不深,缺乏精通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尽管XX县采取多项举措引进、培养农村电商应用人才,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发展需求,特别是具有懂农业,有经济、会管理、精网络等符合型农村电商人才缺口更大。

四、今后工作建议

(一)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使农村迎来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行业部门资源投入。我们要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出台和完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园区和淘宝村建设,努力打造生产、流通和消费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增添活力。

(二)加强农商协作深度融合,打好生态特色农业“品牌”。一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努力将生态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1-2个百分点。整合全县电子商务农产品检测,鼓励电商企业开展“三品一标”产品创建,积极申请农特产品QS标准认证,支持应用商品条码、二维码,开发出市场认可、广受欢迎的农特产品。二是创新营销策略,设计门类齐全的生态特色农产品精美包装,把更多的农产品变为更适合网上销售的商品。三是加强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建设,通过提高商品附加值来增加生态特色农业收入。四是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多平台、多渠道、多举措实现“农商互联”资源的无缝衔接活动,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

(三)围绕脱贫攻坚,全力推动电商扶贫工作。加快实施“互联网+流通”和“农商互联”行动计划,在全县基础较好的镇办新建镇级电商服务中心或农产品电商服务综合体3-5家;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30个,力争XX年退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深度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达50%以上,逐步实现全县村居党员活动中心和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物业代办点全覆盖。积极做好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特产品的线上线下组织推介活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销售中的应用与发展,带动农特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外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能力和和人才培育

一是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整合资源,发挥市场能动性,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加强供销、商贸、邮政、快递等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一体化建设,实施生态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区域化集中打包,标识化集中对外销售,在城乡一体综合配送、销售中相互融合、达到互通互惠互利共赢目的。二是进一步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知识,组织开展大范围的多层次电商高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吸引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进一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XX县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篇6: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问卷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城镇的就业人员,包括全职就业者、兼职就业者和自营业主。

二、调查内容

1. 就业形式:调查对象的就业形式(全职就业、兼职就业、自营业主)。

2. 就业单位:调查对象的就业单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私营企业、其他)。

3. 就业收入:调查对象的就业收入(月薪、日薪、按件计价等)。

4. 就业满意度:调查对象对自身就业状况的满意度(满意、不满意、一般)。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具体内容包括:就业形式、就业单位、就业收入、就业满意度等。调查人员将在某城镇的各类就业人员中抽取样本,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相关调查数据。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调查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调查分析应该从经济和政治环境、政策法规、市场行情、投资风险等多方面入手。

1、经济和政治环境:首先要了解当前国家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政府投资政策,以及国家金融政策,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的金融市场政策,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以及国家的政策环境等等。

2、政策法规:要了解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监管机构的规定,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的金融市场政策,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等。

3、市场行情:要了解市场行情,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外汇

篇7: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电商产业得到快速增长,其中返乡青年成为主要的从业群体,是电商创业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引导和帮助广大返乡青年投身电商创业,可以促进地区电商产业发展,推进电商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电商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推进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返乡青年电商创业服务,激发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热情,充分发挥返乡青年在活跃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对于带动更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团县委开展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专题调研“促进返乡农村青年电商创业”。调研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技能不足,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积极性不高。很多返乡青年没有经过专业的电商培训,专业技能缺乏,电商创业等于“纸上谈兵”。同时,受年龄、学识、经验的限制,风险承受能力弱,而创业初期又面临着网站设计制作、工商税务登记、物流选择和成本控制等问题,这些从未打交道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摸索,存在较高风险,让很多青年望而却步。

(二)农村青年电商缺乏创业资金扶持,返乡青年创业信心不足。一些返乡创业青年靠向朋友借钱和使用自己的储蓄筹集创业初始资金,但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势必难以满足农村电商企业后续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导致返乡青年电商创业信心不足。

(三)农村电商创业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网民比例相对低造成网站建设相对不均衡,物流网络还不够发达造成配送难度相对更高进而造成物流成本负担较重。同时,农村青年电商创业者对政府相关创业政策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另外,返乡青年电商创业还存在银行贷款难、融资渠道不通畅等问题。电商企业属于轻资产,没有抵押物,创业风险大,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积极性不高,即使偶有小额贷款政策支持,也只是杯水车薪,并且申请手续繁琐、操作难度大。

(四)农村网络覆盖率低,对电商创业有所制约。近年来,我县农村网络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受农村点多、面广、用户分散且网络入户资金、网络维护等方面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总体发展滞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网络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突出问题。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都与网络息息相关、须臾难离,但农村网络入户率不高,网络发展滞后直接导致电商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乏力。

(五)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是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物流的发展直接推动电商的发展。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电商发展较慢,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没有覆盖到农村,不方便还费用高,同时农产品保质期短、容易变质,对物流的速度和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制约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的重要因素。

二、促进返乡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对策

(一)加快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平台建设,营造浓厚的电商创业氛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让电商企业与本地政府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以此吸引有志青年创业。在此基础上,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同时,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也不能忽视,鼓励邮政系统和其他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形成城乡商品配送网络。引进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使返乡创业青年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企业进行合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返乡青年电商创业“资金难”问题。由政府牵头,联合金融机构,根据电商创业青年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电商创业信贷产品。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向返乡电商创业青年提供电商培训,定期开展电商技能和模拟实战演练,举办电商创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挥活动在信息信息交流、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具体做法有:发放青年电商创业倡议书,积极引导,号召返乡青年结合自身特长,投身电商创业中来;评选优秀青年网商,通过表彰和宣传,扩大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的影响力。同时,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储备和培育,逐步建立起一套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输送人才。

(四)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在硬环境方面,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在软环境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