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多篇)

栏目: 工作总结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27W

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多篇)

【第1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八、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 ===(点燃) 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 连接。

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十、大气污染

so2 、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十一、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二、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三、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

【第2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产生条件:

1.独特的地理环境: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

2.小国寡民的奴隶制城邦,孕育了古希腊民主政治。

二、发展过程:

1.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四个血缘部落,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主要内容:

1.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中选举任免等事务。

2.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3.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四、实质与影响:

1.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无政治权利可言;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影响:造就了雅典城邦的繁荣和辉煌,也是雅典没落衰亡的根源;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第3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我们学会忍受和承担。但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不灭的心愿。是雄鹰,要翱翔羽天际!是骏马,要驰骋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坚持!拼搏!成功!一起来看看高一频道为大家准备的《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吧,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标准状况stp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摩尔质量m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气体摩尔体积vm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n1v1

n2n2v2

8物质的量浓度cb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nb=cb×vv=nb/cb

9物质的质量mm=m×nn=m/mm=m/n

10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v=n×vmn=v/vmvm=v/n

11物质的粒子数nn=na×nn=n/nana=n/n

12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0×ρ×ωm

13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第4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地理必修一是给你学习地理打好基础和兴趣的,学好仙鹤门科目要系统的记忆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第5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给加点字注音

峥嵘 遏止 召唤 依偎 拣拾 炽热

颓圮 百舸 灰烬 摇曳 彳亍 桑梓

怪癖 摭拾 祈祷 磕绊 焦灼 涡流

教诲 犄角 澄澈 吝啬 纤巧 戕害

斟酌 憎厌 甫健 不啻 偌大 慰藉

骨骸 商榷 干瘪 妥帖 甄别 跋涉

水泵 钦佩 啮噬 吮吸 藐视 狭隘

思忖 墓冢 颐养 撩起 给予 累赘

横蛮 刹那 擂鼓 悄然 炫耀 惆怅

蒙蔽 巷道 粘着你

象弭 寰宇 肴馔 神裔 宅邸 眷念

静谧 奇诡 悲怆 矫饰 墟场 烙印

绮窗 搭讪 褪色 崎岖 田塍 匝

乾坤 谪居 翘首 蕞尔 濠水 屹立

憔悴 徘徊 澄澈 圈棚 烟垢 打夯

脂粉 铭刻 丰腴 赭色 月晕 恣意

臭鼬 粗犷 咆哮 豁口 迷眩 涟漪

嗥叫 蓊郁 沮丧 忧悒 惬意 莴苣

驯服 迸发 允诺 湍急 扳机 饿殍

艾蒿 什刹海 煊羊肉 乌桕树 大龙湫 嘎啦声

引吭试啼 气息屏窒 不屈不挠 恪尽职守 废寝忘食

战战兢兢 忐忑不安 妄自菲薄 日臻完善 自艾自怜

面面相觑 瞠目结舌 汗流浃背 冰冷成坨

靡室靡家 载饥载渴 忧心孔疚 小人所腓 熠熠闪光

魂牵梦萦 一饮一啜 铩羽而归 方兴未艾 窗临远阜

围炉煮茗 愤世嫉俗 曝背谈天 树枝槎桠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xiǎn狁 gū负 悠miǎo rú染 chà傺 dì造

发rèn 迁xǐ 焦zào huáng惑 盘chán 耄dié

wēi峨 tǎn露 余huī zhé居 xiāo遥 仓huáng

róu合 chè退 àn淡 shǔ光 miè视 rú动王室靡gǔ 不huáng启居 四牡kuíkuí 贫困liáo倒

酒阑灯xiè 低徊欷xū 根深dì固 hàn苑名流

hàn动人心 按nà不住 suǒ然无味 huǎng然大悟

烟波浩niǎo 相yìng成趣 风光yǐnǐ 美妙绝lún

胸jīn洒脱 直jié了当 震天hàn地 千峰万hè

暮雨xiāoxiāo 奔放不jī 毛骨sǒng然 司酒行shāng

气势pángbó 笑mīmī

tóng孔 玛nǎo 赤luǒ pánghuáng 麻bì niē造

迷wǎng 抹shā 沉miǎn 消qiǎn 闲xiá liáo廓

执zhuó jué择 晨xī chán绕 符lù 时máo

nì爱 chú形 áo翔 áo游 黯dǎn n园春

逊了一chóu 良chén美景 gǒu延残chuǎn 丝丝入kòu

至高无shàng 硕大无péng míng思苦想 ànbù就班

挥斥方qiú pūpū心跳 斑lán多彩 百无聊lài

疑dòu释然 一如jì往 完美无xiá 开天pì地

【第6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以下由为您整理高中必修一政治第一课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1、真实、广泛的民主

(1)国家: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民主的优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p7)(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新内容(包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件正义的事情

框题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准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旅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准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是义务的前提,义务是权利的基础)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框题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社会生活构成: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1、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第7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学习总结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8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对于高一历史的学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整理的2022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第9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高中的历史,经常的归纳总结是非常的有必要的,那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xx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第10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高中化学最主要的就是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了便于大家复习查阅,整理了以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4na+o2=2na2o点燃:2na+o2=(△)na2o2

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3.钠与硫酸反应:2na+h2so4=na2so4+h2↑

4.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co2=na2co3+h2o离子方程式:2oh-+co2=co32-+h2o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naoh+co2=nahco3离子方程式:oh-+co2=hco3-

8.①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na2co3+hcl=nahco3+nacl

向稀盐酸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na2co3+h2o+co2=2nahco3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nahco3+ca(oh)2=caco3↓+naoh+h2o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nahco3+naoh=(△)na2co3+h2o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2nahco3=(△)na2co3+h2o+co2↑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na2co3+cacl2=caco3↓+2nacl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镁的提取与应用

1.与非金属o2、cl2、s、n2等反应

2mg+o2=(点燃)2mgomg+cl2=(点燃)mgcl2

mg+s=(△)mgs3mg+n2=(点燃)mg3n2

2.与热水反应:mg+2h2o(热水)=(△)mg(oh)2+h2↑

3.与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4.与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o4=mgso4+cu离子方程式:mg+cu2+=mg2++cu

5.与co2反应:2mg+co2=(点燃)c+2mgo

6.向海水中加石灰乳使mg2+沉淀:mgcl2+ca(oh)2=mg(oh)2↓+cacl2

离子方程式mg2++ca(oh)2=mg(oh)2↓+ca2+

7.电解mgcl2:mgcl2(熔融)=(电解)mg+cl2↑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点燃)2al2o3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2al+fe2o3=(高温)2fe+al2o3

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4.铝和naoh溶液: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5.氧化铝和稀硫酸:al2o3+3h2so4=al2(so4)3+3h2o_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6.氧化铝和naoh溶液:al2o3+2naoh=2naalo2+h2o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7.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alcl3+3h2o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al(oh)3+naoh=naalo2+2h2o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_2al(oh)3=(△)al2o3+3h2o_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13.电解氧化铝:2al2o3=(电解)4al+3o2↑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3fe+2o2=(点燃)fe3o4

铁与硫反应:fe+s=(△)fes

2.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铁与cuso4溶液:fe+cuso4=feso4+cu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3.铁和水蒸气:3fe+4h2o(g)=(高温)fe3o4+4h2_

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2hcl=fecl2+h2o离子方程式:feo+2h+=fe2++h2o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还原氧化铁:fe2o3+3co=(高温)2fe+3co2

【第11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的知识点总结

考前做题很重要,但是要想通过做题提升成绩,那必不可少的就要扎实基础,三好网小编整理了考前备考复习,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知识点总结如下:

弹力

1.定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这是由于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

3.弹力方向的确定:

i.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ii.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iii.杆子上的弹力的方向:可以沿着杆子的方向,也可以不沿着杆子的方向。

4.弹力大小的确定

⑴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即f=kx

⑵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处处相等。

⑶弹力一般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知识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第12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strong>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strong>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

*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年,“文化*”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第13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篇

【第14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 时, 。当 时, ;当 时,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 ,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 ( )直线两点 ,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 与 轴交于点 ,与 轴交于点 ,即 与 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

⑤一般式: (a,b不全为0)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 (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 (a为常数);

(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 (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 ,直线过定点 ;

(?)过两条直线 ,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 为参数),其中直线 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 , 时, ;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 ; 方程组有无数解 与 重合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

(8)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 到直线 的距离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圆心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半径为

当 时,表示一个点; 当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

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设直线 ,圆 圆心 到l的距离为 则有

(2)设直线 ,圆 ,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其中的判别式为 ,则有 ; ;

注:如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 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 表示切点坐标,r表示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 时,两圆内含; 当 时,为同心圆。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 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 s =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平面

①平面的概念: a.描述性说明; 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③ 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在平面 内,记作 ;点 不在平面 内,记作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的直线l上,记作:a∈l; 点a在直线l外,记作a l;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在平面α内,记作l α;直线l不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2)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

应用:检验桌面是否平;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4)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3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5)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 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说明:(1)判定空间直线是异面直线方法: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②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

(2)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中,空间一点o是任取的,而和点o的位置无关。

(3)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 α a∩α=a a∥α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6、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8、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 ,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

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9、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如图, 是单位正方体.以a为原点,分别以od,o ,ob的方向为正方向,

建立三条数轴 。这时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o叫做坐标原点 2)x 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 3)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面。

(2)右手表示法: 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时,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为x轴正方向,食指指向为y轴正向,中指指向则为z轴正向,这样也可以决定三轴间的相位置。

(3)任意点坐标表示: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 来表示,有序实数组 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 (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有关此频道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2)》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则p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考查概率的重要性质,即任何事件的概率取值范围是0≤p(a)≤1.

答案:d.

解析: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从而任何事件的概率在0~1之间,在每次实验中,必然事件一定发生,因此它的频率是1,从而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在每次实验中,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发生,因此它的频率是0.

2.从某班学生中任意找出一人,如果该同学的身高小于160cm的概率为0.2,该同学的身高在[160,175]的概率为0.5,那么该同学的身高超过175cm的概率为( ).

a.0.2 b.0.3 c.0.7 d.0.8

考查目的:考查事件的并(或称事件的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及概率加法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答案:b.

解析:因为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所以该同学的身高超过175cm的概率为1-0.2-0.5=0.3.

3.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 b.至少有1个白球,至多有1个红球

c.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 d.至多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

考查目的: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意义及其区别和联系.

答案:c.

解析:互斥事件:在同一试验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而对立事件是建立在互斥事件的基础上,两个事件中一个不发生,另一个必发生. 用a,b,c,d分别表示2个红球,2个黑球,任取2球,共有6种可能的结果,分别是:ab;ac;ad;bc;bd;cd.选择项 c中恰有1个白球,包括ac;ad;bc;bd,恰有2个白球,包括cd,故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互斥而不对立.

二、填空题

4.从一副混合后的扑克牌(52张,去掉大、小王)中随机抽取1张,事件a为“抽得红桃k”,事件b为“抽得为黑桃”,则概率p(a∪b)的值是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考查目的:考查事件的并(或称事件的和)的概率公式.

答案:.

解析:一副扑克中有1张红桃k,13张黑桃,事件a与事件b为互斥事件,

5.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运动会期间有来自a大学2名大学生和b大学4名大学生共计6名志愿者,现从这6名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人到体操比赛场馆服务,至少有一名a大学志愿者的概率是 .

考查目的:考查交事件(积事件)与事件的并(或称事件的和)的概率公式.

答案:.

解析:(或).

6.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若两队战平的概率是,乙队胜的概率是,则甲队胜的概率是 .

考查目的:考查互为对立事件的概念及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

答案:.

解析:“甲获胜”是“两队战平或乙获胜”的对立事件,∴甲队胜的概率是.

三、解答题

7.某医院派出医生下乡医疗,一天内派出医生人数及其概率如下:

医生人数

1

2

3

4

5人及以上

概 率

0.1

0.16

0.3

0.2

0.2

0.04

求:

⑴派出医生至多2人的概率;

⑵派出医生至少2人的概率.

考查目的:事件的并(或称事件的和)的概率公式的应用.

答案:⑴0.56;⑵0.74.

解析:记事件a为“不派出医生”,事件b为“派出1名医生”,事件c为“派出2名医生”,事件d为“派出3名医生”,事件e为“派出4名医生”,事件f为“派出不少于5名医生”,则事件a、b、c、d、e、f彼此互斥,且p(a)=0.1,p(b)=0.16,p(c)=0.3,p(d)=0.2,p(e)=0.2,p(f)=0.04.

⑴“派出医生至多2人”的概率为:p(a+b+c)=p(a)+p(b)+p(c)=0.1+0.16+0.3=0.56;

⑵“派出医生至少2人”的概率为:p(c+d+e+f)=p(c)+p(d)+p(e)+p(f)=0.3+0.2+0.2+0.04=0.74.

另解:1-p(a+b)=1-0.1-0.16=0.74.

8.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试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

考查目的:考查事件的并(或称事件的和)的概率公式与方程组的简单应用.

答案:,,.

解析:设事件a、b、c、d分别表示“任取一球,得到红球、任取一球,得到黑球、任取一球,得到黄球、任取一球,得到绿球”,则由已知得,,

,,解得p(b)=,p(c)=,p(d)=,故得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分别是,,.

高考数学备考:第一轮复习总体方案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第一轮复习总体方案,希望高三的同学们好好复习,备战高考,成功是属于你们的。

一、全力夯实双基,保证驾轻就熟

目前高考数学试卷,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左右的份量,即使是创新题或能力题也是建立在双基之上,只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巩固双基,才能占领高考阵地。

教材是,把握了教材,也就切中了要害。不仅要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更要关注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要全面把握知识体系,保证:⑴不 掌握不放过。对照《考试说明》,确定考试范围,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每个例题、每个注释、每个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不留 空白和隐患。⑵胸无全书不放过,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把书学得“由厚变薄”。不防从课本的章节目录入手,进行串联, 形成体系。⑶有疑难不放过。为巩固复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对照教材,彻底扫 除障碍。回归教材、吃透课本,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哟。

二、重视错题病例,实时忘羊补牢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许多同学,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见提高,走访了一些同学,普遍觉得困惑他们的是有些错误很顽固,订正过了,评讲过了,还是重蹈覆辙。原因是没有重视错误,或没有诊断出错因,没有收到纠错的效果。

建议:建立错题集,特别是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 翻阅,常常提醒,警钟长鸣,以绝后患。注意收集错题也有个度的问题,对于那些一时粗心的偶然失误,或一时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失误应另作他论。

三、加强毅力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毅力比热情更重要。进入高三,同学们都雄心勃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平步青云。有的同学松弛下来,形成知识或方法上的梗阻。影响情绪和信心。阻碍前进的步伐。训练毅力刻不容缓!

计划明确,并坚决执行,不寻找借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做今天的事,练习也要限时完成,一个小时完成的,决不拖成一个半小时完 成,否则将影响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任何一门学科,只要三天不接触,拿到题目时,将会觉得入手不顺,思维不畅,效率不高且易出错,若5天不训练将会不进而 退。所以,建议各个学科每天都要有所巩固,根据具体情况哪怕份量轻些也行。遇到困难应及时解决,不能积累,否则会打击信心,丧失斗志。

总结第一轮复习总体方案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考数学备考:不等式数列口诀

摘要高三的同学们正在第一轮的复习阶段,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不等式数列口诀,供大家参考,大家要好好复习哦。

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总结不等式数列口诀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高中理科数学主要失分细节

对于理科学生而言,数学一般是强项,但越是强项的科目也就越容易大意。那么,根据理科生的实际特点

,高考数学应该怎复习呢?下面来听一听老师的建议吧!

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都应该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尤其是计算能力的培养。

回想这几年的高考情况,以下是考生容易失分的三个方面。

第二,审题不仔细。不少考生审题时,只看到了部分条件,例如f(x)≤0,有的学生就会当成f(x)<0,这

样一来,全部错误。从往年的情况看,有的考生因为粗心丢掉了10多分。

第一,步骤不完整。从这几年看,高考答案的步骤非常详细,而有些考生虽然会做,最后的结果也对,但

是缺少中间步骤,这样很容易失分。

第三,答题时间安排不合理。数学选择题做题时间一般是2分钟,曾有一位女生,学习成绩非常好,考试

中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耽误了15分钟,题是做出来了,可当她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开始做解答题时,慌了,结

果考得一塌糊涂。

复习中,学生要提炼高考热点,查漏补缺,针对易错的地方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解决中低档题目的方法

。在此,提醒考生,千万别排斥高频率的模拟测试,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答题的节奏、技巧,稳定心理状态,提

高动手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提醒考生,考试中一定要规范答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先放一放,此外就是一定要

南昌市高中新课程训练题(不等式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c )

a.? b. c. d.

2.集合、,若是的充分条件,则b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 )

a. b. c. d.

3.不等式( )

a.(0,2) b.(2,+∞) c. d.

4.设,函数则使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若2-m与|m|-3异号,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 m>3 b.-3<3 高中化学 c.2<3 d.-3<2 m=''>3

6.设是函数的反函数,则使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7.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空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设f(x)= 则不等式f(x)>2的解集为 ( )

a.(1,2)(3,+∞) b.(,+∞)

c.(1,2) ( ,+∞) d.(1,2)

9.a,b,u都是正实数,且a,b满足,则使得a+b≥u恒成立的u的取值范围是( )

a.(0,16) b.(0,12) c.(0,10) d.(0,8)

10.设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如:[]=3,[—1.2]=-2,[0.5]=0,则使( )

a. b. c. d.

11.关于x的不等式x|x-a|≥2a2(a( )

a. b. c. d.r

12.在r上定义运算,若不等式成立,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400吨,每次都购买吨,运费为4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 _________吨.

14.若不等式 的解集为,则a+b= 。

15.对a,br,记max|a,b|=函数f(x)=max||x+1|,|x-2||(xr)的最小值是 .

16.关于,则实数k的值等于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条件p:|5x-1|>a和条件,请选取适当的实数a的值,分别利用所给的两个条件作为a、b构造命题:“若a则b”,并使得构造的原命题为真命题,而其逆命题为假命题.则这样的一个原命题可以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这一命题是符合要求的命题.

18.解关于的不等式

19.已知函数有两个实根为

(1)求函数;

(2)设

20.已知函数的图象与x、y轴分别相交于点a、b、(1)求;

(2)当

21.已知:在上是减函数,解关于的不等式:

22.已知函数为奇函数,,且不等式的解集是。

(1)求的值;

(2)是否存在实数使不等式对一切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 d c ad,a c c a c ,b c

二、填空题

13.20 14.-2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已知条件即,或,∴,或,

已知条件即,∴,或;

令,则即,或,此时必有成立,反之不然.

故可以选取的一个实数是,a为,b为,对应的命题是若则,

由以上过程可知这一命题的原命题为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为假命题.

18.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①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②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③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④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⑤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⑥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9.解:(1)

1

2

3

20.

21. 解:由得

不等式的解集为

22.解:(1)是奇函数对定义域内一切都成立b=0,从而。又,再由,得或,所以。

此时,在上是增函数,注意到,则必有,即,所以,综上:;

(2)由(1),,它在上均为增函数,而所以的值域为,符合题设的实数应满足,即,故符合题设的实数不存在。

【第15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很多高中生感觉化学很难,其实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化学一点也不难哦。以下由整理了人教版必修1化学第四章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第16篇】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指数函数 ( 且 ),其中 是自变量, 叫做底数,定义域是r

2、若 ,则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

其中, 叫做对数的底数, 叫做对数的真数。

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公式:

3、对数的性质

(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 中 ;

(2)1的对数等于0,即 ;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

4、常用对数 :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

自然对数 :以e(e=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为:

5、对数恒等式:

6、对数的运算性质(a>0,a≠1,m>0,n>0)

(1) ; (2) ;

(3) (注意公式的逆用)

7、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① 或 ; ② .

8、对数函数 ( ,且 ):其中, 是自变量, 叫做底数,定义域是

图像

性质定义域:(0, ∞)

值域:r

过定点(1,0)

增函数减函数

取值范围0<1时,y<0

x>1时,y>00<1时,y>0

x>1时,y<0

9、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它们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10、幂函数 ( ),其中 是自变量。要求掌握 这五种情况(如下图)

11、幂函数 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ⅰ)所有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ⅱ)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

(ⅲ)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