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教室里的风景—远离主体性神话

栏目: 读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2.92W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教室里的风景—远离主体性神话

教室里的风景—远离主体性神话

以往工作岗位没有在小学时,总是听身边的小学老师朋友常常“控诉”这群吵吵闹闹的孩子们,教室里的特征是“闹哄哄”,抢着发言,这两年的工作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而奇怪的是,同样一群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时,却变得“静悄悄”,拒绝发言,《静悄悄的革命》的作者佐藤学先生也发现了日本的教室也存在这一现象。佐藤学先生把这一现象归结于主体性“神话”。

《国家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研究和实践也在全国各地的课堂上开花结果,强调学生“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等,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有时候感觉这样的学生主体性是不是太过于理想化,有时候听优秀的公开课,看到别人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如火如荼,如此成功,总会在心中怀疑自己,到底是我的水平无法给学生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还是我的孩子们跟其他人的有差距?佐藤学先生在此书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而我们现在的主体性学习都只针对上述四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

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佐藤学先生的话让我深感惭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是认真思考后的结果,鼓励学生发言的小红花,小贴纸是每节课必备的物品,都是想把课堂塑造成每位同学踊跃发言的课堂的证据,因为在我们的心中,踊跃发言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更要追求这一点。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佐藤学先生给出了“润泽的教室”的概念,它是“主体性”神话的对立面。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是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

这样的教室读起来就让人舒服,学生不必为无法给出小组合作的意见而感到无地自容,老师也不必为学生的暂时学不会而感到暴跳如雷,一切都是那么的安心、滋润,这是多少老师的憧憬。要实现这一憧憬,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其实却是一条捷径。这与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探讨的是一样的,心平气和,润泽安心,应该从老师的耐心倾听开始。落实到学生身上,可以采用服装裁剪式教学,交响乐团式教学。

纵观历史,凡是改革定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之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名教师,深处教育改革中的一员,应该按照佐藤学先生提倡的“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加强交流与反思,提升自己,为改革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