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多篇】

栏目: 观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2.83W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多篇】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一

平时很少追剧,但是最近这个剧太热了,按耐不住好奇心熬夜追完了。

我觉得这个剧受到热捧的原因有几点:

(1)故事背景有情怀,这部剧的背景上山下乡、文革、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等,这是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记忆。跨越不同年龄阶段,让更多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

(2)独特,现在很多科幻大片、商业大片、战争大片、青春偶像剧等等,都是一些不接地气的内容。这样的背景下,这部剧显得格外的清新脱俗,就像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来了一道凉拌黄瓜,感觉格外爽口。

(3)剧本真实,现在很多剧都追逐着美化,这部剧讲述着一些小人物的人生,展现了真实的生活状态,各种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各种意外的无奈,以及为了平平凡凡的生计平平凡凡的努力着。

(4)制作精致,演员阵容强大,演技助力加分,角色刻画深入;服化道具严谨;画质也很美,有电影的质感。

我对人物的一些欣赏:

每个人物的个性都非常鲜明,每个人都有瑕疵,人物很鲜活。

(1)周秉坤:现实生活,老婆孩子炕头热

生活上,为朋友的两肋插刀,几个朋友的美好友谊让人羡慕和佩服;朋友间的悲欢离合,也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起伏不定;好朋友被当面枪毙,担负起了照顾朋友未婚妻的责任,并且也尽心尽力的承担起了抚养妻子的儿子,妹妹哥哥追逐着自己大学梦,他担起养育妹妹女儿和赡养父母的重任。

事业上,从木材厂工人、酱油厂工人,到饭店、书社领导;努力后一家人好不容易住上了好房子,眼看着苦日子要熬到头了,意外又让他们被迫搬回破旧老房子;祸不单行,养育了十几年的儿子要被抢走,最后又沦落到了吃牢饭。

为了生计,一把年纪经过一翻艰难的挣扎后,又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平平凡凡的生活着平平凡凡的努力着。

这些故事情节里,每个观众在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看到了自己生活的一些影子,无形中产生了一些共鸣。有句话:生活无常,大肠套小肠。

(2)周秉义: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体

周秉义读书的专业就是哲学,我觉得这是一个他命运的伏笔。

首先,他和冬梅的婚姻,这是明显的门不当户不对,自己又做了一个倒插门女婿,而且冬梅不能够生育了,在丈母娘和老丈人家可以说委曲求全,各种小心翼翼。而且他的仕途发展也的确受到了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助力。在世俗观念里他是一个有些卑微的男人。

其次,他又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几十年的官场历程,这个人做出了非常多的成绩,身上又充满着为国为民的大义。

在他身上也看到了一句话:自古忠孝两难全。他对于父母、妻子、亲人都缺少了关照,但是他于国于民是问心无愧的。

(3)周荣:理想主义者

独自一人去贵州,跟冯化成结婚,而且在一个山洞里建起了教室,给山区的孩子传授知识。恢复高考后,又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教授。

这姑娘有想法、有胆识、有能力,但女儿让弟弟养了十几年,父母也不怎么关照,都甩给了弟弟。妥妥的一枚不接地气的理想主义者。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世间》热播之后,其中蕴含的“恩”与“情”固然引发了观众的思考,父母该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也同样令人感触良多!

勾勒时代,细节多是举重若轻的。多数时候,父亲周志刚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前期老工人的戏份不算多,但前后呼应的戏剧“扣子”丰满了父亲的形象。他极重道义,终于跋山涉水探望女儿,见女婿第一面便明确,周家祖训做人要懂报恩。一个“恩”字后来成了他接受“寡妇”郑娟成为周家一分子的驱动,因他瞧见了与美丽容颜不相符的布满茧子的手,瞧见了干干净净、脸色红润全然不似昏迷两年的老伴。一家之主的他明事理,既没在郝冬梅家“落难”时劝长子分手,也能在时移世易后常常体谅儿媳的难;可他偶尔又不那么通情,带儿女三对夫妻串门拜年,跟邻里乡亲念叨周家走出两名北大学子的荣光,却忽视了为周全哥哥姐姐岁月静好、替全家扛过艰难光景的小儿子夫妻。

每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是不一样的,作为周家长子的周秉义,应该算是周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在他这一代完成了光宗耀祖的任务,头顶着国家的公职干部、省长的女婿、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的头衔,只是再辉煌的人生也不能十全十美。周蓉骨子里非常追求浪漫自由的人,任性果敢,有自己的理想,有着比较先锋的女性意识,而且特立独行。周蓉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要有信仰!在周蓉的世界观里,爱情至上,一个女人只有拥有爱情才有活下去的快乐!再看周秉昆,周家老三周秉昆,是家的守望者周家小疙瘩将所有的温暖都放在对家的守护上,坚守平凡的幸福是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体现出中国人历尽时空而不变的对“家”的信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为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生活着,人只要抱定积极进取的精神,坚持永不言败的信念,才能持续的奋斗下去,要敢于接受挑战,不畏惧困难,才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们会有收获,也会经历挫折和苦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个人,必定要经历风雨,苦过、甜过、品过、笑过,才是真正的《人世间》。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三

看第四集临终关怀就想起黑镜某一季中某一集,要是以后科技发展到人死后可以选择性地将人生前美好的意识储存到云端的大数据里,让人的意识永久驻留在那段时光里,何尝不是灵魂永生,要是科技进步到那种阶段,直面死亡或许再不是一件让亲人感到哀恸的事。

黑镜除了是一部黑科技英剧外,也是一部逻辑性很强的道德伦理剧,每集看完剧终让人感到内心微微打颤,唏嘘科技进步不见得是件好事。

我在想,按现在前沿科技的发展速度,如果我活得足够久,应该能看到这种技术的诞生。

《人间世》是一部优秀的记录片,它平实地记录了平凡人史诗般的命运。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人间世》。

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感触很深,它讲述了一个叫蔡炫安的小男孩不幸得了肿瘤,成了一位骨肿瘤患者,这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很深的打击。他不能上学,他不能和朋友们一起玩耍,更不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在他刚接受治疗时,他十分反抗,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可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他变得乐观了。一次,医院里开迎新会,他刚刚做完手术,不能剧烈运动,他却执意要参加,可见他是多么向往美好的生活啊!

病魔是无情的,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在2020年5月1日悄然无声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痛苦的700多天里,他的母亲为他拍摄了许多照片、视频,就为了希望以后还能听听儿子的声音。直到他病入膏肓时,还想着以后长大了要照顾母亲,虽然这已经不可能实现了。我沉思了:世界上那么多人在和疾病抗争,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有时,我们可能真的无法和死神抗争,但心中的希望之灯不能熄灭。虽然肉体是脆弱的,但心灵是坚强的!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五

由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央一套黄金档热播。电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原著书本的热卖,这部时间跨度50年115万字的力作,记录了当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史,纪实的社会背景,丰满的人物情感,曲折的故事情节,引起了无数人的收看和追捧。

《人世间》以北方省会城市平民家庭周氏三兄妹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展现不同社会层面的生存状态,体现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集,塑造了周秉昆、周秉义、周蓉、郑娟、蔡晓光等性格迥异、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人物群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旧貌新颜。

《人世间》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许是庸俗,但在工友们眼中的是个大哥。他的真诚忠义,工人骨子里的刚正不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像极了我的父辈们,他们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为邻里朋友时刻操心,活在人世间,就该相互给予温暖。如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人总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你我皆凡人,世间终日忙,半刻难清闲。人只要抱定积极进取的精神,坚持永不言败的信念,才能持续的奋斗下去。看完这本书我对秉昆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无论是面对何种困难还是家人的不理解从没有埋怨过,工作的不顺他没有抱怨,仍坚持理想依然为之奋斗。曾经的我是迷茫过,而现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战,不会畏惧任何困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们会有收获,也会经历挫折和苦难,大家相互激励,不忘初心方得终始,每一个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经历风兩。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甜过,爱过,恨过,哭过,苦过,才是《人世间》。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六

对于生命来说,死亡是冰冷而永恒的,在死亡面前,一切价值都显得那么脆弱。如果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何须认真地活着?我们又何须为爱、为真诚而坚持?如果结局一样,我们曾经执着的一切还有价值吗?我们曾有的那些迷恋、那些陶醉、那些炽热,岂不都是镜花水月?

正是因为死亡对价值的巨大解构作用,所以古往今来,一切文明都在全力遮蔽死亡,我们半信半疑地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在等待我们,死亡不过是一次再生,然而,当现实无数次戳破谎言后,现代人只好将死亡藏匿起来——通过医院、殡葬机构、公墓等,将死亡的影响最小化。于是,死亡成了“偶然”事件,成了一次意外,成了日常话语中的禁忌,其结果是:绝大多数现代人只能从至亲的死亡中,获得对死亡的体验。

死亡成了陌生人,这世界便完美了,一切都有理由,一切都能把握。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没有偶然,偶然的背后必然有某人的疏忽,必然是问责不到位的结果。

《人间世》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因为它将死亡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许多人第一次发现:死亡是没有理由的,残酷乃是生活的底色。

是的,交通堵塞会让来之不易的、捐献的心脏彻底废掉;因为疏忽,一个健壮的年轻人突然倒下;为了再当一次妈妈,貌似成熟的人工授精技术竟给人以如此多的苦痛……《人间世》告诉我们:医学原来不是万能的,在冰冷的事实面前,大夫与患者其实都是可怜人。

《人间世》传达出一种普遍主义的情怀:我们都是人,我们都在经历命运的折磨,请不要因为无知和骄傲,在彼此抱怨的渊薮中沉迷。

爱是不永久的,当你拥有时,就要想到失去时的苦痛;生命是不坚牢的,当你沉浸其中时,就要想到一切终会结束;幸福是不可靠的,当你拥抱它时,要想到它的虚伪;科学是有局限的,你从中受益了多少,它就会还给你多少失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间世》补足了我们教育、文化中的短板,当世风日渐滑向奢靡、享乐时,它及时地告诉我们此岸的虚无,与《舌尖上的中国》对口腹之欲的慢动作、诗意的描写相比,《人间世》是沉重的,因而也是真实的。

透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只会遗憾,遗憾于还有这么多好东西未吃到,而透过《人间世》,人们却能沉痛,沉痛于我们曾钟爱的一切竟是如此虚幻,由此更深入地去思考:既然生命是脆弱的,我该怎样度过今生?

虽然未达成批判现实的真实,却触摸到了生命哲学的真实,所以《人间世》仍然是真实的,这份真实感动了亿万观众。

然而,生命哲学的真实是书斋中建构出来的真实,远远达不到具体人生的生动与鲜活,在缺乏生命哲学教育的氛围下,《人间世》具有先进性,填补了一些空白,但随着社会跨越这一阶段,《人间世》就会因其与现实的隔阂而失去其价值,毕竟它展现的是编辑加工后的真实,它并不是一个时代的证言。

一旦把生命哲学推向极致,难免会滑向僵化、呆板,甚至走向反对人。比如《人间世》中,对患者搏动的心脏的刻意展示,对人体脏器的直接呈现,都有用感官刺激来加强“生命脆弱”主题的意味,可这种血腥的手法是否合适?在一个更重视权利的社会中,如此拍摄,真的妥当吗?为了陈述敬畏生命这一宏大主题,不惜剥夺个体尊严,这显示出《人间世》的制作者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而这样的纪录片能获得如此多的点赞,更显示出我们整个大环境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七

看过很多别人和自己家庭的经历,最近几年我都在问自己,人到底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呢?

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着生活、家庭、情感、欲望、疾病、老去等等。

我自己的感悟是,人每时每刻都不知道下一秒自己经历着什么,可能下一秒我们会倒下,我们可能会因为星空外某一个星球的衰老爆炸所发出的射线导致全球的人类全军覆没,或者小行星的袭击全人类再一次经历着恐龙灭绝同样的经历,等等等。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有一死,从生到死,基本每个人都是短短的几十年的光阴,真的很短的光阴。

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把这些光阴放在一些无谓的执念上,并且有问过自己这些执念自己真的有很深的在乎吗?既然都有一死,为何我们不能活得尽可能在每个时光都简单开心快乐点呢?

我想起纪录片里面一个30出头的大学老师,身患癌症,在积极配合去治疗。视频里面有这个老师在健康的时候的教学视频《幸福的方法》,她跟学生说,如果想让你的灵魂不被纷繁复杂的情绪所困扰,是让美德占据你的灵魂。

我经常看着身边的人与事,某一些家庭因为彩礼的问题一拍两散,因为治疗费用的问题你会突然看清人心,因为某些情感大师说的不送口红、不哄你的就是不爱你,而跟你的另一半有很大怨言。

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是什么让大家在短短的几十年生命中有着不同的执念,哪些真的是我们所真正在意的,而这些所谓的执念,在我们逝去的瞬间会不会而后悔。

我们所浪费的一些光阴和执念,你吃饱喝暖还在执着于你爱人为什么不送你口红哄你时,为什么不哄你时,这个地球上很多人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人连基本的作为人的权利都没有。看印度、非洲等等,先不要说田园女权这种畸形离谱的意识,这些地区的妇女连基本的做人权利都没有。

不要说国外,就单单国内,很多落后地区女士连在生理期基本的干净安全的卫生巾都很难保障。

很多人此刻在接受着生死离别,如果我们此刻健健康康,为何不简单点对自己和别人呢。

生命就像开花,有的花期很短,有的花期较长。但是最后都会从绽放到凋零。我迄今为止,当然希望有灵魂等等是真的,但我还是认为这个宇宙很大,我们很幸运成为一个生命,并且很幸运成为地球上不同于恐龙等,我们是有思想的一种生命。

人来这世界走一走,我自己认为简单地开心活着就够了,用心感受这个世界。我不去想有没有下辈子,有没有灵魂等等,我都不在乎,最后化成这个宇宙的一颗尘又如何呢。

在此感谢每一位无偿献血、无偿捐献器官的人士,是你们在无形中为很多的生命提供帮助。

同时也向各位烈士致敬!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八

是的,这个是很多田园女权自媒体经常拿来抨击社会、误导女性的一个手段。

但是这句话是纪录片里面一个医生说出来的,原因是这个医院接纳了很多全国各地聚集于此的各位准妈妈们,她们的身体非常不适合生孩子,有很大的生产风险威胁生命,但是医生不能直接打掉这些孩子,因为这些准妈妈是大多数出自的内心非常渴望有一个孩子,她们有选择把这个孩子生下来的权利。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准妈妈,自身有心脏问题,如果要生孩子,在生产的时候很大的风险会死亡。

让部分田园女权很失望的是,全家上下,公公婆婆爸爸妈妈老公妹妹全部反对这个准妈妈生孩子,但是这个妈妈还是知道风险并冒着风险想生一个孩子。

另一个准妈妈是烈士家庭,唯一的孩子是消防战士,在一次火灾任务中,为国家为人民壮烈牺牲,英雄的背后是这个家庭的破碎,准妈妈面对空落落的家,希望再生一个孩子来让这个家庭有个寄托,但是这个准妈妈年龄较高,生育孩子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很遗憾,心脏有问题的准妈妈在生产的时候很顺利,孩子在28周的时候,剖腹产,并且在手术台这第一关完美度过,但是在术后的icu上,由于心脏等问题,还是没能撑过来。甚至亲身没有看到一眼孩子就离去。

而另一位烈士妈妈在高龄的生育风险面前撑过来了。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九

《人世间》周秉义为了检举那个玩弄女知青的戴主任,那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丢掉了被保送上大学的`机会。

而郝冬梅更是把已经有希望的大学名额,让给了那个十指纤纤学钢琴的陶俊书。要不是郝冬梅的谦让,陶俊书受到感动,主动揭发戴主任的丑行,这个祸害女知青的干部恐怕还难得拿下。所以说周秉义,郝冬梅是很高境界的一对情侣。也正是这样的人比较少,才更显得他们的高境界。

当年的知青,离开农村的出路,一是招工,二是推荐保送读书。下放的第二年就有数量可观的工人子弟招工进厂,但到第二年第三年就陆续减少了。一般都不是大批量的,招工单位也是商业部门,农村工作人员,也有个别的事业编制。然后从1973年开始最热的就是被保送读书了。

真是各显神通,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但僧多粥少,能够被保送的人数少之又少,这其中还有很多农村回乡青年。像郝冬梅这样的主动把名额给别人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极少。

没有资格被保送读书的,那就只能坐等招工名额了。招工,保送人员,最初的推荐直接下到生产队,就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郝冬梅的保送读大学不就是生产队推荐的吗?这些队长们让知青可不敢得罪,不仅不敢得罪,那还得巴结呀。

还有一关设卡的就是公社,生产队推荐后都要集中到公社审核审批。于是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就想方设法给生产队干部,公社干部送礼。好像还记得我们公社书记得病做手术,都被知青接到局医院做的(那时候我已经招工出来了)。当年我的招工就被他卡过,不过倒不是因为送礼,而是想留住我。

可以想象,得有多少人趋之若鹜啊!不过这招灵,还真有人获得招工,保送的机会。没本事送礼的有些知青就跟家里闹别扭,埋怨父母太穷,拿不出钱,或者有些比较迂腐的父母,根部不能接受这种行为而不提供条件。

周秉义,郝冬梅,要不是恢复高考,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学。当然后来郝冬梅父亲平反复职,她更有机会读大学。推荐保送读大学,有的确实有基础,也读过初中高中。不少农村青年被推荐保送,就不一定都具备初高中基础学历了。

像周秉义这样的得罪了上司的,除非再遇到一个比他还正直的上司,也还是会有保送机会。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学子,才更加被人“接受”为高等学府学子。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篇十

人世间这部剧有太多的了泪点,总是能击中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郑娟外表是那么柔软,可是却用自已的善良感化了周家人对她的偏见,她柔弱、自卑、渺小,她让我又敬佩又心疼,她内心是坚定的,平凡的生活磨练的她的意志,在她身上有一种韧性,有一颗坚韧向上的心。而她与秉坤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相互救赎……这也许是爱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她们都为彼此考虑,不卑不亢,真诚善良,也许没有像秉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可是他们却在自已的小世界实现了自已的价值,他们的存在,让小世界发散了自已的光,也许我们都羡慕秉义那样的人生,可是我们大部分没有秉坤做的好……

自已最想成为的人是周老太太,她的睿智,她对人情世故的剖析,她的只言片语却可以一击即中,这样的女人既智慧又霸气,对内他可以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对外她是丈夫的得力助手,美貌与智慧并存……是每个女性都想成为的人

而自已不喜欢周荣那样子的人,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以自我为中心,情商低,任性,不愿考虑他人感受,可是自已讨厌这样的人,可能也是因为自已身上也或多或少有那样的缺点,人骨子里讨厌自私自利的人,可是每个人都是都在心里有一寸土地是留给自私这样的种子的,周荣像是一面镜子,看看镜中的自已,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