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多篇

栏目: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发布于: / 人气:2W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多篇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篇1

敬业,不是说说而已,弹指一算,人才资源部的工作已经开展近四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深刻的领悟到了许多与人相处的道理和在工作中应当做到的一些职责。这次学院举行了一次关于“敬业爱岗”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我觉得这次活动举行的意义很大,因为他可以提醒每一位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当怎样去要求自己,怎样把自己的工作较好的按期完成。对于敬业,我觉得它不是说说而已。

对,敬业,它不是说说而已。他更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的体现,也是一种职业精神的反应。

什么是敬业?敬业就是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加入学生会是因为我喜欢积极向上的生活着,我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部门,也深深地喜欢做部门的所有的工作,我想有这份喜欢在,在工作中收获到的一定是较好的成绩和快乐。这样,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敬业吧,敬业用简简单单、认认真真,本本分分去诠释就是最形象的形容。在学校学生会的工作,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的第一份职业,我们认真的完成部门的工作这就是敬业,比如:学习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香园文化气息就是敬业;卫生部为学生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就是敬业;纪检部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就是敬业;人才资源部考核学生会部门工作职责和执行力,打造团结、友好的精英学生干部团队,就是敬业;进入学生会是我们的选择,热爱我们所选择的,把我们选择的努力去做好,这就是敬业。所以,我说敬业就是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

怎样做才是敬业呢?敬业是一种态度,是我们认真、用心地工作的体现,是我们珍惜工作,善待工作岗位的体现。就像这次院学生会所有部门要举行关于“敬业爱岗”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有很多的部门都很认真的对待,很认真的进行活动,让部门所有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讲解这次活动带给自己的感触和收获,可以说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活动的目的也达到了,这就是你很认真的在对待自己的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部门多活动敷衍了事,我想这样的活动你都可以这样敷衍了事,真的是太对部门的成员不负责任了。活动的举办所呈现出的效果我想是对各自部门是否敬业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说,敬业是一种态度的体现。态度决定高度,要想把自己放在较高的位置就要以端正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事。在我的概念里,敬业需要用两个字去诠释,那就是——用心。目前我们只有用心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称得上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刚进院人才资源部的时候就听到这样一句话:“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开始时对这句话理解的不是很透彻,现在想想何尝不是一种敬业呢?“最初的心”——刚开始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激情去做永远的事,自始至终都坚持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此下来,谁又能说你没有做到敬业呢!

另外,我们要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不是说说而已。现在在学校学生会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是一次较好的锻炼,对工作认真细心、踏实的、创新,为自己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一方面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易于受到提拔和赏识,以后进入社会工作老板和领导都喜欢工作认真、踏实的人,可以放心把工作交给你。所以,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会让你一生受益。

选择我们热爱的工作,并充满激情和信心的做好,这就是敬业。敬业,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去做、去完成··因为,只有行动才决定结果!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篇2

昨天晚上,情不自禁一口气看完六集纪录片《吕玉兰》并吕玉兰的《十个为什么》。

我必须实事求是、毫不羞耻、不怕取笑地承认:在看到顽石老师的文章《别看那部荒诞剧了,看这个!》及里面介绍的一部篇幅并不算长的纪录片——是纪录片,不是某杜撰、戏说、滑稽、荒谬、反动、阴险、懒婆娘裹脚一样瞎xx扯淡“高大全”的毒草剧一类——《吕玉兰》之前,我对“吕玉兰”这个名字竟然一无所知!

究其原因,一方面当然是自己不学无术、孤陋寡闻;另一方面,我作为一个普通80后公民,此前十六年的校园生涯外加六年多职场生涯所接触过的所有资料中,没有任何资料提及有关“吕玉兰”三个字的只言片语。

排除个体认知局限不论,后一方面是什么情况,假定你不懂、我也不懂,可是想必很多人都懂的、或者已经懂了。

纪录片《吕玉兰》,从开篇到结尾所讲述吕玉兰的历程,从时代背景到其中个体觉悟、成长的历程,最大的感觉就是跟活在特色里的我们熟悉到视而不见的一些东西唱对台戏,并从精神上、逻辑上、理论上(实践力量上未敢妄下断语)轻轻一唱就将对方唱得滚下台去,踩上无数脚......

唯一的不足是,该片目前仅仅在cctv7播出,而不是cctv全面或大范围播出。尽管如此,在各路牛鬼蛇神胡蹦乱跳,帝修反卷土重来,貌似乾坤欲转、正邪对决的形势下,这样真真实实宣传社会主义公有制,宣传农业集体化组织化的优越性,全息式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时代下先进典型的片子能够在cctv播出,无论如何是令真正的共产党员和真正信仰共产主义、怀念毛主席的人民大众为之高兴的事情。

看完纪录片,又迫不及待地找到吕玉兰的《十个为什么》,读来有如隔世知音,大叹相见恨晚。

与此同时,我又必须实事求是、毫不羞耻、不怕取笑地承认“历史总是进步的”之类的话在我身上的反证。看看毛泽东时代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十六岁的半大姑娘的觉悟,再看看时隔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作为特色时代一份子的有大学文化程度、已快成“大叔”的自己的觉悟,我何止无地自容,简直无地自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什么样的大环境、大气候,便孕育催生什么样的现实事物。

不管什么人用何其高超的手段转移人民大众对大环境、大气候的注意,并试图将人民大众的视线钉死在个体的鸡毛蒜皮之上,都无法最终否认特色时期孕育催生各具特色;而旷古绝今的毛泽东时代,孕育催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浇灌下的一个个数不胜数的先进典型——吕玉兰便是其中一个。

吕玉兰在《十个为什么》里,回答了自己对待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的问题、终身大事问题、被反对与被支持孰好孰坏的问题、共产党的干部是亏是赢的问题、在矛盾面前是退避是斗争的问题、得罪人与不得罪人的问题、团结同志问题、领导方式问题、人情关系问题、思想政治问题,十个问题,通篇贯穿其中的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阶级立场和阶级分析方法。

在阶级立场和阶级分析方法之下,没有所谓绝对公理或绝对理性。“人不学,不如物”这句古话对不对,实在跟学历、跟智商、跟时代没太大关系,但一定首先跟阶级立场有直接关系。

就当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有概念——四风问题来说,四风问题,根本上是路线问题。路线问题解决,人民大众的共同信仰问题解决,一切自然解决。四风是表现、是现象。既然那么多人有共同的表现,构成一个铺天盖地的现象,可见有共同的病根。这个病根不除掉、不扭转,四风是扫不完的,扫了一定还会再跑回来。

病根不除之日,你甚至不能真改,你真改了的话,在那些没真改的人看来,你反倒就成了病人,成为被治疗的对象,因为病根之下,我们今天的很多价值观念已经被对调、被颠倒、被消遣、被模糊,甚至好像需要一起到幼稚园去“补课”......

面对如此诡异现象,把吕玉兰所处的毛泽东时代与我们现实所处的后来的时代作深刻对照,可以得出结论:毛泽东思想,唯有毛泽东思想,才是扫除四风根源的利器!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篇3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__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篇4

11月22号,我们一中的全体高一教师都放弃了休息,去红星大剧院观看由教育部组织的话剧《永远的雪梅》。

来到常州工作已有两个多月,刚来的时候就常常听别人说起常州出了个好教师——殷雪梅,之前并不清楚她到底做了些什么事让那么多人记她记得如此清晰,爱她爱得如此深刻,也没有空闲的时间来了解她的生平事迹,然而,这次观看殷雪梅话剧给了我很好的了解她并且学习她的机会。

可以说,我是心潮澎湃的看完这部话剧的,从电影院回来,我不住的回想起话剧中的一个个感人的镜头,眼前不断浮现出这位形象平凡然而又那么可亲可敬的女子:脸上没有丝毫娇柔做作的笑,有的只是面对学子深情的目光,永远都是那么可亲可敬。我不禁泪流满面,面对电脑,觉得我每打一个字都沉甸甸的。为这样一个好教师写些悼念文字着实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这个好老师将会是我们人民心中很难抹去的形象,我们会永远记住她,学生们也永远忘不了这么一个为他们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园丁,发自心灵深处的悼念将是永远的,学习她的精神和品质是永远不能停止的。

回忆一下话剧的感人内容吧:

殷雪梅老师从教已经30多年,一直担任小学教师的她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象慈母一般的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待他们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越了关爱自己的儿子。

每年秋季入学总有几名智力比较低的小孩,别的教师都不愿意接受,而殷老师愉快的接纳了他们,并且予以他们更多的关心,其中有一名叫陆俊的学生,开学初他竟然拿起一块石头扔向殷老师,就是对于这样的孩子,殷老师反而予以了他更多的关怀,本来有许多生活坏习惯的陆俊在殷老师的“调教”下,几个月后他就象变了一个人一样。

“殷老师说话最算数了!”班长回忆道:有次,原先准备的班级游园活动因下雨被取消了,她当即向同学们做出郑重的道歉。后来,她想方设法排出时间,为大家弥补上了一次游园活动。在殷老师看来,做游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很多问题可以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解决。她经常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去寻找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城南小学校长蒋英平用赞赏的语气告诉我们,寓教于乐、将教学巧妙融于生活,是殷老师的拿手好戏。她经常把学生带到实际场景中去,启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对知识的感悟,把枯燥的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而这种方法却是很多老师难以做到的,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何小强同学的父亲早逝,母亲又下岗了,家庭条件极其艰苦,殷老师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也不宽裕,慷慨伸出援手,当别人问及他儿子他母亲每天的生活费是多少的时候,儿子回答不上,而当儿子得知他母亲每天只用一元钱时,儿子愣住了,他只知道母亲平时不舍得买衣服,可是当有学生家庭经济有困难时,她都会义不容辞倾囊相助。

“老师给学生多少爱,学生都会记在心上。”一位学生在作文里是这样写到。和殷老师同一办公室的周涛老师最忘不了的一幕是:疲劳的殷老师中午趴在办公桌上午休,一位同学蹑手蹑脚地跑到老师身旁,把自己的衣服盖在老师身上,紧接着,两件、三件、四件……熟睡的老师身上盖满了花花绿绿的小衣服。

雪梅!我能想象出您是如何日日月月年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辛劳在教坛;我想象得出一群小学生是如何依偎在您身边聆听教诲的感人场面。您为孩子们献出了为师的仁爱和才智,学生也会永远记住他们可亲又可敬的殷老师的!

您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妻子和母亲,您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也许您的丈甚至连您自己都讲不清楚!这就是爱!这才是一个真正懂得付出爱而不求回报的好人。

写到这里,心情又一次低落了,又一个好教师离我们而去了。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记起一名哲人说过的话:“没有先进科学的国家和民族是衰弱的,将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然而没有优秀民族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就会空虚,会异化,就会不打自垮。”雪梅,您短促而亮丽的人生,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一抹亮色。您以鲜血、生命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您牺牲时那瞬间的伟大告知了人们:您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对创建和谐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我们的教育队伍里,若是有了若干个象您这样的英雄,那么,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优秀民族!

我们,作为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新教师,要学习殷老师爱学生的优良品质,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雪梅,我们永远记得你!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篇5

孟泰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牢记宗旨、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孟泰同志作为几十年如一日,处处保持工人阶级本色,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自觉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义务。30年来,他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立足本职工作,默默奉献社会,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事迹感人至深,其品质优良可贵,其精神崇高伟大。

孟泰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不愧为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作为基层支部书记,我深刻感受到,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愧时代和组织的重托,无愧群众的信任,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一流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担任村支部书记10多年来,我带领村两委班子,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全力投入到发展村办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实践之中,最终发展了经济,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1995年腊月二十一,正值大雪封山,村订工厂设备到了交货期,在联系了多家运输公司并承诺支付双倍运费无果后,我亲自驾车,带领支部副书记耿守星冒着生命危险,翻越太行山,行车24小时,将设备安全运回。由于我的示范带动,全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先后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被评为“全国十大经济人物”、“全国劳动模范”。

在孟泰同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道德品质;集中反映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品格;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引领力量。可以说,孟泰同志用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道德实践和不胜枚举的感人事迹,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真实、生动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如何承诺和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宗旨和道德先进性,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孟泰同志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一种朴素而深厚的社会道义感。社会道义和公民责任首先落实在每一个公民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是承担公民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孟泰同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忠于职守,从不计较工作岗位的高低和工作条件的好坏,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且总是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不计享受,把自己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看作是为党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心力的机会,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作职责。面对工作岗位的变化,他总能顾全大局,甚至不分分内分外,心里始终装着集体、社会和国家,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公德大义。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孟泰同志的一言一行给我们反复诠释了中华民族纯洁而又高尚的传统美德。“忠孝仁义”,“修齐治平”是传统儒家道德伦理的基本精神。孟泰同志不仅以他的善良仁爱全心竭力地践行着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伦理,而且以他淳朴善良止于至善的实践努力,赋予这些传统美德崭新而深厚的时代内涵。他总是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却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关爱社会弱者。他收入不丰,却长期节衣缩食倾囊资助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上学,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他绝不富有,他的家甚至可以说还比较贫困,但他却总是把别人的艰难和社会的急需当作自己的使命而竭尽所能。这已然不只是一种儒家的仁爱,而是一种对同胞、对人民、对社会的无私大爱。

更难能可贵的是,孟泰同志不仅保持自己作为优秀的社会公民和高尚道德者的这种大义大爱,而且始终牢记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把他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厚道德情感和道义关怀自觉升华为对党的无限忠诚。他有着坚贞的理想信念,始终自觉地以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孟泰同志用自己朴实而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应该找理由、讲条件。孟泰同志所说的“不需要任何理由”实质上是对我们党无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最质朴最真实可信的诠释。从孟泰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巨大精神力量,看到了一位普通公民和普通党员热爱党的事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优秀品质,看到了新时代的雷锋不计个人荣辱、以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最高荣辱的高尚道德情怀。

作为一名后勤服务人员,我学习孟泰的精神,就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作为一名世博后勤工作者,我学习孟泰的精神,就要学习他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把孟泰当作内心的一面镜子,把弘扬孟泰精神融入志愿服务中,把志愿服务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

作为一名后勤服务人员,我学习孟泰的精神,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怀。孟泰的善举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爱心的路,为后勤服务人员树立榜样,我们应该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做好服务,为社会和谐尽一份义务、添一份动力。

我和我的后勤工作者同伴们有决心在今后工作中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出色的工作为他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也同样有决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继续学习孟泰同志,把“当代雷锋”的美丽旗帜不断传承下去,为社会的和谐、时代的进步、新风尚的传扬作出自己的努力。

这次学习孟泰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回去后,我们将以学习孟泰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学习孟泰同志的热潮。

一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争做“孟泰式”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不忘共产党人的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比贡献,推动工作业绩创新;立足素质提高比活力,推动企业文化创新;立足服务服务者比奉献,推动志愿服务创新。

二是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开展争做“孟泰式”服务者的活动。以孟泰同志为榜样,让后勤服务工作,成为服务者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服务者的一种生活品质。以服务服务者为荣,以奉献爱心为乐,将传统文化中“做好事,当好人,存好心,得好报”的道德观念,融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中,形成“有时间做服务者,有困难找服务者”的百步亭后勤服务人员文化,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受教育。

三是在后勤服务人员中,开展学习孟泰的活动。让孟泰同志的精神,成为后勤服务人员爱心接力的动力;让学习孟泰、争做孟泰,成为百步亭后勤服务人员的共识,培育广大服务者“向善、向上”的情操。从小事做起,从好事做起,“人人比着做好事,个个争着做好人”,让百步亭社区处处涌动着关爱的暖流,处处充满着和谐的力量。

茅以升事迹心得体会篇6

王乐义同志,1965年入党,现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政协常委、寿光蔬菜协会理事长。

1989年,他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多年来,他多次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新疆、吉林、山西等地讲课;派出1000多人次到二十多个省市实地指导蔬菜生产;引进、试验新技术、新品种十多个种类,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路;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连续十九年被评为县市省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潍坊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1992年获中国改革勋章;1993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潍坊市技术拔尖人才,并获山东星火奖;1995年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拔尖人才、山东省首届农民科技明星并荣获寿光人民勋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1998年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农村科技大王;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

王乐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党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

王乐义有坚强的信念,也就是说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有严于律己的言行,事事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村一镇富了不算富,全国的农民兄弟富了才算富”,王乐义同志不搞技术封闭,无偿给全国的农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他认为三元朱一个村富,是小富,全县、全省、全国的农民都富,那才是大富。从1990年冬开始,他亲手指导全县发展起5130个蔬菜大棚。1993年7月,他带着6名本村的技术员到新疆哈密地区,帮助他们搞起26个大棚。到1997年,新疆各地的大棚蔬菜就纷纷发展起来了,再也不用一年8个月吃外地

1 菜了。几年来,三元朱村先后派出去4000多人次,指导过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他自己跑了10多个省市区。

二是无私奉献、为民谋利的崇高品德。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是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1978年,也就是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年,查出得了直肠癌,5月份在济南做了肛门改道手术,做了手术后,腰里挂上了个粪便袋,又化疗了五个月。恰好赶上支部改选,党员群众又一致推选他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当着公社领导和村里党员干部的面,他表示:“既然大家这么信得着我,我就干,我干就像个干的。能活一年就干一年,能活10年就干10年!”

这些年,他拖着个病身子,跟大伙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出去学习,回来钻研,外出推广,除本省外,他还到了山西、陕西、江苏、河南、湖南、河北、吉林、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少说也跑了几十万公里路。他去的地方往往都是些自然条件与我们省差别大、搞冬暖式蔬菜大棚难度大的地方。近几年来,到三元朱参观学习的人多了,他的工作量也增加了许多。尽管如此,他还是为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凡来三元朱参观学习的,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他只要在村里,一定出面接待。接待最多的一次,是一天接待了14批3000多人,来自6个省。1991年正月十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派团来三元朱参观,要求他介绍情况。那几天,他感冒发烧很厉害,到了会议参观那天,打完吊针,他就穿上棉袄,裹上大衣,怀里揣着热水袋,躺在大棚头上的小屋子里等。半个小时汇报讲解完,是别人把他从棚里架出来的。

三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王乐义带领群众致富,发明推广了大棚菜,掀起了“白色革命”,进而引发了餐桌上的“绿色革命”。1988年的腊月28日,王乐义的堂弟王新民提着二斤顶花带刺的鲜黄瓜来看他。“这黄瓜多少钱一斤?”“别看这黄瓜平日里不值钱,可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寒冬里,这二斤黄瓜怎么也值二十块钱吧。”堂弟的一句话一下子把2 王乐义长时间憋在心里的疙瘩解开了。“领着乡亲们搞反季蔬菜,说不定就是一条很好的致富路子啊!”

为了学习在深冬生产黄瓜、辣椒、西红柿等精细菜的技术,1988年,王乐义就开始天南海北地跑。两年时间,他跑了6个省,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蔬菜生产模式。他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保温性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大棚的成功与否,只要光照好,保温好,深冬生产精细菜不成问题。王乐义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对原来的大棚进行了五项技术改革。为了减少遮光,王乐义搞了很多小发明小创造,很有效。比如把架薄膜的粗竹竿换成了细铁丝,把架黄瓜的小竹竿换成了透光的塑料包装皮等等。

1989年8月13日,三元朱村首批17个大棚破土动工。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就是每公斤20元,卖到春节后还不落价。大棚户们在春节前就把贷款还上了,17个大棚平均收入两万七千元,最高的挣了三万多。这一年,村里一下子冒出17个“双万元户”。

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占领蔬菜生产的“制高点”,1991年以来,王乐义带领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利用上做了很多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1992年,在北京农业科学院王宪彬教授的帮助下,无公害蔬菜首次在三元朱村开发成功,并取得国家质量监督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2001年,三元朱村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这一年,王乐义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乐义”牌蔬菜商标;2002年,三元朱村发展了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建成有机质、生态型、无土栽培型蔬菜基地2000亩,产品都达到了a级或aa级标准。

在经营方式上,王乐义大胆决策,采用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设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检测合格的蔬菜统一“乐义”商标。这样一来,蔬菜有了保证,价格也提高了20%。现在,三元朱村的蔬菜3 还漂洋过海出口到了欧洲人的餐桌上,蔬菜质量全部达到国际标准。

这些年来,三元朱村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7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长期聘请9名专家教授当顾问,帮助进行新品新技术的实验开发,不断提高大棚的科技含量。1996年,三元朱村成功运用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生物防治、微机控制等多项技术,建立了高标准大棚。1997年,王乐义决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蔬菜,派人到日本、荷兰学习蔬菜种植、管理新技术,先后引进乌克兰大樱桃、黑宝石李子、太空椒等国内外26类320多个名优品种,试验推广了有机蔬菜、无土栽培等20多项种植技术,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十多年一直在全国农村处于领先地位。

四是矢志不移、埋头苦干的扎实作风。

1978年,王乐义被党员们推选为支部书记。他对支部一班人说,群众吃不饱肚子,不会真心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支部一班人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产量不断提高,村民几年内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1988年,三元朱村人均收入达1200元。

土地高产了,农民收入并不高。王乐义意识到,要让农民收入再上台阶,必须再向土地要财富,让土地生金!

1989年以前,王乐义已开始搞大棚菜试验,但用煤炉升温,投入大,效益差。他苦苦思索大棚革新的办法,参照从外地学来的经验,王乐义对本村大棚分别在方向、墙体厚度、塑料薄膜的倾斜度、大棚骨架材料、塑料薄膜的种类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研制成功了我国北方深冬不需加温的蔬菜大棚技术。

但在推广这一技术时,面对每个大棚5000多元的初期投入,村民们都被吓回去了。王乐义召开了支部大会,17名党员干部率先建起17个示范大棚。1990年春节前夕,大棚到了收获时节,17个党员干部户均收入2万多元,个个成了先富典型。17个大棚,4 像17面高扬的旗帜,使三元朱人看到了方向和希望。第二年,支部未做任何发动,村民争先恐后建起180多个大棚,户均1亩多,亩均效益3万多元。

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村民遇到新难题:家家户户的小生产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接,“卖菜难”困扰了农民。王乐义一边组织骨干营销人员四处开拓市场,一边着手组织一个能将农民与市场联系的“龙头”企业。1998年,三元朱村与港商办起一家合资企业,实行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不承担风险的做法,由公司集中销售蔬菜,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模式,使三元朱的蔬菜畅销海内外。

五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的党性原则。

有人说,王乐义很廉洁,他说,他只是本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办事儿,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行得正,坐得端,才能在群众中有威信。

1979年3月,公社给他一个招工指标,说让16岁的大闺女出去当工人,减轻一下他的负担。那时一个招工指标,比现在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还值钱。可后来,他把这个指标让给了别人。闺女不愿意了,跑到城里找她三叔,叔叔说:“你还小,人家更需要这个指标,你爷做得对。”孩子回来,她奶奶说了她几句,闺女不懂事,喝了农药,没治过来……家属不理解,乡里乡亲们也掉了泪,都埋怨他太死心眼儿。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也疼自己的儿女,但王乐义觉得自己没做错……

1991年,寿光县委研究认为王乐义为全县推广蔬菜大棚技术立了功,决定奖励他2万元钱,让县委办公室的一名同志给他送去,他说:“是党员干部就得为群众办点事儿,拿了钱就没法交待。”送钱的同志跟他商量:“要不就拿1万元钱吧,你这么辛苦,奖金不要,我们不忍心。”就这样,县委领导派人给他送了三趟,每趟都是原封不动地拿回去。

1996年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他领了1万元的“如心农业奖励 5金”。拿到钱,他从北京买了3800多元的新种子。回村后,又组织村里的农民去天津学习无土栽培芽菜技术。交上学费,买了材料、种子,又请了技术员,1万元奖金就没了。他家属问他:“去北京领了什么回来?”他说:“领了钱,又花了。”

20年前,他因直肠癌切除了直肠,医生给他在腰部开了一个排便孔粪便就排在腰上悬挂的袋子里。王乐义拖着病躯,为村里一干就是20多年。由于身体和其他方面原因,村民家家有大棚惟独他自己没有。他家的收入就靠老伴种的几亩果园以及他每年4000元的干部工资,在村里属中下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