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多篇)

栏目: 专题心得体会 / 发布于: / 人气:1.8W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多篇)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一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

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

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

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

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

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

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

师幼关系融洽和谐。

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

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

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

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

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

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

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

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

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

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

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

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

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

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

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

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

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

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

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

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

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

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

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

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

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

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

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

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

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

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

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

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二

幼小衔接的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

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1、的长远目标。

是的基础阶段,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

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幼儿上小学,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只是其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仅将之视为大班后期的突击性任务是错误的。

2、幼儿园阶段全面的素质准备。

帮助幼儿为入学作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做准备。

因此,入学准备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而应当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素质教育。

这样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因而必须作为整个幼儿园阶段的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二、全面而非单项的衔接

1、衔接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进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

幼儿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一说到衔接很容易就与教认字、教拼音、教数学等连起来,而忽视了衔接应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

事实表明,健康的身体、热爱学习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绪、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等等,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重要的。

2、衔接中偏重某方面是片面的,而某方面中又再偏重某些因素就更片面了。

体、智、德、美各有自身的结构,即每个方面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不能抓其一点,不顾其他。

3、幼小衔接是针对儿童发展上的过渡期,在幼儿园和小学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三

眼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们能不能顺利升入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是怎样做的?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怎样看待择校热?本期《教育周刊》育儿版编辑特别邀请济南金色摇篮康桥园马国蕾园长为我们广大家长传授经验,以帮助更多的孩子顺利做好各种准备,迎接全新的小学生活。

1、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的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有的是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可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

2、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概括,小学则以学习为主,不论你对所学课程是否感兴趣,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一般照顾孩子。

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改变,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4、教学方法的改变:幼儿园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5、行为规范的变化: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

孩子们必须利用课间十分钟,合理的自己分配做这些工作的时间,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掉头,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1、学习、生活上的准备: 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起居生活自己独立完成)、会正确穿衣、裤、系鞋带、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养成每天收拾物品的习惯(玩具、书籍)。

自己会根据天气的变化穿脱衣物。

2、时间的支配 最好能让孩子自己来分配他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家长告诉他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必须要完成的几件事情,家长要监督幼儿完成情况,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生活作息方面,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3、心理上的准备 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经常和孩子讲小学的内容,阅读有关小学生活的图书,认识各种文具等。

培养受挫能力:敢于面对失败、面对困难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培养阳光心态。

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比如孩子对上小学的想法,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孩子对家长的评价。

从而使家长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4、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大胆与人交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和别人争抢玩具。

多让孩子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交接朋友,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人。选择孩子们要上的小学,一般情况下是就近上学,这样接送方便。

如果您的工作条件、家庭条件允许,也可以给孩子择校,选择一个较好的学校上学。

要根据您自己家庭本身的条件,不要盲目跟风选择听说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校,一定要根据各个孩子的发展不同,选择最适合我们孩子发展的学校。

其实,好的学校也只是在行为规范要求的比较严格而已,如果在家我们家长能够做到勤检查、勤督导,即使在一般的小学,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反,如果家长做不到,即使在最好的小学,孩子们也一样发展不好,反而,徒增孩子的压力。

要知道,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父母双方工作都很忙,家里没人接送,也可以选择寄宿制的小学。

但前提是,您一定要锻炼好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上学做好铺垫。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四

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帮助幼儿完成一系列的转变,是幼儿在升小学的重中之重。确立新的目标,走向下一个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贴心”,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讲座我们认识到双向衔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走进小学,学会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阶段性特征交叉并存,双向衔接为儿童心灵成长拓宽了空间,延长了时间。讲座中,黄晓晴老师说的很全面,告诉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导意见》的新要求;衔接中的幼儿的心理体验;入学准备的“贴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诠释。

那么我想从心理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比较重视和常见的问题上进行一下剖析。

幼儿入小学心理特点会经过兴奋期、压力期、适应期等,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做到的就是,提前为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减少幼儿及家长的焦虑,同时指导家长同理共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设能力,合理支招缓解压力,这部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构。如何缓解对于陌生的同学、老师、环境等造成的隐性的心理压力,要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观察并指正和引导。

心理准备尤为重要,在心理上,我们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设。如身份的转变,人员的转变,环境的转变,时间的转变,习惯的转变等。总体来说除了身份、人员、环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规律的转变;都要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如混龄交往,参观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提前告知和预设,所有我们能想到的都要给孩子们做好心理体验及预设。

幼小衔接是一场硬仗,是孩子调整心态、双向奔赴的黄金期;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过程,幼儿园、小学、家长及老师都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及黄金期的关键环节。只有调整好了,才会是双向奔赴的一场美好之约,而这美好的约会,会为孩子们造就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又是一年毕业季,转眼间,我的孩子也即将完成她的学前教育,迎来她人生中又一次角色的重要转变,从幼儿园小朋友到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想作为家长的我们和孩子们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既憧憬又担忧,放学后家长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幼小衔接”。该不该衔接?怎样衔接?我们在衔接的时候又不知不觉走入了哪些误区?西安市浐灞第一幼儿园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通过举办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家长课堂、主题讲座、参观小学,幼小联合教研等系列活动,极大的缓解了我们家长的焦虑。在这里我浅谈几点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包含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师生关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幼小衔接是全方位的衔接。我们家长往往把关注点的更多的放在知识上的衔接,我想这是片面的。

二、要不要进行幼小衔接?

要不要进行衔接呢?答案是肯定的。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比较大的跨度,孩子们的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学习场所转换、角色转换、学习情境转换、生活方式转换、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转换,适宜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浐灞一幼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帮助孩子们做好入学准备,助力孩子更好地投入到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中。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有效衔接呢?

三、如何进行幼小衔接?

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附件部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对小学的入学适应教 本站…育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我们家长可以进行参考。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有效陪伴,共同成长。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角色发生了变化,随之家长的角色也在变化。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学习,积极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的心理规律,主动了解学校育人文化,和教师探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端正教养观念。父母双方的陪伴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走得更从容。

(二)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我们家长也不必“谈虎色变”,家长的焦虑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件事,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是他成长的契机。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感到进入小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阶段,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入学。

(三)因材施教,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这个世界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不可能有一样个性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的个性,不比较,不轻易否定,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各自的时间里闪耀着光芒。

初为父母,我们都要修炼一门功课,那就是放下来跟随孩子的节奏,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我相信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协助孩子顺利轻松的开启他们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篇六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包含很多,如:良好的坐姿写姿、认真倾听的习惯、勇于表达的习惯、自己整理用品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等。

今天通过观看《“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培养习惯》,我收获很多,通过两位专家的解疑,我了解到了“自然后果法”,对于上了小学的孩子,每天丢三落四,导致家长为孩子的行为买单,每天着急忙慌的去学校给孩子送学习用品,家长的包办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当出现丢三落四的行为时我们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让他自己对带来的坏的或者好的结果进行负责。

一个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要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契机,给孩子机会去养成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的社会学习都是从身边的人和环境汲取的,家长要把言行代替说教,而且不要一上来就希望孩子做的就是最好的,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从不会到会,让孩子感受到这个过程中带来的成就感。孩子的认知在家长和老师的评价中形成的,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谨慎用词,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正确看待孩子发展的过程。

幼小衔接不是到大班才开始的,是从小班就开始的,帮助孩子自然过渡到小学,将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需要老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家园共同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