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多篇

栏目: 专题心得体会 / 发布于: / 人气:3.34W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多篇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1

为鼓励探索开展理科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推动数字化探究实验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对数字化实验使用的基本技能,本月9日起,在师大附中,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如何使用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室的培训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给我们介绍了数字化实验设备;讲解和练习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教材中能够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进行的教学内容介绍;选择典型实验分组进行操作,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从而体验研究过程。

数字实验室由“输出终端+传感器+配套教具”组成。数字实验室克服了传统实验仪器和实验方式的某些弊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探究性实验的结合。

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教材中,不少教学模块中都有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实验教学探究等内容的应用,中学物理教师能实际操作数字化实验仪器,是一项必需掌握的教学技能。

下午培训机构的教师分别演示了牛顿第三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用传统实验器材做起来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用数字化实验演示时效果非常明显,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第二天的实际操作中也是如此,甚至有些较为复杂的计算过程也都由计算机软件代替了,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探究节省了时间。培训结束后,与同时培训的物理老师进行了交流,了解一下老师们对数字化实验的感受。老师们对数字化实验的感觉总结一下有下面几点:

(1)数字化实验室中的传统测量仪器大多以传感器测量仪器来代替,而我们的课本上讲的都是传统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如果使用数字化实验器材如何解决课本和实验过程中的冲突问题怎么解决。不过数字化实验传感器也有它的独到之处,比如可以用微电流传感器来测量闭合线圈切割地磁场时产生的感应电流。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的兴趣。

(2)数字化实验输出终端,也就是电脑上带有做实验时采集数据的专用软件,这些专用软件一般都可以做到只输入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而忽略了中间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物理实验要求注重实验的过程,所以这种面向结果的实验器材对学生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者说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数字化实验室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是不久将来所有物理老师要面对的新挑战。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数字化实验室有了一些了解,我们既需要操作方便,且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仪器,又不想拿到的仅仅是面对实验结果的“傻瓜式”实验系统,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是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期待数字化实验室能帮助教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2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我从中受益颇多。我校重点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入手,强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以信息化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我们重视硬件的投入,重视人员的配备,重视设备的管理,重视效益的发挥,使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初具规模。

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我们不能被动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后于先进的技术。作为一位教师,如何驾驭课堂,以及上好每一节课,关键在于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的理解,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时代要求的人才。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3

20xx年5月22日~5月29日,我们参与了本智数字化管理人才评价系统的第一期培训。

很有幸自己作为本智一员,与六家机构和旗下的优秀导师一起共同见证着数字化管理的数字魔力。

集训开始

从前期对于此次七天集训的各项准备工作及七天的相关日程设置,无论是本智还是合作方,认证方,都可看出对这次的课程抱有严肃的态度和期待的心情。

宋老师和张老师是我们此次七天集训最主要的讲师和考核人,同样也是产品最主要的诞生者。从数字化管理的理论选型到测评生成,再从系统形成到解读落地课程,只有她们真切体会到四年多的不易,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比我们更具有激动而又欣喜的心情。

第一天

第一天的上午,自然是将这个辛苦生出来的孩子好好地向我们在坐的所有伙伴介绍。其中就包括了我前面提到的产品诞生历程,价值,应用以及目标等。让我们不仅更清晰产品的情况下,更能通过产品的信息,找到自己对于产品最好的衔接点和突破口,并已然感受到大伙除了做为我们导师以外的各种迸发的灵感。

第一天的下午,就开始实打实的专业基础积累了。好比你要会英文对话,会作曲,你得知道26个字母,熟悉五线谱的音符一样,基础是关键。于是大伙如学生般静心地开始从做事能力是a管理能力是b关系能力是c,分别又包含着哪些要素,价值观又是什么,压力指数是因何影响着能力发挥等一项一项从空白开始积累。在介绍到同值不同能力或不同角色的时候,已经有人觉得脑袋不够用了,但宋老师微笑地说,第一天是最轻松的一天。

的确是这样的,第一天是让我们所有人对产品及其未来要能用技术帮人服务必须打好的基础有个立体的展示。第二天开始才是基础打好后的第一个应用,人岗匹配。

人岗匹配

人岗匹配,顾名思义就是,岗位要的与人所拥有的潜质,要求相符。但解释容易,做起来却是这么多年来企业一直在摸索的。我们可以凭经验,凭岗位模型,凭多种日新月异的面试技巧,来做种种评估。但为何还是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成本?不稳定?无效?

人岗匹配让你从一开始就是从价值角度考虑,你是要增值,保值,还是最不愿意的成本。将岗位数字化,人数字化,彼此之间的对比和分析,让匹配来得如此直接和简单。

课程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围绕岗位数字建模,因为人的数字化已经通过测评软件直接实现。本智的岗位建模,也不如以往测评咨询般孤立地看岗位标准,而是结合公司发展阶段和公司性质,在这个大背景前提下,再对于岗位的贡献和能力进行选型,最后与角色进行匹配。

让你清晰知道是差在哪里,差多少程度,结合个性因素分析的几大要素,判断是否有补差缺失的可能性。甚至可以通过能力直接导出为了达到这个公司背景下的这个岗位的贡献要求,你要做点什么,职责也就出来了。一环套一环。

因为是第一堂应用课,当然不是教授知识如此简单。本智的宗旨一直是知识点最简易,实战应用才是关键。

于是大量的案例练习,让我们不停补充着知识中所学不到的实践经验。这里我真的很想感叹一句,由于实战是分组,共5组,即便都是能兵强将,但每组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团队的色彩更是五颜六色。也为我们下一堂团队盘点拉了个精彩的序幕。

团队盘点

团队盘点。比起人岗匹配的技术难度,团队盘点的确是高了一大节。

对于部门的建模思路可以参考岗位的建模,对于原岗位输注的贡献价值,此刻也变为部门的贡献价值曲线。但这是堂针对管理者的课。而非仅仅如人岗般人力资源从业者知道人与岗之间的差距即可的。当高层和hr对部门的价值得到确认后,当你勾勒出部门的数字曲线后,你要做的才刚刚开始。

若部门的业务能力是靠员工,管理能力则是靠管理者。根据团队的整体情况,你清晰了团队的能力匹配情况,甚至是管理成本高低。你得继续,针对能力和管理成本,对应性地进行处理。效率如时间管理、沟通、认可度等,亦或者效能如分工和标准上的问题,还是需要能力对应的提升,又或是你的管理风格的自省。都对团队整体绩效的提升有着关键而又明朗地指引。

同样是分组形式,同样是热血沸腾仿佛时间不够用地实战和与各组的交战,团队间的默契越来越强,成果稳定性系数也越来越稳定。更可贵的是,似乎因为这种实战的方式,让我们对团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意义。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三个,也是最难的应用,就是人力资源规划。讲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宋老师说,它是源头,但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理解和吸收,所以她采用了倒着讲的方式,先从人岗开始。是啊。人力资源规划岂是一般管理者能做的,即便企业有些在做,无非也就是些数字的统计和核算,依然是拿到人工成本的预算进行人员的规划和配置,但与企业的目标是否相关,是个成本部门,还是个增值部门,就目前多数企业而言应该真的是例行惯历的前者。有多少企业会把人当成战略资源来看呢。

宋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又或者是运营目标,都可以浓缩在人均产值和人力成本两个指标中。人员配置就是为了这些目标而服务。当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你的标准已经确定。目标若是源头的话,配置数量,人才标准,人力成本都会开始分别运转。而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对应的配置重点也不同。

宋老师先拿个一个最难的初创型企业举例,由于历史数据的匮乏,就得先进行行业的对标,如是个高标,人数又希望跟行业差不多,自然人才标准就是精英战略,而且根据配置的原则,先要根据业务情况,将核心部门的核心岗都定下来,然后人力成本就会出来,看结余情况考虑辅助岗以及综合岗。

避免一切人力资源的浪费,用尽每一个人力资源。同时对应的薪酬和绩效、招聘标准,若有团队,现有成员的能力提升培训等等皆一气呵成有了方向。以往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企业目标是一回事,人力规划是一回事,人员配置又是另一回事,薪酬和绩效更是各做各,基本解体。

我觉得这是个最考验功夫的应用,的确自己在这堂课中受到的震撼和发现的自己不足最强烈。有咨询经验或很丰富管理经验的伙伴们似乎吸收起来特别快,但宋老师已将人力规划给到最让我们这些没有做过管理的有了可以参考的步骤和核心要素。

总结

六天的培训转瞬即逝,本就叫着烧脑的大伙,开始面临最紧张的考试。其实考试在六天的课程中已经进行掉了40%,最后一天则是集中考验大伙的基础基本功以及大案例的解析和答辩。大伙如同参加高考的学生,在上午的基础考时检查一遍又一遍。的确如此,谁都不愿意因为一点错误错失分数,除清晰研究员的证书意义重大,更不想因为粗心而丧失好成绩。

下午则是宋老师亲自出的大案例策划,我们被重新安排了分组。分组后的结果让我很期待,因为不同的组合总能产生更精彩的火花。同时宋老师分配了组长,我们的组长是一个用我们专业话来说a高b高的博士。虽斯斯文文,条理逻辑异常清晰,仿佛很有默契似得,从一开始就众志成城,到最后由他及另一位很牛的也是我们本智的同事形成战略高度的规划,而我跟另两名伙伴则是负责配置策略后的落地,对团队进行能力的分析和给到提升解决方案。似乎没有一个人是空余在那边,根据自己所长贡献着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最后的表现的也是让老师比较满意。其他组的伙伴也是亮点无数。

最后一天,告别紧张的考试,我们进行了晚宴。有些学员在感受到管理技术的颠覆震撼同时,带着不舍和伤感,更多的是满怀对于我们产品的期待,一同欢笑着,干杯着。最后在一片祥和气氛中,恋恋不舍地结束。不同于以上企业培训,这是种如同在学校同届同班里,共同持梦的师生情义。

管理语言苍白,中国人的表述习惯更容易模棱两可引起歧义。我一直在想,何时管理也能如体检般将人体指标化,数字化,科学化。不仅是解析岗位,部门,甚至人力规划的落地。让绩效变成能力数值,用数字对应数字,清晰明了,没有他意。我很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4

通过主任播放的几段小视频,老师们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这种近乎一对一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优点。比如说,当堂练习时,学生用5到10分钟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在平台上的作业,教师通过软件及时获得全班作业情况,包括错题内容、哪些学生答错,它能够做到“即时反馈,自主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对一”方式在网络上及时与学生交流,而学生也能通过电脑的反馈获得自己的答题信息,并及时反思进行纠错,同时还能进行同类题的强化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师布置分层作业,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

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的。

1、数字化学习要素

数字化学习具有三个要素。

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

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

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

2、特点编辑

数字化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家庭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的虚拟学校里学习。从时间上说,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不能获得够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所以,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信息时代,个体的学习将是终身的,个体的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当然,这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即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培养目标、内容和途径要转向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同时,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素养也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主要特征。我认为,信息素养包含着三个基本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呈现交流的技能;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与理解能力,即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都能进行逐一的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确定论点的充分性;能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信息、创造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融入到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创造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5

新一论课改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在校园多媒体硬件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软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管理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本文所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备课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学籍成绩库、科研成果库、学生学习社区、教师学习资源库等。一所学校若具有完备的校园网、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室,但配套软件资源缺乏或管理不善,会导致设备使用率低下,造成极大的浪费。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接受数字化学习生活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提升专业化水平。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法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必须发动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不能依靠少数人。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建设的总思路是把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资源的积累,按备课组——教研组——教务处——网管中心的顺序逐级验收上传,由网管中心负责技术处理。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效率的保证。为了有序地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成立领导小组、管理小组、资源开发小组,各司其职,并建立各种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要帮助教师了解网络资源的特点、组织形式以及应用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要加强培训,使教师掌握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的方法和课件制作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将层出不穷,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学校有必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资源门类繁多,我们可以成熟一块上一块,不求快而求精,不求全而求特色,切忌形式主义,关键在于实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领导的重视和正确引导会起到决定作用,引入考核制度则是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6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完善,我们每年都要进行网络学习。为了给我们这些继续教育的老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我搭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网络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日常的教学工作生活中。首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物理课堂上,课前我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资料(包括文本、图片等),课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与伙伴交流共享。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次,网络学习有利于同行间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同行间探讨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我一个自主摸索的空间。在网络学习中我与老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网络知识。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教学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教学技能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平时没什么空余时间的上班族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自己铺设一条充满希望和成就的人生之路。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7

在这学期的课程里我们学习了数字化学习方法与技术。我们还接触到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接触到了开动大脑和启动记忆等书籍,不但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比其他学科更有条件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在共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展开学习,变革教与学的模式,可以为师生共同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数字化学习要求师生是互动的,它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们要做信息技术教师,用数字化的观念进行教学,那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所启示,将今日之所学发挥的淋漓尽致。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随着这种新媒体的出现,许多信息的呈现、存储、交流的方式改变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

而随之而来的是便捷、高效,但是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信息不再闭塞,知识界不再疲乏,我们在这丰富的资源中却更容易迷航。通过上这门课,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介绍的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工具帮助我们高效的完成许多任务,因为它是很接近人脑的工作方式的。如果从一开始我们自己就有意识地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形成了定势,势必会帮助我们提高生活效率。

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我们不能被动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后于先进的技术。

数字中国的心得体会篇8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实践,“推动信息化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美好愿景,正成为惠及方方面面、人人日常体验的生动现实。

数字中国建设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意义重大、作用广泛、影响深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融合,就会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传递着为民造福的温度;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就会带来更强劲的动能,体现着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融合,就会带来更好的效能,提高治理的效度。

数字中国建设,传递惠民温度。数字化的生命力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广大群众认可、支持、参与,数字化发展的前景就会更加广阔。从防疫健康码、餐饮疫情安心卡等数字新招迭出,到政务服务实现掌上“一键办理”,再到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ai 会诊等

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已经成为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数字中国建设,体现发展力度。数字中国建设,直接关系高质量发展。从生产,到管理,再到销售,新一代信息技术无所不在;从直播带货雨后春笋般涌现,到创新驱动转型的脚步铿锵有力,再到智能自动化生产游刃有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高质量发展带来充足底气。数据显示,-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 35.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6.2%,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 67.7%,数字经济展现了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已经为高质量发展点燃新引擎。

数字中国建设,提高治理效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提升着社会运行的智慧水平,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不管是搭建疫情防控排查平台,还是建设“城市大脑”,抑或是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已经融

入治理的方方面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能够让治理更智慧、更精细、更高效。

数字生活,方便你我;数字经济,活力满满;数字治理,精细高效;数字中国,前景广阔。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改革、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新的“超级应用”加速走来,数字中国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数字赋能,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便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将更加铿锵有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