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攻坚组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栏目: 专题心得体会 / 发布于: / 人气:5.67K

攻坚组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攻坚组心得体会篇1

言语负面清单:3个方面18个不能说

一、对上级不能说:

● 你们上头就知道把工作压给我们做,我吃不消做;

● 农村工作就这样,乡下事乡下舞;

● 这事是你们让我这么做的,老百姓来烦,我不管;

● 这事要你们领导出面,我办不了;

● 不把那件事解决,这件事别来找我;

● 我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你能拿我怎么样。

二、对同事不能说:

● 这也不能发,那也不能发,何必做得这么苦;

● 现在老百姓越来越难管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多做多错,不做没错;

● 你不懂的,跟我比,还早呐;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 你别干得一股臭劲,你晓得别人怎么说你。

三、对群众不能说:

● 领导没跟我说过,这事我搞不清楚;

● 有本事就去上访唩;

● 我很忙,不是为你一个人办事,给我出去;

● 你算老几;

● 这事就是做做样子,骗骗上面的;

● 这是上面要求的,我们也没办法。

行为负面清单:6个方面36条不能做

一、大局观念不够强

● 公开反对或歪曲组织决定;

●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阳奉阴违;

● 对网络段子不加辨别随意转发评论;

● 自扫门前雪,遇事绕道走;

● 不正面引导群众,将矛盾上交,甚至煽动闹事;

● 逢人称兄道弟,讲哥们义气,不按原则办事。

二、联系群众不深入

● 对联系户上门入户关心不够,甚至走形式;

● 不能及时摸排化解矛盾纠纷,使矛盾升级甚至引发事件;

● 漠视群众合理诉求,能办不办,推诿扯皮;

● 解决群众实际工作时存有偏见;

● 工作与群众需求有脱钩,未解决群众所盼、所想;

● 偏听干部一面之词,忽视群众意见建议。

三、日常行为不注重

● 不随手关闭电器,存在白昼灯、长摇扇现象;

● 随意浪费办公用品耗材等;

● 食堂就餐未按需用餐,存在浪费;

● 不爱惜公共财物;

● 只注意个人卫生,不注意公共卫生;

● 使用公物办私事。

四、廉洁底线不守牢

● 未严格执行扶贫、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和项目建设领域廉洁纪律要求,甚至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 以各种形式占用集体财物或拖欠集体钱款;

● 大操大办红白喜事;

● 任人唯亲,安排亲戚朋友担任村里工作岗位;

● 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建设;

● 讲究排场,攀比炫富。

五、工作纪律不遵守

● 不服从组织分配的任务;

●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 透露、散播尚未讨论决定的事项及过程意见;

● 不履行职责,外出不请假;

● 重大事项不报告;

● 未经程序擅自使用印章。

六、自身形象不端正

● 作出的公开承诺不兑现;

● 留恋酒局、饭局、牌局,不注意生活小节;

● 出口不逊,言语粗鲁;

● 造谣生事,诋毁他人;

● 参加宗教邪教组织和迷信活动;

● 不养老抚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差。

攻坚组心得体会篇2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只剩9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要高度重视,选准脱贫攻坚的“尖兵”,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

选准“尖兵”递好缰绳。脱贫攻坚的“尖兵”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各级要在再部署、再动员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在用人导向上要鲜明,既要满足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脱贫攻坚的特殊需要,大力营造争当脱贫“尖兵”的浓厚氛围。在识人观念上要更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干部的不足,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桎梏,切实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在选人渠道上要拓宽,鼓励高层次人才、专业型人才、实干型人才充实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中,不断优化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结构。对新补充的扶贫干部,要细致交待工作重点和难点,把优势讲清,把“短板”找准,切实把“缰绳”递好。

系牢“马鞍”扶正坐稳。战马若没有马鞍,战士就很容易在冲锋中“落马”,因为“马鞍”既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护。对脱贫攻坚的干部来说,这“马鞍”必不可少。为此,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把“马鞍”系牢,坚决防止“群众富起来,干部掉下来”。要教育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解放促进观念上的更新。要坚决反对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常念“紧箍咒”,及时“敲警钟”,及时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要对不守纪、不驻村、不胜任的干部采取诫勉谈话等措施,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要在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关爱,切实把脱贫攻坚干部“扶正坐稳”,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

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已脱贫摘帽的还存在返贫致贫可能。“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因此,各级要加强培训力度,尽快把脱贫攻坚干部全部轮训一遍,进一步提升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在生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进步上多关爱,让脱贫攻坚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温暖,焕发出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要给脱贫攻坚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真正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扶贫干部积极性,使他们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攻坚组心得体会篇3

为全面检验各地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的整改成效,进一步核实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我省开展了大学生“情牵扶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号召,派出56支队伍,对湘西保靖,永顺两县进行扶贫调查。

我在刘国华书记的带领下,参与了所属保靖县的涂坝村,尧洞村,仙仁村,三村的扶贫攻坚情况调研。

备注:环境与资源学院委派刘国华书记,李晓鹰老师,章壮宇老师带领六位同学,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调研。遗憾的是我们小组和另两个小组不在一个乡镇。

一、基本情况

沿着弯曲的盘山路,随着车子的因为道路不平而产生的抖动,我们穿过黄尘,来到了涂坝村。

这个村算是在偏远的山里边,来的路上便感受到了山路的凶险。村里的山路不算宽,会车的时候让行都不方便;弯道很是刁钻,不是本地的师傅可能也开不进来,幸好近两年公路得到了硬化,更好走些了。村里水电基本都有了,但由于合并了村,总的来说居民的分布较为分散,山上山下的村民联系应该不是很多。

第二个村是尧洞村,这里情况好些,靠近一条新修的公路,但到户的道路却没有上个村好。居民们也住的相对集中,村里的商品销售点更大,还有了一些小吃摊点。

第三个村是仙仁村,那里真的是大山深处。这里的住户相对散落,人口也没有上两个村多,电都有普及了。县扶贫办在这里驻村,但真的是太偏远了,什么都不方便。

总的来说,初次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有民族气息。那些陈旧的木房子虽然是我以前没见到过的,但让我感受更多的是贫困。

我们在村干部带领下一家家地走访。几乎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在家里,老的身形褴褛,手拿木棍,背上背着大竹篓;小的有些光着臂膀,皮肤被晒得黝黑到处乱蹿。房屋都是木板房,多数是老房子了,有的甚至已经歪歪斜斜。他们简单的种些农作物——玉米,水稻,但收获就不方便了,要肩扛手提,而道路崎岖不平。每天忙的是庄稼的护理,家禽家畜的好坏,那些贫困户家里劳动力又少,收入微薄。

但让人欣喜的是,每个驻村干部都很负责,大家都对扶贫工作比较满意。像涂坝村的驻村干部,从与老百姓交流来看,大家都很感激他;仙仁村的一个县扶贫办干部,更是能说出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虽然基层工作很难做,但他们都在坚持,他们战斗在扶贫攻坚的一线上,他们是扶贫工作的中流砥柱。

备注:涂坝村驻村干部王世华,尧洞村的驻村干部彭图罗,仙仁村的驻村干部周光明、田花。

二、感想

这次实践活动真的很有意义,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

我也是农村出生,明白农村生活的艰苦。但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家乡真不能说贫困。我居住的小镇,可能只有在十年前才有那样灰尘漫天的公路。在我们这里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他们在建设家乡,老人也基本不用干重活。保靖的贫困村不一样,他们的一些老人仍要做着一些繁重的农活;小孩子无人管教,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我是幸福的。应当要做的,是把握现在的条件,努力拼搏,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种情况,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关注湘西贫困地区,去给它带来着长久的发展。别人的帮助都是次要的,自己还是要想办法脱贫。“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老一辈没有可能那个动力去脱贫,但是年轻一辈还是要努力摆脱贫困,同时要让他们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这里面文化教育就显得很重要了,要把年轻一辈的奋斗精神激发出来,以他们对家乡的感情为纽带,以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素养为基础,带动家乡的发展。政府应该努力给他们搭建平台,不能让有志之士有心而无力。当地的教育问题很突出,好多扶贫公式牌上都有关于上学而导致贫困的原因。

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不懂得感恩的人会把它当作理所当然,这样的效果就会消极了。如果有人把政府当儿子,吃住都靠政府,有问题就找政府,而不是自己去努力解决了,那扶贫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啊。所以,在为百姓谋福利的时候,也要说清楚政府为他们做的事,这些事,是为了建设国家,但不是理所当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希望我国所有的贫困地区都能在党的带领下脱贫,致富!

攻坚组心得体会篇4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选取确定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支持地方建设的此类工坊已超过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2200多个,培训近18万人,带动50万人就业,其中有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实践证明,“非遗+扶贫”已成为一条很好的脱贫路径,正在有效促进非遗资源丰厚的贫困地区人口增产增收。特别是以传统工艺类非遗为主的产品,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带动就业与脱贫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比如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曾是当地闻名的“银匠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大都外出务工,“银匠村”成了“空心村”。近两年,通过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村里以“合作社+工坊+贫困户”模式,运营银饰锻制和非遗旅游。现在,很多村民又拾起了祖传手艺,“空心村”重新变回了“银匠村”,并成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非遗+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变成稳定持久的生产力,仍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也受到巨大冲击,不仅游客数量锐减,产品销售也出现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计划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通过引入各大电商平台,解决非遗产品销售难题,打通文化扶贫的“最后一米”。

为了办好“非遗购物节”,很多地方正在加强对传承人的电商知识培训,以便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同时,在“非遗购物节”统一标识下,各大电商平台也迅速行动,包括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在内的多家网络平台,已分别从时间段、定位、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助力。满族剪纸、苗族银饰、彝族刺绣、壮族织锦、临夏砖雕……不少贫困地区的非遗产品,正在借助电商平台,进入现代消费的“主战场”,打开就业致富的“新天地”。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场难得的“非遗盛宴”。大家可以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并以实际行动支持“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攻坚组心得体会篇5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生力军的大学生村官,肩负着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要为打赢这场战争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工作之前并不了解脱贫攻坚的长远意义,自从成为大学生村官,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看到群众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改变,慢慢感受到了“脱贫攻坚”这四字的分量。我认为脱贫攻坚不仅要会做、能做、肯做,更要将脱贫攻坚的精神学好、看透、学深,把所想和所做结合起来。

脱贫攻坚要不忘初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自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内心五味杂陈。每次走访,遇到“比”穷“赛”懒的群众,都会让我哭笑不得;当然,也会遇到心存感激的群众,他们感恩国家好政策、感恩工作人员真帮扶。也许有的贫困户需要“扶志”,也许有的需要“扶智”,但不管什么情况,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坚守自己的初心,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帮助他们走出“等、靠、要”懒人思想误区、寻找出路、摆脱贫困。

脱贫攻坚要有学习意识

学经验,助扶贫。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学习,以学促做。不仅学习理论政策,也要学习其他先进村在扶贫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找准门路、想出方法,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中助群众脱贫、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

脱贫攻坚要有吃苦精神

脱贫攻坚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要不怕辛苦,多与贫困户沟通、交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尽自己所能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真、做透,把脱贫工作做进百姓的心窝,以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