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论文预期成果形式(新版多篇)

栏目: 小论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62W

论文预期成果形式(新版多篇)

论文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篇一

论文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研究基础指导

已有相关成果:曾于93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二、开题报告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三、开题报告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四、开题报告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

五、开题报告范文指导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

六、开题报告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

七、开题报告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

八、开题报告要解决的问题有那些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

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形式总结报告 篇二

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会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交流会

二.活动背景:两个月的暑期生活过去了,大家在暑假期间一定遇到了许多事情,或喜悦、或忧伤、或难忘、或尴尬,尤其是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必定感触良多。为此,本班借此团组织生活,让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暑期生活。

三、活动目的: 1、创造一个平台,分享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让大家从中了解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2、让大家了解一些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为下次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交流会,加强本班同学之间的沟通,加强班级凝聚力。

四、活动时间XX年9月9日星期四晚

五、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1、由宣传委员和文艺委员制作宣传板、布置会场

2、由生活委员制作和准备所需道具(卡片、纸条等)、相机。

3、由团支书和组织委员准备主持人发言稿和所需资料。

活动过程:1、7:00由学习委员点名并确认所到人数

2、全体同学唱团歌。之后由团支书宣布活动开始,并作主题发言。(2~3分钟)

3、第一环节:以“暑期社会实践颁奖典礼”为形式,设有十一人的裁判团,把实践团队分为四组,进行10分钟左右的团队展示,裁判提问后进行分组打分。(40分钟左右)

4、第二个环节:智力抢答。四个团队分别选一名队员参加,进行抢答,十道题目,根据各个团队队员的抢答得分进行分组加分。(20分钟左右)

5、第三个环节:进行分数统计,并进行颁奖典礼,团队合照留念、。(15分钟左右)

7、主持人总结,团组织宣布活动结束。(2~3分钟)

六、活动总结

理总结。 活动结束后,由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对活动资料进行整

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形式总结报告 篇三

实践成果展示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

如下要求,学科教师及教辅人员请在“实践成果展示 ”栏目中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两篇实践成果。由班级辅导教师进行评阅。

题目:运用新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学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整体的教学设想和具体的教学步骤两大部分内容。教学设想涵盖了教师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重点把握,它渗透着教师对课文的感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课标为依据,确定学生学习某一篇课文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根据不同的课文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第13课《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有三:

(1)体会、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目标设计好了,然后思考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适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步骤部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导入新课。我们应认真研究教材,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强烈愿望。如第22课《羚羊木雕》可设计“实话实说”的栏目现场,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包括财富、亲情、友情、信心等的人生超市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并说明理由。

第二层次为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材料以生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灵活采用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如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设计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弄清,(1)“我”是被谁救下的?采用的方式是什么?(2)你如何评价“我”、“爸爸”和“杰利”这三个人?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可以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1)你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如何理解?

(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作为“我”的同学,“杰利”将怎么办?(3)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取得共鸣,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第三层次为知识的拓展延伸。此部分内容可视课文内容和课堂教学情况灵活设置,重在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第11课《春》可设计这样的练习:(1)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等。(2)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雪”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3)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描绘春的画。

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及时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鼓励,将新的评价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活动,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可采取以下方式:(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小组评议。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提出优缺点,由小组长总结成简单的文字材料,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3)教师日常评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我们新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课改并非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要改变的是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要避免认为课改就是老师不能在课堂上讲知识的片面理解,该授受的知识必然要授受,但要有度,不能拔高,不要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明确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

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避免的一种倾向是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体现学生的活动,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一节课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绘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讨论,看似非常活泼热闹,实际上接触教学内容实质

的东西并不多,缺乏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的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大,这显然是有悖于我们的课改目标的。

现在我们的许多教案往往停留在“教什么”的层面上,这种教案所欠缺的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包括“教什么”,还应该包括“如何教”,乃至“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设想与计划,是一项预测活动。课堂教学则因为有许多即时性因素的出现而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这种“生成性”的特点恰恰可以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学设计无法预测课堂出现的即时性因素,因而没有必要追求设计与教学接榫。重要的是应该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点灵活处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

一般地说课堂中有如下一些“生成性”情况:

1.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此时该如何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纠正;

2.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一些他们不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挑战;

3.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应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发挥;

4.教学中由于现场可能出现一些变化,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进行调整;

5.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收回注意力。

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背景

1、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2、在发展的中国,我们大力倡导建设生态文明,新型节能生产方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倡导和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

3、国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时代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迫在眉睫。

4、“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在大学校园氛围日益浓厚,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应。

二、活动时事

20xx,xx气候大会的黯然落幕,再一次将节能减排的议题推向风口浪尖。不过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这次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xx年将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在20xx年的基础上缩减xx,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国内,低碳经济、低碳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引导着一股新的健康风尚。政府在关注怎样协调民生、发展、环境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企业在关注如何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高效利用资源;更多家庭也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乐活人生”的理念。然而,这一切只是个开始,还需要更多人的持续的热情和有效的行动,而且我们相信:改变自己,从我做起,生活真的会从此不同。

三、实践地点

xx

四、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五、活动目的

1、通过对居民、企业管理者、中学生进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让“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宣传并得到推广。

2、激发人们的历史使命感特别是中学生——祖国未来的主力军,使得“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渐入人心。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行使当代大学生神圣使命,感受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

4、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六、活动前期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1、初定主题,招募队员;

2、队员之间的沟通与讨论,细化方案;

3,亲自到实践地点进行考察,写出考察报告;

4、联系实践的有关政府部门或研究机构,向他们征询意见;

5、根据考察结果以及当地有关部门所给建议,撰写活动策划;

6、设计团队名称;

7、初步联络媒体;

8、准备活动道具材料。

七、实践内容

从学校出发前往二七,了解中牟的基本状况,做好休整工作,召开团队会议,确定在二七的活动方案,准备活动中需要的物品,如调查问卷、衣服等。

xx号,到二七做好宣传工作,选好地点,走访市民,宣传低碳生活的思想。

xx号,举办一个“低碳生活伴我”的宣传活动。

xx号,到碧沙岗公园,先和公园工作人员协调好,在公园中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

xx号,和公园管理人员沟通,联合举办以“低碳生活,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活动,互动市民,给市民免费发放有低碳生活宣传的扇子,做问卷调查,汇总信息,交由公园管理人员,并签订社会实践协议书。

1、返回学校,休整一下;

2、初步统计相关数据,写出调查报告,送交当地有关部门;

3、收集媒体相关报道,整理稿件、照片、视频,做好成果展示的准备;

4、联系相关人员。

后期总结:

1、进一步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及论文;

2、总结个人与团队的得失,每人写出实践心得;

3、开展宣传活动,将相关精神传达给同学们,如有条件做展览;

4、活动成果做成微电影和动感影集,发布网上做进一步宣传。

九、实践预期成果形式数据统计

1份调查报告:xx份

媒体报道:联系当地电视媒体及报社,予以报道。

相片影集:xx本。

活动日志:xx本。

总结材料:xx份。

十、宣传计划

1、及时向上级报道本小分队实践情况,每天一篇(可采取日志形式),活动小册一本。

2、设立一个宣传咨询服务点,通过海报、宣传单、横幅等来进行宣传。

3、通过校内,校友,qq群,网站,博客等通讯媒介宣传低碳生活的知识。 4、联系当地媒体和报社,予以报道。

5、分阶段整理实践总结,通过网上发帖,听取各方意见,以便及时改进。

十一、实践活动的特色亮点

1、通过居民的宣传,呼吁人们推广“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落实行动。在生活中要不断增强自己低碳生活的意识,平时注重节能的生活细节。

2、通过企业管理者的访谈及宣传,呼吁企业推广“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落实行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处显现低碳、环保,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产。

3、通过中学生的宣传,培养他们的“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增加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为创建和谐地球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4、采用发放宣传单、问卷调查、访谈、设置宣传点、节能灯换高耗灯泡等方式普及“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同时吸引当地媒体和报社,予以报道,扩大宣传面,增强活动效果。

十二、实践活动的意义

“低碳生活,改变由我”系列活动,旨在鼓励更多人通过我们的活动,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可行方法,分享节能减排的经验技巧,切身感受低碳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最终使人们从迈出改变的一小步开始,少开一盏灯,多走几步路,建立良好的绿色生活主张或生活习惯,并逐步付诸行动,用我们的低碳创造更美的生活。

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篇五

3.1企业调研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高职教育的专业是针对行业人才需求设置的,所以,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前必须做扎实的专业调研。构建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需进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学生基础状况两方面的`调研。一是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包括行业人才需求调查、行业企业调查、企业岗位调查、岗位能力需求调查和人才培养状况调查等。二是学生基础状况调研,包括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基本知识、职业基础能力、职业经历等。专业调研的方法一般采用个人访问、小组座谈会、问卷调查、毕业生日记式调查、查阅资料等调查方法。

3.2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3.2.1职业岗位分析将专业调查所得的资料,根据国家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职业分类系统,按职业范围或工作领域逐一列出本专业的工作岗位、职业从业资格要求、专业技术资格要求、从业经历要求等,再进行归纳分析,将同性质岗位合并为岗位群,形成专业工作岗位频次表或频次图。

3.2.2岗位能力分析按照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等,分析确定履行职责对应的基本知识、职业综合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和岗位关键能力,并按岗位群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企业岗位群的态度、能力、知识需求频次表或频次图。

3.3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结果与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进行逐行比较,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作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需确定企业对各项能力的需求水平,并根据行业专家及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讨论结果进行量化,一般划分为1―10个等级,其中1代表企事业需求非常低,1O代表企业需求非常高。同样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也需要量化,按照企业需求水平划分为1―10个等级,其中1代表学生全无这方面的能力,10代表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二者的差值即为学生学习需求。

3.4专业预期学习成果设计

按教育教学规律、师资状况和教学资源条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结果,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进行转换、归纳,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设计知识性学习成果,按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学习需求设计能力性学习成果,按综合素质学习需求设计态度性学习成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预期学习成果。   学生预期成果的设计是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设置关键,它上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下连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所以,一方面要在对企业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确保毕业生完成专业学习后,能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完成岗位职责任务,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状况进行设计,确保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预期学习成果的描述不等同于教学目标,它是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的结果,要有可评价性和可检测性。

3.5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预期学习成果,重新构建各类课程。课程与预期学习成果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三种:

①直接对应式:一项预期成果由单独课程完成;

②合并式:多项预期成果合并为一门课程,由一门课程完成;

③分解式:对预期成果需要进行分解,由几门课程完成。由预期学习成果设置课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也是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各项预期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组合、拆分,将相互关联的内容打包形成课程。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论文 篇六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论文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论文

一、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的辨析

(一)企业管理模式

从概念上来讲,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枢神经,对于企业经营工作起着全局性掌控作用。不同类型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管理模式,通过优化企业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综合效应,同时能够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很多企业因循守旧,企业管理带有很浓重的行政化色彩,带有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基于此,探索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是提高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要不断优化企业管理组织建设,推动信息化、科技化、系统化建设,这是提升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企业职能的明确分配,同时界定好责任范围,通过对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的有效架构,形成科学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层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工作,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强化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运用现代技术与现代理念开展企业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优化组织模式,转变管理思维,构建现代综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外部工作而言,开展现代化建设,可以便于企业与外界进行沟通联系,更好进行商贸往来。在企业内容,推动企业管理现代水平,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构建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综合发展实力,进而适应现代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需求。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通过灵活的组织与资源配置,可以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不管是企业自主经营活动,还是与子公司、母公司及关联企业进行商事贸易行为,都能提升沟通联系的顺畅程度。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由于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往往存在着管理不善,或者是内耗过高的情况。构建现代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是,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必然需求。通过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可以激发企业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与原则

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需要遵循一定的企业管理规律与原则。企业要想实现提档升级发展,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不管是创新管理模式还是完善管理手段,都必须服务于企业主营业务。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基础性水平与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与工作活力。在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要坚持“互联网+”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企业内容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方式,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将企业效能提升到最大,权衡多方利益发展目标,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发展活力,进而实现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优化配置。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责任与权利的分配,构建权责一体化的现代管理体系,为企业现代化管理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基础制度保障。

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创新现代管理模式

优化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企业的发展中心。不同企业由于经营性质不同,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千篇 一律”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要遵循经营的一般规律,根据企业经营性质,围绕企业经营工作,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管理思维,提高企业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企业发展事关社会发展全局。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要围绕发展中心,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核心,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管理综合水平,建立具有操作性、科学性、现代性的管理体系,适应现代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二)利用科技资源,提升现代化管理标准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现代科技开始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应用多种技术元素,可以推动企业升级跨越发展。利用科技资源,提升现代化管理标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侧重点与着力点,通过明确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将各项工作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在构建企业内部规则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不同性质,有针对性进行设计,提高企业发展潜力。

四、结语

基于此,在现代经济体系下,要想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最终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作者:丁胜华 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供销(集团)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竞石。解读市场环境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措施[J].劳动保障世界,(2):131-131.

[2]刘会军。试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645-645.

[3]马赫帅。浅谈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10):473.

[4]邵宁。大力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J].现代企业,(4):6-9.

[5]刘军。从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做起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步伐[J].商场现代化,2014(13):92-93.

课题研究方案 篇七

研究者:

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 粟海燕

课题名称:

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

课题成因: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

课题简介:

使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让学生写作文成为像吃饭、睡觉那样的自然欲望。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如,写童话时,先选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二、鼓励学生写出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1、作文“日记化”。 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

(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

(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

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作文“书信化”。 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作文“诗歌化”。 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4、作文“课文化”。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研究方法:个人研究,集体参考,提出意见。

预设步骤:

一、在平时的作文课中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经验分析,不断总结。

二、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积极争取上研讨课,从而集组内成员智慧,对个人课题进行研究。

三、学期末写出有关方面的论文。

研究措施:

一、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二、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开拓思路,博采众长。

三、鼓励学生订阅《快乐作文》、《作文与做》等作文期刊,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并鼓励学生汇编个人作文集。

预期成果:

优质课教案、CAI课件、论文、学生优秀作文集。

课题研究方案 篇八

各位领导、各位教研组长:

大家好!

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这一研究主题,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

一、认识与做法

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但一直以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书写教学目标的角度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学习后是否切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被观察到,则没有设定。

本学期在教研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通过教师个人上网查看资料、教研组内讨论交流学习以及市教研会议,我们发现:教学目标属于课程目标的'第三个陈述层次。第一层,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最后一层,是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落实。鉴于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将义务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学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组教师对上述文件进行了学习,让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逐渐发现: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包含着大学问,教学目标陈述应遵循四个原则:

1,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用“让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如说出、阐述、表达、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3,应陈述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

4,应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二、我们的打算

虽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我们深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继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继续开展好教学目标叙写的研究工作,具体想这样操作:开展目标叙写比武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控能力,下学期,将开展听评课活动,在课堂上进一步检测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完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体育课堂的效率,将课堂真正的围绕着学生转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上是我们体育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青铜器造型艺术成果论文 篇九

青铜器造型艺术成果论文

青铜器艺术是殷商时期手工业造型艺术的典范,在综合众多艺术形式的同时又深深影响着同时期社会的各类艺术,甚至对周边的方国部落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对后世的造型艺术创造更是起到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影响,为后世在造型艺术方面留下丰富的艺术遗产,并对今天的造型艺术活动起着积极的影响与借鉴作用。

青铜器艺术是殷商时期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之下,殷人将对宗教的观念与情感,倾注在以青铜器为主的宗教器皿的制造上,并使青铜器艺术在当时得到快速发展。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形成各式各样的造型艺术面貌,成为殷商时期主要的艺术表现内容,并影响到同时期的其它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表现形式。以呈现可塑性、艺术表现性、实用与审美等特点,成为殷商时期造型艺术的典型代表。

殷商青铜器的造型艺术特点体现出雕塑的基本特征。殷人通过掌握青铜材质的特性,使青铜造型表现形式形成丰富的面貌。早期的青铜器造型艺术主要源于陶器的影响。随着青铜工艺技术的提高,造型逐渐摆脱其约束。在殷商时期,工匠已完全掌握青铜材质的性能,利用其可塑性(),实现了对更多造型艺术形式的吸收与借鉴,诸如玉雕、石雕、骨雕及建筑艺术(殷墟妇好偶方彝),丰富其造型艺术的面貌,以及不同表现形式与艺术手法,通过利用青铜这种材质以抽象形式与具象形式来模仿和再现现实世界的万物形象,许多造型模仿了动物和人形。牛、犀、象、羊、龙、鸮等鸟兽形象成为青铜器重要的艺术原型。其中有以反映人们模仿本能的具象形式象生型,有以体现人们的抽象本能的几何型。成为殷商艺术中最突出的特色,就其种类而言,有动物形的雕像,也有人兽组合;有立体的雕像与塑像形式,也有半立体的动物形雕像和平面的浮雕或浅刻形式。青铜器的制作变得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纹饰繁缛、立体深沉。

许多青铜器,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装饰也很讲究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造型都是取材现实生活形象,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成为独具时代特色的青铜雕塑。半立体形式的造型平面饰以浅刻,侧面被塑成雕像,造型虽简单,但颇有写实意味。立体形式的造型,各类形态,塑造都十分逼真。各种青铜器艺术造型体现了象形表意的特点。以动物为原型的具象的象生铜器,仿效动物,表现出各种姿态的飞禽走兽,造型逼真,形态生动,轮廓准确,富有生活情趣。殷人通过对自然物象的体悟和丰富的想像力,将自然现象生命化。将自然物象进行变形、夸张创造出来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具象的。“象”形青铜器造型和纹饰通常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部位加以刻画,重整体而简化细节,表现出具有象征意味的写意性。

除此之外,抽象的造型艺术形态集中体现了对自然节奏,形式法则的运用。富于庄重肃穆与生机灵动感的抽象几何造型,体现了殷人情感和宗教情节与形式意味的完美结合。如,以王公贵族权力象征的鼎的造型。在众多的形态中只有能较好体现对称、均衡形式美的抽象几何形态的造型,才便于体现王权庄重威严之感。因此在诸多几何形中的方形与圆形以刚健畅达之感,成为殷商鼎造型的首选。庄重严肃而富有生机。殷商青铜器造型流露出自然生态的勃勃生机,使厚重僵硬的青铜器也能透露出生命的活力,这些形态生动、造型各异的青铜器雕塑集中体现了殷商的时代精神。在殷商宗教礼仪活动中和日常生活广泛使用的青铜器、礼器等造型艺术体现了器形造型审美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具有实用功能的青铜器皿大多数在器体的把手、盖纽、耳、脚器身等饰以艺术形象,既有实用的价值,又富于形式美感。这样的器皿不仅有着使用功能,又富有灵动、生机情趣的艺术形象,使得青铜器所蕴含的巨大精神意蕴得以体现。

如鼎的造型范式,一是作为王权象征的。二是从功能的角度考虑,鼎作为祭祀或平时日常用来烹煮食物的食器,因而其造型应从实用性等方面考虑,要有一定的容量。鼎足可将鼎体支撑于火上便于受热,这种造型在体现王者之气的同时又实现实用功能,很好的体现了审美与造型的结合。除此之外,模仿自然动物造型形态生动丰富的殷商象生形青铜器,也充分体现出审美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象生形态的青铜器皿主要存在于酒器之中,其中又以酒尊造型居多。酒尊整体被设计成动物的形象,动物硕大的躯体常常被作为容器的器体,突现腹部体态的丰腴,器盖常被设计成鸟兽的头部,形态生动、逼真,富有情趣。使得功能与审美恰如其分结合在一起。这并不意味着青铜器就只是单纯用来炫耀的观赏品,它的实用功能是与其审美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等同时并存的。这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至今仍为各类工艺美术在造型活动中沿袭运用。

艺术的构思与造型的材料只有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方能创造美的新境界。殷商青铜器造型艺术呈现写实与抽象两种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与青铜材质完美结合的体现。当人们逐步掌握了青铜材质的特性并提高了表现能力以后,写实表现便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但写实具象的艺术形式不能更好传达作者的主观情意,并且在青铜器造型中厚重质地毕竟不利于写实细节纤巧的塑造,因而抽象化的艺术形式与青铜材质的结合,更好深化了青铜器所要表达的意蕴内涵。如纹饰线条化,在青铜器的纹饰中,线条作为最能表达当时殷人的内心体验和情趣的手段而受到青睐,避免了青铜器厚重质地不利于在细节处作纤巧刻画的矛盾。更有利于人们超越有限的现实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追求理想的体验。灵活的线形纹饰弥补了青铜材质的重滞之感,赋予凝重的青铜器以生命的气息。抽象化、线条化的纹饰具有更大更自由的表现空间,并在青铜器与现实生活之间营造出了某种距离感,这符合殷商青铜器作为礼器的身份,所需要凝重神秘的气氛。

再如青铜器体上,作为合范铸造时所留的扉棱造型。起先是为了避免纹饰在铸造时出现偏差不能对齐,影响造型的美观,然而其把厚重的青铜器体分割成一块块看似矩形的空间,使得青铜器体方圆结合,视角多变,更好的使青铜器通过对称、均衡形式感呈现出肃穆的静态。由于殷商时期青铜艺术发展极其迅速,以及形成明显又极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因而其艺术造型风格也影响到其他手工艺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殷商后期的制陶业。由于青铜器长时间作为王公贵族的宠爱,陶器大多只能是作为平民阶层的用品了,在贵族阶层只是少数存在。陶器质朴文雅的艺术风格在殷商这种繁缛厚重艺术形式面前,显得异常纤弱。因而在殷商后期出现陶器新型类型,仿青铜器的刻纹白陶,深得王公贵族的喜爱。

陶器的造型与纹饰受到青铜器的显著影响。刻纹白陶陶质极为坚硬,其器形造型与纹饰多是仿制当时的青铜器造型。器形有鼎、簋、豆、爵、尊、觯、罍、卣等几乎全是青铜礼器的造型,纹饰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与青铜纹饰的形式风格颇为相似,造型的秀美,镌刻的精致,色泽的皎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陶器的造型和纹饰一改昔日的自然柔媚风格开始走向凝重严整,其端正凝重的造型,华丽的装饰,与青铜器造型艺术尽显殷商时代的精神风貌。做为殷商青铜器所体现的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工艺造型美术的发展史上经久不衰、传承延续,成为每个时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并渗透到不同种类艺术造型工艺制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