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精品多篇】

栏目: 小论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7W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精品多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说明 篇一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课程大作业)说明

1.终结性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大作业形式,即学生撰写并提交当地(县、乡镇、村)农村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设计方案(或经营管理方案)。

2.课程大作业题目要求

(1)课程大作业题目和内容在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内。

(2)课程大作业题目主要按照本课程教材中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有关章节的要求,并结合其它章节所学内容进行设定。

(3)课程大作业必须与学习者所在区域(县、乡镇、村)的需求相结合。

(4)课程大作业的题目可以由指导教师自主命题,也可采用如下题目之一: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策划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设计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管理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营销方案

例:陕西省富平县陶艺村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

北京市怀柔区富乐村民间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方案

安徽省广德县甘溪民俗文化村项目管理方案

广西临桂县五通镇农民画文化产业产品营销方案

云南省南涧县跳菜旅游文化村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

3.课程大作业的评定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2)课程大作业评定按百分制计分,具体要求如下:

95~85分:

独立完成课程大作业;

课程大作业有创意,规划设计(或经营管理)思路、目标、重点和实施措施等符合当地发展实际,有所在地区、单位的特色;

课程大作业文本规范,中心突出,依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课程大作业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结合教材相关知识;

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投入产出分析透彻。

84~70分: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新颖性,较为符合当地需要;

课程大作业文本较为全面,未缺漏重要内容,中心突出,依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联系教材相关内容;

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有投入产出分析。

69~60分: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够全面,但未缺漏重要项目,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60分以下: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规范,缺漏项目严重,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4.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5.上交论文时间

各位学员务必于6月18日前将纸质论文上交给电大班主任。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课程大作业)

1、考试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2.题目拟定 结课论文题目从下列范式中选择: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3.考试时限(论文上交时间)6月18日前 4.论文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4.特殊说明

结课论文必须由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严控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终结性考试试题、要求及评分标准 【试题内容】:

请结合自己工作或生活所在地实际情况,运用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梳理概括本地传统农业改造,或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就本地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论述。【试题要求】:

1、论文要以具体地区为分析对象,不可泛泛地停留在理论综述层面。2.对传统农业改造及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尽量依据调研,或实际工作展开。

3、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可以出自教材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4、对本地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论述,至少要包括发展定位、发展主导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等方面。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三门县农业 篇二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学 校

得 分

三门县农业发展与展望

三门县农业发展与展望 一、三门县农业的基本概况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实施“龙头、品牌、园区”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效益农业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杏子、山药、卷心菜、葡萄、芦笋 二、三门县农业的发展

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乡镇,三门县人民艰苦创业,永不停步。

一是突破常规,发展效益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建立了山岙药材种籽基地;桐岩、高枧花色小水果基地;吴岙畜禽养殖基地,摆脱传统农业束缚,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抓科技。举办每年两次农技知识培训,邀请专家授课。

三是加强队伍。建立了三门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了100余人的乡村两级农业服务宣传队伍,开通农技“110”,定期发布农情简报。

四是拓宽市场。与浙汪省中药材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了乡农技服务公司,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农民后顾之忧。2001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6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5元。[工业经济]按照工业强乡的总体思路,贯彻“培育、改造、发展”六字方针,树立工业经济重中之重思想,营造合力扶工气氛,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搞好服务。全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6.08亿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平均增长29.47%,销售产值5.78亿元,产销率达95%,财政总收入1330.7万元,增长20.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3.3万元,增长11.8%,技改投入4310万元,增长42%,新产品发省级申报1只,国家级1只。现乡内有企业216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1家;有出口企业10家,获自营出口权企业3家,已有1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销往24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已跃居全县第二位。三、三门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三门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位于浙江省三门县六敖北塘,总规划用地面积21471.13亩,规划投资

在我县,科技融入农业的成功案例远不止这些。在不久前成立的浙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三门分中心里,来自浙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林果、土肥、畜牧、水产和中药材产业等第一批5名首席专家也带来了“智力锦囊”。

“可以把西蓝花的废弃菜叶等综合利用起来,做成有机青饲料,提高生猪的健康度。”几天前,在台州金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张金枝副教授经过一番仔细查看后,向该公司总经理金俊提出了建议,同时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之前我们也进行过相关试验,但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效果并不理想,现在专家们来了,以后遇到技术难题就不用犯愁了。”金俊介绍,该公司专门从事养猪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专家的到来无疑为公司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原来,为了很好地补上我县农业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科技转化与应用能力较弱等“短板”,今年3月,我县到浙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门“攀亲”。经过多次洽谈协商,双方达成合作协议,计划今后5年,以提升我县现代农业和农业主导产业水平为目标,开展“点、带、面”三个层面的合作: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的技术服务;建立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带;研究编制农业产业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和行政管理建议。

与此同时,蛇蟠省级现代农(渔)业综合区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市首个省级现代农(渔)业综合区;县现代农业园区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01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010万元;凤凰山农垦场综合开发已进入实施阶段„„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如火如荼,而这些离不开科技助力。

“科技的引进、运用和推广,有助于加快我县农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县农业局局长程观顺表示,下阶段,该局将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依托“两区”建设,走出一条特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五、对三门县农业发展的总结

三门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三门县的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可以说三门县的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三门县的农业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三门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对金融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困难为机遇。在此,我们对三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报以很大的期许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篇三

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开展,全社会提高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意识,我省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也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为此建议:

一、完善政策措施,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发展保障

目前,我省虽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如金融、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等具体扶持办法。在资金投入方面,应投入专项扶持资金;在贷款支持方面,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引导银行业对民间手工艺产业优惠贷款,或给予一定贴息,或调低利率;在财税扶持方面,应对与民间手工艺相关的企业在税收上采取适当的调整甚至减免,对从事产业的个人少收或免收个人所得税等。通过政策倾斜,提高非遗传承人及民间手工艺从业者的积极性。

二、重视研究开发,保护和传承好本地非遗文化遗产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和企业建立非遗保护生产技术的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加强非遗保护与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改进。既要秉承传统、不失其本,又要改良制作、提高品质。加大引导力度,加强不同项目、行业、学科和实践者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支持产业、科研单位建立相关研究工作室和机构,总结、完善引导实践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应大力引导和支持对非遗项目中审美、文化、民族精神内涵的提炼、升华研究。

三、建立中介组织,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强化民间艺术行业协会的指导凝聚作用,在民间艺术行业内建立技能培训、资金信贷、信息资源等中介组织,开展各种专业化服务。鼓励传承人在创新方面与艺术机构合作,吸纳当代审美因素,使用新媒体和当代流行方式;研究制定收益分享政策,构建相应机制,以利既有的艺术佳作推广,形成产业化发展。

四、注重人才培养,为非遗传承发展打造精英队伍

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要率先进行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规划和整合,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理论方面的研究,又要大力培养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并创新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借鉴部分地区经验,破解非遗科目缺乏专业教师的困境,如让代表性传承人走上讲台;鼓励高校教师与非遗传人通过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开展协作,探索和建立非遗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建立终身教育的人才培训制度,设立非遗再教育基地,对非遗传承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举办各种形式、各个层次、各类专业的进修班和高级研讨班,使行业内广大从业者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素质,跟进潮流,促进创新,推动进步。充分调动本地区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各类学校的力量,利用其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较好适应力和较强文化认同的优势,为非遗传承培养懂艺术、会技术、善动脑、能动手的专门人才。注重开展多层次非遗文化的大众教育,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推进非遗进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