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哈尔滨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栏目: 公文写作范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06W

哈尔滨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哈尔滨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以《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特制订本规划。《哈尔滨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全市会展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是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促进我市会展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业规划。

一、哈尔滨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良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使哈尔滨会展业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初步确立,呈现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哈尔滨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影响的会展城市之一。

会展场馆初具规模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是哈尔滨市目前唯一的集展览、会议、体育赛事、餐饮、住宿、商服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室内外展览面积总计达到10.3万平米。哈尔滨冰上基地、斯大林公园等室内外场所也可举办小型会议展览活动。

会展企业逐步壮大。到2010年,会展企业达80余户,从业近300人;专业运输、会展工程策划、设计、广告、搭建、装饰施工等配套企业能力基本满足自主办展需要。

会展规模不断扩大。到2010年,全年完成会展项目160项;展览总面积96万平方米;会展活动参会参展和参观人数达260万人次;会展业直接收入8.5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收80亿元,综合收入达88亿元。

初步建立了会展业市场运行和政策扶持体系。 2008年,哈尔滨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充实调整。哈尔滨市会展办充分发挥行业综合规划、指导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初步建立了会展办联席工作制度;印发了《哈尔滨市政府关于加快会展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了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制订出台了《哈尔滨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哈尔滨市会展业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尚在制订过程中。

(二)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有明显的东北亚区域中心优势。对外是联系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重要通道,对内是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国内进入俄罗斯陆路的主要通道,又是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接点。机场年吞吐量可达726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货联运业务,有利于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作为东北会展经济带的端口,哈尔滨正以它强大的市场辐射能力成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新汇聚点。

产业优势。哈尔滨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在机电、医药、食品、汽车等产业有许多优势,主要产品达174大类3万多个品种。“十一五”期间,哈尔滨重点加强对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石化四个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扶持,使之成为支柱产业。并形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城市,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哈尔滨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资源禀赋优势。一是自然资源。哈尔滨地貌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大冰雪、大江河、大湿地、大森林的生态极具特色。二是文化资源。作为历史上金、元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和东北多民族的移居地及欧陆风情等多元化的交汇地,构成了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三是旅游资源。哈尔滨利用其独特冰雪资源和名胜古迹资源推出了各种旅游线路。形成囊括中等城市和口岸城市的东三省客源市场联动格局,成为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旅游集散地和游客到中国旅游的中转站。“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海外游客进4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近3000万人次,发展会展业有着良好的自然基础。

(三)机遇与挑战

城市迅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哈尔滨围绕建设“千万人口、万亿财富”现代大都市的总体构想,和“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规划格局,全力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目标,构建东北亚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哈尔滨国际航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松花江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的高速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哈尔滨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全面提升哈尔滨的区域中心与国际型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宾馆、餐饮、物流、交通等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都为我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带来的机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背景下,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哈尔滨市担负着装备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贸易合作和技术进步的平台,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并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

较强的城市竞争力带来的机遇。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市的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0位。哈尔滨市的装备制造业、医药等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工业基础雄厚,产品门类齐全,科研院所众多,这些均为哈尔滨市的会展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存在的不足

我市会展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国内外会展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会展业发展的社会认知度、关注度有待提高;有影响力的品牌会展项目相对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培育;会展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有待改善;会展业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等。

二、“十二五”会展业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市委新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为目标,坚持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法制化的发展方向,以会展市场开发,主体培育,扩大规模,资源整合,品牌培育为重点,构建经贸投资合作平台,促进会展旅游等产业融合,提升会展业综合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会展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二)发展原则

政府推动原则。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会展场馆建设、规范市场、培育主体、政策扶持、展会项目的宣传推广、招会引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指导、鼓励、扶持会展业发展,加强监管,为会展业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市场化发展原则。坚持市场化导向,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形成以企业主体为主的发展格局。

    品牌化发展原则。地方自主品牌展会项目的做大做强是会展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是会展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突出地方产业优势和特色,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品牌项目。

(三)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立足国内,巩固扩大全省会展核心城市地位,争当“东北会展带”龙头城市;面向国际,打造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和冬季体育赛事目的地城市,建设成为东北亚会展名城。

具体发展目标:

——经济收入目标。会展业直接收入预计到2015年达到18.61亿元,年均增长20%;拉动餐饮、住宿、旅游、交通、商贸等相关产业收入预计达到197亿元,年均增长20%;会展业综合收入到2015年达到215.5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倍。

——会展活动规模目标。会展活动项目预计到2015年达到280项,年均增长15%;展览面积到2015年达到168万平方米,年均递增15%。

——会展品牌项目目标。国际性品牌会展活动新增2-3个;全国性品牌会展活动新增5个;专业性较强、区域特色突出、产业优势明显的会展活动新增15个。

——会展主体企业建设目标。优化企业结构,支持各类所有制资本进入会展业,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展览专业公司、集团2-3户设立分支机构和企业;壮大自主专业队伍,重点扶持15—20户本埠展览公司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会展装饰、策划、搭建、广告、运输专业服务企业;建设以大学院所为依托的哈尔滨市会展人才培训基地。

——会展场馆建设目标。改善、提升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科技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成为全省会展核心场馆和东北地区会展示范场馆;扩大展馆规模,新建功能集聚、专业性强的“黑龙江农业博览中心”。到2015年,全市可供使用展览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7.5万平方米。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机构、完善职能。充分发挥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作用,统筹全市会展业发展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展办)设在市贸促会,负责全市会展业发展综合规划、协调指导、管理服务和日常工作。

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充实加强会展办工作力量,完善联席会制度和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各区、县(市)和市工商、城管、交通、商务、卫生等有关部门要明确相应对口工作机构,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

(二)完善政策保障

结合哈尔滨市实际,制定会展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规范会展市场秩序,保护会展品牌,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重点是:

建立行业统计制度。统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相应制度,建立、健全行业、部门统计网络,加强行业统计分析,为产业评估、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哈尔滨市会展行业协会作用,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及时反映行业意见,参与研究会展业政策,交流会展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推动会展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要建立行业自律协调机制,促进行业合作和资源整合。

加大财政扶持支持力度确保会展专项资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逐年递增。努力争取国家、省会展项目补贴,支持我市会展业发展,对于品牌展会培育、会源展源开发、项目宣传推介、综合效益提升的会展活动予以重点支持,积极扶持会展项目扩大规模,层次提高,影响扩大,推进城市会展业提档升级。

(三)壮大企业实力,扶持品牌展会发展

培育现代化会展业市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有序竞争,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多元化会展企业,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大力发展会展中介服务公司,为会议和展览提供设计策划、组织联络、广告宣传和各类服务等。

加强国际会展合作。加强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会展组织、会展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会议设施、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合作。吸引国际著名会展服务公司在哈尔滨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与国外大型会展公司开展合作,力争把更多的国际知名会展移植哈尔滨,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会展活动。

发挥会展品牌效应。充分利用现有品牌会展资源和潜在市场优势,有效吸引国内外会展商在哈投资办会办展,在做大、做强现有“哈洽会”、“冰洽会”、“汽车展”、“家具展”、“制博会”、“种子展”、“美博会”等优势展会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一批能够展现城市形象、具有地方特色、独树一帜的名牌专业展会,并逐步向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哈尔滨会展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改善会展业发展条件

推进大型现代化会展设施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的场馆条件的同时,要努力采取各种方式,新建会展场馆。到2015年基本形成大中小相结合、布局合理、综合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场馆设施。

改造与整合现有会展设施。集中力量对占有一定会展市场份额的老场馆进行挖潜改造和设施配套,增加展览空间和停车及餐饮设施,强化公共交通的能力及便捷性。鼓励相近的小场馆进行合作,有效整合会展资源。

优化会展业发展社会环境。增加形式多样的户外街路、主要交通枢纽的会展广告宣传;规范会展运作,打击展会假冒伪劣商品,保护展会知识产权,维护参展商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诚信经营、诚信办展。

(五)培育和引进会展专业人才

培育复合型专业会展人才。培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项目组织策划、营销运营等核心能力的会展管理人才以及设计、搭建、运输等配套服务环节所需的专项人才;培养既有创新和策划能力又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会展中高级管理人才;与国际展览管理者协会(IAEM),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会展组织或机构合作开展会展业高级人才培训。

(六)加强会议与展览、会展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发展会议经济,加强会议与展览的互动。要加强会议经济的研究,制定发展会议经济的扶持政策、优惠措施,建立完善会议经济政策扶持体系。与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国际协会联盟(UIA)等国际会议组织、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交流与推介,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落户哈尔滨。

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互动。加强会展旅游软硬件建设,促进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会展活动的旅游延伸,选择特色品牌展会打造成为特色旅游产品。掌握国际会展信息和旅游发展趋势,将国际会议、展览项目的申办与哈尔滨旅游的境内外宣传促销有机结合。利用高知名景区对参展商和观展商的吸引作用,将大型精品旅游节庆活动和大型会展相结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会展的良性互动的模式。

(七)加强对外宣传

以宣传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良好的会展环境为重点,从整体上树立哈尔滨对外开放的形象。加强与国家、省等重要媒体合作,开设哈尔滨专栏,与国际有影响的媒体发展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宣传推介哈尔滨。加大重要会展项目,会展政策的宣传力度,树立会展名城形象。加强宣传统筹,有关部门要搞好会展、旅游、经贸、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宣传题材的整体策划和运作,放大资源效能。

(八)加快会展业信息化建设

办好“哈尔滨会展网”,完善会展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各环节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为电子商务在会展事务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信息平台,实现实物展览与网上展览、网上交易之间的互相补充,加快会展业信息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