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七年级班地理上教学工作计划(共2篇)

栏目: 工作计划 / 发布于: / 人气:1.24W

第1篇:七年级班地理上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班地理上教学工作计划(共2篇)

七年级班地理上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班地理上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高效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3个班的学生多数基础较差,因为原六年级的各班中上成绩学生大多数转到别的学校就读,加上学生年龄小,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影响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教材。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课文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在教材的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教材的探究性和实际性;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教材的语言平实,生动,富有启发性;板式设计生动活泼。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运动和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3、教学重难点

(1)、知道地球的运动和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以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六、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七、奋斗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各知识点,学会读图、用图,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争取期末考试各班及格率达60%以上,平均分达66分以上。

八、教学进度

单元(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3

1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2

2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2

3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2

4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3

6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3

7

单元复习、测验

3

8

第三章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3

9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3

10

段考

11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3

12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3

13

单元复习、测验

3

14

第四章

第一节人口与分布

3

15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3

16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3

17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3

18

单元复习、测验

3

19

期考复习

3

20

第2篇:

2017年秋季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于芬芬

一、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计划二个课时。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教材设计较合理,尤其是图比较多,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

我个人认为,文字描述太少,有些知识过于粗浅,不能为优生开拓视野。在第一章活动中,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中,对于太阳光对地面的直射介绍太少,要教师去做大量的补充,若不是老教师或是非常专业的教师,都是很难教好的。

在大洲和大洋中,对于各大洲大洋的分布,除了图之外,没有一点文字介绍。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学。

2.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料、地理方面图书,使之为教学服务。 指导学生究研我县、我乡地理,使之学以致用。 3.教学任务或目标

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要求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4.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5. 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1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 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7. 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8. 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9. 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三、渗透法制内容目标: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板块的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第十三条: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面预防的原则,以震情和灾害预测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坏境保护等需要。 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四章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三大宗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种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其实信仰宗教的公

2 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次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臵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2.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3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