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王维的相关知识(精品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88W

王维的相关知识(精品多篇)

关于王维的古诗 篇一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篇二

王维,字摩诘,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

父亲早逝,留下兄妹六人,作为长子的王维,不到十五岁便离家从山西到长安去求功名,经过骊山时写下诗作《过秦皇墓》,初露头角。

彼时玄宗初登朝堂,欲励精图治,而士子间仍弥漫着以隐士求官之风气。王维也试图走这条路,十六七岁时与朋友祖自虚结伴归隐于终南山。这段时期他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课本必选诗。次年,玄宗移驾东都洛阳,下诏各地举荐“嘉遁幽栖,养高不仕者”,王维和祖自虚也转而去了洛阳。洛阳之游比较惬意,两人“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可惜好景不长,王维十八岁时,祖自虚辞世。

伤心之余他回到长安,认真地结交名士,很快就出入王侯之门,并且把弟弟王缙招来,“昆仲宦游两都”,豪门贵戚都将他们奉为上宾,玄宗的兄弟宁王、岐王、薛王等“待之如师友”。

据说岐王还带他去拜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玄宗的一母同胞之妹,与玄宗更为亲厚,王维演奏了琵琶曲、献上自己的诗作,深得玉真赏识,由是开元九年中举。其实,即使未被玉真提携,凭借王维的实力及诸王的照拂,金榜题名亦非难事。同年释褐,被授予太常寺太乐署的从八品下的太乐丞,负责礼乐,和他一起任职的是修国史的史学家刘知己的公子。但他在这个体面的职位上没做几日,便因为将只能给天子演出的《五方狮子舞》中的《黄狮子舞》给其他人演了而被贬。这样的行为属于僭越,性质恶劣,有学者分析,看演出的可能是岐王等玄宗的兄弟们,故玄宗对这个错误就看得更严重了,并由此不喜王维。

二十多年后,天宝三载,贺知章致仕返乡,玄宗召集了大型的送行活动,百官及知名文人大多被邀请,甚至官位比王维低的都前往参加,但王维没有受邀。可见玄宗对王维的遗恨之长。

苦心经营了四五年,刚刚登台亮相就被雪藏,王维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但不同于很多其他诗人,王维不仅未就此沉沦,且吸取了教训,从此变得小心谨慎。他被贬到济州任参军,开元十三年遇大赦,又调任淇上(河南辉县与淇县一带)。淇上是阮籍、嵇康、刘伶的曾经隐居之地,有醒酒台、长啸台等遗迹,二十年后李白、杜甫在此聚会。王维虽渴慕归隐于这个著名的隐居之地,却不能如愿,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因为生活的负担,他必须辗转于官场,努力赚钱养家,忍辱负重,如履薄冰。淇上之后,王维转官吴越任职,开元十七年之前回到长安。在江南政绩表现优秀,死后四十年,黄岩县为他建庙祭祀。

回到长安,王维求见丞相张说献诗,诗中他自比贾谊,恳请张说提携,“尝从大夫后,何惜隶人余”,意即如果张说能看中他,他甘愿做任何工作。干谒成功后,王维任职于秘书省,结识了第二次来长安应试的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王维献诗时任丞相张九龄,“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上书后,被提拔为八品上的右拾遗。

次年,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挤遭贬谪。王维暗中与张九龄有诗书往来,“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感念张九龄的知遇之恩。对于奸恶苛诈的李林甫,及继任的贪婪险昧的杨国忠,王维也都不敢得罪,留有恭维、奉和的诗作,屈节保身的形象为时人共知,老年后王维自省“偷禄苟活”、“德在人下”。有学者认为,这也是李白和王维没有交往的原因——两个人性格差距太大。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赴塞外,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开元二十八年担任“知南选”,去南方主持科举考试,路过襄阳时获知孟浩然病故,写下《哭孟浩然》。张九龄也在同年谢世。玄宗宠幸杨贵妃日盛,朝堂污浊,知音稀少,王维自有应对之法,他以孝养笃信佛教的母亲之名义在蓝田营建了辋川别墅,在假日也来此休息。开元中期,妻子去世,他未再娶,仅与内弟崔兴宗、裴迪等二三好友交往密切。天宝九年,母亲去世,王维“柴毁骨立,殆不胜丧”,丁母忧隐居在此。天宝十一载,复职后任吏部郎中。

安禄山打进长安时,王维没有来得及出逃,他吃泻药假装痢疾,可仍被安禄山抓到了洛阳。在听说安禄山当众残杀了不肯演奏的乐工雷海清后,被关押在菩提寺的王维写了两首诗,其中之一为“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关押数日后,王维投降,作了安禄山的官员。安禄山败后,肃宗查办了投降官员,有的被问斩,有的被赐自尽,唯独王维因写诗明志,得到原谅,还授予太子中允的官衔。

其实王维被赫免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仅是凭一首诗——任刑部侍郎的王缙请愿以削官为兄长求情;宰相崔圆令被关押的王维、郑虔等为他画壁画,画好后也为王维说情;肃宗和玄宗当时尚在争权,王维一直受玄宗冷落,玄宗不喜欢的肃宗都有可能喜欢——凡此种种,凑出了王维的好运气。此后三四年,王维仕途顺利,升至尚书右丞而辞世,故王维又称王右丞。

去世前两年,王维上表,将辋川别墅舍为寺院,又将自己职田中的粮食为灾民舍粥。离世那一年,他上表祈求辞职以换取王缙从蜀州刺史的职位调回长安。“临终无病,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无论先前的职场生涯如何,王维死的时候确实像高僧。他一直到死都在做官,但他在竭力逃避现实,内心始终保持一方净土,如陈贻焮先生所说,“他采取了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半官半隐地生活起来了”,以此在朝不保夕的官场中,从小吏修炼成诗佛。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 篇三

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的作品——《留别王维》 -作者简单介绍 篇四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

孟浩然像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寄荆州张丞相》 篇五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宋朝评价 篇六

宋代人对于王维的评论甚少,但都给予极好的评论。如:

苏轼:“味摩诘(王维)之诗,味摩诘之画,当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矣。”

苏辙:“摩诘之诗甚有境。”

苏门四学士皆对王维有好评,但未见于书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篇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关于王维的古诗 篇八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王维被称为什么 篇九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跟李杜等人一样,或因名字有别称,或因作品和才华被人冠以特定的名号,以表明他在文坛上的地位。王维的名号不多,但是都很贴切地概括了他。

王维有摩诘居士和“王右丞”之称,前者源自他的字,后者源自他担任的官职。王维字摩诘,于公元721年考中进士,由于精通音律,被朝廷委以大乐丞之职,很快因舞黄狮事件被贬到济州赴任司仓参军。张九龄当上丞相,王维被召回长安担任右拾遗,后担任殿中侍御史、给事中等职,最终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王维被人称为“诗佛”,因为他将禅意融入到了诗中。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信佛的家庭,母亲在其出生前梦到维摩诘菩萨进入了居室,所以为他取名王维,字摩诘。受到家庭信佛的影响,王维也成为了一名佛教徒,皈依过荷泽神会禅师,天性孝悌,对母亲很孝顺,母亲死后,用自己的住宅改成寺庙,弟弟生病,亲自端上汤药照顾,诵读佛经是他每天必做的事。王维写的诗,风格自成一体,充满了浓郁的禅味,展现了他的佛学修养。

《观猎》 篇十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关于王维的古诗 篇十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归嵩山作》 篇十二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的简介 篇十三

王维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字摩诘,号称摩www.诘居士,所以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又能写诗又会作画。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他在为官之时的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这样的平静便被打破了。755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迫于无奈,王维只能在叛军的压迫下当官。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自己写的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维本来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再加上政局动荡不稳,使得他渐渐消沉,内心的火焰也渐渐熄灭。他开始吃斋念佛,颇有脱离世俗之意。

他的许多诗描述的就是他在隐居时候的生活,词句清新自然、淡泊宁远。而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有很多。他的许多作品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的推崇。

《送别》 篇十四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