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自然之道》课堂实录(精品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79W

《自然之道》课堂实录(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即使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即使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可前收集有关动物的不同的生存规律,特别是本能地躲避灾难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想一想幼龟是如何遇难的,你怎么看待幼龟遇难这件事?

三、让我们从“幼龟遇难”这件事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自然之道”

1、请同学们自渎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讲什么?

2、设想一下“幼龟离巢”的几种可能性:

幼龟侦察兵发现外面情况安全,接下来会如何行动?

课文中幼龟侦察兵为何“踌躇不前”?面对这突然而至的危险,假如没有我们人类的干涉,幼龟侦察兵又会怎样做?

3、你还设想到哪些不同的场面?

小结过度:这就是“自然之道”,小海龟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得以生存。可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类却干了一件——出示句子:“愚不可及的蠢事”

4、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结果如何?

5、我们为什么会赶这样的蠢事?面对结果,心情如何?

6、指导读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练笔)

五、课外拓展:

1、讨论交流:学生可前收集有关动物的不同的生存规律,特别是本能地躲避灾难的事例

2、你自己做过或是见别人做过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人是万物之灵。

然而,

当人自做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自然之道课堂实录 篇二

课前积累:

一、回忆,联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让我们一起板书课题(板书:9、自然之道),齐读,再来一遍。昨天,在学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先学了导读,然后又读了这一单元所有的文章,你还记不记得,这一单元一共有几篇文章?

生:这一单元一共有四篇文章

师:说完整

生:第一篇文章是《自然之道》,第二篇文章是《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三篇文章是《蝙蝠和雷达》,第四篇文章是《大自然的启示》

师:你们发现没有,这几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点哪?

生:这几篇文章都是围绕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来写的

师:对,都是围绕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来写的。内容把握得不错,导读还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使本单元要求我们掌握的语文学习技能是什么?

生:本单元要求我们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那好,就让我们在学这一课前,先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打开书35页,请你快速的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去南太平洋家拉巴格岛旅游,我们来的目的是观察幼龟如何离巢进入大海的。突然,有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这是,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尖嘴啄他的头,企图把他拉到沙滩上。我和同伴都很焦急,看了眼前的一幕,都对向导说,你得救救那只幼龟呀,向导却很冷淡,我们对向导的冷淡感到不满,向导无奈,只好把那只幼龟抱进大海,谁知,其他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鱼贯而出,很快引来了很多食肉鸟,并且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看到那一幕,我们都很后悔,很自责。

师:虽然不是很简练,但是,敢于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很不错,少提一点,有个字的字音不太准。

生:他把巢穴的“穴”念错的,这个字应该念第二声。

师:那对他刚才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有什么看法吗?

生:我觉得他刚才的发言不够详细(笑)

师:不是不详细吧

生:是太详细了,应该是不太简练

生:对不起,我说错了,应该是汪弋天同学说的太多了,太啰嗦。

师:对,不怕说不成,就怕找不出说不成的原因,找出来了吧,怎么说得简练些呢?

生:我来试一试,我和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去南太平洋家拉巴格岛旅游,那天,我们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有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这是,一只嘲鸫突然飞来……

师:打断一下,你觉得自己的发言和他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他们两个的发言都有些啰嗦

师:你能说的简练些吗?你有感觉了

生: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向导(师:说出了谁)想去加拉巴哥岛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的。(师:说出来了干什么)当时已是黄昏,(说出了时间)我们想救一只幼龟,但向导却不肯,最后,向导在我们的呼喊下,终于救了一只幼龟,而巢中的幼龟却在错误信息的指引下,接队而出,最后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和向导都很后悔。

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文章的主干,谁?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按照老师给你的提示再练一遍。自由练习

师:有没有觉得自己概括的比较简练?

生:我来试一下,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格岛想观察一下幼龟是怎么样离巢归海的,我们在那里发现一只幼龟快被嘲鸫叼走了,就想救它,但向导不肯,最后还是救了它,但是,巢中的幼龟得到了错误信息,鱼贯而出,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都很后悔。

师:可真不容易,没关系,本单元我们刚刚接触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练习,老师相信今后你们一定能很好的掌握这一技能。

师: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了,文章主要讲了两组人物,第一组是我和同伴,第二组是向导,本文中,人物情感变化是整件事情发展的一个线索,这节课,就让我们紧抓这一感情线索,一起感受“自然之道”(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找一找人物情感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我”和同伴感情变化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向导感情变化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师:第一个情感是什么?(生:焦急),下边的发言能不能按照这个方法,高度概括一下

生:我和同伴的情感变化是有原来的焦急变成震惊到悔恨

师:向导呢?

生:冷淡、若无其事

师:这两个词意思接近吗?你知道什么是若无其事吗?

师:又发生什么变化了?

生:我来补充,极不情愿

师:为什么极不情愿?我这里写了那么多词语,保留哪个词呢?

生:极不情愿

师:我觉得“若无其事”这个词可以把这两个词都概括,因为若无其事,所以冷淡,因为冷淡,所以极不情愿

师:最后是什么情感?

生:悲伤

师:课文里有一个词不是“悲伤”是-------

我和同伴的情感为什么一开始是焦急的呢?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师:你看到哪个场面才焦急的?

生: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

师:再来读一读这一幕(生齐读)

生:老师,有一个字打错了“侦察”的察打成了“查”

生:老师,还有一个字打错了,“却”打成了“确”

生:还有一处标点错了。

师:对不起

师:谈一谈,他们为什么焦急?

师:谁家养过小幼龟?

生:作动作,讲解

师:有没有表现幼龟焦急的词?

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师:我和同伴看到这一幕焦急了,向导却又是若无其事呢?

生:因为向导知道,要是救了幼龟,就会造成很大的严重

生:应该是严重的后果,

生:因为向导知道,要是救了幼归龟,就会有很多幼龟出来,会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还有一个原因是向导知道动物之间是有生物链的,嘲鸫吃幼龟 ,幼龟也会回到大海吃小鱼小虾。

生 :我来补充,我认为向导不想救它,是因为他不想破坏这个生物链。

生:因为向导知道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如果违反这个规律,是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的

师:因为向导是什么呀?

生:是生物学家

师:在文中哪看出来的?

师:第一自然段,对,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更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了解。向导和我们对幼龟的态度截然不同,再来让我们读这段课文,体会一下,看到这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及向导的若无其事。

生:齐读(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

师:停一下,上面打错了,我们还是看书来读吧。(生齐读)

师:看到这一幕,我和向导什么反映?(生:接读)

如果是你们,对向导这样的回答,你有什么反映

生:不满意

师:怎么说的?

生:不能见死不救啊

师:另一个怎么说?

生:不能见死不救啊

师:另一位也说……    生:不能见死不救啊

师:大家一起呼喊     生:不能见死不救啊

师:向导见此,不得不抱起幼龟向大海走去,照理说,我们此时的情感应该有原来的焦急变为轻松,但又为什么“镇惊和懊悔”,看文章的后半部分,“我和同伴”的情绪为什么变成震惊与懊悔呢?

生:齐读

师:读完了课文,你知道我们的情感为什么发生变化吗?

生:因为向导开始以为救了幼龟,没想到却看到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很快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看到那个场面,“我”和向导很震惊,我们懊悔是因为看到食肉鸟后来吃的饱饱的,并发出欢快的叫声,叫声响彻云霄,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很后悔。如果不是他们,说不定幼龟不会那样。

师:有没有描写幼龟鱼贯而出的情景?

生:有,第五自然段。读

师:看来,这一情景使他们震惊

师:文中有一个词的意思跟“鱼贯而出”接近。生:

师:你看这幅图,知道什么是“鱼贯而出”了吗?

生:像鱼一样,一个接一个

师:对,这个场面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所以,我们感到震惊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幼龟被吃的情景(点击出图),见过“鲣鸟”吗?

生:我知道,鲣鸟身长0.7米,很凶猛

师:0.7米相当于多长?         生:不太清楚

师:你身高多少?              生:1.44米

师:0.7米大约有你身高的一半,再加上它的翅膀呢?现在我们想象,七八只巨大的海鸟盘旋在我们教室上空,他们在干什么?

生:吃幼龟  师:谁能把当时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一只巨大的食肉鸟迅速从空中俯冲下来,叼起一只幼龟吞入口中?

师:此时,沙滩上到处是一片什么景象? 生:悲惨的景象

师:看图,出鲣鸟图 。再把这部分连起来读一读(点击课件,出示三句话)此时,向导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这句话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假如,当初向导没有抱走那只幼龟,会是什么结果?

生:如果当初向导没有抱走那只幼龟,那只幼龟可能被嘲鸫叼走,剩下的幼龟还可能再派出一名侦查龟。

生:如果向导不抱走幼龟,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生命被食肉鸟吃掉。

生;如果向导不抱走那只幼龟,幼龟可能会挣脱嘲鸫的尖嘴,重新爬回归巢,通知剩下的幼龟,他们的损失就不会那么严重。

生:可能幼龟的妈妈回来救它

生:我有不同意见,幼龟的妈妈是不会来救它的,幼龟的妈妈生下幼龟蛋后,就会爬向大海,他们会让幼龟自己爬向大海的。

师:看来,了解幼龟的生活习性,我们才能使自己的想象更合理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课文,概括说一说,人物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变化的?

三、揭题

师:说说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生: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自然规律,课文是说海龟和食肉鸟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

师:要想不违背自然之道,怎么办?

生:必须多了解自然知识和自然规律  生:多感受大自然   生:多触摸大自然

师:大自然的自然规律还有很多,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多了解自然规律,多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下课

《自然之道》教学实录 篇三

执教:苏婷

(一)检查预习,学会字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伸出手指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词语是不是掌握了,谁想读前两行?

生:真诚……巢穴。

师:最后一个字没读准,(师出示“穴”的读音)给你拼音,再读一次好吗?生读;全班齐读。

师:后两行谁想读呀?

生读:……愚不可及。

师:都读准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

生:表示很愚蠢。

师:有点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谁再说说“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谁都比不上。

师:看,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理解词语了!

师:课文里还有个地名很不好读,请你读读。

生:加拉巴哥岛。(没读好)

师:还真不好读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龟岛”(师出示地图),谁再读。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这些词语你们都会写了吗?老师从里面挑两个最难写的来听写,“愚蠢”,注意写字姿势。生写。

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听写的字),这位同学都写对了,你能告诉大家要把“愚”字写正确,关键笔画是什么呀?

生:关键笔画是中间“一条长竖”。

师:(师在关键处描红)看,就是这一长竖,然后再写“提、点”。记住了吗?

师:预习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观察字形,试着写一写,这样预习就更有效了!

师:同是上下结构的两个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呢?请先观察生字表里的字,先来说“愚”字?

生:下边的心字要大一点,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师:真会观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写长些,把下面的两个“虫”字罩住。

师:你观察真仔细。对,春字撇捺要舒展。看我写(师示范写):写愚字要注意“中间一长竖,心字要托住”;写蠢字时,“春字撇捺要舒展,两只虫子藏下面”。试着再写一遍,看能不能写漂亮。

生:练写。(教师展示学生前后两次书写的字)

师:看,观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刚才写的漂亮多了。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师:字词没问题了,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标记。

生:自由读。

师: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

生:写了作者、七个同伴、向导、幼龟和食肉鸟。

师:找准确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生:首先我们和向导来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想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鸟在把幼龟往沙滩上拉,他们就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最后,他们让向导把这只幼龟抱入大海,结果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师:他基本上能把内容说清楚了,但语言可以再简练些!看(教师边说边板书能揭示主要内容的词语),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大家很后悔。像这样,谁再说一说?

生说。

师:这次说的清楚、简练了。像这样,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白了!这是说清楚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师: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你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们很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地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师:你想知道原因是吗?还有吗?

生:文中说太平洋绿龟长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知道幼龟体重到底是多少?

师:看来,你对动物感兴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吧!

(三)细读文本,探究体验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们很急,向导却若无其事,我们和向导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两位同学读读三、四自然段!生读。

生:读“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是啊,幼龟这样危险,难怪我们会着急,谁再读读。学生读。

师:嘲鸫很凶猛,连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多危急啊!谁再读?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非常担心了,一起读!(齐读)

师:我们这么着急,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无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没有。

师:“若”的意思没解释出来。

生: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师:这就理解准确了,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向导为什么这么说?说不定你就能读懂他若无其事的原因了。生读。

生:因为向导知道鸟啄龟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坏自然界的规律。

师:是啊,食肉鸟啄幼龟,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里有数,所以若无其事,谁想读读?

师:刚才我们在理解若无其事的时候,不仅借助了词典,还联系了上下文,读明白了意思,同时又解决了大家的疑问。我们分角色读读第四自然段吧。生读。

师:同学们,看到了幼龟这么危险,游客和向导却有着不同的态度,那咱们也去看看当时的情景,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游客看到危险,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幼龟欲出又止,好像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师:也就是不危险,是吧?小幼龟欲出又止还有这样的侦察本领啊?谁还想说?

生:我还看到了这只小龟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师:恩,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侦查。

师:抓住关键词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伸出

师:为什么不用伸出啊?

生:探在这里是不让别人看见他,能看出它很小心、谨慎。伸出,就看不出来。

生:探的时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龟很机警,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机警的小幼龟吧(师出示动画)。

生:我觉得是故意把头探出去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师:恩,这可是它的生存本领啊!谁能读出它的机警、小心和谨慎。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小龟把头探到了外面。谁再来读读。生读。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一个“探”字,在和其他词语的比较中,看出这小龟会保护自己,多么神奇!可是游客们不知道,还劝向导救了它,导致了文中这样令人震惊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出示一幅没有很多龟和鸟的图画)看,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海滩,在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些什么?结合你画的句子谈谈。

生:应该有许多的食肉鸟。

师:是啊,许多的食肉鸟让我们极为震惊。还应该有什么?

生:有许多幼龟。

师:从哪个词看出有很多幼龟。

生:鱼贯而出、成群的。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幼龟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结对而出、争先恐后……

师:同学们,看(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这么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争着、抢着爬向大海的幼龟会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离开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

……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个“争先恐后”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幼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们的,是许多的食肉鸟。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笔把想象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积累的四字词语。

生练写。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

生:可怜的幼龟不知所措,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无处可躲,它们在食肉鸟地追杀下,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师:是啊,一个不知所措,让我们看到了小幼龟们是那样的无助!

生:食肉鸟立刻扑过来,扑向小幼龟,小幼龟立刻四处逃散,却无处可逃,只能眼睁睁地被食肉鸟啄食。

师:多么惨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学们,这一幕原本是不该发生的,可是现在却是这样,谁来读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幼龟入海原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回想我们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刚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师:后悔不已啊。

生:我们再也不会干扰自然界的事了!因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应该再破坏这些规律了!

师:是啊,我们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龟会这样惨,当初就不应该不听向导的话!我们对幼龟的了解太少了!

师:自责啊!作为向导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不应该救那只幼龟,不应该听游客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我们应该遵循规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会好心办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诉我们的。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对自然感兴趣的问题,课后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师出示作业)

生:作业1,读关于自然的课外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生:作业2,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体会用词的准确。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的理解“探”和“若无其事”的方法。

生:作业3,带着对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动物感兴趣的问题,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

师:老师也送给大家一本书,刚才对大自然现象感兴趣的是谁啊?这本书就放在你这里吧,课后带着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吧!

《自然之道》课堂实录 篇四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道”

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自读课文,读顺读懂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出示第一组: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鸫  用尖嘴啄  企图

① 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

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①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②现在会读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能用上这词语说一段话吗?

3、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①把这四组词语连起来想一想,选上一些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我也写了一段,谁能选上面的词填一填。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用课文的词语说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由虫蠕动时缓慢蚩蚩的样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四分钟后)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生:(读文)“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谈感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

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课件出示书本语言和老师转化后的语言比较)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我们的确愚不可及,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还看到嘲鸫啄乌龟的头。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绿龟的行为呢?

2、反三: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

象老师这样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汇报,出示语段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2、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3、向导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

4、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学生齐读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1、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课文里有许多好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把他们存入我们的记忆仓库里。好!给你们5分钟写,待会儿交流。

2、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四、走出文本,内化“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教后反思一]

按这样的流程上下来,课堂气氛沉闷,只有几个优生与文本、与老师对话。原因有三:1、开课直截了当,没为学生做情感铺垫,修改为故事引入。2、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设计有难度,学生不能把词准确填入。修改为学生自己谈主要内容。3、换位思考“书入我心,我入书中”是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你是那一行游客,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学生细读之后有汇报,但不深入,参与面不广。修改为抓重点字词研读,理解词语,朗读好句子。降低难度,面向全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第二次)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实例谈读后的体会。同时体会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故事导入,引出“道”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地主包花》的故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啊,地主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没有收成啦!)

2、揭题,引“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个故事相似的一篇文章——《自然之道》(板书),相信这个故事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对课题怎么理解?

[由一个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对本篇课文的主调初步进行定位,快速进入本课的语境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字词训练,积累运用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用手指告诉老师,你读了几遍课文。很好,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

出示第一组: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鸫  用尖嘴啄  企图

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①抽读。②同桌对读,你读一个词我读一个词,不会读的教一下,看哪一桌最认真。③齐读。

2、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词语读得不错,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点评)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级字词的认读完全可以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读出意思他们能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设计了这一环节。]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1、理解蠢事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用字理识字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通过句式的比较为下文铺好情感基调。]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1)读(2)“探”换词(3)为什么不用“伸”而用“探”(4)绿龟想些什么?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踌躇不前。(5)读这段话

哎呀!对于这么危险的事情,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回答,那位向导来读一读。(指导读出感情)

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和举动呢?(人们、向导、龟)

分角色读。

[“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对话。学生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触摸着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感受。换位思考是“书入我心,我入书中”的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谈了读书体会后,抓住“若无其事”一词切入,引导学生沉到字词中,通过现想象、体验,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是具体的、形象的。]

3、龟群出巢

(1)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绿龟得救了,游向了大海。巢里的绿龟又会怎么样了呢?请小朋友读5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读书汇报,顺势理解“鱼贯而出、争先恐后”)

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巢里的绿龟原来会想些什么?

(3)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画面。

[这里的想像,可以让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学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让人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的认识。]

4、引读提升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板书:救一只  害一群)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有感情的朗读,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出教师解读文本后的感情,也不是被逼出的可能是作者的情感,更不是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深刻的思维、获得对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扬其率真而灵动的激qing。]

四、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违背了自然之道。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好!给你们5分钟,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小结:看来违反自然之道,好心也会办坏事。我们只有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

[文本始终是处于“召唤状态”,引诱读者去填补它、激活它、创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类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文本个性化的阅读中放飞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活动。]

五、走出文本,内化“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们--------------愚蠢

害一群

[教后反思二]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如果靠过多的提问、喧闹的煽情和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来支撑的做法,是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行真实阅读的权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凭借的是教师创设的情景,阅读着老师的阅读,思考着老师的思考,回答着教师的期望的答案,感受着老师所希望的阅读享受。因此,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书里去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找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信息落差,用“主问题”——“换位思考”,“我们的行为怎么愚不可及的”进行引路。让学生占有大量的静心阅读的时间、解决心中的疑团,梳理阅读的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收获给学生“要言不烦、富于启发性的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我想,如果我们常常实实在在地这样去做,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当我们的学生从这种多重对话中真正学会了阅读,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实录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很多秘密,死海不死、猪笼草捉虫、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关于大自然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秘密》。

2、学习课文:

(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a、你怎么样看待幼龟遭难这件事?

b、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c、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3、课外拓展:

在你的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4、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解决读音、字词,把最难的生字找出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记它。

(2)小组汇报,老师检查。

5、作业布置:

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写一篇关于本课文或其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