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陆游生平简介【精品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3.38W

陆游生平简介【精品多篇】

传世佳句 篇一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

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1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17、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1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0、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其一)

2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其二)

22、玉骨久埋泉下土,墨痕犹鏁(锁)壁间尘。《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其二)

23、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4、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庵中晚思》

25、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

人物生平篇二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2]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6],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9-11]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14]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15];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16]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北伐献策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陆游西安石刻像[19]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22]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25]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26]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27-28]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军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陆游,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

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陆游半身像[40]骑驴入川,颇不得志。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66],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68]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编修国史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71-72]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临终示儿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81]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85]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大散关的故事 篇三

陆游的一生中有几个对他很重要的地方,沈园和大散关这两处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散关是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大散关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鼎鼎有名的“明修暗道,暗度陈仓”就是在这个地方经过的。而陆游大散关之间的故事就要从他的诗《书愤》中所得知了。

陆游的仕途向来是不平坦的,虽然家中祖辈都曾在朝为官而且都是很有名的文学大家,怪只怪陆游出生在乱世年代。为什么大散关这个地方对陆游是如此重要呢?陆游一心读书为了报效国家,为抗金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朝中多是不支持抗金的人,他只能当一些小散官。后来在抗金之际,有位在川陕一带所抗金的将领王炎对陆游早有耳闻,对他的才华多加赞赏,索性就将陆游请出来去做军事,上了前线。

在陆游上了大散关的时候,被眼前之景象给震撼了,看见战场的残景配合心中所想,写下了流传甚广的《书愤》一诗。陆游大散关中有一句十分经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这句写的十分干净,楼船和夜雪形成了一幅很简洁的战争景象。而秋风铁马大散关这句写的尤为壮阔,秋风和铁马呼应,好一幅征战沙场的壮丽景象。只是可惜陆游的征战时日没过多久,王炎被调走了,他也就离职了回到家乡,至今想起那段壮阔的年岁都尤为感慨。陆游大散关之间的故事就是这样让人热血,被陆游诗中的诗句所感染。

辛弃疾简介 篇四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将士。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诗人,和苏轼并称。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多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辛弃疾早年的时候出生在金人的殖民地上,他一直目睹着金人残害汉人的悲惨场景,再加上祖父的敦敦教诲,辛弃疾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豪放的气魄,立志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到了后来,汉族人民再也无法忍受金人残酷的统治,就纷纷起义,年轻的辛弃疾也趁机拉起了2000多人的起义军加入到保卫中原的战争之中,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当时的抗金大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听到这个消息,辛弃疾愤怒不已,立马集结了50来人,强闯了几万人的敌营,将张安国等叛徒抓住带了回去。

回到南宋之后,辛弃疾因为在起义军中的优秀表现,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但是他“北归人”的尴尬身份,让他根本无法进入到南宋的权力中心,也一直处于被排挤的状态。而且当时的南宋高层其实已经没有了和金国一战的勇气,所以虽然辛弃疾表现出了自己高度的北伐热情还写了不少的北伐的建议贴,但是不想再打仗的南宋只能让辛弃疾去做那些安顿一方的职务,这让辛弃疾的内心感到非常的痛苦。

后来辛弃疾在被免职之后,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好不容易,南宋朝主战派占了上风,打算北伐抗金了,但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老了,虽然锐气还在,但是毕竟身体已经不如壮年时期,在他68岁那年,辛弃疾病重不治,躺在床上,高呼三声“杀贼”之后逝世了。

猜你喜欢:

陆游代表作 篇五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 1卷、《陆氏续集验方》 2卷、《感知录》 1卷、《清尊录》 1卷、《绪训》 1卷、《放翁家训》等。体裁作品集代表作品

散文《老学庵笔记》《渭南文集》《南唐书》《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烟艇记》《书巢记》《论学二王书》《家世旧闻》《斋居纪事》《放翁家训》《高宗圣政草》《感知录》《清尊录》《绪训》《陆氏续集验方》 《入蜀记》《祭雷池神文》

诗歌《剑南诗稿》《放翁逸稿》《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黄州》《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愤》《示儿》《诉衷情》《枕上作》《梅花绝句》《临安春雨初霁》《金错刀行》《病起书怀》 《冬夜读书示子聿》《沈园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秋思》《夜泊水村》《庵中晚思》《剑门道中遇微雨》《观大散关图有感》《赠洞微山人》

词《放翁词》《渭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咏梅》《谢池春·壮岁从戎》《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南乡子·归梦寄吴樯》《临江仙·离果州作》《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鹊桥仙·一竿风月》《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书法——《怀成都诗卷》《怀成都十韵诗卷》《致仲躬侍郎尺牍》 《桐江帖》《长夏帖》《北齐校书图跋》《尊眷帖》《秋清帖》《诗境》《苦寒帖》《上问帖》

陆游个人成就 篇六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生平简介 篇七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著「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著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www.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