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五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知识点精品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27W

五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知识点精品多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一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平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近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近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平=ah)

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a=s平÷h)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h=s平÷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底=三角形面积×2÷高(a=s三×2÷h)

高=三角形面积×2÷底(h=s三×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a=s梯×2÷h-b)

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b=s梯×2÷h-a)

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h=s梯×2÷(a+b))

五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知识点 篇二

1、小数乘整数(P2、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 表示1.5 的 3 倍是多少或 3 个1.5 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 就是求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 就是求1.5 的1.8 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 a÷b÷c=a÷(b×c)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0.6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__。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 可以写作 a·a 或 a ,a 读作 a 的平方。 2a 表示 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23、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 周长÷ 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 2 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平更合适。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 6 位组成,前 2 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 3 位表示邮区

前 4 位表示县(市)

最后 2 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 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三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点 篇四

统计与可能性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数学广角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5400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身份证码:18位

130521197803010019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篇五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 表示 1.5 的 3 倍是多少或 3 个 1.5 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 .5×0.8 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 a÷b÷c=a÷(b×c)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点 篇六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 表示 1.5 的 3 倍是多少或 3 个 1.5 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 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 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0.6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 可以写作 aa 或 a ,a 读作 a 的平方。 2a 表示 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 周长 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 2 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 6 位组成,前 2 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 3 位表示邮区

前 4 位表示县(市)

最后 2 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 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篇七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五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篇八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