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企业发展的报告多篇

栏目: 实用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82W

企业发展的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等五个子公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x月x日至x月x日,我对太行、晋城、运城、二公司、平阳五家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下去了解情况,掌握了不少资料,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感觉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某个子公司、某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努力。

一、现 状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1、由于办公的需要,五家子公司、各部门及公司领导都配备了电脑,广大员工对于电脑的简单操作及应用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2、网络建设方面,太行、运城、平阳三家子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通过网络传输文件;二公司正在积极筹备,预计年内完成;晋城因办公地点在近年内需搬迁没有布线的打算。太行、运城通过adsl将局域网接入internet网,实现局域网内用户方便的浏览网页、收发邮件,降低了整体运行费用,网络应用开始起步。

3、网络宣传方面,晋城的网站建设发展早,有专人负责网页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是五家子公司中最规范的。晋城董事长贾金龙亲自主抓这项工作,要将晋城的网站建成一流的网站。其他公司则目前还没有建立站点宣传自己的打算。

4、从信息化需求来看,二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实现数据的快捷、安全的传输,通过采用网络版的数据软件,下属单位的数据在网络内快捷传输,摆脱了月月做报表的苦恼,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运城也有这样的打算。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为各层次管理者提供信息资源,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说到底是管理的信息化,建网络、建网站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属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如果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企业就不能从中取得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就会变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问题

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缺乏。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网络管理员对企业信息化技术了解较多的,网络应用较好,对此技术了解较少的,网络应用则不尽如人意。例如运城路桥,网络内病毒泛滥,严重的甚至使机器瘫痪,网络成了病毒的高速快车,以前只在一两个机子存在的病毒可以借助网络在短时间内感染其他,为病毒的查杀带来困难,不仅不能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为正常的办公带来负作用。

网络管理员缺乏,导致网络只建不养,建好验收后没有问题就不再过问。从建城网络的子公司来看网络内没有有效的软件支持,内部运行软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以致在某些员工中产生了局域网没有用、信息化没有用的想法。

其次,某些企业一把手对于企业信息化很感兴趣,但无法清楚了解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同时,因为其他企业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员,走了一些弯路,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教训也是使一把手不敢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门人才,领导不重视,资金落实自然无从谈起。没有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一纸空文了。

三、经验

1、搞好信息化建设,一把手是关键。晋城的网站为什么可以搞好,一把手的推动作用是其中的主导力量。

2、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基础。这是从一些子公司目前网络运行失败得出来的教训。我们必须重视人才、花大力气培养人才,没有适合的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要走弯路。

解决办法:

1、接收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或从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一线。

2、播出固定培训经费,对全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要轮训一遍。

3、加强领导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做到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方针,从集团来看,财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整个集团因为缺少人才,一把手不了解信息化的作用、目的,自然不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我们只有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2篇】6月大学生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xx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 “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1、建厂的原因

1) 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 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 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 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 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 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 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 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 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二)地板块厂

工厂概况:工厂建于1993年,建厂第二年得到日本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工厂职工逾百人,98年在达成村建分厂,产品在抚顺、吉林和南方市场很走俏,曾一度被誉为和隆乡镇企业的希望。xx年分厂失火,厂长携款逃跑,工厂倒闭。

调查过程:8月2日,我骑车来到原地板块厂总厂,由看厂房的大爷允许,我看了一下被荒弃的厂房和设备,厂房狼藉不堪,厂长办公室也较为简陋,剩余的账本,还有《共产党员》刊物尚在,灰尘落了桌子一面,可见自从厂子倒闭后就在也没人管过。我随便和看房的大爷攀谈一下,大爷说:“ 咱这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木头多。当时公社给钱,又有老连(原厂长)带头干,这厂子就干起来了。老连当时是厂长党委书记兼财务兼工人,大家都服他,连日本人都给咱投钱投技术了。后来着了火(据说是下班后炉子没灭,工厂职工用水一泼,起了火),人就都没了。加上找责任公社就换了领导,新领导一来就抓农业抓教育也没管这事,这不厂房一直扔着,我就在附近住,一个月给五六十块钱,没事我就过来看看。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找到了现在退休在家的原乡人大主席刘虎彪。他所叙述的和大爷所说基本相同。只是他说当时建厂的资金来源主要为92年和隆建满族自治乡的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还有后来,由于当时我们就这一个厂子,加上老连性格倔,和谁都所没什么来往,企业当时有很大的税务负担。

调查结果:1、建厂原因

1) 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好,且只须花一些砍伐和运输费用。

2) 政府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资金充足。

3) 厂房原为和隆小学,后小学搬迁。厂房地不需要再投资,只需简单改造。

2、兴厂原因

1) 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 有国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亡厂原因

1) 企业有较大的税务负担。

2) 工厂失火。厂长挟款逃走。

3) 上任新领导倾向农业和教育业,对工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4) 企业权利集中,责任不明确。甚至连厂长拿了多少钱都不得而知。

(三)鹿场

工厂概况:很早就有该厂,也是我们现存的唯一企业。该厂的兴起主要来源于我

乡的养鹿资源(辽宁省有全国26%的鹿,其中的6%来源于我们西丰县——-原名逃鹿郡,而当时西丰的大部分鹿都集中在和隆)。该厂原有数百职工,现多已下岗。

调查过程:8月4日,我来到了和隆鹿厂,现在的鹿厂指的是鹿厂加上庞大的职工家属居住区。其职工众多,当时已申请建村,但没被批准。一进厂区,健全的运动设施和现在仍然不错的办公大楼映如眼帘,一排排红专的养鹿房更是稍现气派。我找到了鹿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刘宇宏,他陈述了当时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他每2周就出一次差,可见当时鹿厂的兴盛。当我问他现在的情况时,他说:现在不好了,职工都用鹿买断了。鹿也没剩下多少了,现在厂房里的鹿有一半以上都是职工的,仅是鹿厂代养。当我问他原因时他只是笑了笑说:当时资金充裕时为了避免资金上缴注册职工太多,现在厂子负担不起。可是一买断,厂子没了鹿,现在鹿不值钱又卖不出去。再问他他就说有事要出去,我就不得不走了。由于时间还早,我就拐到鹿厂一同学家看看,没想到却有异想不到的收获。据同学所说,十年前,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参茸集贸市场,当时和隆鹿厂一时兴盛。后来没落职工多是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假参茸集散地,不管是谁,只要是一听西丰的茸就闻风丧胆。直到现在鹿厂还是没有琢磨明白,还往鹿茸里打牛血。

调查结果:1、建厂原因:当地鹿业发达。

2、兴厂原因:较发达的市场基础。

3、衰落原因

1) 诚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 职工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

三、调查思考

乡镇企业由兴而衰的原因:

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均是依靠资源优势,在政府的一定量的投入兴建起来,加上农村劳动力低廉和改革开放初期及地域独特的市场优势,这些厂子开始兴盛。但是,由农民组成的企业群体缺乏知识、技术、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管理经营办法,导致“大锅饭”经营、失火、诚信、社会责任以及在企业发展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我想这是乡镇企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职工负担、领导观念以及改革开放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税收等也是企业没落的制约因素。

四、调查建议

1、在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企业里,学习应该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其中基础诚信教育更是重中之中。

2、在管理经营上,乡镇企业更应该多学习、多借鉴。一方面切莫盲目自信,另

一面一定要注意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产品的技术质量上,如果抓的紧,乡

镇产品的低成本将是其在市场上制胜的法宝。

3、乡镇企业福利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因富而多,因贫而无。

4、建立较完善的责任制度及激励制度。

5、乡镇企业多依靠当地资源建厂,所以更要注意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追求

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社会效益。

【第3篇】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调研报告

这次调研我走访了两家家附近的中小型企业。因为都是熟人,所以调研起来也格外方便啊,哈哈。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以上十五个问题已经基本包含了,我就不作赘述。着重就一个问题“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两家企业都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个企业里的专业术语,之所以讲这个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术语牵扯到我们本课所学的法律问题,即商事主体在进行商事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当然缺少不了法律的途径,从中就可以体现出法律的作用了。我希望通过这个具体的术语,具体的研究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我查阅了“应收货款”的概念,它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套用到我调研的企业中,即当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对顾客发生的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合同,从而造成客户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我调研的其中有一家企业是妈妈的企业,所以我的体会也非常深刻,每年快要年底,大家都在开心的准备过年,妈妈还是要到处奔波先去欠债的企业讨债,请求债务的履行啊!!!觉得这样真的非常辛苦。是不是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好奇心很重的我又查阅了资料。结果我发现,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而且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我国企业逾期应收帐款总额比率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看来不仅仅是我妈妈的企业有这样的问题。

然后,面对“应收货款”这个全国企业都广泛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换句话说,法律又在此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先来研究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共有三点:

1.迫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

2.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总结一下的话,产生的原因就是“赊帐”“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那么针对这三个原因,我就可以找一下解决办法啦啦啦。来一个一个看,通过“赊帐”作为营销手段在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也无可厚非,就我妈妈的公司来讲,虽然她的公司存在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但跟我妈妈做生意的其他商事主体对我妈妈的企业也有债权,由于我妈妈的企业货款收不回,资金压力大无法即使汇款又形成了其他商事主体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按照这个可以推想,整个市场就好象由应收货款形成的链条一样,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他,是这样的吧。但是我想这也是促进市场流通,保持市场年轻活力的一个原因。由此我就联想到楼市的次贷危机,我想象力是不是很丰富,哈哈。联想到这个的原因是,按照我个人浅薄的理解,贷款促进房市发展,但由于是次贷,就是贷款给一些支付能力不那么强,或者信用相对差的人而导致无法支付贷款从而形成楼市泡末,用王朔的一本书名来概括就是“看上去很美”,可能由于房贷的积极,楼市交易非常活跃,市场经济也同时兴奋起来,暂时可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我觉得毕竟贷款就是一种提前消费,而“提前”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还贷能力可以,信用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那么如果市场经济是一架马车,贷款就是快马加鞭和好车轮。否则,还贷能力不好,信用状况不好,整个楼市如同马车一样飞快的奔跑然后散架的也格外重痛。再回归到企业的话题,如同房贷,客户信用不好,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虽然每个月都有很多利润,但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应收货款”“流动资金”。如果这个链条衔接不上,试问企业又怎能健康发展呢。

由此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如果不通过诉讼的途径又该怎样解决?传统意义上,中国人都偏向“私了”“协商”,不到万不得意不要闹到公堂对峙。而在商场上更是,为了留住长期顾客群,更不愿意和自己的生意伙伴撕破脸自断后路。但到了真的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即使不愿意也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应对。那么企业如何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法律保障制度?企业应该建立的应该包括合同管理、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债权催收等。企业在应收货款管理上主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的签定和履行。合同是企业催收应收货款有利有效的法律依据。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在与可户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有专业法务人员审定合同内容。销售人员要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客户如有违约行为的立即中断履约,准备应对措施。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双方合同付款条款的规定,及时向客户提示付款,并进行跟踪催收。

二、建立定期的财务对帐制度和应收帐款档案管理制度。销售员与财务密切配合,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帐制度,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就必须同经销商核对一次帐目,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帐现象,同时对帐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对于相关贸易单证:包括合同、发票、提单、报关单、商品质检证书等,案情说明、相关的买卖双方往来函电、担保文件、仲裁/诉讼判决等材料由专人归档管理,以备后用。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及销售回款责任制。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将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结合起来,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意识,把销售回款率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与其工资、奖金、旅差费挂钩,制订合理的应收帐款奖罚条例,使应收帐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凡因自身原因导致货款被拖欠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呆死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定、审核制度。企业要建立信用评定、审核制度,对不同的经销商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限(一般为半年)。要加强对客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和分析评估,通过银行、同行业及律师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经营人员变动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资信实行动态管理,对资信下降的客户要及时采取减少发货、实行担保和加强催收等预防和减少风险的措施;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要停止发货。

五、建立和健全往来帐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要及时登记每笔往来款项,准确反映应收、应付帐款的形成、回收、支付及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与清理。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应付帐款要逐笔查实原因,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支付计划,责任到人。

六、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要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对不同过期的应收帐款,有二种追讨方式,即自行追讨、委托律师追讨。对于逾期的货款,凡债务人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或有效承诺的,都要立足于诉诸法律进行清缴。对于有潜在风险的债务企业,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建立帐款催收制度。根据情况发展的不同,建立三种不同程度的追讨文件――预告、警告、律师信,按情况及时发出。由于债权企业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拖欠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应收帐款的回收是一项非常复杂,需要耗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安全、有效的管理应收帐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企业建立起应收帐款的法律保障制度,以达到防范贸易风险,了解贸易对手,避免和减少各类不良债务发生,有效追收欠款,节约管理费用等各方面的管理目的。提高企业应收帐款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

如果不使用法律的武器,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呀,但这显然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权当了解吧。

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防范

1.从产品本身入手,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的现实表明,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高质量产品,企业往往不需要采取赊销的方式。因此,不断开发出符合消费潮流、具有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最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市场预测与调查,采取先进的生产设备,聘用先进技术人员,生产出物美价廉,功能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产品信誉,形成品牌优势。这样,产品适销,使企业比较容易争取到现销方式销售商品,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甚至可能增加预收帐款。

2.加强客户风险管理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应收集与之来往的客户的信息,对其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尤其是初次合作就想要赊销的新客户,更要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评定其信用等级,最后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建立档案的目的是要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对于初次交易且资信较差的客户尽量采取现销方式或附带担保条件的销售方式,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以期与之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3.健全企业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应当落实应收账款的责任制度即每一笔应收帐款业务都责任到人,以便于应收帐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帐损失,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给与警示,对造成坏帐损失的予以惩罚。其次,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即销售人员不仅要销售出产品,而且要保证收回销售出的产品的货款。不能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不管是否能收回货款,或是将回收帐款交给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再次,完善的销售合同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的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仔细谨慎。对例如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检验或验收方式,交货的时间和地点,付款金额、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等合同要素,一定要明确规定,避免客户用种种理由或借口拒绝或拖延付款。最后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尽量减少应收帐款的发生。

【第4篇】关于五个子公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x月x日至x月x日,我对太行、晋城、运城、二公司、平阳五家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下去了解情况,掌握了不少资料,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感觉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某个子公司、某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努力。

一、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1、由于办公的需要,五家子公司、各部门及公司领导都配备了电脑,广大员工对于电脑的简单操作及应用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2、网络建设方面,太行、运城、平阳三家子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通过网络传输文件;二公司正在积极筹备,预计年内完成;晋城因办公地点在近年内需搬迁没有布线的打算。太行、运城通过adsl将局域网接入internet网,实现局域网内用户方便的浏览网页、收发邮件,降低了整体运行费用,网络应用开始起步。

3、网络宣传方面,晋城的网站建设发展早,有专人负责网页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是五家子公司中最规范的。晋城董事长贾金龙亲自主抓这项工作,要将晋城的网站建成一流的网站。其他公司则目前还没有建立站点宣传自己的打算。

4、从信息化需求来看,二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实现数据的快捷、安全的传输,通过采用网络版的数据软件,下属单位的数据在网络内快捷传输,摆脱了月月做报表的苦恼,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运城也有这样的打算。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为各层次管理者提供信息资源,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说到底是管理的信息化,建网络、建网站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属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如果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企业就不能从中取得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就会变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问题

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缺乏。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网络管理员对企业信息化技术了解较多的,网络应用较好,对此技术了解较少的,网络应用则不尽如人意。例如运城路桥,网络内病毒泛滥,严重的甚至使机器瘫痪,网络成了病毒的高速快车,以前只在一两个机子存在的病毒可以借助网络在短时间内感染其他,为病毒的查杀带来困难,不仅不能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为正常的办公带来负作用。

网络管理员缺乏,导致网络只建不养,建好验收后没有问题就不再过问。从建城网络的子公司来看网络内没有有效的软件支持,内部运行软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以致在某些员工中产生了局域网没有用、信息化没有用的想法。

其次,某些企业一把手对于企业信息化很感兴趣,但无法清楚了解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同时,因为其他企业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员,走了一些弯路,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教训也是使一把手不敢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门人才,领导不重视,资金落实自然无从谈起。没有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一纸空文了。

三、经验

1、搞好信息化建设,一把手是关键。晋城的网站为什么可以搞好,一把手的推动作用是其中的主导力量。

2、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基础。这是从一些子公司目前网络运行失败得出来的教训。我们必须重视人才、花大力气培养人才,没有适合的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要走弯路。

解决办法:

1、接收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或从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一线。

2、播出固定培训经费,对全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要轮训一遍。

3、加强领导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做到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方针,从集团来看,财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整个集团因为缺少人才,一把手不了解信息化的作用、目的,自然不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我们只有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5篇】开展科技攻关活动 服务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调查报告

开展科技攻关活动 服务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调查报告 成立青年科技攻关小组,组织青年科研骨干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是团组织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如何在引导青年开展科技攻关中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服务。

如何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拓宽团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是当前各级团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就目前我市企业开展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总体情况深入到华盛公司、制药集团、金港科技等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近年来我市企业青年科技攻关小组在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企业团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能、性质、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级团组织积极适应新的变化,通过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开展科技创新,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工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团的工作领域,为团组织赢得了一席之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年科技攻关小组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华盛公司团委组建的电厂科技攻关小组三年来共开展了重油改造、锅炉三次风管改造、输灰机改造、循环水泵ups电源改造、射水抽气器改造、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改造、主蒸汽保温改造等30多个较大的科学技术改造项目,近100项小改革,处理大小缺陷1万多项,共为电厂节约生产成本400多万元;铝厂科技攻关小组开展了调整阳极换极模式、阳极钢爪保护环等27项技术革新,共为企业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制药集团滴眼剂车间qc小组“降低f57—a灌封机灌封穿漏率”为企业创造效益400多万元,金港科技攻关小组钻研并发明了适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防爆水封缸,为企业创造效益200多万元;二是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岗位能手。

近五年来,我市涌现出了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00多名,伍雄等30余名青工被评为省级青年岗位能手,刘训生今年还被评为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三是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今年以来,市制药集团滴眼剂车间qc小组科研成果“降低f57—a灌封机灌封穿漏率”在二oo三年全国医药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中荣获一等奖及最佳制片奖,该小组还被命名为国优qc小组,此外,该公司小容量注射车间qc小组“控制装量,提高利巴韦林注射液灯检合格率”获三等奖。

华盛公司《60ka自焙槽预焙改造综合技术》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金港科技公司科技攻关小组发明的防爆水封缸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证书,该公司“十佳青年” 朱维斌和朱自清以《催化裂化装置低压瓦斯全回收系统研究》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科技二等奖;四是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青年科技攻关活动运行机制。

各级团组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不断完善科技攻关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科研程序,已建立起较为完善,操作性较强的科技攻关活动运行机制,促进了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稳步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潜江制药集团团委八年来,每年都组织开展qc成果发布会,展示科技攻关小组的科研成果,华盛公司团委的每个科技攻关项目从立项到最后的验收,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各攻关小分队在进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层层监督,严格分项目的*验收制度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当前,我市企业青年科技攻关活动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部分企业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明显滞后,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科技攻关技攻关活动,尝试推行《青年岗位建功成才手册》,把创新战略和青工的成才、企业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实施青年“创新项目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广泛开展项目征集与申报,公开招标与投标,审定与实施的做法;实施青年科技攻关活动“项目化运作”,切实完善创新过程,通过发放“青年创新项目书”等方式引导青工结合岗位、企业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查找技术、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申报创新课题,再根据青年申报的创新课题,确定企业所需,青年所能的攻关项目,签定攻关合同;三是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与长期以来团组织已形成的品牌项目,如“五小竞赛”和“导师带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青工参与科技攻关。

3、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加强对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指导与管理。要把建立科学有序的活动机制摆在重要的工作位置,加强对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规范管理。

一是要建立起活动的组织机制。要在各企业中成立起以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活动组织领导小组,在青年职工中积极成立创新协会、攻关协会、攻关小组、qc小组等创新组织;二是要建立起活动的评价机制。

通过各级科技部门评估机构和企业中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营销、服务等部门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制订以效益为评判标准的青年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办法,对青年科技攻关组织和群众性的青年创新成果进行评估确认,促进创新成果考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三是要建立起活动的激励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加大活动表彰力度,并出台有关奖励政策,企业团组织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制定实施有关推进青年创新活动的政策,并把活动纳入企业奖励体系之中,在学习深造、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激发广大青工参与科技攻关活动的积极性;四是要建立起活动的保障机制,通过积极争取党政组织和各方面支持,在科技攻关活动的政策、经费、阵地、宣传、成果转换等方面创造条件。

要力争建立起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专项基金,为活动的开展优化环境、提供保障。

4、切实加强企业团干队伍和青工队伍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要以开发青年人才资源为着力点,切实加强企业团干和青工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切实加强企业团干部队伍建设。各企业要通过“联推竞选”、“公开招考”等方式将那些思维活跃、学历层次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选拨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同时,积极为团干部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

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大企业团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企业团干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团干部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要努力提高青工综合素质,要建立和完善青年职工培训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他们参加电大、函授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由岗位基本技能培训向新科技、新知识培训转变。

要立足青工本职岗位,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活动,帮助青工提高创新本领、劳动技能,要将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与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年职工由适应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打牢人才基础。

【第6篇】11月大学生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xx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 “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1、建厂的原因

1) 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 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 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 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 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 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 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 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 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二)地板块厂

工厂概况:工厂建于1993年,建厂第二年得到日本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工厂职工逾百人,98年在达成村建分厂,产品在抚顺、吉林和南方市场很走俏,曾一度被誉为和隆乡镇企业的希望。xx年分厂失火,厂长携款逃跑,工厂倒闭。

调查过程:8月2日,我骑车来到原地板块厂总厂,由看厂房的大爷允许,我看了一下被荒弃的厂房和设备,厂房狼藉不堪,厂长办公室也较为简陋,剩余的账本,还有《共产党员》刊物尚在,灰尘落了桌子一面,可见自从厂子倒闭后就在也没人管过。我随便和看房的大爷攀谈一下,大爷说:“ 咱这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木头多。当时公社给钱,又有老连(原厂长)带头干,这厂子就干起来了。老连当时是厂长党委书记兼财务兼工人,大家都服他,连日本人都给咱投钱投技术了。后来着了火(据说是下班后炉子没灭,工厂职工用水一泼,起了火),人就都没了。加上找责任公社就换了领导,新领导一来就抓农业抓教育也没管这事,这不厂房一直扔着,我就在附近住,一个月给五六十块钱,没事我就过来看看。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找到了现在退休在家的原乡人大主席刘虎彪。他所叙述的和大爷所说基本相同。只是他说当时建厂的资金来源主要为92年和隆建满族自治乡的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还有后来,由于当时我们就这一个厂子,加上老连性格倔,和谁都所没什么来往,企业当时有很大的税务负担。

调查结果:1、建厂原因

1) 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好,且只须花一些砍伐和运输费用。

2) 政府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资金充足。

3) 厂房原为和隆小学,后小学搬迁。厂房地不需要再投资,只需简单改造。

2、兴厂原因

1) 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 有国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亡厂原因

1) 企业有较大的税务负担。

2) 工厂失火。厂长挟款逃走。

【第7篇】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局党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阶段工作要求,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就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调研。中小企业作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区域问题,我区的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如何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柱。近期自己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收获,对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了解后,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凭借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区域优势,抓住建设中国杨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难得机遇,在农业示范、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加速产业园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xx年底,已有30余家中外企业落户杨凌,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发展到60多户。中小企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杨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统计显示,xx年全区生产总值32亿元,较上年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866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993元,增长18.6%。其中约有70%是由中小企业所创造。

(二)中小企业是促进劳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链的延伸,为城镇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农民转业、下岗职工和外来民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增加群众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xx年末,全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9590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通过走访梁氏窑等城中村,xx年全村居民从当地企业中得到的人均收入为3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

(三)中小企业是培育骨干企业的主要摇篮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区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示范、现代食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快速发展,已成为重点骨干企业,提高了全区经济整体实力。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户,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6户,工业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20%。

(四)中小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支有生力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批中小企业开始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地采取与大学研究所挂钩等办法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档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例如:杨凌天工实业有限公司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进行校企联合等。目前,全区规模企业中高科技企业4家,全区中小企业已拥有省级名牌产品6个。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中小企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企业自身也暴漏出不少问题。从总体上讲,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比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较陈旧,习惯于稳扎稳打,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做大做强的开拓创新意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改投入不足,在人才、技术、装备、工艺、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制约企业做大做强,这些问题应引起领导的重视。从企业发展环境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和困难:

(一)企业贷款难。一是贷款难:现在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持谨慎严格的态度,加上客观上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信誉度不高,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时间慢。据了解,7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资金,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不到30%。二是抵押物少,抵押额度低。中小企业贷款主要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按照现行政策,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可抵押资产。据企业反映,在建项目、原辅材料、出口退税单等一般都不能作为抵押;可作为贷款抵押的只有固定资产,抵押额度也较低,如土地、厂房只有60%。企业的资产主要是设备,但设备允许抵押也只能抵押40%以下。

(二)招技术工人难、招管理人才更难: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一些入区企业用人问题日益突出,杨凌区大专院校不少,而毕业生就业留在杨凌的人数很少,能长时间在企业工作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企业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潜能的发挥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而区内的一些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高薪聘才,更难以高薪养才,因此谈不上开发高科技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政策问题:去年以来,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美元贬值和全球性物价波动,进出口受阻,引起国内外市场疲软,企业利润下降。另外,杨陵地区在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时,调高了企业用地使用税的征收比例,由原来每平方米1.5元,增加到每平方米8元,使企业用地成本增加了近一倍,这无形为高成本运作的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于新开办的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靠劳动力价值获得微薄的利润,成本的增加很难在生产环节上控制下来,生产中承受市场的巨大压力。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近二年了,企业没有看到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

(四)环境问题:近几年,我区硬环境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软环境建设方面没有多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发展缺乏政策指导,上级好多有关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地方性优惠政策很少,某些职能部门服务企业的主动性不高,没有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企业发展重要性。行业、职能部门检查严格、取费高,这对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难以承受。另外硬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新开工的企业所处位置、给排水、供电、等设施没有到位,影响了企业的施工建设。

三、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建议在当前保增长的关键时期,发展中小企业应该以鼓励、扶持、引导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扩大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创造平等竞争和相对完善的政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创新两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一)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做大阶段,政府的扶持十分重要,有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政府的回报可以从企业税收和增加就业中得到体现。

1.建议学习外地经验,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培育、支持、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支持鼓励区内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同时也要注意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有发展潜力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小企业,促进小企业成长壮大。

2.促进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素质提升

要通过对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辅导,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帮助家族制中小企业逐步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促进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3.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1)资金扶持。对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优先向银行推荐贷款,积极引导担保机构优先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2)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对列入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改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贴息补助;每年评选最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最有发展活力的中小企业,由政府予以公奖励。

(3)优先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策划、技工培训等各类培训服务。

(二)完善担保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反映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国内外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做大阶段要全部靠银行来解决资金是有困难的,政府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和扶持十分重要。

1.逐步发展民间性担保公司,并规范其运作程序

一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要逐步发展民间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同时应在政策上鼓励,支持担保公司多吸纳社会资金,增强担保能力,扩大担保面,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造条件。

2.鼓励引导外地担保公司在我区落户发展

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开展金融招商,积极吸引域外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来我区落户或组建分支机构,扩大我区金融市场主体,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激发杨陵产业园区金融市场的活力。

(三)积极创造条件,构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各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对自身搞培训有一定困难的中小企业,可由政府出资,有关部门牵头,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加强与银行联系沟通,协调银企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服务;组织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政府对企业参加国内重大展销活动的,给予一定的摊位费补贴,为中小企业开辟省外市场提供市场销售服务;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申报、评价、策划等服务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发挥杨陵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的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项目和信息咨询服务。

(四)提高审批办事效率,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针对企业审批事项,要全面推行“政府服务工程”,建立健全企业从注册登记到建设投产跟踪服务机制,真正实行“一站式”服务。在不妨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精简行政审批项目。

(五)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招工难的问题

1.抓紧开通全区中小企业就业招聘网络平台,并做好与省有关部门的衔接工作,进入全省联网。

2.从我区的实际出发,降低外来民工社保准入门槛,实行“低进低出”,妥善解决外来民工社保转移问题,重视解决外来民工住房、子女读书等实际问题,以吸引和稳定就业职工。

(六)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1.一些企业反映,各级政府的科技支持对于企业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进步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效果明显。建议区财政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以与上级技改转化资金配套。对获得上级创新基金补助的项目,区配套经费应预落实。

2.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对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中心、研发机构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企业创省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加大奖励力度。

【第8篇】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

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xx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 “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

1、建厂的原因

1) 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 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 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 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 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 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 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 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 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第9篇】新一轮转型期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中小企业(本文特指工业企业)是欠发达地区xx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支柱,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在新一轮经济调整转型提升关键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趋势。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已是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针对此,本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

入进行专题调研,认真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措施。

一、xx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做法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构建实力、大气、活力、和谐“四型xx”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主题,着重培育壮大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工业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在20xx年在全市率先突破百亿大关,20xx年实现144.05亿元,增长30.5%;完成工业投资14.5亿元,增长48.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4.9%;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8.5%,拉动了全县经济12个百分点的增幅。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势头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到20xx年底,全县共有中小企业14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9家,位居全市之首,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2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3.15亿元,增长38.6%,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基本形成了机床、工模具、摩托车及配件、照明电器、门业、厨具、建材、缝纫机等八大重点行业。在中小企业发展上,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平台建设

一是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出台新一轮工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和鼓励重点。编制了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业园区扩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前期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工业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集中精力、财力,优先发展xx工业园区、壶镇和五东工业功能区,促进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功能区集聚,加快工业园区及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平台。到20xx年底,“一园两区”共有入园企业244家,投产186家,实现工业产值8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9.7%,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集聚区、中小企业的创业园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二是加大园区开发力度。以工业新城理念指导xx工业园区开发,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从“建区”向“造城”转变,集中全县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工业园区倾斜,工业园区的道路网、电力网、通讯网、排污网逐步完善,建成区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洁化工程不断推进,园区形象明显改变。三是加快配套功能建设。着力加快园区学校、医院、劳动力市场等配套功能建设。专门建立了园区劳动力市场,20xx年以来,每月举行工业园区劳务招聘会,为上百家企业招收工人2600多名。加强园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了500名外来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同时积极鼓励商住、物流、信息、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激励大气创业

一是鼓励企业产业招商。坚持把支柱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推到招商第一线,鼓励与国内外的龙头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山蒲照明、金宏照明、锯力煌锯床等企业在产业招商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激励了整个行业创业创新积极性。20xx年,实际利用内资、外资分别为7.1亿元和397.6万美元。二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技改贴息力度,对重点技改项目,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了重点倾斜,20xx年,全县共有在建技改项目98个,其中省重点项目4个,市重点项目14个,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增长25.5%。三是鼓励企业发展上台阶。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下企业发展上台阶,确定微小企业年度重点培育对象,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担保金额超过了3亿元;20xx年担保170笔,担保余额3900万元,累计担保金额8260万元,在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积极鼓励重点企业发展上新台阶,制定龙头企业年度培育计划,集中生产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对达到一定台阶要求的企业给予重奖。四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积极鼓励外贸出口企业到出口国设立生产营销机构,以规避各种市场风险和政策变化。20xx年,全县共实现自营出口1.95亿美元,增长46.4%,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家数达到了84家,比上年增长了12家。五是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出台了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上市发展。目前全县已经有一批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进入了上市辅导期。

(三)激发大力创新

一是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按照“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要求,完善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县财政的科技创新

投入,20xx年县财政科技总投入17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同时,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20xx年,1个项目得到国家创新基金扶持,新增加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得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8个。二是加快品牌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名牌培训质量提升工程,设立了县长质量奖,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壶镇镇被认定为省“机床工具商标品牌基地”,环型灯管行业被认定为市级区域品牌。20xx年实现了国家免检产品零突破,20xx年共有锯力煌锯床等3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个被认定为著名商标、1个获省名牌产品、3个企业参与了国家标准制定。三是重视技术创新服务工作。创办“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xx分市场”、“xx县小型机械产业网”等网络载体,在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同时,也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架设起科技桥梁。到20xx年底,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共帮助企业在网上发布技术难题165项,有80项与大专院校签订了合作研发协议。

(四)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在土地方面,通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围绕中心城镇实施土地等资源重组,积极为下一轮发展腾出空间。率先在全市编制完成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全面掌握全县可利用的低丘缓坡可开发利用资源,形成10万亩可利用空间;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20xx年完成土地开发2.2万亩、整理13万亩、建设用地复垦1492亩,回笼指标调剂资金3.36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扎实开展挖潜节地工作,积极鼓励企业增资扩股,通过厂房翻建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是在资金方面,加强与农发行等区域外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成立了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寻求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把政府贷款更多地转向政策性银行,为企业腾出更大的融资空间。妥善处理民间融资问题,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密切银企合作,扎实开展“扶持小企业、培育小巨人”工程,重点保证了成长型、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20xx年,新增工业贷款3.68亿元,签约金额达3.66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了220kv仙都变、110kv里弄变增容,开工建设110kv东山变,做好220kv白峰变的前期工作,实现了小型化电气设备设计,基本构建起了“以220kv为支撑、以110kv为主干、以35kv及以下为辅助”的电力网架,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xx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xx县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论是数量、规模、效益都有了明显提升。但也清醒地看到,中小企业发展总体上仍然属于粗放型增长,各种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还相当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业的空间布局问题。因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布局过于分散是xx县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除xx工业园区、壶镇、五东工业功能区外,其它区块空间较小,不具备规模优势。电力、道路、治污等配套设施无法集中供应,建设成本太高、战线太长。工厂与工厂之间混杂着很多村庄和民居,由于污染、噪音以及相关利益矛盾引发的纠纷很多,协调处理难度很大,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的结构问题。在几个主导产业中,带锯床占全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环形灯管的国内市场份额达80%、家用缝纫机的生产量已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但这些产业的产值都还只有4—5亿元,产品大部分集中在低端。其它产业也很难找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较为严重,行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企业以家族式为主,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只占3.36%。这些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差距甚远。特别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家族式企业的缺点逐步显现出来,比如观念保守、管理粗放、决策独断、人才缺乏等等,一些企业在发展到产值达1亿元左右的规模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管理危机。

四是要素的瓶颈制约问题。土地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先后实行了工业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等大量的调控措施,土地闸门未见丝毫松动。土地要素制约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瓶颈。今年,xx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为701亩,而实际上,全县仅工业项目就需安排用地2000多亩,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据xx县创业创新研究和促进中心最近对4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放的《xx县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表》的调查问卷显示,45%的企业都存在土地制约因素问题。资金方面,随着中央从紧货币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企业资金成本开始呈现明显上升势头,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企业财务费用增长60%,调查问卷也显示,90%以上的企业均存在着资金制约的共性问题。市场方面,原材料和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一批企业处于微利、保本甚至亏损状态。调查问卷显示,100%的企业都反映原材料上涨因素问题。例如,带锯床的原材料涨幅达25%,防盗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20%。人才方面,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已成为众多企业头痛的问题,技术型工人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紧缺,更是构成企业创新发展的突出瓶颈,据调查问卷显示,80%以上的企业均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少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一技之长的生产技术人员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五是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在硬环境方面,工业园区和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基础功能配套不完善,各种生产性、生活性设施缺失较多,导致企业办社会、主辅无法分离,特别是人才引进成本很高。在软环境方面,企业与周边村庄的矛盾纠纷比较多,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审批繁、办事难、干扰大等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项目顺利实施。同时,新劳动法的实施,调查问卷中有75%的企业反映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资纠纷增多、招工难度增大、劳动用工成本增加等。

六是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问题。虽然xx县的工业化进程在逐步加快,但工业化的相对滞后、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滞后仍是造成xx经济远远落后于周边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目前,xx县的城市化水平为42%,城市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缺乏工业这一必要支柱支撑和功能的互补性,体现在xx县中等城市框架已基本框定,但县城新老城区、仙都主景区、xx工业园区的“三区”互补互动发展的关联度还不高,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度不够,城市的功能作用发挥和整合力、向心力还不够,现代城市建设的水平还不高,组团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开放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还较为薄弱,特别是主城区与园区的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功能定位的统筹协调性和对接性有待不断完善提高。

当前,xx县正跨入工业化中期的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许多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国际背景、国内形势、体制条件、市场环境、发展模式等诸多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个特殊阶段,环境背景决定方向,发展阶段决定性质,结构特点决定品质。当前,有7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给企业发展和政府服务带来了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国际市场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贸易关系日趋复杂,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对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xx年,xx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同比增长47.2%,其中自营出口1.95亿美元,增长46.4%,属于刚刚起步的快速增长期。出口企业的市场还不稳固、网络还不完善、经验还不丰富、方法还不高明,根基还很脆弱。这迫切要求要用全球化的眼光、国际化的理念来分析判断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动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更加重视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汇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贸易壁垒等对外经济政策变化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增强企业的规则意识和主动适应能力。

二是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影响。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与以往相比,调控的重心和着力点从“调速度”向“调优”、“调好”转变,都是围绕“提高发展质量”目标作出的科学决策,且调控还在延续。国家出台的土地、环保、电价、金融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也不会放宽且仍在延续。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少有,一些困难在增多、难度在增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不利,不仅要密切关注,而且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时,随着当前宏观调控中行政调节力度的不断加大,某种程度上、某些领域中也出现了行政审批回潮的趋势。这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服务提出了新挑战。只有沿着政策找出路,才能加快推动发展。必须尽快实行项目管理和政府服务流程的再造,保持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同向互动,这本质上也是对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资本市场转折性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本市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处在全球化状态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已基本完成,上市资源更加丰富,机构性投资不断增多,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公司法人治理功能、公司并购和资产重组功能进一步增强。因此,抓好上市工作,对企业来说,是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化的重要途径;对地方政府来说,是改善区域金融环境的重要载体。这些都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区域企业文化,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四是市场格局变化的影响。在短缺经济时期,市场形态是产品供不应求,以生产为导向;过剩经济时期,市场形态是产品供大于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产能的过剩,必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重新“洗牌”阶段和“血拼”时期,整个工业市场正向相对稳定的垄断时期迈进,市场形态以品牌为导向。这一时期,市场集中度高,品牌导向明显,将逐步形成大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企业、行业、区域将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这种垄断格局一旦形成,产业、企业的流向将趋于稳定,招商引资将更加困难。这种变化,对政府工作,尤其是像xx这样产业格局尚不稳定地区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迫切要求要善于跳出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努力寻找好的合作伙伴,与大企业、名牌企业合作,增强抗风险能力,走借梯登高、错位发展、拾遗补缺之路,加快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在市场格局中抢占一席之地。

五是企业成长模式变化的影响。随着新经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要素市场不断完善,企业生成发展由积累式向聚合式转变,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有效整合,快速生成新的企业,并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巨型企业。同时,不同的企业类型、产业结构,对区域资源的配置、政府的行为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这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又迫切要求着力研究资本和项目的对接问题,深入剖析区域企业形态,加快引进龙头性、战略性和补链型类型的项目,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六是产业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在短缺经济时期,因为市场空间很大,产业发展主要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块状经济,政府的作用重在放宽环境、放松管制。在现在市场过剩、产能过剩时期,同质同类产品形成了恶性竞争格局,产业集群fa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主导的发展模式,其形成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和市场。一个区域产业能否发展,产业集群能否形成,除了企业动力、市场特定环境外,关键在于政府。因此,政府在产业发展上必须强化主导、有所作为、有效作为。要遵循产业规律,深入分析产业集群fa展的要素条件,着力完善产业规划,强力推进产业招商,营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七是企业对政府服务需求变化的影响。企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求的侧重不一样。在早期,企业选址考虑的主要是交通是否便利、资源是否丰富,是一种典型的区位经济。早几年,企业在选址时则主要考虑成本大小,包括劳务是否充足、土地是否低廉、税收是否优惠、电力是否充沛等等,是一种典型的洼地经济。近年来,随着各地优惠政策差距的基本消除,企业在集聚时更看重社会产业配套是否完整、创新资源是否丰富、发展环境是否和谐,这就要进一步深刻理解新时期的政府服务内涵,重点满足企业在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和产业集聚软要素支撑方面的需求,切实提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xx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中小企业是xx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潜力所在、活力所在,是创业创新的主战场。在新一轮经济调整转型提升的大背景下,xx县要始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在注重扩大总量的同时更加强调以质取胜,加快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一是要高度重视创新工作。着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三大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纽带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技术服务中介为主要载体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以中小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创新投融资体系的“四大体系”。采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方法,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突破。充分利用市场、政策、环保等倒逼机制,增强企业创新的紧迫感,加快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对接市场需求,重点突破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补链技术。鼓励企业与“大院名校”紧密联合,加快资金、技术等各种创新资源的整合。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更加重视和强化中小企业的平台创建,硬件是要抓好园区的扩容提升,软件是要抓好企业文化这一平台建设。要加强规划引导,编制组织实施好《xx县工业产业集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繁荣,培育“产业更加集中、发展更加强劲、特色更加明显、优势更加突出”的产业集群为主线,重点发展机床制造、汽摩配、金属制品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电力电子、新型特种材料两大高新产业;改造提升缝制机械、照明器具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用好、用活《xx县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xx县工业经济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积极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就土地、资金、高级人才和熟炼工人、技术研发引进、税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性优惠,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进程,积极开展技术赶超和传统产业提升,加强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和标准化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围绕行业龙头骨干,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积极发展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市场、产品展销、现代物流、信息中介、产业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

三是要始终保持高强度投入。形成持续高水平、高强度的投入,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产业规划编制成果,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引导企业瞄准国内外同行业龙头,重点引进高科技、新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跨越式提升。坚持引进外资与激活民资“双轮驱动”,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严格项目准入资格审查。有序推出小宗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和鼓励标准厂房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创业需求。积极开展挖潜节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储备制度,为大企业、大项目预留发展空间。

四是要努力加强要素保障。以行政区划调整、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工业布局。以全市率先完成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为良机,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整合盘活和利用好可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资源,切实保障工业经济的用地需求。继续以工业新城理念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环保、防洪、教育、商住、劳务、金融、商业、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建成区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园区开发档次和建设水平。继续完善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延伸市政公共服务网络。深化园区、功能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与企业双重推动,加快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优惠措施,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要素制约。尽快推出对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创办创业基地、创业中心等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创业种子资金,积极培育欠发达地区企业的上市与辅导工作。逐步拉开xx中等城市框架,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

五是要不断创优发展环境。作为省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议除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好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外,还要根据xx县的实际情况,在某些重要环节、方面给予特别的扶持帮助。在工业发展平台上,能否优先考虑把xx工业园区列为全省28个重点开发区;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上,可以充分考虑把xx县划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上,必须打破区域限制,把xx县纳入《浙中城市群fa展规划》,使xx更好地接纳浙中城市群的城市辐射和产业辐射;在扩权强县上,优先考虑把xx县列为全省新一轮扩权强县“9+1”先行县;在投资政策、财力安排上,对欠发达县要实行差异化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等。作为当地县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尊重企业、支持企业、爱护企业、关心企业,全力营造“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财富”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更多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支持企业拓展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举办或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大型展览会、产品交易会,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开发战略研究,争取国内外更多市场份额。开展“走进企业、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要素、瓶颈制约问题,努力减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不断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营造合力兴工氛围,增强企业克难发展的信心。

六是要积极引导企业自觉应对。作为政府,要密切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录导向,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优先发展好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组织各行业专家、协会等深入企业调研,充分发挥县创业创新研究和促进中心在政策研究解读、咨询服务、创业创新培训、项目包装等方面的应有作用,为行业、产业、企业把脉,找出产业链上的薄弱、缺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求在技术、质量、服务特色上下功夫,以专补缺,以特立身,以小搞活,以新竞争,以精取胜;引导金融部门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增加市场融资、发行债券的机会;加强行业管理,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局面。作为企业自身,面对新一轮经济发展转型期,在思想上要做好长期迎难准备,在形势上要学会准确判断,充满信心,把握机遇,攻坚克难,积极应对,要按照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要善于借梯登高,努力寻找好的合作伙伴,减少自身风险;要苦练企业内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创佳效益,加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10篇】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把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作为中心任务,要求在经济和科技战略中集中体现自主创新;在科技任务中切实落实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创新;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和激励自主创新。而其中关键的环节是,应当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以利于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公文易爱心文秘网文章- 找范文,到公文易爱心文秘网]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不仅对我国的科技事业,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演进过程看,科技政策重点逐渐由促进科技的发展转向促进自主创新,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趋向于更积极地推动和指导技术创新,并努力将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整合为一体。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和金融机构的交易效率逐步得以提高,使得金融业可以更好地为高科技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金融业一直都在持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企业自主创新从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外源性资金的渠道主要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资助、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逐步促进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金融的运行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有偿使用的资本。这个特点决定了借款人,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必须保证把贷款使用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还贷资金的项目上。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制度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说来,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鼓励探索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

一个可行的运行模式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由创新基金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资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863”“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等的承担单位,通过集成科技资源,利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平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通过科技贷款贴息,解决“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适当提高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企业承付基本利息,政府资金负担上浮利息。例如,厦门市科技局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先后于xx年4月28日、8月8日,与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签订了“共同扶持科技型企业协议”,共同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xx年底,南京市科技局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共同开展“银政合作”试点,交通银行在两年内向南京市科技局推荐的科技项目给予8亿元的授信额度,南京市科技局负责筛选重点项目向银行推荐,对部分重点项目采用贴息引导科技贷款。

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探索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型企业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是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科技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有效运作关键是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果银行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就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对科技项目进行贷款支持。相反,银行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可能选择放弃这个市场。这就要求银行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有效降低对企业的信贷风险,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担保形式,发放多种低风险的贷款;可以探索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解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

三、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

科技部门可以联合金融部门以创新的金融工具(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既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产业化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政府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例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债券”,捆绑了12个开发区、发债规模8亿元,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再例如,以股票作担保的表外研发证券(swords)就是一种重要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形式。swords是在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常采用的融资方式。典型做法是:发行swords证券的企业负责管理投资运用;并根据预定价格的时间表有权收购所有公开发行的证券;相应地,投资者可得到在预先约定的时间段内以约定溢价价格购买该公司普通股的一个期权或认股证;一段时间后,该认股证可与原先购买的swords单位分开交易。

四、建立自主创新企业的贷款担保制度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对银行而言风险偏大,因此,往往难以获得贷款支持。为了促进扶持这些企业,政府可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政府财政出资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基金,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是我国自主创新金融支持制度的必然选择。设立贷款担保制度,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出资的压力,还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建立多点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和投资效率,从而形成“企业有所创新,银行有所借款,政府有所保证”的有效机制以及较合理的贷款担保和开放的资金供应系统,从金融支持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美国小企业局向小企业发放直接贷款已于1989年废止,而采用以贷款担保方式对小企业进行支持。日本的贷款担保措施更加完善,除对商业银行贷款给予担保外,还有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实行连环保险。1974年1月,台湾地区推动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信保基金主要来源于当局及有关金融机构。信用保证的项目包括:一般贷款信用保证、商业本票保证之信用保证、外销贷款信用保证、购料周转融资信用保证、政策性贷款信用保证、小规模商业贷款信用保证、进口税捐记账保证的信用保证、履约保证的信用保证、自创品牌贷款信用保证、青年创业贷款信用保证。在信用保证基金之外,1997年台湾当局又成立了“中小企业互助保证基金会”,推进各项辅导及互助保证贷款。该基金的主要运作为:中小企业互助保证为协助担保品不足的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

五、着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

必须加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打造“信用社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诚信环境。有关部门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可以使相关金融机构共享信用信息资源,信用状况更加透明,降低了信息成本,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风险定价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信用记录也增加了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中小企业的财产权,强化其供应商与顾客的履约义务,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而且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和风险预期,强化了债务人的风险约束,因而会有实质性收效。

六、培育和支持一批中介服务机构

要改变现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单一、相互脱节、自我发展能力差的状况,促使中介机构如科技担保、评估推介等相互结合,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认定资质、委托任务等方式,给予扶持。中介机构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应依靠其服务质量和信誉,开办初期应得到政府部门经费支持,但要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其在竞争、服务中依靠自身能力求生存求发展,不能由部门长期供养。

七、要注重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从国外经验来看,许多小企业都是通过创业投资市场来获得资金,最后发展成长为大企业的。通过风险投资形式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关键是要规避所谓的“上帝变野狗(god to dog)”现象,即风险投资企业出资时被视为上帝,一旦投入钱后被当做野狗并逐渐被摈弃所投资企业之外。这就要求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确保风险投资基金的适时退出,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金融支持。

美国是创业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经济得以较快发展,高科技产业贡献很大,而高科技企业主要是通过创业投资市场筹资。1993年到1999年,美国风险资本急剧增加,1999年达到250亿美元,1999年管理基金达到800亿美元。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创业投资市场,中小企业通过创业资本方式筹资的比例很小。因此,中国政府要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创业投资生产和发育的良好环境,比如:通过立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与创业投资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企业上市、产权交易、兼并重组等资产流动机制,构建有效的创业投资体系,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数额,缓解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11篇】关于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

省政府咨询委员会赴山东考察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山东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学习山东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经验做法,3月上、中旬,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组织考察组赴山东考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供我省领导参考。

一、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截止1999年6月底,全省各类企业(包括乡镇村办企业)68411户,其中国有企业8107户,集体企业51763户。全省限额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272户,其中大中型企业1402户,小型企业1870户。国有工业企业在全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户数占28.7%,资产占63.9%,销售收入占48%,利税占52.3%,利润占22.7%。全部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3.4%。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户数占42.8%,资产占90%,销售收入占89.6%,利税占95%,利润占99%。平均资产负债率62.5%。全省重点抓的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在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户数占3.4%,资产占77%,销售收入占75%,利税占93%,利润占94.3%。平均资产负债率59.96%。这111户重点国有企业是山东省国有工业的骨干,是关键的少数。

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去年以来,山东省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标,在总结前几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三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划。去年初制定了《关于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鲁办发[1999]5号),进一步明确了到2000年末山东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对象、任务目标和要求,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好5号文件,今年以来,省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片主持召开座谈会,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分管副省长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制定与5号文件相配套的办法。目前已下发了3个: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暂行办法、重点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审计评价办法、重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意见。另外,国有企业管理者任职资格标准和认证办法、科技贡献奖励办法、年薪制办法、离任审计办法、向部分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办法等,有的省政府已研究同意,有的正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省经贸委组织专门班子,到地市抓落实,进行指导,并针对改革中的问题举办多场专题讲座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同时,各地市各部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把贯彻5号文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做了大量工作。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之后,省委立即召开了七届二次会议,专题研究山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鲁发[1999]24号)。这个意见共37条,对山东国有企业乞讨革的目标、任务、措施作了进一步的分解、细化和明确,以确保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三年率先”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山东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出现了过去没有过的新局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明显加快。

山东中小企业改革是从县域企业改革起步的。80年代中期,周村就开始了乡村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真正取得较大突破的是诸城等市县的改革。1994年8月在潍坊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县域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全省县域企业改革的序幕;1995年7月和1996年8月,省政府分别在诸城、济宁召开了两次全省县域企业改革会议;1998年10月,省政府又在济南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工作会议”,这也是前三次县域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的延续和扩展,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的中小企业改革,始终坚持将邓小平理论、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因企制宜,扎实推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规范和发展,成为山东省整个企业改革工作中成绩比较突出的部分,改革的成果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

到去年上增年,山东已有58205户企业实选择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占全省企业总数的85%。其中国有企业已改制6370户,改制面为78.6%;集体企业已改制44364户,改制面为85.7%。股份有限公司565家,占已改革企业总数的1%;有限责任公司6233家,占总数的11.1%;股份合作制企业9818家,占总数的17.4%;企业兼并2271家,占总数的4%;出售拍卖7290家,占总数的12.9%;承包经营5232家,占总数的9.3%;租凭经营16706家,占总数的28.5%;托管经营347家,占总数的0.6%;企业破产1611家,占总数的3.9%;合伙389家,占总数的0.7%;其化形式6194家,占总数的11%。

二、山东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做法

1、加快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山东省坚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分层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十五大关于“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山东把公司制改革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必要步骤和重点任务来抓。全省111户重点国有企业、核心企业完成整体规范改制的90户,占81.1%。其中,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12户,占改制企业的13.4%;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78户,占86.6%。111户核心企业共有子企业1035户,已改制674户,占65.1%。改制的子公司中,有限责任公司567户,占84.1%;股份有限公司82户,占12.2%;股份合作制企业25户,占3.7%。目前,111户重点企业中,有32个母公司或子公司为上市公司。公司制改革后,新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形成,企业的领导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那种国有国营、工厂制的企业领导模式基本打破,建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政企职责分开,企业迈向“四自”、“两体”有了明显进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坚持“三改一加强”同步推进,引导企业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上下功夫,企业积极转换机制,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提高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抓好大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山东省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工作重点。“九五”以来,山东省从有利于资产优化配置、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转移、有利于企业集团形成合理经济规模出发,通过兼并、合并、划归、投资控股等方式,内联外扩,拉长优势,壮大企业集团。目前,全省共组建大企业集团136个。在此基础上,对大企业集团集中投入、加大技改力度,搞好资本运营、推行低成本扩张,注重技术创新,始终坚持名牌战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集团的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如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抓大放小”方针,在“抓大”方面重点抓五项工作:一是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十大”企业集团,其中9家进入全国500家大企业行列,海尔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达268亿;加快培植新的“十强”企业,作为大企业集团的第二梯队;抓紧扶植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高”企业,使其尽快占领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高”企业,使其尽快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二是对大企业集团集中投入。“九五”前4年投入250亿元技改资金集中用于大企业集团。从1995年开始每年重点扶持3-4个企业,集中目标,重点保护。三是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如海信集团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在贵州、抚顺、淄博等地对5家企业实施了以盘活资产为主的资本运作。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市249户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的占38%,共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4家,行业级1家。五是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出了市场前景广阔、享誉国内外的70多种名牌产品,海尔冰箱、青岛啤酒、双星运动鞋、海信电视机、澳柯玛冰柜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3、加快上市工作进度,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发展。山东省把企业上市融资作为企业乞讨革的重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上市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机制,积极培植上市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荐条件成熟企业上市。一是充分发挥已上市公司的潜能。截止今年3月,全省已有上市公司54家,58支股票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对已上市公司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回报率高、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积极争取增发新股;对具备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注入优良资产,提高效益,创造条件,实现配股融资;鼓励非上市的优势企业收购、控股上市公司,通过买“壳”上市、借“壳”上市进入市场融资。二是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选择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向上市公司挂靠,通过上市公司兼并、吸收合并等方式争取挂靠上市市、寻求自身发展。同时,积极控索其他上市方式和融资渠道。三是建立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和上市资源储备库。公布上市公条和工作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企业申报制。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资产质量优和高科技企业,建立上市资源储备库。对这些企业认真扶持,培植其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力争早日上市面上。此外,加强对原权证挂牌企业的监管和扶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多渠道、多形式逐步消化吸收权证挂牌企业和社会流通股,确保社会稳定。

4、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山东省中小企业改革总的要求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坚持“三改一加强”并举,多种形式放开搞活。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转机建制。当前,山东省中小企业乞讨革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各地把改革重点从一般经营方式改革转向产权关系改革,加大力度,整体推进。在面上推进的同时,一些平均持股的改制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等办法,适当增加了经营者和企业骨干持股比例,探索出了职工入股、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等新的股权结构形式。如淄博市1998年开始着手解决“均股制”问题,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鼓励经营层和经营者持大股,重点是把资产向经营者集中,有效解决平均持股造成的“二公有”、“二锅饭”的弊端。这方面临淄、恒台等区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企业出现两个50%,即经营层持股占50%,主要经营者持股占经营层的50%。临淄区持股超过百万元的经营者有10人,200万元以上有3人。他们指出,一股连利,十股连心,百股连命,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建立经营者约束机制的根本。二是把改制与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实行配套推进。蓬莱市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撤销了企业主管部门,成立行业管理办公室,并依托各行业中的骨干企业,组建社团性质的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服务,效果很好。三是注重规范运作,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转换。一些地方把1999年作为企业改革规范完善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企业乞讨革进行全方位规范。烟台市出台了《关于改制企业规范运作的试行意见》,济南、潍坊等市出台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工作暂行规定和议事细则,德州市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832家企业中,建立起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占80%以上。四是改革与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各地企业改革中,抓住产权关系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在放开所有权上做文章,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活的原则,大力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荣成市国有集体资产在社会资产中的比重由改革前的83%调整到目前的49%,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德州市三级国有、集体企业由原来的2567家减少到837家,资产总量由209.85亿元减少到123.9亿元。有832家企业通过改革变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548家企业通过公开出售、拍卖转为个体私营,吸股资本金5.3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3.8亿元,新注入资金13.8亿元,收回资本金3.02亿元。通过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1999年1-5月,全市国有和国有控股140家工业企业,资产增值率达到108.9%,其中67家骨干企业资产增值率达到116.4%。五是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各地在改革中,注重把企业改革与资产重组、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及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正确处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企业效益快速增长。济南市通过多种形式改制,到去年上半年企业净资产比改革之初的1994年增加了1.2倍,年销售收入提高1.3倍,实现利润提高1.6倍,上缴税金提高1.3。

5、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建立与市经济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配套改革政策,是企业改革工作得以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山东省非常重视改革配套政策的制订,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如青岛市制定印发了《我市资产运营机构非资产运营职能分解移交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资产经营公司非资产运营职能进行剥离;威海市制订了《关于改制企业职工持股会的试行办法》、《关于加强改制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试行办法》等,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工作范有序进行。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山东省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步推进。青岛市组建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对全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建、旅游、外贸以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和鼓励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个人收入与其贡献和承担的风险紧密持钩。青岛、淄博、威海等地对一些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与期股制,既有利于较长时期内稳定经营者队伍,又有利于调动和增强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青岛市制定了《关于实行企业经营者薪制的试行意见》,在20户企业先行试点,已有11户签订了《考核目标责任书》。同时还拟订了《企业经营者实行期股期权激励的试行意见》。

6、转变政府职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以后,政府对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如何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确保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山东省各级政府在抓好机构改革的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见,努力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乱收费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淄博市监淄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宏观调控,放权经营,强化监督,搞好服务的思路。一是宏观调控,放权经营。“产改”以后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突出行业管理职能,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二是强化监督,依法行政。改制后,政府一方面对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另一方面着重抓工商、税务、审计、统计监督,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持公平竞争。三是强化服务,转变作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企关系是重要的,但代替不了转变工作作风,必须“两转”结合,搞好服务。重点是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做好再就业工作,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行政体系建设。

三、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20年的艰难推进,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湖北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数量多,资产存量大,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重。如何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需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既以中央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又要结合湖北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系到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课题。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尽快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进展。

2、搞大搞强重点企业集团。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尽快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集聚。按搞大搞强、搞精搞专、综合整治、退出淘汰四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分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企业集团的发展,不断提高大企业集团的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

3、放开搞活经济活国有小企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扩展范围,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以转机建制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三改一加强”并举,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一企一策,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4、建立有效有经营者选拔任用、分配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已成为制约我省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大改革步伐。重点推进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试行国有企业经营者目标管理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期股制度,控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多种有效形式,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任用办法,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5、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努力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凡具备条件的都应实行核准、备案制。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制止乱收费,杜绝“管、卡、压”。同时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把转变工作作风与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和筹融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