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精品多篇)

栏目: 教育教学方案 / 发布于: / 人气:1.62W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精品多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一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幻灯片显示)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简介:

三、分析课文观点:

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

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

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四、引申

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

(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

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运用:

课堂口头作文练习:任选一词口头说一段话,要表达出主观感受。

1、太阳云天空校园人们小路

2、我树林飞鸟风

六、作业布置:

大家回去拿出自己以前的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好不好?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二

导学新概念:

新教材说明指出:“阅读训练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正是依据这个要求确定的。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精品,纵横古今,囊括中外。课本编者独具匠心精选了许多美文精品,特别是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文人的作品。如钱钟书、余秋雨、汪曾祺、朱光潜等。面对这些熠熠发光的篇章,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强调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分析,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方可谈得上借鉴吸收。当然我们借鉴吸收的是其中的精华,借鉴吸收的是有用的东西。而《咬文嚼字》本身了具有这种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古人炼字的好例子,大家能举上几个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这些炼字的做法,似乎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但实际上却调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正阐明了这一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

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仔细分析原作,可设计表格帮助学生分析。

参考表格如下:

例子分析说明的道理文章主旨

品味评价:

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还可以采用复述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做出评价。

借鉴吸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召开专题讨论会,研讨学习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后你得到了什么或应吸收借鉴哪些。如从材料方面,可以领会借鉴材料的重要,更领悟到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观点方面,注意领会观点和材料的完美统一。也可以研讨这些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为了检验学生借鉴吸收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练习来强化。如:

1、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评析。除此之外,低还有什么独到见解?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A。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B、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A、僧推月下门。

B、僧敲月下门。

A、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A、这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

B、东家之子(女),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A、红杏枝头春意浓。

B、红杏枝头春意闹。

2、作者认为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实在远不如原文”,并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对改前与改后还有什么见解吗?

3、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任找一篇,也来个“咬文嚼字”如何?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三

一、教学三维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二)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明确: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三)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明确: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明确: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四。总结: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部分的写作特点:

即举事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悦诚服。

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启发。

二。分析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A.正面:点石成金。

B.负面:陈词滥调。

2.什么叫直指的意义?什么叫联想的意义?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什么修辞格?(略)

3.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的区别是什么?(略)

4.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

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5.“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

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

6.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

7.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作者无创作动机。

②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8.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②遇事往深一层想。

9.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

B.必须勤奋。

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归纳总结: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写作目的:让读者明白

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的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

四。造句:活用词语,推陈出新的句子。

初来乍到→初学乍练。

五。作业:课后练习。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四

目标要求:

1、学习本文的语言,积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独具的论证方法。

3、评价作者的观点,借鉴吸收。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文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

预习解决: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涎()茗()镞()沁()藻()滥()

2、解释下列词语。

援例:

深恶痛绝: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玩索:

胸襟:

岑寂:

游离:

意蕴:

蕴藉:

流弊:

下乘:

3、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本文论证方法是什么?是否能说明问题?请举例说明。

③你对作者的说法都赞同吗?若有不同看法,试举例说明理由。

学习研究:

1、弄清本文的结构,概括说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纲。

一、引题(段):

二、揭示中心,初步论证(段):

咬文嚼字三、进一步论证(段):

四:总结:

2、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说自由直接意义和联想意义,用了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何相似点?作者用这两个比喻恰当吗?说说看。

②文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它的妙处就在于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根据作者的分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丰富”和“有蕴藉”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写这个例子又是什么目的。

③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字的联想意,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某字联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确定性。

B、与科学的文字不同,文学的文字不靠直指意义而是必须用联想的意义来表现,诗尤其如此。

C、联想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难用,因为它是游离的、个性化的;同样,读者若不了解其中某些关联和意味,也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作者善于根据文字在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充分地使用文字的联想意义以创造独特的境界。

3、细读课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题。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与第6段相比,它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

②文中说,从前作诗文的人写不同的诗文往往用一些现成的不同的“套语”“滥调”,作者对这种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我们对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识等到底应持什么态度?作者没有说,你是怎么看的?

③“套板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请用3个字概括。

④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作者是

从两个角度说明原因的,请分别用4个字概括。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

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

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

(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若虚改“李广射虎”

(2)、王若虚改《史记》——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

(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 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重点分析)

1、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第二课时:

导语:上次课我们已经详细的分析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往下学。

我们知道文学是感性的,它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让我们发掘文学的契机,而想象却可以让我们飞翔。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字,看看通过 “水”这个字你都想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交流。

总结: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应”,就如第七段所写的,找同学读课文(从第七段开头到“就是套板反应”)。

一、那么大家在平时有没有被套板反应套住的经历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学以致用: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骄傲,自豪,令人叹服。

大家填写词是什么?

明确:“眩晕”

总结:眩晕,简单的两个字,你们想到了么?想到的东西要向有创意,前提是要脑子里要有东西,有东西可想,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连陈词滥调都想不起来,还提什么创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读书的时候遇到好的句子,又价值的东西,都记在本子里,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背下来,要用的时候也可以信手拈来啊。

回顾课文内容。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篇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一。导语

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的解释: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2.《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

论坛开讲,“福”临上海

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

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这个“福”字 ,因为这个“福”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作者使用它作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其中用意就让我们好好去探索一番。(引入课文)

二。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表达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下课”

我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看1-5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

具体分析:

1、同学集体朗读,请个别同学示范朗读,然后比较、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

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比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3、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 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小结:3个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为什么?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4、课外拓展

操刀上阵来“咬文嚼字”,老师摆出实例,学生抢答。

1.《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提示:绿字作动词,拟人手法生动再现春到江南景象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提示: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眼看朋辈成新鬼

提示: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眼看”没有“忍”字的悲愤意味。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示: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5.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齐己《早梅》

提示:一字更体现出其“早”字

5.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在重点赏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作者在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上给予我们的启示,并且也小试了一番身手。作者这种勇于质疑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我们的阅读、写作将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认真读书学习,学会品味赏析,加上不断地练习,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会真正的提高。

6.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从自己的阅读中找材料来“咬文嚼字”一番,并写下分析内容。

热门搜索
联通个人实习经验总结 幼儿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学校换届报告 家庭教育经验和小故事新版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诗歌大意是什么精品 三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人际沟通心得体会 关于春天的中考作文600字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 美丽的冬天小学生话题作文 维修申请报告 房产中介管理制度 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关于错误作文 打卡考勤管理制度 申请贫困申请书参考 小学生描写风景的作文 研发项目实施方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法人代表证明书精彩 暑假日记400字精品 依法制校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竞选奥运火炬手演讲稿 关于痕迹的作文合集 安全校园贷心得体会优质 生产科述职报告多篇 排行 我的乐园作文四年级下册精彩 新版版建筑垃圾运输合同 市场部的岗位职责 信息技术2.0培训总结报告 县医院自查报告多篇 应急管理评估报告多篇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500字 学习网络安全周的心得体会 高考复读好不好 2022幼儿园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变形记六年级精品作文 关于自主招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本 小学二年级寒假日记通用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六年级作文 遵守交通规则作文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申报承诺书 去天津培训心得体会 个人经营自查报告多篇 幼儿园学期计划幼儿园工作计划 助学金申请书贫困理由怎么写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