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河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共52篇)

栏目: 教育教学小论文 / 发布于: / 人气:1.24W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2篇《河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河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河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共52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用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读书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以完善与发展。因此,笔者以为,必须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开展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工作经历、成效及个人感悟等,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试做如下探析。

一、语文阅读的意义及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学会阅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阅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被学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能力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结合大量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已经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懂就行了。阅读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提高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提高阅读者在阅读中所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一切均有赖于实施科学的阅读指导。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一)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 7 岁到12 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 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知,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阅读教学和开展阅读指导。

(二)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激发他的阅读兴趣,驱动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

(三)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许多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地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提供阅读能力的关键。

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然,要选择合适的书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对于他们年龄和学习都适合的,同时也是让他们感兴趣的书来读。古话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在选择课外阅读物的同时,也要衡量一下,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是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的。现今出版物多的数不胜数,稍有不慎,就会选择错误。所以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能盲目的阅读。

第二,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开展诗歌朗诵,辩论赛,交流会等,让学生能亲临活动中,参与到活动中,如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就能完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参与的同学肯定是在课下做足了准备的,观看的同学也能从中获益。如在美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校方经常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书籍,这样可以带着崇拜的心理去阅读,从心里就产生了这种兴趣。另外,还可以以黑板报的形式把一些课外小常识记上,每天都要更新,要让不同的学生对其修改、编辑,学生们会以好奇的心理去看、去记、去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四)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阅读从培养朗读习惯开始。绝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诵读的好习惯。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样有利于将来的交流。朗读应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要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第二、注重默读习惯的逐步养成。生活中人们阅读的常见形式是默读,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少小如天成,习惯成自然”。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校里, 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10—15 分钟的时间,在教室里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也不做分数纪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第三、养成“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不仅仅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它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勤俭的作风,一种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就阅读习惯而言,这里的“喜爱”包括收集到、购买到自己喜爱的图书,还包括使用好、保管好图书。这里的“爱护”包括给图书包书皮,阅读时小心翻阅,将损害的图书装订好、整理好,不丢失图书,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等。尊重作者、编者的劳动。阅读是个反复的过程,有些课文、有些图书要读好多遍。读过的图书还可作为一种资料保存以供今后查阅;有些图书还可以作为一种收藏或种纪念。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让我们通过阅读,畅游书海;让我们的语文阅读闪动灵光,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李夕建. 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大舞台,2009(4)

[2]陈淑贞. 关注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福建论坛,2007(3)

[3]卢凤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企业家天地,2007(6)

篇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000字

一路欢歌一路笑,新课改已经走过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的前途何在?

看看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的确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为了追求让学生做“主人”,就抛开文本,无休止地辩论、争论,结果越扯越远;有时候,我们也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放着最好的课本资源不用,还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时候,我们也会过于迷信多媒体教学,把课前备课的精力主要用在课件的制作上,妄想用富于变幻的声像吸引学生,然而,这样的课堂留给了学生短暂的感官刺激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反而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须倡简,语文课堂须找回本真。然而,语文课堂应该怎样倡简?

我认为,语文课首先应该有简明的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所谓课程目标,是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的,我们做教师的,要给予学生什么?那无非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写作、口语交际、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每一堂课后,我们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节课,我都为学生做了什么?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切实提高?就拿写字来说,有的老师认为那是低年级老师的事儿,我是中高年级老师,我便只管教授阅读的`方法就足够了……看看我们的学生写的字,结构失调,笔顺颠倒,是谁造成的?那恐怕要问我们语文老师自己了。近期参加了一次教学观摩会,这次观摩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每个授课教师都是伏在黑板前,认真、工整地书写课题,给学生以示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写好笔画较多的字,这样的景象也经常出现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是给孩子的未来打基础的,对孩子基本功的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绝不能放松,我们在追求课堂生动精彩的同时,这简明的课程目标不能忘记。勿因善小而不为,凡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利的小事,我们应该经常做,认真做。

再说课时目标,我们的一节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你设计的目标越多,平均分配给每个目标的时间就会越少,水过地皮湿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与其囫囵吞枣,不如细嚼慢咽。那么,课时目标的重点应该放在哪儿?那就是落实好一个“读”字。

其次,语文课应该有简单的过程和简便的手段,那就是以读为主,读中导悟,读中见悟。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对语言的学习,小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他有自己的理解程度,所以,讲的内容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字,如果我们大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东西一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他只好囫囵吞枣,我们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既然讲多了、讲深了没用,我们何不把更多的经历用在读书上。课文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语文课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浅认识到深认识,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要读书,该怎样读?平时,我们课堂上也布置读书,可是学生自己只是读一两遍就放下书,或交头接耳,或无所事事。学生要读书,而且要读进去,关键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地创设读书情境,有效地带领学生从读中感悟,再把感悟读出来。

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学生读课文的同时,以一个恰当的问题布置下去,这个问题可以是认识全文的关键,更多的则是教师下一步讲课的由头,带着疑问走进文本,消除了漫无目的读书的现象,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如《给予树》一课中,徐慧颖老师给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深刻?”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后面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再如《搭石》一课中,韩秋云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搭石?”,这个问题恰恰是韩老师接下来讲课的由头。

(二)句段的比较阅读。备课中,老师精心选择一些在表情达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让学生去掉这些词语读一读,在两相比较中加深对句意的理解,由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一个段落的理解有时会因一两个词语而升华。如王旭老师在执教《猫》一课时,把“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回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中的“吧”“呀”“呢”三个语气词拿掉,让学生读一读,看有何变化?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立刻清晰地呈现出来,效果十分明显。

带着问题读,比较阅读都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读的主体地位,在读中学生有所感悟,实现了读中导悟,感悟出来了,接着就应该趁热打铁,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的形式读出来。

(三)恰当的引入其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表演等,让学生进入情境,读中见悟也就容易实现了。刘娟老师在讲授《鼎湖山听泉》时,先让学生听泉水的声音,再看美丽的图片,然后再出现文中写泉水的片断,在潺潺的泉水声中,学生面对优美的画面,书声响起,全场的人似乎都走进了天籁人籁之境。

音乐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在一段适合语段特色的音乐中,或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语言的魅力显露无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能读不出感悟,读不出意境来?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语文的学习如此简单。

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单的过程只需要简便的手段,引领每一个孩子走进文本,在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写话交际这些最简便而又最实在的教学手段的使用中完成对语文的学习,去掉了浮华,摒弃了浮躁,读出了本真的语文,上出了真正的语文课。(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

篇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

吕鸿鹏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乡吕家拉小学)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开放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的位置,并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白兔和小灰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解放学生身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奔向广袤生活天地去体验、去感受。

二、采用开放教学方式

开放式教学是摆脱僵化、固定、权威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由,从自由生活中受到真正教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学中不能苛求课堂纪律严肃统一,而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各种方法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运用了多媒体播放形式;在学习《有的人》时,运用了辩论会的形式。开放教学形式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这种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精心构建开放式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进“大语文”广阔天地,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

杨小龙。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新课程学习,2009(02)。

江美玲。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栾成勇。让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江苏教育,2008(03)。

篇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五: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篇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

传统的拼音教学只是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教起来费时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如我在教学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舌位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舌位、气流是如何变化的,接着适时、适度地加以解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通过“舌位图”还可以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行对照,比较异同,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趣轻松,且省事省力。又如,在训练学生拼音拼读时,我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输入计算机,并对其剪辑加工,再配以音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拼读正确后音响会发出鼓掌声,拼读错误后音响会发出告知通知。这样一来,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出来。接着再组织讨论、评议、改正,再拼读、再评议、再改正,逐步自我完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逐步掌握的目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占劣势,再加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识字为主,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年龄小,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学到后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挂图或卡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卡片的反复运用,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识记的目的,或者通过抄写、听写来加强记忆,但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反复听写过的生字词,学生还是会在下次的听写中出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记忆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摸索出加减法、部首法、象形法、会意法、故事法等识字方法。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地记忆这些方法。如在教学“村、桃、过、跳”这几个字时,先出示:“村、桃、过、跳”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村是由“木、寸”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桃是由“木、兆”组成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我演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又如合体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像树、叶、林、听等合体字,部首用红色标出,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让学生感觉认识记忆汉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声音到图像,从静止的画面到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从对文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走入具体,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过着幸福生活,远离农业生产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更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并在今后珍惜粮食,我采用了投影教学,制作了一幅活动投影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弯着腰、弓着背给幼小的禾苗锄草。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老农脸上的汗水一滴滴滚落下来。当我把这些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位老爷爷腰老那么动,多累啊!”接着,又出现了“还有看太阳多热,把老爷爷烤得直流汗”“田里的劳动真辛苦啊”“长大后,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为人们劳动”……当我出示一碗米饭并随老农的锄头动起来时,有些学生在小声议论:“以前我不爱吃馒头,曾把吃不完的馒头偷偷扔掉过,以后我再也不扔了。”“对,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呀!”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学生就理解了诗意,并且把诗中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渗入了思想里,达到了预期目的,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篇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巧用多媒体,实现生字词教学形象化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识字教学必不可少。

学生们的年龄还很小,有很多字还不认识,需要老师们进行教授。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是形象教学呢?所谓形象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结构读音等,对汉字进行形象的描绘,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

学生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是象形字和形声字。

面对象形字,低年级的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这些字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上搜寻的图片,让学生们体会文字与实物的相似性,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图片进行联想,从而让这些象形字更加容易的被理解。

例如,在讲解手、象、人这类象形字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网络进行搜寻有关手、足的图片以及手、足的甲骨文与现在的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们体会文字的演变。

再如,籍、藉这两个字的辨形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看有关书籍的影像,让学生们了解古代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书籍的籍有竹字头,而慰藉的藉字是草字头。

从而,学生们就能很容易的把这两个字分辨出来。

二、巧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

兴趣对学生们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学生们的直接动力。

而多媒体运用在课堂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并乐于学习语文。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有利于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时候,其中的“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这一段写出了海底的美丽。

但是学生们对于西沙群岛的了解还很少,对于这些景象很难想象出来,当然就没办法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因此,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在网上搜寻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以及一些小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让学生们被西沙群岛所吸引,自然就会对作者描述的景象印象深刻。

学习热情自然也会高涨,对语文课堂自然也会充满兴趣,这样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巧用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让知识不再局限与文字,利于学生们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让他们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去读一些课外书籍,从而对课本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我们可以运用网络的操作方便、知识储存量大等特点,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讲《冬眠》这一课的时候。

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网络搜索。

在进行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各种动物冬眠的图片,依据不同动物过冬的特性进行分类。

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小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观看候鸟的迁徙,让学生们体会候鸟为了到南方度过冬天,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经历千辛万苦,从而让学生们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要和鸟类做朋友。

篇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避免过分应用多媒体,对小学生造成困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新课程;小学生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文学视野,强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开阔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创新意识。但是,一堂高效的多媒体语文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有清晰的教学流程,还要有多种启发策略,推动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新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满童趣和吸引力的新课引入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讲小学语文《观潮》,我先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你们都谁去过海边?都谁看到过海水涨潮?请看过海水涨潮的同学说说那么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在听取了部分小学生的回答以后,我继续说:没去过海边,没看过海水涨潮的小学生也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共同欣赏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的气势,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涨潮的视频。

小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时发生惊叹声,由此可见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告诉小学生刚才多媒体视频中的潮水景象,在课文中也有介绍,请小学生找出来。在小学生朗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小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于大家分享。这时有的小学生说“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还有的小学生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二、构建多媒体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教学情境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应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培养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讲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处人间仙境,便于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我出示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创设一种让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知识的渴望的情境,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接下来,我带领小学生逐段的学习课文,并引导小学生交流学习感受,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能力,我还要求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一下身边的公园或者学校。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小学生知道学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要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突出语文知识的重难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秉承“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多媒体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有效突出语文教学重难点,使小学生在练习时也可以兴趣盎然。比如,讲小学语文《忆江南》,我在讲解完课文以后,设计了多种课堂练习题型,以巩固小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填空训练,如《忆江南》是唐代大诗人()所写的词;“风景旧曾谙”一句中,“旧”指(),因为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的意思是();“谙”的意思是();“能不忆江南?”是()问句。

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选择训练,如请选出哪首诗是白居易的?

A、《赋得古原草离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这样的练习方式使小学生感到轻松,改变了传统文字练习题的枯燥乏味。

四、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使语文课真正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善于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为小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沟通,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得到小学生的青睐。比如,讲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小学生知道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比较丰富,北京人在腊八这一天要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要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特别是男孩子们。除夕都要守岁,没有什么人睡觉。

男人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女人们在家待客,等等。我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在教学完成后,我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我们家乡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我们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散了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学会了对比分析,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九: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语言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表达,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说话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语言表达提到第一位,可见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文学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情感语言表达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方法为主,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语言、体验语言、审美语言的方法技巧上,如何去做?下面,我们便以三篇课文为例剖析、体会与反思。

一、《四个太阳》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通趣的课文。这篇课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通过教学,我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新课改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按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教学的本质应是师生的互动交往。课堂上,我多运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语言,并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功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诚的微笑等鼓励性评价共同作用下,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投入活动之中。学习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定教,各有侧重的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各段落,从而突破难点,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二)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渲染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课堂中,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的四个美丽的季节,特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来营造气氛。如第一小节:一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的图片配有知了烦躁不安的叫声,在一瞬间变为绿太阳图,让学生体会绿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清凉。通过这一热一冷的对比,孩子们对绿太阳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并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自悟自得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快乐识字新课程告诉我们应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先整体读文,在对各段文字做不同侧重的练习(绿太阳段里的生字让学生做动作,对比识记;红太阳段里的生字重点在于偏旁归类识记;彩色太阳一段中的生字侧重在方法识记;金色太阳段里词语的认读、运用)然后再让字、词、句回到课文里,这样有了语言环境的烘托,学生认识生字也就更容易。本节课中,无论用词说话,或是我问你答的游戏和学生自编的记字方法,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游戏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合作学习。

二、《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出现的教学内容。这个话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有铺垫,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教学中借助学习《果园机器人》时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说一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本领。

我采取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同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使我感受颇深:

1、口语交际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的互动式言语交流。

2、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定位,如果教师把自己当作是活动的组织者,那么交流中将很难形成生生之间的自然的互动交流。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活动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交流,甚至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引航,才能促成互动交际的达成。公务员之家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

三、《司马光》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司马光》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本组课文的编排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合本课特点及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第一次试讲时,我将预先准备的教学设计调整为:第一课时: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会写2个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勇敢

、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在课堂上,我精心设计烘托气氛的导语,极力渲染。结果,学生似乎只是把体验当成游戏,这样感悟人物品格也就变得有点虚了。我感悟到,在语文课堂上,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书,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积累语言。此外,我还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而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做到专心听讲,不仅需要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应在课堂始终贯穿教师精心、有效的组织。

于是,我再次调整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从文章的中心人物司马光为切入点,直接进入到重点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样的朗读,感悟人物品格,然后再引出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与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加深对人物的感悟,这样不仅能有效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也能较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采用变序方法教学本课,比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较为成功。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师要教什么,还要体现学生学什么,如何指导学生学。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读书的训练与指导,并加强课堂的动态交互性,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亮点。总之,充分利用“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篇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这是一组比较轻松的单元,安排本单元的一个目的,是希望能增长学生的认识,开阔孩子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从写的角度安排训练的重点:体会抓住景物、风情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四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走遍万水千山”已经做了安排。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1980年11月率领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赴德国参观访问后写下的,距离1935年他第一次出国留学德国,已经有几十年啦。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描写风情类的散文,就是作者在描述奇丽景色的同时,也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人读后深受启发。教学中,要抓住几个难理解的句子,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

《威尼斯的小艇》是本学期学的##第2篇马克。吐温的作品。也是一篇传统课文,编排在这个单元,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抓住事物(小艇)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并把人们的生活同景物结合起来描写,不仅仅局限在单纯描写事物(小艇)的特点/有点儿类似《桂林山水》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二是弄清楚事物(小艇)的特点、人们的生活以及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小艇和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

“阅读链接”的处理,可以提出比较阅读的要求:课文写的威尼斯的小艇,链接中的短文写的是威尼斯的夜晚,学习了课文和短文,简要说说威尼

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也可以推荐其他作家描写威尼斯的文章拓展阅读。

除了“阅读链接”里乔治桑写的《威尼斯之夜》,冰心和朱自清也写过威尼斯的文章: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常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苏州。但是苏州基本上是陆地上的城市,不过城里有许多河道和桥梁。威尼斯却是由一百多个小岛组成的,一条较宽的曲折的水道,就算是大街,其余许许多多纵横交织的小水道,就算是小巷。三四百座大大小小的桥,将这些小岛上的一簇一簇的楼屋,穿连了起来。这里没有车马,只有往来如织的大小汽艇,代替了公共汽车和小卧车;此外还有黑色的、两端翘起、轻巧可爱的小游船,叫做Gondola,译作“共渡乐”,也还可以谐音会意。(冰心)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

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

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朱自清)

从不同作家的描述里,我们能感受到:描述同一个事物,作家的选材、选取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教学中,曾经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的水上交通工具已经很多了,有许多比小艇更快捷、更舒适,为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威尼斯的小艇?回答的角度可以是:(1)文化的传承;(2)小艇和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

西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吃的是文化饭,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非常大。

《与象共舞》和《彩色的非洲》都是这次新选入的课文。学习《与象共舞》,可联系《威尼斯的小艇》,两者都是选取最能体现景物风情特点的事物,并把人的活动和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在泰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这样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读来兴趣盎然。《彩色的非洲》展示了七彩的非洲风情画卷,围绕“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介绍了非洲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法,脉络清晰,文字通俗,应以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交流和讨论为主。

篇十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口语交际”,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掌握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挥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七课次口语交际内容,均分插在各“语文园地”里,粗略看不成一系列,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我们应该在总体上进行把握、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全过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会倾听,相互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文化素养.做到举止谈吐文明礼貌,学会宽容和谅解,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口语交际,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受益终身。

二、把握好教学策略

1.钻研、理解教材,立足超越课堂

针对口语交际的不同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挖掘出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设计,在保证突出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新颖的“交际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往往课堂气氛不是活跃,口语交际容易变成简单的说话课、问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把枯燥的一问一答变成现实生活中手舞足蹈的交际活动。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在社会自然的大课堂,让学生自由翱翔。这既减轻了教师课件制作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让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与低年级比较有时提高,某些地方还摆脱不了“回答式”的格局,容易形成单句交际。教师必须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多边的互动,把学生引导到“我对你说,我听你说”的境界上来。扩大学生参与面,灵活多样开展交互活动。让全体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如:(教学论文 )十一册单元一“口语交际”学会解释,这是一项交际说话练习,本课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学生遇到别人误解的时候头脑要冷静,态度要诚恳,要心平气和的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解释清楚。题中创设的多种情境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均可能碰到的情况。教时先让学生任意选一条,认真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去想清楚这样一些问题:(1)向谁解释,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题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这样解释,即要注意解释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好语言,可先低声自说,然后同桌互说,最后指明当众演说,以确保人人都有机会。从学生的说话兴趣出发,也可以采用竞赛形式练说,分小组赛,然后由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赛。除了要求学生说话通顺连贯、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外,还应要求学生的说话态度语气,能使对方听懂你的解释,而要求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组织评议,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评议的反馈及时修正完善自己所解释的内容和方式。

如:第二题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说:“你就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书来倒挺来劲儿。”一个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爸爸你误会我了,读课外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写作水平。爸爸你就原谅我吧!”对于这个学生的解释,其他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说清楚了,一是向爸爸说清楚了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请求爸爸原谅,这样解释就行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够全面,没吧爸爸说的心服口服,可以这样说:“爸爸您误会我了,读课外书不会影响学习的,我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看课外书的,也不象您说的闲书,看课外书能帮助我知识的积累,提高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能丰富我的头脑,还能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就弄清楚了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让爸爸听后感到有道理,并且用语文明,一个“您”字就能让爸爸入耳,同时在解释时说清楚读课外书的好处。

3.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学生情趣会变得高涨起来,情境化教学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理解和感悟。

情境的创设可多样化:如利用课本插图或绘制情境图画;制作道具;播放录音、录象;生动的演讲,课文剧表演;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科技活动等,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注重教学评价,注重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首先是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从浅层面的学生兴趣、表达欲望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及交际礼节上来认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再从学生理解水平,感悟多少,思维方式等来评判学生的收获。其二,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上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达成互想心灵的沟通。其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适度结合写作练习,把说过的话,交流的信息,用文字记下来,以说助写、以写助说,相互促进。只有在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更新要求。

篇十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宽带网、展示台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促使学生课外去广泛阅读,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21、乡下人家》)以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13、夜莺的歌声》)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6、万年牢》)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语文园地一”由这样的对话:

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

小林:我觉得这样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5、中彩那天》)就是呀,如果是我,能体会到“富有”吗?“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21、乡下人家》)真的到了那个地方,我能注意到这样的风景吗?我能感受到这种风景的独特吗?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篇文章的阅读就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第七组“导语”)提示了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提示了学习重点──注意外貌动作描写;提示了学习目标──获得启示。“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七月的天山》“链接语”)从上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本文的阅读,提示了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带点的词语,再写下来。”“课文中有些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让我们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根据我的经验,平时多动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很有好处。”是“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其中还有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更多的学习方式。教材编者把学习的重点导向对语言形式的揣摩,学生学习语文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包含的两条线,或者说一种学习的两个方面,教科书都已经考虑到了。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篇十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篇十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和理想追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创新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掌握培养目标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逐渐进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在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相关的语文教学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反思,逐渐发现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极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更加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侧重应试教育,逐渐地,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死胡同,即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学生没有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的模式之下逐渐走向语文学习的误区,自身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的教学不是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提升。

(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还由于他们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讲授,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只是听老师的讲授,没有相应的探讨和深入,这样的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学的效果显著的提升。另外,在教学过程,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他们只是单纯的记忆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提升,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等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之会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要把握教学的规律,科学地安排和统筹,逐渐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和提升,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实现创新教学的培养目标,使语文教学走向新的高度。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影响了创新教育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和解决,真正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升。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必须把握明确的方向

在语文教学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在创新教学中要抓住明确的方向,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逐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核心价值的教育观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树立很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增强他们相应的审美的情趣,并善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美、书写美,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同解决问题,逐渐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真正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要有创新意识,要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具体到创新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逐渐优化教学的模式,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教学,进而推动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在老师的创新理念的引导下,会逐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展。

(三)教师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教法套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顺利高效地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教材,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吃透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新颖之处、趣味之处、疑问之处等,这样做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他们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也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篇十五: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组织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举办语文知识运用比赛,比如针对一二年级,将易错字、形近字精心编排成组词语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字词基础方面的运用能力;针对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点为主要内容,考察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得知低年级学生的组词掌握较好,错误较少;而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小部分学生能写出真实情感,立意新颖,结构完整,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到《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表达感情的词句,使学生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当讲到“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时,文中用“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学以致用,我又接着提问:“你有没有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朋友呢?”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了。“我和张静整天形影不离,我们一块上学,一块放学,一块写作业,一块玩。”“我和明明手足情深,我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助我。”“我和姗姗是手足情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做过的事可多了。”……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忍不住发话了:“老师,我以后一定也要为自己找个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下课后,我发现学生之间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就连站路队的时候也有了变化,大家的小手紧紧地拉在一起。看到这些,我从心里乐开了花。

三、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认真批阅、精选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予以充分的肯定,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写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提升作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有一个熟悉得可以下笔千言的世界,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这个独特的内在的世界,从实践的层面尝试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独特的内在的世界”。写作的目的是自我思想情感的表达,怎样让自己的表达更精彩、更吸引读者。语言是载体和工具,只有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为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教师在作文讲评中要把握好讲评的重点,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讨论,大家会深刻地地认识到:写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语文考试,更是为了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有养成内视的习惯,才会发现生活的真,才会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时才能真正地抵达心灵。

四、考试做题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平时的作业或者考试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例如有一道小学语文题目直接就是一份详尽的“感冒灵说明书”,其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储藏、有效期等一一被列在试卷上,题目下方有四小问:第一题,“遵医嘱”是什么意思;第二题,在此说明书中的“服用”和“食用”都有“吃”的意思,但是两者一般分别用于什么情境;第三题是慎用和禁用是否能互换,并阐明理由;第四题则根据说明书设置了具体情境,自己判断对错。这种题不像一些单纯的词意解析题干巴巴的,而是比较有趣,很多知识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能用到,特别吸引学生。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实践型学生,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实践题主要体现的是落实课标中关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将学生的阅读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检测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虽然难度一般,但都是考察的词语解释、阅读能力等语文基本知识,只是考法有一些改变。考题以生活化、灵活的方式出现,避免了让学生机械抄写、死记硬背。针对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需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线索分析、解释信息等对题目作出判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篇十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不仅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差。此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都比较喜欢故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情绪中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授课内容在导入环节插入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导入情境的创设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和探究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有位学生中了许多花在自己家门口。每天,他都会给这些在浇水、施肥,渐渐地,这些花长大了,还开出了很多漂亮的花朵。可是,有一天,下雨了,这位同学赶紧找来雨伞帮花儿遮雨,花儿得以茁长成长。每当这位同学有烦恼的时候,这些花儿就用盛开的笑脸来安慰他。看到花儿灿烂的笑脸,他也就开心起来了。”当学生聚精会神听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即将学生带入新课,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融入到新课的讲授中。可见,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表演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或创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组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探索、锻炼能力、获得知识。而表演这种活动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要注重恰当的表演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大多都富有童趣,其中有很多都很适合创设表演情境,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且通过亲身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事人物,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眼前就成了演员,其他学生就成为了观众,全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学生会感觉自己成为了课文中的人物,会将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并且将此人物的说话语气想象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学生本来就很喜欢表演,于是为了将角色扮演好,就一定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进而对人物心理和说话的语气及其神态等进行揣摩,这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见,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三、创设生活情境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自由徜徉,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和生活。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后给创设一个“产品发布会”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将如何对你的玻璃产品进行宣传和推销,也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充当记者或者客户,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并且要适当地进行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而且有效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力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全面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篇十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感受情境,感悟词义,培养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言。只有这样,方能唤起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情境,方能诱发学生对其真切地体验,方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真切地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情境。所以,教学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拉近学生的心跟文章与作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探索与研究。比如,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就利用下面这段煽情的文字:“哎呀,这些美丽的词语也藏起来了,它们藏在了柔柔的春风中,藏在了柳树的绿叶中,藏在了鸟儿的歌声中,藏在了花儿红红的笑脸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读读书,看看图,找一找这些美丽的词语都藏在了哪儿呢?”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起来,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有声有色的春天的景色里,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一串串的词语所描绘的意境,在使学生醉意般地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积累语言。在接下来的找词、读词、读词串的活动中,我采用了“音配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氛围。于是,在理解“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两个词语时,我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花儿“开放”在学生的口里,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鸟儿的鸣啾“飞出”学生的口中。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展示出来,与教材中那些抽象的词语相融合。随着音乐的响起,我再一次为学生深情地范读词串,将学生带到生动的想象情境中,让学生陶醉在语言的音乐美与韵律感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并将字音、体验、情境、语言等融为一体,让学生全方位地、立体式地感悟教材中原本抽象的语言。

二、配乐朗读,感悟情感,启发思维

常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去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处、让其进入意境的做法之一就是凭借朗读,以增强其情感体验。在次过程中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在朗读中,如果再配点音乐,就更能增强其感染力。因为音乐艺术感染力极强,其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因此,我们还可以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将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心声汇成美妙的交响乐,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我在朗读《草原》一文时,就播放《美丽的草原》,让整个教室荡漾着舒缓而悠扬的旋律,让学生宛若置身于一碧千里的茫茫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朵朵白云、白白的羊群、马背上的牧民、悠扬的马头琴、飘香的马**酒……这样,学生能更快进入课文情境,能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又如,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我播放了韩红的《天路》。学生很自然地就被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带进了天寒地冻的茫茫高原地区。从学生聆听的凝神中,我看出学生被建设者的那种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播放了淡淡的哀乐,然后再带着沉痛的心情抒怀: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在生前为党、为人民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978年1月8日,周总理不幸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周总理的遗体送革命的八宝山火化那天,首都的百万群众以无限热爱和无比怀念的心情,伫立在长安街上,迎送周总理的灵车,久久不愿离去。作者当时就把这庄严、肃穆、催人泪下的一幕幕情景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低沉回旋的哀乐、这饱含情感的讲述顷刻就将学生带入沉痛的哀悼氛围中,而此时,学生对周总理的的敬佩之情与怀念之意也溢于言表。以上教学案例足以说明,悠扬的音乐可以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可以催人奋进,凄怆的音乐可以令人酸楚……在语文教学中,配乐朗读、配乐讲述可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三、情感体验,情感参与,情理相融

只有教师本身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正如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如此足见,教师的那种丰富、纯洁、高尚的情感,无疑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并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原理,根据入情――动情――析情――移情的情感发生过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感染力极强,其为学生展现的情感世界也丰富多彩。在学习课文时,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的内心情感,是作者的个人见解,是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只有教师亲身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才能把作者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递给学生。教学《平分生命》一文时,只有教师自身被兄妹俩的真情感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亲情的伟大。此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脸面是心灵的镜子,举止是心灵的表现。这话细细品来还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它生动地说明了,师生的面部表情、动作是一种动态的无声的语汇,它蕴含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十分重要的“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进而与作者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真正达到心动、情动,真正喜欢上语文。

篇十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教师、教材、学生。其中教材是主体,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能力的载体,是施教之本。它包括教科书即课本、参考书、习题集等,是教与学的具体内容和媒体。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起到增智的作用。

1、学生语数人均分差距

看语文教材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素质检测结果普遍存在着语文人均分远远低于数学人均人的现象,而且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差距是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让人难以理解。汉语是孩子们的母语,他们从呀呀学语时就开始学习,可以说生活就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课堂,也是他们运用语文的场所。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语文,每时每刻又都在用语文,为何出现这种怪现象,细加分析,也许此现象与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特点有关。

小学生对学的知识易遗忘,如果不加复习,是不可能永久、完全地保持在记忆中,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巩固。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要求“引导学生及时回忆、复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努力同遗忘作斗争”。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巩固,使学生通过多练,达到知识的巩固,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试将语数教材加以比较,则不难发现:语文教材不像数学教材,它缺少一定的巩固练习。数学课本基本由例题和习题两部分组成,练习远远多于例题。每道例题的后面都配有相应的同类问题的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完每一道例题都要自己独立去做十来道的类似练习。而语文课本中的精读课文只相当于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每个单元只有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要学两三篇课文,才有机会半独立练习阅读和课文不一定相似的略读课文。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十二册中的的第二单元,前三篇精读课文都是有关写景的文章,而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却是一篇与前三篇内容关系不大的小说《别饿坏了那匹马》。这里,教材重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却没有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练习空间,让学生进一步领略祖国壮丽山河的机会。加之《语文补充阅读》课本的发行量小,很多学生读不到。况且即便有,也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兴趣。这就使得我们的语文教材成了本只有例题,没有练习的教材,这不完全符合教学的巩固性原则才造成的语数人均分的差距。教材的编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否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则与教者的教密不可分。综上所述,我深感构建“相关阅读”体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2、相关阅读的概念及意义

2.1 相关阅读的概念

所谓“相关阅读”,指的是引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精度课文相关联的文章,是略读的一种类型。这里的“相关”包括文体、内容、作者等方面,指的是选读的文章和所学精读课文或是文体相同,或是内容相近,或是作为同一人,或虽是同一内容但所表达的观念相反,供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比较,以达到加深对精读课文的理解的目的,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小学语文课本中每单元都安排了一篇略读课文,苏教版的《语文补充阅读》,人教版的自读课本所选编的文章多属于相关阅读教材。

2.2相关阅读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小学1—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这充分说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采用“相关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阅读总量比规定增加了20%左右,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第二辑《阅读教学》中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强调了略读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课本中的精读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例子和出发点。也就是说,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了精读课文,只完成了语文教学工作任务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略读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才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另一半”。“相关阅读”是引导学生进行“应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因其选读的文章与学生所学精读课文密切相关,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指导学生运用在学习精读课文过程中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在一定时间内,独立阅读、理解、分析文章,也是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相关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加阅读量;既能通过实践应用来巩固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又能使学生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既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由于语文课本受教时和厚度的限制,所选编的略读课文十分有限,加之目前《语文补充阅读》和自读课本的发行量较小,很多学生都读不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相关阅读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向学生提供或推荐更多的有价值的相关读物。

3、具体实践——相关阅读教学举隅

从所学精读文章的内(人物、内容等)和外(作者、背景等)两部分看,相关阅读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人物相关

“人物相关”指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与精读课文中所写的'人物有关,使精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对学生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如学生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嚣张气焰,此时学生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人故事系列丛书中的《詹天佑》一书让他们阅读,要求他们重点阅读詹天佑的成长历程,这时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詹天佑。相信通过这一相关阅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对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3.2内容相关

低年级的孩子其实也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选择一些与精读课文内容相近但观点不一的相关阅读素材,让学生阅读、对比、讨论、辨别,往往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次在听课时,上课老师在学生学了《狐假虎威》一文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对狐狸进行评价,大部分同学都说狐狸很狡猾,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却说狐狸很聪明,两方在课堂上相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说狐狸狡猾的同学的理由是:课文用“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句话来总结全文的,还有《狐狸和乌鸦》一文里的狐狸也是狡猾的。而认为狐狸聪明的那部分同学却讲不出理由来。这时那位教师趁机将《动物趣谈》一书中的《功大于过的狐狸》一文发给学生阅读。双方为了说服对方都迫不及待地有目的性地阅读了这篇文章。他们不仅了解了狐狸分很多种类,有哪些生活习性,还知道了狐狸原来是有智能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再让他们评价狐狸时,本来把握十足地认为狐狸狡猾的同学不好意思地说:“狐狸是聪明的。”更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小朋友竟然说:“老师,狐狸太冤枉了,课文中的狐狸明明是自卫,应把课文中的“狡猾”改为“聪明”才对。”想不到,这篇小小的相关读物,竟然引发了孩子们如此有创意的见解。那节公开课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听者的掌声。 3.3文体相关

根据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运用与精读课文文体相同的文章进行相关阅读,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同类文章的技巧。在教学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的《说勤奋》一文时,学生因不适应议论文的写法,一时领会不了作者的主要观点。而阅读议论文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要观点,为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教者可让学生带着“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问题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再让他们找出中心句。当学生在指导下说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后,这时不妨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一下领悟文章的中心的阅读方法。因这种文体小学生接触少,为防止学生遗忘,巩固这种阅读方法,可另外选择两篇说理性文章让学生进行练习,由于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学生就能用很短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对议论文中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阅读速度。

3.4作者相关

当学生学了某位作家的一篇作品时,他们常常会对作家本人或作家其他作品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作者相关的阅读指导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完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对学生说:“安徒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写的童话可多了,是不是都像本文一样运用了想象手法呢?是不是都是反映穷苦孩子的生活呢?大家多看几篇他的童话就知道了。”听了这话,同学们情绪高涨,一下课就去图书室借书,没借到的就利用中午时间去书店看书或买书。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交流看书收获,学生一下子就说了安徒生写的十几篇童话:《谁最幸福》、《红鞋》、《玫瑰花精》、《墨水笔和墨水瓶》……有的甚至是我闻所未闻的。通过讨论还得出了“安徒生写童话擅长用想象的手法,但所写内容丰富多彩,并不都是写穷苦孩子的生活的。”这样,适时将相关阅读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到社会,让学生自主寻觅知识的宝藏,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5背景相关

诗与词是古人擅长运用的两种文学体裁,自《诗经》、唐五代词以来,诗词经常被人们用来感慨时政、抒发情感。要理解他们有一定难度,而写作背景则是学生领悟诗人词人情感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擅长用词抒发情感,在教学他的《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时,好多学生对词中说的:“当年鏊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提出质疑:“墙上被机枪扫射得千疮百孔,怎么能说更好看呢?”为能既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又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者不妨把参考书上介绍的毛主席领导红军在大柏地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并大获全胜的资料打印给学生,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阅读。这样学生就会领悟到:“毛主席是因为打了胜仗,心情好,所以他眼里的弹洞当然是美的了。因为毛主席是为了穷苦人民而战斗的,所以这是场正义的战斗,留下的弹洞不是一种美吗?”总之,在教学诗词等有一定阅读难度的文章时,运用背景相关的阅读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既能通过阅读背景知识了解历史知识,又能运用历史知识解决课内外难题。 当然,“相关阅读”的指导方法不仅限于上述五种,还包括时间相关、写作相关、段落相关等。比如,在阅读精读课文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运用“段落相关”的方法将文章中的某一精彩段落选择为相关阅读素材,使精彩段落的阅读指导更加“精彩”。另外,在运用每一种方法时,都可以从相同、相近、相反三个层面去考虑合适的“相关阅读”教材或素材,使“相关阅读”的指导更富有趣味性。 总之,“相关阅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宗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目的,以适合学生特点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为根本出发点,适时运用“相关阅读”,会令你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十九: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例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例文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在不同教师面前,表现出异常甚至反常的现象,他们与有的教师心心相印,无话不谈,能主动学好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科;有的却在别的老师面前变得冷淡、被动、甚至反抗。

这是师生情感的共同体验——爱的效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情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他是伴随各人的立场、观点、经历为转移的。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师生有更多的感情交融呢?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外部环境。

首先,学会爱家长。这里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去爱家长。爱的效应是互相的,只有你爱他们,他们才会爱你。这里说说我刚接到这个新一年级吧,凭心而论和以前我接触的家长差异很大,从报名的第一天,我看到的没有热情,只有怀疑的眼神。这时,我们不能抱怨家长的素质,文化,我们只有自己来拉拢和家长的关系。在我观察几天后,基本洞悉了家长的想法,他们就是想自己的子女好好成长,希望老师好好教育。那么我怎样才能得到家长的应有支持呢?开家长会时,我给每个家长发了份:告家长书。里面内容很多,从请家长信任老师到孩子刚上学应准备什么。(当然这里面少不了宣传我们学校、老师大部分内容)说白了,这张纸也算是我对家长的承诺书:请他们放心,孩子在我手中,我一定尽力带好!渐渐的,我发现很多家长微笑出来了,慢慢接近我了!第一次家长会我觉得目的达到了:让家长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算是一个集体了,一个大家庭了。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接下来,我发了家电联系单,这样便于以后更好的沟通。第二天,我收到有家长给我填的内容,把他们家中的电器全写上了,冰箱、电视……当时我真的哭笑不得,但是我清楚,这千万别当笑料来看,稍微处理不好,会给自己以后工作带来麻烦的。第二天我找来了这位家长,他坦诚地告诉我,平时特爱打麻将,昨天是孩子的奶奶来开的会,拿回单子要他填,他想都没想就填了,然后呼呼大睡。我并没因他填错了而耻笑他,于是我笑着重新拿了一份让他填,并说:“这次可要看清楚,别再把你家宝贝家电填上了,我羡慕你们精力充沛,年轻好呀,趁年轻可以干很多大事情……”看他填完了,我收住了话,趁机表扬了他的字写得漂亮!他脸红了说:“我的老师也这样表扬过我的,老师您真好,够细心的,我上午看了你写的那封信太感动了,我的孩子遇见你是他的福气。我刚下岗没找到合适工作,现在正打算开一家雕刻店,我想我会干好的……”

后来在班上我不仅表扬这个家长有志向,还羡慕孩子有一个好父亲。孩子当然高兴,回家表扬自己的父亲,家长的小店现在生意红火。慢慢地,我知道我的付出没有白费,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得家长满意,但是很多家长开始接纳我了。去年,我感冒在家休息,王老师无意告诉给了孩子,结果很多孩子和家长捧着鲜花来看我,当时家中真的成了花的海洋。我真正感觉到:我是最幸福的人……顿时我觉得:窝时没有理由不教好这些孩子的。

不难发现,就是这些实在而又珍贵的资料,教师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能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教师和家长教育达成了一致性,这样就为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内部手法

1、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以爱的方式加强师生情感培养。

课上,为了给山山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时,我叫他站起来读一段话,可他刚读第一字,就错了,他显得很惶恐。我笑了笑,说:“没关系,再来!”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始读。可刚读第一个字,又错了。同学们不禁哄堂大笑,有些人还尖叫起来。山山有些惊惶失措,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我微微一笑,轻声对大家说:“山山现在需要的不是喝彩声,而是掌声。”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怎么样?再来一次?”他缄默不语,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点点头,他感激地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大家,在似乎镇定了下来之后,又开始读起来。这一次算是比较准确、流利地将课文读完了。“读得怎么样?”“好多了!”

“应该谢谢你们的掌声啊!”

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这样,我就把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色彩引入了孩子心中,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情感色彩,感染了学生。从此以后,山山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也喜欢学习语文了,成绩也好了起来。

2、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力求情感互动。

爱有时候是一种触动。这种触动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震颤,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互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获得真正的心灵关照,实现真正的生命满足。班主任要珍惜与学生在一起时光,和他们相处时,一定要学会蹲下身子去和他们说话,以他们的标准去衡量所做的事情。特别是面对后进生更要给“优厚”的条件,充分使他们对现实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只要他们一有“闪光点”我们都要创设条件给予表扬,树立并关心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比如:在班上有体育非常好但是成绩平平,我们就要不失时机的表扬,并含蓄地在学习方面给他提要求,这样孩子也乐于接受并逐步提高。有人说,“高兴的记忆永不忘”是有道理的。在愉快的情绪下,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那么教学必然产生最佳效果。

我班有几个学生,成绩不错,就是太好动,太调皮。每天都会“逗”哭几个孩子,其实他们自己也为自己有这样的毛病而心烦。我没有过重地批评他们,而是笑着对他们说:“老师小时候也像你们一样,很调皮,经常惹同学生气。”学生一听来劲了,原来老师也会和我们一样“不听话”,赶紧七嘴八舌地问:“那你有没有挨老师批评呢?”“你是怎么办的呢?”

我说:“怎么没挨批?还掉过“金豆豆”呢!不过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用白纸订了一本《错误大全》,每次把犯同样的错误写在上面,并附上坚决以后别重犯,每天看看,每周完后自己小结一下,慢慢地,我的这个毛病全改了。这方法包治百病,不信试试!”他们听了如获至宝,也依葫芦画瓢。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现在他们真的不再天天犯同样的错了。心理学中有个“犯错误效应”,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欣赏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而是那些能干但不经意间会犯点小错误的人。当然,教师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要接近学生,告诉他们“我也有过”,更要高于学生,告诉学生“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巧妙地引向真、善、美的殿堂。

3.上课前调动孩子情感驿站。

上课的效果如何和孩子的情感有很大关系,如果上课孩子心情愉悦,这样轻松的就能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我针对这种情况,特意为孩子设计了心情驿站。我让孩子做了两张卡片,一张黄的,一张红的。红的代表心情愉悦,黄的代表心情烦闷,或者身体不舒服(这样老师就能特别关照“黄卡”孩子上课的状态)。在每天上课之前先亮出自己的卡片,老师先环视一圈,如果发现黄色比红色多的话,老师就先调动孩子积极性,讲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进入课堂。我认为如果在课堂上孩子没进入状态,听课也是白听,浪费时间也苦了孩子。所以老师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是课堂效率的关键。

其实这种情感教育的形成是有助于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一旦与学生形成心理情感的共鸣,就能建立相互信任,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按老师的期望去学习、生活和做人,从而把教和学推向高潮。你爱孩子还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对你时常流露出的情感。让孩子觉得我们时刻都在乎他们。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你的行动,才使孩子有了希望,每位老师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孩子所感受的一切,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巧妙加以拨动,如陶行知所说:“要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让我们都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篇二十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最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看看下面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刻也不能偏离教学目的。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做法是: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唱儿歌

可以利用一些儿童歌曲和律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玩中学,效果会很好。在教学《小小的船》时,笔者没有布置学生背诵,而是把歌曲《小小的船》教给了学生,边学歌曲边做运动,学生们在快乐的音乐享受中很自然地记住了课文。学习《雪孩子》一课,笔者唱《雪花》,学习《借生日》一课,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边唱边表演,兴趣很高,学生非常投入地学习,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二、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纪连海老师就是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要把画画,舞蹈,表演引入课堂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绘画把内容再现出来。画精彩的景物,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喜画乐画的特点,把绘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踊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富有表现力的对话用表演的形式,动作描写用肢体模拟。课堂经常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四、通过玩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中,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一个事物而去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动,兴趣的导引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使学生入情入境入理。绕口令游戏,造句接力游戏,指令游戏,传话游戏,猜字游戏,听音辨音游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从而勤思考,大胆说。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做中学,从玩中学,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游戏在大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五、推荐有关读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有关的读物,或及时介绍报章杂志上的好文章,注意开拓他们的眼界,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博览是应用,如果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嗜好,那就等于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寻求知识的泉眼。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嗜好,找到了这个泉眼,就会广泛觅取,学而不倦,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六、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时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拨动学生心弦,及其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会像童话中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讲话一定要有趣味。规范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之以情,教之以情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凡是对自己思想有所触动的事情,最容易记住。自己的思想无所动,就不容易记住,就会像过眼云烟,飘过去了,不能留下痕迹,学生听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七、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悬念,调动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悬念,设置的问题应从生动有趣的具体问题入手,使学生容易产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和推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问题后,暂时不解释,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感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篇二十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现实意义

强调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既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需求,也是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在社会就业形势加大和用人单位对人才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对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反观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有的是教学行为上的,归结为一点,就是忽略了对学生人生价值的塑造与提升,没有将他们内在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出于对小学负责的教育态度,笔者认为,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同时也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校和家庭在孩子学习方面的交流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谐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从内在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能够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起到知识教育所不具有的作用,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的一种补充形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实现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过程中,需要语文科任课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在情感方面推动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一)教育过程要求教育人性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课本、学生三个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师通过课本,理性地给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讲析人生哲理,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吸收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需营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学会知识又为教师的迅速成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形成,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目的,这就要求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二)教育目标要求教育人性化

陶行知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明白自己讲解的内容,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考虑语文课程的讲解内容及授课方式,这直接关系着语文课程教学人性化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已经走过了十七年之久,在目前我所带的六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叫李力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今年10岁,平时寡言寡语,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对学习的认识不明确,行为不积极,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从其他同事那里得知他是一名孤儿,为了帮助这个孩子走出过去经历的阴影,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我决定不仅要做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还要当好他的监护人,给他的生活带来更好的快乐,让他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我不仅及时帮助这位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也会帮助他打理生活。每周末都把他带到我家里给他换洗衣服,定期带他去理发和买衣服,在我的关心和照顾下,他的情绪和态度明显好转,不仅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跟同学和其他人的相处也愈来愈融洽。他马上要小学毕业了,我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帮助他、启迪他,以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监督他、照顾他、爱护他。

(三)学生的客观需要要求教育人性化

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探讨还可以有很多角度,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为受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该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教育方法怎么改变,教育的观念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在人性化方面,尤其需要更多的探讨。语文知识的庞杂和小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不同需求,多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真实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是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了解语文知识的用处,接着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做一详细的了解,从而采取正确的、适合大多数学习接受状况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学好语文知识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功课,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毕生潜心研究的课题。在教育学生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教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并能联系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改善学习方法,以“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的,探索出切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研究中求索,在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师的态度和行动对小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性化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人性化教学手段的执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重要且深远的。

篇二十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题目:浅析小学四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越来越强调和倡导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 那是最愚蠢的”。然而, 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 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教学, 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 基于此, 本文将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教材特点及阅读状况, 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提出若干建议, 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让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展现出来, 这就必须要强调和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 有自己独特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 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 在这一篇文章中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个部分, 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部分也不一样, 有的觉得原野部分写的好, 有的觉得小河部分写的好, 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天空部分写的好, 对于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 学生当然更乐意阅读, 也更愿意倾注感情的去朗读, 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后, 我们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一句课堂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尊重,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 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这样以来, 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 从而达到“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 在兴趣中增进课文的理解”的双重效果。

其次, 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有朗读、辩论、表演、讨论等等多种形式, 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 选择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样, 有的喜欢自己在室外大声朗读、有的喜欢在室内安静的阅读, 有的喜欢将阅读材料当作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还有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俗话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 在课外阅读时间, 老师就应该鼓励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 让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的分析《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框”, 因此,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丧失,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启蒙者, 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导作用。另外,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还小, 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因此不免在阅读中会产生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 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但对学生荒诞的想法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 在《卧薪尝胆》一课中, 有的学生就体会不到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品质, 甚至觉得越王勾践过于愚蠢, 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责学生的这种想法, 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 不忘兵败的耻辱”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

三、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个性化阅读的开展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诗人舒婷曾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 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的阅读、专心致志的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 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将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出来, 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阅读, 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借住现代多媒体设备, 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课件, 生动形象的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 让学生通过“看”的过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之后, 可以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表演”出来, 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更能调动学生想要继续阅读的积极性, 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 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参与, 赋予其主体地位, 但同时也要继续保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 学生就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 强化阅读体验, 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6篇导航:

篇二十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目前,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回顾课程改革这几年来,老师们倾情课改,用心摸索,大胆创新,在尝试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的过程中,也遗憾地陷入了一些误区,许多的努力换来的是教学无用功,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的现象。这反映出广大教师对语文的理解有误,对阅读教学认识模糊,以致造成了阅读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那么,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学科性质理解不深,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它的形式,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因此二者不可分割。教师在把握这一学科性质时,概念模糊,出现了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的错误。

2、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

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等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存在学段语言要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3、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教学方法应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了图片和文字资料。

4、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课改实施多年仍把学生放置于接受的位置,总是力图把学生讲明白,符合心中的标准答案;对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知识不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学会的知识,教师还是反复提问。

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正确地解读教材,是上好阅读课的首要及必要条件。⑴要从教材、学情、教法三个角度研读文本。既要把握语言特点,又要摸准人文内涵;既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知,又要晓悉学生的困惑与障碍;既要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又要有教师明明白白的讲解。在正确地解读文本后确定教学的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⑵解读文本时应深挖文章内涵。看过教材稍加思索即讲将起来,自然也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入读书。⑶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如《白杨》一课,作者借赞颂白杨,赞美了边疆建设者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又奉献子孙的可贵精神。但有的同学提出:这种牺牲代价太大,是可以避免的。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2、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好三维教学目标。设定目标不仅要考虑学段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2)教学过程要清楚,不能随机。从字词句到文章内容结构的把握,再到学习语言、感悟中心、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写法,要带领学生在文中走一个来回。

(3)教学方法要简便得当,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高效的方法。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体会青年忘我的品质是重点,其中对“他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这一重点句的理解,一位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和游鱼融为一体?怎样读好这句话?围观的人会说什么?而另一位教师则采用了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看到青年画技高超,人们不禁赞叹起来,老人说……(教师手指一位学生);妇女说……(教师手指另一位学生);红领巾说……(教师再指一位学生);然后面向大家问:那位青年怎么样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认真作画,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教师相机指导:这就是“融为一体”。此时青年为什么会如此学生已经了然于胸了。

3、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习得方法,从而爱学会学。教学生学会学习始终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读出好味道来;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技巧,使学生从读中学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我们提倡“一课一得”,这个“得”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更是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在学生学习语言中训练获得;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在课上的引导和点拨,由学习方法转化而成。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对已知形成规律,对学生的未知和一知半解要讲练结合。

4、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默读、思考、设疑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破解疑问。学生学有所悟时,教师应给学生发散的时间,再用感情朗读来巩固加深理解感悟,使他们在充分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智慧。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篇二十五: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师爱教化

小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他们都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爱。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种教育爱的情感,为每一位小学生服务,使他们生活、学习在一个充满感情的教学环境中。要做到真正师爱教化,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情感: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亲和力。把那真诚的笑容挥洒到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田是小学语文教师最最善意的爱。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要把那些死板的教材知识和枯燥的语言融入到他们的脑海深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循续诱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探索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加强情感的协调,来促进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是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冰心先生在1986曾说:“我说的既不是‘尊师’,也不是‘爱生’。我觉得‘师’与‘生’是互相尊重,互相亲近的朋友。”在课余时间老师要与小学生交朋友,带领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接近老师,接受老师,从而喜欢老师。他们就会明白老师就是他们真正的朋友,那么老师和小学生的关系就会进一步拉近,教师的爱就会融入到学生们的心中。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进取心,从小相信自己是强者,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满怀信心的迎接明天。”[2]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信心,那就是相信自己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能够教好每一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交谈,建立一种师生感情的桥梁,这样孩子们的信心有了,那么语文教学课堂与课外就不会有“笨学生”,“坏学生”的存在了。从而减轻了小学生的心理障碍。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一旦他们的情感与老师的情感相碰撞,他们就会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会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人生的知识。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思想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寻找新方法,新途径,鼓励他们的新思路,新观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换一种方式学习,从小例字中发现大的道理。老师要善于倾听他们对一种观点的不同认识,把教师的教学情感带到与他们共同探讨的环境中去,这样孩子们的思想通过老师的情爱引导,他们就会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从而他们的思维也会更加的灵活,看待问题会更严谨。

(四)教师要有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育就是服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其服务性就体现的更加重要。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相当于他们的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当成一名服务行业的带头人,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感情的环境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平常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而且在课堂上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学生的情感存在很大的直觉性和不稳定性,教师服务的好坏会在他们的心理留下不同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教学情感耕植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

“感人者莫先于情,教师要以情施教,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除了以自己良好的教学心境感染学生外,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掘和体验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要对语文有浓厚的感情,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是一种快乐,就像与小朋友一起作游戏一样,从中得到的欢乐而不是烦恼。小学语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的情感突破口,以情感去感化学生,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经过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更具有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的感情世界,使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真、善、美。老师应该抓住学生们的情感因素,带领他们去探讨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枯燥无味的拼音、汉字,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感情世界了。要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将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符号生动化、趣味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二)展示语文美,丰富语文情感。小学语文中的美,不仅表现在语文学科内容本身的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上,而且表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美好情感的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上。小学生在在心理上都有一种爱美之心,通过把语文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知识展现到学生面前,使他们感受到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事物,进而去接近他,爱他。小学生的思想丰富多彩,其中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就像是百花园中的一朵绮丽的奇葩,漫步其中可以达到令人神往的境界。然而这种语文的自然存在美,怎样才能够更好的印入小学生的脑海里呢?以此让他们运用到生活中去呢?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展现语文中的美,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欣赏语文美,感受语文美,从而追求语文美。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触摸春天》,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盲女孩——安静,她虽然失明了,但是她渴望春天的到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她是在触摸着人间的光明。多么美的一瞬间啊!其实在一些其他的课文中这样的美很多。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教师在授课中就很容易的把学生的心灵情感调动起来,促进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把教师的情感融入进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情感教学法与启发性教学法、兴趣性教学法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多元化、理性化。

作者:张青民 单位:新乡学院

篇二十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合理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增强互动性课堂氛围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方式停留在“读”和“朗诵”上,在教学中大量的阅读教学都变成了百花齐放的朗读;另一方面,许多教师急功近利地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过分重视理论的点评和讲解,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和熏陶下掌握阅读答题的套路技巧。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局限于教师的讲解中,无法真正掌握自主阅读的技巧。因此,适当合理地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儿歌朗诵或者游戏,使学生成为“读”的主角,在感知语言文字的韵律和节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语言材料。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需要不同的游戏和活动方式结合教学。例如针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师可以缩短讲解儿歌的时间,加入一些提前设计的儿歌游戏,如《小燕子》的儿歌,可以让儿童扮作小燕子飞的动作,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再如一些儿童故事和童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述或者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可以矫正学生的阅读误区,激发对儿童文学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二、巧妙回归文学审美特质,解决作文教学疑难点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经常会有小学生写不出作文或者怕写作文的现象,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从儿童文学的审美角度出发,就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找出原因:

①写为心声。如果学生无法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地有感触,是难以写出自然的文章的。

②评价问题。因为教师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的,“好的评价”标准也是来自成人的思想判断,是儿童无法理解的,因此写不好。针对写为心声的问题,教师要运用儿童文学的思路,回归到儿童的心理世界,了解儿童的情感特点,然后再提出合理的写作要求:语言自然地写出心声。如果学生还是写不出自己的心声,可以让学生练习“说”出心声,长期锻炼下去,就可以解决写为心声的问题。针对评价问题,教师同样要用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判,就会使原来枯燥挑剔的作文变得充满童真乐趣。例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描述自己学钢琴的时候等待教师的心情,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自己在等待的过程中看到其他学生来到了,却仍然没有看到教师,最后就去走廊等一会儿,这样三四次的重复得到教师的评价是“重复啰嗦,注意写出具体同学不同的细节”。而这种成人思维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摸不着头脑。而从非语文的角度阅读时,就会发现这一段描述具有荒诞派小说“无聊”情绪的表现艺术。因此,换个角度,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纯真、欢愉、稚拙”等分析儿童的作文,就可以发现许多儿童的文采是不错的。

三、结语

总之,儿童文学具有语言明快且形象生动的特点,具有儿童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材料。学生大量接触儿童文学的文字材料,不仅可以汲取其中丰富的语言营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感和对文字语法的掌握,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的趣味性特点,使学生对儿童文学保持新鲜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师生互动的各种平台,使学生轻松自在地进行阅读学习,最后保证儿童文学特制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目的。

篇二十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习减轻负担。与此同时,国家也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小学语文来说,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呢?本文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就相当于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地基,小学语文知识掌握透彻了,地基稳固,才能为初中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上到大城市的学校,下到农村的学校,都在积极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又非常注重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更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课改以后,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首先,要先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很多人容易断章取义,认为素质教育是只关注学生素质教育,而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这个误区一定要纠正过来。注重素质教育,并不代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要求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关注学生的身心和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从学生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学生和教师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谈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一)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要转变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以自愿和主动为前提。学生主动学习了,才能真正从心底里爱上学习,爱上语文。语文属于文学的一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很多孩子在咿呀学语阶段就会背诵唐诗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即使是最初级的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也比较多,小学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层次要求又不一样。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汉字却成了学生苦恼的事情,如多音字的辨析。汉字繁多,偏旁部首不一样,甚至多一笔少一笔意思都有可能截然不同。学生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学科。

(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尝试的勇气。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有些人喜欢读书,有些人喜欢唱歌,都可以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因为语文本来就是需要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更为基础和重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看看谁的字写得最工整干净。

三、从教师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师也是分不开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依赖性强,可塑性强,容易引导。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叶圣陶曾经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用爱心引导学生,用耐心教导学生,用信心激励学生。教师也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虽然学生年纪比较小,但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都要平等对待,而且,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学习。正如李商隐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小学生,要用自己的时间和耐心来教导他们。在《我最好的老师》一课中,作者回忆了他最好的老师是如何教会学生懂得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除了父母和亲人之外,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知识素养。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小学生比较爱动,爱思考,喜欢课外活动。因此,在学习完古诗以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古诗接龙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如《窃读记》中的林海音,没钱买书,就在书店偷偷看书,她的好学好读精神是值得每个学生学习的。而且在今天这个生活条件,几乎都能买得起书,学生要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发现更深刻的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时举办读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让学生自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做,同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假大空的口号,它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中的每一步,学生和教师的心里要有一杆标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学生和教师要一起努力,齐心协力,从语文学科开始,引领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像素质教育看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读写刊),20xx(8).

篇二十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教学生认知、识词、断句,更注重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文学素养。语文学科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心灵发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将阐明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论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文学素养;语文教学;提高;策略

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的要求,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可。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喜欢阅读各种小说、诗歌、散文,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基础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挖掘教学素材的价值,并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文学素养的影响

1.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文学素养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基础,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学到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培养文学素养是实现小学“德育、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基石。2.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进而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思考并尝试解读文章作品,解放了思想、树立了自身学习的观念并获得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言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更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学的过程中净化心灵,明辨是非美丑,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1.合理运用教材,加强理论学习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也更加合理。教材中不仅有拼单、生字、词组等基础知识,更有优美散文、趣味小说等,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求,并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方面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充分做好学生的启蒙工作,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要做好备课工作,从文章拼音、汉字的角度切入教学,深刻剖析文章中富含的意义并为学生做充分讲解;二要安排好教学进度,突出教材重点,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2.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课外名著能够起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阅读课外名著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外部的信息、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二来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修养和品位;三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等。教师要有良好的阅读意识以及丰富的文学储备,只有教师的阅读量多,才能为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在推荐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含义及情感,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教师要将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纳入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上交读后感,再比如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3.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效用优美的古诗词及诗歌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来丰富小学生的思想,提高小学生的情感高度。比如说教师可以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角度出发,引发学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体会。4.强化写作训练写作训练是文学素养的一大体现方式。教师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开展写作课程,一周至少有三个课时的作文课,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或是记周记的习惯,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第二,引导学生积累阅读文学作品时遇到的优美的、内涵丰富的词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三,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注意学生是否用词准确,是否能合理运用积累的经典句子,如果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第四,选取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取长补短。综上所述,培养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各类文学教学素材的效用,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认知和对语文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本萑.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儿童文学素养[J].考试周刊,20xx(29):57-58.

[2]程虎元.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5):149.

篇二十九: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许多途径与方法,其中讲读法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尚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讲读法

一、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说法一: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说法二: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

说法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说法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以上说法基本上体现了了阅读的概念,说清楚了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首先,阅读教学过于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多,环节多。有些教师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总是怕有遗漏,怕教少了考试考到怎么办?教多了,即我们常说的把课文教肿了,又使教学过程繁琐,内容冗长,造成学生厌烦、老师疲惫、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其次,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 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第三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关于讲读法

(一)抓重点,多精讲。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是一口清泉。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中才能避免或减少盲目性。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现在,恰恰在语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对学生的情况不明,花费许多无效劳动。如教一篇课文,不论长短,不问难易,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由内容到写法,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不肯割爱。这样做,精神可嘉,效果可疑。小学的课文除了几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话文,学生识了字,自己去读,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读懂的。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教材,多数课文的语言都很通俗,有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何必讲那么多呢?还不如少讲点,腾出点时间来让学生多读读,多练练,效果会好些。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讲学生不懂的,讲学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学头,有想头。

(二)找规律,教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各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教给学生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大家知道就语文而言,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何况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日益更新。教师无论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有位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说道:我们教育学生就象猎人打猎一样,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持枪,而不是老让他们带干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工具,并最终运用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熟练使用持枪是猎人生存的基本保证,那么灵活运用知识一定是学习成功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方法极其重要。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知识将会是无限的。

(三)多朗读,找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4)找重点,练思维。

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全面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老师的讲解的起点必须比较高。一般的东西不要讲,只选择难点、优点和缺点加以分析。所谓难点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估计学生不懂的地方;优点主要是指选词炼句方面的精华;缺点不一定有,也可能有。这些知识点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现手法在内,但更主要的是在语言方面。如在讲《夜》一文着重分析这样一句话:他的手软软地不敢便接,好象遇见怪秘的魔物;又不好不接,便用手心去承受,松松地捏着,偷窃似的赶忙往衣袋里塞。根据上文,这个人物是个商人,他帮姐姐去探听外甥女夫妇被杀的情形,他这时接到外甥女夫妇的一张字条。这句话就是写他接字条的动作和心理状态的。软软地这个词选得好,历为害怕字条落在手里,手自然不会用劲,所以手的状态是软的。两个软字重叠,不仅表示程度加重,而且音节和谐动听。能表示软这个意思的,还有发软很软;但发软在程度不及软软地,很软不能表示此时发软的意思,而且音调不和谐,只有软软地最准确最形象地表示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承受是被动地接受由上落下来的物体,它准确地描写了不是用手拿而用手托着字条的样子。松松的修饰捏着,怕接触的情态非常逼真。偷窃似的一塞表示动作快得出奇。这些词充分地揭示出了人物的恐惧的心理状态,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陆向红《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

3、董纪良《谈讲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4、王书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

篇三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点是“文”和“道”。所谓的“文”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知识教育,把语文基础知识灌输给小学生。所谓的“道”是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所谓育人之“道”,就是对学生进行“道”的教育。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文”与“道”的尺寸,有时候把语文教学当成思想道德教育课,有时候把语文教学当成纯粹的文字课,忽视思想道德教育,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把握好“文”与“道”的尺度,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存在的问题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育人之道的理解过于广泛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学习识字、看书、说话、作文等多方面的责任,鉴于小学语文这种基础性和综合性,让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盲目地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包含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这种现象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一种过于宽泛的理解,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要包含学生的各个方面,不意味着语文需要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样一味给语文做“加法”,会逐渐失去语文教学的真实目的。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育人之“道”的理解过于狭隘

上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育人之“道”的理解过于宽泛的问题,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对育人之“道”理解过于狭隘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小学语文有关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等的不断出台,这些文件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承担了更多的道德教育责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育人之“道”中“道”的真正含义和范围,以至于狭隘的认为,育人之“道”就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实这是一种对育人之“道”的误解,育人之道并不仅仅意味着对思想道德进行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观念等。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育人之“道”与语文教学相分离

育人之“道”与语文教学相分离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道”的理解不深刻,把道德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附属品,具体来说,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临结束时抽出一点时间用口号的形式进行道德宣传,这种表面的、口号式的宣传并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鉴于育人之“道”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育人之“道”中“道”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育人之“道”的真正含义以及育人之“道”所包含的范围,属于育人之“道”范围的必须对学生加以教育,不属于育人之“道”范围的要慎重考虑是否会给学生增加负担。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生各方面的不断提高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注重知识教育而轻视德育,过分注重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师要把握教育知识与教育德育的平衡点,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利用教学策略。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学生能够把语文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仅仅依靠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样即使学生理解并接受了育人之“道”中的“道”,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实例与学生一起体验各种高尚的道德、品质等,把这种道德、品质等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屠锦红,徐林祥。六十年来语文课程性质研究之回顾与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xx(0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三十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失去了情趣性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很沉闷,因而缺乏积极性。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情趣和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语文,善于学语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快乐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1快乐教育的内涵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单一的教学手段以及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并没有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人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而大力提倡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有效地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快乐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快乐教育的思想渊源流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以学为乐;宋代的朱熹、明代王守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认为课堂教学要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而英国的斯宾塞是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快乐教育的人,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他的快乐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于快乐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有学者认为“所谓快乐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3还有学者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享受趣味中成长。快乐教育理念让教育的空间豁然开朗,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教育带来新鲜气息,让学生们真正领略到了全方位发展的自由与轻松。”再有学者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在师生和睦、融洽、轻松、愉悦的教育情景下,培养和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最基本的层面。”综上所述,快乐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

1.2快乐教育的特点快乐教育主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注重学生的情绪感受,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结合快乐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快乐教育有五个特点:其一,趣味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细心挖掘“趣味之源”,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把有趣的因素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在趣味学习中感受快乐。其二,愉悦性是快乐教育的突出特点。并且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快乐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的舒畅愉悦。其三,和谐性是快乐教育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要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其四,开放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体会收获的快乐。其五,发展性是快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有益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学生是课堂的“观众”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快乐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递一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一味地讲授课文,学生也只是盲目地抄写笔记,并没有真正消化知识,教师采用最多的是“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而很少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生动活泼的性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2.2教学言语评价不当,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发怒,甚至用过激的言语严厉批评学生,这一做法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内心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想的答案不一致,有的教师会一味地否定学生思考的结果,有的教师则不给予评价,这些都是教师的教学言语评价不当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任何小学生都期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偏差,老师也应该表扬他们善于思考的态度,学生内心会感到愉快,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2.3师生关系不和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关系不和谐。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课堂教学完全给予学生自由,让其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对学生适当的指导,这两种情况都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二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教学时语言缺乏生动幽默感、面部表情过于严肃、带着负面情绪上课以及师生互动没有积极的情感共鸣等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

2.4学习氛围沉闷,压抑学生自主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采用讲授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集体教学为主,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另外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探究。

2.5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只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却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训练的对象,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写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因而个性受到压抑,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把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快乐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快乐学习的问题并且结合快乐教育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3.1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在趣味中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就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自觉需要。兴趣可以驱使人接近自己愿意接近的对象,探索和钻研事物,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智慧活动及创造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图片、符合意境的音乐等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字母与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这种直观的方法不仅会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会给学生美的感受,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3.2善用鼓励性言语,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内心敏感,积极的赞赏性的言语能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鼓励性言语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积极期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得到鼓励时,即使答错了,也不会感到挫败感,而是在老师的鼓舞下进一步思考,鼓励性言语如“你能行“你真棒”“真不错!”等,这些评论不仅会给学生精神上的激励,而且让学生心情愉快。教师善用鼓励性的言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学生会因受到教师的鼓舞和表扬,心里感到很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3.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公平对待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快乐环境中成长,教师要以一颗真挚友爱的心去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更要耐心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既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的好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祝贺。除此之外,教师要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讨论课堂问题,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乐于学习。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并且自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乐于向教师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

3.4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还学生自主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味中学,而“‘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将随着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变得可唱、可跳、可玩。教师也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欣赏的姿态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兴趣和习惯。”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将生字编成有趣的儿歌,通过吟唱儿歌学习生字,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

3.5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教育理念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某方面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才能,让每个学生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可以让他带领学生练字;有的学生普通话标准,可以让他教学生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能言善辩,可以让他组织辩论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篇三十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

由于小学生在思维上是多种变化方式的,所以利用想象力在作文中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写作事物描述过程中,能本着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能更好的发挥自我表现能力的创新。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也扩展了他们的思想建设,使他们能通过一个事物的描述扩展为对多个事物的描述方法。从而在小学生建设发展中提升了他们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个人想法加入到写作中去,使学生能在写作中发挥个性化的发展方向[1]。而且在改革创新模式下,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写作能力,就是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使素质教育在小学作文想象力发展中得以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由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在建设方向上必须要具有系统化的学习模式,所以在小学发展建设中融入想象力的创造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由于写作是生活变化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在想象力想象力写作中合理开发和运用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很小,在写作中常常会缺乏素材的利用,而发挥想象力的创造能使学生在思维创造上进行创新,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流程、写作的内容更丰富,实现的写作效果也更具有创造力[2]。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表象储备

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比较弱,对社会的理解也比较少,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间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在表象知识的储备方面还不够,从而妨碍了他们在作文中的写作能力。所以为了发挥小学生的表象知识储备问题,使他们在作文写作中能更好的实现能力的提升作用,就要提供较多的想象素材,培养他们在想象力上的创新。首先要增加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一些室外的自然事物,使他们能通过自然界中的太阳、月亮等事物的变化发挥想象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工艺品的观赏能力,教师应带学生去美术馆等地,使学生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对于增加学生的表象知识,还要注重对表象知识的质量掌握,教师在选取素材过程中要选择具有积极发展意识的事物。

(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只有将学生的想象力变为立体事物的创新才能发挥更大的培养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发挥立体思维的培养能力,这样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才能将画面形象的描述出来[3]。由于小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实际的学习时间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在立体思维上的能力也比较弱。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进行训练和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使学生能写作出立体事物的想象。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感知能力,使他们发挥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从而产生良好的立体形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工艺品,使学生能亲身接触对事物的立体感官,然后将学生制作的艺术与实际的艺术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找出自己在立体思维中要提升的方面。

(三)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

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是能受思维变化的限制,为了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思维创建中形成良好的想象力,就要在学生一定的掌握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扩展和创新。在培养自由思维变化中,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手法,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打开学生在思维变化中的空间建设[4]。不仅仅如此,在扩展思维方向上,还要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再次发挥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作文描写。结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培养阶段,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利用良好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自己在作文写作上的能力。

篇三十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1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单一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缺乏生动性,枯燥的学习形式的长期运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则在这方面如鱼得水,具备许多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充分发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图片教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音频、视频教学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多重运用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这些教学形式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原本不感兴趣的语文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2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策略

2.1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中选择需要运用的恰当时机,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切实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因课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来安排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不能把多媒体的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点缀,使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而忽视多媒体运用的实效性,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2.2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运用有一个准确定位

多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工具要有一个准确定位,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多媒体的运用被追捧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器,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缺乏科学的认识,忽视了其辅助教学的属性,在教学中经常喧宾夺主,把多媒体的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而忽略语文课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优势,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很大,但是绝对不能认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多媒体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如果这种认识占了上风,课堂教学就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得不偿失了,要明确多媒体教学的定位就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运用只是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实施手段。

2.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恰到好处,其运用的恰当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多媒体运用的时机一定要选择得恰当,多媒体运用的时间的多少要恰到好处,多媒体的运用频率要适中,还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因为教学的内容是五花八门的,有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有的教学内容则不适合运用多媒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其最大的效力,在多媒体运用的时间上,要考虑多媒体运用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再好的教学手段,如果运用的时间过长,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时间的选择要恰如其分。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的频率也不宜过频,过频地运用多媒体,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效率的有效发挥,而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3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辅助教学手段,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明确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开展。

篇三十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许多的语文教师很难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得教学模式一直处于僵化阶段,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上课听为主,教师只是负责讲解,这就与新课程的改革形式大不相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的不利于学生能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其次,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培养师生交流方式的新形式、教师不能培养写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那么,就会使得教师严重忽略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机会,启蒙工作也起不到它应有的垫脚石作用;最后,目前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导致教学方法也很落后,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很难对知识的全面性进行详细了解,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完全,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师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评,教学知识的内容较为单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不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小学的语文教师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中,通过调查显示,如果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所有感知器官,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知识,将图、文、像等形象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开发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独立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性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及难点问题更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知识,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

(二)小学教师合理整合书本知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熟读教材,整合教材的内容,将所有的知识点和难点详细的罗列出来,有重点性的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主要突出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学生进行语音训练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好坏差别对待,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后生积极上进,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地发扬创新性教学的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蓬勃发展。

篇三十五: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合乎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击破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从而通过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除乏味感,实现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尝试解读文章作品,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

(2)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促进语文写作水平的大幅提升。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写作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告别原有的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使他们在体会文章语言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并懂得熟练运用;使他们铭记一些名句,在写作中灵活引用,增强作文效果。

(3)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质,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对文章作品的鉴赏能力上,还体现在通过文学素养能够健全学生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美丑善恶,从而使小学生从心里远离那些不合时宜的腐朽思想和社会风气,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长远的未来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1)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努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诗文,这些优美的诗文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些诗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比如《悯农》,老师可以将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懂得这首诗歌是描写农民的,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深知农民的不易,要热爱劳动,厉行节约,从而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寻找到活生生的资料。

(2)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化。语文教师可以在春天时组织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发现春天,努力寻找春天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并对文章或诗歌进行解说。比如很多学生可能会背诵出高鼎的古诗《村居》,并对诗歌中的小草、莺、风筝、杨柳等警务进行说明,在说明的过程当中,他们自然对春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接触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名著。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热爱阅读。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讲解巴金《鸟的天堂》一文时,语文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巴金先生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对巴金的作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使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所突破。

(4)强化作文训练,让文学素养化为有形。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文学素养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没有达到培养文学素养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老师要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并鼓励他们合理运用所积累的经典句子,提倡用词的准确性、贴切性,让学生习惯并喜欢写作训练,从而将文学素养通过作文来展现给自己、同学及老师。当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可以将其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中传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要积极引导,让他们明白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使全班拥有一个培养文学素养的良好氛围。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符合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的。老师应当针对目前的现状,积极采取得当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篇三十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近几年, 随着我国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扩展学生的视野, 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将经典诵读这件事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已实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意义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意义; 策略;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 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 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 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 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 接下来, 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1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1 在小学阶段实施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 识字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但是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 小学生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 每年新学的生字也不过两三百而已, 但是这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 也是记东西最扎实的阶段, 若是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多多朗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等经典, 能够在诵读的时候无形中扩充他们的识字量, 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 这样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识字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若是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发展。就像人们常说的:“英语学习要在12岁以前, 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其优秀的记忆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 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1.3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俗话说:“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是否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同时, 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人们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逐步净化心灵、感受生活。

2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或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始逐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些经典诵读的时间, 但由于学校的重点还是在教学上, 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太重视经典诵读的时间, 只是让学生草草了事的读一读, 然后就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拿来进行语文教学了, 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 很少有人会回家后还主动去读, 这就使得经典诵读在小学生身上根本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

另一面, 与不够重视相反, 有些教师对经典诵读过于在意, 以至于在认识上造成了偏差, 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诵读都当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 对每一篇文章都过分的剖词析意, 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而, 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要让诵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诵读,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2 经典诵读方式过于单一且没有相应的评价

目前, 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都还是采取朗读加简单讲解的传统方式, 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 很难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段时间之后还会产生诵读的惰性, 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诵读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尽量让形式多样化。同时, 由于经典诵读还未正式纳入语文教学之中, 所以至今还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 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和检验几乎还是空白, 这就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经典诵读, 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3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3.1 为学生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 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也有利于经典诵读的开展, 因此, 学校应该努力创建书香校园, 让校园氛围弥漫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之中,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读经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将学生课本中学过的《游园不值》《题西林壁》《望洞庭》等诗歌或《劝学》《龟虽寿》《论语四则》等文学佳作中的经典名言名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学校走廊、教室、宣传栏、学校墙壁上, 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能看到这些经典佳作中的精华, 以便进行潜移默化的经典文化的熏陶, 逐步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爱。

3.2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诵读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 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 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 因此, 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 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 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 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 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 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 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 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 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 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 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3.3 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 所以比较活泼好动, 充满童趣和好奇心, 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 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 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 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 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 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 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 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 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 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 20xx (1) :31.

[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 20xx (23) :54.

[3]王恒云.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J].新校园, 20xx (12) :163.

篇三十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后续环节得到顺利的展开。教师此时要做好正确的指导,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这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说明。同时要求学生们把需要用到的相关学习工具准备好,为合作学习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开展过程

1.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整体计划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把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课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课堂需要阅读的文章是《草原》,那么教师应把以下教学目标列出:

(1)要求学生们对可以自主的认读“地毯、渲染、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这些生词。

(2)要求学生们认真的朗读课文,体会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现出的美丽风光。

(3)文章中主要讲了什么,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

(4)进行回顾和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教师把教学目标列明之后,此时可以把所有的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代表。让每一个小组自由展开讨论,要求他们根据之前列出的教学任务逐个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接着,组长把各个小组成员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大家在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阅学习字典寻找生字的正确读法,我帮忙把生字的拼音记下,你解决文章中的这个问题,我解答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通过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通过合作提高了解答问题的速度。组长把大家讨论出的最终答案记录下来,在进行整理。等待每个小组都讨论完毕后,结束讨论。此时,教师要按照列出的教学任务展开讲课,首先是先认读生字。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抽取一位作为代表(各个小组在讨论部分已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对生字进行念读,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在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还是抽取一名代表来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代表朗读的同学都会出于为本组争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组代表都朗读完毕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然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教师继续做好引导,完成第三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本次阅读文章中,主要讲了些什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要求学生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然后进行描述。依然由每组的成员代表(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分配好任务)来进行回答,A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绘了大草原,草原上无边无际,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B组成员的回答是草原一望无际,找不到边,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充满了乐趣。C组的回答是草原辽阔,景色宜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在每一位小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确了一部分,最适合形容草原的词语是一碧千里,因为这个此可以很生动的描写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在本次文章中,不仅仅讲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讲到了草原上的人,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努力发挥想象力,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丽的景象,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是,引导大家完成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询问学生在本次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大胆发言。A组通过谈论后结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国壮丽景色,拥有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他们热情,善良。B组讨论结果是:草原又大又美丽,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爱,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C组讨论结果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美丽的景色。教师根据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课堂进行小结,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开展后学生们的情感升华

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都深刻的明白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把每一个人小小的力量汇集起来后,就会凝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明白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大家应该要相亲相爱,学会分担,分享,共同督促,一起提高学习成绩。结束语以上所述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成果理想,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并且使用。

篇三十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

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

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

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花.浅议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科学导报,20xx(15):349-349.

[2]范利军.浅谈家庭教育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渗透与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6):250.

篇三十九: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利用情景图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如课本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

二、安排小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教学“ai

ei ui”时,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 “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复习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时,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位学生的胸前。胸前贴着声母的学生依次走上讲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学生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出所拼的音节。

三、试编小儿歌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拼音的发音。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

的发音;在学习“ch”时,教师教读儿歌:“小猴子,嘴儿馋,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闹肚子。”在反复吟诵中,学生熟悉了“ch”的发音。儿歌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z加椅子zh

zhzh,蜘蛛认真把网织。c加椅子chchch,狮子要把猴来吃。s加椅子shshsh。小树发芽rr

r。同样的,我们还可以把拼音规则编成儿歌,如:jqx三兄弟,见到小ü把点去,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 q x就脱帽。 a o e i u

ü,标拼音按顺序,i u并列标在后。

四、贯穿小故事

故事是孩子们的热爱,在教学活动中贯穿适当的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学拼音。如在教学《ai ei

ui》时,师:小朋友,老师听说,拼音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拔河比赛。参加的双方分别是声母队和韵母队(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绳子两边贴出声母和单韵母)。可你们瞧,声母队人多力量大,单韵母队才6个,一定会……

生:输的(焦急地)。

师:怎么办呢?我们帮单韵母队找些新朋友加入吧!

……

又如:在教学《a o e》时,师: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a a a a,a a

a a。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o o o o ,o o o o。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

五、学唱小歌曲

简单的拼音教学是枯燥的,关键看老师如何去让它变得生动与活泼。在适当时候,我们可以编一些小歌曲,让拼音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教学《i

uü》时,教学生学唱如下小歌曲:

5313 ︱55 ︱5— ︱531 3 ︱55 ︱5— ︱

张大嘴 巴 aa a 阿 姨你 好aa a

3212 ︱33 ︱3— ︱3 21 2︱33 ︱3— ︱

圆 圆嘴 巴oo o 乌 鸦唱 歌uu u

5656 ︱53 ︱1— ︱5 656 ︱53 ︱1— ︱

扁 扁 嘴 巴 e e e 鱼 儿吐泡ü ü ü

六、学做拼音休息操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1、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

2、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

3、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每次不必一次做完,只要做一段即可。)

七、实物教学法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发准字音,记住字形。可以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音和形的演示,如教t时,教师可拿一把带钩的布伞进行直观演示,再把水一滴滴地滴到雨伞上,让学生仔细听水滴在布伞上的声音,然后在问答中揭示t的读音及写法。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如区分b和p,一个发音不送气,一个发音送气,教师可放一张薄纸在嘴边,发出两个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总之,拼音教学需要我们老师继续去开发,去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篇四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童话故事神奇曲折,内容浅显生动,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带领小学儿童挖掘字里行间背后的含义,引导儿童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使他们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达出的文学意蕴美。与此同时,逐步养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生活的习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读、析、悟、演、编这五个方面入手,来揭开童话教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爱读乐读童话,教师易教乐教童话。

【关键字】:童话 童话教学

【正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还保留某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他们的感知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少受目的控制,较多的受兴趣控制;其次,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再次,他们想象力丰富,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想象展开联想。然而,童话中神奇的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插图,与小学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密切相关。

童话文体与小学儿童的学习存在以下几种对应的关联:

1.童话中对自然物的描写常常用拟人化的方法,而小学生的注意常被有趣的、新颖的、活动的事物吸引。因此,童话的写作方法正好适应了儿童的接受能力,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阅读童话的兴趣。

2.童话的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浅显,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童话简单的文字可以帮助小朋友读懂句子,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3.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这就需要孩子们有足够的想象力,由文字展开联想。低年级的小学生感性思维强烈,因此十分适合阅读童话,在阅读童话中细细回味,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童话故事的特点,为了使小学生不仅能读懂童话,感受童话,更要理解童话,领悟童话,演绎童话,我做了如下探讨:

一、读——体会童话的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他们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只能读到童话的表层含义,那么他们怎样才能读出经典的童话中内含的丰富的寓意呢?

首先,教师可以用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其次,教师在将学生引入童话情境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读,读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它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思考。只有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体会到童话的语言美。通过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读出《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语调,《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凶狠,《蘑菇该奖给谁》中小白兔的活泼,《三个小伙伴》中老牛的善良等,达到语言、情感与思想相互交融的过程。

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析——剖析童话的文字美

童话故事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特征明显。童话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童话教学的核心。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寓意,读懂、读通童话是关键。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经验交流

①.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蚂蚁和蝈蝈》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们在烈日下辛苦搬运粮食,蝈蝈们就在树阴下唱歌、睡觉,可是冬天来临了,蚂蚁躲在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就又冷又饿。教学时可以通过整个故事的展开让学生明白要像蚂蚁那样辛勤劳动、未雨绸缪,不能像蝈蝈那样先行享乐,不顾后果。

②.从分析关键词语中揭示寓意

《蜗牛的奖杯》这篇文章中通过“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这些词语生动的表现蜗牛得奖后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心态,导致最后由天上的飞行冠军退化成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蜗牛。通过分析这些关键性词语来揭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进则退这个激励人心的道理。

三、悟——感受童话的情感美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正是要通过“悟”的过程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决不能以抽象琐碎的分析替代个体体验、感悟的心理过程。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时,我通过语言描述导入:同学们,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青蛙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青蛙终于看到了大海,大海是什么样的?”“它会说些什么?”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熏陶、形象的媒体再现等形式,诱导学生进入故事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直观的感受文字,使其获得更加立体的语言信息。

教完课文后,可以设置复述课文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复述课文,再引导他们配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说,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语言与动作上生动地再现出来,使教学达到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的目的。

四、演——体验童话的形象美

如果前面的读,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话,那么,“演童话” 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故事所创造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在童话教学中,我适时抓住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试着把童话演出来,揣测表演技巧和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社交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在积极尝试中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在《蚂蚁和蝈蝈》这一课中,蚂蚁和蝈蝈是无声的,没有动作神情的,而我在这一课时让孩子们分角色去演蚂蚁和蝈蝈,使学生沉浸在角色读的游戏中。在整个课堂上,教师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并且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情感发展打通了一个通道,一个人与蚂蚁,人与蝈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通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生在这个童话的世界里,在真实的背景下,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获得了情感的飞跃。

《蚂蚁和蝈蝈》教学片断:(师提供蚂蚁和蝈蝈的头饰)

生1:(满头大汗)嘿咻嘿咻搬食物

师:你是谁?

生1:我是蚂蚁。

师:你是蚂蚁,那么课文中的“蚂蚁”就应改变成——“我”(学生回答),你把课文变成了你的话,这是你的创造,再请你再来读读。

师:这时候,几只蝈蝈看到了——

生2:哈哈哈,你真是傻瓜……

分角色读,情思交融。教师要充分利用分角色读,把学生引入童话的角色中

去,体验童话中的形象,通过语言、情感、思想的交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五、编——发掘童话的弦外音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可以根椐低年级儿童爱想象的特点,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续编或改编故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的对文本的主人公打抱不平,也有的对其行为有疑议,还有的对故事的发展所“期待”,所以学生往往会有这种改变结局或续编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因文本而异抓住这种教学机会,让学生改编故事的结尾或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可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情节美,也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中结尾是这样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底下了头。这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结局,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何不让学生深省一下,想象一下,小松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胆的想象编排,从更高角度去领悟故事所要带给学生的启示。很多童话的结尾是言尽而意不尽的,让学生编写故事结尾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了写话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低年级童话教学模式的一些初探。

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要答案,而是要发展。正如皮亚杰所说:“智能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能,而不是储存记忆;是培养出智能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因此,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童话教学亦是如此,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是啊,孩子们简直是极富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在他们眼中的各种事物都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教师就更应该利用这一点,从童话出发,打开他们梦幻般的精神世界,从经典童话中获取营养,从而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添砖加瓦。

篇四十一: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一、加强沟通,师生进行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少了哪一方也不会构成教学,更别说提高课堂效率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会成了无米之妇。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强调学生对老师的遵从,老师教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体。这就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意兴阑珊,使课堂的效率只减不增。要想转变这种课堂氛围,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改变传统一师独大的局面,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学生乐于向老师倾诉心声和内心的渴望,教师不仅倾尽所学教育学生而且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关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建立平等、互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时时沟通,才能使学生的反馈意见用在切实改善教学方案上,才会让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还能让师生产生信任感。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更需要建立平等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小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不易走思,更易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更易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

二、结合生活,体会学习作用

小学语文不是架空了的高深学科,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的课文选材基本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向学生传达的一种思想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感动,并将这种美和感动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升国旗》中体会对国旗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在《江南》中感受江南莲映荷塘、鱼儿嬉戏的美景,在《奶奶的白发》中体会奶奶的不易和浓浓的祖孙情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置于课文环境中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就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对知识记忆深刻。学习和生活是无法切割的,学习的知识可以方在生活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生活中的事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要应用到生活中。如学习到《母亲的恩情》这一课,知道母亲对远行的孩子的牵挂和惦念,母亲深深的爱都隐藏在秘密的针脚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表现。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为大的母爱之后,就要对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加以引导,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去体贴母亲、孝敬长辈。这就是让小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用在生活中,让生活成为检验学习结果的标尺。

三、合作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要求下,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它是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双方思维的解放。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充当起了学习的主体和施动方。小学生不可能在刚刚进入学校开始就会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小组学习。让小学生在学习小组分出不同的角色,并能激发出学习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划分成组。小学语文学习最根本的还是让小学生爱上学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才会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助合作学习中,也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固然这需要持续、有效的练习巩固,但是主要还是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习惯养成的前提。新课标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出新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就需要与时俱进。只有随着社会形势和学生发展需求而不断完善的教学理念,才能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制约学生进步的拦路虎。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我们知道这条路会颇多曲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无数教育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发展将指日可待。

篇四十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多样化地实践性学习,打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主张开放活动时空,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应致力于 “六个突出”,即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能力培养突出创造性、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一、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内容丰富多彩。而学生个性发展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内容时,必须首先考虑综合性。

如我们根据家乡特产,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桔子做广告”的综合实践活动:(1)写桔。组织学生到定塘镇桔子种植地区观察,描述家乡桔(写短文)。(2)画桔。为家乡桔子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3)访桔。采访种植户,了解家乡桔子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口语交际,写采访稿)。(4)看桔。实地察看种植家乡桔子的环境及土壤,访问定塘镇农办,提出改良家乡桔子的建议(调查访问,小组汇报)。(5)致信。为了家乡桔子更香甜──致桔种植户的公开信(应用文)。这样的选题具有综合性,同时所选主题内容也具有综合性,又如学习了《赵州桥》一课后,可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拟定以下活动程序:①“知桥”。让学生观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竹桥、石板桥、木桥、拱形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②“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③“造桥”。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通过学生介绍所搭桥的优点,培养自我推销的能力。④“颂桥”。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这样内容的活动课,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制作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在于“活动”。它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学生将是漫无目的地在动中玩,在玩中动,达不到活动课的要求。活动课目标的预设,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既能亲自实践,又能通过实践活动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活动目标不要定得太低,以免造成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的情况,也不能定得太高,否则让学生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更不能定得太死,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活动课的目标设计需要教师精心考虑,突出放开性。如在《妇女节,我让妈妈露笑脸》的活动课中,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搜集展示不同的贺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让学生自行设计贺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想像能力;

3、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4、通过赠送表白心愿,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情感。

这样设计,目标具有开放性,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均能不同程度地达到目标。

三、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活动,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学生参与的活动,只有符合他本人的意愿和要求,才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如在探究“ 北京奥运——2008”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让学生:

1、自己利用图书、网络等方法查阅资源,了解奥运会的起源、中国百年奥运历史;

2、自己了解申奥时的组织、代表人物、申奥会歌、申奥过程、庆祝盛况等;

3、自己设计绘制“展望2008幻想画、我是小小设计师”;

4、学生对各自的作品作自我评价。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学生是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根据奥运活动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旋律。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用心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的、自由而负责任的、智慧而有创意的生活。例如:我们根据农村玩麻将打牌成风这一社会现象,设计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赌博危害有哪些》。

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休息日,调查统计出你家所在村有多少家玩麻将打牌地点,参与打麻打牌将有多少人,他们用什么赌。2、学生实地考察,仔细观察这些打牌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3、走访周边打牌和不打牌的人对赌博的看法和评价。4、将以上三条印制成表格形式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将调查情况记入对应的表格内。

课内活动:1、分小组将各人收集到的信息归类综合整理。2、每小组选出两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3、全班展开讨论:① 搞赌博会给个人带来哪些危害② 会给家庭造成哪些危害③ 会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④ 谈谈你对禁赌的想法?

课后活动:围绕赌博的危害,查阅有关法律知识,要求分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篇生动的调查报告,校内进行一次主题展览,并给当地人民政府或执法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这样的活动过程,每一步均要学生亲自经历,尤其是调查、访问、撰文等,每一步都要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解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赌博打牌等不良行为的愤慨。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五、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因而要十分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评价一般是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认为以“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以“成长记录评价”为例,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的评价材料,如学生的作品、反思以及其它相关的材料等,反映的是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成长过程。其重要意义在于,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自己判断提交作品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如何判断自己的进步并反思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 只有设计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展。

篇四十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现在的班级是我在四年级下学期接过来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班朗读情况非常严峻:照字读音的顿读、破句读、小和尚念经式的唱读、“的”字读得又长又重……,总之要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更糟糕地是他们心里根本没有正确的朗读标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读得有多难听,甚至在我声情并茂地范读时,还会有学生笑出声来。这一班的朗读从技巧到习惯都是不合格的!也许有人认为,朗读不用考试,不影响成绩,朗读好坏无所谓。而我一直认为有感情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要的地位。现在的语文教材,有一半多的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浙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在第一单元要求中就明确提出:朗读课文,要注意正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可见有感情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历来重视感情朗读,从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语言文字的时候,我就在有意识的进行这些方面的指导。一年级可塑性强,容易树立习惯,但是现在的班级已经是四年级了,习惯定型,方法定型,一切都成型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他们?他们还有提高的可能性吗?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本班的一些情况,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强化训练,直至习惯成自然。

每天中午二十分钟的读报课都变成了朗读课,从开学开始坚持不懈,先是长长的短语,特别是学生读不好的带“的”字短语,如:红红的太阳、白发苍苍的爷爷等,再到长句子,然后到段落,最后到文章。一个星期一个要求,从发音技巧到轻重快慢,一步步地落实。特别长的句子帮他们划出节奏,特别难的段落先欣赏,再范读。方式灵活多变,同桌互读、自己试读。读的内容可以来自于课本,也可以来自于课外,好的、优美的、适合朗读的都摘下来,人手一本,每天中午集体学习五分钟,自己练十五分钟,直至习惯成自然,心中树立“朗读”的概念,改变以往“金口难口”的现象!

二、举办朗读赛,以提高兴趣。

定期举办诗歌朗诵赛、课本剧表演赛来提高学生兴趣。先扶着走,从主持人语言到每一位学生的朗诵材料都亲自过问,亲自指导,然后让学生回家对着镜子练,再举办像模像样的小型比赛,评出ABC等级,奖励好的,鼓励差的,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二来由于是全班人人参与的,有利于自己对每个学生的朗读缺陷心中有数,在以后的指导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三.古诗词鉴赏,以熏陶情操。

如果纯粹从技巧指导,缺少内在,还是无法真正读出水平的,这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灵、情感的熏陶,再也没有比古诗词更美、更适合进行情感熏陶的文章了。在那一首首优美的古诗词中,学生的心灵、情感都会变得柔和,情操都会变得高尚,在那样的氛围中,适当的朗读指导会起事半功倍作用!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寥寥数字,但意境、情感美感都妙不可言!我拿来给学生朗读,在初步理解意思,掌握基本的快慢轻重节奏后,学生读得还是不够味,无法达到“声断意连、一唱三叹”之效果,于是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我用低缓的声音慢慢道来:我又想起了江南,江南啊,我魂牵梦绕的江南,迷蒙中,悠扬的笛声,顺着江水飘过来,飘过去,浸在这笛声里,看轻歌曼舞!如水的夜色,幽幽的清香,我想起了在灵隐寺寻桂子的悠闲,也想起了在钱塘江看潮的热烈,那澎湃的潮水,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怒吼着,低吟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南重游呢。“一切都那么美,我有轻有重、有快有慢、充满感情地低吟着,学生沉默着,我们都沉浸在意境中无法自拔,他们虽然闭着眼睛,但他们的心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美丽的东西。在大量的感情酝酿后,学生一股作气,终于吟出了我满意的《忆江南》——“声情并茂、一唱三叹”。例子举多了,便熟能生巧,之后他们举一反三,古诗词都读得非常美!

以上方法我结合使用,竟然效果明显,一个月左右我们班的朗读情况就大为好转。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我们班的朗读会赶上去的!

篇四十四: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一、根据造字规律,运用义形音相结合的识字方法

汉字的内涵十分丰富,义、形、音三者互相联系,明显呈现出汉字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且在其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加以讲解,达到字词不相离,词句不相离,句篇不相离的目的,使识字效率提高。

1.采用形象识字法讲解象形字。人们以事物的形状为依据,创造了许多古老的汉字,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象形的影子。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兔、鸟、羊、田、月、日”等,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实物图像加以观察,明确事物的特点,寻找图形和象形字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加深自己对字形的记忆。

2.采用归类识字法讲解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组成部分之一,声旁表音,部首表意。该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形声字。例如教授“青、情、清、请”四个形声字时,教师可先讲解“青”的韵母为“ing”,表声,接着在学到“情、清、请”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生字中表声和表形的部分,接着采用换部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果能恰当运动归类识字法,长此以往,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采用结构组合法讲解会意字。作为汉字的造字法之一,会意就是以部件的含义为依据,将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所以对此类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的有效途径就是分析并组合其各个部件。例如,“木”本意是树木,两个“木”形成了“林”,再加一个“木”则形成了“森”;“休”则表示一个累了的人在树旁边靠着休息。

4.采用字义联想识字法讲解指事字。参考指事造字规律开展识字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字义联想法。例如,在讲解“本”字时,可看作将一画指示符号添加在“木”字下部而来,表示树根的部位,而“本”的涵义正是树根,表示事物的根本。又如,“不”与“正”连起来就是“歪”字,土粒很小就可称为“尘”,用“一”盖住“火”就是“灭”等。在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应先说明偏旁的意思,接着说明各偏旁间存在的关系,理顺之后延伸出新的字义。

二、把握儿童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游戏识字方法

小学生年龄尚浅,天性爱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课改的要求与儿童的年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入识字游戏,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1.“说、画、拼”游戏识字方法。小学生平时喜欢的事情就是说一说、画一画和拼一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投其所好,开展识字教学。说可以是说童谣,利用其熟悉的童谣加深对文字的记忆,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新学的字改编童谣,在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同时提高识字能力。最初的文字其实就是图画,人们通过读图识字,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画画和识字,利用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启发其画出汉字,并且说明如此画图的原因。“拼”主要是利用学生对拼图游戏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沙、妙、秒、抱、跑、打、拍”等字时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由学生将字卡和偏旁拼在一起组成生字;又如可以给学生“口、心、田、火、禾”等简单的字制成的卡片,要求其合理排列组成新的字。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学生能够充分开动脑筋,学习了新的字,了解构字规律,并且享受了游戏的乐趣。

2.“猜谜语”游戏识字方法。小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好胜心理也很强,教师可利用该特点开始“猜谜语”竞赛,将汉字编成谜语,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答案,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刚开始应用该方法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字谜或者自编字谜,将学生分组,要求其猜出答案,并选出最佳小组。例如独木桥上站着一头牛就是“生”,一刀分开了牛和角就是“解”,一月长半斤就是“胖”,又在村中就是“树”,十月十日就是“朝”等。待学生们熟悉这种游戏方法后,可以鼓励其自编谜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猜字谜比赛,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大家互相猜对方的谜语,谁能猜出最多正确答案是优胜者,同时也要鼓励编字谜好的同学,不能打击其对识字的热情。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促使其认识更多生字,巩固已学汉字。

3.其他游戏识字方法。有许多游戏都能被引入课堂中开展识字教学。例如“夺红旗”游戏,教师在课堂上通常要通过多种形式使生字复现才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所以在巩固教学中,教师可以排列学过的汉字,设计为爬梯型,通过一步步的复习最后得到顶端的红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可以通过“找朋友”游戏识字。向学生发放生子卡片,要求其在讲台一侧站着,接着要求同样数量的学生上台,挑选一个生字大声读出来。讲台一侧的学生听到自己所持卡片的生字被读到后应立即走到该同学身边,将卡片举起,带领全班读字。再如,通过“戴帽子”游戏识字。教师在黑板上贴好生字、韵母和生母卡片,要求学生上台后在生字上边贴上其生母与韵母组成的音节,并带领全班大声读字。

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有效拓展小学语文识字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非常全面的识字课本,社会、街道、学校、家庭都是识字的理想场所。充分运用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拓展识字课堂,有助于学生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

1.在学生生活中认识生字。首先,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识字。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十分好奇学校生活,所以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开展入学教育时,就可以灵活融入识字教学,例如认识各专用教室的名称、学校的名字等。学生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感觉自豪、兴奋,经过这些地点时也会主动读出这些字。为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精心布置教师,将相应的汉字和拼音卸载可视物品上,例如黑板、讲台、课桌等,在循序渐进中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其次是通过同学识字。每次升学开学时,同学们都要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可以在讲台桌上贴上由班内学生姓名编制而成的座位表。在评选班干部时也可以将认识其他同学姓名的程度作为考核元素之一,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其识字积极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会聚集在一起,自我介绍,共同认识对方的姓名。这个做法看似无意,其实非常用心,能够起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2.在家庭生活中认识生字。学生在家中能够自由活动,不会感觉受到拘束。其实在看动画片、吃零食等家庭活动中都能学习到许多生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看动画片的字幕,观察零食包装袋上的说明,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及时向家长请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生字。生活中有许多知识,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到。教师和家长应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例如社区内的宣传栏、超市中水果的名称、公交车站牌上的地点等,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当作识字课本。在不经意间学习生字,享受生活的乐趣。四、通过儿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教学儿歌通俗易懂,语言浅显,思想明快,而且涉及广泛的内容,活泼稚拙,趣味性十足,非常适合开展识字教学。而且儿歌具有音乐性,有一定的节奏,顺口易记,朗朗上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也不会感觉难度过大。利用其开展识字教学,首先要巧妙安排顺序,教学时按照基础字、常用字、次常用字的顺序开展。而且在基础字之前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各种笔画,此时就可以运用各种儿歌,例如“点横折,竖横钩,竖提竖折、竖弯钩”,等待学生熟练掌握该部分内容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采用儿歌对形近字、同义字加以辨析,例如“日加一竖就成甲,日加一撇就是白,口加一横就是日……”,避免其混淆相似的字。小学生习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认识客观事物,儿歌具有的音乐性能够使学生的听觉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可以利用其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将识字教学融入儿歌之中,并且将学生熟悉的周边事物也编入儿歌中,加深学生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当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儿歌,或者改变儿歌,融入学过的汉字,巩固已学知识。对于中国人而言,汉字蕴含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同时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今后的阅读、写作教学。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采用多元化方法向学生传授识字知识,使其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提高。

作者:沈红梅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

篇四十五: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一、通过情境创设,趣味化识字教学

教师首先可以透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辅助识字教学,这也是趣味化教学背景下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小学低年级学生们学到的大部分汉字都不算太复杂,不少汉字都是形声字或者有一些特定的记忆规律,教师要有效挖掘这些规律,并且让学生们对于有效记忆模式有更好的掌握,这会让学生们对于这些新学的汉字有更牢固的记忆。借助情境创设能够让识字的过程更加生动直观,能够引导学生很好感受到这些汉字的特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教师要有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不仅完全符合趣味识字教学的基本目标,也会引导学生更加灵活有效地记忆这些汉字,这样才能够提升识字教学的综合成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汉字的具体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比如“休”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一段动画,老师创设一段情境,“在炎热的夏天,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他又累又热,现在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正在这时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棵大树,于是他赶紧走了过去,靠在大树下,那他靠在大树上在做什么呢?”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的情境更加真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时就会有学生发言“这个人在休息”,教师此时在黑板上写下“休”字,单人旁代表那个人,木代表那棵树。于是,学生很好理解了“休”字的含义,对于这个字的印象也异常深刻。这便是教学情境在识字教学时可以发挥的积极辅助功效,这也是保障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汉字的有效教学方法所在。

二、采用猜谜语识字,深化学生记忆

采用猜谜语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这同样是趣味识字教学的一个代表,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极大深化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汉字在结构上有着其特有的一些特点,这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抓住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找到一些好的教学突破口,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并且让单纯的汉字教学变得丰富有趣起来。采用猜谜语的形式便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也会极大提升汉字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设计谜语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要创设那些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且可以通过思考来猜中的谜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功效,这也是让汉字教学效率更高的有效模式所在。

三、应用编儿歌识字,巩固知识掌握

随着学生学到的汉字的不断增多,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慢慢提升,这个时期的汉字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编儿歌的形式来辅助汉字教学,这个过程往往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一些结构或者形态的特征来有针对性地编写儿歌,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这个汉字的特点,并且增强对于所学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这个方法不仅轻松有趣,教学过程也会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住这些汉字的特点,这会让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更加牢固,这才是应当发挥的教学效用所在。很多汉字都可以以编儿歌的形式展开教学,比如“睡”字,左右结构,左边是“目字旁”,右边“垂”字的笔画比较多,而且四横的长短不一,可以这样编儿歌:“睡睡觉闭上眼,侧目在旁边。右边笔画多,听我分开谈。上面千棵草,下面躲士兵。从上往下看,牢牢记心间。”这样,口中说着儿歌,“睡”字就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来,同时右半边几个横长短变化的难点也不攻自破了。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化解了汉字识记中的难点,也让学生对于汉字的特征有了很好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要善于透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展开汉字教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牢固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想要让小学低年级汉字教学的效率更高,并且充分体现趣味性教学原则,教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可以透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辅助识字教学,这也是趣味化教学背景下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采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这同样是趣味识字教学的一个代表,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极大地深化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教师还可以通过编儿歌的形式来辅助汉字教学,这会让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更加牢固,这才是应当发挥的教学效用所在。

作者:石娟 单位:江苏盐城市大冈小学

篇四十六: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一、开展传统节日专题学习,丰富知识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习俗和民族情感。虽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传统节日年年都过,但为什么过、其意义何在等问题都语焉不详。例如,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为什么不少海外侨胞仍然保留着不远万里回乡祭祖的习惯?这其实是中华民族敦亲睦邻、慎终追远的家园情怀的具体表现,但很多小学生对此都不是特别了解。现在,国家对于传统节日高度重视,并且有了放假的具体安排。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知道传统节日不只是放假那么简单,可以此为契机,引领他们查阅资料,知道传统节日的来历,了解与节日相关的历史人物。可以在学期初将本学期要过的传统节日列表,查找出具体的日期,在当天或隔天的语文课上进行专题的学习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节日的日期、来历、庆祝方式及其文化意义等;展示形式不拘一格,低年级可以采用画画、诗歌朗诵、民间艺术制作等方式,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展示、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内容的多寡来确定,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是整节课。

二、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潜移默化

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将班级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机融合,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可先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墙,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构建学习展示平台;然后把印有《弟子规》的全部图文张贴在教室的文化墙上,并按照“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节次进行排列,每天选取部分章节,在语文课开始的5-10分钟时间内诵读讲解。可以是老师讲,也可以是学生合作讲解。当讲到“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等学生易于体会的内容时,可让学生通过画图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敬爱父母”的理解和实践,并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此外,可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对学生有深刻共鸣的地方,可引导学生撰写小文章或让学生以绘制连环画的方式与同学分享、交流,以此来督促学生改正自身的不足。班级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具有传统君子品格的现代小学生。

三、讲述、改编传统趣味故事,激发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渗透传统文化,需要特别关注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当前有专家认为,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应该重记诵而轻理解,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素读”,当他们长大后或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和体悟,进而让经典在他们的生命中发酵,影响他们人生的品位和格局。应该说,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只是填鸭式的灌输,很可能会败坏学生的“胃口”,甚至可能会让他们因噎废食。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决定了趣味性是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关键原则和基本要素。例如,让学生搜集整理有趣的传统故事,如苏东坡与佛印的禅诗答对故事、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故事等,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经典进行改编创作后,在班上讲给大家听。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陆游与唐婉的诗词改编故事等。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感受语言的优美和内容的精彩。

作者:张萍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篇四十七: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状况:形式比较单一、乏味,以教师讲解为主,因而学生识字过程困难,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低。教师的讲解脱离课文内容,导致学生能读出生字,却没有真正理解字的含义,从而对生字的记忆力不强。课后作业大多是词语和段落甚至是课文内容的抄写,巩固效果不明显,因此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增。

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优点是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玩好动是最常见的特点,而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是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趣味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发挥想象。中国的汉字比较丰富,不仅字形结构巧妙,而且每一个汉字的由来都有其深厚的内涵。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依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音形意的关系把故事和动作神态等融入到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从而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提高记忆力。例如在学习“漏”字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可分析:漏字左边有三点水代表其与水有关,而漏字右边上半部分代表屋子因为其和屋字上半部分一致。有水有屋子,而雨字在下面代表雨进屋,所以是漏雨。教师根据字形和字义有意识地分析和解释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拓展思维和加强思考力。另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加强分析能力,在学习新的生字时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想象的识字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字的由来过程,加强对字的学习,而且将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借助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声音和文字及图片的有效结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其生动的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心理,符合小学生对动感和色彩的偏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实效。例如在学习“牛、马”等与动物相关的字时,教师可将字的演变过程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象形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由来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物视频,如动画片,学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可学习不同的动物名字,加深对字的记忆。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不仅可使单纯的识字过程变得形象化和趣味化,而且使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字面的短暂记忆,而是深入理解后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益。

3.演示体态动作。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体态动作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字词,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帮助学生记住字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可以借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孙悟空形象引导学生上台模仿孙悟空看向远处的动作,并要求其他学生观察理解“看”的意思是把手搭在眼睛处,注视前方,另外“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进一步加深对含义的理解。又如学习字“弯、闪”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并且眨眼。教学中应用体态动作可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加强学生的积极性。

4.融入生活。新课改指出知识应该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目的是造福于生活和服务于生活。因此,学生最大的教育环境是社会环境,最有效的课堂是社会课堂,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又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拓展课外知识和加强学生识字练习的课外书籍《安徒生童话》,并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一字一句认真读,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会主动查字典了解意思。另外,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识街道的广告语或者校园中的宣传语等并用本子记下来,最后比较哪个学生认识得最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会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生字为自豪,从而深入课堂和生活自主学习和思考。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兴趣,以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取代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这一年龄特性,而且能够增加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师教学目的,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李清华 单位:江西省湖口县第三小学

篇四十八: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一、语言描述,形象识字

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效把握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而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引导他们进行趣味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实施起来较为简单,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例如,执教“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对其进行识记,我这样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水稻的特点,最终将‘禾’字造了出来。大家看这个‘禾’字头上的一撇是不是和成熟的稻穗很像,中间的一横就像是水稻的叶子,而最下面的笔画则像水稻的根须一样。”通过我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也感到“禾”字和水稻很像。就这样,学生很快地对“禾”字进行了识记,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始终是快乐的。

二、巧用字谜,快乐识字

字谜是人们根据汉字的特殊结构而编制出来的谜语。这些字谜不仅充满趣味,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当中也会对相关汉字记忆的更加深刻。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习惯于结合字谜进行识字教学,所起到的教学成效也可见一斑。例如,执教“六”字的时候,我这样说道:“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字谜,请大家一起猜一猜好不好?”听到要猜字谜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高涨很多,纷纷翘首以待。“‘一点一横,两眼一瞪’,请问这是什么字呢?”由于学生刚刚学过“六”字,因此很快就有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看到此种情况,我又说道:“同学们,你们可以把这个字谜记住,回去之后让你们的家人猜或者的亲戚朋友猜,看看他们是不是和你们一样聪明!”听到我这样说,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好的。”就这样,通过字谜教学,不仅体验到了更多识字的快乐,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事实上,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当中,可以用到的字谜是非常丰富的。诸如,“器”的字谜是:“一只狗四个口”;“拿”的字谜是:“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上述字谜均可以有效运用。当学生对字谜真正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会自主搜集字谜,在猜字谜的过程当中识记更多的汉字。

三、想象识字,激发兴趣

除了上述两种识字教学方法之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想象识字教学法。所谓的想象识字教学法即是要求学生针对某个汉字的结构展开想象,根据想象加深对相关汉字记忆深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教学方法不仅有趣,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识字的积极性。想象识字打破了传统机械的识字教学方式,学生在想象的过程当中不仅发散了自身的思维,与此同时还加深了对相关汉字的印象。可以说想象识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可以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多彩,也让学生对相关汉字记忆的更加深刻。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联想识字教学,让学生通过联想有效识字。趣味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福音,它可以让识字教学变得不再那么痛苦,而是充满了更多的欢乐。

作者:季诗中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篇四十九: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一、引入生活,巧妙引导

《爱如茉莉》讲述的是爱情故事,事实上类似的生活片段、爱情情节每天都发生,看似简单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情感和哲理.所谓兴趣教学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再用心去品味、揣摩这些细节,从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生活渗透于学习,学习反过来又补充生活。例如,在讲解该课文前,教师完全可以先引入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为学生开个好头,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结合你们在生活中的经历谈谈什么是爱吗?你认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你们吗?他们是怎么爱你们的呢?举出一些实例。学生接到这一问题后,立刻搜索记忆,然后回答问题,一些学生举出了真实又生动的生活实例。一些学生说道:“妈妈很爱我,她天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另一些学生说:“爸爸早上为我把滚热的米粥吹凉后再让我喝,他很爱我”也有一些学生说“寒冷的冬天,我放学回到家,奶奶总是先把我的手捂暖!”学生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爱的理解。教师对学生们的生活实例讲述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爱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爱是平淡的却又是伟大的,直接引入正题,接入主题,引向即将要讲述的课文《爱如茉莉》。

二、捕捉细节,揣摩滋味

一篇好的文章是有细节、有滋有味的,一篇好故事也通常会融入景物、景色等的描写,触景生情、情境交融,以景衬情等。这其中的情与景等的描写就是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分析和赏析的对象,教师应该将这一知识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通过分析其中的情境、情景等来赏析文学创作的价值所在,体会作者与众不同的写作手法,同时,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景色描写也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核心主旨、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例如,“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作者做出了特殊的景色描写,教师不妨让学生仔细揣摩下,这样的景色描写代表什么意思?深入句子中,作者为什么会用到“悄悄地,轻轻柔柔”这样的叠词?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了回答,一些学生说,“悄悄地”正符合当时爸爸、妈妈所处的情境,也有一些学生说道“轻轻柔柔的阳光就好似爸爸对妈妈的爱,那般的轻柔、悄无声息却又温暖、温柔!”教师自然会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满意,甚至倍感诧异,因为学生已经深入到了作则内心,体会到了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内涵。这种情境交融的描写为学生带来了清新的感受,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细腻地掌握文章,学会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这样就达到了趣味教学的目的。

三、对话互动,角色扮演

教师要善于利用活泼、开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行扮演角色,反复阅读课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不同人物在不同情节环境中的内心世界、思想情节、感受体会等,再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将文章中人物对话表演出来,通过人物饰演、角色塑造的方式来深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较为感情较为深沉、思想较为凝重的对话环节,如:“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会投入情感、倾注感情,进而更加深入地掌握其中的情节,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涵,达到趣味教学的目标,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小学语文趣味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教师要善于发现兴趣点,能够围绕这一兴趣点展开教学,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篇五十: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1营造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往往会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而这些因素也是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主要支持依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对这些情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使用,并依此对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分为进行改善,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其能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确保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此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进行强化,也应依据教学内容和主题,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如同白纸,心智也不够成熟,可塑性还比较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创建相应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比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以便使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思想、情感、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并促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增强,从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更好地提高。

2拓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是语文教师较常采用的,用来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拓展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紧抓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普通话发音等内容,组织开展以“准确发音、情感朗读”为目的的课外拓展活动,并依托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进行纠正,以便使小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一些相应的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比如对喜欢阅读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对喜欢写作的学生开展课外写作兴趣小组,等等。通过组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已达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目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另外,除了一些拓展性的活动之外,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也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进度,适当的组织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确保小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

3趣味教学法实例

3.1形象教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其往往对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而对形象的东西却比较喜欢,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象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以便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教学法实质上是指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比如幻灯片、录像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蓝天、白云等课文中包含的景物,以便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3.2情景教学法

情景对话是情景教学法得以开展的重要依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对话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的表达及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以便使学生能够用文明和谐的方式与人交流。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创建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赤壁之战》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一个故事,如黄盖献计,并将这个故事改变成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趣味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而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有极大的帮助。

篇五十一: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一、趣味教学法之趣味学拼音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拼音学习部分,除了有拼音之外还有一些情境图片能够对拼音进行注解,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以下几种趣味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趣味学拼音的兴趣。

1.观察学拼音。为了提高拼音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图片,提前让学生对拼音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和想法,根据调查,多数小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为课堂教学增加一点趣味性。例如:在开展拼音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拼音变形的图片,如学习“α”时,教师可以用一张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将蝌蚪的形状与“α”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加深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对拼音形成深刻的记忆。

2.游戏学拼音。调查显示,游戏作为小学生最热爱的活动之一,当教师将游戏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将游戏与拼音教学进行结合,而游戏学拼音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拼音学习初期、中期及末期。拼音学习初期可以采用以下类型的游戏,例如:形体表演游戏,教师在拼音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拼音生母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这些拼音生母用自己的形体表演出来。拼音学习中期则需要使用加深学生记忆力的游戏,例如:摘果子游戏,在学生有一定的拼音基础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拼音卡片,卡的一面是蔬菜水果的样子,另一面则是蔬菜水果的拼音,教师可以拿着卡片,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读出相应的拼音,如果正确则给予奖励,不正确就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遍。最后是拼音学习末期,这个阶段主要是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因此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找朋友游戏,教师在教“h”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同学们,“h”的形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样物体比较相似啊?”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就会发现“h”与日常生活中的椅子形状相似,这样一来,学生只要看到与“h”相似的物体时就会想起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由此可见,游戏学拼音不仅能使主动参与到拼音学习活动中来,也会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趣味教学法之趣味读拼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拼音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就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经过对拼音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开始让学生练习读拼音。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中的教学研究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中心小学李万根

1.编写诗歌。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编写诗歌的方式,将拼音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经过对诗歌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准确的拼音发音,也能对拼音形成深刻记忆。例如:生母“j、q、x”和韵母“ü”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只要有“j、q、x”在的生字,就需要隐藏“ü”的两点,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种生字组合的特殊性,编写成一句诗歌,“j、q、x,真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拼音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拼音歌曲。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表明,拼音的韵律有着一定的规律,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拼音歌曲,让有韵律的拼音在学生脑中形成旋律,继而加深对拼音的`记忆。拼音歌曲作为暗示教学法的一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拼音歌曲的内容转换成拼音读法,比起死记硬背的方式,拼音教学更能够加快学生学习拼音的速度,并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愉快的感受,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趣味教学法之趣味写拼音

既然拼音作为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基础,那么学生在结束拼音学习后,不仅要认识所有的拼音,更要会读、会写拼音。近年来,多数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对拼音,就盲目的让学生抄写拼音,然而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就会在抄写的过程中敷衍了事,抄写之后也无法形成有效的记忆,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趣味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更要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书写拼音。例如:教师可以将拼音的韵母作为基础,如“αn”,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组成“αn”的生母,或者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听写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听到的拼音,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改,这样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外教学活动。课外书写拼音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往学校操场,让学生处于一个放松的环境,然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可以让每位学生讲一讲自己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那些拼音无法深刻记忆或是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可以让进行总结,现场将此类拼音进行书写,这样一来,既能加深学生对拼音的理解和认识,也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提高对拼音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既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使用趣味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法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通过游戏、课外活动等,让学生身处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运用拼音诗歌等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对拼音形成深刻记忆,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万根 单位: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中心小学

篇五十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例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四、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五、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三、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四、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五、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