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全力推动武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栏目: 调研报告 / 发布于: / 人气:1.51W

全力推动武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武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武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范志锋

一、中国经济总体情况

1.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名义GDP总量来计算,中国在2018年已达到美国的66%,2020年达到美国的73%、首次突破百亿元;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2.中国经济的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潜力足。在人口规模上,我国有14亿人口、约9亿劳动力、有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在空间结构上,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区域互补性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梯度效应;在资本积累上,我国储蓄率长期保持在45%左右的高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雄厚资本支撑

二是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被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所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我国也将沿着这条道路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态,更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发挥好各自优势。这次抗击疫情,更是充分展示了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制度优越性在此次抗疫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为抗疫付出了约1000亿资金,举全国之力,345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武汉封城76天,使潜在感染人数减少了96%,全国各地医疗物资捐助武汉,一个省对口援助湖北一个地区,这所有的一切,唯有在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方能实现。武汉封城对中国遏制新冠疫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此严格的封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体制下很难做到,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言:“我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三是消费市场规模巨大。目前,我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市场潜力,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多项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股市、债市、私募股权投资规模都位居全球第二;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1万亿元;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消费市场。正是基于我国庞大的市场,为新技术的研发、创新、试错,提供了广阔的场景和试验应用空间,因此,新技术涌现的概率就更高,同时也为各种新型技术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试错机会。

四是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因此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去年一季度,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而导致我国经济出现负增长,但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韧性强、回旋空间大,使得我国经济能够迅速恢复,走出困境,疫情带来的冲击,无法撼动中国市场的自我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将为中国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五是宏观调控能力强。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中国政府债务率不到60%,预算赤字率没超过3%,各类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依然维持在5%左右,由此保证了我国政府可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持续展开有弹性的“六稳”政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政策维度更多;我国宏观政策空间更大,每一项政策工具都有较强的纵深度。此外,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比西方国家更多,特别是在面对风险挑战和突发事件重大冲击下,政府政策工具丰富,调控更从容。

3.“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中特别提到: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什么是县域经济

1.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概念是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产生和发展的。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1986 年在江苏省昆山县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理论讨论会”。这次会议从物资部门的角度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并随后以会议成果综述的形式予以发布,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但是,到20 世纪90 年代初,人们还是同时使用“县经济”、“县级经济”、“县域经济”等概念。直到2002 年10 月中共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人们才逐渐放弃了对“县经济”、“县级经济”概念的使用,转而使用“县域经济”这一专属名词。总的来说: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范畴、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并与县域外经济联结互动的一种区域经济。

2.县域经济的特点:

一是综合与本源性。县域经济集三种产业于一身,包含着诸多产业部门和非产业部门,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缩影。在县域经济中,县城中心区往往经济、社会功能齐备,具有一般城市的雏形,对周边乡镇、村社的经济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县域往往还有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小城镇及其他类型的小区域经济,包括各类经济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形态,依托这些小城镇等形成的各类小区域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又影响带动着村社经济。由于县域经济与国民经济中的诸多产业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及消费存在着大量密切的关联关系,因而形成了本源性特征,并由此奠定了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

二是非完全系统性。相对于城市经济系统,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中的两个子系统之一,因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不仅体现于县域经济内部,而且通过不同县(市)间经济的竞合关系得以展示。同时,县域经济的系统性又是非完全的,即由于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多方面限制,大部分经济活动不能在县域内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全过程,因而县域内不能构成具有完整功能和统一运行状态的经济系统。

三是自主与开放性。所谓自主性,是说县域聚居着最基本的居民群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居民的生活条件还不宽裕,县域经济从产业结构、产品生产到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是围绕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来组织和运行,参与域外经济循环的程度还不够高;同时,虽然在国家和省、市宏观调控下运行,但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和要素流动大部分是通过政府行为来协调,政府主导、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的痕迹在县域较为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的市场不会在行政区域的约束面前止步,县域经济同样受到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支配,加之其所具有的非完全系统性特别是在原材料供给与产品市场需求上的对外依赖性,县域必然在超出自身行政区域的更大范围内甚至是全国、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参与经济循环,因而日益表现出开放性特征。

四是地域与农村性。一方面,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相当一部分活动发生在或者依靠县域这个特定范围,且县域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等地域性特征。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农民往往是脱胎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县域经济社会的基础和主体,县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即使是在当代,县域及其经济涵盖“三农”的状态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由此,农村性成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未来,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经济开放度提升,县域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特征将趋于强化,但其区别于城市经济的地域性与农村性底色将难以抹去。

五是差异与特色性。从自然条件分布状况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资源及历史文化等在各地千差万别、复杂多样。有的是资源大县,富含石油、天然气、金属等矿藏,同时有很多县(市)资源贫瘠,一无良田、二无矿藏、三少资金,差异悬殊;依托不同县情,有的重点发展工业,有的重点发展农业,有的以旅游为主,有的以贸易为主,还有的以服务业为主,主导产业各不相同。同时,受经济自身发展规律、区位特征与竞争力、乡风民俗与创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已然呈现出了极强的差异性特征,实践中,这种差异性又往往具体演化为县域经济鲜明的特色性。

六是低端与弱势性。就是说,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相对于城市经济系统,不论从静态意义上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角度看,还是从动态的经济要素流动趋势看,县域及其经济都是一个明显的薄弱带。由于国家政治资源呈“倒金字塔”形分布,从中央经省、市(地区)向下,及至县(市)、乡镇,掌控的政治资源达到最弱状态;除自然资源外,县域经济资源的占有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处于低端位置,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科技、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拥有上表现尤为突出;更多由于“人往高处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无形拉动,不仅县域以外的人才较少到县域置业发展,本地人力资源也外流严重,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不少农村地区常住人口甚至成了“613899” 部队(61指的是儿童、38指的是妇女、99指的是老年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基本上是“零拥有”,县域居民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进取精神等诸多方面显著落后于现代文明;县域经济被动跟跑于省域、市域经济中的更大增长极之后,各类经济发展要素磁石般涌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县域成为“冷清带”。低端与弱势性决定了县域经济在寻求发展中全方位遭遇艰难的必然性。正确认识这一特征,才能抓住县域经济本质,正视发展中正在面临或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而科学地谋划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从现阶段情况看,县域经济要弥补弱势、增创优势、赢得新发展,尤其离不开上级宏观倾斜和支持。

3.县域经济的地位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再加上其行政管理上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加凸盈了其发展和壮大对整个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中央在“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随后又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县域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増速明显,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总量和首次超过国民经济整体的日50%,此后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増速明显,2012年其所占比重高达到51.91%,发展到2015年,中国县域GDP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63%。

三、如何发展武冈县域经济

(一)武冈县域经济现况

1.综合

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21925万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4.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80836万元、385599万元、7554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4.5%、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3:23.5:46.2调整为33.7:22.4:43.9,一产业比重上升3.4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

2.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586998万元,同比增长4.0%。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9.48万亩,各类粮食总产量44.8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水稻总产量35.89万吨,同比下降2.4%;玉米总产量7.05万吨,同比增长24.1%;油料总产量2.26万吨,同比增长11.12%;水果总产量13.06万吨,同比增长3.32%。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完成产值406622.6万元,同比下降0.1%。年内出栏肉猪72.5万头,肉类总产量6.57万吨,同比下降4%。林业和渔业发展平稳,分别完成产值15281万元和17837万元,同比增长4.4%和-2.5%,水产品总产量6995吨,同比下降3.08%。完成造林绿化2.67万亩,林木绿化率达44.29%。完成投资6736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21万亩。新增武冈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武冈市家家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博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9家。实现特色产业总产值42亿元,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企业6家、产品17个,连续7年评为“全国豆制品加工50强县(市)”,“武冈铜鹅”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成功。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52971.52万元,2019年末贫困人口为91854人,经动态调整,2020年末贫困人口为91463人,全市所有贫困人口均已脱贫退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劳动力40596人。

3.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97家,规模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15883万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润33847万元、利税4427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4.2%和24.3%;亏损企业4家,企业亏损面为4.12%。全市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60家,其中过亿元的33家。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1.7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实现新招商企业40家,新开工企业21家,新竣工企业11家,新增园区规模企业16家。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投产28万平方米,签约企业17家,建成投产1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9218万元,同比增长5.0%,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1.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5%。

4.旅游和城市建设

全市各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3.2万人次,同比增长-17.6%,实现旅游收入424000万元,同比增长-13%。云山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嗨花弄建设邵阳唯一玻璃滑道项目、拟投资50亿元都梁文化旅游休闲特色小镇项目正式开工,与现有古城连成一片,打造成为湘西南特色古城。城市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2.1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9.48%、绿化覆盖率41.33%;供水能力12.6万立方米/日,自来水普及率97.82%;液化气储存能力150吨、天然气供应量1453.41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97.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6台,出租车129台,网约车65台。

5.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动能仍显不足。经济总量偏小、结构还需优化,优势产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不够,产品在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弱。二是体制机制仍需优化。一些重点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行政效能仍需提高。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担当不足,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武冈的“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进入邵阳市第一方阵;财政总收入16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10亿元,年均增长5.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28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70亿元,年均增长13%;进出口总额达到9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利用内资、外资年均增长1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2%;产业结构调整为25:20:55。

高地。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技术攻关,促进创新转化,形成先进成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搭建创新创业载体,整合园区、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种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双创示范基地,布局一批便捷开放的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扶持一批双创社区。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坚持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实用型人才并举,完善企业经营和党政管理人才培育机制,着眼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优良的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湘西南改革开放高地。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全面落实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经济治理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和预算管理制度,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减少生产要素供给抑制、提高生产要素供给效率、降低生产要素供给成本为中心,营造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激活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