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教研培训计划总结多篇

栏目: 工作总结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6W

教研培训计划总结多篇

【第1篇】中小学教师教研培训中心工作总结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2022—202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培训工作计划的安排,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暑假期间顺利完成了本年度上半年的培训任务。本次培训共计十七个班级,培训了人,是我中心历年来假期培训班级和人数最多的一次。我中心统筹安排,各部门团结协作,使得各类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各类培训有序开展

1.继续教育培训

在本期继续教育培训之前我中心本着分科编班、按需设置课程的原则,在总结前两期继续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培训调研,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设计了本期各学科培训的课程菜单,依据广大一线教师的需要,确定了培训主题。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我中心于2022年7月22日至26日分别举办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各学科共计十三个班级的培训。本次暑期培训是我中心同时开设培训班级最多的一次,由于参训人员较多,本次培训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我中心各部门的协助支持下,进行了精心策划和有效的组织,大家都认为这次培训内容切合需要,培训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培训模式上我们首次采用通过“专家引领、课例观摩、交流研讨”的研训一体的培训形式,由南京和莫旗教研员一起引领学科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每个班级不仅有专职班主任管理,而且有我中心教研员组织培训,还有南京教研员全程参与指导以及我旗优秀的骨干教师做课示范。本次培训教学模式的亮点是“杜郎口”培训模式,为了调动参培教师已有的经验,我们高度重视他们在培训活动中的参与,针对每一个专题均有供学员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培训中不仅有理论提升和讲座,而且有互动交流和实践,既有课堂观摩和学习,又有互动评课和专家引领。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很受学员欢迎。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专心致志地听课、记录、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交流,他们刻苦学习和勤于探索的精神给我们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培训中我们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不仅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教师构建理论体系,同时更关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深层问题。整个培训活动从实践到理论,循序渐进,打破了过去从理论到实践的传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本期继续教育培训我们从培训的理念、课程设置、培训模式以及授课老师的选择,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可以说开创了我中心继续教育培训的新篇章。

2.班主任培训

按照旗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我培训中心的详细安排、精心组织以及南京专家的引领指导和全旗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积极参与配合下,为期两天的全旗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于2022年7月22日在政府一号会议室和民族中学多媒体教室圆满落下帷幕,共有591人参加了本次的培训,此次培训以专家讲座为主要形式,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创氛围,扎扎实实搞培训,踏踏实实求提高,真真切切谋发展。通过这次班主任培训,为我旗班主任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培训前期,我中心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召开会议,细化任务,合理分工,靠实责任,从培训内容的确定到讲座专家的安排,我们都立足实际,放眼发展;从方案的.选择到过程的实施,从座位的编排到课上纪律的维持我们都从小处着手,细处入手,这些精心的考虑为培训工作的秩序化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如在一号会议室学习的人数达400人,我们在座位的安排除特殊情况请假外,尽管后排座位比较闷热,但也决无中途退场的)。

7月21日早上,在政府一号会议室(主会场)举行了开班仪式,王军局长做了讲话:要大家明确培训目的,抓住机会,善于学习,我中心的许校长在会上对本次培训的目的、形式、要求做了具体的安排,同时希望参训者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开班仪式结束后开始我们的培训工作。在这两天的培训中,我们共邀请了四位专家,从班主任的基本程序、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心理健康这三方面分两个会场进行巡回讲座。其中黑龙江省宝泉岭高级中学王升江主任的讲座给班主任很大的震动,他的育人方法实践起来将大有成效,南京的孙晓光老师不仅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同时也讲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过程,老师们深受启发,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我们这里可以说一片空白,因此老师们对南京杨静平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十分感兴趣,杨老师的讲座也确实让大家耳目一新。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不但有机会感受到名师的风采,而且每位班主任老师的育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一些教师也存在厌训的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除了在健全培训制度和加强过程管理做文章之外,也要从心理的角度去衡量。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学习的目的也同样在课堂,可培训是一种长效行为,短期内大的提高是不现实的,效益不是那样的明显,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好的培训一定能产生潜在性的效益。总之,只有从多层面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让培训学习所得与教学实践改观基本对等起来,培训工作也就踏上了有效的步点。

3.校长岗位培训

2022年7月20至23日,在莫旗教育培训中心五楼微格教室我旗各中小学校长38人,参加了为期4天的校长岗位集中培训,本次培训的目的是加强民族地区校长培训,重视城市薄弱学校校长培训。根据规定新任中小学校长应做到持证上岗,任职资格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00学时;在任中小学校长5年内累计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0学时。“十二五”期间,要求我们中小学校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知识、新的教育技能。在实践中巩固和丰富学()到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学校的工作方面校长必须走在工作的前面,校长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校长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在培训中参训校长们认真学习,更新观念,通过本次培训,提高校长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及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莫旗的教育质量。

本次培训模式为:(1)集中培训(2)岗位自修(自学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研究)(3)集中考试(4)实践研讨活动(5)先进地区考察(6)校长论坛。

“集中培训”的课程设置有了新的改进、注重实用、实效性。针对校中小学长们的工作实际开设了课程。很受学员们的喜欢。这次培训的成功之处在于“集中培训”的时间段,课程设计实用,有指导性,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主导作用。

4.普通话培训

说好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普通话对学生又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旗个体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保证幼儿教学质量,我中心于2022年8月4日——8月6日为45位个体幼儿园教师开展了普通话培训活动。由培训部陈艳杰老师(自治区级测试员)担任主讲老师。

培训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学习普通话声母、普通话韵母、普通话声调、朗读和口语交际。为了有效地帮助老师们纠正错误的读音,陈老师先进行示范性拼读,然后让老师们逐个发音,李老师再针对老师们的读音进行纠正,并详细地讲解发音的部位和发音的技巧。在培训中发现,我们老师普遍存在的发音问题是舌尖音“z、c、s”与翘舌音“zh、ch、sh”有所混淆;“n、l”发音不明显;部分音节的发音不准确。主要是由于老师们不了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技巧。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不仅学到了语言方面的专业知识,找到了语言学习的技巧,了解自己发音存在的不足,而且领悟到学好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

在问卷中,学员普遍反映陈老师和蔼可亲,语言优美,工作态度认真,条理清晰。通过学习收获很大,不仅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把平时容易读错的字词纠正过来,同时阅读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普通话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训结束后,45名学员全部测试合格。

这次培训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使教师们重视普通话发音和表达,增强了教师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和教学技能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不懈的努力。

5.幼儿教师培训

202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进行了暑期继续教育幼儿教师的培训,本次培训不仅课程设置合理,而且形式新颖,可操作性强,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请到了齐齐哈尔师专的汪艳秋老师为学员进行舞蹈课的教学和幼儿手指操的培训。汪老师从事多年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专业技术过硬,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极有建树,在课堂上一丝不苟,把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要领都教给学生,每一个动作都亲自示范,在炎炎夏日,挥汗如雨,她的这种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不仅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而且也感染了每一位学员,我们的学员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舞蹈课中共学习了十一个富有童趣的舞蹈。在汪老师的手指操的教学中,学员们学习了适合幼儿的手指操,收获颇丰,并在课下积极和汪老师交流探讨,学习热情高涨。

培训第三天齐齐哈尔市的管雪萍老师带领学员们走进了神奇的彩泥世界。管老师不仅带给了我们新的培训理念,让我们领会了小泥巴中的大智慧,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飞扬,而且寓教于乐,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员制作彩泥的方法,并做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小东西,学员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管老师的教学使学员们懂得了“手是人的能力的核心”,对于孩子来说,不断地让他运用手的各种活动能力,可以不断地刺激和促进大脑的认知作用,这如同给他一笔财富。为了使学员们在平时继续学习,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去,我们建立了公共邮箱(),把课堂的舞蹈音乐和视频以及教师的课件全部上传,做到资源共享。

授课教师的讲座和示范课展示不仅专业、实用,语言表达也很精炼、生动。通过这次学习,可以说给我旗从事幼教的老师们提供了一次较快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机会。老师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样的培训真不错,不论形式还是内容,不仅专业对口还非常实用,学习后能立刻运用到教学中去,因此都觉得受益良多。

二、管理规范,公平公正

培训管理严格,服务热情周到。为了让参加本期培训的学员在已有基础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坚持培训管理制度和学员学习守则,整个培训过程班主任自始至终和学员们一起,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动态和要求,学员的整体参培率比较高,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我们力求服务热情周到,给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当学员遇到工作与学习时间冲突时,主动和基层学校领导沟通,力求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本次培训在原有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做了安排部署,严格遵守《莫旗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管理规定》,班级管理仍然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在出勤上严格遵守请假制度,并及时公布出勤情况,做到班级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我中心的培训工作在各方面都日趋完美,把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本轮培训为每位参训者发放培训手册,对每年参训情况如实记载,并建立电子档案,纳入全区统一档案管理,从而使全旗教师培训管理日趋科学化、规范化。

三、及时反馈促发展

为了使我们的培训工作更有成效,在培训结束之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学员们非常认可这种培训模式,管理规范,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学员调查问卷对这次培训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培训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以后这样的培训能多办一些,但最好能减免学费。一位来自基层小学的老师在课下交流时是这样说:对本次培训本来没抱多大希望,殊不知经过短短三天的学习,经过老师专题讲座的洗脑和特聘一线教师精湛的课堂教学示例,让我来不及停歇,来不及在‘井底”沾沾自喜,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透过这扇窗开辟了一片新视野。通过这次继教学习,对我来说会提升一个台阶,我也会把我所学,我的感悟带给我的同事,运用到我的教学活动中去,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本次培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广大参训教师的一直好评。但还存在一些值得总结和反思的问题。比如说在培训中我们注重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但供大家参与交流的时间还不够充分。个别学校领导仍然以老眼光看待继教培训,总是找一些借口帮学员请假。教学环境需要改善等。总之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会扬长避短,再接再厉,使我们的培训工作越办越好!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培训部

2022年9月1日

【第2篇】幼儿园教研培训总结

幼儿园教研培训总结

幼儿园教研培训总结

幼儿园教研总结

时代进步的潮流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不断向我们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在改革与竞争中探寻,在学习与反思中实践。一学期以来,积极营造自我追求,不懈努力,全园上下积极地投身于教研活动的实践工作,推进幼儿园自主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本学期我们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评课能力

本学期我园结合旗教研室“优质课、创新课”的评选活动,以及园内观摩活动,针对教师的听、评课能力进行了专项研讨。

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对教研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想法。于是利用学前教育网教研组创建了与“评课”相关的专题论坛内容,借助这一平台使教师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积极发表个人的教育观点,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们认为评课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教师基本功、评师生关系、评教学效果等。

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为此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广开言路,鼓励每个教师成为教研的“讲座者”。教研组本学期先后为多名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工作能力的平台。

二、以教研组主题活动为契机,创造自主空间,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

本学期我们以年龄段年级组为教研小组,结合本组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题性教研活动。小班组结合秋季运动会开展了亲子游戏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园的机会;学前组利用秋季主题活动开展了一次别开面的演出《丰收的喜悦》,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誉;大班组开展了语言能力竞赛活动,中班组则结合新年活动,开展了与家长联谊的演/出活动。在合作互助的氛围中教师们越来越感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教研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充分发挥了指导作用,在组织实施活动中,各教研组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活动形式下,每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了挥主观能动性,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

三、全面拓展家长工作的思路,大力开展家长培训及互动活动,尝试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办园质量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家园一致的教育,家长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本学起我们不断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家长积极投入、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如小班组的亲子游戏活动,各班教师进行了初步方案的制定,根据家长参与要点,指导教师从教育的内涵出发思考问题帮助教师重新审视活动方案,拓展了教师组织亲子活动的思路,通过教师的再次修订使得方案的目标、内容、形式更为完善,使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家长的参与度达到了100%。在活动后的家长来稿交流中,教师们也真切地体会到家长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使教师更加明确家园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此,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到: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要想方设法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使他们能积极投入育儿工作,让我们的教育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项活动的开展,成功都离不开我们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的不足:音乐活动开展是我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围绕我园科学特色以往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操作探索的能力,所以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不够,教师教授歌曲的能力应有所提高,幼儿表现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促使我们要对课程平衡问题,幼儿表现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全面整体的思考。这些均有待通过我们日后的园本教研不断调整、改进、完善。

【第3篇】2022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范文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4篇】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5篇】2022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