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我们的错误》读后感(精选多篇)

栏目: 读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1.31W

第一篇:《我们的错误》读后感

《我们的错误》读后感(精选多篇)

今天,我读了一名外国诗人的作品——《我们的错误》,我才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人人都会犯错,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完美的。而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该怎样对待呢?有的人犯了错,就向受害者诚实地道歉,这样别人不仅不会怪罪你,还会因为这个诚实的表现而把你牢记在心。有的人犯了错,却并不去向别人道歉,而是用谎言去试图掩盖这个错误。这样一来,就等于错上加错,火上浇油,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文中就有这么“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一句。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想到了一个故事:当年,包公断错了一个案子便严惩自己,杀一儆百为官员作表率,要求包贵给他判刑。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没有责怪包公,反而使得包公的威信越来越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于承认错误是一件好事,只要你犯了错误但有勇气承认,就是一个好孩子。

有的人总是望着别人的成功,自己却总成不了功。难道是运气不好吗?不,不是。他们不知道,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错误之上的。有的人一生风调雨顺,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许多迟迟成不了功的人可能会羡慕,可我不这么想。如果你突然遇到一个困难,那你能怎么办?一定是束手无策。人的一生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只有犯了错,你才可以吸取教训,茁壮成长。“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这是文中的一句话,失败了并没有什么,只要你爬起来,重新上路,一切就是新的开始。

第二篇:我们的错误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我们的错误》是坦桑尼亚小说家、语言学家沙班?罗伯特的一首诗歌,入选教材时有改动。诗歌的作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警醒错误的存在,歌咏、赞叹“我们的错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2、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教学重点是: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触动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大胆拓展教材,构建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模式,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错误总象抛甩不掉的尾巴伴随人的终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无论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错误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外国诗歌,名字叫《我们的错误》。请大家翻开教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熟悉作者。同学们注意到本首诗歌的作者了吗?有没有相关的资料和大家交流?课件出示作者及其作品风格的简介。

3.导入新课:作者完全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错误》一课,来进一步端正面对错误的态度。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功。导入新课部分的铺垫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接触的外国诗歌不多,对作者也很陌生。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渲染烘托,就为学习诗歌奠定了比较好的心理基础,也巧妙地渗透了诗歌所包

含的精神实质。]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扫清读书障碍。熟读诗歌,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如:根除、畏缩不前、必修、研读。

2.自主、独立学习。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

3.合作探讨。小组交流初步的阅读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话题:

用自己的话的说出诗歌表述的主要观点;诗歌的层次结构;诗歌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么好处;与生活现象结合,对诗歌进行质疑问难。

4.检查、反馈自主学习的情况,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下面的环节设计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体现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读书和质疑问难。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是要通过学习实践才能检验出来的,这样,教师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课堂才不至于僵化。]

三、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研读、拓展、深化和迁移。当学生提出自己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时候,教师随即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内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学习击鼓也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来比喻什么?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待错误的什么观点?联系周围的事情,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讨论,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他们的所见所闻,使学生认清:错误常见,不可避免,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用不着大惊小怪,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应该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

2.“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思考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3.“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教育要点: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错误,要做到,早知道,早改过,才能轻装上阵;错误使人发展,错误使人进步,虽然人们总是渴望不断成功,但是,客观现实总是挫伤着人们的意志,考验着人类的品德,给人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确

面对,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成功之路。

4.“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点: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照人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欢呼歌唱: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设计意图:读书要“进得去,出得来”。引领学生在诗句中徜徉,与诗人共鸣,通过自身个性化的体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结合学生周围的现实的人和事情,不断端正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成功完成课堂学习向生活实践的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四、回归整体,拓展课堂

1.接触原作,再行深入。给学生提供原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判断:喜欢教材上修改后的诗歌可以,阅读原作也可以,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悟放进诗歌,读出感情。

2.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可以有选择的背诵1至3个小节。

3.开展朗读比赛。各小组先在本组内演练一下,然后推荐代表参加比赛。

4.感受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如何面对错误和挫折”为主要内容,创编一段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欣赏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第三篇:改正我们的错误

改正我们的错误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回忆我过去上三年级时犯的那个错误,至今都让我难以忘记。

一个周五下午,放学回家我就看起电视来,外婆催促我快写作业,我却置之不理。周六,我还是没有动手。终于,周日,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对我说:“明天就要上课了,你怎么还没有写你作业,赶紧去写!”我吓了一跳,本想推到晚上8点再写的想法也彻底没了,只好像温顺的小绵羊一样乖乖地去写作业。

那天晚上,我一直写到11点才把作业写完,而且写得我又累又困。作业本上,原本漂亮整齐的字体也变得东倒西歪的。之后,爸爸妈妈压住火,说了我几句才让我睡觉。第二天早晨,该起床上学了。我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打着哈欠,迷迷瞪瞪地吃了早饭,背上书包冲到学校。上午有四节课,我努力睁着眼睛,恨不得拿两根火柴撑住眼皮,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我感觉朦朦胧胧的,真想有张床立马躺上去美美地睡一觉。而且昨天写的作业今天一发下来,上面有好多刺眼的大红叉,还得了一个“良”。

事后,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生气,不就是作业嘛!早写晚写不一样吗?可渐渐地,我意识到“明 1

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早写完作业不仅质量高,还能腾出充裕的时间。我感到十分后悔和自责,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弄得作业和上课质量不好。我下决心改正它,正如一句名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一定要改正它。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把作业推到周日做了,一直是在周五就把作业写完,这样不但作业质量高,而且可以在周六、日好好休息。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幸福的”,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是的,只要知道了自己的短处并改正它的人,就是幸福的。

第四篇:错误读后感

错误读后感

错误读后感

1.美丽的诗歌总能打动多情的心,郑愁予先生的小诗《错误》,带给我独有的审美感受,错误读后感。小诗轻巧秀丽,语言在优美中带着点点的哀伤。细细读来,这优美的哀伤又怎能不令人陶醉?

《错误》给了我错误的幻觉,一开始的时候我被优美的文字迷惑了,原来等待中的姑娘竟是如此的不幸,一场欢笑一场梦呀!

爱情,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只不过仅有三五个月长,到底是不是?我,不知道。“我”错误爱过江南的姑娘,注定不能相持一生。在每个春天的晚上,苦的是姑娘寂寞的漫长等待,那止不住的忧伤……

对于这份爱情,也许本不该发生,她的开始就已经预示着留下的只是深深的苦恋。三月的骄花,姑娘你已不曾有心思来欣赏,春天的活泼也不曾给你带来喜悦的笑脸。这一份优美而哀伤的爱,读来总叫人怜惜!

生活就是这样的,真正面对人生的时候,某种选择本来就是错误的。在爱恨情仇的罗网里,交织了多少生死相恋的人们。毕业了,走上社会就再也不能像大学那样天真烂漫,你我有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客观社会条件,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一讲现实的时候,制于某些难于改变的原因,而不得劳燕纷飞了。这个时候,在爱情面前,我们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我们都是爱情的过客,曾经的山盟海誓,转眼间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同学常常犯无心的错误,更有甚者,连道歉的话也不会讲,以一句“我又不是故意的”变万事大吉了,或者把它当作了自己的理由去辩论,以至于无理争三分,甚至大打出手。

《无心的错误》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美国留学生在飞机上,因为无聊没事做就随便开了一个玩笑,说他身上有炸药,他要劫机。就是这个无心的错误,使这个美国留学生白白浪费蓝自己的青春,被判了15年的徒刑。无心的错误,什么是无心的呢?醉酒驾车肇事的人是有心出事的吗?偶尔试一次毒品,作为体验生活的人是有心犯罪的吗?考试时受不住朋友请托而传个纸条是有心犯规的吗?其实这些事情都没有坏的动机,但是犯了杀人,吸毒,考试作弊的“罪行”,它们有轻有重,却同样在生命的白纸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污点。

“无心”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你既然长了心,为什么要弃它于不顾呢?“错误”就是错误,无论你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知道错了,请你及时改正,以免下次故伎重演。如果错误造成了某种伤害的后果,那么请你勇敢地承担它,这是你的责任,同时也是你的义务。不要再犯“无心的错误”了,记装无心”就是一种错误。

任何错误都会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污点,今天的你,可以用年纪小搪塞过去,那么明天或长大成人以后呢?如果仍然“不懂得审读自己的行为,只怕那无心,就会惹下天大的麻烦。”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读后感《错误读后感》。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请你继续关注本站),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五篇:不要白白浪费了错误给我们的资源

不要白白浪费了错误给我们的资源

多年以前我以118分的成绩位于全县第一,而当时的中考数学满分是120分。老师让我谈谈成功经验时,我拿出了16本错题集。我的错题集让老师大为赞赏。

那16本错题集囊括了初中3年我所有出错的数学题。初一数学4本,初二数学4本,初三数学2本。其余的8本是综合整理了3年中容易出错的数学题。易错题有从作业本上摘录的,有从考卷中摘取的,还有的是从课外书上摘录下来的。第16本错题集那道“含金量”最高的中考附加题就是课外书上的,那是一道几何题,是一道怪题难题。怪到让人感到所给的条件不足,难在要做3道辅助线。初遇这道题时书上没有答案,我当时绞尽脑汁也没想到解决办法,后来我在另一本数学课外书上发现了答案,让我茅塞顿开。

第11本、第12本错题集最厚,那是分门别类集合了初中3年中改错后又反复出错的题目。第13本就开始变薄了,第16本就只剩下6道题,实在找不出再容易犯错的题了。这6道题全是课外书上的,复杂而有难度,可以说是初中数学中的6座高峰。

在考场上,面对4张数学考卷,我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快感。那些题目就像是老朋友一样向我热情地微笑,我从头到尾没遇到一个拦路虎。

我知道这次考试非常成功。3年来我从书本中反复畅游,多少道易错的难题都让我做熟了。我在一本书上读到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他的数学成绩特别好。据说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建立了多本错题集。

人生谁都有走错路做错事的时候。错了,要走出一味自责的怪圈子,如果走不出这个怪圈会让你一错再错。

智慧之光:珍惜错误吧,它和成功一样重要,是我们人生宝贵的经验。让人惋惜的是许多人不善于利用错误,而白白浪费了错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