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初中作文课教案【精彩多篇】

栏目: 学生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93W

初中作文课教案【精彩多篇】

初中音乐心理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能够通过聆听不同表现形式的摇篮曲,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共性,受到美的熏陶。

3、能够从体验摇篮曲情感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伟大与无私,并懂得用实际行动去珍惜。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的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尤其是八度大跳的。部分。

一、导入

1、展示一组宝宝熟睡的图片,背景音乐为勃拉姆斯《摇篮曲》,创设优美的意境。

2、学生谈听后感受

二、主题呈现1、显示标题“勃拉姆斯的《摇篮曲》”;2、作者背景介绍。(1)学生介绍勃拉姆斯生平;(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三、走进音乐 1、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思考问题。教师范唱,回答问题:听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2、教唱(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2)教唱谱(讲解弱起、休止、装饰音);

(3)带着情感,用“u”模唱旋律;(4)填歌词;(5)处理情感;(6)集体完整的演唱。

四、聆听与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摇篮曲

五、感悟 1、展示一副汶川地震中关于母亲舍身救子的图片,学生围绕图片谈自己的想象。(背景音乐为勃拉姆斯摇篮曲器乐版);2、陈述这张图片背后的真实故事。

这是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故事,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母亲双膝跪地,身体匍匐着,她用瘦弱的背脊挡住了轰然塌下的房屋,为孩子撑起一片生的天地。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毫发未伤,甜甜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温暖。在包裹他的被子里,我们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未发出去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

2、学生表达想对父母说的话

七、表达情感,结束课堂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作文课 篇二

母亲和我一样,是一名学生。只是母亲是博士研究生,我是小学生,我和母亲都得念书学习。在一同的念书旅途中,我深深了解,母亲就是我的一本书。

从我记事起,大家一吃过晚饭,母亲就坐在书桌前念书。我就坐在地板上画画,画累了就翻开《新华字典》练读拼音,无声无息中竟认识了好多字。小学一年级时我迷上了《昆虫世界》,上课也要偷偷窥上两眼,哪个知被“火眼金睛”的曹老师逮了个正着,她拿起我的书吃惊地问:“你认识书里的字?又没拼音。”我一定地址点头。她好像不信,翻开书找了一会儿,指着“螽斯”问:“这两个字如何读?”我回答:“‘zhōngsī’。”曹老师的眼神从愠怒秒变为惊喜。我了解了,念书的母亲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识字念书。母亲就是启蒙我念书看世界的教科书。

母亲是一位严厉的大学老师。一次考试前,随母亲去检查学生晚自习。走廊里大家就听见嘈杂喧嚣的声音,推开门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母亲走上讲台说:“同学们!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没有谎话,你们此时此刻欺骗老师,但成绩绝不会欺骗你们。你们背后付出的努力,成绩会为你们做证的!”同学们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也深受教育,母亲就是一本塑造我诚实努力的思想品德书。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寒夜里,我烧到近40℃,母亲用尽方法退烧仍无效,决定带我去医院。从四楼下到一楼,躺在温暖怀抱里的我听着她大口大口的喘气声,我的心好疼。母亲把我放在电动车上,用羽绒棉服把我裹得严严实实。哪个知“屋漏偏逢连夜

雨”,半路上汽车轮胎没气了。母亲抱起我,迎着寒风,步履艰难地走向医院。寒夜里母亲滚烫的汗水滴在了我脸上,流进了我心里。母亲就是一本用汗水写满爱和坚毅的亲情教科书。

母亲是给我常识、诚实和爱的万能教科书。当我疲倦了,淘气了,这本书就会自动翻开,教会我该怎么样去做。有了母亲这本书,离我达成梦想的日子还会远吗?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

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

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

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

(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

(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4、学生讨论总结:

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

由王羲之“之”字写法想象到:“要有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行行出状元……等”;

有“台阶”想象到:“一切从零开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等”。这样以来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作文变得好写了。

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

(1)、是什么原因惭愧?

(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

(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

(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4)特别注意人物刻画。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的搔着后脑勺,脸上挂着笑。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脸无辜。有谁不知她是班上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儿呢?我有点畏惧。

日子过的很快。印象中,每天晚自习铃声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马上双手捂住耳朵。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上作业。

四、活动三:拓展延伸。

我们在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运用“三步走”策略可以做到具体生动,但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卷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因为:一天24小时,在校上课学习时间9个小时,睡觉休息时间8个小时,吃喝拉撒、路上时间2个小时,数学卷2个小时,语文卷2个小时,物理化学卷2个小时,英语卷2个小时。

所以:总共需要27个小时。

结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

那个“络腮胡子”可谓“绝顶聪明”,该长胡子的地方没长,不该长的地方却大把地长。推着的那辆自行车也是很特别,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都响。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丝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范文:

幸福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种甜蜜,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幸福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那种舒畅,是“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那种神怡。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种美感,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悠闲。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的那种惬意,是“会当凌绝顶”、“阅尽人间春色”的那种豪放……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初中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④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2)学生归纳法则

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练习,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初中作文:难忘的作文课 篇五

初中作文:难忘的作文课

作文课的铃声响了,我远远看见教我们语文的渊明老师从办公室出来,可手里只拿了一本作文本。

大概今天是宣读范文吧!我心中暗暗想:作文可是我的强项,是班里公认的写作高手。我知道班里几乎没有我的对手,上堂作文课写的是什么?我好象有点记不清了。

正想着,渊明老师健步走进教室,用他那双不算大的眼睛把班级的每个角落都扫视了一遍,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天我来读一下某位同学的作文,这是我认为此次自由命题作文中写得比较成功的一篇。”我有些疑惑,每次读范文,渊明老师总是微笑着的,可今天他却是那般的严肃。

“《我的家》,我的家在贵州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从这里到我家,火车要走一天一夜,再转汽车走一天,然后步行一天才能到家。”渊明老师停顿了一下,我们的眼光唰的'一下全部集中在我身旁的同桌身上,今天的范文主角竟然是他!那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英语考试才得10分,数学总得50分的蛮子?我轻瞥了一眼同桌,他的脸深深埋在课本间,黑不溜秋的皮肤显得更深了些。老实说,我对这位同桌并无多少好感,私底下和老师商量过几次让他帮我换个座位,但老师一直没有同意。

“记忆中,妈妈一直躺在床上,山里阴湿的气候让她根本动弹不得,是大姐姐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她,还有二姐和弟弟,老是帮着大姐种苞谷。去年一场洪水,颗粒无收,爸爸在土地上一年的汗水又白流了。”渊明老师缓缓读着,我不禁看了眼同桌,他依然如此,只不过手有些颤抖,大概陷入了对家的思念中。我不知道他竟然还有三个姐弟,可按照他的年龄,他姐姐也不会超过十四五岁,那他弟弟呢?八九岁?那会做什么农活!

“爸爸的活很重,每天在工地上要干十多个小时,还常常要加班,不过老板很赞赏他,每个月多给他一百元,就是不能生病,生了病这个月就算完了,我常担心着爸爸的身体,也劝他不要干得太狠。上个月干得非常辛苦,拿了将近一千元呢,这可比得上家里一年种地的收入了。我也没闲着,暑假里帮爸爸在工地上干活,多拿了二百元,这是我觉得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暑假,尽管很累,手上都伤得疤痕累累,但我还是非常高兴。爸爸晚上替我包手的时候,我看见他哭了,他说我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再苦也不能干这种活了,一定要去读书!”我的眼睛不知不觉模糊起来,望着他粗糙不堪的手,我有一种想抚摸的冲动!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他总是那么的乐观,我却觉得不顺心的事那么多;暑假里他饱受烈日的炙烤才挣得了二百元,而我妈妈为我买了二百多元肯德基还嫌不够丰盛;他小小年纪承担着生活的艰辛,我在父母的羽翼下还嫌这嫌那。

“我要感谢每一个热心人,是他们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特别是我的同桌某某某,我刚转学到这里,学习跟不上,他不光在学习上耐心指点,生活中也给我帮助很大”。天哪!我什么时候帮助过他?用过的旧东西送给他,那是存心恶心他,老师让我帮他背读,我总是敷衍了事,他总记着别人的好,如果当时有个地缝,我真想钻进去! 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当时的心情,说实话,这堂作文课我没认真听什么,总觉得鼻子有些酸,眼睛有些红,这就是我最不喜欢的同桌写的作文,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黑黝黝的肤色和满是伤疤的手。自始自终,课堂上很静默,一直到渊明老师说这是他认为写得最真实的一篇作文时,教室里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感受父爱》作文课教案 篇六

《感受父爱》作文课教案

教学要点:

1、感受身边深沉的父爱

2、写出自己身边真正的父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这个刚性的称呼,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坚强。我们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又何尝不是一座山呢?父亲是一座巍峨的山,父亲是一本难懂的书,父亲是一片宽阔的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父亲这份伟大的爱吧。

二、仿照例句说父爱

1、父爱如一坛陈年的老酒,甜美醇香;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一首经典老歌,滋润心田。

2、如果我是一朵花,父亲则是培育花的土壤;(父亲则是花上的刺,有了刺的痛与爱,儿女才能灿烂芬芳。)如果我是一艘船,父亲则是引导我航向的舵;如果我是一个高飞的风筝,父亲则是那紧紧相牵的绳。

三、品读感受

父爱如山

题记:如果我是一棵草,那么是父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腐朽在我的根下,让我茁壮的成长;如果我有脚,那么我走过的每条路上都有父亲身体铺就的碎石,而让我走得更加踏实;如果我能站起来,那么他一定是站在父亲的肩头。

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虬劲的枝蔓里,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

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充满着欢乐、关爱、希冀。

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我已经不记得上面的话是谁说的,只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冬夜,将这张泛黄的纸压在了属于自己的书桌玻璃下。也许我不曾细细去品味当中的含义,要不是这期的文字秀围绕着亲情或许我已经忘记了这张名为《亲情》的文章。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看法有着不同的变化,当然我也不例外。人间有情:亲情、爱情、友情,三者均为重要,无法想象失去亲情会是什么样的?

小时候总觉得父亲疼爱自己是很正常、理所应当的事,也许父亲对我的付出只有等我有一天成为父亲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了解,真正的有所体会。现在仔细看看《亲情》,似乎才能模模糊糊的明白中间的含义。想起来真是有点心酸,小时候的淘气没少惹父亲生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和父亲相处的'时候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在离开父亲的日子里又日夜思念着他,这几年来看着父亲日渐苍白的头发,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父亲是一个做事踏实,待人诚恳,勤奋朴实,正直忠诚的人。父亲的爱不善于言表,只能用心才能去体会。小时候父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小时候还立志长大象父亲一样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我的一生是劳累的!为你,为了这个家!”在小时候父亲曾经笑着对我说过这一段话,小时候的我望着天真的脸笑着看着父亲却无法去体会。有父亲才有这个家,父亲用他的双手支撑起了整个家庭,那个时候妈妈体弱多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可以说父亲一直以来都办演着父亲母亲的双重角色,无论是洗衣做饭,还是辅导我和姐姐的功课都由父亲一人包办,另外还得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我是吃着父亲弄的饭菜长大的,记忆中很少记得父亲流泪,就算是病魔侵略下也没看到过父亲的眼泪,总以为父亲不会哭,至少不会当着我的面哭泣。那是我读初一时,奶奶去世了,父亲怕我读书不行以后无法找到工作,从大伯他们手里将祖屋的继承权买了下来进行了改建。父亲忙着工作忙着改建祖屋,无法对我进行照顾,姐姐去外地读书去了,诺大一个家里只留下我一个人。生性淘气的我趁家里人不在的时候将以前父母给我的零用钱取出好好的疯狂了一番,天天跟着同学东跑西走,买零食、打游戏、滑旱冰,接连几个通宵不回家。依稀记得那个星期二的早上,校门外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没错就是他我的父亲,看着父亲疲倦的身躯,仿佛一时间苍老的许多许多,父亲看着我久久没有说什么。我知道父亲的眼神在对我说些什么,仿佛在问我为什么几天都没有回家?空气凝结了,时间停止了,临走时父亲说了一句:“这几天我和你妈都没空照顾你,你又瘦了!”当父亲转身而去的时候,我看到父亲眼角那颗晶莹剔透的泪滴,父亲哭了,从未在我面前哭泣的父亲哭了,这给我一个极大震撼,现在想直来心都有点隐隐做痛。无论我做错什么事,父亲从来不打我,不骂我,都是耐心的教育我,给我讲道理。因为父亲这颗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收敛了很多,也从那时候懂得了很多。

在我生平第一次远离故乡去外地读书的前一天晚上,父亲跟我说了许多许多,千叮咛万嘱咐。长那么大,从未和父亲有过深淡,一直到深夜我才在父亲的语音中合衣睡下,我感觉到父亲并没有起身离开,静静的看着我,看着这个让他疼爱一生的儿子···那晚我觉得很温暖、很安全···事后从母亲的话语中我才知道那天晚上,父亲一夜没有合眼,看着我这个即将远离他的儿子,在我走后,父亲也总是在深夜想起我,难以入眠,怕身在异乡的我不习惯。而我呢,却正如那脱离笼子里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不知道是多么的惬意,却万万无法想到父亲的担心。

二00二年我都已经工作了,姐姐来到我工作的城市出差,久不见面的姐弟俩有着说不完的话语,我却总觉得姐姐似乎有什么要跟我说,话到嘴边却又收了回去。我看出来了,在我的再三追问了,我才知道父亲早在一个多星期前患了脑血栓,导致那晚的短暂性休克,深夜4点住进医院进行抢救,而父亲为了我安心工作,阻止母亲和姐姐告诉我这个消息。脑血栓?这尤如晴天霹雳,我再次深深感到父亲的年龄大了。向老总请了假,收拾包袱和姐姐一道回家探望父亲。

再见父亲的时候,父亲显得很惊讶,但看看我身后的姐姐,父亲一切都明白了。“你怎么回来了?”“姐姐不说你病我,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没什么,一点小病而以,用得着吗?跟你说了,我怕你工作分心。”父亲的脑血栓病已经稳定了,但却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不再那么利索,一瘸一瘸的。

上个月回去的时候,我的房间还是没有变,看着走路都一瘸一瘸的父亲为我拿被子和被单,忙来忙去的。我的眼睛湿润了。父亲还是那样爱我呀。父亲为我操劳了一生,而我给予父亲的又有什么呢?我想我以后一定要作父亲的乖儿子,不再让他担心,惹他生气。我要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我就不配做父亲的儿子了。

父亲,我爱您……,我一定让您过得开心,过得幸福。我也想借此告诉天下间的子女,爱父母是我们的福气。

(一)小组讨论:

1、文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2、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让我们也畅所欲言一次。

(二)教师点拨

其实要写好一个人物,还要特别注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能通过人物的一些细节去体会他的性格与内心,下边我要展示一个父亲打人的细节,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父亲扬起的手惊愕的停在半空,燃烧的眸子中是对我最深切的懊恼。在我的愕然目光中,父亲缓缓的,缓缓的垂下微颤的大手,重重的,重重的,落在沙发上,一任屋外斜阳将他塑成金色,刹那间,我读懂了父亲。

(三)写作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父爱都是一样的,可是父亲的形象却是不一样的,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写下我们自己独特的父亲吧。

参考题目:

1、说说我的老爸

2、老爸告诉我

3、倔强是我永远的错

4、老爸我要告诉你

初中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思路: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思路:

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体验游戏的方法:

跷跷板游戏。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砖块上,作成简易的跷跷板,请一位同学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分别让体重差别很大的两位同学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较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同时让学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响杠杆平衡的条件之一

2、让体重大的同学站在跷跷板一侧靠近支点的中间位置,让体重很小的同学站在跷跷板的另一侧最远端。发现体重大的同学被翘起来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杠杆,意识到杠杆的平衡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时为后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好铺垫。

在实验时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好本课的动力。

实验探究二: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反思:

1.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2.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3.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作文课教案 篇八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书大夫”》(扩写),领会扩写文章的意义、要求、方法、步骤。

2、读懂提供的扩写材料《风雨中》,领会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明确应当着力扩写的部分。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愿望。同学们觉得写作文难在哪里?(写不长,达不到老师规定的字数等)

2、这堂课我们先来共同探讨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先听教师读一段文字:

小明十分调皮。有一天中午自习的时候,教师布置大家看《新人文读本》,并安排了班级干部值日。可是,教师前脚刚走,小明就在同座的男同学头上扎了一根小辫子。前天上课的时候,他居然和同学打赌吃巧克力豆。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他就乘机往嘴里丢一颗,结果一课吃了十颗巧克力豆。昨天课间休息的时候,他把吹满气的气球悄悄地放在同座的凳子上。同座一屁股坐下来,只听“啪”的一声响,同座吓得跳起来,他却拍着手笑。

这段文字为什么这样生动呢?是因为用事实说话。(板书:用事实说话)

3、教师进一步引导:前几年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小芳》,是这样唱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好看。”到底美在哪里呢?这就要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歌中唱道:“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通过大眼睛和粗长的辫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让学生比较:

A、冯巩对观众很热情。

B、冯巩对观众很热情,他一走上舞台,就快步走向观众,一边挥手一边笑容满面地在大声喊着:“朋友们,想死你们了!”

比较后小结:前一句很空洞,后一句通过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描绘出他的形象,就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

因此,要把文章写具体,还要用形象表达。(板书:用形象表达)

4、指导学生练习用事实说话,用形象表达。

①把“这本书破得很厉害”这句话写具体。教师拿出一本破书,边让学生看,边指导学生用事实说话。(如讲清楚封面、书页等破损的事实。)

②大成精心修补这本书。(引导学生想象大成都做了些什么。)

③天下起了大雨。

④小刚等着爸爸来接他,心里非常着急。

⑤教师冒雨送小刚回家。

⑥爸爸刚要出门给小刚送雨衣,看到教师送小刚回来了,十分感激。

5、出示本课学习任务:扩写。(板书:扩写)

①读例文,比较例文把扩写材料中的哪些句子写具体了,哪些句子没有扩写。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把“我到他家去玩”写具体呢?

讨论后板书:扩重点。

②讨论:如何找重点?分析例文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赞颂谁?再根据中心找重点。(板书:找重点)

6、找《风雨中》一文的重点:

风雨中

一天下午放学后,突然下起了大雨。

天色暗了下来,左腿残疾的苗小刚等着爸爸来接他,心里非常着急。刘老师看见了,冒雨把他送回家去。

苗小刚的爸爸、妈妈送一位邻居到时医院看病刚回来,一看见儿子被刘老师送回来了,非常感激。

读后讨论:这篇材料主要是为了赞扬谁?(刘老师)扩写重点是什么?(刘老师冒雨送学生回家。)

7、学生完成扩写《风雨中》的练习。

附板书:

用事实说话

找重点——扩重点

用形象表达

小学作文课指导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能写出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一件事,按要求能写出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

教学重难点:能确定中心,并能围绕中心按顺序把事情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

写一件你听到的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先确定中心,然后按顺序写,注意写具体些。(板书)

二、审清课题:

1、这次作文是写什么的?(写事)

2、写什么事呢?(写能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并且是写听到的或看到的)

3、小结:这次作文要写事是要写你听到的或看到的,能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好事)必须注意是写你听到的或看到的。

三、弄清中心,选材:

1、应该怎样来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弄清这次作文的中心是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所以,按照这个要求选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

2、应该怎样选材。

(1)同学们想一想,该选哪些具体材料?

(2)出示小黑板:A、写一家营业面积不过十平方米的小店干净整洁,小主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笑容可掬,有条不紊地打点着顾客,人们都称赞这小店给大家带来了方便。

B、写生日那天,妈妈给“我”煮了两鸡蛋,“我”吃了一个,留给妈妈一个,写一次“我”给妈妈送伞……

C、写爸爸有病在家休息,听说离他家有二百多米的一个房屋失火,爸爸毅然奔向失火的房屋,带病灭火。

(3)请同学说出这三个材料哪个最能符合这次作文?

(第三个)为什么?(因为写出了爸爸舍己为人冒着生命危险带病去灭火,写出了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

前面两个材料?(不符合,因为不较典型,第二个又是写“我”的。

(4)小结:选材时,还要注意选择别人做的事。

3、请同学们说出要选的材料。(写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同学互相帮助的事,农民自动积资办学校的事,工人爱厂如家的事等等。)

4、强调选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出示小黑板:A、写居里夫人在华沙镭研究所开幕典礼上,如何尊敬自己中学时代老师的事。B、写自己第一次摄影的趣事。C、写姐弟俩看电视时争吵的事。(2)第一个材料是否符合这次作文要求(不符合)写的事不是社会主义的新风尚)(3)第二三个呢?(不较典型,第二个是写“我”的)。

5、请同学们选择材料,写出来,提问一个同学所选的材料(一个自习课,“我”在做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后来小明同学认真地给“我”辅导帮助“我”解决了困难)。

四、按顺序写

1、怎样写好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呢?(要按顺序来写,板书)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也就是写清事情的什么?(起因、经过、结果)

3、哪篇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一夜的工作》)起因:写总理叫“我(作者)去他(周总理)的办公室,经过:写出看到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结果:写作者看了以后的感受。

4、怎样写清起因,经过,结果?请位同学按所选的材料说出怎样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写出(1)写起因:我在学习碰到困难(2)经过:写小明怎样帮助“我”解决困难。(3)写结果:写出“我”的感受想法。)

五、范文评析

1、出示例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2、请位同学朗读例文,同学们思考;例文的中心是什么?(紧紧围绕邻居对“我”的热心帮助,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3、这中心能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不是写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写社会主义的好人好事?(符合,不是,是)

4、例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起因、经过、结果)

5、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起因:妈爸不在家,没人照顾我,经过:邻居来帮助“我”。结果:“我”的想法。板书)

6、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写得具体,)

7、从哪几个方面写具体?(“我”的心理活动,阿婆的语言、行动、神态,都写得具体,)

8、找出例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阿婆的语言、行动、神态的句子?

9、小结:写具体,主要把经过(发展)写具体。写好人好事重点放在发展这部分。

六、列提纲,写具体

1、根据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列出提纲。(一般分为三部分,即事情的起因;点明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经过:写具体些。结果:写出想法感受。)

2、请位同学说一说怎样把自己的材料的经过部分写具体些(主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神态这一些。)

七、布置作业、总结

按照你们所选的材料,所列的提纲,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写出一件你听(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题目自定。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的邻居阿婆,就是个助人为乐的人。她待我像孙女似的,给了我很多温暖。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快到吃午饭时,我正要去外婆家吃饭,谁知天公不作美,我刚出去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就算有伞,外婆家也是去不成了,家里也没什么可吃的。怎么办呢?我着急得站在楼梯口,希望雨赶快变小,变停。也许楼下的阿婆从窗户里看到我独自站在楼梯口感到奇怪,便匆匆从雨帘中赶来,看到我淋成这样,皱起眉头心疼地说:“孩子,你怎么淋湿了?下雨了到阿婆家来,淋湿容易感冒的呀!”说完拉着我就去她家。走进屋子,她摇摇晃晃地跑到卫生间拿出一条干毛巾,我连忙跑过去说:“阿婆,我自己来。”当她看到我把头发擦干,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有些责怪地说:“小媛,以后你就把阿婆家当自己家,有什么事就到我家来,不要不好意思。”我点头答应了:“好的,阿婆,谢谢您这么关心我。”“帮助人是好事嘛,没关系的。”

看着阿婆和蔼的面容,听着这温暖的话,我感到一阵温暖。这时,阿婆似乎想起了什么,笑着问我:“小媛,还没有吃饭吧,阿婆今天正要做麦饼,你在我这儿吃吧!”“谢谢你,阿婆。但是我和外婆约好了,中午到她家吃饭。”我推辞道,阿婆想了想说:“你待会儿打个电话给外婆就好了,中午就在我这儿吃吧。再说,万一你在路上又下雨了,那又要被淋湿了。”我推辞不过,只好答应。阿婆又笑了,皱纹和眼里充满了慈爱。

阿婆进了厨房,可没过几分钟就出来了,从一个框子里拿出一本书,用衣袖擦了擦封面的灰尘递给我说:“小媛,等不及了吧?先看会儿书吧,麦饼马上就好。”我连声道谢。不过多久,阿婆就捧来一盘香喷喷的麦饼和一碗粥。我早就饿了,开始狼吞虎咽。吃了一会儿,我发现阿婆一直坐在一旁注视着我,不禁问:“阿婆,你怎么不吃?”“我不饿,等会儿再吃,怎么样,好吃吗?”“嗯。”我点着头回答。吃完了,阿婆又坚持要我带一个麦饼回去。

望着阿婆有点佝偻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邻居好,赛金宝。”我为我有这样一位助人为乐的好邻居感到幸运。

初中教学设计 篇十

活动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2、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3、学会沟通与理解,帮助别人解脱烦恼

4、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关注并热爱生活的情趣。

活动重点:

1、正确认识、审视、评价自我。

2、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3、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1、提前布置学生玉溪,准备好小记者的资料。2、可以自由结合,互设情景,做采访准备。3、可向爸爸、妈妈、朋友了解少年时期的烦恼。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国故事片《成长的烦恼》。

活动过程:

一、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1、你喜欢这部影片吗?为什么?

2、你喜欢戏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自己的观后体验。

3、小组选一名发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争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任务,都无可非议,关键是你明白了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这些烦恼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的成长中,最可贵的是不仅能说出,而且还能不断地审视和正确评价自我,这就是笑声中的烦恼,也是《成长的烦恼》一片带给人的艺术 魅力。

二、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成长的烦恼。

1、全班分四大组,各族抽取一格题目。

2、题目打在屏幕上:(1)说说自己的烦恼一组。(2)替朋友解脱烦恼为(二组)(3)回首成长中的烦恼。(三组、四组。三组是记者,四组是被采访人。)

3、在预习的基础上,各组准备五分钟后,各组进行小组擂台赛。

4、准备好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同学可参与评析。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语言流畅,敢于直言,态度诚恳,用语礼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动小结:

全班四个大组同学的三项活动都围绕“成长中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同时也有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向上的态度,这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假使我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为他人着想,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去化解、释然许多烦恼,那么,生活将变得更加灿烂美好!

四、作业:

将今天的知心话、心中情写在作文本上,记下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