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会计学科论文【多篇】

栏目: 小论文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3.11W

会计学科论文【多篇】

会计教学论文 篇一

1.1对我国会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目前,我国会计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个途径:高校教育、企业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这三个途径中,高校教育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众所周知,会计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重理论轻实践,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系统性研究还不够,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这不仅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还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使毕业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上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现有的实践教学缺乏一套统一、完整的教材,教学内容过于分散,落后于会计实践。同时,实验方案陈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不能满足当前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第三,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师多以年轻老师为主,且大部分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实践经验不足,很难准确地引导学生掌握专业实践知识。而且,高校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不够,他们大多都只注重专业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不重视实践教学。第四,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高校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忽视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考核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实践成绩也只是作为一项参考,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较低。

1.2设定新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定既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包括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高校应该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各自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出能应对各行业所面临的各种会计问题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构建全方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讨论法或案例分析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索性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要认真研究会计的实际工作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内容的改进上,要将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纳入教学大纲,体现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我们要丰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把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

1.3改善会计专业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设定新的教学方案后,我们也要相应的改善教学环境。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校内的实验基地。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具体包括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室等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在对这些实验室进行大量硬件投入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建设。对会计工作场景和流程进行高度的模拟,扩大经济业务范围,规范业务流程和程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其次,注重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一方面可以组织安排老师到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去兼职,积累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聘用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学校为学生授课,或者专门为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不仅要重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考察,要把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同等对待。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应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注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结合他们的实习表现,注重对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的考察。

1.4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再好的实践教学方案也都是纸上谈兵。设定出新的教学方案后,我们还要对其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从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结果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队伍既包括院系领导,也包括老师和同学,他们将分别根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监督工作条例、学生评价制度开展质量监控和反馈工作。同时,我们要把老师与学生的评价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严谨的设计和认真落实。老师是实践教学方案的执行者,对于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最具有发言权,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而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他们能最直接的反馈教学方案的信息,通过分析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方案中的不足,并对方案进行及时的改进。在实践监控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宝贵经验,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对方案进行改进。

2结语

会计学论文范文 篇二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需师资不足

因为会计学专业就业面广,专业与岗位容易对接等优势,再加上扩招等原因,使得每年的会计学专业的招生人数均较多。而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因此所需教师较多。另外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辅导,而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因此需要教师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从独立学院的师资来看,其自有专任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研究生,虽然很多教师自己考取了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也缺乏实践经验。而外聘教师大多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做实践指导。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性差

实践教学应在理论教学之后开展。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后再进行实践教学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头脑灵活,兴趣广泛,善于交际,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不扎实,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学生往往是在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的前提下就马上开展实践教学,给本就不多的辅导实践教学的老师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实践材料的单一等问题也容易造成学生互相抄袭,依葫芦画瓢,最后虽然也按时完成了实践内容,但效果往往较差。

(三)校内会计实践时间短综合性不强

独立学院的校内会计实践活动一般包括诸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总体学时中分出10学时左右的依托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训课程,课内实训时间较短。学生虽然可以自行课下练习,但缺乏教师指导,效果较差。手工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大演练等专门的实训课程,虽然学时较为充裕,但实践材料往往是一个中小型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所涉及的实训内容往往只偏重于会计核算岗位,内容较为单一,综合性不强。

(四)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由于财务工作的保密性等特殊要求,使得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能够接收的学生数量有限,即使接收也不大可能让学生自己真实地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去。从笔者近几年参与学生专业实习答辩的情况来看,学生去企业实习,往往从事的也是诸如整理凭证、查看账簿报表、打杂等工作,真正能够亲身参与企业财务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另外,专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但学生数量的庞大使得学校对每位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成了一个难题。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验环节

1.课程实验。

会计学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首先,应在相应的专业课中包含充足的实验学时。笔者建议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的比例为二比一。并且实验学时应穿插于理论学时之间。可以借鉴国外某些大学的做法,每周有两节理论课,搭配一节实验课。这样,可以发挥独立学院学生愿意自己动手实践的特点,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应在讲解完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填制等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平台开展计算机模拟实验。同时,在相应的手工实验室开展单项手工实验。另外,还有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这些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更应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其次,在一门课程的理论部分全部讲完之后,还应利用小学期的时间开展相应的课程设计。比如在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以设计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资料,在资料设计中要尽量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讲述的各类型的业务融入其中,使学生完成从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课程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将其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2.综合实验。

在大二,大三,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及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模拟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活动流程,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四上学期,学生已经学完绝大部分专业课之后,开展综合实验。学校应着手建立分行业的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应包括模拟供应商企业财务室,模拟主要工业生产企业财务室,模拟委托加工企业财务室,模拟商业企业财务室,模拟银行,模拟税务机关,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其中,模拟主要工业生产企业财务室设置出纳一名,成本会计一名,往来会计一名,税务会计一名,内部审计员一名,会计主管一名。其他模拟实验室也根据实验材料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在实验材料的设计上,要将这几个模拟实验室的业务进行串联,使得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搞清楚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不同的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使学生不仅掌握工业企业出纳,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掌握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所需的会计、审计、税务等各种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从而使得学生在择业时能有更多的选择,适应更多不同的岗位。为了实现综合实验,需要做比较多的前期准备工作。硬件上包括学校实验室场地、办公桌椅、计算机、财务软件、凭证、账簿、报表、印章等的提供。软件上能综合使用这七个模拟实验室的材料的编写也十分重要。实验材料可按这七个模拟实验室分别进行编写。首先应将每个实验室所需的岗位及岗位职责论述清楚,其次编写每个实验室所涉及到的业务及实验要求。业务至少应包括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三个月的连续会计业务,在业务编写时应注意几个实验室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最后还应明确实验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应包括实习态度是否认真,团队精神如何;业务完成情况如何等。制定考核办法时务必要制定细节标准。比如每位同学的打分应包括其轮换的全部岗位的分数,每个岗位的分数分别由与其共同实习的同学以及指导教师的打分加权取得。

(二)实习环节

利用大二暑假,由学生分散进行认识实习,去当地的银行或证券公司进行参观,了解银行和证券公司所涉及到的主要业务及业务办理流程等。利用大三暑假,由学生分散进行专业实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财务方面的实习。为了提高实习效果,要在学期初开展实习答辩。学校的专任教师也可以利用暑假抽查学生的实习情况,通过与专业实习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以及如何改善平时的教学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阶段,引导学生尽量选择和毕业实习单位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使其撰写的文章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几点建设

会计教学论文 篇三

(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和职业的需要,其核心是实现统一学生发展需求与职业需求为中心,建立学生全面发展。获得职业需求信息是与企业充分的交流密切接触过程。因为职业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终决定权属于企业。但实际情况不是很理想,学校与企业合作中,企业的反应态度比较冷淡,课程改革屡屡受挫,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也缺乏职业性。技能竞赛带来了职业教育的春风,从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学校可以知道当代企业需要怎样的专业技术人员,为职业学校培训技术人才指明了方向,并在技能竞赛中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进一步深入的市场调研,针对市场的变化,贴近企业的需要,努力实现培训目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对职业的需求及其变化有进一步认识,根据职业的需要建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来满足行业需求。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会计教育应根据会计工作职业能力和企业的需求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与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授,应当尽量与会计岗位的实践操作相结合。根据工作内容,来制定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向会计技能进行转化。

二、会计技能竞赛促进会计教学改革

(一)精心设计的会计技能竞赛内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严重下降,这给课堂教学有带来了难度。因此,会计技能大赛以促进教学改革为目的,探索与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相符合析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参加技术比赛为课堂目标,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唤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二)优化案例材料,加强案例教学效果

优秀教学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启示性、借鉴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会计技能竞赛中的实例进行列举,以此激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在实践环节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与技能;竞赛个案的一般特征反映会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从会计技能竞赛的具体实践中学习更多,解决更多的问题。为了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课程设计中要以会计技能竞赛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会计教学论文 篇四

会计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点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会计教学走进生活,在教学中多运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了解会计工作的企业流程,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和发展将枯燥的会计教学重新进行编排和设计,使学生对案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简单的经济问题上,学生很容易因计算产品或材料的成本,在一些细节上出现简单的错误,将实际成本与产品消耗等问题混淆。复杂难懂的会计概念,经济概念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通过简单的生活问题则很容易使学生得出结论。如:小李在干果市场批发了10袋榛子,每袋10斤,但在验收时却发现其中一袋榛子出现问题,经过挑选后其中3斤无法用于销售。这样以来其采购成本实际上就增加了。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计算,小李损失了多少钱,产品的成本变为多少钱。由于这是日常中常见的问题,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从而尝试这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尝试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并且采取递进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将会对本节中所讲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实现尝试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会计模拟阶段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模拟教学是企业的要求,模拟教学是基于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对会计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是对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检验。通常这一教学方式用于即将毕业学生的实习阶段,是将学生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该课程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与企业流程接近的教学方式。因此,先练后总结的尝试教学法具有实际意义。在提供企业环境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符合企业和教学实际。可为学生设定企业中的不同角色,了解其自身角色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和相关工作。其执行过程为:首先:学生做尝试准备。即将综合模拟的经济业务依据不同的岗位实施分类。要求学生回顾其以往的基础知识,作为应用基础。其次:尝试指导。尝试指导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岗位角色分配,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原始凭证的分类。分组人数和岗位确定可根据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掌握和班级人数而定。其中主要包括成本岗、出纳岗和企业利润岗和材料岗等。再次: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是整个过程的重点,学生在掌握原始凭证后,根据自己的原始凭证实施会计相关事务处理。各个小组人员应明确凭证的传递方式和流程,并将其顺利传递。这样,无论哪一小组在讨论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由教师统一解决并且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先练后总结方式的优势所在。最后:再次尝试。这一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会计流程的认识,并且对会计业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同时,可以进行交换岗位尝试,从而使学生了解每个程序,将来能够适应多个岗位的工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基于合作学习的尝试教学

学生处于思想进步阶段愿意主动尝试,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为了使学生适应会计教学改革,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作教学的模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学生进行不断的合作与尝试,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构建了一种利益共同体意识。其作用在于有效的利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激发了其积极性。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相结合,最终实现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这也是尝试教学的根本目标。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一)发挥会计专业教材的基础作用教材在会计尝试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专业教材是实施尝试教学的基础,这是由于脱离了教材的尝试教学即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其与教学要求相距甚远。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依然十分重要,不可忽略。在为学生提供自学提纲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其关键点在于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其更具有成就感,此时,其愿意将所获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并且愿意用其所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如果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那么将使更多人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发现该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重视信息反馈在进行尝试练习时,信息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知识,并且触类旁通,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在信息反馈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的掌握新的方法,从而丰富其知识,提高实践水平。

(四)重视事后讲解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或者困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了解会计运行的内在规律。会计教学涉及多个专业,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方式都会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尝试教学中出错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提高其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高校会计教学的目标。

四、总结

会计教学论文 篇五

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多种问题,使中职会计教学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会计技能大赛为会计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学校的老师要以技能大赛为风向标,切实加强会计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进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1.1以技能大赛为导向,创建灵活的教学模式技能大赛的内容和主题主要体现了社会会计岗位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中职学校应该根据技能大赛的主题和内容,改革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多个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1.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必须要学以致用。这就要求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水平,而不能使“双师型”教师流于形式。会计也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税法制度、会计法规都会不断在变化,经济业务处理也会有些变化,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同时,要想在学校保留“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这些教师除了日常教学,还要有大量的实践投入到知识更新中,有些还担负技能大赛的任务,压力之大,难以想象。这就要求学校要给这些教师较高的肯定和待遇,以平衡其消耗投入。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经常请一些会计专业机构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开讲座,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会计讯息,也可以使校内教师和高级会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3完善实训设施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要想进行好的会计实践教学,除了才软件上提高,还要完善实训设施的建设。会计技能大赛是在仿真财务、会计、税务、银行、供应商等环境中进行的,,那么学校的实践教学建设可以以技能大赛为进行建设。学校可以和技能大赛的设备、软件供应商合作,创建接近大赛和企业实际的实训实验室。按照会计的不同流程创立不同功能的实验室,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真账真做,让学生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中熟悉会计的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到强化。同时,在会计课程设置上采用日常实训和专项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技能大赛对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训练方式相当重要。电算化软件在日常上课时可按照模块分步练习,点钞需要在平时强化不同方法的训练,数字录入需要强化指法的练习。基本方法掌握后,就需要强化练习,不仅要求准确度,更要求熟练度。

2结语

会计学科论文范文 篇六

一、构建节约型社会下会计规范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经济、财政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规范的科学性。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要求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必须从节约出发,会计行为也不能例外。目前,我国的会计规范在其层次性、稳定性、协调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如何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我国从1993年企业会计改革开始,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具体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一直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有效的会计规范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门的若干规定和解答等,这些会计规范之间有时出现冲突或后者否定前者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会计实务工作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会计规范的层次较多,过于复杂。从层次上讲,基本准则要受会计法的制约,具体准则要受会计法和基本准则的制约,会计制度要受会计法、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三重制约。从会计法到会计制度随着管理层次的增加,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将加大。一道命令在经由层次自上而下传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曲解、遗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困难,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问题;其次,众多的部门和层次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一个在高层显得清晰完整的计划方案会因为逐层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失去协调;另外,随着层次和管理者人数的增多,控制活动会更加困难。这样看来,由于我国会计规范的层次较多,会计规范在执行中存在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会计管理不够顺畅,不但造成社会资源上的浪费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下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符合经济发展对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会计国际化,而会计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模式总体上讲主要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双轨制模式。这种模式使会计规范的研究开发、制定与发行、学习培训、信息反馈修订等成本大大增加,这与新形势下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随着我国会计环境的变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我国的会计规范模式必然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化,即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模式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变。因为这种模式既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又适应国际会计规范发展的要求,更体现了新形式下创建节约型社会对会计管理行为的要求。会计准则的单一模式是节约型社会下科学合理的一种会计规范模式。

(一)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能大大降低会计规范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上世纪80年代初,杨纪琬、阎达五两位教授率先提出“会计管理”这一新概念,并进而论证了会计的本质是以讲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活动。会计既然是一项管理活动,其必然讲求成本效益,而会计管理的成本效益又与其管理层次密切相关。会计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必然涉及到相关的成本和社会效益问题,会计规范层次是否科学合理对会计规范的成本有着重大影响。我们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会计管理层次问题,会计管理层次存在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副作用,层次多意味着费用也多。层次的增加势必要配备更多的管理者,管理者又需要一定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而管理人员的增加又加大了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降低。在一定条件下,减少会计管理的层次是讲求经济效益的最好方法。会计规范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能大大降低会计规范的执行及其相关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具体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正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

我国于1992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在1992年11月30日颁布,自1993年7月1日实行,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接轨,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一体系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显然,会计准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会计规范的走向是用会计准则逐步代替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正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

(三)会计准则单一模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的新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使会计发生重大变革,会计是社会经济的产物,总是要不断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会计规范来说,要求尽量减少其层次使会计规范的执行更加顺畅高效,而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是一个多层次格局,且缺乏相对的稳定性,这样的会计规范不仅是资源上的浪费,也给实务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其工作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提出的新要求,改进会计规范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是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的新要求。

(四)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并使会计规范执行更加顺畅

会计工作的效率受会计人员素质及会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会计规范是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规范的层次越多,会计所处的环境就越复杂,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处理难度就越大,会计工作的效率就会降低;同时,会计规范的多层次有时会使内容重叠,这些内容若衔接不好甚至出现矛盾,从而导致会计规范执行不顺畅或执行错误,这不但浪费了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规范若采用会计准则单一模式,会计规范的层次减少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会计规范的执行就会更加顺畅,既节约社会资源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五)会计准则单一模式适应了国际会计规范发展的要求

世界上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单一模式;另一种是以德法等国家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德法等国家的会计规范模式大有向英美等国家会计规范模式转化的趋势,德国与法国等国家近年来都相继成立会计准则委员会,就证实了这一点。对于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国的会计规范必然与国际会计规范接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单一模式是适应国际会计规范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会计规范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会计规范改革的必然。

三、构建我国会计准则单一模式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批量出台,会计准则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准则的可操作性和对会计行为的指导性越来越强,会计规范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双轨制模式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变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在我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单一模式不能急于求成,在构建过程中值得我们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会计教学论文 篇七

1.1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会计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没有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科学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做笔记来接受知识,课堂上师生、同学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不能全面掌握理解,只是有个大概的认识,缺乏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曾经在完成课程教学后,我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会计?”学生竟然答不上来,这让我不得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产生了疑问。

1.2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手段还是以传统的“教案+黑板+粉笔”为主,教师通过大量的板书、语言表述外加少量的实物(证、账、表)展示,向学生传授会计的专业知识。在会计实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的讲解不好通过黑板和口述一一演示,如凭证的审核与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如果单单讲理论的话,抽象又难以理解,学生往往搞不清楚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也直接了影响教学效果。

1.3会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过于简单,没有实效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对学生的多样化考核,不再仅靠期末成绩来“一锤定音”。因此,一般学生成绩的评定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的。平时成绩一般是考勤、作业、课堂提问,虽然形式上采用了平时考核,但实质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期末考试则是通过闭卷考的方式完成,闭卷考试的试题相对简单,而且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期末考试前还会给出考试重点或出题范围,致使一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也能通过考试,根本不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会计实务的能力。

1.4理论脱离实践,课时比例失调

有些学校的会计课堂偏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会计实际操作课时少之又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提高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有效性,不能“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创新,赋予会计教学生机与活力,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2.1创造轻松的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师生互动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喜欢用课堂提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在无形中营造了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害怕被提问,情绪高度紧张,影响知识的吸收。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小故事或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生活原型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在讲授“丁字形”账户的结构时,引用“左右手定则”,向学生借出双手,把学生都调动起来,激发师生互动热情,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任课老师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言弃,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利用课余时间对这部分学生查缺补漏,逐步缩小学习差距,保持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共同进步。

2.2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般都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教学效果甚微。因此,要实现有效会计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当转变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根据课堂内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如在基础会计第一次上课时,我不直接讲授会计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谈谈一个月的生活费收支各是多少,然后再解释记录收支过程就是简单的记账过程,进而引出会计的概念。在讲解会计八原则中“客观性原则”时,不是空谈概念,而是设置问题:会计像摄影师还是画家?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弄清楚它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作答,从而加快学生理解。又如,在会计实操课程上讲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内容时,我先把学生每5个人分为一组,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讨论,审核和填制凭证,遇到问题先在组里探讨解决,然后我再提供凭证实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讲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制。这种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亲自参与,整合原本分散、零乱的知识,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案+黑板+粉笔”教学手段单一,往往使得教学过程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加上会计又涉及大量的图表、凭证账簿报表,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本不能满足会计教学的需要,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整合文字、图表、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看着文字材料,听着讲解,配合教师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解账簿登记规则时,涉及的账页格式多种多样,登记过程繁琐,不能一一在黑板上演示,单靠语言讲解就过于抽象,教学难度明显增加,这时我改变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具体的格式用投影仪呈现出来,然后深入浅出地讲解,直观形象地突出教学重点,学生与“实物”打过照面,留下深刻印象,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还可能得到教师的演示课件,课堂上就减少了笔记,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4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科学的考核办法使考试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和活用所学、展示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我们要根据课程的设置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研究确定适合本校学生学习会计系列课程的考试模式。不是仅局限于期末理论考试,而是在平常多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各种技能考试如点钞、珠算、小键盘比赛,比赛结果不仅能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提高技能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因此,科学的考核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2.5合理配置理论课与实习课的课时,理论联系实践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强且要求规范严格的应用性学科,仅仅掌握一些理论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将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按规定,三年制的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需占总课时的40%以上,但现实中会计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实习课时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理论脱离实践。因此,我们应按照有关规定,提高会计的实习课时,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迅速适应就业岗位创造条件,也降低社会使用会计人才的成本。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