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精选多篇)

栏目: 教学工作总结 / 发布于: / 人气:8.42K

第一篇: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精选多篇)

xx年1月,我校语文组教师参加了市级课题“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到现在近两年时间。在科研部门领导的指导下,经过实验教师两年来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下面对课题的实验情况做一下总结。

一、 课题的研究目标

1、 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探究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展独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行发现和获得知识,并在实际中去运用知识。教学模式是师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 育人目标

在教学中由问题引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并掌握及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3、 工作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真正改变角色,课堂教学变成双向交流,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专题研究,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二、 课题的研究假设(理论假设)

如果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对研究对象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层层设疑等措施,研究对象就会发生主动在认知结构中搜寻可填补构成问题“空缺”,缩短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的变化。

三、 具体研究内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们课题组在第一阶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准备工作。

1、 选题。收集相关资料,课题申报。选题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进行知识学习与建构,并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为指导者的教育理论。《学生主题理论》在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会和发展,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主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认识学习理论》,学习是人们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时,通过同化——调节——平衡过程的多次反复,使自身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时,不但要注意同化过程的引导,还要注意如何增强刺激、有效的调节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有效地学习。另外《系统论》、《最优化论》和余映潮的《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以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都是我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2、 组建课题小组,确定并培训实验教师。我校课题小组的主持人为校长刘士兰和语文组组长李红梅。语文组全体教师为实验教师。

3、 方案设计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设计方案,全体实验教师开会讨论、修改。在会上,由校长做开题报告,实验教师学习方案设计的理论知识,不断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提出方案。本阶段的成果是“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优化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科研计划。此外,我们实验教师还对实验班进行了前提测评。

前提测评

实验教师

实验班

成绩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李红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阳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宫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刘颖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晓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从xx年3月开始至今,我校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研究”、“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究”、“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训练提问技能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实验。具体做法是:

a) 由主持人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来自《语文教学通讯》、网上收集资料等。

b) 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节研讨课。实验教师对研讨课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文字资料。学期末每位教师又上了一节汇报课,内容如下:七年级三位教师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八年级上的是《爱莲说》;九年级两位教师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师写了一份教学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问题为中心。设计问题是否体现出问题牵引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能不能起到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没有提高,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达到完美,写好教学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c)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实验教师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整理成文。如李红梅老师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

d) 做好“问题集”的编写与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参加了“问题集”的编写工作,积极征求意见,结合实际教学,参与问题的设计工作。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充分利用好问题集,并做好修改工作,及时把意见反馈给教研室切实做好问题的设计工作。在教研中,针对课文的问题设计反复斟酌,争取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e)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每周一的七、八节是教研时间,学校教学领导参与教研,并进行指导。本学期学校先后派出语文教师到铁岭、沈阳等地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并利用教研时间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提高理论学习,阅读有关材料,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素质。

这一阶段的成果展示为每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研讨课改教案)、教学案例、论文等。

第二篇: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xx年1月,我校语文组教师参加了市级课题“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到现在近两年时间。在科研部门领导的指导下,经过实验教师两年来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下面对课题的实验情况做一下总结。

一、 课题的研究目标

1、 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探究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展独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行发现和获得知识,并在实际中去运用知识。教学模式是师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 育人目标

在教学中由问题引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并掌握及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3、 工作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真正改变角色,课堂教学变成双向交流,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专题研究,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二、 课题的研究假设(理论假设)

如果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对研究对象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层层设疑等措施,研究对象就会发生主动在认知结构中搜寻可填补构成问题“空缺”,缩短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的变化。

三、 具体研究内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们课题组在第一阶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准备工作。

1、 选题。收集相关资料,课题申报。选题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进行知识学习与建构,并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为指导者的教育理论。《学生主题理论》在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会和发展,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主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认识学习理论》,学习是人们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时,通过同化——调节——平衡过程的多次反复,使自身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时,不但要注意同化过程的引导,还要注意如何增强刺激、有效的调节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有效地学习。另外《系统论》、《最优化论》和余映潮的《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以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都是我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2、 组建课题小组,确定并培训实验教师。我校课题小组的主持人为校长刘士兰和语文组组长李红梅。语文组全体教师为实验教师。

3、 方案设计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设计方案,全体实验教师开会讨论、修改。在会上,由校长做开题报告,实验教师学习方案设计的理论知识,不断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提出方案。本阶段的成果是“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优化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科研计划。此外,我们实验教师还对实验班进行了前提测评。

前提测评

实验教师

实验班

成绩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李红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阳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宫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刘颖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晓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从xx年3月开始至今,我校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研究”、“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究”、“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训练提问技能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实验。具体做法是:

a) 由主持人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来自《语文教学通讯》、网上收集资料等。

b) 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节研讨课。实验教师对研讨课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文字资料。学期末每位教师又上了一节汇报课,内容如下:七年级三位教师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八年级上的是《爱莲说》;九年级两位教师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师写了一份教学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问题为中心。设计问题是否体现出问题牵引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能不能起到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没有提高,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达到完美,写好教学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c)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实验教师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整理成文。如李红梅老师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

d) 做好“问题集”的编写与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参加了“问题集”的编写工作,积极征求意见,结合实际教学,参与问题的设计工作。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充分利用好问题集,并做好修改工作,及时把意见反馈给教研室切实做好问题的设计工作。在教研中,针对课文的问题设计反复斟酌,争取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e)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每周一的七、八节是教研时间,学校教学领导参与教研,并进行指导。本学期学校先后派出语文教师到铁岭、沈阳等地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并利用教研时间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提高理论学习,阅读有关材料,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素质。

第三篇:对“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件反思与疑问 林卉 2014212198

对“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件反思与疑问

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是“问题”?

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该怎样定位?

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要怎样注意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

4、“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该怎样设置问题情境?

5、“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怎样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有效?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炼化一中王丽娜

学校2014年6月份提出“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初中部教研室根据学校部署开始着手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如,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和相关文件,邀请学校教研室张学平主任到本学部作课题研究专题报告,组织了以“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区级教学开放日活动等等。2014年6月份,初中部实行(请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处室干部轮岗,本学部的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正式开始启动。为此,我们加快了步伐,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理论,学部上下掀起了课改教研的新热潮,短短一个多学期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学部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014年6月初,学部就成立了一个由10个人组成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魏玉玺任组长,主任陈国玺任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各个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任务是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学部的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部领导、处室干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经常参加学科教研组会议。学部领导对教学研究管理工作更加注重过程的监控、注重细节的精致化指导。

二、认真反思,深入摸索,及时调整教学研究思路

上学期初,各个学科教研组在如何确定教研组的研究子课题上,开始意见不够一致,为此,教研室提出学科教学研究应放在搞好校本教学研究上,倡导开展好“基础性教研和有价值教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初中部学生的实际,广泛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策略研究。通过学部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最终达到促进、提高初中部教学质量的目的。要求各个学科教研组在确立教研组子课题时,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组织本组教师认真研究探讨,听取本组教师意见,集思广益。认真确立切实可行的学科教研组的子课题。同时,倡导学科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人人都选定一个个人研究的分课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部教师的子课题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如,语文组刘丹老师的“语文教学如何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相结合”,全镝老师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刘广平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实施分层教学”。

三、开展“四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的概况

(一)、“四疑”模式的基本内涵

“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探究析疑→训练解疑→拓展悬疑”。“四疑”的四个阶段实质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自学质疑”,是课堂获取知识的第一步,质疑的过程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积极思索去发现问题,它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探究析疑→训练解疑”,主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训练反馈,达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拓展悬疑”。实行新课程改革后,课堂的评价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的标准,而是通过新知识的获得和教师的有意设置的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从而激起学生有着向新的知识目标攀登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究的热情。

“四疑”模式中师生的角色也发生变化。新课程专家认为,“教师的课堂角色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质疑、解疑、引趣,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用最佳的教育策略,激发每一位学生去认真思考,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好比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学生在“导演”的诱导下,积极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多样性,依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最大限度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个性,突出主体地位。

(二)、“四疑”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的程序

1、自学质疑:

自学质疑,是该模式的第一环节,一般用5—8分钟。上课后,先出示“学习目标”或“自学提纲”,学生快速自学,边读边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及时将提出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或标注在课本上。学生质疑阶段,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但不作点拨,以免扰乱学生的自学思路,这个过程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过程。

必须强调的是,绝对严禁“放羊式”,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自学提纲。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提纲要有一定层次性,既不能太简单,也不宜太高深,要让学生始终有着成功的希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达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并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自学结束后,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推选数位代表本组同学陈述自学质疑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供同学们进入教学第二环节时讨论。

2、探究析疑

这是该模式的第二环节,大约用15-20分钟,主要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或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进行。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互相探究解决问题。同桌讨论或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要体现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讨论,也可以巡视观察,必要时为学生作适当的点拨,体现师生互动,但忌教师包办代替。

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必须细心组织、巧妙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让大家参与学习讨论,做到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都让学生在互相探讨中解决。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重在关键问题上给予点拨,在学生思维的热点、难点上进行精讲,使学生在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3、训练解疑

“训练解疑”是该模式的第三个环节,用5—8分钟。教师先出示训练的习题或课前印好练习。为了确保训练的效果,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注意题量安排适当。习题的设计要注重体现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与关键,要体现知识系统的前后联系,体现命题的科学性、层次性与典型性,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4、拓展悬疑

这是该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用2-5分钟。通过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拓展延伸”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激励学生向新的知识目标攀登的渴望,或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激趣作准备。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再次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与欲望。

(三)、“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子课题实验简况

为了确保“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子课题实验的正常开展,初中部查敏毅主任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先后分别召开了动员会、座谈会、反思会,对实验工作亲自部署,对过程紧密跟踪指导。教研室、教务处主任、教研员黄治安老师等同志具体负责实验落实过程的具体工作。参与教学实验的教师,个个热情高涨,他们认真学习“四疑”课堂模式方案,认真设计编写实验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的实验课。对于领导的意见或建议,他们都能虚心听取,课后认真反思个人教学的得失。学部这些教师参与实验的时间虽然才两个多月,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学实验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子课题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协调,为此,教研室明确要求处室干部、各个教研组长每周必须深入实验班级听课两节以上,通过听课、议课达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目的。通过每次听课后与实验教师的“议课”,互相切磋,重在探讨规律,重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在体现“效果”上下工夫,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逐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除了学部指定安排的以上教学实验的教师外,还有较多的中、青年教师也积极主动开始尝试运用“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如,八年级语文科的廖东平老师、英语科的王秋霞老师,物理科的唐舟老师;七年级数学科的杨忠彪老师、生物科的林霞老师、历史科的徐恒立老师等等。这些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为我们下学期全面推广“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支中坚力量。

四、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我们初中部在实施学校“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之路上,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摸索实验,目前虽然尚未创造值得骄傲的教学研究业绩,但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探索之路上,品尝到了教学研究的甘苦与乐趣。我认为我们的收获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课题研究实验,提高了本部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新认识。在开展课题研究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对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的探讨,本学部教研室编辑了7期《课改教研之窗》学习材料,刊登有关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和教学反思等35篇,供老师们学习参考。我们通过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题研究实验的反映情况,从分析来看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模式,课堂上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考试成绩也较上学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各个学科教研组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课的听课、议课、评课活动,全体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有了更加具体清晰的认识,普遍认为,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效的教学。这一认识观念的提升,为2014年9月份在初中部全面推广“四疑”

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

开展的“四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促进了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究,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更加有效的学习,更加有效的思考。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3、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研究实践,锻炼了本学部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实验中大部分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达到100余篇,有20余篇论文在校级以上的刊物上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

1.我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学科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参差不齐;我校教师在“双向选择”的人事管理体制下,流动性大,部分教师还有临时观念,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制约了我校教师参与教学实验研究的热情。

2.有些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过于“神秘化”,认为课题研究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不敢参与尝试。

3.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握不够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到这些教师的心中。因此,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实验,难度大,困难多,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尽管如此,但我们相信,只要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初中部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语文教学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以下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互助语文学习课堂研究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素养。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研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因为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及时充电,深入领会课标,吃透教材,做好课程的整合,深入解读文本,咀嚼语言文字,透过文章字里行间蕴涵的情、理、意、趣,感受文章的生命力。将教学目标和搜集的信息资料,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整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才会善于教,使学生乐于学。即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并获得今后发展的动力,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与学生共同发展。

2、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简约教学。

随着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紧紧围绕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组内经常研讨,设定简明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压缩,把时间留给学生读写、思考;精心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克服繁复讲解、细碎提问;教学手段(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简单实用,操作方便;教师点拨简明扼要,锤炼语言,小结的内容简括、精练;围绕教学目标、重点,设计一两个以读写为内容的练习。

3、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有效学习。

(1)激情引趣,启发求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这情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挚爱,爱会使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受到激励,从内心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兴趣和信心就会倍增,表现出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的学生倾注更大的精力,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和热情,给他们创造一种良好的情绪背景,并成为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伙伴,让他们学有收获。儿童的勤奋主要来源于兴趣。课堂上我们只有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学

习活动中,激发他们汲取知识、增长能力的渴望,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而享受到的乐趣,使他们学习入迷,乐学不疲。

(2)课堂上安排“新”“疑”“争”的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新”,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学生质疑以及教师设疑,使学生生疑。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解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争”,利用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争论。在争论中积极思考、分析,认识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唤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探究性阅读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阅读过程,从而提高阅读质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

首先,可以以主题引导,这个主题可以是关于文章内容,可以是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考证,也可以是就某个思想观点进行争论,还可以小到对于某个字、某个词、某个句的研究。

其次,可以以问题引起学生探究。这个问题可以是课本中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来的导向性问题。如《草船借箭》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探究性的学习课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妙”在哪里 通过自学探究,学生懂了诸葛亮因为识天文、知地理、懂人心,所以能神机妙算。

此外,还可以采取这样的做法,即在阅读前既不确定主题,也不提出问题,只给出阅读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去提自己的见解。

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那些重点、难点和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思维指向多元化,思维火花容易碰撞的问题。合作讨论时间要充分,不走过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以达到学习成果共识、共享。

(4)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就会使唤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小学阅读教材中,有些课文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5.勤于反思提升语文教学智慧。

反思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成语文教学智慧的重要因素。把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用研究的视角去分析教学现象,从没有预设的精彩生成中总结经验;从失误的教学环节中总结教训。坚持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求索,从而开辟有效、高效教学的创新之路。

有总结就会有提高,我会继续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