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教学策略总结多篇

栏目: 教学工作总结 / 发布于: / 人气:2.06W

教学策略总结多篇

【第1篇】2022年小学四年级纸袋装饰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范文

小学生的纸袋装饰是用各种绘画和手工技法结合的方式表达儿童对装饰生活美的感受,它融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它可以使孩子更加贴切地结合生活,将儿童的形象记忆与儿童的主观意念融于画面之中,是表现性与创造性极强的绘画活动,也是最能抒发出儿童个性特征的表达方式。

结合赞科夫“发展”教学理论的思想是:教学观念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学生发展的层面,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和关键。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不同的需要,按从低到高排列,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合作学习相关的需要(也即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就有多种,如交往的需要,表现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内心潜在的各种需要可以得到满足,这样的学习活动自然也就是愉悦的、可持续发展的。按照需要理论,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厌学,不是他们自身智力的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满足其需要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表现自己才能的劲头被压抑,没有集体归属感。而要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相对更受学生欢迎。即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此,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表现性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各种材料去装饰表现事物,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拓宽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创作设计中活出信心、活得快乐,加强人与物的交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启发、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美的装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良好习惯。让学生们学习纸袋的折法的过程中,把“装饰纸袋”变成折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自己的纸袋不知不觉的就会想要装饰一下,老师在这个时候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更加留意身边的装饰图文,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和积累经验。

(2)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装饰纸袋的内容选择,让学生走进丰富的设计的世界。启发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

(3)丰富纸袋装饰的形式,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学生对设计和装饰充满热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外要求设计要新颖独特,有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在创作中尽量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假如遇到困难自己可以通过参考图书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去参照、去临摹,定期举办展览会,提供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

我们用xx年6月到xx年9月,共12个月的时间对四年级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学生共 88 人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收集纸袋装饰教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纸袋装饰的材料认识与喜好程度,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对比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四年(1)班和四年(2)班,在实验班中运用日记画教学方法,与普通班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来进行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对课程的研究主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小结阶段、总结阶段四个过程来分工完成:(附表)

研究阶段

研究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人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xx年6月~xx年8月

(1)查阅、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有关“纸袋装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请专家予以指导。

(2)申报、签订合同。

(3)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陈煜静

吴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xx年9月~xx年12月

(1)深入学习与研究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教育理论。

(2)研究制定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策略,设置实验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撰写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第2篇】小学四年级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柯木塱小学 陈煜静

小学生的纸袋装饰是用各种绘画和手工技法结合的方式表达儿童对装饰生活美的感受,它融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它可以使孩子更加贴切地结合生活,将儿童的形象记忆与儿童的主观意念融于画面之中,是表现性与创造性极强的绘画活动,也是最能抒发出儿童个性特征的表达方式。

结合赞科夫“发展”教学理论的思想是:教学观念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学生发展的层面,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和关键。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不同的需要,按从低到高排列,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合作学习相关的需要(也即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就有多种,如交往的需要,表现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内心潜在的各种需要可以得到满足,这样的学习活动自然也就是愉悦的、可持续发展的。按照需要理论,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厌学,不是他们自身智力的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满足其需要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表现自己才能的劲头被压抑,没有集体归属感。而要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相对更受学生欢迎。即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此,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表现性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各种材料去装饰表现事物,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拓宽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创作设计中活出信心、活得快乐,加强人与物的交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启发、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美的装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良好习惯。让学生们学习纸袋的折法的过程中,把“装饰纸袋”变成折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自己的纸袋不知不觉的就会想要装饰一下,老师在这个时候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更加留意身边的装饰图文,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和积累经验。

(2)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装饰纸袋的内容选择,让学生走进丰富的设计的世界。启发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

(3)丰富纸袋装饰的形式,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学生对设计和装饰充满热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外要求设计要新颖独特,有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在创作中尽量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假如遇到困难自己可以通过参考图书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去参照、去临摹,定期举办展览会,提供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

我们用XX年6月到XX年9月,共12个月的时间对四年级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学生共 88 人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收集纸袋装饰教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纸袋装饰的材料认识与喜好程度,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对比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四年(1)班和四年(2)班,在实验班中运用日记画教学方法,与普通班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来进行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对课程的研究主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小结阶段、总结阶段四个过程来分工完成:(附表)

研究阶段

研究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人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XX年6月~XX年8月

(1)查阅、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有关“纸袋装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请专家予以指导。

(2)申报、签订合同。

(3)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陈煜静

吴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XX年9月~XX年12月

(1)深入学习与研究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教育理论。

(2)研究制定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策略,设置实验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撰写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4)分单元的形式进行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教学。

(5)拍摄一节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录像课。

陈煜静

吴杨

第三阶段

(小结阶段)

XX年12月—XX年5月

(1)根据制定的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在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积累资料,及时在学校进行小结汇报。

(2)在实验班、非实验班进行对比教学,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制定好完整的评价方案。

(3)举办纸袋设计的实物展览,让学生在观看中对自己启发设计灵感。

(4)拍摄一节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录像课。

陈煜静

吴杨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

XX年6月—XX年9月

(1)把课堂相关资料放到天河部落上,与其他美术老师共同交流探讨纸袋装饰的教学方法;

(2)收集和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3)完成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写教学心得。

通过纸袋设计的学习,学生循序渐进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装饰生活,培养了学生平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增加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其中据调查,100%的学生都会通过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装饰纸袋,80%以上的学生能够从装饰的方法,用材,手段来装饰纸袋,并为日后进行其他形式的美术创作积累了广泛丰富的素材。

(1)积累了大量的学生纸袋装饰作品,在天河部落进行学生作品展。

(2)在XX年11月3日课例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教学课例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3)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在这一年多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绘画比赛,发现通过学习了纸袋装饰的课题后,学生绘画速度大大提高了,题材也大多来自于身边的、真实的生活,画面也更加丰富生动了。参赛的成绩也很显著,其中:

(4)《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秦元老师的带领下,查阅、学习了许多教学理论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文献研究,提高了自身的理论和科研水平,在探索研究中也积累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

(5)通过总结《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收集整理了一些教育案例和心得体会

通过一年多的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证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习过的美术知识的巩固上、对设计的理解初步的认识上、对自信心的培养上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和绘画的水平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学生在绘画时缺乏绘画题材、画面内容空洞和创作难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事情的习惯,增强了观察力、分析力、想像力,记忆力,发掘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第3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之《称赞》教学反思总结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之《称赞》教学反思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正基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言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包括两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二是全面提高,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称赞》这一课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能涵容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元素,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内容包括: 1 、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2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立志成才。 3 、教育学生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人民及亲人所给予的深挚的爱。 4 、引导学生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如家、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刚正不阿、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谦虚谨慎、和睦亲善、勤劳节俭、重情重义等。 5 、实现人生目标须付诸具体行动,如:进德修业、慎思明辨、日省吾身、磨炼意志等。 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重视学生爱同伴,爱劳动,关心别人,能看到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的优点的教学。

第二,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

新课标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出了阅读及背诵的量化指标。语言积累分为四个方面: 1 、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 2 、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涵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3 、语言法则和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 4 、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片断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背诵等。总之,语言积累是一种动态的体态。 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能用自己的话称赞别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很多: 1 、常规习惯。如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并做好笔记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向语文教师及教材质疑的习惯等。 2 、阅读习惯。如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默读的习惯、边阅读边圈点的习惯、背诵古诗文及课文精段的习惯等。 3 、写作习惯。如经常悼念信息及趣闻的习惯、动笔进行创意表达的习惯、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书写工整及讲究格式的习惯等。 4 、口语交际习惯。如使用文明礼貌语文的习惯、讲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的习惯、语言准确及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习惯、耐心专注地倾听的习惯、边听边记并抓住中心和要点的习惯等。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使学生真正在语文素养方面有所提高,而不能走形式、摆样子,流于一般化,那样对学生是极端不利的。

【第4篇】识字的教学总结及教学策略

一、研究过程及策略

在确立教研主题后,我们全组教师统一参加了理论学习,并利用每周二下午进行集体备课,备同一单元,再备同一课,在深入吃透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形成教案后上课。一人上课,组内教师听,反思研讨后再上课,最终形成案例,同时请领导全程参与,并给予指导。

经过研究,实践、探索,再研究,形成以下策略:

1、培养初步预习能力,让学生初尝识字乐趣。

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不会学习。培养初步预习能力,最关键的是教师的引导。课内教给学生圈字连词,读拼音等预习方法,课外请家长配合,并利用墙报开办“预习加油站”栏目,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展示,竞争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每个学生都尝到预习识字的快乐!

2、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分散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编排,在教学中力求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识字兴趣,具体方法为:

看:观看动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挂图,不但激发了识字兴趣,而且还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听: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把识字与培养想象力相结合。

做:即结合生字特点,引导学生做动作,尝试、体验。如:在教学“脚丫”一词时,师:“快找找你的小脚丫藏在哪儿?”(学生乐滋滋地找。)“你的小脚丫藏在鞋里,看不见哪!”(师用手作“丫”状)“快跟老师做!你看这个“丫”字多像你的小脚上长的两个小脚趾啊!”(学生乐呵呵地去体验)

另外,还可以用嘴尝一尝,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等方法,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识字的快乐,激发识字的兴趣!

3、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主、独立识字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具有短暂的,不持久的特点,因此,光靠外在的激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兴趣内化。即: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归类识字等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识字的'能力。

如:教学“泪”字,师:“你是怎样记住的?”生(我是用三点水加目记住的)师马上总结(这就是加一加的方法)“大家再看泪字,目,代表什么?”(眼睛),“三点水旁呢?”(指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泪水,看来它与水有关)“你还学过哪些三点水旁的字?”(江、河、沙、浮……)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归类的方法记许许多多的与水有关的字。”

4、鼓励学生多渠道,多层面识字

老师指出,要关注学生生活识字。因此,我们不仅在课内培养识字兴趣,还鼓励课外多渠道,多层面识字。如:从电视、商品包装、牌匾等渠道识字。同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生活识字小能手”的评选活动,再次,激发巩固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兴趣!

二、反思

通过本次校本教研活动,我们低年组全体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课堂上,学生机械的读记分析不见了,活泼有趣的体验,感悟使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地识字,可以说,学生们愿意识字,乐于识字,师生融洽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体验,那是一种成功,一种愉悦,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健康成长的阶梯!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与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识字教学中感受阳光,拥有自信,体验成功,真正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5篇】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修总结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修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修总结。为了迎合新课程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我校开展了校本研修,“有效研修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实施,促进了我们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时解决了我们在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在研讨过程中,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语文教学的根本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准确的理解;对教师职业重新焕发热情。

一、课堂教学要注重欣赏好词好句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咬文嚼字”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低年级重在阅读积累。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那么仔细地品味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或者说每篇文章仅仅品析一两个词句,没有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本阶段的研究中,刘庚主任和王海燕老师的话提醒了我,“语文课始终要学会表达,学会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我不从小启蒙学生挖掘文中的好词好句,教会学生细细品味它,将来学生怎能理解它的运用之妙?怎能把它吸纳为自己的语言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和学生一起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变“浅阅读”为“深阅读”,真正让学生把这些词句积累进自己的小脑袋瓜里。

二、通过品词析句,正确理解、运用祖国文字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语文课的根本就是通过阅读,正确理解、运用祖国文字。即便是小学一年级也不能忽视它。“大纲”提出: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教师要多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新课标”指出,学生朗读的表情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这就告诉我们,文章让学生读上三遍五遍是不行的,让学生学会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后,还要反复读。这样,学生在不同的理解基础上,对文字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王延龄老师也讲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习古人,多读读,在读中去理解。” 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一定要学习语言。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反复去读,反复感悟,学生才能逐步正确理解祖国的文字,才能逐渐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并逐步学会运用。

三、在阅读感悟中师生智慧、情感同启迪共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师生通过阅读,能逐步分辨是非成败,逐步感受善恶美丑。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是积累智慧,培养情感的过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启迪智慧,陶冶情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把握好课堂教学结构,争取上好每一节课。从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入手,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让老师和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增智,在阅读中培养高尚情操,在阅读中与社会接轨,在阅读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