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多篇

栏目: 教育教学方案 / 发布于: / 人气:3.02W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多篇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一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有进步,表扬。)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

课后感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可以,教师自身的素质比较好,富有激情,而这样的课,情的渲染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在设计中,教师重视了文本中词语、句子的朗读、感悟,符合中年级的教学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生成信息,引导得也不错。但是,正如张祖庆老师所说的“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整体的现象,这种整体的缺失,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很多老师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对文本获得整体初步感悟的前提下,就急于进入对课文局部的分析。这样的分析,肢解了文本,使得学生的理解缺乏一种整体感。第二,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某一部分的时候,喜欢孤立地在屏幕上展示某个句子,而不是将之放在整个文本语境中去解读。第三,忽略对最后一个整体的回归。课文一段段分析完了,往往教学的任务也完成了。”我想,这是一节第一课时的课,初读部分时的整体感受文本是否有缺失现象?过早地切入文本的深读研究,对于不少中下生来说,是否合适?

因为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级的,对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涉及不够,对于四年级,我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10分钟)

谈话:《撘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发现了人间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让我们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感受两岸同胞的骨肉真情。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着黑板,跟着老师写:“跨”注意左窄右宽,“海峡”的“峡”山字头要靠上写,这样才平衡,才美观,最后一笔是捺,捺要讲究一波三折,这样写出来才漂亮,“桥”左边“木”字旁的捺变成了“点”。右边的一横要穿插到木的点之下,汉字讲究的穿插填白。

解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会说:为什么是生命桥?和我们普通的桥有什么差别?生命桥到底指的是什么?跨越海峡又是怎么回事?教师相机在课题的疑问处画上“?”号。

自由读课文,看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哪里,出示课件,给学生指出杭州和台湾,理解“台湾海峡”和“跨越”。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生命桥到底指的是什么,学完课文就十分清楚。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同学们这一次大声读课文,听清要求: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要拼读一下括号中的读音;句子要读通顺,读不顺的句子要多读几遍。(3分钟)刚才哪个字你不认识,通过你的练习读准了;哪句话不是太好读,通过你的练习现在读通顺了。(6分钟)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长句子教会学生断句,断句时注意以每个词为一个单位。注重逗号和句号之间的停顿。(3分钟)

3、(20分钟)刚才同学们联系的好多词语都在大屏幕上,要求会认的词“凋零,含苞,袭击,空旷,暂停,满怀着,身躯,静静地,骨髓移植,血脉亲情,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学生先读一遍,开火车读。第二次注意红色的字体挑读,第三次直接读生字,全班先齐读,哪一个生字你认为很难读,但是现在记住了,来吧,给大家介绍你的好方法可以吗?多找几个同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

4、会认的字大家掌握的这么好,那么会写的生字呢,相信大家一定表现得更好。来,开始吧!大屏幕出示会写的字,先读。挑一个难写的字吧,我们大家一起来写,好,大家看,我要写了,我先要看一看书,这个字到底该怎样写呢?我发现袭是上下结构,上面的龙小,下面的衣大。开始吧!要先读:请翻看书108页读一读生字。来,谁说一说,根据学生所说教师相机板书生字。“皙”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一个字,我来挑,你来写,谁敢来挑战老师。拿着你的书来吧,湾。学生在练习本认真地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边点评。组织纪律:x个同学不仅字写得漂亮,而且写完之后能马上坐。

三、谁能给其中的“湾”和“脉”组词,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说:血脉亲情和台湾。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一课讲了什么吗?用这两个词语,如果想不起来,可以再看看读读课文,想一想。

再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最感动。(如果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进行,没有时间可放到下一课时。)字典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温故知新(5分钟)

“袭击,台湾,海峡彼岸,血脉亲情,骨肉同胞,移植”听写之后改正。同学们,什么是“血脉亲情”?什么是“骨肉同胞”?课文中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找到答案。(血脉亲情:形容有血缘关系的人,感情非常深厚。

骨肉同胞:指的是亲生的兄弟姐妹。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提出要求,不指读,不出声。找到你最感动的地方,在旁边批注,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在阅读批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情,时刻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先说前面,最后再感悟结尾段。全班学生交流感悟时,做到由浅到深,最后感情升华。)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没有多媒体)

孩子们,这里有几个描写花的词语:“凋零”、“绽放”、“含苞”,哪两个词语是一对反义词?什么“凋零”,(我们通常指的是…、)?(生命之花)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呀,含苞的花朵的年龄,18岁的生命就要凋谢,我们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情况的……(学生说),我们的心在…、、(揪痛),我们的心在…、、(),怎么不让我们心痛?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学生说)孩子,想想,这个18岁的年轻人心里在渴求着什么?对,渴望着生。“唯有…、、才”,再读着这句话,你的心中的感受呢?此时,我们的心中有许多情感,对小钱的……,让学生说,对生命的…、、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把你的感受送回到句子之中,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2)就在昨天,一场李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袭击的片)

为什么要出示这句话?怎么来理解“袭击”?抓住“袭击”,通过幻灯片,7、3级带来的灾难,让学生通过画面直接理解“袭击”的含义。地震袭击之后还会有什么危险地情况呢?

(3)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有片)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文章之中有两个“静静地”,找到所在的句子。第一句,这里又出现一对反义词,“苍白和红润”,苍白说明…、、?(小钱身体虚弱),所以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静静地”外表之下,小钱的内心却并不平静,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期待着……期待着……(中间穿插上期待着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看第二句,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候?(非常危险的时候,余震之中,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他们为什么如此呢?再看还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1999年9月22日早晨,小钱正满心期待骨髓移植的时刻)所以这个时候尽管余震时时在发生,尽管时刻都会处在一种危险之中,但是他们呢,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所以读“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能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所以读“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所以从“沉着地”这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慰,高尚的医德),从“静静地”这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那位青年的……(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以那个台湾青年才如此……(镇定),才如此……(沉着)。由此我们对他们感到无比的……(敬佩),再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同学们,文章讲到这里,你理解什么是生命桥了吗?……对,是李博士,是台湾青年,是两岸许许多多关心小钱的人,是他们的爱心为小钱搭起了生命之桥,重新点燃了小钱的生命之火。是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师板书:爱。音乐起,教师范读最后一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小钱祝福,让我们永远铭记并传承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段),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吧!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也许,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四、结课,沉淀下的是爱!

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沉淀下一个字,(课件出示)爱!

教学反思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级教学交流上,我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以“感激”为话题,以“感激”为线索,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千层浪花,他们从自己的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各抒己见,明白了“生命桥”的深刻意义。

内心的情感积聚太多需要写的方式来宣泄。写是对内心情感的梳理、积淀,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阅读感悟便发生了质的飞跃。课上,我让学生动笔写一封信,表达心中的感激。这个教学过程让我从中真切感受到阅读感悟是说、写的基础,说、写反过来能促进阅读感悟的提高,阅读感悟可以通过说、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只重感悟,不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从雾里看花一样不真切,相反,只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楼一样不现实,只有让学生“读”进去后,通过说的形式“浮”出来,再通过写的训练“沉”下去,课堂教学才能绽放溢彩。

课后,街道学校的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三

一、设计思想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章主人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为话题展开,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仔细倾听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通过这样的发言,理解课文的含义,也能初步理解海峡两岸的状况。

二、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

2、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说,但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师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五、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点拨指导,在谈话中理解课文的含义。

七、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情景。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

1999年的9月22日,杭州和台湾这两个城市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读完这个故事后很感动,我想同学们也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是什么感动了我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做好预习六要求。

3、认读生字,组词,相机正音以及补充词汇。

4、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初步感受生命的珍贵。

学习难读的句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读的过程中,对于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学生一开始不能很好的读清楚,建议学生多读几遍。)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辗转,通过动作来体会这个词的意思。)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让学生表演步履匆匆,注意走路时的表情)

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理解突如其来,指导这句话的朗读。)

四、小结课文

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题目)课文主要说了哪些人?

生答: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那么文中的小钱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由。

二、感悟课文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小钱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这个话题展开,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预设

(一)认为小钱是不幸的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明天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象即将凋零的包含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适当引导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这几个词语来解读小钱是不幸的。

师: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还没有开放的花)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机勃勃,美)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可是小钱的生命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花一般的小钱,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只小船,随时都会被巨浪吞没。

B、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C、带着这样的心情,请你读读这几句话。

(二)认为小钱是幸运的

1、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B、骨髓移植对小钱来说是多么重要,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被小钱碰上了,所以他是幸运的。

C、想象一下,当小钱知道有了跟自己匹配的骨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跟刚才悲伤的心情与现在开心的心情比较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当时这场地震夺去了两千多人的生命,可是这位青年并没有受伤,他躺在病床上,等候李博士来抽取骨髓。所以,小钱是幸运的。而且,这位青年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他已经把小钱当作了自己的家人。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时候,余震还在侵袭着台湾,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可是事实上呢?

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这里的静静和前面第2自然段中的静静一样吗?

4、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杭州和台湾的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因此,李博士要带着骨髓经过十几小时奔波才能到杭州,才能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5、小钱得救了。

也就是说小钱是幸运的。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是却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其实,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甜丝丝已经预示着这个美好的结局。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爱心血脉亲情)

全班齐读两遍。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杭州,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十、作业设计

假设一年后的一天,当健康的小钱个台湾青年相见,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拿起笔,写下当时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小钱心中的感激之情。

问题研讨

如何教学更能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 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课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件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老师小结。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谈何容易、突如其来、血脉亲情”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了解大陆青年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进一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板书课题,追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生命桥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又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讲了两个场面,你知道是哪两个场面吗?适时板书。

二、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在读这个故事时,格外感动,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

下面,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或让你感受最深。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默读。

三、小组交流,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全班汇报

(一)第一个场面

预设句子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学生可以体会到: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难,再也没力气下地走路,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才18岁啊,生命才刚刚开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却有了这么严重的病,所以说马上就要凋零了。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钱的生命。

师小结:是啊,小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搁,甚至一个小时都不能耽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是他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预设句子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他生的希望来自海峡的彼岸----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

把你体会到的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第二个场面

预设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重点体会“沉着”和“静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这样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他的心里能想什么呢?

预设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大地震动可能发生什么情况?体会艰难。

有感情地朗读。

(三)体会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在感情朗读。

(四)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再看课题,你还认为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了吗?

那还是一座什么桥?

六、课外延伸

小钱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会感激谁呢?会说什么呢?

七、全课总结:(教师配乐朗诵)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因为有爱,世界才更和谐,更温暖;

因为有爱,人们才更快乐,更幸福;

因为有爱,生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桥

杭州,台湾

血脉相连的亲情桥

骨髓

小钱,青年

爱心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由题开门见山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题目。

2、板书:

跨越海峡的桥

注意峡的山字旁要瘦些。

3、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醒地很好,老师漏了一个词。重新板书“生命桥”。

4、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生命桥?让人好奇,感觉与众不同,来,再读题。

5、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刚才所提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探讨性,看来同学们不仅读书能力强,思考能力更是不一般。那就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吧。

二、初读感知,字词理解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碰到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课文中有许多生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跨越、白血病、骨髓、移植、辗转、余震、袭击、期待、空旷、暂停、血脉亲情。

3、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谁能概括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完整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准,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简洁,刚才他的概括简洁吗?怎样说才能做到既完整又简洁呢?”

三、再读理解,交流感受

1、体会第二段:

⑴咱们先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绽放)读到这里你了解到什么?

板书:

骨髓

⑵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生命延续的希望。

⑶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看来这希望也很渺茫,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了?

⑷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概率小。

⑸还从哪些词体会到。“辗转”。

⑹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个词“辗转”。读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大家想想看,要找到适合的骨髓,首先会找谁?

(亲人)没有,又会去找谁?(朋友)还是没有,怎么办?整个杭州都找不到,怎么办?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他们绝不放弃一丝希望。

⑺试想,18岁,该是一个怎样的生命?而他却因身患严重的白血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再读第二段。

2、过渡:小钱是幸运的,有适合骨髓的人终于找到了,是谁捐献了这骨髓,又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移植了骨髓,这里又有许多感人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3~5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动了,找一找,划一划。

体会: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⑴此时此刻,是怎样的情况?是他们的什么令你感动?

⑵让我们想一想:手术室里有什么陈设?余震来了,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⑶把你心中的那份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

以生命挽救生命。

体会: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周围随时发生余震,李博士为什么还能沉着地工作,台湾青年为什么还能静静地躺着?他们在想些什么?

体会李博士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在灾难面前,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精神。体会青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一心想着他人。

师:正是这位一心想着他人的青年,正是这位在灾难面前尽心尽责的医生,他们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体会: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⑴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⑵在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情况下,青年首先想到的是谁?此刻,病床上的他仿佛看见了什么?

⑶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动,能帮他把那份感动读出来吗?

3、因为骨髓的保质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

读奔波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以时间换取生命。

四、拓展资料

骨髓移植手术成功了,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及时提供的骨髓使小钱重新获得生命。其实,到目前为止,慈济医院已向大陆提供骨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他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于是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架起这座生命桥梁的仅仅是骨髓吗?你认为还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1、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吗?

2、“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小结: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这是这种亲情使台湾青年在生命攸关的时刻首先想到了大陆青年,尽管小钱不是他的家人,但胜似家人。我相信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五、拓展交流

小钱得救了,也许他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都不会见面,可是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他有千言万语想对那些帮助他、关心他的人说,现在请你帮小钱写一封感谢信,把他内心的感激用文字表达出来。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18岁青年爱心台湾同胞

白血病血脉亲情以生命挽救生命

以时间换取生命

【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而展开的。先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正确;接着指导、帮助学生把课文读连贯,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种以读为本的设计,首先要注意读的层次性: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循序渐进,层层拔高。其次要注意读的目的性:每一层次的读都不是走过场,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落实不同的目标。这种读的训练还要注意它的指导性:一是指导学生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如,“间隔”的“间”读jiàn,“骨髓”的“髓”读suǐ等。二是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句子。如,“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断开。三是注意对读得差的学生的指导。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读好的信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四是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入情入境地朗读。比如,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当读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时,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并能通过朗读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再比如,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这位台湾青年和李教授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的高尚品德,从而体会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真正含义。这样,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中又有所表达。学生能不能入情入境地朗读,答案是肯定的,就看教师放不放手。

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抓住读来感悟,但形式比较单一,读的过程中悟得不够,还需要在引导上多下功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跟谁有关系?谁来说?

2、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台湾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

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课件

3、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全班齐读。

5、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呢?谁来读一读?

6、指导朗读。

7、理解“突如其来”。

8、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10、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

(2)学生朗读

11、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板书—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3、出示课件

14、分角色朗读。

15、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作业

必做题: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

⑴过渡:

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台湾、青年、李博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

1、过渡: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出示练习: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他想:也许()但是()。

青年人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但是()。

5、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杭州、钱畅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用“也许……但是……”句式来进行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生接读。

这句该怎么读呢?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8、师:骨髓终于抽到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这十几个小时,他做了什么呢?

⑴(播放补充资料)结合箭头、画外音来了解整个运送的过程。

⑵看来刚才的媒体介绍,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⑶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李博士千辛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仅仅是骨髓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2、师总结:

是啊,李博士千心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不仅仅是骨髓,还送去了爱心……

3、师:出示练习:

也许,钱畅是不幸的,因为()。但是,他又是(),()。

同学们,请大家完成这个练习。

4、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用“也许……但是……”句式来练习说话,一方面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再次来体会钱畅的幸与不幸的原因所在。)

5、点题,再齐读题目。

6、让我们满含激情地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更是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

【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爱心台湾

钱畅血肉亲情青年李博士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词: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读准其他词语: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板书:

小钱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痛苦,绝望,悲痛。)

⑶ 说话: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板书:

骨髓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此时的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1、他会感激谁呢?

2、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

生命桥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小钱 台湾青年

生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