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栏目: 读书笔记 / 发布于: / 人气:2.03W

第一篇:《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

作者:(英)哈代 著,张谷若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4-07页数:577

阅读时间:2014年5月

《德伯家的苔丝》,听上去便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有同学推荐看的,于是就先到图书馆里借来一本减缩版的先看了看,后来觉得不错就又看了汉译本原著。受故事中女主人公苔丝深深地吸引,索性把电影版的也看了,觉得更加生动形象。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纯洁姑娘的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东家少爷诱迫而失身怀孕。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剥夺了她接受真正爱情的权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遗弃。后来,万般无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爷的怀抱,不料,就在这时她那有名无实的丈夫拖着病驱千里归来,苦苦寻觅。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毅然杀死同居的少爷,在与丈夫短暂欢聚后,走上了绞刑台。

父亲德伯的愚昧无知,对于金钱的贪婪推使苔丝跌下了社会的的深渊;而亚雷的邪恶无耻则将苔丝少女的所有美好梦想化为灰烬,促使她遇上了改变她人生的第三件事——与安玑·克莱相爱。而正是这个安玑·克莱,这个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终造成了苔丝的悲剧。有人会说安玑·克莱才是真正该批判的人,但是无疑他生活在那个时代,他需要时间来释放自己,不可忽视的是,安玑·克莱是爱苔丝的,至少那爱是真的,而不是像亚雷一 样,只有肉欲,把苔丝当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认为苔丝的悲剧应该是当时的时代所酿成的,或许在现代社会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对于像苔丝一样的人来说,生存的机会就多了。《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女主人公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体。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她没有借助婚姻来实现追求虚荣的愿望, 而是立足于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那儿寻求帮助的时候,她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解决家庭的困难。她一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就坚决离开了亚雷"德伯。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她成为了人们心中嘲讽的对象。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他通过苔丝这个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抨击。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不在于一时的过错,不仅仅在于她得过去,更包含她的将来,因此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社会则坚持传统的习俗,认为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苔丝是一个犯了奸淫罪的罪人。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感情的丰富和忠实的爱情之中,只有从这样的完美中才能产生出纯洁来。哈代严厉批评了克莱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

指出它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枷锁。然而正是这种民族风俗习惯结晶的伦理道德,它具有神圣的性质,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认作永远正当的东西。苔丝就是这种世俗谬见的牺牲品。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结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毫无疑问,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

苔丝这个女性角色,她不同于传统的柔弱的女子,美丽迷人是她的资质,可是她在更深层次上来说是一个想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 追求自己起码的幸福权利的淳朴姑娘,可是社会的强权却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在遭遇了诱奸、抛弃的重重打击与伤害后,最终酿成了苔丝的命运悲剧。(1700字左右)

09 级 4 班李华

第二篇:大学生读书笔记 由《德伯家的苔丝》浅谈女权主义

由《德伯家的苔丝》浅谈女权主义

成书问世于一八九一年,发表至今已一个世纪有余的《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所完成的最后两部重要长篇小说之一,早在维多利亚时期就被公认为哈代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并被列入世界古典文学阆苑。

《德伯家的苔丝》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苔丝——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被富家公子亚雷骗去处女贞洁而后遭受侮辱,不堪重压之下远赴挤奶厂求工并与真命天子安玑·克莱相遇并相爱,却在新婚之夜因坦诚身世惨遭抛弃,万般无奈下苔丝再次委身亚雷情妇。不料,这时她那有名无实的丈夫拖着病驱千里归来、苦苦寻觅。苔丝为了真爱,毅然杀死同居的少爷亚雷,在与丈夫短暂欢聚后,走上了绞刑台。在所谓的开明的维多利亚社会中,可怜的苔丝度过了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成为现代社会的牺牲品。

显而易见,酿成苔丝悲剧性命运的罪魁祸首便是时代背景。坦白来说,作者托马斯·哈代所处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就是一个戴着自由面纱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道德的伪善面具的男权社会。正因为男人主宰着社会,妇女们,尤其是像苔丝一样社会地位地下的农村女性,很难拥有自己独立的个体身份,更何谈主动把握自己的爱情?犹记得,《苔丝》中“恶魔”亚雷有这样一句

话:“美是要付出代价的。”是的,苔丝用“美”换取了人们无限的“哀伤”——正直美丽的苔丝对世俗成见陋习的态度从怀疑到否定,直到反抗,甚至最终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作为一名读者,无论愚蠢或是聪慧,都难以不为苔丝的“凄美”而伤,不得不说,这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权泯灭的很好例证。

在这样的大潮流下,即使是苔丝也曾一度迷失自我,将本该属于她的女权拱手相让。首先,在男权专制的统治下,苔丝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安排,来到富有的德伯家攀亲,不幸被花花公子亚雷玷污,根本上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其次,她心目中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的,而是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安玑——她因失身而自卑, 即使后来被丈夫安玑抛弃,她还认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默默忍受,灵魂深处沉积的陈腐的“妇道”“礼法”观念压得苔丝透不过气来,可悲至极!

正是深刻意识到“男权当道,女权泯灭”趋势,作家们的笔下涌现了一大批敢于同黑暗无理的时代主流思想做抗争的新新女性,她们生活在传统的男权社会,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们一度迷失了自我,但最终觉醒,勇敢地挣脱枷锁,反抗专制来捍卫女性的尊严与权力!论之女权主义的追随者,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艾米丽·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和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迷失、觉醒与抗争的主线贯穿着整个作品,展现了强大的女性力量,构建了争取自由与平等的不朽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然而,在男权社会的根深蒂固传统观念里,她们的抗争显得那样单薄无力,深究其因,造成此类悲剧的根源无疑在于男权传统文化对于女性贞洁问题的偏见。在男权制的社会里,在以亚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花花公子的意识里,女性的美貌是男人推卸自己罪恶的借口;在以安玑为代表的追求自由思想开放的知识青年的意识里,对女性的忠诚与贞洁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却无视自己对性的放纵。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的地位是臣属于男权社会的传统和文化的,因此,她的贞洁就是确立她在这种社会立足和生存决定性因素,任何一种越轨行为,即便是像苔丝一般的性骚扰和性侵犯的无辜受害者,也会从根本上损害乃至彻底毁灭她作为女性的地位。《德伯家的苔丝》文中,虽然安玑在其他方面看起来都相当开明,但是他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对女性的偏见。新婚之夜,安玑告诉苔丝他曾经与一个陌生女人厮混两天,苔丝当即原谅了他,讽刺的是,当苔丝把自己被玷污的痛苦经历向安玑诉说并请求原谅时,他却无法做到宽恕苔丝,多么无知又懦弱的男人!在深受传统教条思想毒害的安玑看来,一个女人一旦失去贞洁就失去了纯洁的筹码,更失去了让他爱的资本,甚至被贴上离经叛道的、为社会所不容忍的淫荡女人的标签。想象一下,如果当时他可以无视那些可笑的流言蜚语,朝着苔丝报以鼓励地一笑;如果他愿意肩负自己的责任,站出来为深爱的苔丝独挡一面;如果他能够在家庭社会的层层重压之下,坚定地牵起苔丝的手一同走下去,他将免除苔丝不必要的牺牲,改写她悲剧性的命运,

为女权之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却选择逃避,留下苔丝一人陷入绝望的苦痛之中??

纵观全文,作者哈代巧妙地借苔丝悲剧的一生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制社会,揭示了生活在这种男权制社会下的广大女性注定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的本质,面对男权社会的摧残和压迫,最直接最彻底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女权,将女权主义深入人心!苔丝虽然开始了不屈的反击,甚至呐喊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实质:“一日被欺,终身受欺,这是规律!”但最终,仍没能,也不可能摆脱掉男权制社会的强大而无形的控制网,从而走向自我毁灭。殊不知,正是女权泯灭这个看不见的魔掌,把苔丝推进了死亡的深渊。

第三篇:《德伯家的苔丝》读书报告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报告

班级 汉语言081班姓名赵彤学号201450515133 书名:《德伯家的苔丝》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

15部长篇小说(出版十四部、4个短篇小说集、8卷诗、2部诗剧,是世界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这部《德伯家的苔丝》,都是以他的故乡——英国南海岸的多尔赛特为背景的。

背景:《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标志。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在了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重大社会主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时间地点:第一阶段(处女——不再是处女)

马勒特村、纯瑞脊

第二阶段(新生活——一个悔过自新的人)

塔尔勃塞牛奶场、爱敏斯特、马勒特村、弗林特石灰谷

第三阶段(结局)

爱敏斯特、马勒特村、桑德伯恩

主要人物:马勒特村

纯瑞脊

塔尔勃塞牛奶场理查德·克里克(场主)、安吉尔·克莱尔(牧师)——男主

角、伊茨(挤奶工)、玛丽安(挤奶工)、蕾蒂(挤奶工)

爱敏斯特(安吉尔家) 老克莱尔、母亲、两个哥哥、默茜·钱特小姐

故事内容:《苔丝》这部小说讲述了在英国一个名叫马勒特村里面的德比家,一个没落的古

老“贵族”约翰·德比,他有七个孩子,最大的女儿名叫苔丝,是他们整个村庄

长得最美丽的姑娘。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太差,德比夫人便想着让苔丝去找他们“同

血统”的亲戚德伯家族寻求帮助。可是善良天真的苔丝被狡猾不正经的亚力克·德

伯诱奸,以至于怀了孩子。在遭遇了一次少女的不幸后,苔丝在一个牛奶场遇到

了自己的真爱——安吉尔·克莱尔,可是由于自己当年的“过错”让这对有情人

没能延续幸福,当他们都幡然悔悟时,却已是无可挽回。当苔丝杀死了无耻的亚

力克后,等待她的只有法律的制裁??

小说情节摘要:“为什么她一定要遇上这个不适合却如此垂涎于她的男人?而她留给那个适

合于她的男人的,只不过是一个来自乡间黄昏舞会的已经模糊了的印象。在

生活中,适合于爱的男人很少在适合于爱的时间出现。上天总是无视人们对

爱的呼唤,直至人们呼唤得精疲力竭。”

“她没有意识到,虽然她触犯了一条公认的社会戒律,但她却从没违反过自

然。她就像树林里熟睡的鸟儿或树篱下的田间小动物一样清白无辜。”

“那种对幸福的渴望,那种存在于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中的渴望,终于重新

赢得了苔丝”

“女人们通常要经历这种生活。对多数被生活玩弄过的女人们来说,‘哪儿

有生活,哪儿就有希望’仍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他领悟到他们跟他没有什么不同,他和他们一样都是风尘仆仆的赶路人,

他们的最终归宿都是死亡。”

“现在,苔丝的生活只有两种: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实实在在的痛苦。” 读后感:苔丝这个女性角色,她不同于传统的柔弱的女子,美丽迷人是她的资质,可是她在

更深层次上来说是一个想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追求自己起码的幸福权利的淳朴

姑娘,可是社会的强权却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在遭遇了诱奸、抛弃的重重打击与

伤害后,最终酿成了苔丝的命运悲剧。

苔丝女性悲剧的社会因素

小说中的苔丝代表着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农业阶层的过渡时期的农民形象,苔丝是一

个有点文化基础的年轻人,所以她不希望和父辈一样生活,可是贫穷却阻碍了她追

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的机会,就像小说中一个情节是苔丝和安吉尔一起送新鲜牛奶搬

运至火车,苔丝想到他们冒雨赶了这么远的路,就是为了让伦敦人能够及时喝到牛

奶,“苔丝看呆了”,因为对她来说,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家里的任何困难几乎都落

在了她的肩上,以至于搭上了自己的贞洁和幸福。女主角苔丝遭受的压力是多方面

的,她为了生活,不得不遭受农业资本家的剥削,并受到富家子弟的玷污;此外,还有来自社会道德的审判,苔丝的不幸成了人们审视道德的样本,那些指指点点、异样的眼光无不啃噬着苔丝年轻的生命。就像在被亚力克奸污后,苔丝生下了那个

无辜的孩子,可是当这个幼小的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却连灵魂的落脚处都没有,一向满口仁爱的牧师也不能给予他归宿,无助的苔丝只能自己给孩子进行洗礼,一

个来自母亲的特殊的洗礼。当然给苔丝最大的打击还是来自爱人安吉尔的抛弃,可

怜的苔丝承受着来自家庭、生活、社会的重重磨练都不曾跌倒,可是在自己心爱的

人面前还是让心灵的最后一道屏障崩垮,即使这份爱曾经回来过,可也只能是覆水

难收。亚力克的种种丑陋代表了农民阶层的经济贫困、不公正的法律制度,而安吉

尔的背弃则表现出了伪善的宗教和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观。亚力克的无耻和不敢承

担都表现出了这些资产阶级的假面孔,安吉尔的不负责任和心胸狭隘也同样表现出

了资产阶级的虚伪,然而这所有的罪责却全部落在了苔丝身上。小说中最具有讽刺

意味的便是那个“悔过自新的人”,当苔丝再次见到恶棍亚力克的时候,他竟然在

对人众讲授《圣经》,充分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的虚伪。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

造成苔丝悲剧的性格方面的原因是大自然赋予她的纯朴与善良,这让她无法与人面

兽心的亚力克相处,也不能像安吉尔隐瞒自己人生的“污点”,因为她没有沾染多

少“文明”,所以也就缺乏功利的计谋,她的纯朴的本能超过了人人与生俱来的保

护自己的本能,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她的命运悲剧。苔丝鄙视自己所谓的高贵的

家族血统,认为自己应该靠诚实的劳动来获取人生的幸福,她看不惯父亲的洋洋得

意,看不惯母亲的沾沾自喜,这些都充分表明苔丝质朴、纯真、鄙视门第观念的高

贵品质。同时她愿意为了家庭而无私地牺牲自己,当家里面临嫉妒的困难时,她竟

会选择与无耻的亚力克同居,以换取这个恶棍的帮助,当然这也表明那个时代下一

个女子的无助和可悲,想要自食其力而不得的悲剧人生。

小说中通过苔丝与安吉尔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苔丝在重重的宗教道德的冲击下作茧

自缚的性格悲剧。由于苔丝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身上或多或少残存这一些旧道德

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是又有了软弱的一面。比如,她在听到别人议论一个女子

和别的男人的风流故事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联系到自己身上,不免是一种痛苦和

折磨,她在收到世俗舆论和道德迫害的同时,也在用其审视着自己,从而认为自己

是有罪的,“认为自己是罪恶的化身”,她其实比别人更加忘记不了自己的耻辱。苔

丝正是用自己织成的一张道德网将自己束缚起来,将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以至于

苔丝自己认为她在肉体上是亚力克的妻子,而在名义上才是安吉尔的太太,这正是

苔丝浓重保守性的体现。再有就是苔丝在安吉尔知道她的秘密以后,为了减轻自己

的“罪恶”,她可以说是用自己的爱做了安吉尔的奴隶,愿意为他去死,只求安吉

尔能够原谅自己的“失身”,而反过来,苔丝却对安吉尔的“污点”无限包容了,

这种反差也凸显了苔丝过于放大自己的过错,以至于自己无法摆脱心灵束缚的自我

困境。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保守性加重了苔丝的悲剧。

忠诚与背弃重压下的柔弱身躯

苔丝的善良和诚实,让她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绽放异样的光彩,可是这个光圈让一

个女孩子有些受之不起,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父亲的认不清现实、母亲的唯

利是图,一帮弟弟妹妹的生活负担,这些都落在了苔丝这个花季少女的双肩上。小

说中一个引子是苔丝家的一匹马出意外死掉了,这让苔丝内心充满了自责,于是苔

丝放弃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遵从了母亲的要求,来到了亚力克的身边。正是出

自对家庭的一份忠诚,苔丝舍弃了太多,无独有偶,当她又要回到亚力克的身边时,同样是出自对家庭的一份责任。再来说说苔丝和安吉尔,其实苔丝如果向安吉尔撒

了谎,完全有可能和安吉尔获得人生的幸福,可是出于对爱情的忠诚,这个纯洁的

女子选择向忠诚低头,可笑的是苔丝并非一个基督教徒,却拥有如此纯净的灵魂,她的字典里没有背叛和欺瞒,而那些道貌岸然的教徒们却处处显露出自己的虚伪和

冷血。

苔丝的短暂生命里收获的只是一种短暂的情愫,当安吉尔口口声声向苔丝表明心意

时,几近将这个美丽的女子的内心融化,可是当他知道苔丝的不幸时,却只有悔恨,责怪苔丝为什么早早的没有告诉他事情的真相,让他早有这个心理准备,恐怕,在

那个时候他也只会义无反顾的离开,就像他抛下新婚的妻子,独自踏上巴西之路一

样,在苔丝无数次呼唤他——一个曾经钟情无比的丈夫时,只有杳无声息的等待陪

伴她。再次见到安吉尔的时候,苔丝又回到了亚力克的身边,虽然对安吉尔的感情

始终不曾逝去,可是安吉尔又拿出了几分诚意来对待苔丝呢,还不是只留下可怜的

苔丝来品尝这世间的辛酸,满腹苦楚的苔丝却竟然杀了亚力克,其实,这是一个意

外的结局,苔丝杀了亚力克后,和安吉尔度过了那么短暂的一刻美好,当重新醒来

时,幸福便不再属于苔丝了,是什么将苔丝逼到了绝境呢,就是忠诚和背叛——这

个维多利亚时代下的社会怪圈,套死了苔丝,还有许许多多的“苔丝”??

苔丝是有罪的吗?不,这一点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已经很好的诠释了,

遍及整个小说,无论是苔丝有罪前,还是有罪后,她一直是那个善良淳朴的乡村姑

娘,被骗、被弃、被毁灭,她的美好却只能加速她的悲剧,可怜的苔丝又能向谁找

寻真正的帮助呢?

第四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所谓悲剧,纯属必然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悲剧,可谓是徘徊在爱恨边缘的一个词。它把美好的一切玩弄于鼓掌之间,然后硬生生的在你面前打碎,叫人无法一味的去爱它。可当那美好不再完整的时候,却反而让人觉得平静,它逼你不得不承认,那才是真实。

《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女主人公苔丝是被托马斯·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具有大自然纯真的本性,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苔丝一生追求幸福,对亚雷敢恨,对克莱敢爱。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不在于一时的过错,因此在他看来,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不过,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苔丝的悲剧如果归于命运弄人无疑显得牵强。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大胆反抗传统道德,但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的维护者。这在一方面更深层次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另一面,苔丝的人生价值观、情感观所体现出来的对男权社会的服从与忍耐成为她命运悲惨的最终原因。

苔丝的父亲异想天开要17岁的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苔丝根本不愿意去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家庭的重担和自身的责任感一开始就给她的命运笼上了一层阴影。面对亚雷,她充满疑惧但年幼无知,贫穷无依又使她无法回避亚雷,最后轻信了亚雷,遭到玷污。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被看成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苔丝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摧残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选择默默的承受。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

苔丝来到另外一个农场谋求生活,那是一个新的生活起点。同时,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可是,她并没有看到这些,自我价值认同的缺乏最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克莱的出现注定了苔丝的又一次的悲剧。克莱爱苔丝,但不像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暇的杰作,这种过于理想化与观念化的爱,以及克莱心里深层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都扼杀了克莱真实的感受。所以当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克莱心目中的偶像就彻底崩塌了。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 如果说是亚雷·德伯毁坏了苔丝的肉体,那么安玑·克莱带给她的则是精神上的毁灭打击。

而苔丝并没有意识到克莱狭隘的爱,一方面因为苔丝受到过伤害,所以在她内心对真爱是非常渴望的,她是希望被疼爱被保护的,因此当她遇到克莱后,她心底迸发出的爱会更加的强烈。苔丝崇拜克莱以至于把他视为天使,在这种炽热的爱情面前,苔丝完全失去了自主性,被自己的爱蒙蔽了双眼,成了爱情的奴隶。

另一方面,她仍然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应受到社会谴责与唾弃的不净女子”,不敢把自己与克莱尔放在同一地位上,用悬殊的地位来衡量自己的爱。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不的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始终处在负疚、自责、自卑的状态。

苔丝一直处于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之中。在结婚前,她既对克莱正直的为人,自立的意志和对她的关怀有好感,又自哀失身于人,不配做他的妻子。在结婚后,她既无法控制对克莱强烈的爱,但又怀着犯罪感和内疚感,觉得必须得“坦白”。苔丝深陷这种纠结的矛盾之中,却可以完全不在乎克莱其实也有过放荡的过去这个事实。她对克莱的爱其实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这也正是她对克莱“奴隶式”的爱以及她无法磨灭的自卑感造成的。

克莱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贞洁的丧失带给苔丝深深的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被自己完全依赖的情人所遗弃,则摧毁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万念俱灭,丧失了生活的勇气。至此,苔丝仍然在自责着,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在她心里,失去贞操是她的不对,是她对克莱的不忠诚。她渴望得到谅解,即便在克莱抛弃她后远去巴西,她都依然苦等他的归来,企盼得到他的原谅。

此后,“冤家路狭”,苔丝又碰见自己深恶痛绝的亚雷。亚雷纠缠苔丝,无耻的企图与她同居,面对困难重重的窘境,孤立无援、百般无奈的苔丝在亚雷的金钱诱逼、花言巧语之下,选择了妥协,又一次落入了亚雷的圈套。她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和亚雷在一起,充当他的情妇,为一家人换取一个安身之所。克莱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到来,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丈夫的归来,两人的重逢,使苔丝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骗,一怒之下,杀死亚雷,复了仇,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可无奈的是,她恰恰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

他们在荒漠的原野里度过了几天逃亡的欢乐生活,最终等待苔丝的,是无法逃避的绞刑架。她永远都不能从克莱的情感世界中走出来,直到临死的那一刻。她希望克莱尔能娶自己的妹妹来表达她对他的爱,所以可以说,直到她死,她的思想依然是被束缚的。

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说,苔丝悲剧的美学特质在社会悲剧总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苔丝一生都逆来顺受,忍受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典型’明证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苔丝的悲剧不仅仅源于命运注定了她的不幸,无法逃脱。而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心理的不健全,对自我意识的缺失,最终成了她悲剧人生的助推器。

第五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班级:09机械4班姓名:姜伟杰学号0915020141《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整部小说是以乡村为背景,通篇描述的是一位乡村少女一生的悲惨经历。小说的副标题中说到女主人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是一种超前的思想,也是作者对当时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和不满。

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时期。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社会崇尚的是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也是科学文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小说里面非常多的情节中都有提及到有牧师在街道上布道也体现了这几点。但正是因为这种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的社会风气,许多暴发户也为提升自己身价进入上流社会而纷纷模仿贵族们的习惯。文中的亚雷就是其中之一,他家也是一个暴发户。正因没有受到正确的道德修养和礼貌的教育,才导致了后来奸污苔丝和后来一系列诱逼苔丝与他同居等惨剧的发生。

《德伯家的苔丝》写的就是在当时社会的迫使下,一名纯真、朴素、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走向堕落。作者托马斯·哈代笔中的苔丝正是当时社会上正义、纯真、勤劳、向往美好未来的女人的一个缩影,她身上充满着爱和对他人的信任。文中写到苔丝被亚雷奸污了以后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开了亚雷回到家中,体现出了她内心的纯真,她不愿迫使自己与一个自己非常憎恨的人在一齐生活一辈子,她那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迫切希望。回到家中的苔丝得知自己已经怀孕了以后,不但没有把对亚雷的憎恨转移到这孩子身上,反而不顾家人

和朋友的责备,义无反顾的生(推荐访问范文网:)下了孩子并悉心照顾他,但最后这孩子还是夭折了。这体现出了苔丝非常有爱,她的灵魂是高尚的,她的道德也是高尚的,但却被社会所唾弃,被当时的社会所否认,认为她是一个伤风败俗、罪业深重的女人。在这里作者表面上写的是苔丝作为一个弱智和受害者非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被社会所批判的惨状,但其实作者真实想反应的是当时社会的一种虚伪的道德标准和当时社会丑陋的风俗的一种批判。作者托马斯·哈代批判的不仅是当时社会虚伪的道德标准,还有当时以克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封建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而苔丝则是当时这种社会陋俗中的牺牲品。作者托马斯·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经历揭示了这种社会陋俗社会风气的弊端和卑劣的一面,把它残酷血性的一面完全的揭示出来。苔丝是社会的悲剧。

我认为苔丝的一生都是充满着戏剧性的,小说全文通篇都在写苔丝走向末路的悲惨经历,但从中也经常会发现一些看似偶然,但却又像是冥冥中早注定命运安排的情节。如苔丝被侵犯前在舞会结束后与亚雷家的女仆争吵的小插曲,还有苔丝在开篇与克莱的相遇但却不相识到后来再次与克莱相遇并相爱到后来的互相产生爱慕之情并结为夫妻。都充满着戏剧色彩,也正是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作者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想反映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和社会陋习等,也为以后对苔丝悲惨经历的描写和小说的结果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整篇小说是以苔丝父亲得知自己是当地著名武士后裔到让苔丝去认亲和之后所发生的一切悲惨事情的经历为主线的,这样更好的体现出了造成苔丝的

悲剧的成因不仅是社会的因素,还有苔丝她自己本身的一种性格错误的原因。

不过,《德伯家的苔丝》还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小说,从中也了解到了许多很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