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10的认识教学反思总结(实用38篇)

栏目: 教学工作总结 / 发布于: / 人气:7.31K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8篇《10的认识教学反思总结》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10的认识教学反思总结》相关的范文。

10的认识教学反思总结(实用38篇)

篇1:10的认识反思总结

1、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虽然本课学生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较多,但我发现有时讨论的并不充分,过早停止讨论,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织效率也不高,往往只有十几个学生参与,部分中差生积极性不高且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明确讨论的目的,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重视讨论的组织和引导,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对学生活动指导的不够。

每次讲一次公开课,我觉得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提高,给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样的活动虽然会让人觉得有点累但是在品味自己进步的时候又是一种快乐。

本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因此还可以在课堂中渗透一点其他新知识来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根基,就像在这堂课之前认识其他数时带着学生按一定过程来学习,那么这堂课上起来就会很轻松。

篇2:10的认识反思总结

1. 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为每人准备了小棒,要求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再用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图案。这样既巩固学生对10的序数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动手研究的机会。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之中,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由于学习材料的充足,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2.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

篇3:10的认识反思总结

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教师都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活:1激活内容,调动学生。

课前我比较深入的钻研教材,科学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围绕重点,又围绕难点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研究汇报内容,灵活地驾驭课堂,既能将问题“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从而将有关于10的知识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

10的认识反思总结篇3

这节课直接用主题图导入,让学生通过数的方式知道10的数量,先数出9个小朋友,加上老师就有10个人,为之后9与10比大小打下基础;再用摆小棒来加深学生的10数量的认识,同时还渗透: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我们把10根小棒捆起来后就知道10个一也就是1个十,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埋下伏笔;在比较大小时,通过拨珠子来比较数的大小,在计数器上,告诉小朋友们,个位满十了我们就要退回去向前进一位,这样提早让学生了解了两位数的数位,不用要求他们一定记住这个知识点,但是可以保证在以后两位数的认识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回忆起来,我们曾经接触过;但是在数比较大小练习时,出现了一些浪费时间的现象,其实小朋友们都能找出知道正确答案,但是面对问题还不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回答,这就证明以前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还没有给小朋友最好语言训练,以后还需较强引导练习;在学习10的组成时,通过以前学习,小朋友能够一次完整地说出10的所有的组合,但是在这个环节我没有好好的给小朋友们自己说的机会,10是组成只用记5个组合就可以了,这是小朋友能够发现的,但是我却提前引导,有部分小朋友可能之前还没有来得及发现这个规律;在组合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看组合把所有于10有关的加减法列出来,之后再练习反馈,让学生加深认识,反馈练习时可以先口算在看图列式,在看图列式时一定要问列什么算式?(加法或减法)列完算式还应问一句为什么是列(加法或减法)算式?让学生回忆加深认识加法减法含义。最后让学生知道怎样写。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篇4: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我所教授的《10的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页的内容。10是一个特殊的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具、课件和整节课的设计等等,课后,我再回过头来思考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发现其中有些地方处理得不错,有些地方就需要改进。

这节课我力图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来认识10。在上课时的导入部分,我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课件引人入胜,让学生帮0和1想出办法对付横行霸道的9,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体图,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物体是表示10的,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在教学10的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二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篇5: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新数字朋友“10”。

在数数的时候,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数珠子。数刻度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和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和数数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经历10的认识过程,在此基础上,逐层推进,让学生用这些方法比较10和9的大小。

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提出问题“把1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在这个环节中,我把握的不是很好,首先我没有引导学生要有序的分,可以在黑板上示范一下。其次,10可以分成9和1,学生大叫这样分不公平,我没有马上强调“这节课我们不去考虑是否公平,而是研究10的组成有多少种。”或者我可以把话锋一转:那么不公平的分法还有哪些呢?这样过渡就比较自然了,也稳定了学生的情绪。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总结出10的组成以后,我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记住10的组成,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幼稚天真,却极富个性,这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数学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发展。我总结的方法是《凑十歌》,把方法编成口诀,非常容易掌握。学生拍手读《凑十歌》是本节课的亮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充满乐趣的。

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0的组成,但是由于前面的内容节奏比较慢,所以讲完10的组成以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够做练习了,以至于有两道10的组成练习题没有当堂做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这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很满意,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改正和加强。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篇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时,所以单独安排了这一节课。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所定的教学设想,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一、熟悉生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创设情境,国庆节就要来临了,各族儿童正在欢庆国庆节呢!让学生数图中小朋友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通过参与看图数一数、动手摆一摆、看数说一说、照着写一写等学习活动,经历了初步感知物操作——实际应用——临摹写数等认识数10的过程。

教学设计

注意突出10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帮助学生理解10的含义,初步形成10的概念。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既渗透10可作为计数单位,又突出可以2个2个、5个5个地计数,建立按群计数的观念;通过读数和写数,引导学生掌握0—10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和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所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题图上,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然后从中抽象出数10。这样的设计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篇7: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10的认识和组成,是在认识了9以内的数和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围绕课标体现趣,新,活三个特色制作了以下环节。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动机,利用听《瘦子1和胖子0的故事》,在引导学生听故事的同时,适时激疑9的'后面是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二、结合课本,认识10,并学会按照顺序去数

结合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

三,摆小棒,学习10的组成

让孩子们亲身尽力,通过按照数序把小棒分成两堆来让孩子们理解10的组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0的组成里理解和记忆,更是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然这节课不足之处及以待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

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点,而没有深层次的去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我应该再增加一个估点子数的环节,让学生估这是不是10个圆点。先画个两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少了很多,画20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多了很多,从这样的一个比较中,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10个圆点。

2.对“10”的基数和序数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这里的着眼点是让学生明白第10只有一个,10表示10个。我在出题的时候应该给出的数量不一,随时变化,让学生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的出示两道类似的珠子图和大象图。

3.在10的组成教学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把白纸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两堆(画一画)。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如果拿实物小棒去分会出现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种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来,到最后到底分了几种方法可能学生并不清楚,通过画可以把每一种分法都很好的记录下来。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通过画小棒,学生体会不到总数不变,也不能很好的体会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种分法,只是交换了小棒的位置。所以这部分的处理,应该再细致点。

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样,作为教师,在营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让学生从直观认识走向深刻理解,不断增强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篇8:10的认识教学反思

首先引入数字宝宝的故事:“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就直接让学生看课本的主题图,直接问学生:“图上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时。有一个学生很快说出图上有10只鸽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很快给予了肯定,但我没有追问下去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这么快就数出结果。其实这里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利契机,如果我让这个孩子到前面数一数不仅能让学生巩固10的数法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数物体个数的方法。而我却忽视了

其次是在教学10的组成时,因为学生在学习2到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出示儿歌记忆了10的分成。没有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对学生活动指导的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应变能力,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篇9: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因此我在设计“10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在上课时的导入部分,我选用了小朋友熟悉的现在是几月份引人,让学生知道10,通过写10 观察10,明确10与其他数宝宝的不同。接着我又先用了小朋友喜欢的小精灵聪聪的问题引出10的序数和大小比较。我还让学生认真地去观察画面上有什么数学知识,物体是表示10的,然后抽象出用点子图来表示,在抽象出10,在用珠子拨一拨,是学生感受到9添上是10,10去掉1是9,接着在直尺上认一认,达到数型结合的思想,还认识直尺,还让学生动手动口用10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在10的分解和组成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记一人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再让学生上台分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对10的组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多种活动师生游戏、生生游戏;你说我说一起组成10。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10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2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篇10: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可没有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篇11: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表示1个十,在计算中要满10进位,破10退位,因此单独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小朋友喜欢的跳舞场面,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在出示教学情境图,利用挂图让学生观察数数,先数给同桌听,再指名在挂图上数一数,数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有次序地数。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图上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圆片来表示,使学生获得对数10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用算珠表示、用数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理解10的意义,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识。

教学写数时,为了突出了10与以往学过的数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10是由过去学过的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得出结论,这比老师直接传授的好。这一层次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练习应用中,先组织学生拿出尺,借用尺,让学生把0-10各数有序地读一读;再组织学生数小棒,数出10根,把这10根捆成一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常把个数是10的捆为一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10还是一个计数单位。通过让学生很快数出山楂和手的个数,使学生认识到数数除了1个1个地数,还可以2个2个,5个5个地数,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篇12: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10的分解和组成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记一人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再让学生上台分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对10的组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0的认识教学反思10的认识教学反思。最后通过多种活动师生游戏、生生游戏;你说我说一起组成10。

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10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2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这节课围绕课标体现趣,新,活三个特色。

篇13: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动机,利用听音乐,配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在引导学生观察参与的同时,适时激疑9的后面是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10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以游戏形势结束,寓教于乐。

练习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学完10的组成后,在找朋友与拍手组10的游戏中巩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篇14: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10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篇15: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整体效果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

这节课我的设计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到9这么说,伤心地哭了起来。1在旁边听见了,很想帮助9,同学们你们想帮帮9吗?快帮他想想办法吧!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数学具里的图片;画计数器上的珠子;把数字宝宝请回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而且要指一个数一个,才不容易出错。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10和第10的区别, 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整节课基本结构紧凑,同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字学习基础,因此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较好。但课堂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可以提出问题:找一找我们身上和生活中有用10表示的物体吗?学生可能发现手指和脚趾都是10根;教室窗户师10扇;可以训练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更会是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这些方面在我这节课的教学中是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改正。

在讲10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一首凑十歌,然后再记忆10的组成,这一方法是不对的。这一知识点应该着重在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处理问题,应该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另外,因为在前面2到9的组成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因此在此处教学中可以稍加指导,并让学生自己摆,自己说,自己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学情,该放手的地方一定要明确指导,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始,我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认识6-10各数。在导入部分,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并用课件一一的出现,有前面认识过的05,还有今天认识的610。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数的顺序。

然后,出示主题图:在数数的时候,指导学生有序的数:可以按上下数;也可以按左右数;还可以以数的大小顺序来数。同时,再结合教室的实物来数,比如:数桌子、数椅子、数同学、数铅笔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很好。在认识了这些数后,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选用6-10中的任意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最后,用自己的小计数器拨数,先拨上6个,然后逐一的添加一个小珠子,在体会后继数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在此引发学生进行了深度的思考:6个添上一个是7个,还可以怎么得到7呢?让学生自己试着拨拨,在拨的同时孩子们会想到:5个添上2个是7个;4个添上3个是7个同时,也为组成做了铺垫。

整节课,孩子们的情趣很高涨。总之,本节课,我尽量使课堂做到生活化、活动化和趣味化,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结合孩子好玩、好动的生理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展,个性得到的张扬,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6-10的数学的组成是学生在学生了2-5的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通过操作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幼儿园中已经知道了2-10的组成。怎样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的有所提高,同时让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分析能力得到培养。

加强操作,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如教学8、9的组成,我让学生把8个圆片分成两部分,学生马上按摆也了一种分解。这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来。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联系前面学习的经验,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减1的规律摆出8的组成。因为学生对摆学具找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活动已经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操作的愿望。同时在交流讨论中,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并在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篇17: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孩子们天性爱活动,他们的生活就是活动,他们的学习也是各种有趣的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学习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课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件中设计的猜一猜、说一说、玩一玩等活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走进数学王国。

2、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数的概念

教学中,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计数器上的珠子,直尺、苹果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这些环节:生活中的数、用10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等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教学中,通过数一数、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动,激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精心组织活动,快乐学习数学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对口令、考一考、试一试、玩一玩这几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在快乐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培养了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如在尺子或数轴的空格处填数、练习中的数一数、做一做,填对时则显示对,否则显示叉。练习由易到难,逐层推进,采用“答题+评分”,学生每回答对一道题,多媒体用它那层出不穷的表扬方式让学生兴奋不已,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件的表扬或激励下,不断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学生的数学活动放手不够。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处理预设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问题上还有待磨练和提高。如: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引导不够;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等。

篇18: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认识10的这节课上,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并对该课做一个简单的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学生老师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3、重视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综观全课的教学,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

篇19:10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围绕课标体现趣,新,活三个特色。

趣:

1以趣激情,突破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动机,利用听音乐,配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在引导学生观察参与的同时,适时激疑9的后面是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以游戏形势结束,寓教于乐。

练习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学完10的组成后,在找朋友与拍手组10的游戏中巩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新: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这种“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 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为每人准备了小棒,要求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再用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图案。这样既巩固学生对10的序数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动手研究的机会。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之中,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由于学习材料的充足,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2.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教师都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活:

1激活内容,调动学生。

课前我比较深入的钻研教材,科学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围绕重点,又围绕难点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研究汇报内容,灵活地驾驭课堂,既能将问题“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从而将有关于10的知识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

3. 评价灵活,鼓励学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注意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例如,你们是了不起的设计师,你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团结力量大让我们共同寻找答案等。采用趣味性的评价方式,注意听讲的奖励金耳朵,积极发言的奖励金花筒,团结互助的奖励合作花。这样的评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设计上的一些理念,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 缺少追问。

在课程开始阶段,学生在回答图上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时。有一个学生很

快说出图上有10只鸽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很快给予了肯定,但我没有追问下去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这么快就数出结果。其实这里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利契机,如果我让这个孩子到前面数一数不仅能让学生巩固10的数法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数物体个数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有主持人的机智,面对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学会追问。

二.没有打破思维定势

在练习设计时,如果能强调一题多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直尺回答()比()大,( )比()小,如果不仅仅让学生说10和9的大小关系,更多的关注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这样既巩固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短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求做到: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

篇20:10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6时,通过老师操作拨珠,学生摆了6个圆片,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6这个抽象数字的认知是比较到位的,而对7、8、9、10 的认识,我为了紧缩课堂时间,以为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不需要通过操作摆圆片,就能够建立数感,结果大失所望,学生只认识了数字,根本没有形成数的概念。

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单独一个数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它和具体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实际意义。认数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动手操作,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明显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明显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如果“7、8、9、10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能不惜时间,让学生操作摆圆片,学生通过圆片的个数逐渐增多,感受到8、9、10都比7大,也就不会出现认为10不比7大的错误认识了;如果在游戏中让学生摆的圆片比7多,有学生摆了10个,肯定不会认为是非得摆8个才对。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较低,让他们多感受、体验数从实物到抽象过程是有必要的,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数概念有了切实体验和理解,这与数感培养是分不开的。

篇21:10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页的内容。10是一个特殊的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具、课件和整节课的设计等等,课后,我再回过头来思考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发现其中有些地方处理得不错,有些地方就需要改进。这节课我力图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来认识10。在上课时的导入部分,我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排排坐课件引人入胜,让学生帮0和1想出办法对付横行霸道的9,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体图,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物体是表示10的,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在教学10的分解和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篇22: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材是教学资源之一,它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就不应该仅仅只有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应该结合具体上课的环境、时间、目的而有机增加、修改教材,当然教材中承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训练的要求,教师不能够任意改变。

我执教的这节课,关于教材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一)关于主题图

1、把静态的10只鸽子改变成动态的9只鸽子,又飞来了1只鸽子,使学生经历9增加1就是10的过程。

2、把远处模糊的树木清晰化,具体成10棵数,丰富学生数数的对象。

3、借助课件,把画面中所有的物体全部动态,而且这里的交互性非常强,可以从任何物体开始数,方便学生用点数法正确数出10个物体。

4、借助课件,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学习用具——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二)关于10的分合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小组合作有序、有的小组合作无序;有的学生能够想出多种分合方法、有的学生只能够想出一种分合方法;有的学生能够有序想出多种分合方法、有的学生不能够有序想出多种分合方法。

2、操作基础上整理:同样整理分有序和无序,还有的学生能够从一组分合想到另外一组分合。

(三)关于练习

1、在学习活动中处理相关练习,使学生轻松完成。

2、练习中先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练习更落实。

教材的改变,使我上课得心应手,教法和学法融和,课上学生和我成为好朋友,彼此共同就“10的认识”进行研究。这节课的教学,有如下三点体会:

第一,教方法的教学使得学生越来越聪明。

大家都知道数是在数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学习10以前已经认识了1——5、0、6个7、8和9,对于数数不是陌生的,可是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熟悉就淡化了数数过程,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只有6、7岁,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所以我请学生先数主题图中的具体对象:9个小朋友、9只鸽子,然后借助“又飞来一只鸽子,还是9只鸽子吗?不是9只,那是几只呢?”使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10,也渗透了“数是在数的过程中产生的”。经过这样的改变,我发现学生的数数能力提高了,而且知道了“遇见要了解某个事物有几个的时候,就需要去数数。”这样教方法的教学使得学生越来越聪明。

第二,分层教学解放了学生和老师。

在进行10的分合教学时,我设计的学生分组进行,可是对学生研究的成果不做统一的要求,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小组是完整的;有的小组是不完整的;有的小组是无序的;有的小组是有序的。因为我自己头脑中没有对学生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结果的界定,在上课中我真正投入到学生的研究中去做个参与者,同时学生也放开手脚自我探索,这样解放了学生和老师,使得课堂真实呈现学生的认知过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操作结果,我现场选择两个小组的结果全班交流,使学生既明白了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又了解了同伴的操作结果,最后提炼成为完整的、有序的五组10的分合,即书本第65页出现的填空部分。

尤其是第一小组的研究结果出现了0和10,我根据创设的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小明要把这10瓶牛奶放在两个带子里,你这样是放在两个带子里吗?”该学生摇头。我又说:“那你能够自己改改你的分法吗?”该学生想了想点点头,然后动手把他摆在右边的学具一个个往左边挪。我静静地看着他挪,他挪完了望着我的时候,我才问他:现在你是怎么放的”他说:“一个带子放8瓶,一个带子放2瓶。”我表扬他:“不错,这样改一改就很好地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这样,我借助辅导该学生的过程也使全体学生体会到“数的分合是要把数分成为两个数,一般不含零。”

第三,老师多一份情感,学生就多一堆表现。

新课程提倡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可是教师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对着学生,学生的心怎么能够热起来呢?本节课,我真心投入,为每个学生的发言贺彩,为每个学生的操作捧场,自己都上得热血沸腾,你说课堂里学生会不动吗?因为学生不是天天和我见面,在短短40分钟里,我要靠我的热情去感染、吸引他们,我能职业性的微笑吗?在精心设计的教学中,我用我的语言不断鼓励学生,用我的手势启发学生,学生表现越来越积极,越来越精彩,真是老师多一份情感,学生就多一堆表现啊!

篇23: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从毕业到实习,再到现在身体力行小学数学教学,一路走来,收获着,也感慨着。关于数学教学、关于小学课堂,我想我再也不会报以轻松的态度,所以也越来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课组织起来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数学课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总结反思我自己的这堂课,我发现在这一点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钟的课堂中,作为老师,自身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时间太少,甚至是缺失,这样不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还不利于引起学生兴趣,整堂课便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减少老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表达的时间;第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环节没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师引导,放手不够,同时教学手段,讲解方法太过单一,从数字6到数字10都是统一的套路,没有变换,可能会使学生厌倦于繁琐的讲授,而后来评课过程中有老师也提到可以多种方法进行,比如:在解决跑步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时候,稍作引导,便让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数,展示他数数的方式;在解决大树有多少棵?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再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表现自己的欲望,继而在解决后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同桌互数,从而是学生充分融入课堂;第三,在学生使用学具这一环节的操作上,存在很大问题,任务布置不到位,不具体,学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而在学生纪律得不到控制时,自己的情绪又受到学生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这一点需要及时进行改正,在平常的数学课中就要锻炼学生运用学具的能力,同时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控制课堂,适当运用表扬,树立榜样,慢慢疏导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注意力转入学习任务中。

听优秀教师的数学课,往往是教师语言流畅,课堂组织有序,学生掌握得十分轻松。而在我的这堂课上,数学语言的组织就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比如在点和人对应方面,直接说了6个人对应6个点,而换成1位同学对应1个点,那6位同学对应几个点?会给孩子思考的余地,让孩子回答,课堂也相对充实,有数学课的味道。同时我课堂的评价语言也相对匮乏,只会简单的表扬,这样的表扬亦显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鸣,相对而言:观察的真仔细,回答声音很响亮,字写得真漂亮,听的最认真……这些具体到点上的表扬需要加一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老师的表扬,使表扬达到应有的效果。

通过这堂课,我充分感受到对一年级孩子学生而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提起学生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无论在课的结构组织还是课堂语言组织上都要狠下功夫,积极向学校老师请教,及时反思,争取快速融入数学教师队伍,做合格的数学教师。

最后我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幸福,这一堂课讲下来,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包括备课、磨课、课件的制做,甚至是学具的准备,没有孤军奋战的疲惫,他们让我我感受到教师队伍的温暖,让我感动,十分感谢他们,而这也将成为我继续向前的动力。

篇24: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首次面对的就是教学一年级的新生。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气、重拾起对教学的热情向前进,一学期过去了,有必要对这一学期进行下总结。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适当重组教材,做到能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第几”时,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厚。先让学生一起准备好,我说:“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学生就迅速的站起来。在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把“第”字拖长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第几的概念要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如教学数的组成”时,学生不仅能总结出组成方法,还会把方法并成又如,个数字,我让学生编一套操来形象的展示这个数。可以用身体,手等。在第二天的汇报交流时,我惊喜的发现了学生巨大的创造能力,每个数字在学生的深动演绎下变得活灵活现。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房间里的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同时,学生又对分好类的东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和分类带来的方便。

二、不足与困惑。

我虽然在师范的学习中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也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很多在书上介绍的教学方法照搬到现实教学中并不适用。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显得有点无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学生一声高于一声,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实施。在本学期我试过用严厉的教学态度,也试过用温柔可亲的教学态度。

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学期,我也许应该运用“严”和“松”并重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但何时“严”何时“松”是我作为新教师要在今后几年里好好探索和把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我希望是在一年级能用到课件的课都用课件演示生动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样,课堂纪律也会好很多,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所做的课件都比较简单,无法真实再现生动的画面,再者,从网上下载以及和各位老师交流课件还不够,这是我在下学期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特别是我教学的一个班级,程度好的学生对于难题点拨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较差的学生说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三、方法与措施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

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由于我们是农村的学校,家长不太重视孩子在家的学习,学校教育和家庭学习达不到一致。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总之,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给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议。希望下学期我会有所进步。

篇25:10的认识教学反思

6-10的数学的组成是学生在学生了2-5的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通过操作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为了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在原来的基础的有所提高,同时让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分析能力得到培养。

加强操作,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如教学8、9的组成,我让学生把8个圆片分成两部分,学生马上按摆也了一种分解。这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来。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联系前面学习的经验,按照一部分不变,另一部分依次加1的规律摆出8的组成。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始,我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认识6-10各数。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人物,并用课件一一的出现,有前面认识过的05,还有今天认识的610。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数的顺序。

然后,出示主题图:在数数的时候,指导学生有序的数:可以按上下数;也可以按左右数;还可以以数的大小顺序来数。同时,再结合教室的实物来数,比如:数桌子、数椅子、数同学、数铅笔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很好。在认识了这些数后,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选用6-10中的任意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说一句话或做一个动作,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本节课,我尽量使课堂做到生活化、活动化和趣味化,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结合孩子好玩、好动的生理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的发展,个性得到的张扬,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数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篇2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特别是10的认识这一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已接触过。因此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训练,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从动手操作让孩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10个一是1个十是建立新旧计数单位联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孩子后续学习所需要的至关重要的内容。教学时我让孩子数小棒,边数边摆当数到9时停顿以下在摆一个,问孩子:有几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这是马上指导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让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着教给孩子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直观的小棒及捆小棒的过程作依托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后又用计数器,知道孩子边拨珠边数数,进一步巩固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关系。但从孩子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对数为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同时让我深深的感到孩子确实不是很聪明,也是我信心满满的完成实验的任务而有所动摇了。

二、通过实际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学生在从分得活动空间列举了很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10个手指、10个脚趾、10个同学站一队、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过让学生距离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指导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指导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适时调整。也就是要充分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才会让孩子学有所得。

篇27: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

这周主要进行了10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教学。

10的认识:学习数的认识基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数数、认数,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2)数序,知道几添上1是几,明确它在数中的位置,会辨别前后。

(3)会比较大小。

(4)明确序数意义,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一般与左右的问题相结合。

(5)能正确、规范地书写。以后碰到这样的教学就不再作具体说明了。

10的加减法:依然包括两部分。

一是看图列四道算式(即一图四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这类型的题目要明确图中的3个数,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还有全部。在列算式时,要把左边的加上右边的,右边的加上左边的;用总数(全部)减去左边的,用总数(全部)减去右边的。经过一周的练习,孩子基本已经能正确完成了。不过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容易在减法上出错。主要是把左右两边的数相减了。举个例子:3+4=7、4+3=7,另外两道减法算式应该为7-4=3、7-3=4。有的孩子则写成了4-3=1。

二是用数学,这种题我在上次曾做过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主要讲一下孩子易错的地方这两种题型的题目。看到题目,一般我都会引领着孩子们对图意进行分析,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就是求的全部(即总数)有多少,需要用加法;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就是求的一部分,需要用总数减去已经知道的那部分(即不带问号的数)。目前减法出错最多,主要是孩子所写的减数不对,往往都减去问号代表的数,而问号所表示的应该是要计算出来的。这样的情况在每年的一年级孩子身上都会大量出现,使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在和一位家长朋友聊天过程中,发现让孩子把问号所表示的图用手捂上这个方法很不错,我在班里也会慢慢的推广这种办法。一旦用手捂上了图,孩子就不太会减错了。这两部分都是最终考试必考的重点题型,我们会继续加强练习。

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把每天5分钟口算练习改为了每天十分钟(可分两次完成),需要家长签上名字,并说下孩子的口算情况。请家长给孩子准备好自制的口算卡片,(内容要全,以1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您如果觉得孩子掌握的比较好了,可以适当的提高难度,扩大范围到20以内)。下周,我们将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课本第72~77页)。再次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

篇28:《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10的认识》一课中,10的组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这一环节有较深的体会:

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我没有盲目地去执行教材,而是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创造性开发与挖掘,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10的组成有什么规律?怎样记更方便?学生在这开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讨论、推理、交流等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诱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学生提出的10的组成的几种记法,虽然幼稚天真,却极富个性,这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数学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发展。

篇29:《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8、9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我们学习的都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10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设计思路指导学生读图、读题、读书中关键句,为学生高年级自学进入高效课堂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用小手点着按一定的顺序去数10个人物、10只鸽子。目的让学生学会读图,为了照顾每个不同的个体差异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谁数的结果不一样举手,然后通过课件主题图指导这些孩子再与老师去数。接着让学生数点子图并摆10朵花,目的增加学生的数感。教师拨了10颗珠子,让学生观察拨珠过程,目的让学生明白10是由9加1得到的。尺子图让学生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数,并设计这样的问题。9前面有哪些数字?9后面有哪些数字?目的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我还设计这样的问题,读这些数字时越往后越怎样?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为下道题点子图的大小比较埋下伏笔。在进行点子图比较大小时,我让学生比较完点子图9、10的大小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抛开点子图你还能怎样完成9

目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10的组成部分,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这部分我用的时间比较长,我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背10的组成,并让男女生对口令背诵,四人小组比赛背诵。10的书写部分由于学生以前都学习了1和0的书写,所以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去用准确的语言给我描述10的书写。

本节课失误之处,在学生数鸽子、人物的时候,我提问的过于细致,如:谁的结果和别人不一样,然后又让数错的学生一起与我来数,我假如说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当学生说出10只鸽子、10个人的时候,我没有总结,如10只鸽子用数字10来表示,10个人用数字10来表示等等。在用点子图进行比较大小时,我叙述的过于笼统,只说根据点子图来进行数的比较,没有具体强调数字对应上面的点子图,所以出现不符合题意的情况。

篇30:《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篇31:《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1月5日,县数学名师指导小组来我校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导,学校安排我执教一堂课进行教学汇报。这让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一方面这是一次难得的向教坛前辈学习取经的好机会,另一方面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会班门弄斧而贻笑大方。经过反复思考,特别是在学校数学教研组同事的指点帮助下,我上了《10的认识》。通过课后与各位县级名师以及数学组同事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在数学教学这个广阔舞台上,我迈出了第一步,但前面的路还有很长。

上课伊始,我通过谈话形式,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一种白色的鸽子吗?他叫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想和她们交朋友吗?只要你爱动脑筋,爱学习,和平鸽就会飞到你的身边。瞧,这些就是爱学习的小朋友。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图的教学。此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操作、游戏编排的较多(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只有5到10分钟),这样可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个个学生都在课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主动的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存在的不足点:

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点,而没有深层次的去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我应该再增加一个估点子数的环节,让学生估这是不是10个圆点。先画个两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少了很多,画20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多了很多,从这样的一个比较中,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10个圆点。

2.对“10”的基数和序数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这里的着眼点是让学生明白第10只有一个,10表示10个。我在出题的时候应该给出的数量不一,随时变化,让学生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的出示两道类似的珠子图和大象图。

3.在10的组成教学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把白纸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两堆(画一画)。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如果拿实物小棒去分会出现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种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来,到最后到底分了几种方法可能学生并不清楚,通过画可以把每一种分法都很好的记录下来。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通过画小棒,学生体会不到总数不变,也不能很好的体会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种分法,只是交换了小棒的位置。所以这部分的处理,应该在细致点。

通过这次锻炼,我认识到,相对于教学计划的完成,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样,作为教师,在营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让学生从直观认识走向深刻理解,不断增强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篇32:《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其实,这个反思,早就应该写出来了,不过,由于实在有点忙,所以到现在和第二单元同时出来。

第1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的起始内容,也是今后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基础,更是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总体说来,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多数孩子,由于平常生活中接触到这部分内容较多,所以掌握得也很好。

不足之处:

1、在按顺序写数时,倒着写,写单、双数时容易出现问题。可以是在平常生活中,孩子们接触到单、双数的机会较少导致,今后应加强练习。

2、比多、比少时,部分孩子存在不清楚谁前、谁后的问题。

3、圈出“几个”、“第几个”时,较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要求从“后面”数时。

4、个别学生对10以内数的组成,不太熟练。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首先应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并且应多次练习,在练习中再次发现出现错误的孩子,再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单元测试中不达优秀的孩子,进行平行性测试,力争让全部孩子都能达到优秀。

另外,还有几个孩子在写字时,书写得较潦草,字迹极不工整。这些孩子应与其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篇33:《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快乐的校园》主要是认识10以内的数。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孩子经过学前教育,对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它却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图是选取的孩子们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科技小组活动》为素材,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10以内的数。

《科技小组活动》这幅信息图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起来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别的孩子就会跟着学,帮助孩子们准确地数数。经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对看图、数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也体会到,孩子们还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小孩子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

篇34:《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篇35:《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10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10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10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10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10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篇3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快乐的校园》这节课,主要是认识10以内的数。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孩子经过学前教育,对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它却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信息图,是选取的孩子们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科技小组活动》为素材,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10以内的数。

《科技小组活动》这幅信息图,很能吸引刚入学的小学生,幅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这也说明了,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此时对自己都有足够的自信心,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下来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别的孩子就会跟着学,帮助孩子们准确地数数。经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对看图、数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也体会到,孩子们还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小孩子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

写数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我在备课时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有一定的书写基础,因此在本节课中把1至5五个数字的书写在一节课中全部讲完,在练习时发现学生书写并不理想,对书写要领掌握不到位。对少数学困生来说,更是困难。课后想想,在本节课中让学生掌握1至3三个数字的书写应比较合适。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篇37:《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篇38:《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一下午,我们一数办成员在办公室对秦静玲老师《10的认识》进行评课,很遗憾没有听秦老师这节课,听各位老师对秦老师这节课的评价,回想我讲这节课,我有很多思考:

口算、复习旧知的时间过长,用了10分钟左右。过多的复习错过了学生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复习要精而短。

从图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10”,再到点子图、用手中学具摆10个,再到一些具体的实物,让学生理解个数是10个的都可以用“10”表示。在这里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由于课前没有提醒孩子准备学具,所以摆的活动没有展开,课前准备不充分。

学习10的过程中有些知识没有讲到位,比如:介绍10是有两个数字组成的数,虽然在书写时告诉孩子10左边是1,右边是0,合起来读“十”。

处理练习题时做的不好,听宗老师讲解练习题时发现自己有些知识没有渗透到。没有理解这道题意义何在。

讲解的内容含量少,没有讲解分成与组成。由于学生学具准备不充分,缺少动手操作环节,所以安排到下节课讲解。

整节课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参与度不足,不像宗老师的课堂,人人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点还需要继续学习。

这节课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不吃透教参、课本、课标,很多知识的渗透可能就会被我们遗漏。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认真去琢磨这节课,认真去设计,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我们要努力。

Tags:反思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