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个人文档 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稿 讲话致辞 实用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公文写作范文 小论文

浅谈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栏目: 教育教学小论文 / 发布于: / 人气:1.76W

双柏县大麦地中心小学**

浅谈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邮编:675105

联系电话:**

【摘要】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语言又是数学的载体。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每位数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持之以恒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且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领域《标准》对数学语言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在本民族语言和本地方言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有着明显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思维的偏差。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因为这些偏差,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常常事倍功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尽力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为学生做出榜样,并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并提供模仿的机会。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而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规范性在他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里会无数倍的放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多年教学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往往是有些幼儿园老师读数不规范或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又如在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中:“二万二千三百”经常有学生读成“两万两千三百”,虽然有些家长和老师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甚至在改卷过程中还有老师反问:“两万元钱和二万元钱难道不相等吗?”但这是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区别,数学语言首先要求的就是精确性,规范的数学语言是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学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会用,会说数学语言。

(二)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愿说”

沉闷的课堂有时不仅仅是因为学生不会表达,而是由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不高,学生不愿意去积极的配合老师实施教学计划。要让学生“愿说”,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愿说”。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有话可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些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有的学生还亲身经历过。

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老师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 如:火车、轮船、风车、电梯等,再让学生说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并做出动作。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像:国旗冉冉升起时做上下平移运动,开窗关窗时是平移运动,车轮却在做旋转运动……学生就能说出很多例子,积极性很高。同时课堂上老师那一份真心的微笑,几句简短的交流、一次关爱的抚摸孩子的头,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精湛的教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敢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大敢发言,其原因是由于传统课堂习惯了“我讲你听”的“一言堂”。因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如在”统计”一课的教学中,虽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他们接受信息比较快,愿意想象,思维活跃。课堂教学中,老师快速的报出了一些图形,问学生知道各有几个,学生回答肯定不知道,老师问学生怎么办?想什么办法?再去小组讨论。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环节,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就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教师可实行激励原则,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因素,使学生的发言大胆、有序。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量出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学生汇报得出量一条垂直的线,教师趁机问: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它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教师出示,高和底的定义。师追问: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有学生说一条、二条,教师没有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答对了就适时表扬,肯定,最后学生通过思考终于答出是无数条。如果每次我们都设法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对说话越来越感兴趣了。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发言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心理,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表达。

如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自言自语的说-----说给自己听听,然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告诉你的同桌----说给同伴听听,最后再请他们单独发言----说给大家听听,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自信,从怕说到敢说。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教师都注意参与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学生说的质量,老师还进行了指导,教给他们怎样说,并给几个学困生创造了在全班说的机会,给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树立了自信,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进一步利用小学生表现欲特强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说得好”的同学的夸张性的表扬,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对那些渴望表达而又力不从心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地教他怎样锻炼自己的口才,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这样久而久之那些平时不善言表的学生,胆量就会渐渐地增大,成为班级“敢说”中的一员。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其中也必然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起码对学生来说挑战了自己,开动了思维。因此教师要包容,要鼓励。不要急于评价,更不要压制,唯一种方法独优。

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用各自的方法来记录,学生有的是分类画图形,有的是分类用符号来记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记录方法的特点。再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只要这样坚持不打压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敢讲、爱想,就能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3、导之以法,培养学生“会说”

有些教师认为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说,最后学生还说不好,还浪费了时间,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目;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想着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 、“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寻求时间短、效率高的形式,如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等方式。

为了解决培养学生“会说”的问题,,如在“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再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最后指名说。教师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倾听学生的叙述,及时反馈信息,随时纠正错误,补充不完整、不全面的部分,使他们逐渐地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便渐渐的由“不会说”到“会说话”了。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意义,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涂、想、说”进行。怎样分?共分成几份?涂出几分之一、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再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最后让学生玩摆小棒的游戏,拿出12根的四分之一、六分之一等,并说说怎样想的。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4、不拘一格,激发学生“善说”

如果学生“会说”是达标的话,那么培养学生“善说”便是理想的境界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语言表达中往往出现顾此失彼 、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准确、条理、严密地表述问题,而且要全面、完整地回答问题。

在“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中,出示实物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体,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接着让学生找出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比较、小组交流等活动,再要求学生完整的表述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学生也理解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看书归纳学说话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结果,使学生在有理有据地叙述中升华自己“善说”的能力。

在“认识角”一课时,教师让生自学课本上角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料,在教材中配有相应的介绍,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后,教师启发学生用恰当完整的语言讲述角各部分的名称,从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采用这种训练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数学学习中的“善说”还体现在语言的广度、多角度、严密性、逻辑性、灵活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

在教“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学生就会顺着老师的话,说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棋盘的面是正方形的,而不会出现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棋盘是正方形的。因此,注重平时课堂中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完整。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让学生说完整的话、说规范的话。

三、要能做到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反复地说、连贯地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运用语言大胆展示自己个性的思维,这样才能把数学“说”好,学好。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吗?”“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字数:5672个)

【参考文献】

[1]2021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最新版-修订)

[2]薛剑刚主编.小学数学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223.

[3]刘宁花.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索[J].江宁区教育学会,2009.

[4]李国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